设计方案

时间:2024-04-27 16:58:52 设计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经典[7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方案经典[7篇]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方案 篇2

  活动意图:

  城市的日新月异,使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城市的内涵也更加深刻。城市里蕴含着人类的创造能力和丰富的表达内容。在这绚丽多彩的城市里,家是它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次活动通过音乐欣赏体会家的和谐、温暖,理解有爱才有家,并愿意用不同的方式去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目标

  1、 感受歌曲优美、和谐的情绪;

  2、 乐意参与音乐欣赏;

  3、 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视频。

  2、收集幼儿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全家福照片一张,吸引幼儿注意力。

  (1)请李伟宸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人。

  (2)请幼儿介绍自己家人的工作、生活及其相互关心和体贴的事。提示:你的家里都有谁?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有自己喜欢的家人,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家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2、 请幼儿欣赏歌曲,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1)提问:你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为什么喜欢歌曲中唱的这个家?

  总结: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

  (2)欣赏第二遍,引导幼儿说说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家中都有谁?你最喜欢歌中的哪一句话?

  老师最喜欢的一句是“爱就是感恩”,因为我觉得懂得感谢别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爱。

  3、讨论:刚才我们讨论了歌曲中的家,你们的家跟歌曲中的家一样吗?谁来说说自己家里发生的故事。让幼儿理解有爱才有家。

  4、幼儿拿照片,轻轻跟音乐哼唱这首歌曲。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祝我家,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我们的家人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他们,那我们要怎样表现出对家人的爱呢?

  5、幼儿用绘画或捏橡皮泥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家或家人。

  活动延伸:

  1、 区域活动中可让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2、 组织幼儿收集有关“我爱我家”的诗歌、图片、歌曲等延伸出一节社会课。

设计方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作者是抓住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和特点的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变近了,说明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观察的)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指名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3、背诵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2、长城

  远看

  像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

  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方案 篇4

  一、《搭石》教 材 分 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一、

  1、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么搭石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板书:一条路)

  一.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 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

  )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 (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前面的—

  生1读: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读:紧跟上去 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这一列同学尝试之后,接着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

设计方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对于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的超市来讲,实行会员制是一条极为有效的营销策略。通过实行会员制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筛选一批有消费能力的固定顾客群体来稳定销售基础。有效的会员制营销不仅仅是一个凭卡折扣的问题,还需要针对会员群体特点设计符合其需求的促销活动,一方面提升会员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吸引更多的顾客加入成为会员。

  针对原来日百万超市,现在的天添乐超市、振大超市推出的'每周一天感恩日活动,效果十分明显,其主要卖点在于推出特价鸡蛋和大米,对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必需品这一活动的推出着实吸引了不少顾客。因此,我们可以在每个周的周二推出会员日活动,每个周六推出感恩日活动。

  二、活动目的:保证各门店特价商品及促销活动不间断,最终实现提升人气实现销售额的目的。

  三、活动时间:每周二※会员日

  每周六※感恩日

  乡镇店逢集当天为会员日、感恩日

  ——乡镇 —县城

  四、活动内容:

  1、※【会员日】方案一:会员惊爆价。推出不少于10种的会员商品(此类商品推出部分敏感、名牌、部分自有品牌做低价销售),单独集中于一个区域,提前以海报形式宣传。如:洗化类—天地缘卫生纸、创洁洗衣粉、洗衣皂等,集中展放在门口特价车上,做好陈列,并提前以海报的形式在门店外宣传。

  ※【会员日】方案二:会员日当天购物满68元的顾客,凭会员卡可获得5元购物代金券,满128元可获得10元购物代金券,以此类推,最可得30元代金券,代金券于下个周的会员日当天可抵现金使用,过期作废。

  ※【会员日】方案三:加1元换购。

  购物满19元+1元可换购—进价1.5元的商品

  购物满29元+1元可换购——进价低于2.5元的商品

  购物满39元+1元可换购——进价低于3.5元的商品 以此类推 会员惊爆商品及换购商品每月应提前准备好后四周会员日的换购商品,不低于10种。方案一为必有内容,方案二、方案三二选一配合方案一使用,。换购金额可根据县城和乡镇的不同情况重新定义。 〖备注:会员日活动只针对会员,凭会员卡方可参加〗

  2、【感恩日】重点推出鸡蛋、肉等生鲜商品,或大米、酱油、醋、面条、洗衣粉等日耗型名牌敏感商品为主(不建议使用自有品牌)。

  ① 每周推出最低3款感恩商品,低于进价,超值感恩。

  ② 套餐商品,超值无限,震撼首推。(2种以上商品进行捆绑,可用名牌与自有品牌组合,两种商品捆绑后大幅度让利,以求实现薄

  利多销的目的。商品上标明商品的原价、现价以及捆绑价格,让顾客一目了然感受到开元的感恩大幅让利活动,以此来吸引顾客。)

  五、活动宣传方式:

  1、各店门口张贴感恩日、会员日特价促销栏,每集将特价信息公布到促销栏上。

  2、活动开始前一个月务必完成本月所有特价商品计划,县城四店每周的特价商品提前印32K传单宣传。宣传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当会员日、感恩日这一活动为顾客所熟悉以后停止印发宣传页,以店内海报、录音广播为主要宣传手段。

  开元超市营运企划部 20xx年3月6日

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的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字。

  3、积累词语。

  4、熟读背诵《鞋》。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见剪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下来)。

  2、教学课件。

  3、识字苹果树。

  【课前准备】

  3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咱们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平时在家里,你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干些什么呢?

  二、我会认

  1、我们和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的生字,爸爸妈妈会教给你们听吗?看电视,你们都认识了哪些字?

  2、学生拿出自制的识字课本,分小组互相交流看电视时认识的字。

  3、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和同学评议。

  4、小组学习我的发现中的汉字:

  读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5、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6、认读生字卡片(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三、读读想想

  1、小组学习: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个字,也和张字一样,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上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读的方式(开火车读):

  看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说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能完整地讲述做家务事的经过。

  2、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长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家做过家务事吗?

  你为什么没做过?能给大家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学生说一说父母不让他们做家务事的情况)

  二、展示画面,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一:

  ⑴ (出示课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里只剩妈妈和小明,妈妈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小明,还要做许多的家务事,小明就想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可妈妈说小明还小,不会做。小朋友们,他该怎么办?谁来帮他出出主意?

  ⑵ 讨论交流:

  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不愿意帮他想想办法?

  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妈妈为什么不让小明做家务?

  B、怎样才能劝说小明的妈妈,让他做家务呢?

  C、我们能做那些家务事?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中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② 小组内表演: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的过程。说服妈妈后,请妈妈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⑶ 上台表演:

  ① 小组自告奋勇上台表演。

  ② 评一评最佳口才奖:

  看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说服妈妈。

  2、创设情境二:

  刚刚有几位同学都说做过家务事,那谁来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你是怎么做的?

  ⑴ 说说你为什么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⑵ 个别说说做家务事的经过:

  要求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

  ⑶ 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补充认为你说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务事上,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做的?

  3、创设情境三:

  通过刚才的交流,教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那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能干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看呢?那我们就来一个小能手的争夺赛吧!

  ⑴ 分成几个小队,如苹果队、桔子队等,每队都做不一样的家务(如叠衣服、抹桌子、整理书桌等),全班学生分别到各个小对去做家务(自己想去哪个队就去哪个队)。

  ⑵ 每个大组挑选一名代表上台争夺小能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书桌上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⑶ 在队中进行做家务比赛,做得好的评为小能手并将一朵小红花。

  (边做家务边放音乐)

  三、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大家有什么想说?(学生交流)刚刚同学都说了这么多,说明大家都是孝敬长辈、爱劳动的好孩子,那我们以后天天都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行吗?

设计方案 篇7

  教材简介: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课文都是以故事为主,许多学生都喜欢看,在教学时,重点是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应该注重语言训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童话的特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童话的美感。

  (3)情感目标: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朗读感悟, 凭借对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灵。

  (2)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 同学们,当我们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时,会看见满天璀璨的星星,(课件出示星空画面)看到这幅美丽的画面时,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遐想,谁来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

  2、揭题:《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什么变化,结果如何。)

  2、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旱灾,体会当时万物对水的渴望,指导朗读。

  三、细读课文,透过神奇,体会变化

  1、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动人而又神奇的故事发生了,思考:空木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生读后汇报,师板书,)

  2、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一)、体会第一次变化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一片孝心

  1、【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发挥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出示】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3、得到了水后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

  4、指导朗读,读出小姑娘寻水的艰难、寻到水的惊喜和送水的急切。(指名读,评价,齐读。板书:孝心感天)

  (二)、体会水罐的后面几次变化 的原因,感受小姑娘无私、广博的爱

  1、根据我们前面学习水罐第一次变化的方法,自主学习水罐变成银时、银水罐变成了金的水罐最后变成七颗钻石时,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主学习,并讨论。)

  (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变成银的。生谈体会。(指名读这段话:谁能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师:她的爱心使上帝给了她又一个奇迹,板书:爱心如银)

  2、【出示】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1)发生了什么事?你体会到了一颗怎样的心?妈妈为什么不喝水?

  (2)生谈体会。

  师述:是因为母爱,是母爱让她本能地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女儿的生命,母爱是多么的无私,多么的伟大!

  (3)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一起来体会一下这深深的、伟大的母爱。(齐读)

  小结:是啊,母爱如金子般宝贵,灿烂。(板书:母爱似金)

  3、【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1)小姑娘喝到水了吗?她渴吗?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再也忍不住、凑上水、咽了一口唾沫)(这几个词变红色)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说明了什么?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师述: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被小姑娘的精神给深深感动了,她不仅关心自己的亲人(母亲),而且也关心毫不相关过路人,甚至关心一只小动物(小狗),她的心里装的全是别人,却唯独没有自己,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小姑娘。上帝又一次被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学生齐读句子)

  4、【出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小结:看看黑板上一次次变化的原因,其实所有的原因总结起来只有一个词(生答:爱心)(板书:爱心,并画出爱心图案)正是因为爱心才使得空木罐装满了水,正是因为爱心才使水罐发生一次又一次的神奇变化。

  四、拓展延伸,爱心故事大家谈

  1、爱心故事大家谈。

  童话中小姑娘的爱心就像钻石一样晶莹剔透,生活中也有许多爱心故事感人至深。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爱心故事?说一说你身边的爱心故事。(先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2、感受生活中的大爱。课件出示:(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图片并插入《歌曲爱的奉献》)

  五、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想一想: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因为钻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

  师总结:作者希望爱心象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六、板书设计:

  爱 心

  19、七颗钻石

  ↖

  空水罐 金水罐(母爱似金)

  ↘ ↖

  装满了水的水罐银水罐(爱心如银)

  (孝心感天) ↘↗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还是满满的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精选】设计方案10-24

设计方案【精选】11-09

设计方案(精选)11-26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08-16

[经典]设计方案09-16

(经典)设计方案10-07

【经典】设计方案10-06

(精选)设计方案09-10

设计方案[经典]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