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用变换分析法分析句子句法变换分析法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句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你所见过的句子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变换分析法分析句子句法变换分析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用句法变换分析法分析一下两组句子的不同,并指出造成不同的原因
这两组句子从外在形式上看是一样的,都是|主+动+补+宾|格式。所谓不同,指的是深层的语义关系不同,句法变换分析法有助于我们看清这种不同。
(一)我们可以先试着把两组都转换成“被”字句。
A组:船被他们凿沉了。门被他们踢开了。
B组:无法转换。
饭被他们吃饱了。(×)酒被他们喝醉了。(×)
通过以上转换表明,A、B两组存在着无可争辩的差异。至于差异的原因,可以通过再一次转换来考察。
(二)根据句意,可以把两组句子分解如下:
A组:他们凿船,船沉了。
他们踢门,门开了。
B组:他们吃饭,他们饱了。
他们喝酒,他们醉了。
本次变换,不仅再次印证了两组的差异,而且还进一步呈现了导致差异的原因:
A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宾语,是船沉了、门开了;
B组补语的语义指向是主语,是他们饱了、他们醉了。
说得明白点,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同,是两组句子存在差异的根源所在。
用变换分析法说明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和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在语义上的区别
“这位领导我也不认识”可以变换为“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变换为“我不认识这位领导”.其中的“我”可以是受事者(“这位领导不认识我”),也可以是施事者(“我不认识这位领导”);
而在“这种植物我也不认识”中,“我”只能是施事者。我也不认识和这种植物只能变换为“我不认识这种植物”。
扩展资料:
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
1、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
2、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
3、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
4、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中的句子分析法有哪些?具体怎么分析?
主要有(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层次分析法
(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
①句子分析就是分析一个句子(单句)的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②词与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短语中只有联合短语和主谓短语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分。
③主语和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语是次要成分,定语和状语是附加成分。
把主谓短语看作句子,认为句子总是由主谓短语充当。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成分时,就叫做“小句”或“句子形式”;将非主谓句称作“无主句”。
④偏正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中心语,述宾短语或述补短语要先找出其中的谓语中心词。
在分析过程中:
首先将句子分为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找出全句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
再看谓语由哪种动词充当,以及后面跟着的宾语和补语;
在主语部分找出附加在主语前面的定语,在谓语部分找出附加在谓语前的状语。
例如分析“未来几十年里,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第一步:找出主要成分
未来几十年里,我们生活的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第二步:找出次要成分
未来几十年里,我们生活的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第三步:找出附加成分
[未来几十年里],(我们生活)的地球能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
层次分析法,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单位(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直接成分进行结构层次分析的方法。由于切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又称作“二分法”。
语法从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的符号序列。线性排列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出或写出的形式。但是语法结构却是有层次性的,层次是指句法单位在组合时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先后顺序。
表层的线性关系背后暗含着隐性的层次关系。小的语法单位是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语法单位是由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的,本身又可以成为更大语法单位的组成部分。
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这两个小的语法单位就是直接成分。每一个直接成分又可以包含更小的直接成分。
例如:
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分析过程
|主||____谓_______|
|_述|宾____|
|_定)中|更多例子
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将一个句法单位(联合短语等由多个直接成分组成的短语除外)切分成两个直接成分,直到不能再切分为止的句子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切分结构层次,第二步是确定结构关系。
例如:
他去年去了一趟美国。分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谓关系
|___||______________|状中关系
|________||__|述宾关系
|_||___|述补关系更多例子
切分过程中应注意:
①第一步切分非常重要,第一步切分不当,后面便容易全都切错。
②必须逐层切分,直至分析出每个实词,语素不需要切分。
③为避免切分过程中的遗漏,一般采用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块切分的分析步骤。
层次分析法中常用的图解表示法是切分法、组合法和树形图。
①切分法
切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将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作为一个整体,从大到小,逐层切分。
例如:
申奥成功有助于中国的改革与开放。分析过程
|_主__||______谓________________|
|主||谓||_述_|______宾___________|
|__定_)_中_______|
|联+合|
②组合法
组合法是把所要分析的短语或句子切分到单词,然后从小到大,依次组合起来。例如:
他弟弟在北京念大学分析过程
|_定中_||_介宾_||_述宾_|
||____状中____|
|_____主谓______|
③树形图
树形图是把有关的结构分析用竖线和斜线连接起来,从而显示出句法单位内部的结构关系。例如:
S
/
主语谓语
//
偏正述宾
||||
取暖设备出现故障分析过程
(三)其他句子分析方法
1、变换分析
2、语义特征分析
3、语义指向分析
变化分析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两种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变换规则的分析方法。变换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的联系。例如:
A、台上坐着主席团
B、台上演着梆子戏
C、山上架着炮
三个例句包含的词类相同(处所名词+动词+助词+名词),排列顺序相同,内部层次关系相同,但是A句表示静态意义(台上有主席团)、B句表示动态意义(梆子戏正在上演)、C句既可表示静态意义(山上有炮),也可表示动态意义(山上正在架炮)。
下面我们通过变换分析法分析三个句子。
A句可以变换为“主席团坐在台上”。类似的例子如:
门口站着人—→人站在门口床上躺着人—→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
B句可以变换为“台上正在演梆子戏”。类似的例子如:
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操场上放着电影—→操场上正在放电影
教室里上着课—→教室里正在上课隔壁打着电话—→隔壁正在打电话
C句既可以按照A句模式变换,也可以按照B句模式变换。
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山上正在架炮
类似的例子如:院墙外修着马路—→马路修在院墙外/院墙外正在修马路
通过变换分析,不但将内部层次关系相同的“台上坐着主席团”、“台上演着梆子戏”、“山上架着炮”区别开来,而且分化了类似“山上架着炮”的歧义。
语义特征分析是分析和概括同一句式中处于相同位置上的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的分析方法。例如:
A类:
他赠了幅国画给我—→他赠给了我一幅国画
学校奖了三千元给他—→学校奖给了他三千元
B类:
我买了斤香蕉给他—→*我买给了他一斤香蕉
我要了个名额给他—→*我要给了他一个名额
A类句子与B类句子都是连谓句,内部层次结构相同,但表达的语义不同:
A类句子包含两个动作,但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赠国画”和“给我”是国画由他转移到我的过程)。B类句子也包含两个动作,但说的彼此分离的两件事情(“我买了斤香蕉”和“给他”互相分离的两个过程)。
A类句子与B类句子的不同关键在于动词语义特征上的差别。
A类句子中的“赠、奖”具有“给予”的语义特征,而没有“取得”的语义特征。B类句子中的动词“买、要”具有“取得”的语义特征,而没有“给予”的语义特征。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指向相关的另一个成分。
语义指向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解释和说明某一语法现象的分析方法。
通过语义指向分析,可以把一个狭义同构的句式分化成语义不同的句式。
例如,同为“动词+形容词+了”的述补结构,其补语的语义指向各不相同。
砍光了(补语指向“砍”的受事,“树砍光了”)
砍累了(补语指向“砍”的施事,“我砍累了”)
砍快了(补语指向“砍”这一动作的本身,“你砍快了,得慢点砍”)
砍钝了(补语指向“砍”所利用的工具,“刀砍钝了”)
砍坏了(补语指向工具或受事,“他把刀砍坏了”、“桌子砍坏了”)
砍疼了(补语指向受事或施事的隶属部分,“把他的脚砍疼了”、“忙了半天,胳膊都砍疼了”)
语义指向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在语法形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语义解释,揭示句法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使许多从形式上看来完全相同的结构分化为在语义上并不完全相同的结构。
语言学中的变换分析法分析的到底是句子还是句式?假如用变换分析法分析“咬死了猎人的狗”,怎么分析?
语言学中的变换分析法分析的应该是句式,“咬死了猎人的狗”既可以分析为猎人被该狗咬死,也可以分析为(某个或几个动物)把猎人的狗咬死。
变换分析法,在变换矩阵中,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在变换矩阵中,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
扩展资料:
变换分析的着眼点不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结构的内部,而在所分析研究的句法格式的外部。具体说来,变换分析是通过考察所研究分析的有歧义的句法格式。
跟与之在结构上有相关性的另外的句法格式之间的不同联系来达到分化原歧义句法格式的目的的一种手段。变换是句式的变换,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的依存关系。
百度百科-变换分析法
有谁能用变换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异同
这个句子容易产生歧义,既可以理解为:一只狗咬死了猎人,也可以理解为:(某个或几个动物)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高分悬赏)用变换分析法分析说明下面两个句子在语义上的差异?
1.鸡不吃了。
这句话不论从书面还是口语上分析,本身就有多重含义。比如,动物鸡饿了,主人喂过食后,它们的动作中表达出不想再进食。还有口语环境中,对话的人表达出“鸡肉吃多了,不想再吃鸡肉,想吃点别的肉类食品。”的意思。
2.不吃鸡了。
改变了字的结构,在口语表达中,很明显就明确了说这话的人“鸡肉吃多了,不想再吃鸡肉,想吃点别的肉类食品或食物。”
3.不,鸡吃了。
文字顺序变换,加重不的读音后,也明确了动物鸡原先没进食或主人还没有喂过食,当下它正在进食或已经喂过食了。
采有的句子不是很准确,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因此,你的问题可以这样分析:
(一)这位老师我也没见过。
这位老师,我也没有见过。强调我也没有见过的“这位老师”。
我也没见过这位老师。陈述语句,强调出“我也没见过”这一事实。
(二)这本书我也没见过。
这本书,我也没见过。强调我也没有见过的“这本书”。
我也没见过这本书。强调出“我也没见过”这一事实。
【用变换分析法分析句子句法变换分析法】相关文章:
SWOT分析法自我分析08-15
分析法分析自我范文04-04
矩阵关联分析法07-10
趋势分析法的基本步骤06-02
个人优势劣势分析法12-13
什么是股票的基本分析法06-22
k线图分析法基本图解07-03
数据分析与办公软件:对比分析法07-10
关于小学语文变换形式造句的分析06-27
HR不可不知的杜邦分析法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