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

时间:2024-05-02 09:08:21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1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他们数学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的分析

  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

  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5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

  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

  建议和措施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3、空间观念的培养要把握好度,在具体和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在低段要紧密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可以通过观察、接触摸、折、剪、拼等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形体,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要将生活材料数学化,在具体、半抽象、抽象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2

  作业内容

  1、学情分析的目的及内容

  目的: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儿童的数学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数学教育的儿童。为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从而增强数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扎实基础上。

  内容: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学习方面的特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分析。

  2、教学主题及对象

  主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

  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按照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能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

  难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4、学情分析方法

  学情分析方法:

  1、整体性的学情分析方法——问卷调查。

  2、形成性的学情分析方法。包括观察和提问、批改作业。

  3、深层次的学情分析方法。包括个别访谈、向前任课老师了解情况、家访。

  5、学情分析工具

  使用问卷星形式制作试卷,学生填写评分。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3

  一、学情分析目的

  本学情分析方案主要是为教学中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参考,因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两个前提:一是学生是否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是否建立起简单的数学模型;二是学生对于相关概念是否充分了解。

  二、学情分析内容

  《倍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本册教材中有关概念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培养几何直观,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几个几”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以及对比的方法,建立倍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方法:通过PPT中的小动画引导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

  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安排在课上的前几分钟以及上课过程中实时进行学情分析,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灵活调整,本节课主要使用以下三种方法及工具进行学情分析:

  1、通过白板的绘制功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圈完之后表达清楚:谁是谁的几倍,比较直观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便于跟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到白板前一边圈画,一边介绍自己发现的倍数关系: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2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4倍;白萝卜的根数是水萝卜的2倍。)

  2、通过纸笔系统的判断选择功能,抽测学生对于倍的概念的理解,决定是否需要单独讲解相关知识;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展台的展示功能,展示学生自主绘制的倍的关系的图画,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实时调整教学进度。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学科质量分析06-23

小学数学学科毕业试卷分析07-03

小学学校期末试卷分析06-24

小学学校试卷分析(精选11篇)07-04

奥数试题分析参考文07-03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材分析06-29

数学学情分析02-25

小学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06-28

小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教情学情的分析记录07-25

小学学情分析万能模板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