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1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概述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对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从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结算,直到资金到达商品或劳务提供者账户实施直接监控的一种管理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以往高校多头开设账户,预算内转为预算外、小金库、账外账等现象。财政部门加强对高校财务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对高校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对没有预算的用款计划不予审批,根本上改变了资金分期管理、单位多头开户,有力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财政资金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产生的影响
(一)高校财政经费拨付方式的变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前,高校资金由上级财政部门直接将资金划拨到高校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上,高校对资金的使用有自主支配权;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资金改为由国库直接划拨,国库根据已审核批复后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直接向高校专设的零余额账户下达用款额度。
(二)高校内部资金转拨权限的变化。原先高校财务部门可以直接向其分校区、校卫生所、校基建等二级核算单位转拨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后,取消了向校内下属部门直接转拨资金的权限,一定程度上触及了高校的既得利益,有些部门工作人员甚至还产生一些畏难和抵触情绪,不利于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削弱了高校自主办学的主动性。由于高校办学的需要,建设新校区、扩招、增添新设备,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等原因,高校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都要求国家下拨足够的教育经费。但国家教育经费拨款往往不足以支付高校的开支,造成高校逐年增加银行贷款。同时高校所有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都需上缴国库统一管理,高校的预算外资金已纳入预算管理,并已逐月补充教育经费拨款的不足,导致高校的实际资金调度权被剥夺。而高校对原已支出的部分不得不向银行贷款来上缴财政专户,增加高校银行贷款利息的负担,高校自主办学权大大降低。
(二)高校预算管理相对滞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对高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给学校,而是根据学校经过财政部门审核过的部门预算编制的用款计划,以国库直接支付和国库授权支付的方式使用资金。财政部门将对高校预算资金的事后监督变成了事前和事中监督。这种改革,要求高校对预算的编制具有前瞻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而如何做好部门预算,又是这几年改革的需要提出的新课题,高校预算管理还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改革的要求。
(三)增加高校融资和资金调控难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对资金的调控职能被削弱,所有的'财政资金都要上缴财政,由财政统一管理,高校没有资金的调配权,必须按月编制和上报用款计划,等财政审批后方能通过零余额账户办理支付。零余额账户只有用款额度,没有实体的资金,且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资金不得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高校学费收缴工作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的资金来源大部分依靠财政拨款。如果高校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相对集中在上半年,现行改革又不允许暂时借助财政拨款来周转贷款,这样高校资金调控难度加大,融资能力降低。
(四)程序繁琐造成财务工作量增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按照不同主体或不同类型的开支项目,分别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不同方式办理。
四、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采取的改革措施
(一)从高校自主办学的需要出发,结合授权支付的改进,适当考虑高校自主支配资金的比例。目前高校办学资金来源多元化,高校产业化发展要求财政部门不能一味地将所有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应结合授权支付的改进,将一定额度的收费中产业与利息收入等划入授权支付,并扩大每笔授权支付额度,保证高校自主办学权的落实。
(二)强化高校预算管理,细化部门预算,完善预算编制制度。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执行。首先,预算的编制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尽可能细化每一个预算支出项目,使每项财政资金的支付都建立在明细预算基础上,做到科学、合理、详细、准确。其次,高校应在按照预算使用资金的同时,相应做好单位的招投标工作,编制好用款计划,提出资金申请,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及质量,加强单位预算部门和会计人员的管理责任,强化内部管理职能。再次,要强化预算的执行。高校内各用款单位及相关资金管理部门应密切配合,准确、按时报送用款计划,使资金严格按计划支付,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简化国库集中支付结算的审批手续和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并举。财政部门和银行互相协调,统一银行结算凭证和财政规定的支付凭证,实行票证合一,简化办事手续。同时高校应组织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掌握会计电算化等综合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顺利实施,有效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收入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龙游县各学校单位于20xx年5月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其总体模式是:由单位报账员负责出纳(录入)工作,教育核算中心人员任会计(审核)工作,同时承担国库支付分中心的职责,实行集中支付的范围是纳入当年部门预算的财政性资金,原在核算中心账户的单位结余资金暂不纳入集中支付范围。运行数月,感到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变的不仅仅是单位的用钱方式,它对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管理方法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制度性、规范性和计划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财务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对学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突显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各学校许多财务工作都是围绕资金管理来展开。学校只需根据银行账户存款数额来安排工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不再划拨到学校的基本账户,所有资金归属国库,学校只有用款指标和用款计划,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已不再涉及具体资金的管理。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年初预算申报用款计划,按照批复的用款额度使用资金,从而促使学校规范自身支出行为,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由于资金不再拨到单位账户,不可能随意更改和变通支出项目,所以必须提高各项工作的计划性,使资金使用与工作的开展相适应。
(二)财务监督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财政部门对资金使用的监督都是事后进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是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零余额账户支付的支付方式,财政部门能够对每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包括用款计划、授权额度和实际支付情况等进行全面监控,有效杜绝财政资金被截留、挪用、变更用途等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得到安全、合法、有效使用。
(三)财务人员岗位要求进一步提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学校财务管理重心由资金管理向全面预算管理转移,这要求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非常了解宏观经济情况和单位的经济状况,熟悉财政政策,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的经济管理知识、财务知识,对学校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实行预算管理。
(四)会计核算科目需要重新适应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拨款只通过经费指标、用款计划和额度进行反映。所以国库支付的会计核算也不再使用“银行存款”科目,而是相应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新科目。
总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客观上要求各学校必须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特别是预算管理水平,促使学校财务工作从核算反映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
二、教育系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一)加强年度预算管理
预算的编制既要符合部门预算的要求,也要符合财政集中支付的需要。编制的预算要做到真实、合理、准确、细化,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支出。具体而言,预算的编制,要以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为指导,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定额标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按照单位项目支出要求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全面、清晰地反映单位经费需求情况和支出安排方向,切实发挥预算管理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用款计划管理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一项新的工作是按月向财政报送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是实施财政支付的依据,也是财政下达学校授权支付额度的依据。也就是说,如果不事先报送用款计划,支付就不能实现。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学校向财政报送分月用款计划应把握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用款计划的'依据是经财政批复的单位预算,不能超预算编报用款计划;二是用款计划应体现单位实际用款进度,要结合学校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以及因工作开展提出的用款需要;三是用款计划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报送,以便财政部门核准;四是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工作变化情况,做好必要的用款计划补报工作。
(三)加强会计监督管理
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前,学校办理各项支出和用款的资金,基本上是财政管拨、单位管用的形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学校办理支出和用款都发生了变化。财政拨款的支出和用款,从资金支付的程序和方式上,区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我县教育系统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中,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代行国库分中心的职责,因此对学校来说,所有的国库支付都可以看作是财政授权支付。鉴于财政支付方式的改变,各学校(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妥善做好各项支付工作。财务人员在办理各项用款手续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支付方式,正确区分国库支付和预算外支付项目,避免因支付方式不当出现款项不能使用或使用不当。
(四)促进财会人员业务提高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3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通过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直接支付的资金,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每日报来的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附件一),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或国库支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支出,会计分录为: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对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每日报来的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或国库支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支出,会计分录为:
二、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
(一)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延伸,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依据财政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的特点,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增设“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号为103、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编号为106)”、“已结报支出(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号为213、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编号为204)”会计总账科目,并设立预算支出明细帐。预算支出明细帐应当按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的“类”、“款”、“项”或收费项目及预算单位记帐(基本建设支出、政府采购支出、专项类支出要记录到项目)。
“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属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在银行办理财政直接支付的业务。本科目贷方,登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当天发生直接支付资金数;本科目借方,登记当天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划入冲销数;本科目当日资金结算后,余额为零。
“已结报支出”科目属负债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资金和财政专户存款资金已结清的支出数额,当天业务结束后,本科目余额应等于预算内一般预算支出与基金预算支出和预算外支出之和。年终转账时,作相反分录,借记本科目,贷记“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行政事业支出、专项支出”科目。
(二)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为预算单位直接支付款项时,根据《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回单联(第四联),分预算内、外资金,按预算单位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列报支出,会计分录为:
(三)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每日将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汇总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或国库支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送总预算会计结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四)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于授权支付的款项,根据银行报来的《财政支出日报表》,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或国库支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银行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支出,并登记预算单位支出明细账,会计分录为:
(六)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市财政局批准下达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不作正式会计分录,但需要备查登记。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一)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后,行政事业单位仍执行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行政单位编号107、事业单位编号103)会计总账科目。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属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预算单位在财政下达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的授权支付业务。本科目借方,登记收到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本科目贷方,登记授权支付的支出数。
(二)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预算单位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银行开具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工资支出凭工资银行盖章转回的工资发放明细表)入帐,会计分录为:
(三)对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帐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帐,会计分录为:
(四)预算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取使用时,会计分录为:
(五)预算单位从零余额帐户提取现金和支用时,会计分录为:
(六)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改变为预算单位的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
(七)年终决算仍由预算单位负责编制、并逐级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上报市财政局。
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主管部门汇总所属预算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时,将所属预算单位的数字相加即可。
四、建设单位会计
(一)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后,建设单位仍执行现行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资金占用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编号234)会计总账科目。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属资金占用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建设单位在财政下达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的授权支付业务。本科目借方,登记收到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额度;本科目贷方,登记授权支付的支出数。
(二)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建设单位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银行开具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入帐,会计分录为:
(三)对财政授权支付,建设单位根据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到帐通知书》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帐,会计分录为:
(四)建设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支用时,其会计分录为:
(五)建设单位支用从零余额帐户提取现金和支用时,会计分录为:
五、对账
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预算单位、银行都应建立全面的对账制度,在认真处理各项账务的基础上,加强对账工作,定期、及时地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核对账务。
(一)财政国库管理机构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或国库支库、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银行和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核对账务。
1、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国库部门或国库支库核对月末存款余额,对账单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国库部门或国库支库提供,对账内容为“国库单一账户”收入数、支出数、结存数。
2、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银行核对月末存款余额,对账单由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银行提供,对账内容为财政专户收入数、支出数、结存数。
3、与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核对预算支出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的支出数。
(二)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分别与财政国库管理机构、银行和一级预算单位核对账务。
1、与财政国库管理机构核对按一级预算单位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的支出数,对账单由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供,内容主要包括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的财政支出的当月发生数和当年累计发生数。
2、与银行对账,对账内容为银行提供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当月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的支出数和预算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数;同时与各银行核对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支用数”和“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结余数”,对账单内容为银行提供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的相关数据。
3、与一级预算单位对账,对账内容为该一级预算单位及所属各级预算单位汇总的分“类”、“款”、“项”或收费项目的预算支出总数,其中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数、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数、支用数、余额数,对账单由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供。
4、每月15日前,一级预算单位以《xx市级预算单位财政支出月报表》的格式(含电子文档),分预算内、外资金汇总所属各级预算单位上月财政支出情况,报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其中,已提取未支用的现金数额应单独反映。
(三)预算单位在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应就“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银行核对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支出数、额度结余数,对账单由银行提供。经双方签证后的对账单由预算单位随同月份会计报表逐级上报。
每日终了,预算单位应计算当日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编制“库存现金日报表”。
(四)年终,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预算单位之间、预算单位上下级之间的各有关帐务必须完全一致。
六、执行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4
一、当前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对财政资金支付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对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清算全过程的监控制度。目前受传统支付模式的影响,预算单位无论是领导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习惯于传统支付模式,而对国库集中支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意义,且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尚不完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较为繁锁,对此,预算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产生了较大的畏难、抵触情绪,难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从而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管理。
2、预算编制不准确。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源头,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下,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资金的申拨,资金的使用到最后资金的支付都是以预算为依据的,预算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年度财务运转。在当前,由于受过去传统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预算单位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很多单位认为预算编制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编制预算由财务部门单独负责,没有完全推行全面预算,其他部门的参与性不强,导致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高,预算编制不全,用款项目及数额的漏报、少报,预算不够细化,造成单位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报销或资金闲置。
3、用款计划预见性低。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需按用款进度每月申报用款计划,本月需对次月的用款计划进行申报,而很多单位在申报用款计划时,仅由财务人员对用款计划进行了大概估算,而财务人员并不完全了解业务部门的资金使用需求,故不能进行全面申报,用款计划的预见性较低,很多时候单位需进行某项资金支付时,由于没有可用用款计划而不能进行支付,影响了单位的业务开展。且单位在申报用款计划时,主要使用几个常用经济科目,金额也是估算的,使在报销时要用的经济科目下无可用计划,导致了报一笔支出调一笔用款计划,频繁调整经济科目现象。
4、会计核算能力弱。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很多单位只设一个财务主办,没有会计,且财务主办大多都是兼职的非财务专业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单位的会计核算。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能退还给单位,由预算单位切实履行起会计核算职能。目前很多预算单位由于会计人员较为缺乏且素质不高,对当前的财经法律、法规、政策理解不到位,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难以承担起单位的会计核算职能,极大地影响了单位的财务管理。
二、建议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全面推行,预算单位应顺应改革发展积极作出调整。针对以上财务管理中的问题,预算单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下,预算单位要树立起现财观念,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整体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预算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意义,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的文件精神,了解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流程,大力支持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针对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的工作调整。作为单位财会人员,更应认真学习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文件,认真领会国库集中支付的实质内容和要求,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进行。
2、转变观念,科学编制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为前提,要求所有的财政资金支出都要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不再划拨到预算单位,而是存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单位只有用款指标和用款计划,各预算单位的日常财务支出取决于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只有符合年度预算的用款计划,才能办理财政支付。因此,加强单位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十分重要。预算单位应转变观念,强化预算意识,实现单位财务管理重心由资金管理向全面预算管理的转变。在编制预算时,要体现出综合预算的原则,要增强预算编制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细化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要做到真实、合理、准确、细化,预算项目的名称要准确,内容要准确,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要到位。只有科学编制预算,全面、清晰地反映支出安排方向,才能切实发挥出单位预算管理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3、提高用款计划编制的预见性,准确性。用款计划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强化预算管理和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具体举措。用款计划不仅是财政支付的依据,也是预算单位办理有关开支和用款的依据。因此,如何提高预算单位编制用款计划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是用款计划申报必须以经财政批复的单位预算为依据,不能超预算编报。二是预算单位的各部门要根据各自业务需要,尽量准确地安排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合理预计各项业务工作的用款金额和时间,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报送。三是用款计划申报应体现实际用款进度。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5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缺陷和乡镇财政管理实际的分析,提出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当从制度设计、软件流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再创新的工作思路,并对如何进行制度和流程创新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 :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创新
按照财政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改革要求,20xx 年起,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上改革日程,部分先行改革的乡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如何从现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汲取经验,实现制度的创新、完善,是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何需要再创新
(一)创新是解决现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缺陷的需要
1.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下的业务流程差异缺陷。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两者最大区别在于资金支付主体和支付账户的不同,而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把两种方式的区分过分扩大,增加了业务流程复杂性、操作及管理难度。一是,用款计划按支付方式区分为两种类型,分为财政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财政授权支付用款计划,用款计划附加支付方式实际形成了双重计划、双重预测,增加了不必要的用款计划剩余、不足和计划调整,既影响资金支付效率,更不利于国库执行机构和预算单位对支付方式的执行控制。此外,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需将计划额度事前即时通知银行,需要银行参与计划额度的控制管理。二是,资金清算按支付方式区分为两种方式。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每日出具清算通知单,通知国库行、银行进行当日资金清算,而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国库行、银行需自动按照先前的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进行控制清算。三是,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按支付方式采取不同核算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按实际资金支付清算数登记收入数和支出数,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先按用款计划额度数登记收入数,再陆续按资金实际支付清算数登记支出数,导致授权支付的收入虚增和结余虚增,既与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相矛盾,又造成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拨款、收入的核对困难。
2.国库行和银行依据计划额度控制资金支付、资金清算的缺陷。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银行参与对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额度控制管理,既要及时登记用款计划额度,又要依据额度进行资金的支付、清算控制,事后还要进行剩余计划额度对账,制度设计缺乏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是,从管理职责看,国库行及银行的职责仅在于资金的支付与清算,银行既不具备参与用款计划管理的能力、条件,也不具备参与用款计划管理的内在动力。二是,从银行结算制度看,银行的'资金支付、清算的依据应当是支付指令和合法支付票据,指令相符的情况下即可支付、清算。在收到支付清算指令的同时,银行又要查询审核计划额度,这种双重审核要求,增加了资金支付清算操作的复杂性,影响资金结算效率,更重要的是与银行结算制度存在冲突。
3.年终剩余用款计划额度处理方式缺陷。按照现行制度要求,预算单位年终剩余计划额度要进行结转次年处理,同时,在会计处理上,财政国库部门要将剩余额度虚列支出、挂暂存款项,预算单位要将剩余额度转为“财政应返还额度”虚列收入,形成单位年度收支的虚结余。一是,背离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年终剩余额度、剩余指标是由于预算单位部分支出业务未实际发生,按财政预算管理原则,两种情况应当实行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处理,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虚列收支是不规范的。二是,背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目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质在于:按实际支出确定拨款额和收入额,预算单位不应当形成新的结余。
(二)创新是适应乡镇财政管理现实状况的需要
乡镇财政管理具有自身特点,除少数乡镇实施了乡财县管的财政体制改革外,较多乡镇财政仍然是独立的一级财政体制,简单复制现有模式,无法解决好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要在制度的规范化上进一步创新。要对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行优化完善,较好解决现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和问题。二是,要在预算管理上加强监管,进一步发挥好预算指标对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的控制、约束作用,克服指标窜用、借用问题,解决预算指标与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多张皮的问题。三是,要在软件及业务流程设计上进一步突破,适应乡镇财政资金支付的复杂多样,切实解决好管理精细化与工作量增加之间的矛盾。
二、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如何创新
1. 统一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支付方式下的业务处理办法。首先,统一两种支付方式下的用款计划的处理模式,即,将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的用款计划下达和资金清算模式向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的流程模式转变,取消财政授权支付用款计划额度下达需先行通知银行的业务流程,银行不再参与授权支付计划的登记管理。其次,统一两种支付方式下的资金清算方式。即:按照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的资金清算模式对财政授权支付业务进行资金清算。第三,统一两种支付方式下的拨款收入会计核算方式。即,将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的财政资金收入核算方式,从按用款计划额度虚列收入改为按支付清算额列收入,与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的收入登记方式一致,确保预算单位收拨经费额与财政部门的方便核对和核对一致。
2. 将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与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划分延后到资金实际支付环节。分月用款计划是对年度预算的细化,用款计划与实际资金支付往往存在误差,例如,预测需要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很可能受客观条件限制,在实际支付资金时,可能需要调整为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而这种调整过程不改变资金是否需要支付的基本点,同时,调整过程需要按调减再提报计划的程序操作,过程复杂而无实际意义。在创新后的制度下,计划提报的环节不设定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的属性,也就是对用款计划不区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只是在资金实际支付的时候才根据实际情况和制度要求区分两种方式支付,从而支付方式的划分才是准确的、可控的和方便操作的。
3.优化年终剩余额度处理办法。年终时,首先将剩余额度恢复为剩余指标,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对全部剩余指标进行审核后,区分情况将剩余指标结转到次年或平衡预算,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不再通过暂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等方式虚列支出和收入,这不仅简化年终处理的复杂性,同时也符合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原则,真正实现以支列收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6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
1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
(1)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安全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处理量大,涉及单位多,没有计算机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不可想象的。全部的数据处理几乎全部依赖于计算机的管理,如果由于计算机病毒感染、不可抗力因素或人为导致系统瘫痪,导致数据丢失,则会严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把数据安全防范风险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
(2)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财政直接支付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方便快捷。但可能存在着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难以核实,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3)财政授权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与财政直接支付相比,授权支付的风险性更大。因为财政授权给预算单位后,财政部门的监督余地相对减小,给预算单位套取或转移、挪用财政资金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预算单位和基层银行管理制约机制相对松弛,内控制度不够健全,这也为预算单位、银行或有关人员违规操纵财政资金留有一定的空间。
(4)财政内部管理风险。
财政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机构,具有绝对控制资金流向的权利。因此,财政内部科室如果出现管理混乱,就极易产生风险。财政预算指标的编制、批复,单位用款计划的编制、批复,非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拨款都必须有严格控制,防止内部人员产生违法支付的事情。
作为最终审核单位支付的关口,也会发生把关不严,容易产生支付的收款单位与付款单上的单位名称或帐号不一致,授权支付付款单上支付的用途与支票用途不一致,直接支付通知书上的收款人与实际收款人不一致现象。
(5)银行违规支付风险。
银行作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付款银行,应严格加强管理,防止发生乱支付的现象,如支付的收款单位与付款单上的单位名称或帐号不一致,授权支付付款单上支付的用途与支票用途不一致,直接支付通知书上的收款人与实际收款人不一致。如果把关不严,极易产生违法问题。
(6)预算单位现金管理风险。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通过零余账户支取现金的额度,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财政资金风险的存在。尽管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的业务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单位为了方便用款,经常提取大额现金。不仅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要求使用现金,而且极易产生盗、抢风险。提取的大额现金在银行门口被抢夺的事件屡见报端,不仅给国家造成损失,而且工作人员也可能受到伤害。因此预算单位加强现金管理,尽量少支取现金是非常必要的。
2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建议
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大多是由于操作不规范、不严格,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特别注意对人员的培训,预防资金潜在风险,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风险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需要人民银行、银行和预算单位的密切配合,要坚持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支出审批权和会计核算权“三不便”的原则,合理地规范各方面的职责权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风险意识,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减少改革压力。
(2)计算机网络风险控制。随着国库集中业务的不断拓展,业务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愈显突出。数据是国库集中支付所有业务的根本,必须充分考虑数据风险控制,确保数据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以下几点安全措施:一是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作到以下几点:①使用安全等级高的数据库及操作系统。②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中实行“双机热备”,就是在实时有两台服务器同时并行,处理数据,时刻有一台服务器处于热备份状态,一旦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备份服务器将即时接管集中支付数据,处理集中支付业务。③运用数据备份系统。④建立良好的服务器安全运行环境,数据系统中心机房线路采用专线供电,同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供电,确保市电停电后还可以保障处理集中支付数据一定时间;机房内所有集中支付业务的数据传输、处理、存储设备均可靠接地,供电、通讯线路布线整齐、规范,连接牢固;机房采用全钢防静电地板铺设,并采用专用空调24小时保持温度、湿度,机房环境干净整洁,达到了防尘、干燥、适温和防静电的要求。⑤对中心机房、配电室计算机系统重要设施严格管理,配备消防、安保等设备;建立严格的进入制度,不准无关人员随便进入机房。⑥安装反病毒软件,应选取著名软件公司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⑦物理隔绝,连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的计算机,应严格禁止使用外部及未经安全处理的磁盘使用,做到物理上隔绝。二是健全制度,落实检查。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的前提、依据和要求,而落实制度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关键。计算机安全检查是促进制度落实的保障。
三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数据安全管理理念。无论是数据的安全运行还是系统的防范犯罪,人都是其中的关键。要坚持岗位分离,权限控制、监督制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原则,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软件系统中的重要岗位人员进行管理,预防各类人为事故、案件的发生。
(3)建立内控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财政部门、银行、预算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财政部门必须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基层银行要尽快解决管理松散、把关不严和与财政部门之间信息梗塞之弊端。
(4)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财政资金拨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前,政府采购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配合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资金申请、所提供的购销合同、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的资质及收款账户的真伪,进行全面鉴定。
(5)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后,财政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电函等形式及时向收款人查问资金到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是通过网络系统对银行与人民银行当日的清算票据进行及时监控,防止银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三是对预算单位的财务进行事后监控。四是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应各负其责,适应新形势下监督检查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7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或劳务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款项。可以分为与工程相关的预付工程款、与生产经营相关的预付材料款和一般性支付的预付款。本文阐述的经营用预付账款指因贸易经营活动(采购)支付的预付款,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采购支付的预付款,不含因工程建设、大型技改、大检修等发生的预付款。
一、经营用预付款的优势及重要性
生产经营性的预付款是企业三金(应收账款、产成品、预付账款)占用中重点关注的项目,其具有流转快、周期短的特点,容易控制,所以加强经营用预付账款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同时,经营用预付账款的付款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一旦收不到所购的货物又不能及时收回预付款的话,将加剧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造成货币资金短缺,迫使企业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融资以维持正常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影响了企业效益,所以加强经营用预付账款的管理,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规避资金风险。
二、企业预付账款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不定期对账清理,占用企业资金。企业由于疏于预付账款得管理,不能定期与相关单位核对账目,为今后催款、清理带来困难。比如:企业生产经营必需的物资丙酮、淀粉、原料药,与供货方签订长期的供销协议,往往需要购货方多付一两个月的货款,在企业不终止该项业务的情况下,预付款项滚动存在,物资采购部门没有及时结算和清欠;财务部门没有关注账务情况,就形成多付款项,长期挂账。
2.付款管控不严,预付金额较大,供应部门不根据物料周转周期合理安排采购数量,盲目付款,造成付款较多,造成资金占用。
3.发票未开具或未进行账务处理。供货方已开具了发票的情况下,物资供应部业务员没有意识到将发票及时交到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造成未销账或延迟销账;财务人员未定期检查预付账款挂账情况,未及时跟催业务员销账,造成预付账款金额较大。
4.挂账串户,由于供应商变更名称,或采购员做错采购订单,造成已付清的的账款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中同时挂账的情况,不利于预付账款科目的`统计与管理。
5.名存实亡的预付账款长期挂账,不作处理。
6.存在利用预付账款列支非法支出,利用“预付账款”转移资金或进行其他舞弊行为。
三、加强预付账款的管控措施:
1.清理长期挂账的经营性预付账款。把欠款周期长、额度大、经营状况不佳的高风险供应商预付款作为清理的重点,财务部门根据每个账户预付账款的余额追溯查找凭证记录,一笔付款凭证和一笔发票凭证对应,找出预付账款余额是那一笔或那几笔付款凭证形成的,编制预付账款清查明细表,注明预付款业务内容,形成时间,形成原因,对于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无望再收回所购货物的,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2.严格经营用预付账款的控制制度。首先,供应部门对预付款的商品及客户进行市场及信用调查,所购物质必须时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而且供应商资信及经营状况良好的才可以申请预付款;其次,财务部门加强预付款审批控制,需要查询该供应商帐户,考虑还有没有必要预付,坚持预付金额控制在一批物资供应量的范围内,存在较多预付款不预付下一批款项,从严控制预付款的发生,节约货币资金的支出。最后,采购员应附采购合同及付款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分管副总签字、财务部门审核、财务负责人签字、总经理签字(金额较大时)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到资金科办理付款。
3.加强日常对预付账款的分析对账,制定预付款清理责任机制。财务部门对期末预付账款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上年同期、上月月初等指标进行比较,把握波动原因。每季度编制预付账款账龄分析表,上报分管副总、对超期预付款编制明细表及时反馈给供应部门核对、确认、催收,制定工作计划,按期定额回收,将预付款的清理与领导考核挂钩,对未按规定时间进行结算的经办人进行处罚。
4.建立警戒线制度并考核
作为预付账款得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预付账款的分析与考核工作。对公司及直属子公司的预付账款管控指标按预付账款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的比例 设定黄线(预警线)和红线(控制线)。未达黄线时,每季度进行预付账款专项分析时仅作正常分析报财务资产部;达到或超过黄线时有关单位要引起高度重视,制定措施,要做出预警,提出整改意见财务资产部;达到或超过红线时,有关公司、部门要做专题分析报告,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预付账款资金占用考核实行季度考核兑现,业务部门在每季度结束后填报预付账款资金占用考核表,随经济责任制考核兑现。
5.稽核审计部加强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监督审查有无违反预付账款管理制度规定进行付款,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舞弊现象等。
经营用预付账款的管理渗透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之中,直接关系着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应不断强化管理,使得其发挥最大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财务制度预付款管理】相关文章:
财务制度统一的管理方案07-04
预付款合同12-29
预付款申请书06-24
采购预付款合同09-09
采购预付款合同范本05-30
财务制度范本07-03
餐饮财务制度01-05
设计财务制度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