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情况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灾害情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1
一、工程概况
1.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位于镇村,建设施工单位市蜀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该工程的建设是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于20xx年10月30日确定。其中地质灾害避险场所建筑面积333m2(含装修、水电安装、场地硬化等);村阵地建设110.57m2,共计总建筑面积443.57㎡,总投资45万元,工程于20xx年11月1日动工建设,于20xx年3月30日完成全部工程。
2.镇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位于镇村、距镇场镇方向800m的宜飞路旁。该场地分三部分:一是将中学的操场进行平整、扩宽、硬化建成约3000m2的露天地质灾害避险场地;二是利用中学办公楼前1000m2的敞坝作货物临时存放地和通道;三是利用中学教室20间(1200m2)作安置房。本次投资5万元(操场进行平整、扩宽、硬化4万元,付学校补助1万元),工程已于20xx年3月30日完成。
二、组织形式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我镇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经过合法谈判,最终确定工程施工单位为蜀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由镇政府与施工方签订了施工合同。在工程开工建设后,我镇成立了由镇安全生产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西郊国土资源所人员为成员的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工作小组,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
三、工程质量安全情况
自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我镇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和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安全关,依法操作,规范实施。不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工作组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现场督查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切实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在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实施。我们也加大了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的管理力度,按照功能区划分,设置有应急供水、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医疗、应急指挥部;应急老、幼、病等安置房;应急物资仓库、厨房、食堂等设施。进一步加强应急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从而保障了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平时功能运转和应急期的使用,提高我镇综合防御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服务。
四、资金使用情况
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包括村阵地建设)及镇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全部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均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转,严格按区对项目配套资金按工程进度拨款、镇财政统一支付的要求落实,没有任何挪作他用的情况,该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均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无任何违规违法行为。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及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的建设,是将两个项目资金和村阵地建设、中学操场建设资金合并使用,场所和场地建设已顺利完工,尽管在建设中本着科学规划、励行节约、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金作用的原则,但因建设项目多,涉及范围广,建设工期长,原材料价格及人工工资上涨等因素,以致于场所和场地存在以下问题:
1.地质灾害避险场所的公厕、垃圾处理池、院坝硬化和绿化等附属工程未建设,缺乏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建议追加10万元资金予以完善。
2.场所和场地的相关设备设施应该定期维护,建议落实专款进行维护管理。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2
一、加强地质灾害日常巡查、监测工作力度
进入后,各村、中小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要针对地质灾害多、易发的特点,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落实好防灾责任人,明确灾害部位防治职责要求,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工作,特别在主要加大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区、医院、敬老院、民房等人员聚集区域进行排查巡视的密度,密切关注灾害点的变化情况,按要求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责任和监测人的督促检查,确保责任人、监测人切实履行职责。
二、要立即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各村、单位在本行政区域内对所有的`地质灾害点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点逐一排查,不放过每处危险点,不漏一组一户,特别是可能威胁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民房等人员聚集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镇幼儿园地质灾害排查情况由范镇、九源中心小学负责排查上报),排查安排雨天,并实行零报告制度,每项排查结果及时上报镇安全生产办公室。
三、及时响应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时,要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发生地村委会和单位要及时上报灾情、险情信息的同时,积极疏散危险区域的人员,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镇政府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上报市地质部门并组织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灾害现场调查,监测灾情,根据险情和地质灾害具体情况提出应对方案,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警示标志,防止灾情扩大和蔓延。尤其是主各村、单位要严肃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发生灾情险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对于瞒报、漏报、迟报灾情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四、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有所上升的趋势。为了避免和减少因不合理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活和财产安全,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市地质灾害环境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严格依法依规规划好山区村、组建设和农民建房选址,要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禁止高陡切坡建房,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工程建设选址,要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止灾害的发生。
五、工作要求
加大宣传,提高防灾意识。各村、各单位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治灾、减灾意识,尽最大可能地防止、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3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函〔20xx〕504号),市国土资源局《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的通知》(市国土资函〔20xx〕94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的通知》(市国土资发〔20xx〕29号)文件要求,区国土资源分局迅速组建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排查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七个大排查工作小组,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排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部分镇对于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有的还没有组织召开20xx年地灾防治专项工作会,对20xx年地灾防治工作还没有进行部署;二是有的还没有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三是有的还没有编制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应急预案;四是有的对专(兼)职监测员管理不到位,部分监测人员电话不畅通,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
(二)部分防灾措施落实不到位。一是部分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二是有的《预案》公示上墙制度没有落实;三是有的监测人员的监测装备没有落实到位;四是部分隐患点没有设立监测点;五是监测记录不规范。
(三)个别隐患点需作应急处置。一是新乐镇铜鼓村木姜岩危岩隐患点。该隐患点上几个巨石已悬空,随时有下滑的可能,危岩下的6户16人和房屋42间随时会有生命财产安全,对巨石应作应急处理;二是白节镇青风村新瓦房滑坡隐患点。该滑坡体上排水沟堵塞严重,严重影响水沟的截排水功能,同时该滑坡体上罗玉生户房屋后侧有巨石悬空,随时有下滑的可能,对排水沟和巨石应作应急处理。
二、整改情况
(一)区国土资源分局排查工作小组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当地政府作了汇报,部分镇政府已及时组织召开了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会议,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二)对于预案公示上墙制度还没落实到位的,区国土资源局正积极对每个点的撤离路线等基础资料进行收集汇总,统一制作公示牌;监测人员装备问题,区国土资源局已落实资金进行统一购买下发;隐患点没有设置监测点的`在国土资源所的指导下已逐一进行设置;监测记录不规范问题,区国土资源局已向市国土资源局汇报,市国土资源局已统一印发了监测记录本下发到各监测点,规范监测记录。
三、工作建议
(一)在6月底前都还没有召开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安排布置会和突发地质灾害演练的镇,建议区政府进行通报,并责令其进行整改。
(二)对于存在监测人员素质低,电话不畅通的点建议镇政府加强管理,对于责任心不强的监测人员及时进行更换,保证监测人员履职到位。
(三)镇村木姜岩危岩,建议区政府督促镇落实资金并及时请专业队伍对危岩进行排危,确保危岩下6户1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镇村新瓦房滑坡,建议区政府督促镇落实资金及时对截排水沟进行清理,保持畅通。同时,对户及时落实避让搬迁。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4
根据区xxx会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初,农经工委组织部分区xxx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常委会副主任葛久通的带领下,对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上垟乡沈岙岭道路边坡加固工程、平田乡天灯洋地灾点搬迁工程和北洋镇前蒋村地灾点加固工程,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单位的工作汇报,征询了部分区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浙中沿海,经常遭受台风暴雨侵袭,西部为丘陵山地,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到平
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3%,目前,经地质专家调查确认的、位于山区村民居住区的山体滑坡等隐患点33处,分布于9个乡镇、街道的29个村,直接威胁170户567人的生命和285间民房的安全。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健全组织建设
经过多年完善,全区上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成立了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府办副主任和黄岩国土资源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国土部门成立了由局长任总指挥的临灾应急指挥中心,下设技术指导抢险组和后勤保障组,基层国土所相应建立汛期应急救援中队;相关乡镇、街道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相关村建立了监测体系,确定监测责任人和常年监测员。
加强宣传培训
宣传方面:利用全国土地日、防灾减灾日、走村入企等活动宣传地灾防治的重要性;制作“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乡镇、村民手中,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防灾避灾;在地灾点的醒目位置设立地灾警示牌,标注地灾点的具体位置、影响区域及逃生路线等。培训方面:今年4月份,组织全区130多名监测员和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培训会,邀请专家来上课,并部署防治任务。
强化防范措施
加强监测系统、预警机制建设。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自动站,加密观测点上降水、风力等情况,在富山和上郑两个站增加了土壤水分观测。气象部门根据上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以及未来降水预报,结合本地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会同国土部门对比地质灾害防御区划图,对黄岩本地的地质灾害等级进行预报。同时,配合省气象局工作,确定地质灾害临界面雨量,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建立汛期防治制度。每年的防汛期,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部门建立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检查、汛期值班、应急处置等各项制度,确保安全度汛。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xxx门均要求规划对象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加大治理力度
区财政今年安排地质灾害点工程前期经费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80万元,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项目100万元。区国土部门本着宜搬则搬、宜治则治的原则,2005年以来,通过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村的共同努力,累计搬治群众1015户3564人,完成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2处,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2处。同时,国土部门每年积极向省国土厅争取地质灾害搬迁专项用地指标,用于地灾点的安置用地报批,去年争取到39亩指标,基本解决了地灾点的搬迁安置用地指标。2012年,我区成功申报省第一批《农村山区野外调查与评价》试点,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50万元。
二、存在问题
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研组通过此次调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认真梳理,现将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
部分群众思想上还不够重视
部分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认为几十年居住的地方一直没发生过地质灾害,必定安全,对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及防患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调研中,有人大代表反映在地灾点人员转移过程中,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西部山区有些农村建房、景区建设等,事前没有将地质灾害评估纳入审批的程序,从而产生一些人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
由于我区地貌的原因,西部山区防治区域较大,遭遇强降雨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经地质专家调查确认,位于山区村民居住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3处,在非村民居住区,富山至决要、头陀至宁溪、北洋至上垟、北洋至平田、屿头至白石公路以及山区其他低等级公路,浙东十八潭、富山大裂谷、划岩山等旅游景区,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现象,威胁车辆、行人、游客的安全。此外,建于山边坡脚的个别校舍、厂房、教堂、寺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抗灾救灾能力不足
一是限于政府财力,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口仍较大,一些防治项目经费一时无法落实或仅部分落实。如此次实地察看的上垟乡沈岙岭道路边坡加固工程,预算为200万元,还未得到全部落实。另外,地灾点群众搬迁补偿标准参照高山移民的政策,由于地灾点的村民大多经济比较困难,建新房的困难很大,导致搬迁工作开展缓慢。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监测管理人员不足,且人员变动大,业务水平难以持续提高。
三是监测设备不足,难以做到全面监测。
三、几点建议
我区地质灾害量多面广、稳定性差,山区新的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调研组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5
一、高度重视,贯彻迅速
为深入贯彻落实20xx年6月30日全州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局及时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州关于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把全员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聚焦重点,增强实效,注重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全面深入解读会议精神的'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为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依据。
二、强化责任,重在落实
按照电视电话会议的安排部署,全局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扎实抓好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20xx年全局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思想重视,压实责任。充分认识到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层层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坚持值班值守,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预警、转移疏散,加强灾点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坚持一日一会商,一日一调度,一旦发生险情或灾情,领导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科学指挥,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人员零伤亡。
二是加强监测,果断避让。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对全县重点区域、人口集中区开展地毯式排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值班值守,加强巡查排查,临灾要科学果断处置,及时预警信息,提前主动避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强化培训,逐点演练。采取ppt讲演、典型案例分析、资料发放等方式进一步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自然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乡(镇)村组干部以及监测人员广泛的宣传介绍地质灾害临灾预兆、应急逃生技能及地质灾害防治等科普知识;并按照“一年一跑”的要求协助各乡(镇)完成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隐患点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预警信号、避险路线及避险场所,达到应急演练应有的效果,提高临灾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四是增强力量,强化保障。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以战代练,要随时能集中、调得动、开得出、联得上、救得赢。对现有应急物质和设备进行清理,查漏补缺,科学调度,全面应对地质灾害,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6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初,农经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在常委会副主任葛久通的带领下,对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上垟乡沈岙岭道路边坡加固工程、平田乡天灯洋地灾点搬迁工程和北洋镇前蒋村地灾点加固工程,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相关单位的工作汇报,征询了部分区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地处浙中沿海,经常遭受台风暴雨侵袭,西部为丘陵山地,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全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到724.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3%,目前,经地质专家调查确认的、位于山区村民居住区的山体滑坡等隐患点33处(其中2012年新增4处),分布于9个乡镇、街道的29个村,直接威胁170户567人的生命和285间民房的安全。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健全组织建设
经过多年完善,全区上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成立了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府办副主任和黄岩国土资源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其他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国土部门成立了由局长任总指挥的临灾应急指挥中心,下设技术指导抢险组和后勤保障组,基层国土所相应建立汛期应急救援中队;相关乡镇、街道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相关村建立了监测体系,确定监测责任人和常年监测员。
(二)加强宣传培训
宣传方面:利用全国土地日、防灾减灾日、走村入企等活动宣传地灾防治的`重要性;制作“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发放到乡镇、村民手中,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防灾避灾;在地灾点的醒目位置设立地灾警示牌,标注地灾点的具体位置、影响区域及逃生路线等。培训方面:今年4月份,组织全区130多名监测员和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培训会,邀请专家来上课,并部署防治任务。
(三)强化防范措施
加强监测系统、预警机制建设。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自动站,加密观测点上降水、风力等情况,在富山和上郑两个站增加了土壤水分观测。气象部门根据上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以及未来降水预报,结合本地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会同国土部门对比地质灾害防御区划图,对黄岩本地的地质灾害等级进行预报。同时,配合省气象局工作,确定地质灾害临界面雨量,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建立汛期防治制度。每年的防汛期,我区地质灾害防治相关部门建立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检查、汛期值班、应急处置等各项制度,确保安全度汛。
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部门均要求规划对象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加大治理力度
区财政今年安排地质灾害点工程前期经费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80万元,地质灾害点治理工程项目100万元。区国土部门本着宜搬则搬、宜治则治的原则,2005年以来,通过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乡镇(街道)、村(居)的共同努力,累计搬治群众1015户3564人,完成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2处,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32处。同时,国土部门每年积极向省国土厅争取地质灾害搬迁专项用地指标,用于地灾点的安置用地报批,去年争取到39亩指标,基本解决了地灾点的搬迁安置用地指标。2012年,我区成功申报省第一批《农村山区野外调查与评价》试点,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50万元。
二、存在问题
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研组通过此次调研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认真梳理,现将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
(一)部分群众思想上还不够重视
部分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麻痹心理,认为几十年居住的地方一直没发生过地质灾害,必定安全,对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及防患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调研中,有人大代表反映在地灾点人员转移过程中,群众不配合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西部山区有些农村建房、景区建设等,事前没有将地质灾害评估纳入审批的程序,从而产生一些人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
由于我区地貌的原因,西部山区防治区域较大,遭遇强降雨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经地质专家调查确认,位于山区村民居住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33处,在非村民居住区,富山至决要、头陀至宁溪、北洋至上垟、北洋至平田、屿头至白石公路以及山区其他低等级公路,浙东十八潭、富山大裂谷、划岩山等旅游景区,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现象,威胁车辆、行人、游客的安全。此外,建于山边坡脚的个别校舍、厂房、教堂、寺庙,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三)抗灾救灾能力不足
一是限于政府财力,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缺口仍较大,一些防治项目经费一时无法落实或仅部分落实。如此次实地察看的上垟乡沈岙岭道路边坡加固工程,预算为200万元,还未得到全部落实。另外,地灾点群众搬迁补偿标准参照高山移民的政策,由于地灾点的村民大多经济比较困难,建新房的困难很大,导致搬迁工作开展缓慢。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监测管理人员不足,且人员变动大,业务水平难以持续提高。三是监测设备不足,难以做到全面监测。
三、几点建议
我区地质灾害量多面广、稳定性差,山区新的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可能引发新的地质灾害,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调研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群众防灾意识
我区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让受灾群众做到处灾不慌,防灾有数,避灾有路。要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和配合应急避险、地质治理、搬迁避让等工作,引导群众尽快搬离重点地质灾害威胁区。要提高群众防灾避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政府强制救灾转变为群众自觉主动避灾。
(二)加大排查力度,力求隐患点无遗漏
我区被列入省第一批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野外调查试点,国土部门要以此次调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广度和深度,力求做到排查无死角、隐患点无遗漏。要分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风险评价;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图册,深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充实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区上下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处置和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三)加大治理力度,提高防灾救灾成效
一是要在加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患应对、水土保持、河流整治、山塘水库加固除险等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前做好汛前防台抗灾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要加快推进重点地灾隐患点的治理工作,上垟乡沈岙岭道路边坡加固工程亟待开展,此条道路是三个村的出口,一旦发生险情,将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国土部门确定的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有8个,富山乡6个、头陀镇1个、北城街道1个,区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在一年内完成对重点隐患点的治理任务,为我区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明年将组织一次跟踪督查,检查治理效果。
(四)加大投入力度,增强防灾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区财政要加大投入,对于年初制定的治理工程预算不足部分和年内新增的治理工程所需经费,及时追加预算,并拨付到位。对于西部山区地灾隐患点需要搬迁的群众,适当提高补偿标准,以促进搬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国土部门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添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安装使用,并及时检查、维修,做到全面覆盖、全面监测,使群测群防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7
自20xx年7月以来,我乡极端气候突出,连续3年遭遇干旱,导致岩土体松散开裂,山体稳定性发生变化,20xx年进入汛期后,全乡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单点暴雨、大雨天气突出,增加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现就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总面积265.3平方公里。辖18个村委会,211个村民小组233个自然村,8794户34861人。属高寒山区,境内由于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属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等。通过逐村逐组排查并核实,目前我乡经上级实地勘察后认可的地质灾害地点主要有8处:分别是大坪子危岩体、绿优滑坡、船边危岩体、拖背嘎危岩体、小田坝滑坡、大箐沟泥石流、沙坪泥石流和小瓦房滑坡。其中通过现场勘察需搬迁的1户(湾子村沙娥坪小组),其余的在今后工作中我乡将进一步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地质灾害点的搬迁力度。近期未发生较大的地质灾害点,主要威胁是硝厂河、牛栏江沿岸的单个落石。
二、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针对近几年来的天气情况,8月1日,我乡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灾害防治工作,成立三个工作组就全乡18个村委会受灾情况及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同时要求做好信息报送,加强防汛值班,落实灾害点监测人,整理完善应急预案。8月3日,三个工作组就各组调查了解情况作汇报。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执政为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落实,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同时按照按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责任,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落实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应急调查等防治措施。
二是制定防治方案,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网络,对发现新增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编制好点上防灾预案,逐一落实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及监测预警人员,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发放地质灾害预防明白卡,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将防灾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做到地质灾害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三是落实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地质灾害工作实行实报实销制度,确保了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危害大、影响严重、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争取立项,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彻底治理或搬迁避让,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是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险)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汛期前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汛期后进行复查与总结。
五是加强协作,畅通地质灾害信息渠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本文-来源_于贵.州 WWW.GZU521.COM 和部署下,各村和单位(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段)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落实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资金和物资储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协调、沟通与合作,互通情报,确保乡、村、组及单位(部门)之间信息传报迅速准确,保障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信息畅通。
六是加大宣传,增强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张贴宣传画、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实现自觉防灾、全民减灾、确保一方平安。
四、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广大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干部群众防灾意识淡薄,对地质灾害存在侥幸心理;受灾害威胁时,部分群众自救意识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队伍。目前,我乡还没有一支专业队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对地质灾害诱因、发生规律等知识不深,预报预警能力不强。
三是群测群防基础薄弱。监测站点覆盖面不够,通信和预警手段相对缺乏,道路等级较低,抗灾能力弱。隐患点监测预警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知识,监测工作不够规范,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严重不足。由于乡财政收入不足,仅能维持贵族运转,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防治。有些该治理的灾害点也迟迟不能开展工程治理。
五是地质灾害(隐患)户搬迁安置问题多。部分长期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实行异地搬迁。一是部分农民虽进行异地搬迁,但需依靠原有土地维持生计,未实现真正的搬离。二是有极少数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无法筹集自筹部分。三是本地无合适的安置点,附近不是受地质灾害影响,就是解决不了耕地,远处又不愿搬。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加大对如何监测、如何防灾、救灾等知识的宣传,把宣传重点放在村组,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把政府强制的被动抗灾转化为群众自觉的主动避灾。
二是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全民参与防灾、抗灾。进一步完善乡、村、组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动组织各单位(部门)和群众共同参与开展群众性的监测和预防。实行分片包保、群众自测自警,加大监测力度,全面实现对灾害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
三是积极探索防御地质灾害的治本之策,将搬迁避让工作进行到底。搬迁避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治标”转向“治本”的重要措举,已成为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种新趋向。针对我乡部分地区受灾害威胁的农村散户,搞工程治理得不偿失,在考虑群众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基础上,鼓励和动员灾害易发区群众搬迁,做到主动避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解决山洪地质灾害威胁问题。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8
根据市政府近期《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有关文件要求,我乡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现就我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我乡地质灾害工作的领导,结合我乡实际,及时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和各挂村领导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国土所,由国土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各村、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按照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要求,认真做好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是制定了《xxx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预案》,为了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了详细的汛期地质灾害处置工作预案,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分队,以便解决汛期各种突发的险情和灾害。各村主任、村民小组长分别为本级应急机构负责人,其职责:第一时间上报汛情,包括起因、性质、涉及范围,目前现状及采取的措施,快速启动本级预案,落实好乡应急指挥机构的'相关部署。二是严格值班制度,明确每天有一名科级领导带班,实行24小时负责的汛期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值班岗位,详细记录当班情况,遇到情况及时报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学防灾减灾能力。
(二)加强地质灾害的监督管理,减少和消除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对可能引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及时给予制止、纠正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发生造成危害的依法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三)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根据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层层落实地质灾害点的群测群防组织和工作任务。依靠社会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防治,达到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和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
(四)保障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必须的投入。乡有关部门切实保障汛前、汛期、突发性及日常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所必须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和工作经费,以保证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正常进行。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9
我校在本年度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中,做到了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一年中没有因地质灾害对我校经济与财产造成损失,真正达到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发展的目的,为构建和谐取到了真正的的作用。
组织得力,领导分工明确
组长:
成员:
1、对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法的学习不误。
2、对地质灾害的排查、检查不误。
3、对可能造成地质灾害地域,落实措施不误。
4、为让全校师生、社区村民了解造成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做到资料宣传不误。
5、在工作中对各种资料的编写与上交不误。
结合我校所处区域实际,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通过这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师生们不仅认识到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而且加强了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有效利用学校影像设备,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近期内有关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师生感受到地质灾害不仅影响到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甚至危急人们的生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让师生们感受到地质灾害是可以预防的,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提高警惕,我们一定能战胜地质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总之,通过全校师生一年的共同努力,我校、我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地质灾害事故,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取得的成绩,要看到此项工作的长期性与重要性,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更要加大宣传与排查力度,才能使此项工作做得更好。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10
XX市人民政府:
根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福昌同志的重要批示,我们迅速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摸底,并研究防治措施。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上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裘家岭自然村位于六石街道北向12公里处,与相距4公里的广东坞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共有330余户871人。该村四周群山环抱,是我市“一大”的会址所在地。裘家岭虽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但由于山势较陡,交通不便,村民始终依赖三分薄田、几亩荒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百姓收入也仅够糊口。目前村中身体强壮的都长年在外打工,坚守的只是老弱病残者或学前儿童约两百多人。村貌破旧,70%以上村民仍居住在泥墙或砖木结构的老房中,很多住房泥墙长期雨蚀地陷,已严重开裂或危倾。更为危险的是村北侧的后山坡体不稳,出现牵拉张裂缝,在极端气象或梅雨季节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村中地势极陡,许多道路和房屋同时面临局部坍塌或大面积下滑的.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调查情况
此前六石街道和六石国土所针对该村现状已做了大量工作,每逢大雨来临或气象报道有大雨,街道干部与国土所都只有驻村加强警戒,20xx年初对部分坍塌险情严重部位作了部分加固,但治标不治本。村民由于久居险地而思想麻痹,有时还不理解,不配合政府的预防工作。上级有关部门也曾多次亲临察看,但终因治理工作耗资巨大而委决不下。
此次市国土资源局和六石街道接受任务后,重新组织联合调查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区域面积、人口、房屋、人员思想进行详细调查。经调查,全村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共有108户(已立户未析产的父子、兄弟只统计一户)341人,房屋297间11101.086O(占地)。村民针对现状如何解决分歧较大,有主张搬迁也有反对搬迁,因政策不明朗,若没有相对有利于己的政策措施出台,大多数村民反对拆迁。但若是能有足够的政策支持,90%以上村民是内心盼望外迁的,由于条件不成熟,村民思想状况调查无法进一步细入。
三、相关建议
裘家岭村地质灾害状况,始终是各级政府心中的一个沉重包袱,尤其是六石街道领导为裘家岭现状常常是一夜三起,如履薄冰,村民的安危始终是也必须是乡镇基层干部首要的考虑!为切实解决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建议如下:
(一)建立领导小组。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根除非街道或国土资源局能力所及,须由市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六石街道、农办、国土、财政、供电、民政、交通、林业、公安、广电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具体协调处理有关政策事项,及时反馈信息,保证上下渠道畅通,才有可能杜绝空对空,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根据裘家岭村实际,要实施搬迁,我们提议以下方案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1、整体搬迁整体安置:下山脱贫与地质灾害搬迁相结合,在六石附近置换一合适场地,重建一个裘家岭村。
此案优点:符合大部分村民设想,运行能得到大部分村民拥护,裘家岭村作为一个有光荣历史的集体能得到较好保留。
弊点:征地、建设耗资巨大,财力承受困难,村民下山后无耕地,生活出路不能保障。
2、整体搬迁分散安置:政府给政策,给补助,将该村按户划拨到全市范围安置。
此案优点:政府减轻了安置的难度。
弊端:只能得到小部分村民支持,阻力较大。
3、地质灾害户搬迁:只将面临灾区的108户341人外迁安置。
优点:减轻安置工作量,也根治了地质灾害。市领导和六石街道、国土局少了一道牵挂的心。
弊端:部分肢解该村,反对意见较大。安置难度较大,资金投入也较大。
4、就地搬迁:将灾域内村民搬迁至该村地势平缓无地质灾害的场地。
优点:手续简单,操作易行,成本相对较低。
弊端:需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阻力很大,灾域内村民多数反对。场地难找,贫穷户多,建房困难,需要政府投资金较大。
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各类报告
5、建立应急避险点,就地防治。若上四个方案都有较大困难而不能立即施行,只能先尽快建立应急避险点,
(三)在根本解决裘家岭地质灾害方案出台前,恳请上级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部分资金专项解决该村临时预防灾害所急需,以防万一。拟建临时避险中心(5间三层房),在极端灾害性气象时多派人手挨户劝说避险,同时对已坍塌危险处逐处加固。
我们认为除了整体搬迁外,地质灾害户搬迁是最好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愿意投靠亲友,把地灾区房子拆除的,市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国土局解决安置房土地指标;二是愿意自谋生路者,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愿下山脱贫安置的,六石街道安排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拿出补助资金;四是就地搬迁安置,由街道、村找好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特此报告!请市领导决定。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11
一、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我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为xx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发生灾害后为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专业组,办公室设在市地质矿产局。
xx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责:接受市委、市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指令;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对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见,领导、指挥、部署、协调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部署组织各防灾救灾专业组实施救灾行动。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各专业组主要职责分别为:
(一)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组
市人武部负责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受灾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二)特种工程抢险组
市公安局、建设局、水利局、电业局、物资总公司、石油公司等部门负责特种工程抗灾抢险,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它严重灾害的抢险任务。
(三)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四)紧急救援组
市民政局、粮食局、教委、物资总公司等部门负责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的'教学秩序。
(五)市政保障组
市水利局、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灾区居民的给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抢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对灾区房屋进行抗灾性能鉴定,组织搭建临时住宅。
(六)治安与交通管理组
市公安局负责情报信息工作,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七)通讯保障组
市网通、移动、联通等公司负责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八)电力保障组
市电业局负责组织修复输变电设施和电力调度等,尽快恢复灾区供电。
(九)应急运输组
市交通局负责组织修复公路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十)灾害调查及监测组
市地质矿产局会同市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十一)应急资金保障组
市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的预算、筹措和拨款。
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负总责。
二、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灵宝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各乡镇、各专业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成立抢险救灾领导机构,组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配备抢险救灾装备,备足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灾害后,抢险救灾队伍能够快速出动,及时救援灾民。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务必于5月30日前将抢险救灾机构及抢险救援队伍人员名单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一)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害影响分析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情影响分析见附件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分临灾和灾后两种情况:
(一)临灾时的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处于临灾状态时,隐患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报告,并立即做出临灾应急反应,做好启动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根据灾情发展情况,组织避灾疏散;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因险情扩大,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建议及险情实际,决定是否启动市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通报市地质灾害各抢险救灾专业组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密切注视和跟踪灾情,随时将灾情变化趋势报告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若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由地质灾害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立即启动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乡镇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指挥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同时将灾情规模等情况及时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灾情进一步扩大。
若发生中型、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乡镇人民政府在启动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的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必须赴现场进行应急指挥,采取应急措施,启动市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部署、指导和协调各抢险救援专业组进行救灾工作,安置和疏散灾民,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接待安置救援人员及救灾物资,平息灾害谣传,解除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安定。
市地质矿产局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及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一)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信号见附件
(二)发生地质灾害时的应急通信保障
发生地质灾害时,由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通知有关通讯公司检查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六、各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启动
各乡镇及交通、水利、建设、旅游、教体等有关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制定完善行业和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发生时,按照市政府命令及时启动本部们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各项防灾救灾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的应急预案务必于5月30日前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地质灾害情况报告】相关文章:
最新地质灾害排查情况报告01-03
地质灾害治理报告04-24
纳税情况的自查情况报告07-03
孤儿情况报告01-04
团代会情况报告02-22
整改情况报告03-26
销售情况报告03-26
值班情况报告03-24
决算情况报告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