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评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伟大的悲剧》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 1
何为一堂好的课堂,我以为好的语文课就是能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点,我觉得也就达到了目标。
今天,聆听了唐老师的《伟大的悲剧》后,我感到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说说我听完这节课后的感受。
1、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这个要求,唐老师制定了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体味本文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感动。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唐老师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深沉,悲壮的氛围。整个教学过程中唐老师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文中寻找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并且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课文篇幅长,容量大,可感可学实在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悟。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学会感动,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3、课堂气氛和谐,符合本文的学习环境。
在整节课中,唐老的师表情没有任何做作与装饰,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
4、师生沟通自然、亲切。我们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
唐老师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其实关注就是欣赏)。比如学生在顷情诵读时,唐老师总是很亲切的引导:“……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呢?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达到很好的'教学助长的效果。这就是有效的沟通,自然的沟通。
5、朗读教学突出,朗读指导恰如其分。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读。”我觉得唐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特别是在品味文中这些令人感动的细节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有学生个别读,齐读,老师范读等,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品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对学生理解本文的思想情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可以说唐老师教得自然,学生读得也自然,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新教师学习。
6、体验拓展恰当。
总之,无论在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说,这节课都不失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但是也许是因为学生在整堂课上表现的太活跃了,所以在时间把握上,稍稍多了几分钟。但这并不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 2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讲述了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及其队伍在1910年至1913年间,尝试成为首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最终虽成功抵达南极点,却在回程途中遭遇不幸,全队壮烈牺牲的故事。这篇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团队间的友谊以及面对绝境时的尊严与牺牲精神,被誉为“失败了的英雄”的赞歌。
在进行《伟大的悲剧》评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题思想:首先,评课应聚焦于文章所传达的核心主题——即对人性光辉的颂扬和对探险精神的深刻反思。通过分析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极端环境下的抉择与行为,展现他们面对死亡时的勇敢、坚韧和无私,强调了即使在失败面前,人性的高贵与伟大仍然熠熠生辉。
文学特色:茨威格的文笔细腻,情感充沛,评课时可以分析其如何运用对比、象征、内心独白等手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比如,南极的严寒与队员间的温暖友情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悲剧色彩;斯科特日记中的真诚独白,直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他们的绝望与坚持。
人物形象:深入探讨斯科特、奥茨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变化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他们在绝境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与自我牺牲精神。这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勇敢,也反映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对使命的忠诚。
历史与现实意义:评课还应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讨论这次探险对于科学研究、国家荣誉及人类探索未知的意义。同时,思考这一“悲剧”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如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以及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应保持的人文关怀。
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价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采用的教学策略,如是否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料增加学生的历史代入感,是否有组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以及这些教学活动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情感共鸣。
学生反应与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情感反应,以及是否能从中汲取到正面的价值观和人生启示。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 3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讲述了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及其队伍在1910年至1913年间,尝试成为首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最终虽成功抵达南极点,却在回程途中遭遇不幸,全队壮烈牺牲的故事。这篇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团队间的友谊以及面对绝境时的尊严与牺牲精神,被誉为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伟大颂歌。
在进行《伟大的悲剧》评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主题思想:评课首先应聚焦于文章的核心主题——探索精神的伟大与人性的光辉。通过分析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的行动和心理活动,探讨他们面对极端环境时所展现的勇气、坚持与自我牺牲,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团队精神及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文学手法:茨威格作为一位杰出的心理描写大师,其在《伟大的悲剧》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对比和细腻的心理描绘等文学手法,增强了故事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评课时可以分析这些手法如何强化了主题表达,如南极的严寒象征着自然的无情,而队员们相互扶持的场景则凸显了人性的温暖。
人物形象:斯科特队长及其队员们的形象塑造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评课时,可以深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变化及他们的决策背后所反映的价值观念,探讨这些人物如何共同构成了这场“伟大悲剧”的核心。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伟大的悲剧》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传递。评课应强调作品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比如鼓励学生学习探险家们面对失败和死亡的尊严与勇气,以及在逆境中不放弃、互相帮助的精神。
跨学科整合:结合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评课可以拓展到对南极探险史的了解,讨论20世纪初探险热潮的背景,以及这一时期科学探索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阅读与写作技巧:最后,评课还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如如何分析文本结构、识别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以及如何借鉴茨威格的写作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叙述能力和情感表达。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 4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讲述了英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及其队伍在1910年至1913年间,尝试成为首个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最终虽成功抵达南极点,却在回程中不幸遇难的真实故事。茨威格以深情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探险队员们面对绝境时的勇气、坚持与牺牲,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与伟大。
评课角度分析
1.主题思想深度挖掘
评析: 课堂应深入探讨“悲剧的伟大”这一核心主题,不仅关注探险队成员们英勇的探索精神和对科学的献身,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失败与成功、生命价值、团队精神等深层次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到,尽管斯科特一行人未能生还,但他们的勇气、坚持、对同伴的关爱以及对科学探索的执着追求,构成了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伟大篇章。
2.人物形象分析
评析: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及关键时刻的选择,如斯科特的领导力、奥茨的自我牺牲、威尔逊的坚持科学记录等。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每个队员的人性光辉,感受他们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高尚情操。
3.语言与情感表达
评析: 茨威格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如对南极恶劣环境的描绘、队员间对话的温暖与悲壮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传达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敬意,学习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增强表现力。
4.历史与文化背景融入
评析: 本课也应融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探险文化,帮助学生理解那个时代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国家荣誉感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通过历史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认识到这次探险不仅仅是个人的冒险,也是人类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集体意志体现。
5.跨学科整合
评析: 课堂可引入地理、科学知识,讲解南极的自然环境、极地探险的科学意义等,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结合艺术教育,如通过绘制探险路线图、创作探险日志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相关文章: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12-19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范文12-10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经典4篇)04-26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集锦4篇)03-12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范例2篇]05-08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精华(4篇)12-22
《伟大的悲剧》评课稿3篇[荐]12-19
初一语文《伟大的悲剧》的评课稿01-15
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评课稿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