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8 07:21:03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一、知识技能:

  a)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b)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c)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数学思考:

  1、重视让学生在尝试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

  2、强调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合理的算法。

  3、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会用两步计算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四、情感态度:

  1、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材说明:

  首先教材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教材在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时,都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购物情境,引发学习口算的需要,让学生探索和学会相应的减法,从而将数学与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也是通过购买一套服装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其次教材重视学生在尝试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经历算法的发现过程。教材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先尝试口算出结果,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使自己的算法得到确认或修正。再次教材强调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选择比较合理的算法。启发学生在交流中整理思路,反思自己的探索过程,获得正确合理的算法,并逐步学会比较、体会哪种算法更加合理、有效。

  六、课时安排:8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8-1)新授课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通

  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调查汇报

  同学们,我们已经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上节课让你们到商店调查那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做单位的,各是多少,谁来说一说?

  二、实践操作

  1、猜一猜

  今天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老师也带来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袋子验证。想知道一些什么吗?(有多少个苹果?有多少千克苹果?)

  想知道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办?(数一数)想知道有多少千克苹果怎么办?(称一称)

  2、动手实践

  (1)教师称苹果的重量。

  你们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1千克)

  我们一起数一数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

  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2)分组活动。

  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且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然后展示在黑板上。

  (3)请小组长上来汇报情况。

  (4)看着这些表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各种、蔬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

  3、估一估

  (1)出示教师带的梨,你们能估一估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谈话:都是1千克,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也不一样。、

  4、称体重。

  (1)先认识秤,然后分组称。称完后填在表格里。

  (2)阅读“你知道吗?”再用这种方法算一算自己的体重,并结合进行健康教育。

  三、全课总结。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出示商店图。

  这个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贝贝和玛丽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各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怎样付款呢,你们能帮他们算算吗?

  2、提问:书上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打算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你能帮他们列出算式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贝贝应付钱:44+25=????玛丽应付钱:44+38=

  4、贝贝和玛丽都没有带纸和笔,他们只能口算出应付的钱数。你会帮助他们计算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5、集体交流反馈。确认和选择自己喜欢哪种算法。

  6、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

  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算式相加不需要进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时需要进位。

  二、巩固深化完成想想做做。

  三、课后延伸和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回家后可以用你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后记: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8-2)新授课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

  (1)一个数的3/4等于12.

  (2)男生人数的11/12等于220人。

  (3)甲数的5/8是40.

  (4)乙数的4/5刚好是1/6.

  2、解决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1)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

  (2)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这一例题和复习中的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呢?想一想。

  (2)有几个问题?都和哪些条件有关?

  (3)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4)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

  2、全班汇报

  (1)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

  (2)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3)列方程来解决问题。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x,)

  (4)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小明的体重)

  3、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x千克。

  ②算术解:??35÷?=75(千克)

  4、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不必计算(每题15分)。

  (1)一个数的2/5是40,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3/8是24,这个数是多少?

  (3)甲数是100,占乙数的4/5,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乙数的2/3,已知甲数是12,乙数是多少?

  2、解决问题(40分)。

  某校有女生160人,正好占男生的8/9,男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注重学困生的提高。

  小组内订正、互评,做到兵强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以使学生很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解决问题(二)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教材P77,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集中巩固加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掌握,促进加减、连加连减之间联系。

  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巩固计算: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这样的两步计算的题我们学习了那几种?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请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校对,选择第2竖行的三道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小结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计算顺序来计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从左往右计算,第一步计算后的得数要记在脑子里,继续计算。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出示练习第5题,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公交车乘客上下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介绍。列式计算,并说出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2、想一想,说说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要用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求?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4、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整理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题。

  5、 小结:鼓励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综合练习,加强应用。

  1、引入:刚才同学们都很好,我们已经这些知识结成了好朋友,知道什么的情况下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来做游戏。

  出示练习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在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第1个图中,得数都是8,为什么?你能设计这样的题给同学们练练吗?第2个图呢?

  第2个图还可以斜着计算。

  2、第7题,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去发现。有困难那的可以小组讨论。

  反馈,交流得出游戏的规则。在书上模拟游戏,两人一组:5+3=8我跳8,8-2=6我跳6……

  3、挑战聪明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集中拿法?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多。(7种结果)

  四、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又长了什么本领?

  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联系生活中的运用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联系实际的举例比较牵强,诸如自己创设的情景比较多,如妈妈拿出8只梨,我吃了一只,爸爸吃了2只,盘里只剩下5只梨。

  聪明题学生想到的方法较多,但由于没有实际的操作,一开始有很多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想到8的组成去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一定要有实际材料操作。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上册p11吨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学生:感受1千克物体的质量;了解自己的体重;了解在什么地方见过吨。

  教师:5袋每袋10千克的大米;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的选择

  (一)、目标确定

  “吨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的质量已经有一定的体验与感受,然而“吨”是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抽象的“1吨”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策略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应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过桥”、“货车、电梯的载重量”等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中创设“小动物过桥”的情境,在“搬一搬”、“抱一抱”等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引人

  1、创设情境(课件)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一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根据教师的描述逐步出示课件)。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在货车的车门上、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二、展开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引导推算100袋共重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英语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

  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如大象的体重,鲸的体重;坊门街的铜像,斗潭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

  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卡车载重5()(2)小明体重35()

  (3)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4)我国举重运动员丁美媛,在奥运会上三破世界记录以300()的总成绩获得冠军。

  (5)温州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1、吨和千克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2吨,想一想:2吨=()千克?5吨呢?

  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2、(课件出示)出示一幅有各种大型的动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导先估计体重再进行“吨”与“千克”换算。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课件图出示)

  大象小狗熊猫鲸鱼

  50吨80千克4吨6千克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失。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推算、估计、想象。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老师跳一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

  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单位的换算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在学习“千克”、“克”时学生已掌握换算的方法,在此只让学生在估计动物质量的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吨”的单位换算。

  通过解决“过桥”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何过桥是一个开放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体验“1吨”的重量(抱一抱、跳一跳)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体重?

  生1:我的体重26千克

  生2:我的体重35千克(一个胖胖的小男生)

  “哇”(齐喊)

  生3:我的体重24千克(一个小女生)

  师:同桌交流自己的体重,然后互相抱一抱。

  师:请说说刚才抱同桌的感受。

  生1:他比较沉,抱他有点累。

  生2:她很轻(是个小女孩),一下子就抱起来了。

  生3:他太重了,抱他连气都透不过来,人都发热。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要你一起抱2个同学呢?

  生:有的说没关系,有的说太重了。

  师:如果要你一起抱4个同学有什么感觉?

  生:“哇”(齐声喊)

  生1:会被压扁的。

  生2:太重了,根本抱不起来。

  师:如按每位同学重25千克来计算,请算一算每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生:“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

  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英语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大家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六、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吨”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虽然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再说像“吨”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更谈不上有什么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再选一位班中的“大力士”来抱一抱一次能抱几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1吨”;

  再让学生做游戏,同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36位同学在加上两位老师约重1吨,并让全班同学和两位老师起立、一起跳一跳,体验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全班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

  2、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困惑:

  (1)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

  (2)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

  (3)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

  总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 16-9 13-4 12-8

  11-6 15-7 12-5 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第21页第3题)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2、找朋友(第22页第5题)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第22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22页第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第22页第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4+9=13

  13-9=4,13-4=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

  知识传授: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思想教育: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准备

  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三、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迷信,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五、交流字词重点内容。

  荒()灾()徒()溉()慌()灭()

  陡()概()谎()凿(业)部魏(鬼)部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六、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复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讲一个我国战国时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一)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1)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2)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3)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4)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6.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学生复述

  (二)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1)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2)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3)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三)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三、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3、体会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体会沉默的可贵。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1、课件播放音乐《祝你生日快乐》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的确,关于生日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这其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同样是关于生日的,本文题目却与我们快乐的心情不一样,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如:谁沉默了?为什么沉默?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

  二、感受父母的爱,懂得回报爱

  1、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孩子们的心灵,一起来体会这“可贵的沉默”。

  2、(课件出示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中同学们表现怎么样?而第二幅图呢?

  (一图中同学们高高地举着手,很高兴,神气十足,有的站起来,二图中同学们低着头,不说话,眼睛不敢看老师,沉默了)

  3、找出课文中与两幅图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4、(课件出示句子)“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同学们兴奋不已?(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神气十足”是什么意思?用你的动作来展示给大家看看。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呢?(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幸福的情感,语速稍快些。)

  (2)师:谁再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我的情绪迅速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师:你过生日父母为你准备了什么?你心情怎样?那我们一起配合读出这股高兴劲儿。看老师的手势,老师抬手你们就接着读。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手势)生接着读。

  (3)师小结:多么幸福啊,父母的的爱孩子们感受到了吗?

  板书:感受??父母的爱

  5、师过渡: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老师还要寻找蕴藏在孩子们心中最珍贵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我们接着看课文。

  (1)(课件出示图2)师:这幅图孩子们的表情和上次有什么不同?

  他们为什么沉默了?划出写孩子们沉默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

  师:那些词语体现孩子们沉默了?

  指名读,齐读

  (3)(课件出示)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师: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大家感到教室里寂然无声吗?

  指名读一读,评一评。

  师:孩子们为什么继续沉默着?(孩子们感到非常羞愧,不好意思看老师)

  我们都能体会此时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大家一起读这段。

  (4)师:就这样(课件出示)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师: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为什么说“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师:在沉默的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师: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什么?

  师小结:是啊,在沉默中孩子们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

  板书:回报

  5、师小结: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大家明白了吗?(因为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6、过渡:老师的语气渐渐缓和下来,她原谅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同学们有什么表现呢?教室里的气氛又是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4自然段。

  (课件出示):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道道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师:这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孩子们的心情轻松多了,我们轻轻松松来读这句)

  生齐读。

  (课件出示):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师:这时的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热闹,这时的热闹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热闹)

  7、师:孩子们是怎样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呢?齐读课文第16自然段。

  三、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1、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出示课件)这一片沉默给了孩子们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懂得了---------------------------------

  这一片沉默给了爸爸妈妈多大的享受啊!他们感受到了----------------------------

  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我感到----------------------------------------------

  2、沉默使得孩子们领悟了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给他们带来欢乐。

  3、师:有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表达了女儿对妈妈的爱。请大家在优美感人的弦律中尽情地写吧!

  (课件出示)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4、?师总结:同学们,爱是永恒的,爱也是相互的,爱就大声说出来,爱就勇敢的做出来。(作业:把你写的话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为爸爸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父母的爱永远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回报

  感受

  父母的爱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绝招》的教学实录07-04

人教新课标四上《电脑住宅》教学设计07-03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06-21

人教新课标夸父追日教学实录07-02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06-24

人教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二)》教学设计07-04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学案例07-0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案例07-03

人教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设计校园》教案范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