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

时间:2024-05-10 11:25:30 文化 我要投稿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1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通过以上精美展示的内容,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从古代逐渐发展而来的。在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场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就是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等。正如某位学者在xx大中所说:“文化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也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优秀的元素,我们需要坚守那些富有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如国画、书法、碑刻以及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坚持传承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许多传统节日正逐渐被冷落。当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引入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过于偏爱“洋节”,以至于忽视了我们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这个农业文明向城市和工业文明转变的时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但如果节日被人们遗忘甚至找不到一丝关于传统节日的记忆,那将是危险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如果我们不尊重和珍惜传统文化,就有可能逐渐失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亟需关注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课题。

  每个重要的节日都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祝福。在中国,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象征意义,而每一个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华夏民族以及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和凝聚的.结果,其中蕴含着社会发展历程中人类智慧的结晶。现今,只要我们铭记传统节日的内涵,紧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我们完全可以改变庆祝方式,以更适应当代需求。

  当然,坚持传统文化内涵的目的在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深刻精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固守陈规或畏首畏尾,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形式,寻求突破。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2

  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兴致时,有人却嗤之以鼻:“参加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折射出大众对真正传统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时代,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使不少网友“诗情酒兴渐阑珊”。

  这一观点体现出当今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高姿态,充分显示其狭隘性。而这,也恰恰是他们相对落寞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的发扬,当有“大足以容众”之胸怀,有“海纳百川”之气度,而不能在自我设限中孤芳自赏。

  那些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诗歌流传至今,固然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但我们不能因为只看到绚烂夺目的金字塔尖,就忽略历史中已被风化埋葬的金字塔底的大量作品。从某种角度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淘洗沉淀无痕的平庸之作,何尝不体现了诗歌所拥有的广泛群众基础?事实上,当吟诗作赋成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文人特定的炫耀手段,文化创作才能具有活力,涌现佳作。

  从《诗经》中的不少作品采自民间,到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再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诗词的兴盛从来不是小众的,而是在让普通百姓怡情养性中根植了其勃发的生命,正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那些传世的佳作,恰恰是文人贤士从普通百姓中汲取养料,佐以自己的才华而挥就的。诗歌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诗歌从来不排斥普通百姓对它的唱和吟咏与逸兴遣怀。

  作为“戏曲之母”,昆曲经历时代的变迁而一度奄奄一息。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昆曲从家喻户晓走向没落,不是因为昆曲名家的离世,而是因为昆曲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于是他们开始引入歌剧、交响乐等流行元素,打造青春版《牡丹亭》,吸引更多受众,而不再曲高和寡。当昆曲再次走进人们视野时,也走进了新的时代舞台,台下仍是一群不懂得“良辰美景”“似水流年”的痴情戏迷,台上是大师在演绎传统的精髓。这时我们懂得,没有一个文化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一个文化有资本筛选受众群体,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谦逊,才能换来更长寿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来。

  以精英品位为借口故步自封,最终只会日薄西山,上演一群圣贤大师在文化的墓碑旁落寞吊唁的悲剧。唯有敞开胸襟,接受不同文化水平的智慧,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促成文化繁荣进步。时代需要包容,传统文化亦需包容。无论何时何地,传统文化止于独行,而盛于大众。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3

  不管怎样,中国人都不能忘“本”。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挡住两名学生的身体,自己却被车辆碾压,导致双腿高位截肢。这一令人感动的行为引起了众多人的敬佩,但也有人为她感到惋惜。与《二十四孝》中的某些类似“埋儿养母”的极端行为相比,这种行为更加值得我们尊敬。

  当代社会的价值观与传统道德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传统道德观念与当今社会主义所规划的和谐蓝图相悖,已经注定要被淘汰。如果继续保留这些陈旧的观念,必然会遭受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例如,“三纲五常”以及男尊女卑观念,将我们带回了一个男权至上的社会。而对于“裹脚”这样的审美标准,虽然在某些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但它注定要随着历史的长河被冲刷而去。正如那句诗所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我们今天有能力用未来几百年的眼光重新审视过去的历史事实,嘲笑当时的文化低俗行为。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后代会否以同样的目光来审视我们所做的一切。

  过去的英雄将精忠报国的精神展示得淋漓尽致,而现今的`骗取津贴的“士兵”与其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时光的流转导致了过去文化的许多精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无踪...

  不可否认,中国开放大门,迎接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了外来文化的冲击。新旧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只有适应新时代的先进文化才能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也导致了许多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精华的流失,它们要么失去了原有的面貌,要么被扭曲甚至完全湮灭,难以找到任何痕迹。“圣诞节”、“复活节”在商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七夕节”则演变成了“情人节”。这使人感到非常遗憾。

  我们承认,中国传统道德中蕴含了精华和糟粕两个方面,只有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方式才能找到其中的真正价值。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直孕育着丰富的文化精华,这是一个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巨大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独特精髓,区别于其他民族。换句话说,这就是“本”,这就是“源”。

  我们应当以应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传统道德文化,评估其思想价值,并继承并发展其中的精髓。我们需要保持传统道德的内在思想形态,同时维护其本质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当代生活实践中。基于这一基础,我们可以构建适应当前时代的道德文化大厦。

  不忘“本”,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我们无法抛弃传统道德的“根源”,即使外来文化和新思潮侵蚀了我们的土地。这个“根源”正是古老国家文明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传统道德中的精髓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正直、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你已经被新潮文化冲击而失去了这份看似沉重的财富,请务必重新找回它。

  因为,不管是什么理由,只要我们是中国人,就绝对不能忘“本”!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4

  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然而,在当今各种形式的“变异”文化冲击下,人们开始亵渎文化,将文明积淀视为炒作工具。这令人担忧。我们需要坚守文化的本真,并守护内心那股清泉,这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忽略了李白、杜甫,忘记了他们独特的气质和风格,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笔调。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微博时代,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经典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轻松嬉笑之际,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远离我们。如今,“甄嬛体”一度风靡社会,被称为“心灵创伤的治愈剂”的“琼瑶体”也流行了起来。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内心何其矛盾!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改变、被曲解得面目全非,我们应该怎样感受呢?一种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对于中国远古而珍贵的文化,虽然我们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但我们绝不能剥夺它本来的美丽和自然之姿。更不应该随意篡改、挑战先辈们高超的'文学造诣。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应该坚守本真,不要失去对文化应有的敬畏和崇敬之心,在对文化的嘲弄中保持前进的方向。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人们对精神愉悦的追求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各种奇特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却是一种不好的信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无法保护,那还能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津津乐道于“TVB体”、“流氓体”等流行词汇的时候,是否能够听到数千年前的天空传来的哀怨之音呢?

  坚守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经典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传承传统文化议论文03-07

文化传承议论文06-21

传承文化议论文07-02

传承传统文化07-04

传统文化的传承作文03-14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07-03

传承家乡传统文化07-02

诵读传承经典宣扬传统文化07-03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