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对比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对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对比1
教学内容:
三种类型的分数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即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练习十的第6、7、8、9题)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中第6~9题是三种类型的分数应用题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其中第6题是求两数和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是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第8题则适合用方程解,第7题是在第8题的基础上可以两种方法结合,先列方程求出下半年的产量,再列算式求全年的产量,这些实际问题是属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第9题有关获奖作品的表格填写是对三种类型分数应用题综合应用的实际问题,其中的第(1)题要先根据第三栏的信息求出获奖作品总数48件(即计算单位1的量),再求一等奖、二等奖的作品数(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2)题可以用获奖作品件数除以作品总数(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生活问题有助进一步认识分数应用题的题型特点,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三种分数应用题的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容易出现判断错“单位1的量”的问题,特别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类型更容易出现混淆,缺乏对具体情境中实际数量与分率的关系及单位“1”的分析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弄清三种分数应用题的题型特点及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三种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通过练习学会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改编、解答、比较、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练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三种分数应用题的题型特点,进一步巩固解题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流程与思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梳理知识
谈话导入:前阶段我们学习了三种类型的分数应用题。解决这三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抓住含有分率的句子,找准单位“1”)
板书课题,公布目标。
1、出示投影,找出单位“1”,并补充数量之间的关系。
(1)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 )为单位“1”。关系式: ×45=
(2)一堆沙子,运走了35,( )为单位“1”。关系式: ×35=
(3)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多18,( )为单位“1”。关系式: × =
2、(板书)选择条件回答问题,下列算式及方程求的是什么?
条件:男生15人,女生30人,男是女的12。算式:(1)15÷30(2)30×12(3)x×12=15
指名回答,要求说出问题及单位1,并板书问题。
问题:
a、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b、求女生的12是多少?
c、求女生有多少?
3、提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
过渡语:为了进一步理解每种类型的特点,巩固解题方法,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下面的生活问题。
二、对比练习、探索本质
1、投影出示题目。
题目设计:从下面条件中选择两个条件,并按要求提出问题来编写应用题。
A、学校有20个足球
B、学校有25个篮球
C、篮球个数比足球多14
D、足球比篮球少15
(1)编写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2)编写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编写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选择哪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在练习本用“字母+问题”形式编写题目。
3、小组汇报结果,并订正,教师以“字母+问题”形式板书归纳出三组应用题。
通过集体交流编题,让学生体会到三种类型的问题结构不一样。第一次编题时(求分率问题)必须已知两个实际数量,并且它们是相比较的,也就是“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在第二次编题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必须有单位1的量及分率,而在第三次编题时单位1的量是未知。
4、让学生对所编写的'问题,列出算式或方程(不要求计算),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5、小组讨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应用题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集体交流,归纳出三种分数应用题在解题思路上的异同点“不同点: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用什么方法解答。第一种,求分率用除法;第二种知道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乘法;第三种知道分率和分率的对应量,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或方程。
6、练习: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练习十的第6、8题
第6题:
第8题: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200km,东西相距是南北的5255 、南北相距多少千米?
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分数应用题,并在练习本上解答,最后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发展提高
1、课件出示练习一:
题目: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正确解题方法。
果园有40棵苹果树,_________,梨树有多少棵?
①苹果树比梨树多14( ) ②苹果树是梨树的14( )
③梨树是苹果树的14( ) ④梨树比苹果树多14( )
a、40×14 b、40×(1+14) c、设梨树x棵。x×(1+14)=40 d、设梨树x棵。x×14=4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讲评。
2、课件出示练习二:
题目:一个排球36元,一个篮球40元,一个排球的价钱比一个篮球价钱少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列式,同位互相检查,最后集体讲评。
(2)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改编出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
3、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练习十的第7题
第7题:某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生产电视机48万台,是下半年产量是的45 、这个电视机去年全年的产量是多少万台?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同位互相检查,最后集体讲评。
4、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练习十的第9题。
第9题:
先让学生审题说说表格中的数学信息,引导找出获奖作品总数是单位“1”的量,并且在填写表格时要先计算出来。
由学生独立思考填表计算后,再同学之间互相检查,说一说各自的思维方法和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说说解决分数应用题应当注意哪些地方?(找出单位1的量以及分析数量与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练习十的第13、14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应用题的对比
男生15人,女生30人,男是女的12。 A、学校有20个足球 B、学校有25个篮球
(1)15÷30 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C、篮球个数比足球多14 D、足球比篮球少15
(2)30×12 求女生的12是多少人? 1、A+B 问题:(略) 2、A+C(B+D) 问题:(略)
(3)x×12=15 求女生有多少人? 3、A+D(B+C) 问题:(略)
七、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这节课,其实是对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的对比和提高,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教学上的处理,主要突出了学生对分数应用题内在联系的掌握及数学兴趣的培养、数学思维的训练,创设一种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连接流畅,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通过观察、改编、解答、比较、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分数应用题的对比练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结合练习内容设计,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到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跟踪和对策
课堂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尽管对三种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有了一定认知,但在分析数量与分率之间对应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在从实际情境中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较为模糊。今后在解决这样问题,教学设计中可增加两种量比较相应的练习以及如何分析比较两种量的方法传授,如利用线段图加强数量之间的分析,相信这样的练习及学法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境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算不错,但上面提到学生对两种数量的比较关系及具体情境中实际数量与分率的对应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值得重视、并加强练习找出解决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学的质量。
教学设计对比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黑白对比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能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展示丰富的黑白对比效果。
【难点】
巧妙运用黑白对比,使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入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欣赏《大自然中的黑与白》。我们常说,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自然中的黑白美感。你们看,它们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黑白对比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学生观赏后回答: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简单的黑与白;对比强烈、简洁、装饰感强……
教师小结:正是由黑与白两种颜色产生的对比,带给我们这种强烈的视觉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环节二:图片欣赏,探究新知
(一)认识黑白对比的美
出示年画《门神》,在这张线描画中有丰富的.线条语言,请你找一找,这幅画中都运用了哪些线条?
学生观察回答: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交叉线等。
在这张画中,作者又是如何运用线条的对比变化,表现黑、白、灰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线条的疏密、粗细、长短、曲直等不同的组织形式,产生丰富的变化,形成了画面中的黑白对比。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提问:找一找,在这件作品中哪个地方黑白对比最强烈?哪个地方黑、白、灰层次最丰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回答:门神的脸部、鞋子黑白对比强烈。门神的盔甲黑、白、灰层次很丰富……
(二)欣赏黑白对比作品的美
师生一起欣赏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黑、白、灰是指色彩的黑、白、灰吗?尝试找出画面中的黑、白、灰。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画面中最深的地方就是黑,最浅的地方是白,中间深浅不同的地方是灰,有的用点表现,有的用线排列。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一)表现黑白对比的美
布置作业:请你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并能体现黑白对比的美感。
(二)展示评价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
2.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学生相互学习,发现优势,检验不足,提高评述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成功的黑白对比可以给人一种纯粹、和谐、高雅之美。这种和谐美正是黑与白的魅力所在。
(二)拓展延伸
出示线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局部),请学生欣赏。
四、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对比3
教材分析:
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黑白对比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能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
范画若干、粗细黑色、若干图片
设计意图:
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学习线描的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完成一幅用线画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比一比
(1)、首先我们来看这张蝴蝶的实物照片,再来看这张图片,两张图有什么不同?
(原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原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2)、我们再来将这一张图与后面的这张图作个对比,你们更喜欢哪一幅?
(原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原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设计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线条”,来感受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揭题: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板书
设计意图:稳定学生情绪,并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线条,了解线条,初步感受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初步了解怎样运用线描的语言表现美感。
二、初步感受,理解深化
1、欣赏自然界中的黑与白
师:我们来看这组图片,这些大自然界的小动物们,虽没有绚丽的色彩,但是却有着简单的黑与白。
小结:自然界中动物身上的线条给了我们不同的感受,也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面我们来看两幅线描作品。
2、介绍画家的线描作品,
《八十七神仙卷》吴道子(唐代)-线条流畅而富有生命力
(请大家注意观察在传统绘画中是如何运用黑白对比的)
《鸟的变化图》蜡染装饰画-这种蜡染虽没有色彩的变化,但线条的变化丰富,有着黑白对比的美,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小问题:黑白对比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是什么?——简洁、鲜明、对比强烈
小结: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线描画就是用单色线条对物体进行勾画,并通过线条的变化来体现丰富的.视觉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画家如何用生动的线条来描绘物体的。
三、深入探寻、探究技法
1、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中的黑白对比体现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上前来指出)1.脸部2.鞋子3.盔甲
(2)、画面中的黑白对比是通过什么方法体现出来的?(线条的疏密变化)
学生:线条的粗细不同;线条的疏密排列不同;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
板书:线条的粗细疏密
师:我们把线条排列最密、最粗的叫黑;线条最疏最细的叫白。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黑白色块的不同对比)
《牛仔裤》以大部分的黑色块面来表现牛仔的厚重感;《门神》的脸部以大块面的留白表现皮肤的质感。
四、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欣赏学生作品:
师:看了刚才的作品,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关系。
小结:我们手中的画笔就像乐器,那黑白的色块、疏疏密密的线、错落有致的点,犹如跳动的音符演绎出优美的旋律。刚才我们所看到了线描作品,都是以生动丰富线条表现出变幻多姿的视觉世界。
设计意图:了解线的组织方法和画面的黑白灰带给人的节奏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五、学生实践
1、如此有魅力的表现手法,大家也来尝试一下吧!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优秀作品展示,激发创作激情
1、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2、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七、课后拓展
展示生活中线描的运用,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师:线条的美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的线条来装扮我们的生活,会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美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线条的粗细疏密
教学设计对比4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选材要个性化,通过记事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
2.记事的内容要具体,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3.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通过叙事写出自己明白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表达童年的美好回忆,围绕“趣”字,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往事,尤其是有趣的情节要进行真实、具体、细致地描写。
教学准备:
1.准备一篇例文和相关的课件。
2.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出示例文:《童年趣事》
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随着时间流逝了,一去不复返,可想起那一件件充满稚气的小事,却常常使我“重返”童年。其中有一件事我记忆犹新──
那是三年前的一件事。我闲来无事,便坐在沙发上打发时间。我无聊地看着正在我身旁呼呼大睡的猫咪,突发奇想:外面那些小姑娘扎着辫子真好看,如果给猫咪扎上小辫那会是什么样呢?一定会很漂亮!对,不如试试看!我翻箱倒柜的找来一些小卡子、小皮筋……来打扮猫咪。我首先轻轻的抚摸着猫咪,见它没有反应,就用小梳子在猫咪身上梳了又梳。猫咪看起来很舒服的样子,伸了伸懒腰,睡起大觉来。我便借机在猫咪的左边扎了几个小辫子,又卡了几个小卡子。我将猫咪翻了个身,猫咪睡得很熟并没察觉。又在右面照着刚才的样子扎上几个小辫子。我本想多扎几个小辫子,可毛太少了。不管怎样努力就是扎不住。没办法,我只好卡了几个漂亮的小卡子。还缺点什么呢?我望着满身小辫的猫咪思索着。对了!我连忙找来了一根漂亮的粉红色的发带,将它轻轻系在猫咪的尾巴上
“哈哈,大功告成了!”我得意洋洋的望着自己伟大的杰作不禁叫出了声。正在睡午觉的妈妈闻声出来,看了看满身小辫的猫咪,又看了看满脸兴奋的我,顿时明白了。故作严肃地问道:“这是你干的好事吧?你这丫头,这么大了,怎么还那么不懂事!”可随即又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起来。“哈哈哈……”笑声顿时充满了整个小屋。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我每次一想到猫咪满身小辫的样子,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1.请用“_____”划出短文中“我”的语言,用“﹏﹏”划出“我”神态、用“△”划出“我”的动作、用双横线划出“我”的心理活动。说说从这些语言、动作、神态中,你体会到什么?(在评语栏写出。)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文进行分析,悟出本次习作要点,指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把事情写生动、有趣。]
2.请列举出带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言的精彩段落。(可课外摘抄、可以自己写。)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范文,拓展学生思维,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之中。]
3.请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析,学习如何围绕文章中心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4.小结写法: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得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范文引路,小结写法,从而掌握要把一件有趣的事写具体、生动,可以加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学生在习作课前完成此练习,为完成本次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拨动情趣之弦
(多媒体出示:一组童年趣事抓拍的照片)同学们,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可爱吗?这是我们班___同学小时候在玩耍时被抓拍到的镜头,是他童年珍贵的记忆,有趣吗?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刨根问底的稚气……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怕写作文,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动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多媒体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看图作文。
②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以写童年趣事。
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④写完后把作文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3.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揭示本次习作的内容以及要求,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目的。]
4.指导理解“趣”。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生:小时候玩泥巴,把自己弄成了小泥猴是趣事。
生:帮妈妈干活,结果好心办坏事,是趣事。
生:和哥哥姐姐们去捉蝌蚪是趣事。
……
师: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多媒体出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探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趣事”的概念,开课伊始帮助学生明白生活中曾经发生过许多趣事,作文的难度降低了,也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思路。]
三、小组讨论,交流“趣”
1.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东西,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想想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2.你的童年有什么趣事?(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拓宽思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故事,旨在大概了解学生所说事例是否突出“趣”字。再作相机指导,难忘的事并不一定是趣事,要注意选择材料时,重点考虑事情是否有趣。]
四、抓住特点,从读学写
1.用一句主题句概述自己选择的是哪一件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通过用主题句概述,进一步帮助学生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
2.师:回顾一下课前我们曾经做过的阅读小练习,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有趣部分说具体?
学生:要想把有趣的部分写具体,我们可以在最有趣的地方可以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3.师:刚才我们回顾了如何写的方法,同学们也都交流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要是把大家刚才交流的内容写下来,一定是一篇精彩的习作。那么你认为你想写的事情什么地方最有趣,趣在哪里?先给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然后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将趣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是他们的天性,通过阅读学习,了解写作方法,再迁移运用到习作中去,实现读写对接。]
4.学生自主习作,完成重点段落的描写。(教师巡视,不仅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还要了解学生中的典型片段,为讲评指导做准备)
五、佳作共赏,体验成功
1.师: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同学们的题目,谁想先来?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厕所奇遇记”》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
生:我的作文题目是《我给小鸡扎小辫》
……
[设计意图:欣赏写得好的题目,在赏析中体会起好题目的重要。]
2.指名读典型片段(中等水平3篇,优等水平一篇),师生评议。
师:人们都说,文章是写出来,而好文章则是改出来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位同学的文章,除了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外,还要帮助他们修改一下。
评议重点
(1)事情是否叙述清楚(“写具体”方面的要求);(2)是否有趣(“写生动”方面的要求)。
(中等水平的习作在叙述清楚方面的问题不会很大,在是否写得生动方面要作重点指导,这也是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所以指导的着力点就在此。)
3.针对估计学生习作片段中的问题及实情相机指导
(1)写得好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2)事情的过程叙述不清楚、不具体;(引导学生回忆事情的经过,多问几个“怎么样”)
(3)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没抓住;(引导回忆课前阅读的小短文,人物的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刻画对推动事情的发展的作用。)
4.出示教师的下水问,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的作文。
(1)你从老师的作文中可以学到什么?
(2)你认为老师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怎样修改可以使文章更精彩。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互相欣赏别人的习作,使每个孩子都能从自己的习作中挖掘出闪光点,在与老师、同学的共同赏析中树立习作信心;同时也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评价,完善学生的习作。]
六、再次改习作片段,交流评议
1.自主修改片段,力求使其具体生动些,有时间可以给片段加上开头和结尾。(师巡视,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再指名交流,评议。以表扬为主,重点看在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和自己的感受等方面是否取得进步。
3.展示修改成果,体验写作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修改,使学生将修改习作的心得用于修改实践,体验习作在修改后的提高,从中获得写作的乐趣。]
七、全课总结
1.这堂课我们写了童年趣事的精彩片断,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后继续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加上精彩的开头和耐人寻味的结尾,完成整篇习作。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多媒体引路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乐于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2.通过写作方法的指导,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能写好作文的信心。
3.创设宽松的习作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习作。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评改自信,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5.重实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观察、思考,互动、交流,表达、赏析,评价、修改等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教学设计对比5
一、导入揭示课题
1、猜一猜
2、欣赏生活中常见的的黑白图案,这些黑白对比效果给你什么感觉?(强烈的视觉效果、对比很强烈)
3、欣赏艺术作品,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方法,人们也把它应用到了绘画艺术作品中了,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让学生观察一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4、揭题: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欣赏作品,感受线条的魅力。(线条是绘画的基础,所有初学绘画的人都是从线条开始的.线条虽然没有色彩的绚丽多姿,也没有色彩的变化多端,但是它依然存在鲜活的生命力。线重新条是质朴的,它不需要华丽的工具,只需要一支笔甚至有时连笔都不需要。)(小组探究)这些作品中都用了那些不同的线条?(汇报)直线、波浪线、弧线、折线、螺旋线……
2、小组探讨线描画中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是线描画中的三大“法宝”。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欣赏作品仔细体会这些作品是怎样巧妙运用点、线、面进行创作的。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幅?为什么?(线条的粗细不用;线条的疏密排列不用;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板书:线条
粗细
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不同呢?(黑白色块)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板书:黑白对比
(短的线条有力,长的线条优美,粗的线条浑厚,细的线条轻盈。手中的画笔就是一种乐器,画出的线条便是优美的乐声。线条创造出来的世界是黑白的,黑白的世界并不缺少生机,线条的粗细、疏密、松紧,信手拈来展现不一样的风采。)
三、拓展新知
1、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2、说一说你想画一幅怎样的黑白线描画
3、教师示范:利用线的对比画一幅画,提示学生注意物像之间的黑白灰变化。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想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4.学生设计。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1.学生活动:你觉得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吗?学生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继续完成作业。
六、结束语
只要你善于观察,敢于想象,相信你一定能描绘出更多美妙的线条!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多样
线条
粗细
疏密
黑白对比
教学设计对比6
教学背景分析:
《色彩的对比》是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3、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互动游戏《正反义词》。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互动,《正反义词》大家都会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同学反应最快。长——、高——、胖——、黑——、
同学们表现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们的反义词,那我们现在上课。
2、同学们,老师刚才考察了大家的反应能力,现在在考察一下大家的观察力。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高矮、胖瘦、肤色黑白,嘴巴大小··
3、下面我们在几幅图片,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现象,一起来了解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1、下面我们来一起来看色相环。
2、师出示基本的色彩颜料,请同学们观察并让学生在色相环上指出相应的色彩。
3、总结对比色规律。(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接着进行细致分析不同类别的色彩对比:
A:互补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会令人目眩的感觉,怎样使对比色在使用中取得既鲜明又和谐的色彩效果呢?
(1)降低一方纯度(2)加入同一色(3)用中性色间隔(4)改变面积比例
B:色相对比C:明度对比D:纯度对比E:冷暖对比
4、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
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
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
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
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5、列举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运用
6、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色彩对比,认识了色彩世界的奥妙,掌握了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冷暖对比。
五、布置作业:
说明作业要求:(这节课达到要求1即可)
1、作业布置:运用互补色进行《小马》色彩填涂。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细心画好小马外轮廓,注意对称方式,在这次《小马》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五、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将教室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2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六、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
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样工具,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慢慢的让学生了解色彩,并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色彩的对比》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和认识色彩.本节课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有目的地加以运用而设置的。在
学习色彩画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认识色彩的对比,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生活,是学生学习色彩画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喜爱用对比强烈的颜色来画画,有时画的好,有时画的不好。通过了解色彩的对比和欣赏和分析对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效果,有利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知色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对比中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热爱的情感,提高绘画兴趣。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旧知识中的冷暖色摆色环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从视觉感知到理性感悟对比的表现力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对比色的表现力,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教学设计对比7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禅绕画》是我在《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一课的基础上自由选择的一个拓展课题,源自网络的一个新绘画样式。虽然有个很别致的名字,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常涉及的点线面的教学。反观课堂,我做如下反思:
一、 教学设计反思
1、教学目标设置
知识与技能:了解禅绕画知识,学会一到三种基本图形排列方式,能运用线条的对比关系创作一幅简单的禅绕画。
过程与方法:以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尝试运用一到三种图形制一幅简单的禅绕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静下来感受手绘的乐趣,体验黑白线描画的艺术魅力,并学会利用艺术创作为生活增添丰富的美。
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师生谈话,导入本课;第二,欣赏禅绕画,从禅绕画中寻找线描的绘画元素和对比节奏,巩固旧知识,启发新知识,概括出禅绕画中的图形不断的重复排列;第三,分析禅绕画,通过小组讨论找出禅绕画中的基础图形,并概括出基础图形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第四,出示生活中物品,通过简化、夸张等方法概括,教师示范方法,抽学生上台练习;第五,禅绕画中的'图形重复排列方法,教师示范两种方法:整齐有序和错落有致的排列方法;第六,学生创作;第七,作品展示;第八,拓展延伸,禅绕画图案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环环紧扣,逻辑比较清晰。
二、教学过程反思
1、在学生回顾线描画中的基本元素和线条的对比关系后,应让学生在禅绕画中寻找到相应的元素。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概括出禅绕画的基础图形来源于生活中,出示三组图片,教师选择一组进行示范讲解。请学生上台完成剩下两组图片的图形创作后,我并未即时的点评,应给予即时的点评和补充。
3、禅绕画本身是简单易学且有趣的绘画方式,因此学生掌握得很快,学习兴趣很浓厚,都能完成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禅绕作品。少数学生线条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方面还有欠缺,扔需加强指导。大多数学生的作品很出色,让人惊喜。在基础图形的创作上,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通过老师的示范引导,最后学生在创作时的基础图形可以说是形态各异。很少有同学是简单模仿老师的图形进行创作,大多都是自己创作的图形的绘画。总的来说,时间很紧。如果创作时间预留多一些,相信学生还能创作出更完善,更优秀的作品。
4、课后拓展,情感升华部分。以禅绕画图案运用在生活中装饰美化我们的升华为主。但应问问学生在创作禅绕画中的感受,禅绕画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创作者的画面,而在于创作者内心的真实体验。
三、自身存在问题反思
1、语言上,由于紧张感,语速上显得非常快。语言的音调调过于平缓,抑扬顿挫不足。
2、表情、体态语言不够丰富。
四、改进措施反思
1、教学设计应更严密、更科学。尤其要预留出学生创作的时间。
2、实行弹性教学,在本节课未能充分进行的环节移到课后加以延伸。
3、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多学、多练、多总结等等。
教学设计对比8
教材分析:《色彩的对比》是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四课的内容,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是色彩系列的一部分。即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只是完成一幅作品。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的色彩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语言组织教学,互动游戏《正反义词》。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互动,《正反义词》大家都会吧?那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位同学反应最快。长——、高——、胖——、黑——、
同学们表现的很棒,都能快速的答出它们的反义词,那我们现在上课。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刚才考察了大家的反应能力,现在在考察一下大家的观察力。老师请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提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高矮、胖瘦、肤色黑白,嘴巴大小······
2、下面我们在观察两组图片,列举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现象,一起来了解对比概念: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放在一起,相互影响显示出差别的现象叫对比。
3、那在我们的美术中会有怎样的对比效果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色彩的对比》。
三、讲授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生存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用形容词还形容一下。
学生: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教师说明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色彩,色彩无处不在,色彩是我们的生活更有生机,活力。
教师:但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色彩又会怎样?
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
教师:著名的色彩大师伊顿曾这样说过:“色彩就是生命,因为没有色彩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象死的一般!”那就让我们舞动自己的生命,让它变得色彩斑斓。
1、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三原色,三间色。同时阅读教材小资料,分析9页教材。
2、师出示色卡请两位学生上台采用色卡拼组、色卡连线的方式选出正确的对比色,再出示色相环请学生指出对比色。
3、总结对比色规律。(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接着进行细致分析不同类别的色彩对比:
A:同类色对比:同一色相的颜色对比。特点:色相相同,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极弱。画面比较柔和,不刺眼。
B:邻近色对比:在色环0---40度的颜色。特点:统一,色彩富于变化、柔和、过渡自然。
C:对比色对比:在色环上0---180度的颜色对比。特点:对比效果极为强烈,给人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4、欣赏图片,寻找生活中的对比色。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更好的做手术。
分析教材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对比色,及民间艺术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四、艺术实践
1、作业布置:运通色彩的对比进行《凤鸟》色彩填涂。(发给学生老师准备好的凤鸟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运用对比色填涂。记得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对称方式,在这次挂虎填色的作业中,一定要将你的对比色填的对称,这样会让它更具美感。
3、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五、展示评价
1、学生自我展示作业。(让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认为运用对比色最好的地方说出来。)
2、小组间互相评价。(老师讲教师后方的黑板划分为4个区域,让每组挑出6副最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小组间走动浏览,每组派代表进行谈论感受)
3、教师点评总结。
六、课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间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可以设计一些民间物件的形象进行填色或用对比色画一幅画。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看、画、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小组评议作
业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且能够客观真实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
教学设计对比9
教学目标:
1.对“明度”一词有比较准确的了解。
2.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3.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体验色彩的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更好地运用色相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述。
播放幻灯片,让学生观看并分析。
提问:看看图片中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看看日落、深浅变化的海水等图片,说说图片颜色给你带来的感受。
二、小组协作探究学习。
设定情境让学生解决本课中的知识点:
2.在生活中哪里能见到明度的'变化?
3.明度变化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教师讲解: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
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三、操作实践。
1.学生利用彩色铅笔、油画棒等尝试体验明度的变化。
2.思考: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3.欣赏: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要求: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四、展示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五、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对比10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艺术实践。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五、展示评价。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六、课后拓展。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课后记: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教学设计对比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一道应用题可以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解答。
2.知道用两种方法解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
3.能够根据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算
90÷3=24÷0.6=12.6÷3=1.2×4=
16÷2=32×0.3=1.28÷4=3×2.5=
(二)口答
+12=27 20-3=11
4-6=18 3÷4=6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7(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例7)
例7.张老师到商店里买3副乒乓球拍,付出30元,找回1.8元。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用方程解,再用算术方法解)
1.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用方程解:算术方法解:
解:设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元。(30-1.8)÷3
30-3=1.8=28.2÷3
3=30-1.8=9.4(元)
3=28.2
=9.4
答:每副乒乓球拍的售价是9.4元。
4.观察思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点?
(二)做一做
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一共用了23.04元。每千克苹果1.92元,每千克梨多少元?(先用方程解,再用算术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思考:两种解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教学设计对比12
教学理念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背景材料:
在我上这节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比练习中,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实验报告表、设计图、信封、小棒、彩色笔、吹塑纸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课,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故事。(屏幕演示场面)
今天是大兔和小兔的生日,为了给大兔和小兔庆祝生日,乌龟老师准备了一块菜地送给他们,那是一块非常肥沃的菜地,种出来的菜很好吃,大兔和小兔都想独自占有那块地,乌龟老师没能办法就说:"以前你们都测量过那块地,现在谁最快算出这块地的面积和周长,这块地就属于谁!"大兔高兴地抢着说:"那还要算吗?,它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都是18。"小兔想了想,说:"老师,他不对!这块菜地的面积比周长大。这块地是我的啦!"乌龟老师听了哈哈大笑……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块地乌龟老师该送给谁?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块长方形菜地吧。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并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新课,启发思维。
1、请学生任意画一个长方形表示这块菜地
2、探究、合作、交流(完成提纲)
(1)用不同的彩色笔标明哪里是周长,哪里是面积,并计算。
(2)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乌龟老师为什么哈哈大笑?两只兔子的话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动手画,动脑思考,小组交流、探究,从而总结归纳出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3、小结。
4、指导学生完成P101例1
5、解决实际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1)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12米,如果在这块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其实算什么?)
(2)出示图,算铁丝的长度
(3)出示图,算桌面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启智培能。
1、P101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从这句话,你还有什么猜想?
2、"谁围的地盘大?"游戏,填写游戏体验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附一:实验报告表
长(分米)宽(分米)周长(分米)面积(平方分米)
附二:游戏要求:
1、小组里四人分别用小棒在自己的桌面上围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这就是你围到的地盘了。
2、记录好你的"地盘"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并比较谁围的地盘最大。 (一根小棒代表1分米)
3、注意四个人围到的"地盘"必须互不一样,摆出的图形16根小棒也必须全部用上。
思考讨论:根据你的实验报告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游戏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内相互交流去发现周长与面积间的内在的、深层次的联系]
3、判断题:
(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如下图上下两部分的周长不相等,面积也不相等。
四、机动拓展
小小设计师:设计并计算一间房子的面积和装饰彩条的长度。
课后反思:
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使学生很感兴趣,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带路人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发现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教学设计对比13
XX学年我参加了由我们学校徐冬霞老师申报的《以说促写,培养学生基于职业话题描写人物的能力》的小课题。从开题到现在的结题阶段,我们都在不断的修改和优化自己的教学。而且通过一次次的备课、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我的教学也得到很大的进步。下面我就对我两次基于该课题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对比与反思。
一、XX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教学实践
这次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Module3 Unit7 Work With Language。这个单元的话题是Occupations。在上这节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以下分析:
1、学生在前两个课时已经学习并掌握了部分职业类单词的拼写分类及单复数变化,在这个课时只需把新学的职业类单词归到相应的类别即可。
2、通过对歌曲和课文的学习,学生对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和I want to be a … when I grow up.两个句型的理解和朗读都掌握得比较好,在本课时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加以巩固。
3、学生对于单词尾音“-s”的发音常常会漏掉,在教授名词所有格时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发音,加以纠正。
4、学生对人称代词的使用还没掌握好,需要不断的强调和巩固。
5、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开始尝试写简单的句子。
二、XX学年下学期第二次教学实践
这次教学实践刚好与白板比赛时间吻合,因此我在教学上使用了一些白板的功能来吸引学生和突破重难点。这次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下册Module2 Unit5 Work With Language。在设计教案前,我依旧先对我的学生进行分析:
1、学生在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大量的活动类单词,在Module1就开始接触现在分词并学习了它的三种变化规律,在这个课时则要尝试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说出和书写完整的句子。
2、学生对于Sb. is doing sth.. 这种句型还不是很熟练,常常会漏掉be动词或者忘记加ing。因此要让他们通过大量的听说读来加强记忆,并能形成一定的语感。
3、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开始尝试写简单的句子。
三、两次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比较
我们这个小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
1、描写人的词汇和有关句型的课堂教学研究;
2、学生口头流利表达关于人的描写的能力研究;
3、在学生口头流利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描写人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年的研究与实践,我的'学生在口头表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与提示仿写出一些简单的句子。部分优秀的学生还能根据一个话题写出5到8个句子。
两次教学实践对比起来,第二次的效果相对要比第一次好。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词汇量有所增加;
2、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3、学生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直有抄写句子或仿写的练习;
4、老师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5、老师对学生的能力了解得比较到位,注意到分层教学;
6、课题组成员乐于交流,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实践老师也能虚心接受建议并能积极改善自己的教学。
总而言之,通过这个小课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有很多的收获和进步。
教学设计对比1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各种玩具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口语表达能力与判断力。
(3)理解“大与小”、“软与硬”、“高与矮”、“厚与薄”、“长与短”的对比概念。
(4)让幼儿感受与其他儿共享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软”、“硬”、“高”、“矮”、“厚”、“薄”、“长”、“短”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把准备好的“软硬”玩具分给每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中的幼儿自由玩耍。
(2)组中的儿进行交流,在玩中发现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3)师提问幼儿,让幼儿回答,充分调动幼儿的观察、思维与口语表达能力。
(4)在幼儿描述玩具特点中,教师与幼儿一块分辨出哪是“软”玩具,哪是“硬”玩具等,并让幼儿说出原因(引导他们说接触玩具时的感觉)。以巩固“软”与“硬”等的概念。
(5)把所有大小、软硬、高矮、厚薄、长短玩具混在一起,请任意取两样玩具来进行“高矮”等的对比,经过反复对比,使幼儿明白它们的“高矮”等性质是相对的。并让幼儿交换玩耍,巩固以上对比概念。
(6)让幼儿在活动室中找玩具进行比较,教师指导他们说出比较结果。
总结分享
让幼儿回家观察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用具进行比较,并让家长帮助幼儿记录下来带到园来,大家一起交流。
活动结束
(1)能让幼儿爱惜玩具,有秩序的玩。
(2)幼儿愿意与其他幼儿共享玩具。
(3)能掌握“大小”、“高矮”等对比概念。
教学设计对比15
教学内容:
《寒号鸟》《松鼠和松鸡》《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松鼠和松鸡》《陶罐和铁罐》寓言故事,了解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粗知寓意;
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知道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造成的不同结果。
教学难点:
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阅读单
教学流程:
一、游戏趣猜,引寓言
1、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船、剑:刻舟求剑;农夫,树桩,兔子:守株待兔;农夫、庄稼、禾苗:拔苗助长。)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2、这三则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傻。
3、总结什么是寓言:借助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章。
二、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文《寒号鸟》图片,还记得这是哪篇课文吗?这篇寓言故事告诉让我们认识了一个xx的寒号鸟,xx的喜鹊。
2、那这则寓言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呢?(人活着不能目光短浅,要做长远打算)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3、通过图表回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人物寒号鸟喜鹊
性格特点懒惰、得过且过勤劳
结果冻死在夜里住在温暖的窝里
道理:人活着不能目光短浅,要做长远打算
4、总结:这篇寓言故事把寒号鸟和喜鹊的性格特点进行(对比),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
三、拓展课外,找“对比”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中,去寻找更多的“对比”,并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启发。
2、出示寓言故事《松鼠和松鸡》。
3、学生自由读一次,请几个学生分段读一次。
4、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在讲解中让学生学会画出关键词句)
人物松鼠松鸡
性格特点勤劳偷懒、挑挑拣拣
结果吃的饱饱的卡死在洞里
道理劳动创造幸福生活。
5、通过人物的什么来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的呢?
归纳——动作、语言。
6、放手学生自由读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读后小组交流完成阅读卡。
人物陶罐铁罐
性格特点谦虚骄傲
结果无价之宝影子也没见到
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
7、小组汇报,归纳:语言、神态
四、从读到写,用“对比”
1、引导:同学们读了三个故事,找到了很多的“对比”,这些“对比”让我们对故事中人物的印象更深了,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也更明了了。那现在你愿不愿意来挑战,用这样的“对比”,来创编故事。
2、出示图片《嘴巴和鼻子的争吵》
3、看,老师已经把故事的开头写好了,你能不能给运用对比的.方法,赋予嘴巴和鼻子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和不一样的结果。
人物嘴巴鼻子
性格特点
结果
道理
(课堂上只要学生先完成表格)
4、小结归纳:各种“对比”,有的突出语言,有的突出动作,有的语言和动作结合。不管哪种,总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收到启发和教育,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
五、作业布置:
1、继续创编寓言故事《嘴巴和鼻子的争吵》
2、好书推荐:《克雷洛夫寓言》
六、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人物性格特点结果
【教学设计对比】相关文章:
《色彩的对比》教学设计03-16
小学作文怎样使用对比教学设计07-02
小学美术由对比法引出的设计课教学反思07-03
平面设计和网页设计的工资对比07-03
色彩的对比艺术教学反思07-03
新旧教材教学的对比教学反思07-02
浅谈宾语和补语的对比教学07-03
古诗教学新思路对比研究07-02
浅谈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对比研究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