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设计方案[精华]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理念: 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智和规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为基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词、品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10 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认识塔
1、教师板书: 塔 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说说它的样子。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 3 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神奇的塔” 。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塔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都是谁发现了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之处?
三、研读品味——熟悉塔
(一)整体感知塔
1、明确中央电视塔的位置。
2、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图文对照理解“耸立”一词。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4、指名读。
5、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6、学生模仿读。
(二)蓝天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不同的东西:画太阳,画白云,画小鸟,还可以画小树、房子等。画在哪儿,是关键,由此帮助学生体会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树就像积木块。
3、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塔的高。
(三)太阳眼中的塔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夜晚时的塔?(多媒体出示夜晚时明亮的电视塔)。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你们见过宫灯吗?(多媒体出示宫灯)请同学说说宫灯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说这圆圆的塔楼像宫灯呢?(塔楼与宫灯有相似之处)
5、教师小结:当两种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
6、请同学们用“…… 像…… ”说话,体会塔的美。
7、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体会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8、同桌读,指名读。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样的塔?
2、仿照“中央电视塔上有…… 还有…… ”说话。
3、(课件出示旋转餐厅、了望塔),请同学说说旋转餐厅和了望塔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结合图介绍中央电视塔的结构。
5、小组比赛读这一段,体会塔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妈妈说了些什么呢?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教师简介中央电视塔的功能。
5、同桌比赛练习读这一段,体会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读,学生评价。
四、美读欣赏——赞美塔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欣赏中央电视塔的图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诵读积累——留住塔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为积累语言服务。
3、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丰富塔
1、引导探究性学习。
2、指导课外阅读。
七、总结:谈谈学习课文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读题。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2、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3)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5、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6、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7、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9、借助诗境,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10、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11、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12、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13、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5、?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芝累、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3、“雪白雪白”是什么意思?
三、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名读写奶奶和“我”的句子。
3、出示重点词句。
4、听了奶奶的话,“我”为什么低头不说话?
5、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他心里会想些什么?(齐读)
6、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呢?
7、指导朗读奶奶第二次说话和“我”的话。
8、奶奶听了“我”说的'话,为什么会笑了?带着高兴的心情读最后的一句话。
9、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0、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总结课文。
五、指导背诵。
六、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拉近了学生和老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了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了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
3、本课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较好。
4、课的要认读的生字学生交难掌握。
5、本课含义较深,学生较难理解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
设计方案 篇4
一、活动设计背景:
现代年轻人中有种“潮流兴”,特别是半大不小的中学生。你只要稍留意一下,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大街小巷,从他们嘴中喷出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他们是说得不粗鲁不带劲,说得越烂越过瘾、越神气、越有个性。听起来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完全丧失了学生的形象。初三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升入不同的学校或走入社会,为了能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自觉使用文明语言,开设一次“文明语言,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是很有必要的。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的各种形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习惯地使用着的不文明语言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学会使用文明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为创造洁净、详和的社会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活动准备:
1.搜集相关的故事,准备文明语言的标语,选好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班会。
四、活动过程:
1.班会开始:播放一则录相
录相内容:两个很要好的小伙子(一个是广东的,一个是山东的)在饭店共进午餐。因为正在讨论的事情发生争执,广东的小伙子脱口一句:“妈的,你怎么这么固执?”山东的小伙子火“腾”地一下子冒起来:你骂我娘,我跟你没完。广东的小伙子还莫名其妙地,就被山东的小伙子摁倒在地扭打起来。
放映完毕,主持人进场。
主持人:同学们,刚才两个好朋友为什么打起来了呢?
学生:因为广东的小伙子出言不逊,伤害了山东的小伙子。
主持人:广东的小伙子只是随口一句“妈的”,不算很粗吧,就引起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麻烦。那大家想想:我们平常的顺口溜又是什么呢?
2.分组讨论。
讨论我们平常说过多少粗言烂语,班里谁最习惯说,曾经造成过多少误会和冲突。然后派各小组代表上台发言,主持人从中进行串联,老师进行点评。(略)
3.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录音。
录音内容:下课铃声响,同学们都在过道上谈笑风生,其中夹杂的污言秽语铺天盖地,不堪入耳。他们开口、闭口,有意、无意地用着同一种语言,真是斯文扫地,大倒胃口。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录音里学生们的口头禅了吗?这些语言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好些同学已经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说得再粗再烂也是脸不红,心不跳的。那么比起刚才那位广东的小伙子的“妈的”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吧。还有,我们请家长们回忆一下,你们的孩子在家是不是这样说的,你们有没有制止过,或者你们自己又是不是经常使用这些语言的?
采访部分尤为喜欢口出粗言的'学生和他的家长。(反思)
4.讲述一个小故事。
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有一批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来到人事局。局长为表重视,亲自为他们发放安排工作的介绍信,嘱咐他们年轻有为,好好干。局长一个一个地发,一个一个地嘱咐,累得汗流浃背。而这些大学生们都只是面无表情,大大咧咧地单手接过介绍信。直到最后一位大学生时,这位大学生立正敬礼,关切地说:“局长,您辛苦了!”局长从此就把这位大学生的名字记在心里了。有一次,局里有个重要的职位需要有位有才干的人担任时,局长首先想到了这个有礼貌的大学生,理所当然地委他重任。
主持人:不文明的语言会使我们产生误会,为我们的形象抹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刚才录音里的同学一样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会乌烟瘴气,难以想像后果会怎样。但文明的语言却像一股甘泉,能滋润我们大家的心田,甚至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际遇。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学学这位大学生,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来代替我们常用的污言秽语呢?
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讨论。并请个别优秀生的家长代表发言。(自己是怎样教育孩子的,以及以后怎样加强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同时记住要以身作则。)
主持人:那我们现在有没有必要学会使用文明语言呢?(有)
我们有没有决心告别作为口头禅用的污言秽语呢?(有)
我们是靠别人来提醒自己,还是自己去感染别人呢?(应该从自己做起)
那我们用什么语言来代替这些粗言烂语,做一个文明的读书人呢?(文明礼貌用语)
我们知道的文明礼貌用语有多少呢?
5.分组收集、张贴文明用语的标语。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11-08
设计方案05-02
设计方案05-03
[精选]设计方案10-22
【精选】设计方案10-24
设计方案(经典)11-19
设计方案(精选)11-19
设计方案【精选】11-09
设计方案(精选)11-26
设计方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