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结题报告

时间:2024-05-14 08:46:27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小衔接结题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小衔接结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幼小衔接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具体目标:

  1、探索“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策略,寻找其教育规律,形成系统的幼小衔接研究模式。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四个方面。

  (1)学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倾听行为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

  (2)思的习惯:初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初步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3)做的习惯:初步学会合作学习的习惯;

  养成动手学习的习惯。

  (4)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

  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的习惯。

  3、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强化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学会合作和交往。

  4、培养学生会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勤动手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调查幼儿园课间活动与小学课间活动的区别,探索指导幼儿课间活动的策略,为幼儿适应小学的课间活动作好准备。

  6、探索家长正确引导幼儿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科学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近期目标: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幼小阶段的衔接过渡。

  远期目标: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教育大环境,并为今后一生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方法。

  1、调查法:课题开题前,我们对四个实验班的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收集相关工作意见和建议,更有效地促进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在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分别设计了一份家长调查问卷进行前测和后侧,通过对比前、后数据,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研究,取得教育的实效。

  2、观察法: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注重仔细观察幼儿的个性与发展,教师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家长沟通。

  3、个案研究法:选择个别幼儿有针对性展开调查分析,收集数据,寻找衔接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了解研究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以便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二)步骤。

  1、研究对象:小一班、小二班、小三班、小四班,连续追踪三年;

  2、研究时间:20xx年6月至20xx年10月;

  3、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目标;

  (2)加强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定出研究计划,确定工作策略;

  (3)成立领导小组,调查、研究分析幼小衔接现状,明确教育策略;

  课题组组长:温三妹

  课题组副组长:王静慧 刘卫华

  主要成员:罗淑军 危卫玲 陈婉媚 赖玉娣

  (4)确定研究对象(小班级四个班),指导老师制定实施计划;

  (5)教师研究方法培训及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6)做好实施前其他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6月)

  实施方案计划,加强实验班老师指导,并在实施过程中研究、调整、完善课题方案。为各实验班提供相应条件如家长教育系列讲座、教师教育系列讲座、开展经验交流、互相观摩等。

  具体策略:

  教师培训与实践指导结合;

  实践指导与总结交流结合;

  总结交流与评价反思结合。

  具体做法:

  1.提高教师、家长对幼小衔接重要性的意识。

  (1)定期讲座培训;

  (2)实验班之间的观摩交流活动;

  (3)广州市参观交流学习活动。

  2.加强幼小衔接的教育。

  (1)加强师生沟通;

  (2)日常生活中融合;

  (3)专门的主题教育活动;

  (4)专家指导;

  (5)个别辅导;

  (6)家庭社区整体合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0月)

  1、课题组教师对工作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整理研究材料,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2、通过对幼儿、家长、教师的访谈、调查,了解参与课题的收获。

  3、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四、具体做法

  (一)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愿望。

  孩子进入大班后,老师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并且组织幼儿参观小学,让幼儿通过看、听、观察,感受小学的环境。

  幼儿园事先与小学取得了联系,提供幼儿与小学生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活动的机会。幼儿坐在多功能室,看小学简介的PPT;听小学老师给我们的讲话;听小学生给我们讲自己的读书心得及方法;到操场参看小学生的课间操;看小学生的上课情况等等。这样直接的接触和交流,让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了小学的环境,感受了小学生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幼儿向往小学的愿望。

  (二)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做到与幼小衔接。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园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小、中班时,老师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大班时,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培养。

  小班年龄阶段,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老师们把幼儿的保育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首先从生活的点滴开始,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不会独立吃饭、挑食、偏食,不会自己大小便的现象较多。老师们通过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好的行为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更有信心。中班就要求幼儿自己完成身边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等。

  到了大班,老师更加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讲座,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机会。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小班开始,老师们通过引导幼儿听故事、儿歌、看图书等使幼儿喜爱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学会一页一页翻书,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升入大班后,老师们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识字量多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据我们调查了解,孩子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或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起点高。

  五、研究的基本成果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探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质的飞跃。通过各种途径、各个方式训练和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孩子进入小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参与教研的意识明显增强。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独立入睡、整理床铺、收拾书包等。在学习方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认识了部分常用汉字,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能正确握笔,会写简单的数字等。通过课题的实施,转变了家长重成绩轻习惯的观念,明确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指导孩子养成学习习惯的办法,家长的自身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实验班的老师从中积累了大量的活动方案,并做了详细的个案分析,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陈婉媚老师的论文《给孩子最为宝贵,受用终生的财富》、危卫玲老师的《幼小衔接小班阶段总结》分别获“20xx年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二、三等奖;罗淑军老师的《浅谈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获得“20xx年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陈婉媚老师的《给孩子一个独立社会的基础》、林栩加老师的《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刘卫华老师的《当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危卫玲老师的《幼小衔接中班阶段总结》分别获得“20xx年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六、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教师撰写的论文未能得到发表,今后会注意加强对课题理论的学习研究。

  对“幼小衔接问题的思考”的研究,我们只是迈开了良好的第一步。如何在遵守纪律、主动与同龄人交往、自己是否会整理书包,有序摆放物品、幼儿是否能主动参与清洁活动、是否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七、建议

  幼小衔接并不是一些表面问题的衔接,而需要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等多方面的衔接,在能力、习惯培养方面也不仅仅是几种具体能力的培养,而是一项大的工程,是一个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工程,需要不断的分析现阶段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幼小衔接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科研结题报告07-03

语文结题报告07-04

结题报告格式07-03

结题报告范文06-25

结题报告范文02-01

课题结题报告03-12

项目结题报告03-04

结题报告模板02-23

语文结题的报告范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