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论文

时间:2024-05-15 08:30:33 市场营销 我要投稿

市场营销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市场营销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1

  【内容摘要】

  中高职教学衔接不紧密是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的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中高职教学衔接。本文分析了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课堂教学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教育;分段式学制模式;课堂教学创新

  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3+2或者是3+3的模式,而另一种是4+2的模式,也就是学生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满三年以后,毕业生可以通过特殊形式的招考,到专业对口高职学校学习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高职分段式教学模式可以将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从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市场营销专业是中职高职学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虽然能够培养更多的实用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但是由于中高职衔接以后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利于此种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

  一、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培养目标趋向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目标虽然都是以培养出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但是由于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所定制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相同的,没有任何差异,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复,比如说:课程内容的重复,教学方式的重复等,不能发挥出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的优势,失去了中高职分段式教学的意义,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二)中高职教学内容趋向一致。在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中职学校成为高职学校的生源,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又能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得到继续深造机会,但是高职院校招收的生源不仅有中职院校毕业生,而且还有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这两种生源所掌握的文化基础与技能情况差异很大,尤其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中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但是普通高校的学生并没有任何相关方面的基础。然而高职又没有专门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中职毕业生来说,教学内容出现了重复,很容易造成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厌学心理。另外,中高职教学方法基本相同,市场营销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都在不断改善着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并没有差异,基本上都是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以知识点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分阶段定制不同的规划,因此,无法使中高职教学充分衔接起来,需要及时改进。

  (三)课堂教学的课程设置标准没有差别。在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中职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并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都是根据培养的目标设置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科目,所设置的科目基本上都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知识、人员推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学等专业课程,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科目设置基本都是一样的,没有更深层次的发展,很容易导致中职毕业生在高职学习阶段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课堂教学创新的途径

  在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不紧密造成,因此,在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创新中应该注意中职与高职的衔接问题。

  (一)系统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是有效衔接中职教学与高职教学的关键部分,目前从中高职的教学现状来看,中高职学校各成体系,各自为政,基本不会共同定制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从宏观层面以及管理高度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际的岗位需求,针对政治学校与高职院校分别定制不同的课程标准,争取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既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体系以及差异教学内容,使两个阶层的院校分别能够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科目结构、课程内容又要相互衔接,能够分阶段逐步完成。也可以说各个阶层的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要有明确的界限区分,有能够实现有效结合,相互补偿的作用。在教育部门的领带下可以加强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在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共同研讨之下定制统一的教学计划,在课程的开设、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使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成为有效连接的整体,比如说:中职课程体系在设置上主要以基础课程为主,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以中级营销人才为主,而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以高级营销课程为主,其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出高级营销人才,减少课程设置上出现的重复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制定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在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分别设置教学内容难免会出现重复的现象,而教学内容重复,会使中职院校毕业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一现状,为避免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分别按照中职与高职两个不同的学历层次来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深度、难度以及广度上下功夫,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区分,比如说:中职院校的培养层次是中级营销人才,那就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能力以及实际岗位需求来做好准确的定位,设置的课程内容要与这个目标相匹配,主要是围绕基础类的课程开展教学,而高职院校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学生的能力等来制定高级人才所需要课程内容,使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教学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更加科学合理,以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为例,这门课程如果是针对中职学生而言,要求市场预测能力,并不符合实际,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发育特点并不具备这一能力,过分要求只会使学生失去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兴趣,因此,可以只要求中职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市场调研的技能就可以,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力,仅是市场调研已经过于简单,因此可以适当调高要求,可以让学生除了掌握调研技能以外,还需要设计市场调研方案,并完成撰写调研报告内容等,才可以算完成任务。

  (三)统一编制教材。如果要使中职与高职实现有效衔接就离不开统一且又配套的教材,可以根据中高职各自的教学特点编制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使教材的内容能满足中高职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因为教材是统一配套又是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编写,从而避免了中职教学内容与高职教学内容上的重复。中高职教材在编写时可以各阶段学生的掌握能力以及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从而体验出对中高职学生的不同能力的要求,避免出现雷同现象。在教材的衔接上可以以难易为标准进行区分开,比如说:相对容易的、简单的内容可以融入到中职教材中,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内容融入到高职教材中,这样可以使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区分开,又能避免产生重复现象。同时要注意教材的创新与更新,及时将营销专业领域的新知识与内容融合入教材中,进而充分发挥出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的优势,提升各阶段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市场营销专业的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不仅满足了学生深造的需求,更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不阶层的营销技能人才。但是在中高职分段式学制模式下中高职课堂教学不能有效衔接,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不断创新市场营销专业课堂教学,从而促使中高职营销专业课堂教学的更好衔接,推动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xx,2

  [2]王鹤轩.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xx,3

市场营销论文2

  一、低碳营销是企业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营销方式的转变不单单是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低碳营销同时也是企业根据能源结构的变化做出的营销模式改革,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低碳营销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路径

  1.改革企业文化

  首先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在原有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融入低碳理念,并且将低碳贯彻于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之中,这就是低碳企业文化。企业以低碳理念为核心进行生产经营和销售,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让新的企业文化环境下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企业坚持低碳的原则,有利于创造更高的未来收益,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增强低碳营销方式的透明度

  公开公正的企业营销制度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因此建立透明的低碳营销体制,让消费者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对企业营销进行全方面有效的监督,这是低碳营销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在推销本公司的绿色产品时,不仅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从产品生产全过程以及整个生产环境方面对消费者进行相关说明,比如产品的原料属性、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量,产品的使用能耗等等,消费者不但能从这些信息中知道这个产品的相关功能,还能进一步了解购买和使用该产品所应承受的代价,这样消费者对企业更加信任,也会主动购买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一切产品营销方式中,举行各种活动进行宣传和营销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企业应该将其要宣传的服务或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编故事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生动活泼的视频形象往往更能打动消费者,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而且以网络为媒介的营销方式不仅成本不高又低碳环保,还有广大的目标群体,无形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加大对低碳消费观念的推广

  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习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模式,所以低碳营销离不开低碳消费的发展。所有营销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低碳营销也不例外。低碳营销实质上就是用符合低碳经济时代背景的营销方式来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低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很容易养成低碳消费的习惯。企业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来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将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东西都向低碳化发展。现在人们出行时也会考虑采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如走路或骑自行车。企业可专门创建一些以低碳为主题的网站,向广大网民灌输低碳消费绿色生活的理念,有利于个人低碳消费习惯的养成。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低碳消费的理念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加深远。人们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在逐渐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因此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必须发生新的变化,从而推动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市场营销论文3

  一、我国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市场定位下,针对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面对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相应解决方案的制定。1.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目标不清。在进行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其课程内容的设定需要明确的指向性,以实现教学的针对性。但是当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目标正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在全局上,目标的设置过于宽泛,无法发挥出这个专业的优点,致使一些高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育的偏差,造成教学重点过于分散的局面,使得培养的人才偏离了能力培养的轨道。2.教学模式陈旧。现在的教学模式依旧沿袭旧的传统,教师依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疏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们在学会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之后只能储存在脑海里,而不能利用其解决现实市场营销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在失去了实践的锻炼的情况下是苍白无力的,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较为严重的弊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营销的发展实际,针对这种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十分必要。3.课程内容单调。一直以来,市场营销的课程设置都是注重整体性,而习惯性地忽略了个性化的发展。现实证明,当前的课程都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以及专业课这样的模式进行设定,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使知识之间实现紧密的连接,让其具备较强的逻辑联系,但是如此的模式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对实践方面的内容采取了忽视的态度,这种弊端造成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

  二、我国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对策

  1.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对现实情况考量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不但要掌握丰富的.市场营销知识,还要能够将其在市场营销实践中进行灵活的运用,使其能够很好地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状况。但是一个出色的市场营销人才不仅仅要掌握市场营销知识,还应该系统、综合地掌握经济方面的各种学科知识。

  2.改变教学方式。针对当前的状况,应该让教学方式适应当前的发展实际,聘任具备时代精神的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使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能够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合理的教师教学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使其能够在教学中培养出更多的市场营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确保这些人才具备较高的能力。

  三、总结

  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培养市场营销人才是一项复杂的事业,需要进行长期的投入。针对当前的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应该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地培训,探索出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为我国的市场营销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市场营销行业发展状况,解读了我国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对策。

市场营销论文4

  大学生就业形势近些年日趋严峻,用人单位对求职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不断升级。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已经不是强有力的竞争条件,更多全面的职业素养要求被提升出来,营销专业亦如此。因而,我们的大学专业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需要更加突出培养本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学习态度,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就现状来看,国内很多高校也给学生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但大多由专职辅导员或心理咨询教师来授课,他们更多侧重于思想道德教育。基于此,笔者认为专业授课中适时地进行职业素养渗透应该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结合多年营销专业教育教学中的体会,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中提升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1 营销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公共关系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用人机制日趋灵活,不只是看重学历,更多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质,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包括市场营销专业。因此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来获取人才市场的更多认可。

  a. 营销专业职业素养的内涵界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职业素养的全面含义。职业素养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在职业工作中的体现,是职业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总体来说,职业素养是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与职业技能的总和。其中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为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研究职业素养最著名的理论“大树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是可以成为参天大树的。如若将根系比作一个人的职业素养;那么枝、干、叶、型等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也就充分说明,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决定了其未来职业发展可能的层次与水平。

  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素养应该是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方面均要符合本专业的职业规范和标准。简单的讲,大学生职业素养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那么,营销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的规范,即未来适合市场工作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第一,自信乐观是营销专业人员必备的心理素质。具备清醒的职业认识和浓厚的职业兴趣,可以有效促进营销人员不断开拓进取、乐在其中;同时,在努力探寻销售成功的道路上,足够的乐观自信是成功与否的内在力量。

  第二,诚实可信是营销专业人员必备的道德素质。营销活动本事就是一项塑造形象、建立声誉的事业。它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诚实严谨、恪尽职守的态度和廉洁奉公、公道正派的作风。

  第三,广博好学是营销专业人员必备的文化素质。当今信息时代,销售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要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现代营销人员首先必须以渊博的科技、文化知识作后盾,包括商品、心理、市场、销售、管理、公关、广告、财务、价格、礼仪等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包括政治、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领域以扩充自身的知识与内涵,这样才能更加理解顾客,进而建立紧密关系。因此不断主动学习、丰富自己应该成为营销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习惯。

  第四,强健体魄是营销专业人员必备的身体素质。现代企业市场销售工作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连续作业时间较长,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质,根本就无法胜任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而营销从业人员应当把百忙之中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作为本专业的职业行为习惯,从而确保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

  b.营销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对公关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公共关系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它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注重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遵守企业规范、不断开拓创新;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提高应对竞争、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养成吃苦耐劳和积极乐观的优良作风;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丰富完善自己,包括天文地理、风土人情、待人接物等等。总体来讲,营销人员应当具备的一些相关职业素养在公关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具体印证和规范。

  由此可见,在公关实践教学中融入营销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有助于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学习项目,把精力放在学生发展的核心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2 通过公关课程提升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素质是从业人员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心理素质更是其中关键,具体体现在职业兴趣、性格、气质、态度等方面。

  在公共关系学课程最初的课程介绍中,就可以对营销专业学生进行本专业内部的“择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准确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真正建立起职业自信心;同时,恰当的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更多的职业情感。 2.1 介绍公共关系学在营销中的重要性,进行营销专业启蒙

  通过对公共关系学课程的介绍,让营销专业学生深刻了解公共关系在社会生活及营销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公共关系学是营销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它强调,通过运用合理的原则与方法,经过有计划和灵活的执行,达到协调改善组织机构对内对外关系的目标,最终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以谋求公众对本组织机构的了解、信任、好感和合作。

  在理解这门的内涵基础上,需让学生充分明白:对于企业而言,公共关系的目的不是追求短期的、既得的销售量的增加,而是着眼于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信誉和长远利益;同时,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学好公共关系学也能够更好地经营管理自己,包括自身的情绪管理、形象管理、人际管理以及危机管理等。总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通过公共关系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未来营销工作中的促销技能,更能够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与人际魅力;同时获得重要的营销专业启蒙,营销并不是单纯地追求短期利益,更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长远发展,是一门综合的管理艺术。

  a.介绍营销工作对公关能力的素质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兴趣

  公关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专业虽然是个热门职业,但是现代企业在对营销人员的素质要求上也越来越高,具备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才是当前人才市场急需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压力,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所以更应该提高自己把握各种机会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公关策划的能力教育和训练,让营销专业学生重视思维创新的提高,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演法、全息交合法等具体活跃思维的方法锻炼学生打破常规,提高策划创新能力;通过公关人员素质能力介绍和实训,让营销专业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包括自己的性格、气质及兴趣,从而较准确的做出营销职业的内部选择: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性格是可以通过后天改变和完善的,开放、乐观、自信固然是适合营销工作的最佳性格特点,但是天生偏于安静气质的人,也可以从事营销中的公关策划和运营设计等需要思维缜密的后台分析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帮助他们回避在与人直面交流的缺陷,进而提升了这部分学生学习营销专业的兴趣和自信。

  b. 在公关案例教学中加强身边案例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在公关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激励教育,除了引用国内外知名人士,更多列举一些身边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讲述他们如何在校期间培养个人优秀的职业品质以及自我提升的故事,介绍他们毕业后在事业发展中取得成功的实例,尤其突出本课程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对未来求职的帮助与影响。如此操作,会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身边曾经看似平凡的同学都可以通过在校期间严于律己,重视职业素养的点滴培养,进而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最终能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激励能够更好地培养在校学生的职业情感并明确择业方向。

  3 通过公关课程提升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是90后大学生了,不可否认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何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是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代企业市场销售工作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连续作业时间较长,必须经受得起疲劳作战、车马劳顿的考验,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营销活动又是一项塑造形象、建立声誉的崇高事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恪守用户第一,服务第一的奉献精神;同时具备广博知识、亲切友善的礼仪之道;具备精通业务、锐意创新的素质能力;具备遵章守纪、维护信誉、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

  a. 通过讨论课、演讲课来培养职业道德

  道德是一种思想意识,单纯的注入式说教方法效果不一定显著,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探讨、自己寻找答案,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印象深刻、影响深远。实际操作中,教师尽量紧随时代,选择时效性较强的焦点话题,诸如:近些年我国市场频频出现的奶粉问题、猪肉问题、假羊肉问题等,指导学生权衡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要求学生持续关注这些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后续危机公关的处理策略。随后基于这些热门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主要围绕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对未来人生价值、商业伦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每个学生都根据事先准备的材料进行发言,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最终得出互相认可的道德标准,这些对学生们的未来职业道德都会影响深远。

  b. 严格公关课程考核标准,培养营销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这些职业道德灌输给学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譬如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公关策划实训的考核中,笔者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包含着多个考查点,其中包括策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策划本身具有的文化性和情感性、小组成员的总体纪律性和对他人的服务性、小组成员在仪容仪态仪表和语言方面的综合表现等,每次都会评出较好和较差的两组。被评为较差的小组学生经常会觉得非常委屈和不解,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肯定他们的集体荣誉精神,同时认真指出存在缺憾的细节,对比各组的优劣表现。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作为一名普通的客户,我们更乐于接受哪种策划方式和服务过程。从实训中令学生懂得,营销实践过程中每一个服务细节都要力求完美,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理解任何事情都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的道理。

  尤其针对企业危机公关处理的实训设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需要分析各个相关公众与企业的关系,工作细微繁琐,工作量非常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心理惰性,直接拷贝其他小组的分析结果上交了事;或是随便在网上查找类似案例及解决办法,一旦发现此类情况,该小组全体成员的项目考核成绩一律不合格,并且返工重新分析、重新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处理企业危机,而且小组全体成员需要对全班做出诚恳致歉、挽回形象。通过这样严格的实训和要求是让学生明白:首先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其次对待企业危机的态度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是关系到企业生命的大事,作为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调整好心态,必须具备认真、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4 通过公关课程规范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灵活性非常强的学科,但同时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实践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职业资格要求,规范一言一行;然后注重课程实训锻炼。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相关实训,建设营销职业文化环境和氛围以提升学生本专业职业行为习惯。真实的职业环境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方面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意识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和规范学生的行为细节,促进学生在就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在营销专业的教学中,除了改进传统式授课,加入更多的案例教学以外,更应当加强学生的技能实训、实际演练。公关教学中需要安排学生结合所学章节,进行同步实训,仿真式训练营造出企业的职业文化氛围,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

  a.介绍公共关系学中有关营销专业的职业资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专业教学中尽量突出以职业岗位群为本,突出一专多能,否则学生未来的就业面就会很窄,谋求创业与全面发展就会愈加困难,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指导和梳理,进而对一些关联对应的工作岗位做以详细介绍,同时剖析各个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能力标准,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的发展方向,最终使学生将未来工作任务和内容具体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譬如在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结合各章节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白: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未来企业中主要可以从事的岗位除了销售以外,还有企业公关活动策划及指导、公关广告策划、公关形象塑造、公关礼仪接待以及公关危机管理等从业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来初步选择自己的发展岗位,了解这些岗位所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带着目标和压力去学习。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例如“公关师”、“高级公关师”、“公关策划师”、“礼仪培训师”、“公关危机管理专家资格认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以证促学”将会使学习效果更加显著,进而提升学生在求职中的含金量。

  b. 公关实训有助于学生感受未来企业制度文化氛围

  利用专业课堂进行职业行为规范是有显著效果的。把原本的教室上课规章制度改换为模拟的某企业公司的管理制度。例如: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修改原来的课堂点名考勤制度为上下班依次排队签名,教师角色暂时转换为企业管理人员,学生角色则转换为员工,每次上课就需要按时“上班”,如果因事需要请假,则需提前一天以电话或书面形式向管理部门请示告知,这种工作制度的模拟目的在于纠正当前大学生生活过于散漫、随意旷课、迟到早退的不良态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认真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此外,模拟企业训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基本的公关礼仪常识,例如实践中学生需要考虑何时以何种方式请假为最佳、需要考虑电话交流中的语言礼仪和技巧等。

  c. 公关实训有利于学生精神文化氛围的建设

  在公共关系学课程实训中,将全班分为若干竞争小组,针对同样的企业或产品推介,展开公关策划竞赛,整个竞赛考查项目包括:小组风采展示、小组凝聚力表现、小组企业或产品推介公关策划方案的PPT展示以及小组推选成员代表的公开演说介绍。在整个展示中,要求每小组成员着装职业化、统一化,礼貌邀请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列席与提问,表现出应有的职业风采;小组演说代表在陈述小组方案时,公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均得以锻炼和提升,逐步培养学生公开演讲的流畅性和逻辑性。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公关工作氛围,增加了学生注重“细节之处见精神”的营销职业素养,领略了公关技能在营销中的魅力展现。

  5 结语

  高校专业教师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知识的重任,同时更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融入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中以职业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相关职业训练,如此一来我们的大学生专业职业素养的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加卓有成效的成绩,使学生在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加自信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德友.建设职业化实训室文化环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xx,(1).

  [2]王艳.市场营销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社科纵横,20xx,(6):381382.

  [3]马红霞.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北方经贸,20xx,(2):153154.

  [4]梁琳娜,樊峰岗.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xx,(5).

  [5]佘远富,刘超.论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J].高等教育研究,20xx,(1):4148.

  [6]甄珍.高职营销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2224.

市场营销论文5

  摘要: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市场营销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企业市场营销想要发展,变革成为必然。文章对企业市场营销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了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并且,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市场营销发展策略,以期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网络经济;市场营销;影响;策略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计算机科技快速发展,世界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在该时代下,网络所具备的快速度、开放性、智能化、全天候等优势,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网络经济时代下,为企业市场营销带来了商机与挑战。在该种情况下,企业想要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应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利益,提高企业对网络经济环境的适应性,推动网络市场营销,如此,才能真正带领企业赢得机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市场营销的简单概述

  企业市场营销,主要是通过个人、集体对产品展开交易,一方得到收益,一方得到所需产品,实现两方共赢的一种经营模式。同时,也可以说,企业市场营销是企业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而提出的一系列将产品投入市场并得到广泛响应的营销战略。在企业市场营销中,消费者为主体,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重视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才能够带动企业营销业绩,推动企业经济利益。当前,经过多年发展,企业市场营销已经不再只关注短期利润,而是将营销放在长远位置,实现长期盈利,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企业营销中,想要实现长期盈利的目标,企业应在销售过程中保障以下几点:产品质量、性能达标,产品美观性符合客户审美,销售服务态度应做到让客户满意,售后保障更应达到最优,以此为企业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由根本上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

  1、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了发展平台。网络时代下,互联网、IT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的出现与应用,为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带来巨大影响。据统计,在20xx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总金额已经达到13、3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7、1%,可见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之迅速。对于我国企业而言,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发展契机,应抓住机遇,积极引进新的营销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挖掘消费者潜力,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有效策略。

  2、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网络时代下,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新技术不断更新,新产品更是日新月异,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带动了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当前,人们可以发现,新产品的研发、推广、使用、衰退等过程所经历时间明显缩短,为企业研发团队带来较大压力,对营销团队提出挑战,如何在短时间内推广新产品,获得利润,成为营销团队思考重点,为企业市场营销带来较大影响。

  3、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者需求越发多样化。网络时代下,企业市场竞争越发白热化,为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新产品研发上市速度越来越快,如此,消费者的观念因此改变,品牌理念已经不再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关键,品牌重视度大大降低,同时,消费者对质量需求越发多样化。因此,传统的营销战略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此,以网络经济时代为依托,积极了解市场需求,有效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市场营销的改革发展。

  三、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的转变

  1、营销环境发生变化。网络经济时代下,传统的营销环境、营销界面、营销决策等受到较大冲击,营销模式面临改革。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力增大,为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成为重点,并且,产品周期的下降,企业库存物资减少,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更多机遇,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服务。网络经济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者需求、消费水平等因此增高,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当前,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已经由单纯的质量需求向个性化转变,市场逐渐向微型化、细致化转变,对此,企业市场营销应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制定战略。另外,因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逐渐向全自动化转变,产品、销售方式等极易被模仿,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力,催生出各种网络营销,营销环境的改变,提高了交易效率,推动了企业市场发展。

  2、网络消费观念逐渐形成并完善。当前,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工具,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消费观念随之转变,传统的直营方式逐渐向网络消费模式转变,为网络市场营销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力支撑,为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奠定基础。现代人们消费观念发展主要有以下趋势:其一,消费者逐渐向独立化发展。当前,在消费者选择商品时,其通常会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消费独立性大大增强。在该种消费模式下,企业想要提高销售额,在营销过程中,应加强针对性。其二,消费者交易逐渐透明化。在网络经济市场上,因客户忠诚度明显降低,为发展忠实客户,交易透明化成为诸多企业的选择。企业往往会主动展现产品的生产过程,甚至询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以此提高企业信誉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总之,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发生重大转变,其中,网络消费观念逐渐形成并完善,更是预示着网络经济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3、改变传统的营销理念,市场变迁完成。网络时代下,科技、电子商务等的发展非常迅速,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必须转变,完善市场变迁,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逐渐由传统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市场营销也逐渐由实体营销向虚拟营销转变,对此,企业想要快速在网络经济下占据一席之地,市场营销结构的变革成为观念。另外,与网络营销模式相比,传统营销模式受到地域影响,生产商、消费者间存在诸多中间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极大增加,消费者与生产商间难以有效沟通,影响了企业发展。而网络营销方式,生产商直接与消费者对接,消费者能够以较小资本得到同样质量产品,并且,生产上能够直接与消费者沟通,为双方带来便利。另外,企业想要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可将传统营销模式与网络营销有机结合,不断完善营销团队,获得利益最大化。

  四、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策略

  1、充分利用网络与电商平台。网络经济时代下,电子商务的出现,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关系,节省了传统营销方式的诸多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带来较大实惠的同时,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然而,市场竞争激烈日益白热化,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应充分利用网络与电商平台,推动企业市场营销向网络化发展。

  2、创建名牌效应。网络市场上,各种仿制产品增多,增大了消费者上当几率,因此,消费者对企业信誉越发重视。企业品牌为大众认可,才能获得更高经济效益,可以说,信誉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对此,在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应保障产品质量,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新型材料,创造高质量产品,以此获得大众认可,创建名牌效应,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3、培养网络营销人才。网络经济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想要发挥最大效果,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网络营销人才成为关键。企业应多途径培养网络营销人才,不仅要保障其熟悉传统营销方式,还应保障其熟悉掌握消费者行为、心理等,为网络营销奠定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应加强英语、市场、营销、网络基础等知识的教育,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推动企业市场营销的优势发挥。

  五、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市场逐渐成为我国市场的重要组成。为适应社会发展,保障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仍能够健康运营,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电商平台,创建品牌效应,培养网络营销人才,提高企业市场营销优势,推动我国经济市场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娜、基于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探析[J]、速读旬刊,20xx(6):56-56、

  [2]吴绍凤、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现代经济信息,20xx,18(24):80-81、

  [3]秦毅、试析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J]、商情,20xx(31):58-58、

  [4]沈娟、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方略谈[J]、企业文化旬刊,20xx(7):197-197、

市场营销论文6

  [摘 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就要利用外部资源来完成自身的业务,应该形成制造专家和物流行家的联合与协同,并延伸其业务服务内容,制定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本,物流企业要认真对待市场营销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从而制定出相关营销战略及策略。

  [关键词]物流企业 市场营销 服务

  一、概念分析

  1、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指的是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质实体的物理运动,它由一系列的时间和空间价值创造的经济价值活动构成,其中包括基本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统一配送及信息处理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拿最低的成本投入,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实现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商品消费地的转化交流。

  2、市场营销的概念

  市场营销是个人和企业等组织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自由地同别人交换产品,以获取共同的利益的一种交易行为。也指的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实现企业业务流程的目标,包括市场调查研究、目标市场甄选、产品研发等一系列与市场产品推广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

  二、物流企业市场营销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加入WTO后,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促使物流企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现代物流企业大都是以前的货运代理商和运输公司,大多数中小规模的本土物流企业仍然处于低水准运作的状态,传统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意识薄弱。长期以来,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尤其是国有物流企业它们拥有自己的仓库、车队、甚至远洋船队,造成物流过程的人员浪费,仓库的闲置、车辆的空驶等状况。而能够提供一体化、现代化、专门化、准时化、高效率服务的专业性物流企业则寥若晨星。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大多所采用的是传统的营销方式,物流企业营销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营销理念。总的来说,现代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方面

  1、缺乏品牌意识,影响整体竞争力

  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缺乏品牌意识的企业形象是模糊的,是很难给客户以稳定的概念。有很多物流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缺乏知名度,从而影响到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品牌建设与维护上的不足,导致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抢饭吃”。此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创牌意识相对淡薄,培养专业人员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不足,致使品牌意识差已成为了我国物流企业一个普遍现象。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快速的发展,就要实施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要认真对企业进行认证和评估,将各种营销因素优化组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策略,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品牌理念,提高企业竞争力。

  2、营销观念淡薄,缺乏成长活力

  在营销策略上,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员工的服务观念、营销观念相对淡薄,当今一些物流企业还停留在“等顾客找上门”或是依靠一些固定的客源维持的原始营销阶段,企业自主宣传促销意识薄弱,竞争观念、服务观念不能到位。物流企业经营思想没有真正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市场营销知识欠缺,市场观念落后于市场规律的变化,没有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市场了解不够,市场的开拓力度不够。除此之外,企业没有认真研究客户的消费要求和消费心理,没有推出适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项目,营销人员没有树立起现代营销理念,从而造成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业务范围狭窄,缺乏成长的活力,不利于企业发展。

  (二)服务方面

  1、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增值服务十分薄弱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经济规模小,无论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服务营业额规模等都比较小;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出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由于对现代综合物流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受企业规模较小,传统物流体制和模式的制约,没有充分地释放出现代综合物流的现实需,主动接受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的规模较小。当前大多数物流企业缺少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尚未形成,所以导致我国整体物流企业水平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偏低

  多数物流企业都缺乏内部管理规程及服务规范,采取的是粗放型管理,结果就会缺少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也降低了服务质量。?

  (三)人才方面

  物流行业发展到今天,最大的阻碍就是物流人才缺乏。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物流培训起步较晚,急缺物流人才。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数都学历水平不高,从而也造成了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观念的落后,同时这也使得它们吸引不到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加入。

  三、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实施

  1、产品策略

  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要利用好这有限的资源为客户更好的服务,这将是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物流企业要看到市场上物流需求的差异程度,满足物流市场的激烈竞争。针对未被满足的市场,应结合着企业资源状况,从中形成并确立适宜自身发展和壮大的目标市场,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就可以夺取竞争优势,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产品角度看,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企业的利润逐步下降。鉴于营销模式,企业就要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或加宽、加深原有产品的系列,以抵消该种产品销量下降而引起的利润减少,成功的企业莫不如此。物流企业的产品策略选择,可以相互配合,不断调整,突出产品特色,而不应固守一种不变的模式。

  2、服务营销策略

  首先,将“客户”要领引入企业内部。在营销服务中,企业领导不仅要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更要满足内部客户(即其他员工)的需要,二线员工必须尽力向一线员工提供支援。其次,创建“服务至上”的物流企业文化。现在有很多物流公司都重视起客户服务,也将其引入到物流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去,并制定出一系列市场营销的规章制度,迫使员工去执行,结果却适得其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制定的制度要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行,使员工能主动的去为客户服务。

  3、品牌策略

  由于我国物流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所以对自身品牌形象并不重视。但是高速发展的国内物流行业,吸引着国外物流品牌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他们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成熟的品牌战略都极具优势。企业发展理念、企业文化、社会信任度、服务品质和附加值等都集中体现在品牌上,品牌在市场资源整合和竞争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品牌理念,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品牌也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只有树立起品牌意识,才能给物流服务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市场营销论文7

  【摘要】中国进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市场营销对于经济的增长功不可没。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营销模式中对于先进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得市场营销在社交网络背景下,顺应了时代潮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营销方向。

  【关键词】市场营销模式;互联网;社交网络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普及了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互联网应用平台应运而生,很多社交网络平台不断出现,并深入人们生活当中,人们对于社交网络平台的持续关注,使社交网络应用的注册用户越来越多,点击率也是居高不下,基于社交网络对于市场造成的巨大影响,企业市场营销也开始加大对社交网络的关注。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交网络也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立以社交网络为背景的市场营销新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现代网络客户的使用特点,也能满足现代网络客户的实际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竞争也愈加激烈,企业的市场营销环节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甚至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人们社交平台的改变,市场营销模式也要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加以改变和创新。新时期社交网络下的市场营销模式,顺应了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针对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缩短企业产品营销流程,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社交网络及市场营销现状

  2.1社交网络内涵

  社交网络即社会交往网络,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网络进行社交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在网络应用中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人们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使本来互不相关的个体产生联系,并在互联网的频繁使用中增加深度联系。通过社交网络联系的人们,既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个体,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情感思路和对事物的认知态度,都可以通过网络传输给别人,使社会网络关系既繁杂又多样化。社交网络最先起源于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便捷和高效,给网民带来了不小的便利,深受网民的推崇和喜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互联网应用平台逐渐多样化并迅速得到了人们的接受与使用。随着社交网络新型工具的迅速兴起,社交网络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不同社交网络平台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突出自己的特点,满足网络客户的不同需求,不同社交网络平台也开始侧重不同点面的开发,以争取专属于自己的用户流量人们在不同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找到了自己需要的服务,更方便了人与人之间信息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社交网络平台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市场营销现状

  很多企业在互联网发展之初就发现了社交网络环境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许多企业也都关注到以互联网建设为基础的新媒体环境对企业营销的重要作用,并开始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对公司产品进行营销活动。刚开始企业对互联网的利用表现在建立淘宝网店和天猫旗舰店,之后随着微信沟通的迅速崛起,“二维码”也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利器,产品包装上都增加上企业二维码,使用户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直接或者间接地参加企业举办的一些回馈性活动,增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通过这些新媒体的利用,消费者能够直接跟产品企业进行互动,也为企业增加了更多的信息发布空间和渠道。很多本地企业,如汽车和房地产公司,因为客户群体地域性比较强,这些公司通过新媒体与客户进行互动,举办更多的现场活动,将客户群体从线上搬到线下,从而达到企业营销目的。

  2.3社交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通过社交网络进行营销活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使企业实现了营销目的,也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的销售额和利润,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的活跃[1]。企业的营销活动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企业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针对新产品发布的营销活动,也有不同的针对性,这使得每次的营销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没有新媒体营销应有的连贯性,营销活动在不同时期,对客户的服务不同,使客户对产品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活动就结束了,而下次的营销活动跟这次又有很大区别,达不到深刻影响客户的作用,也没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企业着重利用新媒体对企业产品大肆宣传,对于客户却没有针对性,缺乏重点,这使得营销活动的参与度虽然高,但实际销售效果却非常差。

  3新时期社交网络下的市场营销优势

  3.1营销目标精准

  新时期社交网络的利用,可以使企业寻找更加精准的目标客户[2],它能帮助企业营销部门将目标客户限定在具体范围内,从而在这个范围内着重对目标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增加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3.2降低成本

  企业通过利用社交网络寻找目标客户,准客户数量的稳定增长,消费者与企业的直接互动,直接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资金和名人代言费用,这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企业流动资金更多,相对来说企业的运营风险就更低,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3把握并利用市场信息

  由于现在市场环境的复杂性,企业掌握持续变化的市场信息,对市场趋势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调整营销策略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利用社交网络进行的市场营销模式,能使企业与消费者建立直接的联系,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能及时掌握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对产品进行改善,规避一些问题,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4新时期社交网络下的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

  4.1构建良性的社交网络营销渠道

  由于我国社交网络应用时间较短,规章制度比较混乱,使企业在社交网络背景下的营销渠道比较混乱。所以应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社交网络营销渠道更加合理规范和完整,进一步提高社交网络营销对企业的良性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4.2加大产品广告宣传

  社交网络的应用价值非常大,它可以实现信息的迅速传递。企业可以将网络社交虚拟礼品的赠送与回赠,植入企业产品中,从而加大企业的广告宣传,提高企业产品的利润。

  4.3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

  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就一定要使产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对客户信息进行及时掌握。社交网络营销模式下的客户群体比较精准,针对这些客户反馈的信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通过对客户信息的分析,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生产并推送出具有更大市场性的产品,这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的拓展有重大意义[3]。

  5结语

  企业通过对新时期社交网络下市场营销模式加大研究与应用,保持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产品的针对性,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逸辰.社交网络下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探索[J].中国电子商务,20xx(15):184-184.

  【2】乔瑞中,梁其勇.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市场营销[J].现代经济信息,20xx(8):36-37.

  【3】汪冰.企业在社交网络时代市场营销发展分析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18):415-415.

市场营销论文8

  1天然气的市场形势

  近年来,全球天然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愈演愈烈。国内天然气正逐步呈现全国联网的一体化市场生产经营新格局。同时,由于国内天然气资源的不足,大量引进国外气源,保障国内供应,平衡供需等补充和调峰气源也呈现快速建设与成长。但从天然气总资源量和总市场需求量看,仍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气贫、气紧、气短、气荒”现象频发。天然气供应和调峰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当前,国内天然气企业如何有效应对资源与市场形势的变化、如何在全国大联网下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如何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资源和经验来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与管理水平?这些问题是我国天然气企业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2国内天然气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内天然气市场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但天然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影响和制约了天然气经济的快速发展。

  2.1天然气资源有限性日趋突出

  天然气企业上产和增产难度增大。在现有的地质理论认识范围内,国内常规天然气资源逐渐萎缩,高含硫、页岩气等非常规气资源从勘探、开发、生产、净化等难度与成本增大,且目前仍未形成规模上产和增产,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

  2.2存在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主观经营理念

  首先存在两个方面的不当认识;一是天然气企业是国有和相对垄断生产经营的企业,不需要建立市场营销业务和管理体系;二是天然气营销管理是无专业的泛泛之谈,任何人都可以干或不干。其次,缺乏清晰明确的营销战略目标。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扶持,生产经营活动听从和依赖国家、地方政府的安排与指挥,自己没能站在适应市场需求与平衡角度制定出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领导还是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经营与管理企业。这种经营理念和行为状态严重地束缚了企业领导者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淡薄的市场竞争意识,削弱了管理者的责任感和生存危机感。对市场需求与平衡能力评估也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统一的市场应对与保障体系和方法。另外,国内天然气价格长期偏低与国际脱轨,除了与国内消费能力有关外,还与国家市场管控与布局有关。天然气价格不完全市场化,价格结构复杂多元化,导致天然气营销均衡性差,企业、政府、用户、区域等经济发展矛盾与协调难度大[1]。在相同资源量的情况下,多产一方天然气的成本和价值与多卖一方天然气成本和价值是不可比拟的。

  2.3天然气计划指标化管理较强,市场合同化管理不足

  国内三大石油企业下属的天然气企业基本上是20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国家和政府扶持下,多数成为长期垄断和拥有大量资源与资金的国有企业。多数时期生产经营管理意识都是注重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生产,而不太注重资源的市场营销管理。全力确保国家和上级下达的天然气产量任务完成,而不太注重企业、市场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忽视市场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规律和变化研究与应对,造成企业面对市场和需求问题总显得很被动。企业靠指令性计划经营,市场化经营喊口号。企业管理仍是计划经济模式,领导者的意旨为主,不是市场规律为主。重计划,轻市场规律,导致市场与计划的符合率不高,甚至背离,引发市场、区域、用户、政府之间的矛盾与协调难度[2]。面对着市场化的竞争与挑战,我国天然气企业改变传统的计划经营模式为市场化经营模式已迫在眉睫。

  2.4营销业务单一,营销方法单调

  市场适应和创新能力较差。缺乏市场化竞争意识,企业依赖性强。长期以来受到行业自然垄断地位的影响,员工养成了行业优越感,管理层也缺乏科学的管理创新理念,套路陈旧。由于企业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以市场为主的营销管理不受重视,更不会研究市场变化和营销方法。销售人员或是坐等客户上门或是盲目乱跑市场,营销方法单一又缺乏统一调度,容易造成用户发展与工程、服务等部门的协调不力。因此,探讨设计适合天然气企业快速发展的市场营销管理是当务之急。

  3天然气企业市场营销业务管理构建与特性

  3.1业务管理类型构建

  在当前国内天然气大联网的趋使下,国内天然气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全球市场,同时也是竞争更为残酷的区域市场。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拥有及时响应和快速传递市场信息的能力。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管理呼之欲出。结合当前全球天然气工业发展和管理趋势,在全球天然气资源日趋紧缺的市场氛围下,天然气供不应求是长期和永恒的话题[3]。那么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形势要求下,稳住市场和造福社会,促进发展,在重视天然气资源深度挖掘开采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市场营销管理,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业务类型和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因此,天然气市场营销的主要管理理念应以市场与效益为先导,以营销规划为目标,市场开发为前提,生产保供为基础,客户集群为主体,营销计划(合同)为蓝图,管道运销为手段,销售收款为目的,分析决策为支撑的天然气营销管理新模式。该模式横向上推动天然气营销业务间的相互闭环驱动,形成了业务流与价值流。纵向上依据天然气企业管理体制,形成纵向的营销管理流、数据流与信息流。此模式构建的营销业务类型具体应分为9个方面。

  3.2业务管理类型的特性

  上述天然气企业市场营销业务管理闭环管理模式,体现出了9大业务类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闭环管理特性,每项业务的管理特性,具体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1)客户管理是指对天然气的客户及群体的管理,其具体管理对象可分为:一是市场潜在客户,二是已批未用户,三是已批用气户,四是注销客户等;针对4类客户管理的业务类型可以分为:用户档案,用户结构、用户价格,用户评价以及用户综合信息分类等报表管理。主要的管理特性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客户管理是市场化营销管理的基础和中心;二是不但基于用户管理等基础静态信息的管理;三是基于客户与供方发生的供用关系生成的动态数据信息管理[4]。

  2)营销规划是指依据天然气资源量、区域市场、市场需求量、市场价格、管道等供输能力结合的对未来市场销售进行预见性规划。主要的业务类型分为:一是依据产量区块规划、管道规划的市场规划;二是依据产量的规划编制销量规划;三是依据用户的分布做好量的配置规划。

  3)市场开发是指对未用气的`区域进行市场调研、用户勘查和用气需求核实等:主要业务类型分为:市场开发的年月度计划,来文函件与批文件,开发报表等,潜在用户的需求开发与管理。

  4)合同(计划)管理是与用气客户进行供用气相关事宜商定的具体法律效力的合同。其主要业务类型分为:合同文本制定与签订管理,合同报表的编制与管理[4]。

  5)监控管理是按照用气户的计划量、合同量、用气量进行动态的组合分析与监控。对用气户日常用气动态其主要业务类型分为:计划监控、合同监控、用量监控、气款回收监控等管理与报表编制。这是对市场化营销下各类产、运、销情况,结合实际的销售动态进行按市场、按规划、按合同、按计划等的综合指导的多时间维度的管理。主要用以指导日常的产、运、销变化情况的应对与处理。

  6)价格管理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天然气价格政策,依据用气户用气性质细化的价格与信息管理。其主要业务类型分为:价格文件,定价机制,推价方式,价各分类,价格执行与结算方式及其相关报表编制与管理。是天然气的实际结算价格,并按结构分配管理,同时遵循在保供和保安的前提下,气流向高价位和优质行业。并逐步推行天然气的统一市场价和市场阶梯价机制[5]。

  7)货款管理是指依据用气户按照一定的结算期所支付的气款额度与票据信息管理。其主要业务类型分为:气款催缴方式,收款与欠款追缴,收款报表编制与管理。是在天然气得到用户安全、平稳的消费时所支付的天然气货款。目前的先款后货,日预付天然气欠款的有效方式。

  8)报表管理是指依据日常业务类型,按照一定的统计方法,编制出相关业务的日、月、年度等业务报表。其主要业务类型分为:计划报表、合同报表、气量报表、合同报表、气款报表、监控报表、定制报表、综合报表等分析类型年月度报表编制与管理。是对所有市场化营销管理活动的一个综合反映,报表的结果是直接反应我们的营销活动存在的问题。

  9)分析决策管理是指依据业务管理类型、特点、数据规模以及业务信息量,运用一些数理统计方法、技术经济模型与分析算法对相关业务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图表分析。并依此归纳总结出其中的营销业务辅助管理决策信息。其主要方法分为:一是根据计划、合同、价格、销售等多种业务并发的业务数据信息,从多业务、多维度角度编制横向营销业务指标综合分析图表;二是针对日、月、年及历年的营销业务数据信息的进行纵向对比与趋势图表分析;三是结合前两类分析图表与数理统计方法、模型进行天然气营销业务管理的预决策信息分析与图表展现。四是利用现有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先进手段,进行营销管理活动相关静动态数据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查询。

  4结束语

  天然气企业建立和设置科学与合理的天然气市场营销业务闭环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市场营销闭环管理价值驱动链,能够促使天然气企业内部与市场竞争形成管理合力,持续提高天然气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力与动力,也能够充分发挥出市场营销在促平衡、增效益和保稳定方面强大作用。还能够做到科学营销、阳光营销与和谐营销。更是天然气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天然气市场环境中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效益的基础与基石。

市场营销论文9

   内容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外超市的不断进入,一方面刺激了本土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国内超市带来严峻的考验。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国内超市能否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市场营销策略和国外超市的市场营销策略来看,国外超市在产品策略、产品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都有自己独特的营销理念和优点。

  国内超市则利用广告等合法的营销策略,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各种报纸,电视及网络等媒体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攻势,在树立企业形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品牌经营是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之所在,国内超市选择品牌经营,赢得了市场竞争夺得了先机;国内超市制定适合的价格策略,讲究有效益发展,不主张竞相压价去获得市场占有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超市的各项适宜策略必将其推向强势企业。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市场营销策略 核心营销能力 品牌营销

  目 录

  一、国外超市行业发展与国内超市概况与趋势……1

  (一)国外超市的业务发展……1

  (二)国内超市的业务发展……1

  二、国外超市与国内超市的策略分析……2

  (一)国外超市营销策略的优点……2

  (二)国内超市营销策略的优点……3

  三、根据以上情况国内超市应采取新营销措施……4

  (一)商品营销策略……4

  (二)商品价格策略……4

  (三)促销策略……4

  (四)客户关系管理……6

  (五)缩减管理费用……6

  四、参考文献……7

  国内超市应对国外超市冲击的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能否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根据消费者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有计划地实施各种营销方案,通过相互调整产品策略、产品价格策略、促销策略以及客户关系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命运。

  一、国外超市行业发展与国内超市概况与趋势

  (一)国外超市的业务发展

  超级市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最先出现在美国东部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超级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快的发展。在超级市场中最初经营的主要是各种食品,以后经营范围日益广泛,逐渐扩展到销售服装、家庭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玩具、家具以及医药用品等。超级市场一般在入口处备有手提篮或手推车供顾客使用,顾客将挑选好的商品放在篮或车里,到出口处收款台统一结算。

  国外知名超级市场沃尔玛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近四十九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雇主和连锁零售商,多次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榜首及当选最具价值品牌。

  (二)国内超市的业务发展

  国内是在世界上比较迟引入超级市场发展的,在开始超级市场的发展前,国内人民多数在一些杂货店购买日常生活的商品。但当90年代初期,超市文化渐渐“入侵”中国内地,外国的超级市场逐步开始进驻经营,如法国的家乐福。过后几年时间内,已有中国内地的独家超市公司,如在广州天河首次开业的好又多等。而回归后的香港就把早已兴起超级市场文化,带进国内如百佳等,而且有北上开设分店。在中国内地的超级市场多数为大型式,与香港的小店不同。中国内地超市的商品多至有电器的售卖,一般中国内地超级市场至少有2至3层,中国内地人民已习惯往宽敞方便的超级市场,而少去街边的街边杂货店。

  二、国外超市与国内超市的策略分析

  (一)国外超市营销策略的优点

  1、天天平价,薄利多销

  国外超级市场能够风行世界,其首推无疑是“天天平价”的承诺,这承诺决非一句口号或一番空谈,而是通过低进价、低成本、低加价的“三低”经营方式,硬是始终如一地做到了。

  2、 “一站式”购物新概念

  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购齐所有需要的商品,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现代消费者。

  3、划分不同档次市场

  国外超级市场成功的最关键一个原因,是国外超级市场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采取不同的零售经营形式,分别占领高、低档市场。

  5、严谨采购原则

  国外超级市场采购上不搞回扣,不需要供应商提供广告服务,也不需要送货(这一切国外的超级市场都会自己打理),但必须得到进货最低价。

  4、节省开支

  国外超级市场严守办公费用只占营业额2%的低成本运行规范,“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从而“比竞争对手更节约开支”.

  4、顾客第一,微笑服务

  关于国外超级市场“顾客服务”的原则有两条规定:第一,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对此有疑义,请参照第一条执行。

  5、善待员工,公平待遇

  “以人为本”--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理念同样是国外超级市场的经营秘诀。从进入国外超级市场听到第一声热情洋溢、充满善意的欢迎开始,在购买产品的背后都是精细化的作业、人性化的服务观念,这无不是对“顾客至上、人性洞察”的执行力的确保。此类种种,都是国外超级市场的特有企业文化,也是其立于不败的制胜法宝。

  6、热心于公益事业

  虽然国外超级市场为了降低成本,一再缩减广告方面的开支,但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捐赠上,却不吝金钱、广为人善。从而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成功塑造了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卓越形象。

  (二)国内超市营销策略的优点

  1、价格适众策略

  商品价格的定位,是影响超级市场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的中国消费者,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所说适众是产品的价位要得到产品所定位的消费群体大众的认同;产品的价值要与同类型的众多产品的价位相当;销售价格后的所得经营利润率要与经营同行的经营者旗鼓相当。

  2、品牌提升策略

  品牌提升策略,通过电视台、报纸、互联网、广播电台等形式的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的经营策略。提升品牌,既量,同时更求质:求量,即不断地扩大知名度,求质,即不断地提高美誉度。改善提高品牌对日后的经营成败尤为重要。

  3、刺激消费策略

  刺激消费策略,就是将消费者视为企业经营的重点,通过营销活动,不断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及其购买欲望,实现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消费者的营销策略。

  4、媒体组合策略

  媒体组合策略就是将宣传品牌的各类广告媒体按适当的比例合理地组合使用,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以及树立和提升品牌形象

  5、网络经营策略

  组织起一定规模且稳定的网络营销队伍,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营销网络组织。网络经营策略,就是根据营销的区域范围,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相互支持协调的各级营销组织。

  6、积分兑现策略

  在国内的众多超级市场当中都会,每年都会实施一次的积分兑现活动,这不仅大大的刺激了消费者消费,而且在树立企业品牌方面都得极大地宣传。

  三、根据以上情况国内超市应采取的营销措施

  (一)商品营销策略

  商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核心利益,即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也是消费者真正要购买的利益和服务。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并非是为了拥有该商品实体,而是为了获得能满足自身某种需要的效用和利益。根据以上情形,国内超市在采购时必须遵循以上定义,首先把消费者核心利益放在首位因素。这便是经营不败的定律。

  (二)商品价格策略

  1.新商品稳定策略

  新商品可依靠商品的新鲜与豪华,品质较佳,差异化,以中等价位进行市场渗透,获取市场占有率,因为消费者对价格是最具有敏感力的,应以高品质,中价位取高档市场,并打击市场同级的竞争者,这是新商品加入市场初期常用的策略,借以获取高的市场占有率。

  2.组合商品的价格策略

  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国内超级市场则可以采取产品组合营销策略扩大需求,这也是有效的价格策略,通过扩大需求,降低成本,通过价格的优惠争取经营业绩。

  3.差别价格策略

  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不同时段采取不同价格,即对不同目标市场划分,用不同的价格策略,以获取最大的销售量,如采用团购价,通过薄利多销,可大大提升经营业绩。

  (三)促销策略

  1.借力打力策略

  借助竞争对手的某种力量,通过一定的策略化用到自己手中,在对手出击的时候,一定想办法把对方的优势转变成自己的优势。

  2.击其其软策略

  在与竞争对手开战前,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决胜千里。实际上,竞争对手无论怎么投入资源,在整个渠道链条上都会有薄弱部分。例如,在渠道上投入过大,于是终端的投入就往往不够,如果在终端投入多了,在渠道就往往会投入少了,所以要善于捕捉到竞争对手细微的薄弱部分进行打击。

  3.寻找差异策略

  有时候,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硬打是不行的,要学会进行差异化进攻。例如,竞争对手采取价格战,自己就进行赠品战;竞争对手进行抽奖战,自己就进行买赠战。

  4.提早出击策略

  有时候,对手比人们强大许多,他们的促销强度自然也比人们强大。此时,人们最好的应对方法是提前做促销,令消费者的需求提前得到满足,当对手的促销开展之时,消费者已经毫无兴趣。不过其类策略要求领导层有强烈的时间洞察力。

  5.针锋相对策略

  简单地说,针锋相对策就是针对竞争对手的策略发起进攻。其类策略要求的是有针对性,但是有时候竞争对手首先会进行迷惑,领到对方摸不到底,此时领导层就需要细察了。

  6.搭乘顺车策略

  很多时候,当人们明知对手即将运用某种借势的促销手段时,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人们无法对其打压,也无法照样进行,但由于其可预期有效,如果不跟进,便会失去机会。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搭乘顺风车。

  7.高唱反调策略

  消费者心智是很易转变的。因此,当对手促销做得非常有效,而人们却无法跟进、打压时,那么最好就要高唱反调,将消费者的心智扭转回来,至少也要扰乱他们,从而达到削弱对手的促销效果。

  8.错峰促销策

  有时候,针对竞争对手的促销,完全可以避其锋芒,根据情景、目标顾客等的不同相应地进行促销策划,系统思考。

  9.促销创新策略

  创新是促销制胜的法宝。实际上,即使是一次普通的价格促销,也可以组合出各种不同的玩法,达到相应的促销目的,这才是创新促销的魅力所在。

  10.整合应对策略

  整合应对策略就是与互补品合作或联合促销,以此达到最大化的效果,并超越竞争对手的声音。在促销过程中要善于“借道”,一方面要培育多种不同的合作方式。

  (四)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并且是企业信息支持系统,如果没有了客户企业就没有了,有了客户就会有企业,所以想做强做大的话,企业必须加大力度把客户关系搞好。在经营中遇到有客户需要维权的要积极于帮助于客户,做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五)缩减管理费用

  在国内去超级市场购物时,不难发现在日用品的货架附近常常会有三四个的营业在哪里,每当消费者在进行挑选自己心仪商品时,这些营业员都会过来进行强力的推销,如果该消费者不清楚自己需要购买哪个品牌商品时,这些营业员才具有存在于此地的价值,但如果该消费者已有明确目的的,该消费者就会感觉到这些营业员所讲述的商品肯定不是什么好的商品了,因为人们常常会觉得好的商品需要如此强力的推销吗?在一些外资的超级市场中此类情况就会没有,人们在外资的超级市场中购物就会觉得心情特别的舒畅。另外一方面聘请这些营业员是需要一大笔高额费用的,国内超级市场需要参考一下外资超级市场的此措施,把管理费用降下来。

  【参考文献】

  1.刘志敏,张爱玲:《推销策略与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xx(12)

  2.王成荣:《企业文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xx(03)

  3.张践:《公共关系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xx(01)

  4.杨学义,谭海涛:《企业管理理论创新研究》,20xx(03)

  5.温文庆,张劲珊,晁晶:《电子商务概论》,现代教育出版社,20xx(05)

市场营销论文10

  一、市场营销专业的特征与教学状况

  (一)市场营销专业特征

  市场营销属于一门应用型管理学科,兼备科学性与艺术性,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营销活动的规律性,市场营销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统筹性等特征。市场经济形势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引发了对市场营销学中实践营销能力的需求,使得营销作为一门专业出现在教育系统中。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探究范围宽泛,学习内容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它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力、创造力等,学习这门专业需要较为深入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实际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来实现对机会的科学辨识、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客户的吸引等等。

  (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状况

  具体体现为:专业教学理论不能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实践教学的实施具有相当大的困难等等。在教学体系与内容方面严重脱离实际,没有系统完善的实训教材,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方法实践性不足,等等。而且多数高校缺乏实践技能强的师资力量队伍,缺乏实践教学基地与先进的考核方式,等等。

  二、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系统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在市场营销课程设置方面都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理论教学仍居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仅仅包括实验、实习以及实训等内容,其中一些设计课程也归入实践课程范围内[1]。很明显,这种教学体制中理论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实践教学并未被深入贯彻与执行,市场营销教学仍然处于传统的理论化教学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未得到有效培养。实践课时不足,而且多为肢体性动作训练,实验教学与实习缺乏开放性,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无从获得发展,不具备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营销技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市场营销专业学习的作用便无从体现。

  (二)缺乏科学、严谨、规范的实践教学体制以及考核制度

  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并非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内涵,将实践教学的理论根基、内容特征以及系统类别同理论教学混为一谈,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与目标要求不相符,缺乏科学、统一的规范。例如:实验或者实习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没有一个具体的实习目标,很多实习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现应付了事的现象。成绩考核评价缺乏统一严格的标准,仅仅查看学生平时的出勤状况以及完成作业的次数等等。同学作业过程中甚至出现彼此抄袭、互相借鉴的现象,这样不严肃、自由、放任的考核方式无法有效地约束与敦促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同时,实习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实习点,缺乏最终的审核评价,学生随意挥霍实习时间,实践能力尚未形成。

  (三)教师营销实践知识与教学方法匮乏,实践实习基地建设落后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实践课堂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充足、合格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牢固的、可靠的实践课程掌控能力与管理能力。然而,目前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恰恰缺乏营销的实践技能,因为他在理论学习毕业后就直接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无暇深入实际市场中,而且很多高校缺乏同企业的合作,没能为师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环境。这样,教师在实践教学方法方面也就缺乏深入的研究,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实践教学指导。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学习需要一个实践实习基地,然而,很多高校没有投入建设这些实习基地,导致师生缺乏一个真实的模拟实践空间,学生的实践学习流于形式。

  三、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一)教学模式形成前提——完善课程结构设计

  高校在课程设计时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设置更多的实践课程,集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理论基础课程针对具体实践。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增设现代产品营销学、策划案编写、营销案例分析等课程;其次,科学增设选修课。选修课的课堂可以自由选择,例如:商场、企业市场部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增加学生学习营销的兴趣,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再次,调整课程内容,避免同一内容被重复学习,清晰划分每门课程特有的学习内容。最后,完善知识的前后照应,科学安排课程。可以将专业课的讲授时间适度地前移,在大一设置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在掌握公共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渐受到专业知识的熏陶与培养,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将繁重的专业课学习均匀地分布于三个学年,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能力。例如:把《市场营销学》课程设置在大学二年级,随着学年的推移依次设置《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学》等多种专业课程,学生只有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习和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其职业能力。

  (二)教学模式形成基础——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水平,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创建科学的教师层次结构。可以通过“内提外引”的模式,有目标、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学术师资团队;积极发挥各个学科优秀带头人的领导作用,发挥其领导带头功能;从学历与实践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等方面考核引进青年教师。同时,多为教师创造参与科研、参与集体研讨的机会。第二,极力提高教师水平。为教师创造机会,鼓励他们通过出国进修、参与学术研讨会等掌握最前沿、最先进的学科知识,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或者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分配学校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经过实践学习来获得更多的知识,将这些知识加工成理论传授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借机会开展企业调研工作,依靠课堂来编制案例,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科学术水平[2]。也可以从企业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高级管理者来校讲学,使他们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以此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市场营销实践经验。

  (三)教学模式形成支撑——革新考核内容与模式

  以往的市场营销考核相对单一、传统,主要采取期末一考定音和与平时出勤与作业完成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理论、概念等方面进行考核。学生只要临阵磨枪就能够勉强过关。这样的考核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合理性,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能力的考察,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种形势,就要改革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采取多元化考核共存的考核方式,达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察的'有机融合[3]。通过加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考核,以此来培养一大批具备高素质、高能力以及能够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群体。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所教授内容创造出更多类型的考核评价方法,通过更为灵活、多变、周全的考核策略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例如:课堂讨论成绩、策划案编写成绩、创业创新设想成绩等项目都应该被纳入课程考核评价范围内,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查与评价,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要扩大实践能力所占比重,在笔试题中增加主观题比重,尽量免除应试化考题模式,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最后成绩也要从平时的表现中体现出来,例如:课堂参与程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表达是否规范、逻辑等等。

  (四)形成和完善教学模式

  1.强化与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市场营销专业就是强调实践能力的专业,所以,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的培养[4]。首先,要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整个的专业学时中,教师要适度控制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或者将实践的方式融入理论课教学。例如:案例分析、集中研讨、模拟现实等方法来使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增加课外实践教学比重。例如:毕业实习、专业论文等等,而且学校要加大力度来对学生的课外实践情况进行评价与考核,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创造力。2.引进创新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进行模拟营销教学,例如:建立模拟训练基地、营销专业软件模拟实验室——来开展对多个领域的多种产品的模拟营销,鼓励学生根据营销项目编写策划宣传案,等等。可以启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网上教学、策划、设计以及促销等学习项目。可以组织学生饰演营销策划人员来编制品牌营销策略等。利用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创造力等等,使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逐渐摸索到客户的心理,掌握科学的营销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校企合作、促进实践教学。真正的营销经验都是从实际中获得的。学生只有深入现实市场,通过调查、分析来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市场需求状况,以及在这一领域企业的生产状况等等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研发出新的更具市场潜能的产品[4]。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最直接、最真实的营销经验,学校可以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深入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可以把创建校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作为完善校企合作的重要任务,本着双方受益、互利合作的原则,挖掘企业研发项目与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最佳契合点,高校向企业展现出自身所拥有的人才优势,企业则呈现出资金与市场优势,双方各取所需,达成完美的互助合作。在企业内部成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切实走进企业的市场部,了解企业市场部真实的工作状况。例如:通过配合市场部工作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制定营销方案、研发新型产品等等来切实锻炼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逐渐提高营销水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达到积极有效的效果。4.改进教学手段,形成现代化教学模式。普通高校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例如: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声画和谐的营销环境,使学生能够身在其中真实地感受到市场营销未来的工作状态,为以后逐步适应这一工作做好准备[1]。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信息技术灵活应用的能力,例如:培养学生如何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网上信息搜索,进而开展网上市场信息调研,了解市场变化的动态信息,从而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市场分析。

市场营销论文11

  摘要:伴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最后期限的临近,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时代,如何把握住打造经营优势、抢占目标市场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发展战略的关键。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现状,笔者认为,提升市场营销层次和品质应该成为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选择。本文通过对金融营销特点的阐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的现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做法,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营销是伴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在制造企业和产品批发零售行业兴起的一种以市场拓展、产品促销为目的的经营行为,并逐步发展成为企业提升形象、开发和维护客户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主动竞争策略。本文拟就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分析、选择以及与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模式对比做一简要分析:

  一、银行市场营销的简要概述

  在50年代中期以前,银行界对营销既不理解也不注意。当时,银行处于相对特殊的位置,根本不必为查对账目、储蓄、贷款,或者为保管箱而费心,银行大楼在人们心目中犹如希腊神殿,使人深深感受到银行的重要和可靠。但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客观上增加了银行通过营销争夺市场、赚取利润的压力,同时,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客户服务需求的日益差异化、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也为市场细分、产品策略和定价策略等营销手段和策略的使用提供了空间。针对这种情况,各家银行纷纷打出了宣传牌、产品牌等一系列营销举措。1958年全美银行业联合会议上提出了市场营销观念,这标志着市场营销实践与理论在银行业的渗透和延伸。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发起了“银行零售革命”,逐步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商业银行营销理念,市场营销也越来越受到银行家的重视。前不久的“银行再造”浪潮,更把市场营销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也伴随着股份制银行的成立、专业银行商业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等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与深化。

  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行业,与一般工业制造企业有着显著的差异,营销上与一般的商业销售企业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无形性。银行向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不能作为一般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对象。(二)回归性。银行向市场推销的是资金的使用权,而不是某种物质产品的所有权,这就决定了银行业务具有双向回流的特征:客户存款取款,客户贷款还款,这比一般企业购货推销产品的单向回流要复杂得多。(三)不可分割性。银行服务具有提供和分配的同时性,即要使这些服务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为人们所用,其服务和分销渠道之间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四)同质性。银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大致相同,且极易模仿。这也决定了银行不可能通过不变的产品而获得持续的市场竞争力。(五)客户的广泛性及需求的不均衡性。银行客户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而众多的客户又要求银行向他们提供广泛的、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差异化、人性化服务日益成为银行营销高价值客户的重要手段。(六)地理上的分散性。为了提供方便和满足全国及地方性的需要,任何具有一定规模的银行都设立有分支网络。庞大的分支机构也造就了银行独特的营销网络优势。

  美国服务市场营销学专家格鲁诺斯(Christian Gronroos)总结了服务产品的基本特征,与银行实际情况相结合,银行服务具有以下特征:(一)银行服务是非实体的服务。银行向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是一种无形服务,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不能作为一般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对象。服务质量的评价一般用经验、信任、感受和安全等方面语言来描述服务,方法十分抽象。(二)银行服务是一种或一系列行为,而不是物品。银行的产品很容易被同行竞争者模仿,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因此银行只有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三)银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讲生产与消费是同时进行的。银行在提供存款、贷款、租赁融资、信用卡业务、转账业务等服务时基本上是与消费者同时进行的。(四)银行顾客在一定程度上是参与生产的。顾客不是被动地接受服务,而是消费与生产同时进行并参与服务生产。(五)银行服务营销是两极营销。消费品、工业品营销流程从供应商到企业,从企业再到顾客,顾客是企业的营销重点,企业是供应商的顾客,是一极营销模式。而银行营销流程是从甲顾客到银行,从银行再到乙顾客,甲乙顾客都是银行营销的重点,属于两极营销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必要性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这些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其市场营销的进程。

  (一)客户对银行产品的需求日呈多样化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重大调整,居民可支配的货币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储蓄与投资功能的分离,使投资主体和储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因其生产和投资所需资金很大程度上要靠外部解决,而居民作为储蓄主体,在拥有对其货币收入的绝对所有权同时,却不能进行超经济强制转移,其结果使两个主体对银行产品的消费需求选择性明显增强,客观上为银行产品创新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如果说过去在垄断经营,界定经营范围的情况下,银行对此尚可漠视的话,在当今银行自身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若仍然忽视客户需要,以自我为中心,势必被逐出市场。为此要求银行经营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己任,积极地、有意识地调整金融产品与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并使自身获得发展的空间;必须在全体员工中树立起市场观念、客户观念和营销观念,彻底抛弃过去坐等客户上门、以自我为中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树立“客户的需求,银行的赢利”这一经营观念,一切跟着市场走,一切围着客户转。

  (二)我国国民收入和社会资金的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年来居民分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收入逐步向个人倾斜。从1995年以来,居民个人的金融资产以每年1万亿的速度增长(注①)。他们对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周边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居民个人已不再满足于储蓄存款这个单一投资渠道,而是积极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尽快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满足其投资、防范风险和保值增值的需要,并且充当家庭理财顾问。

  (三)金融体制改革是银行经营观念转变的直接原因。目前,银行不会也不可能再以高息为手段吸收存款,而必须按照自身的利益从事资产研究,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客户需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更令人满意的服务。同时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利率自由化和金融管制自由化为推动银行市场营销提供了内在动力。银行价格竞争的日趋激烈必将迫使其寻找新的非价格竞争手段,即营销策略;金融管制的弱化也使其向全能型、综合型银行发展,这也要求运用营销策略,创新金融产品。

  (四)银行业的竞争态势日趋严峻。传统上,国内银行市场一直被专业银行所垄断,然而目前这种局面已被打破。来自新兴的股份制银行,如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来自信托、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挑战已对其形成强烈冲击。不仅如此,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签字国之一,在我国银行业走出国门的同时,也必然面临大量拥有成熟营销策略的外资银行急于进入我国银行市场。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银行市场将面临相当激烈的竞争压力,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树立和应用市场营销。因为它作为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涉及到银行的各个部门和资金营运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或部门的失误都会影响到实现经营目标。所以,它要求银行必须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长期作用的结果必然在促进银行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增强银行竞争实力。另外,由于营销策略能依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借助市场细分,舍弃那些已经失去市场份额的业务,并在市场定位中调整其经营结构,采取防御、进攻及合理化经营策略等,确立自身独特的竞争地位,保持竞争优势。

  (五)银行的部分产品已处在买方市场。长期以来,银行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在严格的金融管制下,特别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始终在资金营运中处于主导地位,产品也居卖方市场,使银行养成缺乏研究、实施营销策略的观念和竞争意识,坐等客户上门。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不仅失去了垄断保护特权,还面临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特别是目前在银行与客户的双向选择下,存款市场已处在买方市场状态,各家银行为了争夺资金来源,均不惜余力地展开“存款大战”,更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除此而外,银行的部分中间业务,如代理业务等也处在买方市场状态,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还应当看到随着经济增长、客户地位和行为的变化及竞争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产品买方市场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为此,银行应当未雨稠缪,正视自身地位和环境的变化,不断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并适时、有效地对客户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在金融产品区别中减少盲目经营带来的混乱,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实现银行盈利目标。

  三、现代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要素分析

  按照世界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的分析,市场营销的构成要素大致可归纳为战略要素分析、战术要素分析和其他要素分析(注②)。

  (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战略性要素分析。

  1、市场营销调查。首先,对经济环境、政策法律和市场环境进行宏观环境进行分析。(1)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周期、重点新兴产业的发展变化等。我国现阶段将重点发展邮电通讯,交通运输,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等,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成为商业银行贷款的重点;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较高的企业收益和利润,又成为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主要对象。(2)政策法律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计划、金融政策和法规等。(3)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当前的金融形势、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其次,对客户需求、竞争对手、金融中介等服务机构等进行分析。(1)客户分析:要通过分析客户的年龄结构,职业特点,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心理偏好,以及对银行服务产品的使用率和顾客忠诚度,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服务产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营销,提高营销水平。(2)竞争对手分析: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市场的潜在进入者、现有同业竞争对手、对手在市场中的情况和竞争对手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等。(3)银行自身的优劣势分析:包括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和损益分析、人员素质分析、经营水平和技术决策力量分析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拥有着网点优势和国民认知优势,但是在内部管理、风险防范、营销策略上相对薄弱。(4)服务中介机构分析:包括各种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的营销中介机构、金融评价机构、各种经纪机构、金融主管部门等。

  2、市场细分。银行市场客观地存在着若干部分,譬如银行“零售”市场(指个人客户)和银行“批发”市场(指机构客户)。“零售”市场又可分为富人客户群、高收入客户群、专业技术人员客户群、学生和老年人客户群等细分市场;“批发”市场可按机构客户账户规模大小,按地理位置,按行业,按客户企业经营业绩等因素细分市场。

  3、目标市场选择。商业银行在对细分市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考虑本行的经营实力和特点,选择哪些客户群是本行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其需要的顾客,选定哪些客户群对本行最重要,成为推销金融商品和服务的目标。目标市场的选择与确定一般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所确定的目标市场必须足够大,或正在扩大。如果一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数量不足以支撑一个品牌,就要再选择一个细分市场;(2)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最好是竞争对手尚未涉足的;(3)所确定的目标市场消费者最可能对本产品提供的好处做出肯定反映;(4)目标市场的需求变化应尽可能与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方向一致。特别是在选择高价值客户作为重点开发维护对象的时候,更要充分认识到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变单纯的制式化服务为体现人性的个性化服务,以便更好的留住客户。

  4、市场定位。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一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居于“龙头老大”地位的银行可定位于创新金融产品、折扣定价、甚至免费服务,利用广告、公共宣传、公共关系、公共促销等多种促销手段,以闹市区、大门面、电脑化、柜员制、多功能、高产量,在客户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居民储蓄存款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网点优势与国外商业银行进行对抗;一些后起直追、实力稍逊、居于“后起之秀”地位的银行可定位于具有某种持久的竞争优势(如差异化营销或成本优势战略),有选择的创新和开发产品或服务、降低价格,以增加网点、延长时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客源,并对竞争对手施加压力;而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居于从属者地位的银行则可采取市场追随者战略,保持低成本和提供优良服务来维持经营特色,阻挡竞争者的攻击,积极争取分散、零星客户。

  (二)现代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战术性要素分析。

  1、产品策略。金融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它的质量和以下因素有密切联系:(1)该产品满足客户需要的属性;(2)商业银行人员的素质;(3)服务的方便性;(4)安全性;(5)客户的合作与参与。产品决策就是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客户。决策者要确定产品线的数目,还要确定每个产品线的长度。例如,储蓄是一种金融产品,银行可推出活期、定期、零存整取、活变定期、定活两便、大额存单、存款凭证、基金管理账户等不同的品种。产品线决策中,一般还要确定是否需要选择某一特定产品为“拳头产品”,用这一产品的推销成功来带动其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销售。如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可以依托银行卡和归集账户来带动。

  2、网点建设。这就是营销渠道策略。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在进行扁平化改革,不断地从业务量低、发展前景暗淡的低效阵地撤退、压缩,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具有着突出的网点优势,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网络的拓展应重点放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兴业务的建设上,此外,还要充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度建设的先进做法,逐步完善和提升客户经理队伍,使客户经理成为银行的业务营销平台。

  3、促销方式。主要包括人员、广告、公关、销售促进四种方式。综合利用上述四种促销方式,以说服、影响现有的和潜在的银行客户,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现代商业银行的形象,是一项重要的营销活动。

  4、合理定价。我国银行产品定价,与一般工商企业物质产品的定价相比,具有它的特殊性:一是受政府金融政策、法规的管制较严;二是价格变动对金融产品(服务)销售额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商业银行在考虑定价时,可以利用各种适当的变通方式,以达到拓宽业务,增加赢利,规避风险的目的。特别是在外汇业务的开展上,更要充分利用金融工程成果,采取互换、远期协议等手段最大限度规避汇率风险。

  (三)现代商业银行其他要素分析。

  现代商业银行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还需要重视与运用另外两个要素:一是政治权力与结构,也就是商业银行营销人员必须了解东道国政治法律环境,善于与东道国政府打交道。二是公共关系,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要善于处理好公共关系,使本行在东道国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人们对本行的金融服务产生好感,培养和提高东道国公众对本行的忠诚程度。

  四、国内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比较分析

  (一)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分析。

  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外商业银行建立在服务基础上市场营销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客户关系至上的市场营销阶段,更加重视市场细分和客户资源维护,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下面以美联银行为例加以说明:

  1、客户价值最大化。客户价值最大化是银行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根本保证,美联银行非常重视向客户介绍银行产品的创利能力,以此增强银行品牌的市场认可度,进而使股票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银行的经营活动要围绕客户满意度的构成要素来组织、实施和评价,业务流程、新产品开发、管理制度、资源配置和所有的经营行为都要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和调整。同时,美联银行成立了“客户卓越服务”专业团队,持续开展系统性优质服务,为此90%的顾客称他们愿意将美联银行推荐给朋友。此外,美联银行还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营销哲学,把银行中心任务放在发现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以最直接、最快速、最符合客户意愿的做法,比竞争对手更早、更周到地满足甚至超越客户需求。

  2、职业化营销模式。首先,美联银行营销队伍由营销人员和业务合伙人、注册助理(包括金融专家和证券经纪人)、财富管理规划师、关系经理以及公司和机构客户服务人员五部分构成。销售人员负责开发新客户、从广度上扩张市场;关系经理负责维护客户并销售更多的产品,从深度上渗透市场。其次,美联银行建立了科技产业、房地产业、传媒业、能源业等重点产业的客户服务体系,为每类客户都配备了客户经理,对每个产业还配备了一名产品经理,可以针对各产业的各个层面提供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专业服务,能够提供各种产品,满足客户应对竞争挑战的各种需要。如专门为退休人员和女性设计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其三,纽约银行建立了全球销售能力自动化系统(SFA),包括客户管理、营销机会管理、时间管理、产品管理、联系人管理、营销团队管理和报告自动生成等七个管理功能模块。借助它银行销售人员可以实时查询目前市场营销的进展情况,及时获得客户或业务流失风险提示,共享团队成员的销售细节,加强与营销团队的沟通,提高整体营销能力。其四,纽约银行销售人员工资仅占总收入的20%左右,并根据销售产品的不同设立最低年销售底线,奖金按销售手续费收入一定比例提成。如连续完不成销售任务的,则在内部转岗或辞退。银行还建立了相互营销客户和产品的奖励制度。

  3、专业化市场营销支持团队。首先,拥有一支专业化市场营销团队,主要负责营销伙伴管理、市场形象和品牌建设、媒体宣传、产品推介、发送邮件等。专业支持部门通过广告宣传引发客户关注,并使其逐步认识银行,紧接着便通过直接邮寄的方式使潜在客户考虑购买。之后便由提出的业务部门完成后续的客户维护和提高忠诚度工作。其次,拥有一支客户数据管理支持团队,负责对不同部门和不同业务线的所有客户进行集中管理,把同一客户的不同账号信息进行归集。其三,拥有一支客户分析、研究和发现目标客户支持团队,负责为开发客户、加强与发展客户关系提供分析和市场营销研究。其四,拥有一支产品专家支持团队,一方面负责高价值客户度身定做产品,满足其需要;另一方面长期跟踪专业产品的发展,培育产品品牌,创造优势。美联银行已形成了银行中心、保险中心、投资中心、贷款中心和在线服务中心。最后,拥有一支社区关系支持团队,为社区提供信贷支持并鼓励员工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促进住房抵押贷款、中小企业服务及其他银行业务在社区的发展。

  4、多元化销售渠道。一是分支机构。通过增设新机构或兼并扩充物理网点,以此增加营销渠道和客户服务机构。区域分行除了履行协调职能外,主要营销公司客户。二是电子银行。银行正利用互联网的普遍性、强大性、可视性和交互性的特征,检查和重组其业务基础和核心业务流程,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拓展新的市场,大量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更新、更协作的方式服务客户,使现有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或消除不必要的步骤。三是邮寄。在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营销中,直接邮寄和电话营销是最普遍的方式。四是利用市场力量营销。重视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同业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合作与战略性营销联盟关系,相互推荐客户和营销产品。

  5、交叉营销与客户分层服务。交叉营销方面:银行通过对联结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主体和市场的交叉金融产品营销,不仅可以增加自身收入水平,还具有完善自身服务的功能。纽约银行私人银行部门安排了专人与资产管理产品部门建立固定联系,及时了解各种类产品的销售对象和相关客户信息,并由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共同完成产品营销工作。纽约银行还非常重视建立交叉营销的协调机制,如对中小企业客户,他们就提供企业金融服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同时为其管理层提供私人银行服务。客户分层服务方面:根据客户为银行带来的利润多少分为大众市场、一般富裕家庭、新兴富人家庭、比较富裕家庭和非常富裕家庭五个不同层次,并通过提供差异化服务设施、差异化服务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人员,加强对不同层次客户组合的管理,以此提高客户特别是高价值客户的忠诚度和贡献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现状。中国银行史上最初的营销大战是伴随着4大国有银行定位的第一次大调整,首先在4大行之间打响的。“国内银行的营销不是从广告,而是从柜台开始的。”IBM资深金融专家黎江一针见血地指出(注③)。1990年代中后期招商银行实行“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营销策略,第一个冲出网点,第一个面对面的搞“马路营销”,第一个靠大众营销把借记卡这一银行创新产品铺到全国各个角落,实现了坐商向行商的转变,其营销策略也取得了巨大成功。20xx年招行开始着手于打造银行的整体形象,“因您而变”的统一形象广告火热出炉。同年7月28日民生银行在全国启动“非凡理财万里行”活动,与此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纷纷打出形象宣传牌。整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营销管理成为银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基本组合。银行在开展活动时,都大致有自己的市场定位,也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追求客户的认同和亲和力,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一些营销创新。但总体而言,银行对营销管理理念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运用,经营方式还较大程度地停留在过去的一些习惯思维和做法,没有把营销管理提高到总揽全局业务经营的高度来认识。二是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方面,新产品增多,但缺乏特色定位和技术含量。银行对传统业务进行了不少革新,并开发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如有奖储蓄、爱心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大额可转让存单、押汇放款、信用卡透支、租赁、咨询、个人支票、保管箱业务。但具体考察这些产品,却不难发现具有各行自身特色的产品开发较少,许多产品开发相互模仿,产品内容类同,形不成竞争优势;同时,新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相互关联和配套,销售自动化率不高,产品创新成本高,利润率低,创新速度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增长。三是产品价格市场化趋势加强,但未能形成真正的市场定价机制,与消费者为满足其欲望和需求所愿支付的成本价位还有背离。在利率方面,目前国家管制较严,虽然商业银行可在人民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内确定某些贷款利率,但浮动幅度相当有限。银行服务收费标准的制定目前基本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商业银行一般只能照章执行,很少有变通的余地。四是与消费者沟通仅限于促销,组合策略稀缺,沟通链条短且窄,沟通力度和效果不尽人意。目前各行普遍重视了广告宣传,所利用的广告媒体种类增多,广告数量、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广告频率较低,高档次广告较少,上下级之间在广告宣传的时机和方式选择上缺少协调统一等问题。从人员推销方式看,虽推销人员和频率已有所增加,但推销内容单调,覆盖较小,相对成本较高。从营业推广方式看,各行对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予以落实,但力度参差不齐,推广方式也缺乏差异性,没有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从公共关系方式看,目前各行都加强了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信息沟通和情感联系,举办了一些联谊会、信息交流会、新闻发布会,但从根本上来说,各行还末建立起稳固的公共关系网络和基础。五是分销渠道发展较快,但效率较低,结构不合理,技术上也需提高完善,其他便利措施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机构扩张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银行采取的主要分销渠道策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了同一地区内机构重叠,分布密度过高的状况,使银行机构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抵耗,网点效率降低。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加强了集约化经营管理,在局部调整现有分支机构的同时,强化了低成本的电子化分销渠道的建设,相继建立了电话银行、店内银行、销售点终端机和自动柜员机等,有的组织了流动银行、开展上门服务,促进了银行产品的销售和自动化水平。但这些分销渠道的使用频率目前相对较低,技术性能也不够全面稳定,还需进一步加以改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存在着许多问题:

  1、营销观念不到位。有些国有商业银行还不适应新形势,对市场营销认识不足,表现为还没有真正确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在经营中仍带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处处还以老大自居,不愿作更深入的市场调研,不愿开拓新业务,在经营机制上,则墨守陈规,不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市场需要;在经营策略上虽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又把营销错当作推销,只有在推销产品时才零星地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策略。没有真正认识到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目的在于通过形象提升、产品创新、服务跟进等途径,加强客户资源的开发与维护,进而达到营利的最终目的。

  2、营销体制不顺畅。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相对落后,再加上经营半径大、分支机构众多,客观上存在多头对外营销、分割作战现象。如农行不同省市都有自身的形象宣传,缺乏统一的形象策划。在产品的宣传推介上也是按照管理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如国际业务部门负责外汇产品的宣传设计、宣传实施等全部工作,缺少客户信息的必要共享,此外也没有一个专门的统一营销管理部门和策划部门。

  3、营销定位不合理。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其分支机构在实施市场营销时,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只是借助于铺天盖地的挂条幅、刷标语引起大众注意;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分析、定位与控制,而是简单地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没有真正地找准金融产品特定的潜在客户消费群体,“服务群体定位不明确,服务重点不突出”的现象也就再所难免。

  4、营销策略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仍主要停留在产品宣传策略,集产品创新战略、优质服务战略和分渠道销售战略等策略为一体的组合性策略研究运用不够。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和其分支机构也未能很好地把握住自身产品、服务手段、对象的特色和经营优势,市场营销呈现趋同现象,特色性策略运用相对匮乏。另外,受金融管制因素制约,定价性策略应用也很少。

  5、营销队伍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受历史因素影响员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所谓的客户经理也基本上是由传统的信贷员转变而来,对非信贷类业务和新兴产品了解相对薄弱,知识结构单一,缺少复合性。特别是在对钢铁、房地产、电力、电子科技等行业进行系统营销时,缺少精通行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无法更好地洞悉与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和客户潜在需要,与客户合作层次不够,营销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五、我国商业银行未来营销策略选择与营销策略重点

  (一)营销策略选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最后期限的日益临近,国有商业银行和众多外资商业银行角逐大战即将全面上演。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

  1、维持策略。维持策略就是要极力维持原有市场领域的领先地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维持:

  (1)地位维持,即树立良好的国有商业银行形象。现代营销思想认为,企业的形象是第一位的,没有良好的形象,任何企业将无法生存。当前,树好国有商业银行的形象的关键措施是要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给客户充满朝气活力的感觉,不断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如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与外资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对顾客的需求、对市场的判断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只要勇于开拓进取,不仅能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还一定会拥有较高的心理占有率和情感占有率。心理占有率和情感占有率不断稳步上升,最终将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从加强服务,加强宣传入手,稳固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切忌产生盲目崇洋心理。

  (2)市场维持,即保持原有市场的占有份额并不断寻求新的市场。国有商业银行在维持市场地位及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时候,要知道哪些阵地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加以防守,哪些阵地缩小不至于招来厄运,然后考虑将资源集中用于关键的地方,如采取相应的倾斜策略、集中优势兵力策略等,将受攻击的目标引到威胁较小的地带,并设法减弱其进攻强度。针对外资银行要抢占争夺的“重点”,可以采取以下市场维持对策:一是集中优势兵力维持优质客户市场,全力公关,随时关注其动向,避免优质客户流失;二是集中资源优势竭力维护主导业务(如存贷款批发业务),切实防范外资银行步步为营进行蚕食。外资银行开展业务的顺序一般为:先是联系代理行关系,办理中间业务,然后是进行融资、信贷业务,再进一步则是投资银行业务,先批发银行业务,后是零售银行业务。人民币存贷款业务是我们的优势,但从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的试点城市情况来看,不可小觑,外资银行在开展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上同样拥有极强的竞争力。三是对重点区域实行重点倾斜,如中心城市、沿海城市等利润主要来源区,在资金、政策及其它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2、对抗策略。就是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在某些领域或市场范围内特别是新业务领域与竞争者对抗。虽然进入中国的是国外较大的银行,但它们在资金分配、业务范围、网点分布等方面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国有商业银行又具有网点、业务功能、人才等优势,完全可以与外资银行进行较量。在国内市场上,外资银行的竞争就是要在某一关键点上以强胜弱,那国有商业银行就应将尽可能精、尽可能多的“兵力”派到关键点投入战斗,加强市场调研,寻找好企业、好产品、好项目,进而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使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一是加大外币存贷款、国际结算等业务的竞争力度。据上海的情况反映,1998年以来,每进来一家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比重就要下降1个百分点(注④)。外币贷款业务更是让外资银行占据了优势地位。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抓紧学习外国银行的先进经验,对有外币存款业务、国际结算业务的各类企业进行分类攻关。对于民族工业应积极扶持,确保其需要金融服务时选择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三资企业,重点维护,加强和巩固与这些高质量客户的联系,避免客户资源流失;对于外国企业,通过提供人民币业务和其他配套金融服务进行拉拢,争取让其考虑到中资银行办理更多业务。

  二是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行业、支柱产业和国有企业的资金倾斜;要按照因地制宜、规范管理、落实担保、防范风险的原则,进一步拓宽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企业的服务领域;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要支持对外贸易,合理利用外资。

  三是加大消费信贷拓展力度。有资料显示,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1997年底的贷款总额中,消费者贷款所占比例高达61%,而同期我国商业银行这一比例却不到3%(注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消费水平和金融意识的普遍提高,个人消费信贷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加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具有风险小、回收率高、发生坏账情况少的特点,其必定成为外资银行关注的热点。上海、深圳的外资银行已开始在这一领域与国内银行展开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进行营销战略调整,进一步加大消费信贷力度,大幅度提高对消费者的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重,从而使我国的银行在外资银行批发零售业务展开全面竞争的态势下不至于措手不及。

  四是加大网络银行开发运用力度。电脑网络银行的开发运用是外资银行的优势,也是未来银行竞争又一主战场。国有商业银行应集中科技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形成可与外资银行先进技术相抗衡的局面。

  五是加大对中小潜在优质客户的倾注力度。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大企业身上,而忽视对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的挖潜、培养和稳定工作,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必定会在中国最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群体上倾注较大的注意力。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倾注力度,争夺这一潜力无穷的市场。

  (二)营销策略重点。根据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潮流及营销现状,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市场营销策略重点应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全面引入“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要把市场营销理念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牢固树立“客户是宝贵资源,市场营销就是通过最好地开发和维护客户资源而达到盈利目的”的观念,克服营销就是推销产品、就是广告宣传的低层次思想,全面导入“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并在银行全员上下不遗余力地进行灌输,使其体现在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要把营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行各部门、多兵种协同作战;要把营销作为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充分调动银行内部各个层次员工的参与热情,形成强大的营销合力。

  2、充分结合流程再造和组织整合工程。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序幕已经全面拉开,机构扁平化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加之业务经营数据的全面联网联通,银行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将进行一次翻天覆地的重造。银行市场营销要充分适应和借助这一机遇,通过大力压缩精简后台部门和管理层次,充实提升前台部门和客户经理队伍,最大限度减少业务处理环节的内耗程度,增强点对点、面向客户的服务功能。同时,在机构设置上增强对黄金客户和潜在优良客户的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实施分层次、差异化服务提供保障。

  3、推行以差异化营销为重点的营销策略。银行差异化营销就是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银行服务,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多方面需求。实施差异化营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客户资料库是银行市场细分的前提和基础,是协助将传统式营销工具转移到差异化营销作业中的最主要工具。客户资料库的建设和维护,有利于银行通过市场细分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及时了解客户变化了的需求,并作出相应的营销对策,提升营销成效。二是开发和创立便利性、支持性服务,确定细分市场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价格的相对刚性和服务的相对灵活性是银行服务营销的特点之一。银行的便利性服务和支持性服务是区别竞争对手的主要方面,也是形成银行服务特色的主要渠道。目前,快捷、规范、高质量的服务已经成为银行服务营销的潮流,针对这种趋势,银行应该加快开发适应不同类型顾客的服务渠道,特别是适用于高等级客户的高效、快捷、个性化的服务渠道,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智能化服务等,不断分流银行柜台服务的顾客。三是提供高质量服务是银行差异化营销的最佳切入点。只有良好的服务,才能留住老顾客,争取新顾客。按照二八法则,银行服务营销的重点是如何将创造80%利润的20%顾客转变成企业的忠实消费者,这就要求银行以高素质员工、先进经营理念、优良企业文化为基础提供高质量服务,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服务风格,增强其市场核心竞争力。四是导入CIS,实现银行形象的差异化。CIS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和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导入CIS可以实现企业理念、视觉、行为的统一性和独特性,强化企业的识别功能,加深顾客对企业和产品的印象。银行可以通过对服务、理念、视觉、行为等一系列整体的定位和统一,实现银行形象的差异化。

  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大力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先进经验,适应市场营销发展潮流,创新营销理念、创新营销策略、提升营销技巧,才能有效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发展空间。

  注释

  ①参见浦瑛瑛著《试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第3页。

  ②参见龚维新主编《现代金融企业营销》,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8—12页。

  ③参见李硕著《银行营销:告别刀耕火种年代》,《数字财富》20xx年第9期

  ④⑤参见《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第5页。

市场营销论文12

  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出现偏差。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的转换时期,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而我国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

  2.人才培养缺乏特色。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比,除课时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是“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高职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

  3.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不少学校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4.实训基地建立困难。市场营销专业难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的紧张程度日益加剧,保守核心机密和减员增效是其本能的自我保护动作。因此,不能要求企业自觉承担培训现代化市场营销人才的社会责任,甚至企业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中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个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它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更体现职业特殊性,而且不直接通向高等研究课程。

  三、市场营销专业定位研究

  在专业定位研究方面,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研究市场营销职业分类,然后找出相对应的典型职位,最后根据中职培养特点确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

  如果我们将“理论”到“应用”作为一个纬度,而“局部”到“整体”作为一个纬度,可以将大多数营销职业分成五类,与之相对应的有五类典型职位。

  1.市场营销理论人才。主要是在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人员或教师,营销顾问、财经编辑等岗位。

  2.市场营销管理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等。

  3.市场营销策划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策划总监和其它策划岗位。

  4.市场营销推销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推销员。

  5.市场营销服务人才。在企业中的岗位主要是市场调研员、分析员、销售内勤、售后服务人员等。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和普通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后者主要培养从事营销理论和科学研究以及进行工程设计、规划或决策的人才,直接从事将理论、设计、规划或决策转化成有效的产品营销工作:而前者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因为中职教育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建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

  既要重视以职业知识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又要重视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还要加强对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密切融合,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构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

  1.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设计。根据上述研究思路,在课程改革与设计时,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展开。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应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

  (2)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考评改革。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志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建立自营实训基地。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职业院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自营实训基地既能缓解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3.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可将实习环节分为六个部分:企业认识实习、推销模拟与生存训练、市场调研实习、专业实习、营销策划实习、毕业实习),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即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4.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职业营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为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可采取专业教师轮流下厂锻炼的办法,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兼职教育的成分,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这样既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大大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

市场营销论文13

  中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与练

  摘要:市场营销是中职院校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院校市场营销水平,就需要寻找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保证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在本次研究中,文本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应用的相关问题,先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再对市场营销专业如何开展案例教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教师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案例教学法

  前言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能够自觉参与到讨论中,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更高,使教师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分析、研究,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现阶段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师生互动效果差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1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更加直观的展示课堂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学”,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之下,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了案例,教师只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就能主动接收知识,并自觉寻找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最终了解市场营销的内在规律,加深对市场营销问题的认识。1.2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市场营销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十分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市场营销的理论性较强,再加之理论学习本身较为枯燥,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理论时难以保证学习积极性。而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有了更多的途径,能够将整个课堂变成一个舞台,通过表演的方式来让学生进入到市场营销的场景中,使学生能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具体的市场营销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研究,相互之间启发灵感,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能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

  2基于案例教学法的中职市场营销课程分析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案例安排的是否妥当,不仅是整个教学的中心,还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教学阶段,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案例,并组织教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2.1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

  2.1.1选择案例: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的内容进行研究,并能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开展情况,科学选择案例,并且能了解案例的主题,进而掌握案例教学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在选择案例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营销实践选择案例,并尽量在课堂上将最真实的案例呈现给同学们,保证学生能在案例教学中有所收获。2.1.2学生分组:为了保证案例教学法能顺利进行,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数量进行有效的分组。学生分组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本小组的同学都具有相同的爱好,并且能围绕案例开展深入研究,使讨论氛围融洽。基于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划分小组中一般以4~6人为一组,并在每个小组之间选择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次学习的讨论。2.1.3设计案例话题:在小组分配结束后,教师先选定好的市场营销话题,要求全体同学能详细掌握本话题的基本内容,并能了解下一阶段课堂学习的内容范围。同时教师也要做好风险管理,例如小组讨论出现了“怪答案”、完全不正确的答案等,这些都需要予以解决。

  2.2课堂教学

  2.2.1课堂准备:课堂准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教师在课堂准备阶段,需要先明确案例,并明确市场营销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分析在小组研究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在准备阶段需要将案例相关资料下发到同学们手中,并详细阐明本次讨论的注意事项、基本要求等;告知全体同学要详细阅读材料,掌握案例营销活动的背景、营销策略、营销结果等,为下一阶段案例讨论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同学在上课之前也需要做好课堂准备工作,能根据老师事先布置的案例,详细收集案例资料,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先对案例进行简单的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小组讨论奠定基础。2.2.2案例讨论:准备工作结束后,进入小组讨论,全班级同学按照最初的小组划分情况进行研究,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案例内容进行研究。在讨论阶段,教师需要走下讲台,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了总结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案例讨论环节中,每个小组主要指派代表到讲台发言其他成员补充,配合其它方式,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班上其他同学就两个小组表达的观点进行点评或提问,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在所有小组组长发言结束后,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评价,在对学生发言进行简单点评的同时,总结学生的观念,方便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必要时也每个围绕某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挑起“争端”,在全班级范围内掀起讨论的热潮,适当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2.3案例总结:在全班级的讨论结束后,教师利用5~10分钟对本次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先按照市场营销案例的实际结果进行点评,并讲述市场营销案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之后,教师根据自己的建议,进一步评论市场营销案例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通过本班级的微信群、微博等,将本次案例教学的相关内容以链接、视频资料等方式上传到网络上,并要求本班级学生及时下载资料随时查阅,加深对案例的理解。结论:本文重点分析了中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并基于案例教学法,深入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未来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需要重视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选择合理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市场营销论文14

  一、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行业支持力度不够,教材内容有待丰富

  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是以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注重理论创新、注重服务一线、注重开放式教学的教育,其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是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发达国家本科教育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仅仅系列教材就有很多种。而这些教材的编写人员大多数为高校教师,一般都是先对现有理论进行阐述和归纳总结,然后简单罗列一些营销小案例,缺乏对现实市场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也缺乏对当今市场上各行各业的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细致分析,甚至根本不想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分析当前企业市场营销的方案和策略。这样,编出的教材很难及时吸纳各行业的成功营销经验,往往缺乏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缺少科学的课程理论支持,造成体系不系统、与市场脱节、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2.相关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叠

  相关课程的教材内容重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现有出版的各类市场营销专业教材没有进行科学的专业细分。现有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有的只是名称进行了专业细分,如旅游营销、汽车营销、服务营销和房地产营销等,但内容却重复交叉。有些作者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为了使内容更加完整从而具备通用性,往往把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再次论述一遍,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学习这些专业知识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营销理论基础。第二,缺乏沟通衔接,相关课程的教材内容自成体系。虽然一些出版社也出版发行一些系列教材,但是,这些系列教材常常是将不同课程的教材进行简单的组合,没有对系列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各教材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造成内容重叠,没有真正显示出系列教材应有的特征。市场营销专业各门课程教材的编写又是各自为政,作者通常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编写教材,造成教材缺乏明显的专业特征,教学中常会发现一门专业在同一学期中的平行课程或不同学期的先后课程教材中内容重复率太高,先后课程的衔接性差,有些课程之间甚至存在着明显的内容脱节,因而在进行具体的专业课教学时,就会出现内容上的重复。加之任课教师对其理解的深浅和角度的不同,导致一方面由于重复讲述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制定统一的、规范的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标准迫在眉睫。

  二、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教材建设思路

  1.整合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根据“专门人才”基本定位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基本定位的转移进行课程整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第一,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进行整合。市场营销专业界定课程内容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倒推法”。首先,以专业职责和综合能力来确定专业必修课,然后围绕专项知识和技能界定专业课内容,以实现专项知识和技能培训为目标;其次,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与其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即确定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内容;最后,以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共同需要的知识确定基础课教学内容。课程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为若干模块,专业知识提前渗透,实践教学相对独立,与理论教学平行并进,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应有机衔接、灵活配合。市场营销专业必修课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营销策划和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及市场开发、推销技巧、市场调研、客户关系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体现本科教育专门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专业选修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网络知识、会计核算知识、证券投资、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通过对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整合,由浅入深地构建起以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为中心、多重素质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此外,市场营销专业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整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在教学过程中将本科教育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将《全国营销员资格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等相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纳入课程体系。

  第二,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渗透和互动为切入点,用理论课程来指导实践课程的开展,用实践课程来验证理论课程的内容。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整合,能够减少课程之间的脱节、分割和拼凑的状况,有利于构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专业应积极与相关对口单位进行联系,多建实习基地,与省内外的企业联合,有针对

  性地进行专业实战训练。

  通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让参加训练学生的五分之一达到初级营销主管业务水平,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合格营销售货水平,其余的学生就业不存在障碍。为了达到训练目的,针对训练内容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有:确定训练基地;每月邀请三家公司到学校召开销售工作会议;邀请一家公司的内勤到中心工作,使受训人员感受内勤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方法;根据递进原则,让受训学生直接参与营销工作。通过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整合推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做好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工作。

  2.“双师”参与、行业支持保证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的应用型

  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要学有所用,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基于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必须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使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使学校教师与工程一线人员紧密结合,教材建设也应通过校企合作来体现其特色,教材内容要尽量反映市场要求。而这样的教材单靠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只有教师与市场一线的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因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有企业最清楚,企业参与教材建设非常重要。由地区行业专家与教师共同完成、由“双师”参与编写的教材能使教材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及时性,反映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水平。这里所谓的“双师”是指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如高级营销策划师、经济师、注册会计师、证券分析师、资产评估师、高级培训师等,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建设必须由“双师”参与,共同完成。每年寒暑假,专任教师抽出一定时间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熟悉市场发展情况和基本发展趋势,了解广告公司、市场调研机构、物流公司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类运行规则及具体的操作规范,熟悉所任课程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工作职责,为编写实用型教材和实践课程教材收集翔实的资料。在教材编写的具体操作中可由专业教师任主编,企业集团董事或市场策划人员任主审,或由企业一线人员提供市场操作信息与心得,教师整理、归纳,再由企业人员审核。由“双师”撰写提纲并亲自参与编写的教材具有很强的专业特色,这也是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的发展之路。

  3.以本科教材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和推动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

  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材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而非理论的系统性,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非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根据此类教材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工作。

  第一,在教材编写中“产学结合”的测评。本科院校教材的开发应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适时、适度地反映就业市场形势,在教材的编写中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未来工作岗位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理念。

  第二,在教材编着者的组织上“双师型”的测评。在教材编着者的组织选择上,注重行业专家与教师的结合,适当选择行业专家一起参与教材的编写,从而保证教材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反映出企业实践经验,准确实用。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教材,还能够密切校企关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第三,教材编写中实现学生“双证制”内容的测评。“双证制”是本科教育的特色所在,它的实施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即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高新技术和基本技能。本科教材的编写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应建立有效衔接,在促进本科院校学生在专业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社会化技能证书考试接轨方面发挥作用。

  4.立体化是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材建设的发展方向

  立体化教材就是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立体化教材建设既可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使优秀的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又能打破传统的单一的纸质教材一统天下的模式以及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营销专业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的唯一方式,教学场所已经从课堂教学向行业市场、模拟实验室、工商企业等实践场所延伸,尤其是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组织模式正按照多种方式呈现并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为此,本科院校教材建设应大力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成果与本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密切结合,将各种彼此联系的媒体介质和教材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立体化、数字化的教材体系。比如,将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市场运作模式录制成音像制品,作为教材的补充。市场营销专业立体化教材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学习解决方案,不能认为主教材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就是立体化建设,立体化建设应针对师生需求进行详细的设计与分析。就内容而言,应考虑营销主体知识、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等内容的提供。就外在形式而言,可分为营销主教材、辅教材、配套电子资料(电子资料库)、教学网站,或分为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资料、网络出版物等。就服务对象而言,应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资料。

  在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应避免过于强调教师需求而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的现象。无论教科书如何编,立体化如何做,最终目的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因此立体化教材建设应围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中心进行建设。

市场营销论文15

  摘要:营销通路建设是一个企业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甚至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定位。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市场营销的环境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为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的要求,企业的运营模式势必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营销通路的变革也就不可避免

  关键词:营销通路;网络经济;客户关系;管理;品牌战略管理

  一个企业要销售产品就要建设渠道,在渠道上的各个环节都要遵循相应的规则,这个营销渠道的建设、管理和规则的制定我们把它叫做营销通路。可以说营销通路建设是一个企业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甚至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定位。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市场营销的环境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为适应网络经济环境的要求,企业的运营模式势必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营销通路的变革也就不可避免。

  一、网络经济与营销环境的变革趋势

  1、从局部市场到全球性的市场。由于网络的开放、互联性质,时间连续性加强,空间距离缩短,使经济活动越来越摆脱国界的限制,从而使市场迅速成为全球性的市场,这就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同时全球化市场要求一种快速全球化的市场营销手段,即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营销。

  2、从多环节销售到少环节销售。传统营销通路是通过层层批转的中间商来完成,是一种长而窄的渠道模式,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即通过网络进行直接交易,营销通路变成了一种扁平的渠道模式。这样既实现了全天24小时服务,又省去了大量的中间环节。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导致销售成本的降低,进而降低了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

  3、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伴随着工业经济时代的到来,专业化的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单位成本,形成了规模经济。分工越来越细,环节愈来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远,消费者的需求常常由于过长的生产销售链而不为生产者所知。从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到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工业社会为克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分离所做出的努力。但由于科技手段的限制,这种分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却无法完全消除。但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规模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冲击,数字化网络改变了一对多的关系和生产者的统治地位,使用者重新加入到生产中。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企业与顾客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全球各地的顾客可以随时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或业务,获得基于信息的服务,提出反馈意见,发出订单乃至根据自己的需求参与产品的设计。这样,企业的产品虽然可能由于顾客的个性化定制而各不相同,但由于网络的作用而仍然享有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工业革命而离异,现在却由于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而破镜重圆。

  4、从实体经营到虚拟经营。虚拟化经营也是一种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效率的行为,虚拟化这一崭新的企业组织和经营方式,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倍增了的拓展空间。网络经济从两个方面引发了虚拟化经营的出现。首先,互联网的出现给虚拟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企业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可以只保留最为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委托、外包等,借助外部的资源力量进行整合来实现。其次,市场情况和竞争方式的'新特点,形成了对虚拟化经营的内在需求。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以服务取胜的竞争条件,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富有弹性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需要建立虚拟企业。这样经营方式就从实体经营转变为虚拟经营。

  二、网络经济与营销通路的变革趋势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面对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企业营销通路出现了新的变革趋势。

  1、营销通路地位的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销通路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通路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而随着现代零售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商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生产商由于能为社会提供稀缺的商品而在通路内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市场格局的变化使营销通路系统权力由生产商转向零售商,零售商逐渐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市场供求发展为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的买方市场,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由于零售商处于通路的最前沿,最能够接近和直接影响目标市场顾客,因而成为产品流向市场的“守门人”。其次,零售商通过扩张、兼并、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急剧扩张规模,零售商的集中程度大大提高。零售商实力的日益壮大增强了他们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结构性优势,使厂商在整个价值链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营销通路结构的转变。传统的销售通路结构呈金字塔式,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一是厂家难以有效地控制渠道通路;二是多层结构有碍于效率的提高,且臃肿的通路不利于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三是单项式、多层次的流通使得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反馈;四是厂家的销售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落实。因而,许多企业正将传统“长而窄”的营销通路改为扁平化的结构。

  3、营销通路终端的个性化。针对消费者的产品定制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没有产品积压,而且个性化的产品价格缺乏弹性,所以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如伊莱克斯冰箱,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换门板,正是凭着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短短几个月中,市场占有率已进入同类家电行业的前五名。相反,看不见消费者差异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将难以生存。

  4.新型营销通路的拓展与延伸。网络经济推动了营销通路的变革,互联网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由数以万计的计算机主机和光纤、电话线连接起来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进行测试商品、穿试衣服、订货、付款、交货、广告、市场调查等一系列的商务活动。这种新型通路的突出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透明度。供求双方同时在网上进行交易,节省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供求信息能够及时获得沟通,对双方都具有较大吸引力。

  5.注重营销通路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由于争取一个新顾客的成本要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所以建立同顾客之间的联系,并管理这些事关顾客和公司利益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关系营销的中心就是顾客品牌的忠诚。经济全球化时代,网络的运用更加普遍,通过开发数据库软件,可以建立起目标客户群档案。针对具体目标客户的特点进行“一对一”营销。今天的营销方法不再是强加信息给顾客,而是试图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获得他们的许可,然后同他们开展产品的沟通和对话,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三、网络经济与营销通路的改进办法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营销通路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全球一体化、需求多样化、消费个性化的市场。因此,对企业营销通路进行适当的改进具有必要性。

  1、企业的供应链再造。供应链再造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企业要精心挑选供应商,通过收购、战略联盟、合资等方式与供应商形成紧密的关系,从而使企业的供应链变得合理;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控制核心能力,而将非核心能力的业务虚拟化,外包给专门的供应商。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与合伙者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无缝连接,通过对供应商的培训整合他们的能力,以达到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快速反应。

  2、建立扁平化的通路结构。通路扁平化作为潮流,是市场规则使然,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环节,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同时给通路合作伙伴盈利空间,是当代企业通路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3、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业竞争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只有与当地的合作企业建立起长期可依赖的关系,采取“双赢”战略,才能借助合作伙伴的通路赢得市场地位。与当地企业合作,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市场占有,更要为对方提供广阔的赢利空间。

  4、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GRM),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销售、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工作部门。目标在于通过提供快速、周到、优质的服务来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通过优化面对客户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获取客户和保留客户的成本,它关系到企业在未来怎样与客户和与潜在客户进行交流和互动。它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以客户为主的外部商业关系资源,扩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渠道,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赢利能力。

  5、实施品牌战略管理,提升和管理顾客资产。通过互动的、个性化的、长期的、以增加价值为目的的接触、交流与沟通,建立、维持以及增加品牌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品牌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全新的品牌管理方法,它交叉了产品生命周期与顾客生命周期,将传统的纯粹收益管理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的收益管理,强调品牌与顾客之间的交流与关系。品牌战略管理是一种互动式的营销管理。在互动过程中,可以培养顾客的品牌体验与品牌感觉,进而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增强品牌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品牌战略管理帮助企业进行个性化的销售活动,让顾客融入销售流程,这不仅可以增加顾客的参与感,满足其个性化接触的需求,而且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品牌战略管理不仅仅是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而是企业与顾客共同创造价值。

【市场营销论文】相关文章:

市场营销论文07-20

市场营销广告策划教学论文市场营销论文06-27

有关市场营销论文09-14

医药市场营销论文08-01

高职市场营销论文07-04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市场营销论文06-27

危机管理市场营销论文07-03

高校市场营销的专业论文12-13

文艺生产与市场营销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