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
刚刚完成了为期两天的第二轮初中历史培训,这一轮培训主要内容是分析八年级历史即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史。在培训过程中,各学校都展示了对教材的充分、透彻的分析与整合,让我对这两册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除此之外,各位老师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教学建议,尤其是对教材中课后部分的几项内容的利用心得更让我受益匪浅。回来之后,我认真思考、总结,对初中历史的预习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并作了汇总,在此提出与大家共享。
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是北师大版本,课本内容容量不是太大,却知识含盖面宽,对学生的论证分析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比较评价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不把历史课当一回事,这就更加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实现教师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也能够提前熟悉课本内容,理解课本中的基本知识框架,为课堂听课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历史预习工作呢?
一、指导学生预习每单元的开篇前言
每一单元的标题下都有一个本单元前言。在前言中不只是交代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还交代了本单元的历史线索和主要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而中国史部分单元前言中又加入了关于世界大势的叙述,更让学生能够了解同时期世界历史的发展特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单元预习可以设计一个单元预习学案,让学生在每单元开始之前预习总结本单元主要知识结构与框架,并找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指导学生注重看教材每课的导入框和开头的引言
北师大版初中教材每课的篇首都有一段简短学习导言,它虽然很短,但里面有知识介绍,有精典问题,且语言概括、精炼,本课内容也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前精读这篇导言,从而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同时在预习中也要思考其中的问题以备在课堂上思考回答。当学完课文内容后,再回首具体理解该段导言,学生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试着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学生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三、指导学生预习教材的正文内容及其中配上的图表
课文的正文分大字和小字两种不同字体,当然大字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而小字部分则是对大字内容的补充与扩展,这些小字史料的引入为学生的学习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学习素材,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小字部分也要重视。
现行教材中图表数量明显增多了,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我们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可以以此来培养自己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所以,以预习中也要重视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四、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后的“每课一得”“材料阅读”“自我测评”和“活动建议”
课本后的“每课一得”会让学生知道许多在教材中和现实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些历史术语、名词和概念,还有一些历史资料,它可以帮助学生补充课本知识,深入拓展视野,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水平和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阅读”不只提供了一段与本课有关的'史料,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预习这些史料与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自我测评”中的问题虽是一个较低层次的练习,但其作用不可小视。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层次能力的积累是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和载体。这些练习题有的再现本章节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的是针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设疑。通过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点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活动建议”是学习本课的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思考如何利用课本内容进行设计,也能起到整合课本内容,深入理解课本内容的作用。
我相信学生们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希望以上的几点建议能给大家一点教学上的帮助,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2
这次我参加了20xx年初中历史科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在培训中,先后听取了几位骨干老师关于新课程课标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新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三、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为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力求应用新颖独到的艺术方法,调整认知策略,尽量让学生参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课堂中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与学生思想实际相吻合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我要学”愿望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的预期效果才能达到。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
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3
20xx年7月14日,我参加了“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活动,主要学习了张静老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和丁丁老师的《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经验介绍》。通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讲座充分结合历史课堂及教材的实用性,并结合一系列典型的教学案例加以阐述,给与会者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建议,尤其是丁丁老师给我的震撼,她的敬业让我有些惭愧。培训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回顾对部编教材的学习,我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旧教材的变化 。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材料、活动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关于这点,丁丁老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对教学的钻研和思考,如指南针、司南、罗盘的区别,自己制作指南针,包括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如澶渊之战和孔府牌匾等,在教学中给学生引入,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增加课堂生动性。所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操作应用的基础。还有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编排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制作精美的课件,增强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本次学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和研究。向丁丁老师等优秀教师学习,最大价值的发挥自己作为历史教师的作用。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4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语言;表述能力
初中历史(人教版)新课标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对历史教学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如: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列举”、“说出”、“讲述”、“简述”、“复述”、“评价”、“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历史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对学生历史语言表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述能力不尽人意,无论是在课堂上的口头表述还是在作业、测试的书面表述中,都不能恰当的表述出自己的观点。基于这一问题,笔者试图以九年级《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述能力。
一、培养学生历史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且已经沉淀下来的人类活动的客观存在,因此历史表述要求比较高,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还是历史过程的阐述以及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都要求用词准确和严密,不能够想当然的遣词造句,自编自造。
1.准确使用历史词汇、名词、名称。比如本课中,为什么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称之为“法国大革命”。只有引导学生从革命的范围程度、成果、规模、影响等方面理解,学生在表述这一历史事件时就不会出现偏差。
2.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资料以及网络媒体等,通过讨论,同学间互相学习,形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比较完整的看法,并加以提炼、小结,语言较流畅、用词较准确。本课中,关于拿破仑的评价,初中学生大部分缺乏基本的了解,应该引导学生课前做些资料搜集,可以避免课堂上无话可说而随意评价。
二、培养学生历史语言表述的条理性与层次性
历史发展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因素,有时一因多果,有时一果多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事件表述、历史人物评价时,历史语言尽量做到条理性与层次性。
1.条目化训练。无论口头回答还是书面表述,平时都应该要求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先要说这个问题有几条,然后再按顺序表述每条的具体内容。例如本课中,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国际等方面思考回答;而评价拿破仑时,应该按照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方式进行。这样做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以训练学生的条理性与层次性的表述。
2.程式化训练。历史学科的表述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事件,每一个人物的活动都离不开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这样的程式,我们表述问题时就得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学习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这几课时,从整篇课文上来说,都应该把握革命爆发的原因、标志、经过、颁发的文件、结果、意义等这样一个程式;如要回答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都可以表述为就要回答为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一个程式。
3.思维导图训练。坚持让学生做思维导图。开始是老师做示范,后来让学生自己做思维导图归纳,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觉得思维导图为比较复杂,会有畏难心态,起初可能做得不太好,但只要坚持做就会有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吗,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历史语言表述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4.组织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初中生来说,这是难度比较高的表述训练,所以要找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写。在写小论文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用书上的材料,还要用其它史料,并且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
二、培养学生历史语言表述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历史原本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描述的对象是无法重现的事物,教师的教学语言如生动形象并富于幽默,便能将历史再现成栩栩如生的真实画面。
1.坚持讲历史故事。每节历史课让l-2个学生在限制定的时间内讲一个和课文有关的历史故事。起初学生会出现语言繁琐、表述不清楚,甚至不知如何表述而中断的现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材料的收集能力得到了锻炼,并能够完整流畅地表_出所演讲的'内容,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在本课中,可以让学生讲一讲罗伯斯庇尔或拿破仑有关的故事。
2.重视对课文(教材)中图片的描述。课文(教材)中的图片都是经过挑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表现在插图中,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考试中也有一定的分值。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挥一定的想象,对历史教材的插图进行丰富多彩的描述,可以使历史人物的事迹得以拓展,历史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可以将重大事件变成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使同学们饶有兴趣的获取新的知识,既使得课堂生动活泼,也培养了学生历史语言表述的丰富性。
语言表述能力是学生一项重要的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体现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述能力、想象能力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在某一节课偶尔培养,应该有计划的、坚持不懈的进行培养训练,才能取得效果。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5
9月25日,我参加了由县教研室主办的“中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两天,第一天由各中学物理教师代表分享他们各自的复习计划和策略,由县教研室杨庆龙老师做复习指导,第二天由来自西安的权老师和与会的所有老师分享他的复习策略、安排及建议。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和交流,我受益颇深,接下来我就简单回顾总结一下,谈谈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感想。
一、发现自己复习教学中的不足
通过这次培训,我发现以前教学和复习中的许多弊端和不足:第一轮回归课本的复习只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和讲解,老师讲的多,结合实例的讲解比较少,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主动整理知识点,有针对性的.练习比较少,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练习;第二轮复习中只是让学生做中考复习资料,讲解复习资料,仍然缺乏针对性,以题海战术代替复习,学生学习负担重,身心配备,处在盲目的复习题海中,效率低,复习效果差;第三轮专题复习相对来说针对性强了,但往往难度太大,不能面向全体,效果还是不好;第四轮复习是中考题测试,还是让学生一味的做题,学生面对七门课程的试卷无暇应付。
二、修改和调整复习计划
通过这次培训,我便立即修改了复习计划,将许多计划中老师讲的内容让学生去整理和归纳。我计划在第一轮复习中采取给出每一章节的考点、分值、难易程度、题型等考试信心,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点,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可单独完成,并针对考点找两道典型的题目练习,我指导学生把握中考中的重要考点和常考考点,加强对考点的理解和记忆,如此学生对中考要考什么内容了然于心,侧面能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二轮采取分层次复习,由于他们的基础和成绩不同,他们的需求也不同,对于一部分学困生,我只要求他们做比较简单的题目,鼓励他们做一些中考热点的练习;而中等学生,则要求他们基本完成复习资料的题目,实在不会的交老师解决;而对于一部分优等生,我则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复习资料,帮助其他同学复习,适当给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探讨和交流。
三、细致研究中考题的作用
在培训中,几位教师多次提到要细致研究历届中考真题,我认为细致研究中考题对把握中考动向和考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通过研究历届中考试题,教师更清晰地知道中考要考什么;会是哪种类型的题来考;难易度如何;分值大约占多少;从而能指导教师在教学复习中把握中考重点、易考点等,如此教师能更好的把握复习的侧重点,合理安排好时间、进度,能做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让教师复习少走弯路,学生复习起来也轻松。
四、复习中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在教师复习备考交流中,长岭中学一位教师针对复习中提出的“三讲、三不讲”原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所谓三讲为“重难点讲、疑难点讲、不会的讲”,三不讲为“学生会的不讲、始终不会的不讲、非考点不讲”。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6
我从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历史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中,先后听取了多位专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和讨论,让我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实施的初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具体环节进行着诸多思考、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
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4、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通过半年多的网上紧张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以更好的促进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7
一、新课标的变化
20xx版历史新课标同20xx版课标一脉相承,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一)更加突出育人导向。注重以史育人、培根铸魂。历史课程育人四大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基础性,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二)凝练出了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三)新建了评价体系。新课标设计了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这样就使中考及平时的阶段性考试有了权威的依据,防止命题的随意性,特别是随意拔高命题的难度,进而干扰课程标准的落实,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中注重育人。教师眼中要有人,不能光看到分数。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立德树人。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叙述和评价史事时,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贯穿教学始终。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课堂检测、作业的设计,都要将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其经过学习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达成度,避免以单纯识记知识作为教学目标。确定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目标,改变以往的目标表述。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要注重创设历史情境,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历史影像,参观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再现历史情境;或从当前国内外发生的事件回溯历史的源头,从现实情境中探寻历史问题。以激发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无论单元学习,还是每课学习,都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递进性的问题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迁移,获得新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开展史料研习,学生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对相关史事的了解,以及运用有价值、可信的史料来判明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认识。所以,要考虑构建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解释历史。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并予以实践,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8
20xx年7月13-14号,我参加了宁夏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培训,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工作的讲话视频;聆听了张静老师有关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介绍和教学建议;同时学习了丁丁老师关于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教学案例展示及评析。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了解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
部编七年级历史教材,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 “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
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部编历史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争取将部编历史教材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9
又一年的探索、学习,我对历史新课标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加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2、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3、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4、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0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了。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新的课改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加强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0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基厅函[20xx]14号)要求,全面推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以下简称“三科”)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促使“三科”教师精确把握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xx年7月13、14日两天,我有幸参与了由宁夏教育厅牵头,王俊昌主持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这次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让我品尝了一次精致的文化大餐。
7月13日上午随着教育厅岳伟鹏讲话的开头,为期两天的培训正式拉开的序幕。会上岳领导谈到改革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他说,从古至今,但但凡一个鼎盛兴旺的朝代,必定是一个注意历史的朝代,例如曾经辉煌的西汉时期,就有司马迁和《史记》。现在宁夏历史学科不受重视,被边缘化。借着20xx新补编教材改革的东风,历史课堂的春天马上到来。此话一出,受到的全部历史教师的全都赞同。之后我们又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关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训的工作的讲话视频。使我充分熟悉到了部编教材的意义就是立德树人。更使我明白了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之后是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编写人张静主讲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介绍、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从张教师的讲话中,我了解到了部编历史教材的背景、构造和重要问题,总体而言,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教材表达国家意识,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我更好地了解了历史教材,明确了教材目标,根本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构造特点,把握了教材教法,提高了对新教材的讨论力量和教学实践力量,更好地把握编者思路和目的,理清教材的框架和主线,为实施好新教材奠定坚实的.根底。
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细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历史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讨论学问之间的整合,加强历史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意学生“学会学习”力量的培育。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展历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展指导并组织学生进展合作沟通,得出有关结论。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把握历史学问和技能,进展历史力量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制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教师指明白促进学生素养全面进展的根本途径。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我们要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教材突出了,凝视学生的生活阅历。亲密历史与生活的联系,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来源于生活,所学的历史学问都必需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因此新教材所供应的各种素材并不是全部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1
在暑假期间农垦总局组织我们历史教师在农垦教育学院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有幸参加,感觉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2
一、新旧教材的变化 。
通过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现,发觉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亮的比照,新教材内容生动,立足时序,建立时空观念;学生的参加热忱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表达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存历史学问---培育熟悉力量---评价历史大事、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学问、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根底。
随着学习的渐渐深入,我们渐渐承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力量培育、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渐渐释然。
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熟悉。
要提倡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留意转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承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片、材料、活动探究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培育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规律推理力量。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育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力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表达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加学生的实践力量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历史人物、历史大事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熬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力量,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力量,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进展。
三、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熟悉。
教师要制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加,与学生公平沟通,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关于这点,丁丁教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对教学的钻研和思索,如指南针、司南、罗盘的区分,自己制作指南针,包括对历史学问的熟识程度,对一些资料信手拈来,如澶渊之战和孔府牌匾等,在教学中给学生引入,即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增加课堂生动性。所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式、方法操作应用的根底。还有在授课中留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留意让学生列表进展纵横比拟,留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留意运用史料,帮忙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等等。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敏捷编排内容,以新奇的形式,制作精致的课件,增加教材内容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承受。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打算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总之,本次学习活动给我们供应了新的教学理念,新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示自己在教学中要不断实践和探究,不断学习和讨论。向丁丁教师等优秀教师学习,最大价值的发挥自己作为历史教师的作用。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3
一、现代的教师培训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培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是为了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历史上,教师培训也一直贯穿着教育史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历史教师培训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
二、古代的教师培训
在远古时代,教师培训主要以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老师们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徒,学徒通过跟随老师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这种培训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确保知识的'传承和保持纯粹性。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传递效率低、培训流程不规范等。因此,在后来的发展中,教师培训逐渐向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现代教师培训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现代教师培训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和学术研究。培训机构开始兴起,教师培训逐渐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巧、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形式也从面对面的培训拓展到了网络课程、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这一进步推动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
四、教师培训的挑战和机遇
尽管现代教师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挑战。首先,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其次,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的实际需求,注重实践和应用,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培训还需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以促进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
然而,同时也应该看到教师培训的机遇。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也开始在教育中应用。这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资源,助力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五、未来教师培训的展望
在未来,教师培训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教育系统的变革和教育需求的变化都将推动教师培训的不断发展。培训机构需要更好地了解和满足教师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创新。只有这样,教师培训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教师培训,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教师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为教师培训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而在面对现代教师培训的挑战和机遇时,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不断推动教师培养体系的改进和创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的需求,培养优秀的教师,助力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4
一、引言
20年的金秋时节,安徽省初中历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在历史名城宿州拉开帷幕,我有幸代表金寨县参与了这次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由皖北名校宿州学院承办,时间是从9月15日到9月28日,历时半个月。本活动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从他们精心挑选的主讲老师团队就可见一斑:主讲老师除了由宿州学院的资深教授、著名讲师亲自担任以外,还特别邀请了不少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皖北地区历史名师,其中有来自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的赵剑峰老师和怀远一中的沈为慧老师等,更是在全国中学历史教育届享有盛誉,他们曾多次参与过历史国培教材的编审和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这些培训老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不知不觉半个月就如梭飞逝。此时此刻,已经结业归来的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感激的是校领导能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去充实提高、调整状态,感谢的是能借此机会向尊敬的沈校长、各位领导及同仁汇报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但是因为水平所限,我自己能理解和领悟的实在有限,准备的也不够充分,所以只能说是管中窥豹、抛砖引玉了。
二、概述
总的来说,这次培训的内容包含三个层次:教育教学技术、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践。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和每一个培训老师的课件我都下载了,很期待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所以这里就只汇报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
三、教育教学技术
教育教学技术主要侧重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技术花的时间要多一些,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主讲老师重点推荐的一个视屏剪辑软件,叫“绘声绘影”,因为在我们历史教学中常会用到。
四、教育教学理论
尽管理论部分稍嫌空洞与枯燥,不过有些还是与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联系,简括如下:
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有关。众所周知,在以沈校长为核心的领导团队的英明指导下,全校师生共同努力,无私付出,富有金江特色、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已初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从改变传统的教师文化做起,而所谓传统的教师文化可能在我校暂未根除,比如说个人主义文化(对自己的态度是独立成功观,对其他教师的态度是不干涉主义)、保守主义文化(很少对自己的教学做实质性的变革,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沉默文化(在学校中极少发表意见和言论)。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觉得如果不能在本校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实在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当然,扪心自问,加入金江这个大家庭已经两年多了,虽然自己也提过一些建议并获得采纳,但大多数时候,总是以各种借口选择了沉默,似乎成了一个旁观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用邓校长的话来说,的确是太不阳光,太没有主人翁意识了,能不自责吗?试问,有哪个学校能像我们学校这样利用各种方式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择善而从呢?
其二是与课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究。当前,我校四、五、六年级的课改实验正如火如荼,所以我提供一个培训时听到的案例仅供参考,因为有一个培训老师特别提到了她们学校的课改情况。这位滕薇老师来自宿州市第十一中学,也是一个在课改实践中锻炼成长出来的老师。据她介绍,在课改之前,她们学校的学生流失非常严重,因为学校硬件条件一直到现在都非常差,光拼应试拼不过其他学校。但经过自20xx年以来的课改探索,学校整体态势出现了惊人的逆转。目前,宿州市十一中的七、八、九三个年级每一个年级都有二十多个班,每个班的学生数都将近八、九十人甚至上百,以至于现在的新生入校都是由宿州市市长直接过问,看来课改成效还是显著的。不过滕薇老师没有详细介绍课改的具体操作情况,只是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七、八年级搞课改轰轰烈烈,九年级抓应试扎扎实实。宿州十一中也是长期包揽宿州市中考的前十名,看来她们已经用实践和成绩消除了人们对课改影响升学成绩的隐忧,也有力回答了社会上对课改的质疑。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我校的课改之花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绝不会辜负人们的翘首以盼,就像它绝不会辜负春雨的滋润、夏雷的叮咛、秋风的抚慰、冬雪的珍藏一样!
其三是关注教师的幸福,笔记上记的有几句话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教育幸福的创造者,也是教育幸福的享受者......既然“幸福像花儿一样”美好,那何不做一个幸福的金江人,让幸福的微笑在每一个金江人的脸上热情洋溢,让幸福的感觉在每一个金江人的心里静静流淌?
五、教育教学实践
这是本次培训活动最重要的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五点:其一是关于历史课程标准本身以及20xx年历史新课标的问题。为什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用心揣摩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呢?来自合肥四十五中的张勇祥老师举了一个例子:20年中考历史试题的第16小题有两问牵涉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联系。本课课标对此也是有相应规范与要求的,但是关于这一点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教材只有一句话“:它毕竟在盛行专制的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至于这个政治遗产究竟是什么,教材却语焉不详,所以,如果老师不在紧扣新课标的基础上活学活用教材,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也将一筹莫展无言以对。在这次培训开始之前,班主任要求我们参训学员每人提交一个问题单以供讨论交流,根据沈校长指示,我也咨询了咱们历史组老师的意见,其中李守先老师就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20xx年新课标与新教材不同步出炉?这个问题我也问了培训老师,他当时也打电话给宿州市的历史教研员,不过并未得到明确答复,所以只能暂时存疑。不过我以为,尽管咱们仍然沿用的是老教材,但在中考前复习时还是要对新课标予以适当关注。当然,在这次培训当中,20xx历史新课标的解读也是一个重点,因为课件里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其二是高效课堂建设,这也是我自己颇感困惑的问题。因为我觉得我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效率低下,于是就在课下花了很多时间去弥补,可是回到课堂却发现效果还是不理想,只好在课堂上又耗费或者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实际上走向了教学误区。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其中一位培训老师谈了他的三讲三不讲原则,所谓的三讲就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当然,如果加上我校刘华启老师提到的讲考点就变成四讲了,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还有一位培训老师也强调了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他说:课堂是老师的`生命线,而每一节课又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教学环节所连接而成。因此,课堂教学的好坏以及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分布,只有抓好,抓实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他还说: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这位老师就新课导入、内容整合、课堂提问及课堂生成问题的对策、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结尾的艺术也举了不少生动的例子,让我很受启发。
其三是关于历史优质课大赛:由于这次参加培训的老师也有不少是为这次历史优质课大赛做准备的,所以培训中也特别提到了一些相关问题。其中一位培训老师还多次担任过省优质课大赛的资深评委和指导老师,显然,他的许多观点堪称真知灼见,是必需要加以重视的。因为我校的符永田老师要参加这次六安市的历史优质课大赛,所以回来以后,我和符老师也有过交流,也提供了一些资料和信息供其参考,衷心希望符老师胸中的“毛竹”更加枝繁叶茂,同时预祝他取得好成绩。
其四是当前历史教学的趋势之一的史料教学问题,最近几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有不少史料题目,这实际上也暗示我们要重视史料教学。从学生反馈来看,对于史料题还是比较棘手的。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无疑是颇具针对性。但历史老师在选择和运用史料上要特别慎重,建议尽量运用易于阅读理解的史料,尽量运用多角度观察的史料,适当运用有价值观的史料,适当运用渗透情感教育的史料,尽量运用有利于能力培养的史料。
最后是关于历史老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符永田老师曾就提高历史老师的地位而大声疾呼,根据沈校长的指示,我也把这个困惑放在了问题单中,不过我想,要提高历史老师的地位还得靠历史老师自己的努力。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和历史这个专业,就只能表现出与之相应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小事,聚精会神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应有的尊重,当然,还要在专业发展上争取有所突破。培训老师对初中历史老师的专业发展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并且非常明确的对初中历史老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持乐观和肯定态度。因为咱们初中历史老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多不利条件,比如说写文章缺乏资料,做课题因手头上缺乏研究资源很难通过审批,诸如此类,一度成为我望而却步乃至不思进取的借口,但给我们培训的一位老师却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这位老师叫沈为慧,现在怀远一中,他是安徽省特级教师,还是中国中学历史国培老师,已经发表了许多论文,出版了不少专著,其中一些著作直接用于历史国培教材,而他的起点实际上也跟我们差不多,是宿州学院的前身宿州师专八五级毕业的,跟他比起来我深感惭愧。其实,就我们政史组来说,朱文余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朱老师不仅课上的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显著,而且科研成果突出,曾荣膺“六安市政治骨干教师”称号,也是我县的政治教研员,堪称我县政治教育的一面旗帜。当然,在我们学校,值得我学习的榜样还有很多、很多......
六、结语
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认识。最后,我想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赵剑峰老师博客中的几句话做一个结尾,也算是与大家共勉:......华东师大的李月琴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培训学习时激动,回家想想还感动,过段时间一动不动。”我觉得这是自己目前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别光打雷不下雨,因为给你激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别等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为极少有车马炮齐的时候。心动不如行动,只要自己努力,从今天开始,不晚!
20xx年10月12日于金江
后记:本文草于同年10月8日,10月9日在政史地组教研活动会上交流发言,10月11日形成初稿并呈沈校长审阅,根据沈校长指示予以修改完善后定稿,在此期间得到了桂亮校长、邓启真校长、胡晓昂主任、朱文余老师以及政史地组同仁的指导帮助,特在此一并致谢!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15
本人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20xx年宁夏部编初中历史教材培训会,通过培训,对我有很大的感触和启发,现将内容整理如下,与同行的前辈和老师共同交流。
首先,在观看了教育部有关领导对这次部编教材的有关视频,反映了国家对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视。其中特别提到了家国情怀的渗透,也是以往历史学科中提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或不能比拟的。通过历史学科很好的渗透家国情怀,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教书育人、立人立德的教育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从而很好地体现历史学科的自身价值,也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第二,本次培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静老师和丁丁老师对于部编教材的解读和有针对性的案例的分析。应了那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事先准备一桶水”,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一节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老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具体而繁杂,特别是历史学科更注重史论结合。每当看到老师们展示的案例和视频,不禁感叹老师们能把历史课上的有声有色、有理有据,是因为确实在课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试问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又怎会不喜欢呢?而且在讲求实证的同时,不再像过去的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味的讲解,不仅仅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能不断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历史课堂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料”(内容丰富,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有效”,所以也为我们今后上课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和帮助,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三,这次的部编教材是经过了多位国家级的专家和资深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了审慎的考量编制的,与之前的教材相比,仅就中国史而言更加的系统和完善,能够将中国史所涉及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涉及其中,使之更加的完整。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以前的教材基本就没涉及这段历史,会使学生对于两汉的内容不够清晰,东汉的内容被弱化了易造成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再比如本次部编教材中关于唐朝的`安史之乱,之前的教材也没涉及或是不作为必要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也是有缺憾的,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没有给予必要的交代,这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唐朝历史作出完整而准确的评价。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还有就是在对历史概念或是使用的措辞方面更加的准确而严谨,比如提到的“民族的交融”而不是“民族的融合”等等,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及时提出了需要注意和指正的地方。
以上是我对本次历史培训的一点粗浅的心得和认识,仅供交流,如有不当的地方还希望各位老师及时提出并批评指正。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6-22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6-27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6-19
初中历史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7-02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热门】09-26
(优)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03-23
初中历史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11-30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3篇07-24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8篇07-24
初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3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