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5 12:24:47 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初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

  2、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4、学习课文第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学习课文一、二段,体会红军行军的艰难。

  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上课性质:社渚区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上课时间:1999/12/30

  溧阳市周城中心小学五(5)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

  在这伟大的长征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

  2、揭题,读题:22、丰碑

  3、你见过怎么样的碑?你知道丰碑是什么碑吗?

  择义:丰1 高大2 容貌美3 多

  4、出示投影(老红军冻死的情景):假如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丰碑的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按下列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划一划,课文是怎样描写老战士冻死时的神态的?

  (3)想一想,你觉得军需处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4)议一议,为什么要把军需处长称为一座丰碑?

  2、学生讨论。

  三、整体读课文:

  1、假如要在这丰碑上刻一个人的`名字,你准备刻谁的名字?为什么?

  教师板书:军需处长舍已为人

  2、速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事?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指名读课文3—13小节。

  教师板书:壮烈牺牲

  4、指名读1、2、14自然段,说一说分别讲了什么?

  教师板书:艰难前进、严峻考验、必将胜利

  5、指导分段。

  6、:抓主要事件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放风沙录音,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听到了什么?指:狂风呼啸

  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指:大雪纷飞

  2、我们的队伍怎样了?想象说话:装备很差,也许这支队伍没有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我们队伍的将军怎样了?

  他把马让给了战士,说明他关心战士,他更关心什么?

  这支队伍有什么重要任务?他们又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完成这样的任务?(出示:恶劣的环境)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什么叫“恶劣的环境”吗?

  5、出示句子: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3)接读

  五、全文:

  1、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严峻考验呢?谁能给将军一个明确的答案?

  2、出示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齐读。

  4、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这支队伍战胜重重困难,翻过雪山,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呢?

  板书设计:

  丰 碑

  课堂检测

  一、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在田字格内,要写得正确美观)

  bei lie xi yi

  丰( ) 恶( ) ( )击 ( )靠

  bao run fu

  ( )子 ( )湿 ( )盖

  二、回忆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环境 ( )的战斗

  ( )的考验 ( )的丰碑

  三、按要求完成填空:

  A: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B:自己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可能_________。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补充板书:26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四)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五)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六、教学结束: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板书扬帆起航第一次远航友好交流26郑和远航(详写)战胜凶险其余六次远航(略写)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3.初步感受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戍边将士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透过《从军行》,了解盛唐边塞诗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出示题目,简介边塞诗。(一)我们今天要学一首古诗《从军行》。题目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这是一首边塞诗。(二)边塞诗:描写边塞的军旅征战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李颀、岑参等。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从军行》是一首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三)盛唐边塞诗的特点: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一)听范读,初步感受古诗的情感和节奏。 学生跟着录音朗读古诗。(二)了解作者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三)抽读《从军行》,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从军行【唐】王昌龄青 海 ∕ 长 云 ∕ 暗 雪 山,孤 城 ∕ 遥 望 ∕ 玉 门 关。黄 沙 ∕ 百 战 ∕ 穿 金 甲,不 破 ∕ 楼 兰 ∕ 终 不 还。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一)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1.理解地名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2.理解其他关键词语意思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穿:磨破。

  终不还:誓死不回家。

  (二)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结合注释,说一说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青海湖上满天皆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玉门雄关)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诗人将玉门关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展示了出来。一个“孤”字,写出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以及对玉门关内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什么意思?(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盔甲,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敌人,他们将誓死不回家园!)从后两句中我们体会到将士的什么感情?(从中体会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总结课文主旨。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五、拓展,加深学生对盛唐边塞诗特点的感受。

  (一)《从军行》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二)拓展几首著名的盛唐边塞诗,让学生更深地体会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凉州词 【唐】王 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六、布置作业

  (一)练习背诵并默写《从军行》

  (二)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共七首,搜集王昌龄所写的另外几首《从军行》,读一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4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

  2. 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读书故事,并能够从中受益。

  教学方法

  引导点评,评议结合。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回忆本单元内容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场景。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5.课后小结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朗读课文。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例如:准确使用动词生动再现人物动作,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感染读者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教学重点: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捅马蜂窝》一课,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生活中的那段经历?你也捅过马蜂窝吗?

  2、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3、提起冯骥才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上学期我们刚刚学了他写的《珍珠鸟》一课,他说的“信赖,会产生美好的境界”还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今天他又会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进入课文。

  二、分小组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在小组中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几个人齐读,也可轮读等,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文中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例如:纠缠、罪孽、疙瘩、黄酱、捣毁、燃料耗尽等

  3、在小组中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尽量简洁,互相补充。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使语言更简练,能抓住主要内容。

  三、重现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作者运用的语言描写和场面描写。

  1、“我”捅马蜂窝的情景似乎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是怎么写的?请你仔细阅读有关段落。

  2、引导体会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角色朗读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体会这段对话中爷爷和奶奶不同的态度,了解捅马蜂窝的方法。抓第八自然段作者的细致描写,再现当时的情景,学习作者场面描写的方法。)

  3、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增强语感。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课时内容,以朗读再现捅马蜂窝的场面。

  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回文读书,引出好奇)。

  (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好奇、迟疑、惊呆、胆怯、愧疚、期盼。

  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好奇”。

  (二)体会情感,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好奇)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

  2、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

  3、但他一切准备就绪,举竿要捅时迟疑了,(学生齐读第八自然段第二句)。过渡:这一捅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深入领悟。

  (1)指导理解“惊呆”

  (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了解惊呆的原因。

  (3)朗读,使马蜂不顾一切保卫家园的镜头在学生头脑中再现。

  (4)引导: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

  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

  4、过渡:你看作者从一个拼命,发掘出多少富有激情,富有魅力的.词句来。真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三、读中感悟,升华主题(辨析词义,体会心情)。

  1、配乐合读15、16自然段

  2、这是一只充满激情和勇气的马蜂,却因我而!

  3、因此作者说:

  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我真希望()

  4、朗读、感悟

  5、字词训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盼望 希望 渴望 失望

  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一年过去了,我天天()……马蜂却没有来;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

  6、过渡: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望着这一切,作者暗下决心,他说:“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出示: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2)思考: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小组讨论

  (3)总结: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四、积累:

  这篇文章中许多优美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这些词句,然后动笔抄一抄。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妈妈对于女儿的期待以及女儿对于梦想的追求。

  3、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会飞的蒲公英》,请大家齐读课题。

  1、课题中的核心词是谁?它的特点是什么?

  2、我们在读课题的时候,要注意突出一下这两个词。

  3、齐读。

  二、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积累了关于蒲公英的优美语句,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从同学们背诵的语句中我们不禁回忆起文中妈妈对于蒲公英的评价——(课件:这是蒲公英,他从不满足于待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起读。

  (1)生齐读。

  (2)这句话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意思?

  3、那么妈妈是怎样鼓励我一步步起飞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10自然段,动笔画出描写妈妈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妈妈内心的活动和情感,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简单地写一写,等会我们一起交流。

  三、汇报交流。

  (一)描写妈妈的语句:

  1、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镶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2、妈妈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3、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4、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盈满了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已经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1)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很好,请同学们静静地读一读这几个句子,看看这几个句子,在内容上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这几个句子,思考妈妈对我的这种期待每次表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这让我联想到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会飞的蒲公英》,学到这,你对于课题有怎样的理解?

  (4)这下我们对于妈妈的期待有了更深的理解,你们出声地练习读读这几个句子,看看怎么能把妈妈的那种期待读好。

  (5)指导朗读。

  (6)刚才我们从这几个句子中读出的都是相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能否从这些话中读出些不同来?

  (7)揭示散文特点:这就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你看作者一会写花书包,一会写连衣裙,看似东一笔,西一笔,但实际上她最终要表达的都是妈妈对于女儿的期待,这就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我们以后还将学习很多散文,请大家细加体会。

  (二)描写女儿逐步成长的语句:

  1、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2、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3、从此,我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飞来飞去。

  (1)引读:不同的时期,蒲公英一直在激励我成长!小学时,背着妈妈为我缝的花书包,齐读——引读: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上中学,妈妈给我缝了个连衣裙,于是——引读: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接到大学通知书后,妈妈深情地对我寄予了新的希望——引读:从此,我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飞来飞去。

  (2)自己再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3)怎么理解这个“飞来飞去”?

  (4)现在我们再来看课题,你觉得它还包含着怎样的含义?

  四、赏析课文:

  1、现在我们回归课文,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然后评析一下这篇散文你觉得哪儿写得好?你对这篇课文还有没有什么质疑的地方?

  2、能够带着一种批判去阅读,很好,一篇文章阅读的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再好的文章,不同的人读,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老师推荐给大家另一篇散文《背影》同学们回去找找,读一读,看看那篇文章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

  五、摘抄优美的语句:

  这样一篇文章,它从语言的特色、包括借助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想法的这样种写法,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你的积累本,把你认为好的语句抄一抄。

  六、板书:

  会飞的蒲公英

  花书包

  妈妈的期待连衣裙女儿的成长

  一句话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千辛万苦)

  观日出(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时间地点景物

  凌晨2时半山脚下整个泰山

  刚4时半中天门

  天已微明对松亭山势、云海7点10分南天门、日观峰石阶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测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板书)

  过渡:登泰山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断扩大

  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17登泰山观日出

  观日出(壮美)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断扩大

  险峻被受鼓舞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迫不及待一刹那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挣脱地面

  雄伟担心

  登泰山(千辛万苦)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抓住“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体会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充满友爱的童心的可贵,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

  ★联系文章体会句子的意思,提高学生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在整理为灾区捐赠的物品时,看到了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藏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从而感受到了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3、这节课让我们接着走进课文,去感悟童心的美好。

  二、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给学生时间读书、交流)

  2、汇报交流

  预设一:第五自然段

  (1)你从哪个字或哪个词体会到“欢喜”?

  “竟”字感受到了什么? “高兴地欢呼”说明了什么?

  (2)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

  预设二:第六自然段

  (1)你觉得废墟掩埋了什么?(房屋、亲人,还有他们童年的乐趣)

  (播放地震课件)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他们的家园,让他们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快乐,你能体会到灾区孩子们此时的心情吗?(孤独、恐惧、无助……)

  (2)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张剪纸给一个可怜孩子带来的'是什么?

  所以丈夫动情地说,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你能动情地读一读丈夫说的这段话吗?

  2008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8.0级特大地震,你曾向灾区的孩子赠送过什么吗?(你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了快乐与安慰,你的心情怎么样?所以你和灾区的某个孩子就共有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你们和文中的捐赠者一样,都拥有一颗善良而纯真的童心!

  只有孩子最懂得孩子,小小的礼物看来并不起眼,可带来的是却是两个心灵的碰撞,那就让我们在读中去体会这份真情,感悟这份快乐。(配乐)

  预设三:第九自然段

  (1)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但是刚开始见到剪纸时,态度是这样吗?(第三自然段)

  (3)从哪儿还能看出作者被感动了?“贴在胸前”“无声地淌下泪来”(指导读第七自然段)

  相信此时被感动地不仅是作者,还有我们,伸出你的手,假如这两张剪纸就在你的手上,请你把它贴在胸前,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说:“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这两张剪纸的赠送者,多么希望童年时的一次赠送被人刻骨铭心地牢记着,越来越成为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大屏幕出示,齐读)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童心的可贵与美好,深深感动了作者,作者也希望自己给别的小朋友带过快乐和幸福。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大屏幕)

  小结:充满友爱的童心真是一笔千金不换的财富啊!

  3、作者看到毛毛熊和发带,就想到了珍存在家里的两张剪纸,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1)你从哪儿看出它们的捐赠者都是孩子?一个“求”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个“求”字让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字呢?谁想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个孩子拥有怎样的一颗童心呢?毛毛熊和发带又会给灾区的孩子带来什么?

  (2)所以当作者看到这毛毛熊和发带,就仿佛看到了什么?从文中找一找。(板书:友爱深情欢乐幸福)

  我们不知道这毛毛熊和发带会给灾区的哪个孩子带来欢乐和幸福,但我们相信这两个孩子的心会连在一起。板书:

  大屏幕:我不知道这毛毛熊和发带会使灾区的哪个孩子高兴得欢呼、流泪,也不知道又会引出一个怎样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我只知道,一颗童心给另一颗童心捐赠了一个真正的天堂。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真正的天堂”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欢乐与幸福,是充满童心、童趣的。

  三、思维拓展

  1、童心的世界里充满了童真童趣,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爱心卡片上。

  请同学们把爱心卡片贴在黑板上,(贴成心形,播放《感恩的心》)

  2、故事没有结束,感动还在继续,灾区的哪个孩子会收到毛毛熊和发带,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课下请同学们续写这个充满爱的故事。

  3、老师还要向同学们推荐一篇文章,是冯骥才先生的《大地震带给了我什么》,搜集不到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儿来借阅。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彩色的非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最后一课。课文向我们讲述了非洲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篇课文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十分鲜明。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能够快速浏览课文

  2.通过看彩色非洲教学视频和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非洲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与非洲相关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聊聊非洲。 (学生交流对非洲的了解。)

  2、在人们的印象里,非洲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往往联系在一起。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3.、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仁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受非洲的风情文化。

  1.播放课件:非洲风光视频

  2.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达作者对非洲真切感受的两个句子。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读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3.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又用了哪些精美的词句来具体描绘非洲的色彩斑斓。可以做一下摘记,读后同桌之间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出文章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三.合作品读,充分感悟“非洲的色彩”

  1、 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分组学习,读悟交流: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

  彩色的植物世界:

  1.你从哪里看出这片蓝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

  2.交流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何处,并感情朗读。

  3.教师小结: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许多树也开花”这一特点,写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彩色的动物世界:

  1.导语: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2.在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这一部分内容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4.资料交流:说说你所知道的非洲彩色的动物世界。

  5.引语:人们曾说:非洲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这里是植物的乐园,也是动物的天堂。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就在非洲!

  6.课件展示非洲的野生动物。

  7.小结:非洲的动物多种多样,作者无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来写,详略得当,写出了非洲动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彩色的日常生活:

  1.导语: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2.学生交流读书方法,如:(1)抓关键词理解;(2)找出写得最美的句子进行体会;(3)给自己提问题而后找答案等。

  3.相机引导:作者通过花花绿绿的衣服、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掩映的住房和五颜六色的宾馆,来体现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

  引语:炽热的赤道骄阳孕育了这一方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他们以自己的热情奔放营造了七彩的生活.

  6.课件展示:非洲的日常生活。(普通三轮车夫艳丽的衣着及市场人群多、食物多样化,突出其五彩缤纷)

  彩色的艺术:

  1.导语:非洲人彩色的日常生活造就了彩色的非洲艺术。

  2.学生交流最令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彩色的绘画、彩色的工艺品、彩色的音乐、舞蹈,来体现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3.资料交流: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非洲的工艺品吗?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非洲舞蹈吗?

  4.引语:人们常说,非洲舞蹈是非洲艺术的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请同学们朗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非洲舞蹈的魅力。

  5.学生朗读:“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旁那穿着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6.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课件展示非洲舞蹈的录像片断。

  7.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让人激情洋溢,热情似火。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共同传递这份豪爽,这份激情!

  四、总结全文:

  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学生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3.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

  五、推荐阅读:《非洲地理杂志》、《非洲之旅》等。

  教学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美文,要让学生感受它写作的技巧,体会非洲的色彩斑斓,感悟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恰到好处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开课时的出人意料:在《梦想的力量》一文中,非洲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出示绚丽多彩的非洲图片,让大家感到惊讶、震憾。而在学文中,我 分三步走:初读知大意,再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我充分创设情景,播放非洲风光视频,激起学生对非洲的神往,再引领学生将全文进行梳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本文的表达特色。而后和学生一起走非洲,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再“读悟结合,感受非洲的自然景观”,让学生走进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和动物世界,从文字中细细品味,用作批注的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感情朗读加深体会,全体交流尽情畅谈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其余部分的内容。课堂上,我注重精读与略读相融合,采用列提纲的方式来梳理本文的文脉,了解本文表达特色,给学生充分的言语实践时间和空间,体现着略读教学略教而不略学理念。再就是感悟与积累并重。采用作批注、激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悟非洲的色彩斑斓并内化积累。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敢于同歪理邪说作斗争。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学生读题。

  2、质疑:陈增是谁?什么是巫术?他是怎样巧破巫术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正音。

  拽 发 髻 殴 打 明 矾

  (2)释词。

  把戏 发髻 殴打 明矾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师给出的思考题:

  (1)陈增的妻子张氏为什么要请巫师给自己看病?

  (2)巫师是怎么样给她看病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3)陈增是怎么样揭开巫师“治病”的'真相的?

  (4)为什么说陈增是“巧破巫术”?“巧”在哪里?

  (5)陈增告诉大家这是怎么回事,大家会怎么想?

  2、学生自学讨论。

  3、集体交流。

  (四)拓宽延伸。

  1、你在生活中,报纸电视上见到过这样地事例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绘制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2、学习精读的读书方法,圈点勾画读和批注读书法。

  3、走进紫岚的内心,学习其为了实现自己梦想执着的精神并升华母爱。

  4、学习动物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看,小草破土而出,是靠坚强的信念;梅花傲骨铮铮,是源于不屈的信念;雄鹰搏击长空,是心怀蓝天的信念;长江滚滚东流,是因拥抱大海的信念。世间万事万物和人的内心世界里,这份强烈而又执着的信念就是梦!

  二、学习粗读

  1、出示图片,交流是谁?以及在紫岚心中的梦是什么?

  2、这本书里描写的是谁的狼王梦?这个梦都与谁有关呢?

  3、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4、交流作者资料。

  5、运用思维导图绘制本书的主要内容。

  6、小组交流,班上展示,评价。

  7、师小结:读书的时候运用思维导图以及刚才交流的读书方法,就可以简单地掌握了小说的大致内容,也理清了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以上这几种读书方法我们可归结为粗读,粗读法可以让我们把书读薄,能大致了解书的主要内容和脉络,而书中的`精彩、感人的情节或者细节仅靠粗读是很难体味出来的,那就需要我们来精读了。精读是一个把书读深读厚的过程,如何把书读厚呢?

  三、学会精读

  (一)圈点勾画读书法

  1、什么是圈点勾画读书法呢?找生交流

  2、学生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品读最让自己感动的部分,走进紫岚。

  3、小组交流

  4、班上展示。

  (二)批注

  1、解释什么是批注。

  2、出示名家读书时圈点批注的图片。

  3、自己练习片段圈点批注。

  4、班上交流展示。

  5、展示老师的批注。

  四、情感升华

  1、紫岚为了实现狼王梦,历经曲折,但是每一次面对希望的破灭的时候,它是如何做的呢?

  2、你看到紫岚身上的什么精神?(不放弃不抛弃,坚定执着,无惧无畏,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女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3、列举我们的身边无私无畏的伟大的母亲。

  1)学生交流

  2)老师交流汶川短信母亲的事例。

  4、总结动物小说的特点。

  五、小结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紫岚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两代狼王梦未果,那媚媚的三个儿子,紫岚的三个孙子能否完成狼王梦的霸业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含义。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名人的图片和资料。

  2、制作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作家苏叔阳的作品中,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理想的风筝)

  2、出示作者的照片(这就是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的一段心灵独白: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回顾旧知:

  师:同学生,回想一下文章写了刘老师在上课时和下课时的哪几件事呢?

  4、引入:刘老师身上有哪些闪光点,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作者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让我们深入文字内部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感悟,了解人物。

  1、学习课文4-6自然段

  ①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4-6自然段,想想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刘老师的这些特点,用“-”划出来。

  ②学生汇报

  (1)我体会到了乐观幽默的刘老师。(板书乐观幽默)

  (2)生读相应的句子,并谈体会。

  (3)引出重点句着重讲解: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导:笑过之后,同学们为什么酸涩?又为什么更增加对刘老师的尊敬?

  师:多么微妙的感情变化呀,同学们一块来读读吧。

  (4)我体会到了刘老师对祖国的热爱。(板书热爱祖国)

  (5)生找出相应的句子谈体会。

  (6)我体会到了关爱学生的刘老师。

  (7)找出相应的句子谈体会。

  2、讲写法

  师:作者从哪些方面将刘老师的形象进行细致刻画?

  3、小结写法:作者抓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刘老师那亲切慈祥的形象跃然纸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文章中也用到类似的写作方法,将文章写得更生动、形象。

  过渡:刘老师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他那份热爱祖国、关爱学生的赤子情怀折服了每一位学生,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三、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师以深情朗读的形式过度到第9自然段(同学们,当春天来临,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莲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刘老师就带着孩子们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

  2、学习句子1

  (1)出示句子1: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简单的“豆腐块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2)出示画面,感受风筝的美丽。

  (3)从这句话中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句子。

  3、学习句子2

  (1)播放插图

  (2)用一句话描述一下画面上的刘老师,体会一下刘老师放风筝时的不便。

  (3)出示句子2: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①哪两个词最令你感动?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同学们把刘老师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

  4、学习刘老师追风筝的片段

  (1)出示这部分内容,请个别学生来读。

  (2)这部分抓住了刘老师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3)请同学们用小圆点标记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画出表示语言的句子。

  (4)从这些词语中你悟到了什么?

  (5)从这句“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6)谁来把这份坚强喊出来。

  (7)让我们一块把刘老师的那份坚强喊出来吧。

  5、过渡:当老师抓住了线拐,看到天空中那只翱翔盘旋的风筝时,他的脸上飘起了得意和满足的`稚气,同学们此刻他什么也没说,可他会想什么呢?

  6、小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近些吧,再次读读这感人的段落吧。

  四、升华感悟

  1、学习第1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2、小组讨论学习第10自然段

  议一议:相对于这样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作为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3、学习第1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4、揭示课题含义。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刘老师这样身残志坚的人,谁来说说。

  2、记得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这样写道:(齐读)

  3、三十年让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逐渐走向成熟。30年后,那充满活力的刘老师您在哪呢?让我们满怀深情地呼唤可亲可敬的刘老师吧!(齐读12自然段)

  4、如果让你在刘老师的风筝上写上一句话,你会写什么?

  六、总结

  1、同学们的祝福多美啊,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思念敬爱的刘老师吧!(学生齐读12自然段)

  2、三十年了,刘老师已老去,但他那顽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已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是老师手中那一只只高飞的风筝。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残、坚强乐观、写法

  深情上课、热爱祖国、神态

  认真倾听、关爱学生、动作

  放飞风筝、执着追求、语言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⒈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⒉学习课文8、9、10自然段,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了解《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的关系。

  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8、9、10自然段,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学习难点

  了解《月光曲》所表现的意境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的关系。

  学习过程

  在背景音乐《月光曲》的旋律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复习字词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词语,我相信大家已经储存在记忆的仓库中,请同学们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看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正确。

  学生写后同位互判,投影反馈,自我评价。(画月亮。)

  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1、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了第一支曲子,又激情创作了《月光曲》。)

  2、上节课,我们还研读了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第一支曲子的段落,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7自然段,想想这部分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板书: 听看弹)

  三、学习课文8-10自然段

  师:贝多芬饱含深情的为盲姑娘弹奏了第一支曲子,出于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对盲姑娘这位特殊知音的感慨万千,贝多芬又即兴演奏、激情创作了月光曲,这正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段落8-10自然段。

  1、默读8-10自然段。

  a、由学生说一说默读的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动喉

  b、默读思考:这一部分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指读课文第8自然段

  a、思考: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情景。

  b、理解词语:清幽(幽雅、宁静、光亮)

  c、练习朗读

  教师创设情境:多美的月夜啊!谁能把我们带入那个月光如水,轻轻泻入茅屋的情景之中,把我们带到钢琴边,带到贝多芬的身边。

  3、学习第9自然段

  a、自读课文,想想可以运用平时的.哪些方法来学习这一段?

  b、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示:每个小组的学习都要先读懂课文再合作完成。

  l 设计板书组

  提示:这一段是写兄妹俩听到贝多芬的乐曲所联想到的情景。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你试着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景物的变化?

  l 质疑解答组

  提示: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如: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兄妹俩想到大海和月光?

  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l 品评语言组

  提示: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好?(用笔画出来)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c、指导交流汇报

  l 板书设计

  你认为这样的板书设计可以吗?(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l 读读画画

  他们画得怎么样?

  l 质疑解答

  引导学生将第一层中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旋律联系起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月光曲旋律的变化就是贝多芬与兄妹接触中内心感受的变化。这是一首有感于知音,借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

  l 品评语言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美、意境美。

  重点品读的语言:

  微波粼粼:水清,联系月光理解

  撒遍:每一个角落

  一缕一缕:天空的清晰、明朗,云朵的形状。

  轻纱似的微云:轻柔、透明、轻薄

  l 配乐朗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l 背诵积累

  指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看板书、板画、插图、想像

  4、教学第10自然段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知道了,在那月轮初生、银光遍撒的环境中,贝多芬为遇到知音而激情满腔,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弹琴抒怀,一首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的优美的钢琴曲就这样诞生了,它的所想所作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也说明了他是一位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五、作业

  向同学们推荐一首诗——《月光曲》,这是一位母亲听女儿弹奏贝多芬的月光曲时的内心感受。读后与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感受。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散文。写了机场女服务员向一位失败的运动员献花的故事,说明了鲜花不仅可以献给英雄和胜利者,更可以给失败者以鼓励。同时渗透着思想上的教育,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胜利和失败,如何对待胜利者和失败者。

  教学目标:

  1、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3、读懂课文,理解机场服务员送的这束鲜花的珍贵之处。体会服务员说的关于对待胜利和失败的话的含义。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插叙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

  学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黯淡无光 垂着头 失落 沮丧

  献你一束花

  凯旋而归 重新抬起头 鼓励 支持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一、直接导入: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补充课题

  师引导学生结合预习,将课题补充成一句语意连贯的句子。

  ( )献( )一束花。

  2、师指导后让学生连贯起来说。

  (学生以利用课下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通过题目的.变通,既让学生对课文又经历了一次整体感知的过程,又锻炼了语言能力。)

  三、细读文本,深入感知:

  1、指导读好“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这句话。

  生读。体会反问句的特点及其中蕴涵的语意。

  2、了解运动员作为成功者时的境遇及心境:

  师:是啊,“鲜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仅仅我们这样想吗?还有谁?(运动员)因为过去的她就凯旋而归过!

  (1)自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语句。

  抓住 “空前热烈、许多、死死纠缠、几十束、塞、抱不住”等词体会欢迎场面的热烈。

  (2)、创设情景体会心情:

  师:如果你也是记者,会提问什么问题呢?

  学生访问。

  师:我采访一下,作为“凯旋的英雄”高兴吗?为什么?

  (生答)

  师:除了高兴还有什么?生自由答

  带着“感想”再读。

  (3)、品文字,找出运动员失败原因

  师:如此多的鲜花,她抱不住。她承受不住的还有什么呢?

  指定学生读“是不是这就加重了她的思想负担?……一塌糊涂地垮下来……”

  生说。

  3、理解“她”失败而归时的沮丧和愧疚的内心活动。

  师:鲜花曾经是对她的祝贺,又是“鲜花”让她垮下来。现在细读全文,请大家用笔划出描写女运动员失败后的相关语句,并谈谈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汇报。

  (1)、引导抓住四个“怕”体会:“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大败而归!”指名读,体会。

  (板书:一直垂着头沮丧愧疚)

  (2)、启发学生抓住省略号想象:她还怕什么?指名补充,结合实际谈谈理解。

  再来读这句话。

  (师导)然而,事实像她想象中所“怕”的那样吗?——(很少有人招呼她,摄影记者也好像有意避开她!)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无声的暗示:你,就是一个失败者!此时的她心情如何?又会想些什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15

  【教学思想】

  发挥主体意识,尊重个性特征,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奇异的激光》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性文章,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平实准确的语言,从特点和用途两个方面,介绍了激光是“奇异”的光。

  【学情分析】

  激光这种高新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是它却在军事、医学、农业乃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并且有着特殊的贡献,所以,应该让学生对激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在第九册教材中已经初步体会了说明文文字精炼,数据准确,说服力强的特点,也初步学习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应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其说明方法,感悟这样写好处的同时,认识激光、了解激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弄清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3、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够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4、了解作者运用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

  3、通过找具体句例,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用语的平实。

  4、通过探究,了解课文的结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激光的用途,理解激光是“奇异”的光。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激光的音像资料。

  学生:搜集激光在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探究激光的5个特点和所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第二种方案)20190417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激光的用途,探究作者是怎么介绍激光的用途,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通过阅读探究,感受激光的奇异。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揭示学习内容

  教师衔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奇异的激光》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知道了激光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主要去探究作者是通过哪些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来介绍激光的用途(板书:用途),并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感受激光的奇异。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整体入手,简单复习上节课所学,意在明确课时特点,明确学习目标,自然、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重点引导,明确学习方法

  (一)整体入手,探究用途部分的“小标题”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激光用途的?

  (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大的书)(学生浏览后回答,教师板书)

  2、你怎么能如此神速地找出激光的三大用途?(列了小标题)

  请孩子们想想,这样列小标题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一下并举手示意老师)

  (教师小结:对,小标题让我们很快就知道了课文要写的内容,一目了然,我们以后写文章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简单、明了)

  3、观察小标题,引导探究:你发现三个小标题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快速观察、思考后回答)

  预设(1)——都加了引号

  为什么把刀、尺、书引起来?(教师可以出示真的刀、尺、书,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并让学生了解把什么比作什么(这里是把激光比作刀,比作尺,比作书)(板书:打比方),

  学生感受、体会: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法,很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激光的三大用途。(教师适时点拨:这也是写说明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请孩子们在相应的旁边批注上“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

  预设(2)——都有“最”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用红粉笔圈出“最”,(边圈边问),你认为怎么才能称为“最”?(学生探究,发表意见,学生回答得上与不上,教师都结合学生实际引导:你能说你是班上个儿最高的同学?你能说你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吗?你能说你是班上字写得最好的孩子吗?为什么能说?或为什么不能说?(因为没有比较)(因为我们比较过)对,“最”是在比较过后得出的在所比事物中没有超过它的,排为第一的,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最”字准确、精当地告诉我们激光真奇异)(板书:作比较,用语准),请在“最”字旁快快批注下你们的这个发现。

  教师评价语:孩子们你们真是火眼金睛,这么快这么准就找出了作者藏在小标题中的秘密,太会发现了,请把掌声送给会探究、会发现的你们。

  (二)抓住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出激光的这一用途,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衔接语:那我们就继续抓住小标题,抓住最奇异的用途,继续用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探究、去发现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介绍激光的用途,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三个用途,你们“最”想了解哪个用途?为什么?

  (学生快速选择后迅速举手,教师抽2-3人简答后问全班同学,还有哪些孩子最喜欢这部分,请用你们洪亮的声音告诉老师。

  (设计意图:此举的目的既是尊重学生,选择引导探究的方向,又是对“最”字的最好诠释,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教师衔接语:这么多孩子迫切地想了解“最快的刀”。那我们就去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发现(点ppt出示这部分内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

  请孩子们轻声读一读,用笔找一找,找到能让你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的那个句子,在旁边写上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主探究,时间1-2分钟)

  班级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语句进行引导,了解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学生先说找到的句子,然后再陈述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这样写的好处(效果)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1:

  激光是最快的刀,“快”是指它锋利、灵敏、速度快。那些极硬、极脆、熔点极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打比方,用语准)

  (教师引读:激光是最快的刀,问——快到什么程度?

  (学生自然跟读——那些极硬、极脆、熔点极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

  学生读后抓“迎刃而解”,追问:什么是迎刃而解?你平时遇到什么问题就能一下子解决?课文说的是什么一下子就解决了呢?让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准,感受激光的奇异)

  你们理解真到位,女生能读出这种“快”吗?(教师评价:不错),男生能读出这种“快”吗?(很好)全班齐读(太棒了)

  教师评价过渡:老师从你们的读中感受到了激光的“快”。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有节奏地体会出激光的快)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2: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的?

  如果用凸透镜将阳光聚成小的一点,可以点着火柴或纸,但这样的温度只能使铁板的温度稍微升高一点儿。如果我们用适当的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只见钢花四溅,在咝咝声中,钢板一分为二,切缝又细又直,钢板一点也没变形。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比较)(板书:作比较)

  教师追问:用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用凸透镜聚焦阳光的温度与聚焦激光的温度进行比较)

  教师继续追问:这样作比较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清楚地知道聚焦激光的温度很高,形象地写出激光的奇异)

  教师过渡语:作比较既然有这等好处,我们不妨也来体验一下作比较的好处:

  点击PPT:

  (1)如果我们用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

  (2)如果我们用适当的凸透镜聚焦激光,产生的热量可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

  快速默读这两句话,“火眼金睛”有什么发现?

  (多了“适当”)

  请孩子们来做个小小的探究家:

  1、为什么作者非要用上“适当”,可不可以建议作者省掉这两个字?

  2、如果不能省掉,可不可以用上其他的词来代替?

  (同桌展开讨论,然后让学生班级展示探究的成果)

  (设计意图:体现引探思想:从学生的去词、换词中引导学生探究“适当”在这里的准确性,感悟作者用语的缜密,严谨。)

  教师小结:这部分作者通过运用作比较的方法,用精准的语言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师点生读)——激光是最快的刀。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3: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给钻石打孔。(或钻石是世上最坚硬的东西,想在钻石上打个眼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用激光来钻眼就方便多了。只见闪光灯一闪,比钢还硬的钻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

  你的火眼金睛发现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这样举例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激光的用途,了解激光确实是一把最快的刀。)

  (教师随机一边点击图片,一边小结:你们看,给钻石打孔,让最坚硬的钻石成为最美的装饰品。这就是激光在工业上的神奇应用。)。

  预设——学生可能找到的重点语句4:

  4、医生用激光刀做手术,病人可以减少流血,减轻疼痛,还能防止感染。现在激光刀已经大量用于切除肿瘤和赘物。

  你还从那个句子探究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为我们具体介绍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让我们感受到激光的奇异!

  你读出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这样举例有什么好处?(让我们直观形象地了解了激光的用途,了解激光确实是一把最快的刀。)

  教师随机一边点击图片,一边小结:激光可以帮助医生救死扶伤,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这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整体回归,形成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另外两个用途,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感受其好处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火眼金睛真会发现!我们刚才围绕小标题,通过读读课文内容,找找重点句子,写写批注感受,一起探究、发现了作者运用(手指黑板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这些说明方法给我们写出了(指黑板的板书,学生齐读)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

  三、自主合作,实践操作

  教师过渡语:那作者又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准的尺和一本最大的书呢?请孩子们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两个用途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途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有意识总结学习方法,尊重学生意愿,明确下一个环节的学习目标,再次感受“最”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第一,体会用词的精当、准确)

  (一)合作探究,用“法”实践

  教师语:你们可以像平时一样,可以一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和同桌,甚至可以下位,与你的好朋友一起探究,请注意老师的温馨提示:

  (PPT出示)

  1、火眼金睛去发现

  请围绕小标题,读读课文内容,找找重点句子,写写批注感受,去探究、发现作者是通过哪些说明方法来向我们写清“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的。

  2、开动脑筋去思考

  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读书、勾画、批注)(3-5分钟)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的途径与方式,尊重学生意愿,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训练学生学习能力)

  (二)汇报交流,实际应用

  1、环节设计意图:

  班级交流汇报,师相机点拨并出示相关的图片,共同分享学生的探究成果

  (特别说明:学生汇报时,围绕温馨提示的两点来进行。教师的语言可以形象生动些:

  下面让我们进入“火眼金睛去发现”的环节,首先要告诉探究的是哪个用途?是和哪个同学一起探究的,探究的发现(说找到的句子,再说发现的说明书方法,再陈述这样写的好处。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交流中,可以请他的同伴补充,说说如果让他来写“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孩子会怎么向大家清楚、直观、形象地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从中感受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奇妙效果,感受激光的奇异之处

  2、交流情况预设

  下面就根据老师的温馨提示开始学习吧!

  1、预设——最准的尺

  (生用展台交流)

  下面让我们进入“火眼金睛去发现”的环节,首先要告诉探究的是哪个用途?是和哪个同学一起探究的,探究的发现(说找到的句子,再说发现的说明书方法,再陈述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评价:你真是一个会发现的好孩子!(列数字)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准的尺”或“最大的书”?

  学生交流中,可以请他的同伴补充,说说如果让他来写“最准的尺”,孩子会怎么向大家清楚、直观、形象地介绍“最准的尺”?

  假设1:如果学生能自己陈述,适度夸夸学生:孩子们,你们注意到没有,他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他真会运用,真会学习。把祝贺的掌声送给他!

  假设2:学生如果认为作者写得最好,就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奇妙效果,感受激光的奇异之处。

  教师总结(点击两段文字):

  预设1:孩子们不仅探究出作者通过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精当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最准的尺,更可贵的是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说明,让我们感受到了(ppt点)——激光是最准的尺!孩子们,你们真会读书,真会探究!

  预设2:看来我们已经找不到比作者更好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了激光这一用途了,是这样吗?孩子们。(是)但是我们同样很能干,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究出了作者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精当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最准的尺,孩子们,你们同样是最棒的,老师还是要把大拇哥送给你们!

  2、预设——最大的书

  读“激光是最大的书”的孩子们,你们用火眼金睛发现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激光是一本最大的书呢?

  老师这次要把展示的机会留给一起合作探究的两个好朋友们共同来给大家分享。

  (一个读找到的重点句子,一个说说发现的说明方法,并向大家说说你们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展示成果:

  1、以我们语文书为例,按照每页500字计算,一张光盘的容量,相当于20多万本语文书,得用半间教室装!

  2、光盘存、取信息的速度很快,浏览一张光盘的目录只需3到5分钟。

  3、比如,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种材料,信息容量比普通光盘高100万倍。按照这一密度,可将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所有信息存放在一块方糖大的盘上。(生说到哪个用途ppt就点哪个用途)

  (光盘的存储量可真大!)

  教师小结:是啊,作者就是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向我们直观、形象地介绍了(ppt点)——激光是最大的书!

  让我们进入“开动脑筋去思考”这个环节,如果让你当作者,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最大的书”?

  可以抽另外的同学来陈述,其他同学参与评价,评价就围绕着用语准确、运用的说明方法来进行即可。

  评价语:你真会开动脑筋,下来我建议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我们寄给编委,让编委把你的介绍加进去,说不定,来年的奇异的激光这篇说明文就有你的一部分了!在此,全班同学对他表示最衷心的祝愿!

  四、拓展延伸,检验学生应用

  结束设计1——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教师衔接语:孩子们,我们已经探究出,这篇说明文作者抓住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激光的用途,那激光仅仅有(手指黑板“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大的书”)这些用途吗?你们发现文中还有哪些关于激光用途的介绍?(学生找文章语句)

  仅仅有这5种吗?(不)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孩子,你真会发现,读出了省略号的作用!

  (让我们继续当个小小探究家,请同学们下来以后,继续去探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尽量用上我们这节课所发现的说明方法当中的一种、两种、甚至三种方法,形象、直观地向你的家人介绍介绍奇异的激光,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激光的确是最宽的路或最强的炮,或者你们所收集到的用途,下节课我们再到班上继续交流,老师这个金点子不错吧?既然金点子这么好,给我点掌声吧!

  (设计意图:拓展探究途径,激发孩子探究欲望,从课内到课外)

  课堂结束语: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方法,去探究了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给我们介绍了激光的奇异,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激光的确是(教师说前学生补后)

  激光是——最快的刀,激光是——最准的尺,激光是——最大的书

  激光不愧是(学生大声读出课题)——奇异的激光!..

  附:板书:

  奇异的激光

  最快的刀用语准

  最准的尺打比方

  最大的书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1-08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设计01-30

小学五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4-03

小学语文五年级优秀教学设计12-19

小学语文白鹅教学设计06-27

小学语文跳水教学设计07-04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07-03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04-07

小学语文《燕子》教学设计06-12

小学语文《太阳》教学设计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