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国际贸易论文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际贸易论文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关于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增长方式,目前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进行了探讨。部分学者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继续利用自身丰裕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但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东盟)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复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已经给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笔者就想通过以美国市场为目标市场,采用中国和东盟四国历年出口至美国市场的数据,尝试利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个指标,对中国和东盟出口至美国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做一个对比,进而分析得出中国所拥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经出现减退,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越来越大的竞争,依赖于劳动力优势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不太适合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贸易增长方式必须转变。
本文是以中国和东盟四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到美国市场的相关比较来进行分析的。笔者选择的四国是东盟中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以下简称东盟四国)来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们在整个东盟的贸易中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四国产品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与中国类似的.出口贸易结构。
二、中国与东盟四国出口相似度分析
笔者根据美国统计局进口统计数据,计算了中国、东盟四国在20xx~2009年间出口相似度指数的演变情况。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四国的出口相似度在经历了21世纪初一个平稳的下滑过程之后,从20xx年开始快速上升,反映出中国与东盟四国在SITC6+8类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相似度逐步提高,也就意味着中国同东盟四国在劳动力密集性产品的出口上竞争加剧,同时,我们要意识到,虽然21世纪初相似度的下滑过程,也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四国的竞争程度降低了,而是由于中国在20xx年刚刚加入WTO,使得中国进入美国市场的商品相比东盟有所增加。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东盟四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出口与中国的相似度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对美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将面临来自东盟四国更加强有力的挑战。这也说明中国和东盟的产业结构相似,在很多的领域存在竞争。中国按照传统的贸易增长方式已经碰到了更大的阻碍。
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按照传统比较优势进行分工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将在下节中,再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行细分,并按照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到美国市场中份额最大的SITC8类产品数据作为样本,单独与东盟四国出口美国市场的SITC8类产品进行一个比较。
三、中国与东盟四国显性比较优势分析
笔者根据美国统计局统计的中国与东盟四国进口至美国市场的历年数据,计算了SITC8类产品的RCA指数演变情况。分析得出,尽管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SITC8类的RC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还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却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而尽管东盟四国出口至美国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SITC8类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同期都小于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但是其显性指数却稳中有升。其指数的增长也就意味着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在美国市场上面临来自东盟国家越来越多的竞争与挑战。长远来看,SITC8类产品的竞争力将很有可能被东盟国家反超。因而,继续坚持按照传统贸易增长方式的发展道路,继续通过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国际贸易论文2
参考文献
[1] 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xx 年1月.
[2] 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xx年,第4期:第105-108页.
[3] 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xx年,第5期,第102页.
[4] 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年,第1期,第58页.
[5] 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 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xx-08-12.
[7] 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 ,20xx-9-28
[8] 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国际贸易论文3
改革开放之前,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际环境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相对较慢,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需求作用十分微弱。以下是“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近些年,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新情况与国际复杂多变发展形式,我国外贸主要以调结构、稳增长以及促平衡等为着力点,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平稳态势,同时又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但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国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本研究主要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一、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对外开放后,我国外贸始终保持迅猛发展态势,该现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近些年的外贸额不断增长,从20xx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连续四年的外贸额超过20%,20xx年我国外贸规模达到25641.8亿美元,相比于20xx年增长3369.1亿美元,同时实现8542.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外贸出口额度为10254.4亿美元,回落增幅为1.2个百分点,同时进口额为8953.5亿美元,增幅提高大约3.1个百分点。依照我国商务部所提交的《20xx年中国外贸形势报告》显示,20xx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表现为后低前高的走势,而且20xx年全年进出口额度在5.1亿美元左右,提升大约20%。
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出口产品结构问题
从整体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存在较低的整体层次,而且多数出口产品均为较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也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现象的存在充分说明我国贸易额中所体现的利润少于数据中所反映的利润。其原因是现阶段我国优势主要集中在密集型劳动产品方面,也就是说,尽管我国存在较大出口总额,然而,我国通过贸易所得到的利润相对较低,基于该情况,若采用提升数量的方式增加利润,那么就会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由此降低出口产品贸易利润。
2、贸易机构和产品结构理论问题
我国在近些年的贸易结构调整目标和产业结构差异性比较大。第三产业在我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相对比较低,20xx年,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40%;20xx年,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7%;20xx年,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1%;20xx年,GDP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5%。尽管近些年第三产业在我国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然而,其上升速度依旧比较缓慢。
3、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在国际贸易中,我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相对比较少,就算是在工业制成品方面,依旧大多在装配、组装等环节集中,在国际分工方面,我国依旧处于落后状态,而且在国际分工中存在较低的`位置。比方说,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实际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为75%,而非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为53%,资本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为1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依旧选择的是非技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
三、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改善策略
1、提升我国消费率,不断扩大内需
应该不断提升我国普通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因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消费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不断推进内需发展模式,确保国民经济中消费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国内经济能够平稳运行。
2、不断优化相关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有助于降低国家外贸依存度,同时对国家贸易市场竞争力进行不断提升,在对GDP经济规模予以扩展的同时,对国家产业机构进行不断优化,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改善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充分挖掘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积极参与贸易自由化和区域合作机制,对我国第三产业空间予以充分利用,以优化我国当前的相关产业结构。
3、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健全汇率形成机制
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运行,使稳定汇率机制得以形成,应不断提升国家与区域中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贸易联盟与经济合作组织中人民币的地位,同时展开亚洲货币合作关系,因为我国主要选择浮动汇率体制,所以我们可在一篮子货币中适当提升欧元权重,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对欧盟所带来的影响与冲击。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我们应该正视对外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认清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形势,紧抓机遇,以不断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信心,从而巩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大国、强国地位。
国际贸易论文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各高等院校蜂拥开设国际贸易专业,为外贸类企业输送合格人才。在本科院校偏重知识理论的学习的同时,高职院校则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国际贸易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为外贸类企业培养对接企业的合格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特点、课程改革及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意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实施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国家层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进程,改变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形式,以“企业进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依托的教育模式。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1、理论研究方面,近五年来,很多学者在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做了深人的研究。杨岚、王晓红(20xx)提出了“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三结合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俞学伟等(20xx)提出了“国际贸易专业`双体系融合’与`个体职业发展引导’培养模式研究”,认为通过职业资格的培训与学历教育的融合,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为就业服务。李画画(20xx)从满足企业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建设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诸多专家学者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模式发生的根本性转变,为培养实用性人才和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实践研究方面,虽然理论研究的论证已经相当完善,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有待于解决。陈亮等(20xx)校企合作之间冷热不均,合作知易行难。虽然校企合作在国内高职院校中已经初具规模,但现实状况中,还存在着诸多只有学院一头热,企业对此并无积极性也没有太多举措。校企合作的深度欠缺,大部分仅限于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初级阶段,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张晓燕(20xx)学校需要培养合格的学生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需要和企业合作来进行教学定位,然而企业需要的是利益,没有相关利益企业不可能有热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使校企合作制度化,而不是人为维护,提高企业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生源及师资现状。邱萍,周卓华(20xx)随着今年来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复杂多样,有普通高考生,对口单招生,中职对接生,高中注册生,中职注册生等,由此造成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知识储备薄弱等现象。在高职师资方面,田晓燕(20xx)学历结构不合理;“理论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及企业一线人员兼职教师少;一线教师欠缺专业化知识.
三、校企合作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深远意义
1、校企合作可以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1)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企业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实践,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从中体验理论上的框架知识如何被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2)校企合作有效地环节双师型教师缺乏所带来的理论教学偏重的教学模式,不再使“毕业等于失业”的模式出现、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轨的状况产生,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高职院校的教师多为知识型人才一从学校步人学校,很少有企业锻炼经验,讲授的课程偏重于理论,与实践性工作有脱轨现象。校企合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领会理论的含义,同时也弥补了高职师资方面的不足。
2、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工学结合是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工学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了解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从而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校外实习基地的支撑,学校可以整合专业教师和外贸单位工作人员的力量,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习企业的资源,将工学结合融合在工作现场的环境之中,把工作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
国际贸易论文5
摘要:国际贸易合同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条款,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批装运条款。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交易不断增多,因此国家之间的产品交易的运输问题也随之而来,所以分批装运条款而产生的纠纷常常不能避免。于是在国际相关组织颁发的相关法律条款中都有分批装运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问题可能涉及分批装运,也有可能涉及分期装运,所以在处理国际贸易交易中的分批纠纷时,应该用哪条哪款,值得具体分析和研究。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国际贸易;分批装运;分期装运
分批装运是国际贸易买卖交易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和交货条款有关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批装运对全球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分批装运在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
一、分批装运与分期装运有关规定
世界各国在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对分批装货和交货都做了明确规定。当卖方的交货和装运都是在发货国或交易国完成时,它的装运与交货是无区别的,因为它们都使用的是C组或F组贸易术语,在这种情况下的分批装运和分批交货也是一样的。然而公约条款和《跟单信用证惯例》对交货和装运条的规定都不一定一样,其中规定了,在分批交货的合同中,如果有谁违反了合同,不履行对货物的义务,那么他就违反了合同,另一方就可以宣告该合同对该货物失去了法律效应。无责任的一方有非常充足的理由判断有责任的一方在今后的合同仍会不承担义务,违反合同,估无责任一方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宣告合同无效。
二、分批装运与分期装运的区别
国际贸易合同公约中大多数都是和分批装运相关的条款,很少有分期装运条款与分批装运的区别,所以要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的第二十三条的具体情况而定。分批装运是指同一个合同款项下的货物,可以按先后分成若干期或按若干次装运。在国际贸易中,凡因为数量过大,或受到货物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销售量或资金所限制,有必要分批分期装运。如为了减少提货的手续,节省中间时间所消耗的费用,所以要求在进口业务中国外出口人需要一次装运货物的,则应在进口合同中规定不需要分批装运。但是分期装运中,有以下三种情况需要注意:
(1)在分期装运中,所需要的次数;
(2)在分期装运中,所需要的时间;
(3)在分期装运中,所需要的装运的量。所以,三者都符合的情况下,信用证中的"PARTAIL SH IPM ENTS"不是指的分批装运,而是分期装运。
三、有关分期装运的条款的信息
分批装运的条款中,易出现"ALLOW ED"和"PERMITTED"以及"PROH IBITED"(有时是"NOT AL-LOWED"或者"NOT PERMI TTED")等词语,但是迄今为止,从来没出现过"INSTALMENTS",所以不要受到"INSTALMENTS"的迷惑。分批装运不会影响结算,所以不会受到装运的次数和金额限制。即装运一次结束就可以结算一次,不会影响后面未装运的部分。换而言之,后面未转运的部分可以继续使用该信用证,直到该信用证充分使用。但是分期装运则每装一次则每一次装运都要受到限制———如果有哪次装运不符合信用证中规定的时间或者数量来装运,就会导致你这次的装运和以后的装运都有可能被出现拒付的`风险,并且使当前的信用证失效。后面的每次分期装运都将被视为无效的(意味着该信用证从这次开始以后失效)。然而分批装运:装一批货,就要做一份单据,然后到银行交付金额,直到全部货物交完为止。而对方银行会依据你交单的时间不同来决定自己的交单时间然后付款。不需要等到全部证件齐全才付。否则,有些可分批装运的货物拿到证期时间较长,等到第一批货到目的港,无法交单,客户也无法提货。
四、对分批装运的原则
1.“允许可以分批装运”,没有任何限制。
2.规定了分多批次的装运但不限制每批装运的数量。
3.要规定装运货物的时间,数目和日期。前两种与时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属于分批装运。根据公约中的内容,第三种规定了装运的具体时间,以及截止的日期和交货数目。这和上述文件中第三十二条所述内容相同,所以实际意义上的分期装运就是定期、定量分批装运。所以,货物运输时出现的此类问题理论上是可以按照“分期付款货物分批装运”来解决问题的,从具体案例来分析我国某服装进出口公司于2015年4月,以CIF条件与美国某贸易有限公司成交一笔时尚服装,总数量为500万件,共250吨,允许可以分批装运。一方开具信用证中相关装运条款中规定:250吨时尚服装,装运港为:珠海,可以分二批装运。150吨于2015年4月15日装至纽约,100吨于2015年5月1日前装至旧金山。服装进出口公司于4月份在珠海港装的货物到纽约,计划该月月末再继续装一批至,4月末,再装剩于的吨数到旧金山。第一批150吨装完后即备单办理议付,但当当事人收到单据时,开证行认为不符合只分两批装运,你司不符合信用证法的规定。这个案件就是类似分批付款的案例。该情况就可按信用证规定对该期和以后各期宣告失效处理。分期装运和分批装运要分情况来判断他们的异同,在处理国际贸易中的纠纷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崔嘉岚.论FOB条件下卖方风险防范的法律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2]郝艳红.A公司出口贸易中信用证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徐金玲,王玮.针对信用证项下分批装运条款的案例解析[J].中国商贸,2012.
[4]余筱兰.《鹿特丹规则》承运人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4.
[5]周新.中国内河沿海海事法律冲突及协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4
国际贸易论文6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结合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放开,对外贸易企业外延扩大,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全球化的商务竞争中来,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呈多样化,质量要求更高。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能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涉外活动较多,企业急需外语熟练,外贸熟悉,懂业务、能管理、会操作的高技能外贸人才,至少是有一定经验的就业者。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偏弱。
1.1教育者对校企结合重要性认识的高度不够,管理模式不成熟,教学经验不足。高职教师队伍存在差别,其中部分教师没有从事过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理论充沛,实践指导薄弱,造成侧重点往往在课堂上,寻找理论和实践的切合点的能力有限,不能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调整。
1.2校企结合的实习活动缺乏统一的指导定向,随意性很普遍。学生实习岗位往往不是狭义上的外贸企业,岗位和所学专业差之甚远,无法接触最新的国际贸易走向,也无法检验学习效果和实际运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习为主,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完成教学实践内容。方法简单枯燥,直观性不强,实践能力不能达到有效的验证。1.3校企结合的重点在企业,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学校的积极性较高,而国际贸易企业出于自身的考虑,关键岗位很少接受学生上岗,岗位明显不足,有的只是作为熟练工人使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到实习的.效果。致使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仍然不熟悉国际贸易工作的范围、项目、运作方式以及涉外的方方面面,在陌生的环境中畏手畏脚,难以胜任,因此而转行的也不在少数。
2.运用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务实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需要脚踏实地的务实和不断的创新。
2.1提高认识,打造一支校企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国际贸易的校企结合教学对师资有着特殊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外贸实战经验和丰富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在提高认识,敬岗爱业的基础上,选拨拔部分素质高的教师到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之首先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用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打铁先要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实践能力做表率,校企结合的教学无从谈起。
2.2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国际贸易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系列,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有相当一部分与普通高校差异不大,没有和本专业的实际要求有机的联系起来。所以,课程设计要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基点,突出专业特色,大幅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设置,必须保证在企业见习实习的工时,增加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尤其要是在外语口语的强化训练,外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资格资质及相应的证书等实际需求上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2.3提高校企结合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编排,相互交融
职业教育偏重于实践教学是个新的思路,国际贸易专业更是如此。在授课排序上,一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制定科学的黄金比例;二要避免把两者割裂开来,形成两层皮。在教学上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出现,在一年的两个学期中,学院学习占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其余时间安排在基地或企业进行实习。把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拿到实践中去运用,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再拿回到课堂上研究解决,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如此往复,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实践的过程,相互交融,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校企结合创造客观条件
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取向相当的明确,毕业前应该具备与就业相当的自身素质,实训基地为校企结合创造了前期客观条件,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的实践需要,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训专门人才,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这就是务实,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要做。有了这么一个平台,引进相关的实训软件,设置进出口公司、海关、商检、税务、检疫等部门,由学生进行虚拟运作,把仿真教学用到极致。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工作流程,以及具体的单据填写、业务洽谈、合约签收及贸易谈判可能涉及问题等等。校外实训是校企结合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检验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可以直观的接触到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操作水平,增强自信心。
2.5强力沟通,打通校企结合的瓶颈,促进交流合作
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关键的是找到专业对口,具备实习规模和专业要求的企业。高职院校缺乏实习基地已经成为这一教学方式的瓶颈,问题产生的要素在企业,也和学校的教学有着极大的关系。要做到校企合力,学校方面首先要把重点向企业转移,注意把企业在新形势下出现的阻碍外贸发展的难题,作为学校论文的选题,最大限度的和经济运行联系起来。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向企业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和新技术的成果。有条件的,主动承担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适时的推荐和开发新的项目,提高企业对院校教学水平的认知度。
这样,企业不再把接受实习生作为负担,而是为企业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这种机制的形成,就会使学院和企业达到了认识上和利益上的相通,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达到双赢。综述,如上所述,根据当前高职校企结合教学的现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校企结合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把真实外贸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出合格的,与时俱进的国际贸易人才。
国际贸易论文7
1贸易救济的概述
贸易救济,指的是当进口对国内产业产生不良影响时,一国政府为了减少或者避免不良后果采取的各种措施。贸易救济在WTO里的主要形式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以及保障措施这几种。且贸易救济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经济、政治等,同时,这些方面之间也会相互地影响,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的反倾销和反补贴问题
2.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的反倾销问题
依据《反倾销守则》,WTO认为如果缔约国里一国的产品出口价格明显比正常价值低,那对进口国就是倾销。若是该倾销对进口国工业或新兴产业造成重大损害或威胁,那此种倾销就应该受谴责,缔约国可对倾销产品征收适当的反倾销税。
2.1.1正常价值根据《反倾销协议》,正常价值的含义是:在正常贸易里,依出口国制定的、用其同种类产品的价格来确定的出口国出口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国内产品的市场价格,若国内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够确定,或者是因为受其他影响而缺少代表性及真实性的时候,就要通过第三国或者结构价格来确定。美国相关法律对于正常价值的定义是:正常价值,指的是国外同样的产品在第三国或者生产国正常贸易中市场的价格,此销售价格应该和用来比较的出口价格及结构出口价格处在同一个贸易水平上,或采用结构价值,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再加上一定的利润计算。正常价值通常是某种特定的产品在调查期里的加权平均价格,其主要标准有:国内的市场价格、销售到第三国的价格以及结构价格。
2.1.2出口价格和结构出口价格《反倾销协议》规定:出口价格,必须要是正常贸易里的某个国家向另外一个国家出口产品时的价格。然而,该协议里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有关正常贸易的定义,通常,正常贸易指的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里所形成的价格,其中除去了因交易者之间相互关联所产生的正常价格《。反倾销协议》认为,如果出口商与进口商间相互联合或者有补偿安排的话,那么他们间的出口价格的确定就会以出口产品在第一次转售时所确定的价格为标准,若产品未被转售,或者不是通过进口这种方式进行转售的时候,就可以按有关政府规定的合理原则来认定产品的出口价格。
2.1.3借款的费用在新的准则中,借款费用的主要变化有:
(1)增大了其资本的组成范围,资本中不仅包含着固定资产,也包含着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够达到的,可以用来销售的存货及用于的房地产等。
(2)增大了可以用来充当资本的借款的组成范围,不但会涉及专门化的借款,还会涉及一些一般性的借款。
新的准则比较充分地吸取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扩大了资本化的组成范围,这种变化对于计算存货的成本比较有利:
(1)对那些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可实现的、用于销售的存货来说,如果按新的准则来核算成本,那这一成本一般会比按其他准则来核算的成本要高很多。
(2)借款费用要经由资本化,才可以构成固定资产的组成价值,保持原有折旧方法的基础之上,会增加折旧的费用,也就是说这会间接地影响到产品的存货成本。新的准则对借款费用做出了修改,这使得固定资产的成本可以得到提高,进而可以减少了构成倾销的可能性。
2.1.4企业的无形资产国际会计准则非常重视资产的可辨认性,所以,商誉就被排除在了无形资产之外。新的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企业所有或者企业所控制的、不是具体实物形态的、可以辨认的、非货币性的一种资产,因此,不可辨认的企业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准则不符。依据新的准则,企业在研发时的所有支出,应该进行必要的区分,区分是研究阶段的支出,还是开发阶段的支出,这样利于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企业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该在其支出时就计入到本期的损益里,然而企业开发阶段的支出,则应该在其满足规定的条件之后,允许其进行资本化。另外,我国对于那些投资者的无形资产,是把投资方所认定的价值作为其实际成本的,而在国际准则中,这些无形资产却是统一按公允价值来计价的,我国对于由资产交换所引起的那部分无形资产,则是按其是否具有商业性,划分成公允价值以及成本这两种模式,而在国际准则中,这部分无形资产也是按公允价值来计算的。根据我国原来的准则,认定由无形资产所引发的支出,应该在其支出时就在当期的费用中确定,而当前的无形资产准则却废除了这一规定。此外,在摊销问题上,为了能够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新的准则规定使用寿命不能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能够进行摊销。
2.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的反补贴问题
《反补贴协议》规定,补贴的成立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有财政的支持;
(2)这种财政支持是由世界贸易组织里的公共机构所提供的;
(3)该支持被授予某些利益。通常,补贴有三种类型:禁止性的补贴、可诉性的补贴以及不可诉性的补贴。
当前我国存在的补贴问题:
(1)国有企业支付小额或者不支付费用就能够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2)政府主要通过对能源价格的干涉,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
(3)地方性的政府用较低的价格来实现供水、供电及其他原材料的供应;
(4)政府尽量减免企业的债务,且提供优惠性的贷款;
(5)政府努力给企业税收上的优惠;
(6)政府对某些产业提供扶持性的补贴,尤其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国有企业的重组中投入了大量资金;
(7)政府为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提供较多的优惠;
(8)政府直接给企业出口性的补贴。
3有效防范贸易救济的措施
3.1积极建立防范贸易救济的会计体系
在西方国家中,有比较完善的对会计诉讼的'支持,这利于提起反倾销诉讼和应对抗辩。比如,会计在企业的反倾销申诉中,可以帮企业收集和整理有关的申诉证据,借助会计的举证来进行申诉和控告。再如,在进行应诉反倾销的调查时,会计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关的应诉资料和数据,以便企业进行有关会计的陈述及抗辩。同时,会计还可参与到对企业被诉的反倾销的预防中。西方国家通过建立这种有效的会计保护机制,利于企业在反倾销之诉中取得各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而在我们国家,有关贸易救济的会计举证资料则是非常有限的,还未能够建立专门、完善的针对贸易救济应诉的会计举证体系,因此,用来应诉的会计资料通常都是由现有的、不完善的会计系统提供的,该系统对会计资料的积累是比较有限的。然而,由于在反倾销诉讼中,涉案有关的产品通常是企业各种产品中的某一类或者某几类,并且这些产品主要是用来出口的。当时,由于企业的产品有好多种,如果要把涉案的产品和企业的所有产品相分离,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企业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材料成本、存货成本、产成品的成本、销售成本以及材料的数量等,这些都要注重强调分配的方法问题。对于各出口企业,公司应该在条件允许时在海外的销售部门里建立相对独立的会计的核算系统,也就是说,对于企业的出口产品,一定要按产品出口的国家、出口产品的类型,在账簿里单独地做出记录;对于那些海外销售的部分,则应该注意:第一,出口商品的销售数量及价格的信息要正确而完整地记录和保存;第二,有关机构在进行企业的反侵销调查时,一定要特别关注企业提交的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也就是说,一定要保证出口产品的每次交易都能正确而完整地在销售单中反映出来;而对于企业的生产,则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第一,按贸易救济的有关要求,出口产品从其原材料到其零部件,再到把这些材料及部件装配成产成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投入全部的产品的用量都必须记录在数据库里,而在核算产品的成本时,则要尽可能地使产品的直接成本得到追溯,并使成本的计算及分配更加合理,对于产品的间接成本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成本动机。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当前使用较多的是替代国价格这种方法,在这种状况下,对于成品的用量一定要进行精确地掌握和记录。第二,对那些机制比较复杂的制造企业来说,其进行成本核算时,通常要设两个代码,这两个代码在反倾销的调查里一定会用到,也就是:控制代码及物料代码,这些代码一定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里,对代码的设计要注意规范性、合理性及完整性,只有这样才利于企业了解其自身的生产过程。第三,企业在其产品的生产及经营中,还要关注产品的包装成本,以及包装中所含的成本信息;而对于材料等的采购过程,企业则需要认真保留、保持产品原材料采购的有关文件,以便提高反侵销调查机关采信企业采购价格的可能性。
3.2积极建立企业贸易救济的预警机制,该预警机制一定要包括的信息
(1)有关我国的出口产品在重要的国外市场上的销售量信息,这些信息具体有:产品的销售额、价格的增长程度、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占有率、进口国可接受的产品进口量的上限及价格的下限、对该国产业的损害、该国同类产品受影响的情况及其竞争者的销售量;其他国家出口的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及产品价格、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各个国家售价间的不同、进口国反倾销的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会帮助各个企业认识到可能的市场风险,以便使企业可以及时地调整出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及计划等,有效地降低该企业被诉倾销的可能性。
(2)同类的产品在出口国市场上的竞争状况,以及产品的供需相关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中消费者特点、市场的需求状况、生产者的数量、市场的发展状况、产品的销售量及价格、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来源、市场的竞争动态等。这类信息利于企业采取更加多元化的竞争手段,更加合理地确定产品的出口价格。
(3)必要时,还要了解第三国中同类产品的相关市场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有:第三国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出口价格以及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情况等。掌握这些信息可以使企业找到合适的替代国。
(4)我国及进口国之间存在的贸易逆差或顺差。通常,贸易的不平衡很容易导致贸易摩擦的出现及加剧,如果我国对于某国有很大的贸易顺差,就很可能会引起进口国的反对,这必然会造成他们提起反倾销诉讼。
3.3积极建立其竞争者的会计体系
出口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其所在的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也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起自己特有的系统,以便掌握和分析进口国的现状以及其竞争者的信息,这就要求出口企业积极地建立竞争者的会计体系。竞争者的会计体系通常包括:国内竞争者的会计体系以及国外竞争者的会计体系这两个主要的部分,通过前者,可以掌握国内竞争者的情况,以便企业协调其竞争策略,防止引发反倾销诉讼;而通过后者,则可以有效掌握国际竞争者的情况,这同样有利于企业规避或应对反倾销诉讼
国际贸易论文8
摘要:支付条款是国际贸易合同的一个主要内容。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于贸易双方而言,在贸易结算中的风险以及经营中的资金负担都是不相同的。选择正确支付方式能使进出口双方在货款收付方面的风险得到控制,并在资金周转方面得到某种通融,从而促进交易目的的实现。
关键词:支付方式;选择;综合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xx)03-00-01
在现有的结算方式中,基本的有三种:汇款、托收、信用证。另外,还有一些延伸的结算方式,如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等。在实务中,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结算方法,如电汇中加入第三方(船方)来控制风险。不同的支付方式对于贸易双方而言,在贸易结算中的风险及经营中的资金负担各不相同。
一、常用支付方式简介及风险分析
汇款是指汇款人(债务人)主动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代理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也是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汇款按照使用的结算工具不同,可以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不同,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其中,预付货款对于出口商而言较为有利:既可以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同时减轻了资金负担;货到付款则对于进口商较为有利:既可降低资金风险,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与得到资金融通。如付款的期限较长,甚至可以将货物售出后,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因此,用汇款方式进行结算,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结算的风险(如货物运出后能否顺利收回货款以及货款付出后能否顺利地收到货物)和资金压力完全由一方承担,另一方则相对有利。
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代理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虽然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这种方式把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有审单的义务,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结算的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资金融通也更为便利。因此,该种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接受。
二、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客户信用等级的高低。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很一般或是贸易双方是首次进行交易,应该选用L/C的方式;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较高,可以选用D/P,既可以达到即节省开证费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权凭证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非常高,就可以选用D/A甚至是直接T/T的方式。
2.货物供求状况不同。如果是畅销的货品,卖方可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如要求用L/C进行结算,甚至要求买方预付货款。如果是滞销的货品, 则所选择的支付方式可能会有利于进口商,如D/A,甚至可以货到付款。
3.选用的贸易术语和合同金额的高低。不同的贸易术语对于买卖双方的责任规定以及风险分担有所不同,因此也应根据贸易术语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对于象征性交货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选用托收和L/C的方式;而对于FXW和实际交货的D组术语,一般就不会采取托收的形式进行结算;对于FOB和FCA等术语,由于运输的事宜是由买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难控制货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托收的方式。另外,合同金额如果不大,则可以考虑选择速度较快、费用低廉的T/T方式或光票托收方式。
三、正确选用支付方式的建议
从国际贸易实践情况来看,单纯某一种结算方式总是不能满足交易各方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有必要采用综合支付方式进行结算。
1.汇款和托收相结合。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 %,在装船后T/T合同款的40%,剩余的5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这种选择既能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又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同时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也节约了宝贵的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3.托收与信用证结合使用。这样的组合既可尽量地避兔不必要的开支,也能对作为物权凭证的单据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将D/A和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结合在一起使用,或要求使用由代收银行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这样,原来的商业信用就被转变为银行信用,将出口商的风险转嫁给银行。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导致出口人是否能够安全、快捷地得到货款。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风险,也要考虑对方的成本,力图达到双赢的日标。所以,要根据对方的资信等级、货物的供求状况、合同金额的高低、运输方式和种类、财务结算成本高低等因素来决定。同时,灵活运用组合的、综合的支付方式来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以分散结算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立武.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与风险.中外企业文化,20xx(01).
[2]高增安.国际贸易出口方支付方式的理性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xx(04).
[3]任晓燕,任哓鸿.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商场现代化,20xx(09).
[4]危英.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最佳选择.求索,20xx(11).
[5]余文华.进出口贸易中非信用证支付方式的运用模式.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人学学报),20xx(01).
国际贸易论文9
1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
1.1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不仅涉及到融资,更是涉及到国际性贸易,这样增强了贸易双方的流动性,进而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国际贸易融资活动还使国际贸易双方加强了相互交往,极大地减少了贸易双方进行贸易的交易成本。1.2有利于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因为国际贸易融资总体来说门槛较低,发展中国家和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借助于国际贸易融资的平台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国际性,有利于扩大资金供应主体,融资形式也会多元化,这样不仅加强了融资活动的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
2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不同性质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资金分配不均可以融资的银行有两大类,一是商业银行,一是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资金较为雄厚,但是做的多是流动性强、金额小的短期贸易融资;而政策性银行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银行性质不同融资的资金来源出现了结构性不均衡。
2.2我国企业进行国际融资担保一般都存在担保难的问题据相关市场资料显示,我国的很多外资企业都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很多外贸企业负债率高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授信额度不够,也较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方,因此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2.3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对象集中当今国际贸易都走向了高度化、复杂化的发展之路,国际贸易融资渠道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国也在尝试一些新的适宜的融资方式,但是具体应用还是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传统的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方式,占到了贸易融资总量的70%左右。从融资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型企业财务管理较为完善、信用等级较高,因此它们受到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的全方位青睐。
2.4审批程序繁多,操作流程不畅国际贸易融资虽然可以为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流,但是现实情况是,,申请国际贸易融资所需程序复杂、办理耗时较长,办事效率过低。很多银行没有采取合宜的方式来应对国际贸易融资,仅仅将国际贸易融资等同为一般的融资,缺乏一套符合其特点的快速、高效的审批方法,因而给企业申请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5欠缺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国际贸易融资涉及面很广,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安全问题。但是企业没有注意到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安全风险问题,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传统的风险应对方法,不能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的新特点。一些外贸企业也没有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与一般融资活动的区别,因此国际贸易融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
2.6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很容易同其他国家发生贸易纠纷国际贸易融资是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所发生的资金和信用的融通活动。因此它至少涉及到两个国家,甚至是多个国家,因此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但是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还是采取的传统方式,与国际上现行的做法不相符合,违规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也经常会有贸易法律纠纷。
3解决对策
3.1进一步加大国际融资的信贷力度在发展传统的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融资方式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发新的新融资方式,有效降低信贷利率,减轻企业成本压力。此外,各类银行还应该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加强对外贸企业国际融资的业务培训。
3.2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我国的很多外资企业都存在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贷款审批制度,大力创新企业自身授信管理新模式。
3.3加强各方合作,使得融资走向多样化加强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同时发挥政府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政企银通力合作,有效降低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3.4适当增加融资的信用保险担保支持力度很多外贸企业负债率高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授信额度不够,也较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方,因此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所以要帮助企业解决这一困难必须要适当增加融资的信用保险担保支持力度,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资金,专项用于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担保。3.5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秩序一方面要加强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政策研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分析我国现有法律,找到其中的不足,努力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有效促进外贸发展。
国际贸易论文10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流程及管理也愈加繁琐,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双方极易在警惕性不高的情况下出现合同欺诈问题。本文对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识别进行分析,再对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防范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防范;合同欺诈
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贸易也有了更明显的发展。相应的,在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行为也逐渐增加,直接对国际贸易的稳健运行造成影响,并且降低了国际贸易运营商的信誉。在众多国际贸易欺诈事件中,通过买卖合同进行欺诈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因此,系统地研究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方式及其对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识别
(1)合同主体的欺诈形态识别
1、识别合同主体的虚构
虚构合同主体,即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行为。比如:“皮包企业”,这样的当事者是没有法人身份的,通常也没有资格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相关者属于某个大型企业的下属机构,母企业的规模大、实力强,不过下属机构的实力差,并且经济上相对独立;相关者完全是商业欺诈,利用假信息、假名字、假材料等,通过多种方式来欺骗对方。
2、识别合同主体的变更
利用主体整改进行欺诈。通常是合同签署一方认为自己不能够兑现承诺,为此表明让承诺标准更好的第三方来取代。在相关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假如另一方并没有对有关第三方的诚信情况进行考察,并且冒然允许了第三方的取代,就可能会导致欺诈行为的发生。
3、识别合同主体的责任形式
合同主体涉及到的种类较多,所对应的责任与义务也并不相同,国际贸易中合同签署方是以企业为主。其具备的法律特征是企业通过所有注册资本来担负责任,股东也通过出资的方式来对企业担负有限责任,因此贸易欺诈者通常选择用最少资本注册一个企业的方法,即便欺诈行为被揭穿,最终法院的判决也是让合同签署方来担负责任,这样,欺诈方付出的也仅仅是较少的注册资本,而被欺诈方的损失却更加严重。
(2)国际贸易中合同赔偿条款的欺诈识别
通过赔偿规定进行欺诈,包括买方对卖方的欺诈,也包括卖方对买方的欺诈。买方对卖方的欺诈,一般是是由于卖方不够谨慎,买方对产品质量和设计标准进行诱惑,从而在合同约定上进行调整,让卖方认同并签署合同,但是其内容约定已经超过了卖方的实力,为此通过卖方违约这个理由,申请赔偿。
二、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防范
(1)合同订立中的防范措施
1、合同订立前的准备工作
在签署合同之前,想要更全面地预防合同欺诈,一定要提前制定一些预防措施。其一是对市场行情进行了解;其二是对交易方的资质及实力进行必要的评估。和国内合同的签署相同,签署一个国际贸易合同需要对市场状况进行调研。例如买卖合同中商品的售价、质量等等,都需要有关方面先做好市场调研,摸清国际市场状态,以此来选择最佳的产品及售价,从而确保合同约定能够顺利履行。
2、合同订立中的款项内容
买卖合同的内容都是通过各项条款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在确定国际贸易合同的各项条款时,双方当事人应当认真商讨、斟酌后再最终确定。订立时最好参照同行业的合同示范文本所提供的样式逐条逐款的斟酌,尽可能订得明确。对于那些与合同的履行及预期目的的实现有关系的条款,都应具体明确,做到条款齐备,词句严谨准确,内容合理合法。
(2)合同履行中的防范措施
1、对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情况的督促
国际贸易合作达成之后。我们需要分析、考核对方的实力情况,对对方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在合同内容担责阶段,要重点分析合同签署方的计划及其诚信、资格、实力等有没有发生改变,以此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在合同签署后,不单单要分析对方是否正打算履行承诺,并且还需要督促对方根据合同规定来履行承诺。此阶段,也需要确保自己能够履行承诺。
2、对对方当事人在履约过程中欺诈行为的应对措施
若想要国际贸易中合同约定正常的履行,一定要防范合同欺诈行为的出现,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在履行承诺期间需要遵守相关的制度、要求等,国际贸易中合作双方也需要了解这些制度及要求,确保合同内容能够顺利实施。根据确定的抗辩解体系及越位权、撤销权规则,及时预防与解决可能出现的合同欺诈现象。
(3)合同赔偿条款欺诈的防范
1、重视赔偿依据
赔偿依据涉及到法律政策及真实案例。法律政策属于签署方的合约规定;真实案例代表着违规事例。像买方设计的产品存在漏洞,卖方预防赔偿欺诈的主要方式是本身真正掌握合约内对质量表述的具体内容及本质。卖方一定要清楚合约内对质量的表达内容是否正规,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兑现相关的责任。合约内需要选购一个方式来代表质量。
2、重视赔偿时效
赔偿效力,代表着受损者向违约者要求赔偿的时间规定。对于国际贸易合作而言,若要想让产品的争议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一定要注意不可放置过长,避免收集及整理证据遇到障碍,并且为了让权益者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让贸易争议迅速得到处理,一般都需要备注赔偿期限。在通常状况下,赔偿效力是在合约内详细备注的,合约里无承诺的,根据相关法律政策来明确。赔偿效力和受损者申请赔偿权益的时效性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这个时效结束的话,那么另一方是有拒绝的理由的。
三、结论
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的防范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地防范今后变化多端的国际贸易买卖合同欺诈。在电子商务兴起的21世纪,电子合同将成为今后买卖合同的主要载体。目前防范电子合同欺诈的途径主要有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如何进一步防范国际贸易业务中的电子合同欺诈,本文认为应从加强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科研和开发、健全电子合同立法、设置电子合同行政主管机构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曦.国际贸易合同欺诈防控[J].内江科技,20xx(12):102-106.
[2]王步云.论国际贸易中合同欺诈识别及防范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xx(2);98-99.
[3]方春河.信用证欺诈及防范和救济措施[J].中国储运,20xx(6).
国际贸易论文11
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一)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中授信额度的管理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采用都是对客户进行统一的额度授信管理模式。所以银行一般都是根据一个企业的资信状况与财务状况来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分别根据授信业务的种类为客户确定一个分项的授信额度。但是目前我国贸易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新生力军,这些企业由于规模都相对较小。这样就使得各行传统的企业财务技术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其次,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审批方式与传统授信业务审批方式也大同小异。在处理融资业务时往往时效性较慢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求。授信额度一旦确定,那么融资业务在这一年内都会根据确定的授信额度进行办理,往往不会实时关注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来进行额度授信,同时在贷后管理这方面也较为混乱,没有充分了解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对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向与资金流向都比较较为模糊。
(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前期调查的匮乏
往往还是采用传统信贷的方式来评定融资业务,在对企业进行评定的过程中,就会遗漏对贸易融资企业的背景了解以及上下游结构的掌握。只是单单较为注重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到企业进行实际考察的情况少之又少,尤其对企业的上下游经营状况了解的不熟悉。甚至一些客户经理对货物的用途都所知甚少。一般都是根据企业自主提供的资料来进行核定,这样的资料大大提高了风险的可能性,同时影响各行的金融融资业务。
(三)融资业务贷后管理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还是比较混乱。没有一个很系统的可以实时监控贸易流程的贷后体系。国内的大多数客户经理还是都是用传统的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模式来管理融资业务的贷后情况,这种传统模式的信贷贷后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融资业务的风险性。一旦企业违约了,那么作为第一还款的货物就很有可能被企业早早的处理掉了,即使银行手里掌握了物权,但是银行对物权的处理都往往缺乏经验,也只能通过追索担保的方式进行财产保全。
二、国内商业银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建议与措施
(一)建立适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贷后管理体系
在金融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往往银行的流程审批的过程的时效和方式对获取业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银行应该前期调查过程中就清楚的了解融资业务是否真实,是否连续。银行对企业的交易双方和信用记录都要在贷后管理中进行一一的监督。同时要时刻关注贸易过程中的收入状况,以及期限严格和贸易周期是否匹配。企业的授信额度只能作为企业那个时期的参考价值,并不能作为评定贸易的所有阶段,银行应该实时关注业务的发展动态,根据业务的本身,全方面动态管理整个贸易融资业务。
(二)做好金融贸易融资前期调查,把握贸易整体过程
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进行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之前对企业进行前期调查时非常有必要的`。银行应该清楚的了解整个贸易的上下游结构,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以及交易是否真实性。通过这一系列的前期调查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融资企业的背景,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对国内银行的客户经理而言应该经常去走访融资企业,要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掌握进出口商品的行情,了解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
三、总结
国际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应该与一般信贷业务区分开来,对一个单独的企业来说,在金融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往往只是触及其中一小片段而已,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小片段的贸易来掌控整个贸易融资的过程。所以银行就只能依靠这单个企业的主要经营状况来进行考察。但是随着商业化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内部封闭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并且根据整个融资业务的特点,同时加强与境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监督好贸易进出口双方,并且对贸易过程的货物流向与资金流向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与了解,这个可以尽量把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来提高整个银行的收益。
国际贸易论文12
人力资本政策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开放开发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视野下的北部湾国际贸易专业着力于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框架、培养目标及动态适应性。
重点发展与各经济圈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离岸服务外包型人才,前瞻性地培养国际贸易经济项下海运服务贸易人才等。为促进北部湾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应主动调整人才开发战略及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北部湾经济发展区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是国务院确立的西部大开发中的重点地区,也是中国与东盟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基地等,新的发展形势及对市场的需求的明确促使人才发展政策、机制变得更为灵活,人才队伍的良好环境随之应运而生。人才环境的“宽、加、聚、频、高”,即宽松——人才成长环境,增加——聚才平台和载体,随产业项目建设而迅速聚集——大批高素质人才,频繁——人才交流与合作,大大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人才发展面临双刃剑——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国内获得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国际商务人才的缺口很大,人才需求量急剧上升。
二、北部湾经济区需求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岗位分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现状分析》提出,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缺乏,中高级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缺乏复合型高级管理经营人才和高水平技术带头人,缺乏大量高层次的资本运作人才、能开拓国际市场的国际化外贸人才、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并具有国际导游资格的小语种人才则尤为稀缺。其次,北部湾经济区也严重缺乏各类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以“导、基、托、路、目”多维发展探索国际贸易人才分类开发的途径:导向——市场需求,基础——科学合理规范,依托——项目、资金、技术,路径——四动(市场驱动、政府推动、产业带动、行业促动),根本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繁荣。
根据对北部湾经济区企业的实地考察,发现对于国贸专业人才的的需求细化到了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例如行业项下需要如下的岗位人才:
第一,外贸跟单业务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外贸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进行进出口合同的谈判、外贸合同的接单和跟单业务。
第二,外贸制单及报关报检、国际货代岗位。需要业人员熟练掌握单据制作技能,熟悉报关、报检、货代业务实务操作,熟悉国家管制的法律法规。
参照现行项下企业的实际需求,应该如何打造一条满足社会真正需求的路径值得我们深思。
三、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
(一)打造基于市场导向和现实基础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计划。着力于北部湾经济区,两手抓,齐步走:第一,办学定位——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紧贴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结构布局;第二,关注焦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结合北部湾经济发展去学院自身实际情况,改进课程、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硬件环境。
百花齐放的大环境项下,怎样走出国贸专业人才的康庄大道,我们必须契合企业对于国贸人才的各方面要求:
1、知识能力的要求。如何系统掌握基本理论、通行规则、政策法规、外语程度及相关产业知识的涉猎,这都成为广西高校应具体解决的基础问题,问题本身没有难度,难在如何立足本土经济、满足实际需求、打造特设化。
2、素质要求。在满足现行社会大范围内的法制、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从被动的学转换至主动的创造,真正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成为构建新型国贸专业人才的必然之路。
(二)如何形成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现有国际贸易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如何开辟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不脱离社会前沿新况的`课程组合,是我们探究的切入点。课程体系应基于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从学生需求、专业需求和社会三者统一的角度去设计和优化, 要采用多种切实可行的课程实践方式,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北部湾经济区体制的课程体系的新路子。
(三)如何真正实现以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核心突出专业培养实践效应。通用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行业专业化的需求,根据综合实际情况,提倡多种组合、灵活运用、相互学习的培养理念,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现有人才需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得到实践效应:
1、抓牢基础技能训练的流程。以课程实验为主,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课程中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外贸函电、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报关实务以及报检实务等设置一定比例的实验课时,例如依托sim trade等多个外贸教学软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外贸的各个流程。
2、夯实综合模拟技能训练的能力。在熟练地掌握了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后,可通过专业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践训练:例如以一个外贸人员的身份,系统且深度地掌握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实验中独立地处理外贸业务。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为专业化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
3、切实形成实地训练效果。依托建立校外教学基地——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以北部湾经济带当地的企业为主,通过实践基地中,在校或毕业生可以获得充分的职前专业认知、专业调查和毕业实习,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为帮助他们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换的良好过渡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4、突出个性能力培养的特质。目的是培养和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举办一些相关的技能比赛,成绩和收获是学生的学习强大发动机,心理上的成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双重满足,直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刺激学习心从而使自身得到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双重自然提升。
(四)着力提升专业培养师资队伍重质重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双师团队势不可挡——行业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教师+专业理论教学教师组成。如果教师自身都无法达到培养上述能力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纸上谈兵。在不同的应用型教学团队中,合理配置两种不同类型教师的比例,保证理论和实践教学双向共发展、不偏废其一(注:但应用型教师的比例不能低于30%)。构建全程、全面、全员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为实现人才专业化保驾护航。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涉及面广,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系统,在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特征、能力结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及特色化培养等诸多方面上还需我们继续努力去探索。
国际贸易论文13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防范体系差
目前,许多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差,尤其是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融资业务的银行经理是完全没有风险的,风险意识相对较弱,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比较浅的,使得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增加。
(二)融资缺乏创新和吸引力
传统的融资是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基础的,也是业务模式的主流,但是和过去相比较,没有大的区别,融资产品少和功能单一。
(三)相关法律和政策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法律关系,相比发达国家,中国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的法律和政策,以大量的弱点,这使得中国的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遇到的问题,不能使用法律来保障银行的合法权益。
(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需求的工作人员对开立的各种票据和审核把关都非常精通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良好的同时,信贷业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工作人员远远达不到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水平。
(五)单一的营销工具,贸易融资和无序竞争
目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中小型外贸企业很少提供融资服务,这使得融资业务发展受到限制;和商业银行融资的营销工具的过程中,仍然传统的方式,缺乏新意,这严重限制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潜藏多重风险
(一)汇率风险
国际贸易是通过外汇执行的,国家执行不同的汇率政策,因素复杂,两国之间形成率汇率政策分为完全浮动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机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的国家是两者兼而有之。一是显著汇率波动的贷款借贷和还款日期,对银行的资本价值的直接影响的持续时间之间可能发生,二是汇率风险的直接结果由于汇率波动风险,客户收到的资金可能不足以偿还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款项,造成客户违约,导致风险。
(二)进出口企业信贷风险
无论是国际贸易融资中的表或表外业务,进出口企业应该承担的银行信贷,企业违约风险。也有企业违约的原因很多,无法适应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经济市场混乱,生产经营产品更新滞后,资金回笼断流,导致产生不好的国际贸易融资银行,还有欺诈行为,特别是通过企业的相关操作,向银行取得融资成功的手段,有的资金链断裂,企业规模大,资金链越拉越长,问题一旦爆发,导致整个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威胁到整个银行的融资环境,其他的生产和经营遭受突如其来的变故,国际贸易协议不能正常履行付款承诺,商业银行支付相应的.资金,形成资金推进;与交易对手发生争议,他们不付款协定,使偿还融资国际贸易银行无关的来源。
(三)代理行资信风险
每笔贸易背景下的款项回笼是国际贸易融资第一还款来源,由于款项都是由通过国外的代理行划回、货物单据寄送等完成,一旦代理行资信出现问题,第一还款来源就会出现断层。
(四)利率风险
国内某种外汇供求关系深刻影响着银行利率水平,企业在对人民币升值存在较大预期的情况下,会尽量多持有人民币而抛售美元,造成国内美元存款来源不断减少。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有收汇业务的企业又急需提前收进外汇,因此造成对银行的出口贸易融资需求剧增,引起银行资金吃紧,利率爬升,银行资金成本必然上扬,这之前发放的融资也面临利率倒挂风险。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放的资金以外汇为主,但外汇涉及的币种较多,每个国家对其货币采取的利率政策又不尽相同。这样就使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定价面临复杂的政策环境,利率调整的方向很不明朗。
三、完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
(一)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评价体系
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要关注融资业务背景的真实性以及贸易的规模、信用,客户正常贸易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还款的第一来源,而客户的自身赢利能力是第二来源,贸易融资业务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应该有别于人民币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级标准。
(二)强化供应链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问题
供应链融资就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在供应链融资中,要完善中小企业的产业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同时商业银行应开发出既能保证资金安全又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缺陷的产品,也是加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供应链的重要所在。
(三)建立健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控制机制
融资的自偿性程度是贸易融资的主要风险所在,也就是说不是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而是贷款人对交易进行结构化设计方面的技能。要控制好对外贸易中的资金流和物流来提高融资的自偿性。并且还应注意汇率风险的对冲,避免企业将汇率风险转嫁给银行。
国际贸易论文1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商在市场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在不断增大,近几年来,在电商行业当中,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业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跨境电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高校的人才培养量,导致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受到了人才稀缺的制约。另外,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新时代下的需求,在新时代电商国际贸易中,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国际贸易人才,而是更加看重复合型外贸人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高校对于跨境电商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培养不足,制约了当前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使得跨境电商行业停滞不前。因此,为了帮助跨境电商行业满足市场人才需求量,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跨境电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传统的课程结构,将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结合,以此来作为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研究的方向。
关键字: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引文:
在近几年中,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增速都十分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行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理念的影响下,国际贸易行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互联网+贸易”,也就是目前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根据我国商务部的数据统计,在20xx年中,国内跨境电商的交易资金总额高达5.2万亿元人民币,相比于20xx年交易资金总额,增长了大约24%,对比20xx年国内进出贸易总额来说,占据了贸易总额的17.6%。在20xx年,国内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已达到6.3万亿,按近几年的增长趋势,预计在20xx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交易规模将要达到10万亿左右。另外,随着传统的国际外贸企业,正在逐渐向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平台转型,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多。然而,在目前国内高校中,国际商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采取传统的人才培养手段,并没有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为了培养当前国际贸易行业世纪需求的人才,就必须要对传统的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变,将其转变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国际外贸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跨境电商知识,从而满足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此来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
一、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对杭州、义乌、深圳等城市中多家知名跨境电商企业的调研,对目前跨境电商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在当前的跨境电商企业中,客服专员、业务员等职位,大多需要应聘人员英语有四级及以上的水平,并且同时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与客户展开良好的商务沟通。同时,应聘人员需要对电子商务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最好是国贸专业、英语专业以及电商专业的人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根据当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岗位招聘来看,大多需要来自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1]。同时,需要应聘人才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沟通能力,以此来对企业客户进行产品描述、交易、维护等服务。此外,电子商务交易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熟悉平台操作规则,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图片处理等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从而保证平台的稳定运行。
二、跨境电商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给国际商贸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目前国际商贸行业中,很多传统的国际商贸行业都开始转变为跨境电商。然而,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不断增大,市场上的人才储备量已经跟不上市场规模,跨境电商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危机,这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来说,起到了负面影响作用,制约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速度。此外,跨境电商是传统国际贸易专业与现代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兼具两者特点[2]。不过,跨境电商的主要方向是国际贸易,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是为了通过互联网的优势来发展自身行业。目前,跨境电商高速发展,对于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产生了冲击,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跨境电商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在新时代中,随着国际贸易行业逐渐转型,对于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熟练掌握基本的外贸技能
跨境电商是传统的国际贸易于互联网相结合,其主要盈利方式依旧是国际贸易,以国际贸易作为主要方向。因此,在跨境电商行业中,从业人员必须要熟悉国际贸易基本技能,对于国际贸易的惯例和规则有一定了解,能够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另外,在外贸函电写作和外贸单证制作方面,能够做到熟练掌握。
(2)具有网络营销能力
在跨境电商行业中,企业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合理利用,来对外开展相关的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需要从业人员熟悉当前互联网环境,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掌握当前国际市场现状,并对已经采集到的市场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来掌握不同国家不同消费者类型的交易方式,从而在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3]。另外,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网络平台交易的能力,在客户提出需要某产品或者是某服务时,能够与客户进行正常的交易。
(3)掌握跨境电商网络平台操作
跨境电商企业一般都是通过对单一或是多个电商平台的运营和管理来开展外贸业务,这表明,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要熟练掌握平台规则,能够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合理评估,来选定合适的跨境电商平台。在操作上,从业人员需要对电商平台有基础的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可以在跨境电商平台中建立网店,并结合国际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所销售产品的价格进行核算。另外,从业人员需要掌握通过跨境电商发布信息、交易结算等操作,并合理优化企业在跨境电商平台中的运营过程。
(4)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
在当前国际贸易市场中,由于大多数国家都是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所以目前在跨境电商平台中,英语是对相关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推广产品,还是对跨境平台进行操作,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另外,负责与客户进行沟通的从业人员,则需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客户完成日常交易洽谈。
三、传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在当前国内高校中,大部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旧根据传统模式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来改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导致目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行业由于人才短缺的缘故,发展速度逐渐变缓。另外,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下,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十分单一,在创新、互联网等方面,很难适应当前跨境电商对于人才的要求。下面将对传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滞后
在传统国际外贸行业的影响下,高等院校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需求,开设了相应的专业课程,例如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交易结算等专业,课程体系已经趋于完整,与传统的国际外贸行业人才需求相吻合[4]。但是,由于受到跨境电商行业的浪潮冲击,很多传统国际外贸行业都开始逐渐转型,人才能力要求也开始改变。然而,在目前高校中,针对跨境电商开设的专业课程却并没有很多,导致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缺乏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育是当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培养方法,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等院校应当将校内外资源进行整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校外实习基地,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企业接收人数、商业机密等,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形同虚设,很难达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3)师资短缺
在当前的高等院校中,国家贸易相关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受到过良好的学术教育,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理论,这些教师一般都是国际贸易专业或其它经济类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此外,还有部分教师是以往从事过外贸工作的业务人员,这类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但是,由于跨境电商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很多相关专业理论都在不断发展,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其有过实践,缺乏相关的业务开展经验。导致在现阶段中,很多教师都是“在学习中教学”,教学过程往往生涩难懂,既缺乏理论上的知识,又缺乏实践性,严重影响了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跨境电商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针对跨境电商行业需求来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时,需要对跨境电商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解,收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目前的跨境电商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都要求毕业是掌握基本的进出口业务技能,并且懂得一定的跨境电商业务知识,能够开展相关的业务活动。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沟通能力也需要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利用英语来与他人沟通交流。
(2)增加实践课程
首先,在理论课程设计中,可以增加电子商务类的课程,例如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营销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具备相应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5]。另外,校方需要动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场地,在实训、校外实习、暑期专业社会实践期间,能够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场所。此外,校内外要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引进跨进电商从业人员,扩充师资力量
在扩充教师团队时,需要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招收具备跨电商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一方面,我建议邀请知名企业中具有丰富跨境电商经验的从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来担任实际课程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国际贸易专业中的年轻教师,参与校外关于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的培训,充实年轻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
总结:
跨境电商目前来说,属于国际贸易行业中的新业态,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充实自身理论,完善跨境电商平台交易体系。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教学,国内高等院校还在不断摸索当中,很难针对性培养专业人才来满足市场需求。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发展中,学校通过对企业的调研,能够了解到企业真正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从而培养出贴合市场需求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跨境电商视域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OL].科技经济市场,20xx(07):136-137
[2]向喜.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商论,20xx(11):181-182.
[3]余萍.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J].经济师,20xx(04):221-222.
[4]张丽.跨境电商时代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浅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4):42-43+53.
[5]黄嘉.基于跨境电商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2):128-130.
国际贸易论文15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史,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在世界经济结构和形式不断变化的今天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也相应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国际贸易理论受到时代发展特点和国际间经济贸易形势变化的极大影响,而且有效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思路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且对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展望。
由于国际贸易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目前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形势等也随之呈现了一种新的格局。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在这一背景下无法与现阶段的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相适应,很难对新生的贸易现象和相应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因此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面对国际间相互关系和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趋势,必须要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思路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针对当前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才能够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思路分析
一般认为,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也就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等四个阶段。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属于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形成了传统贸易理论。资本主义在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发展迅猛,并且具有了越来越高的经济地位,变成了国际贸易的主流。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中认为市场竞争是完全自由的,其对贸易的互利性进行了强调,并且成功的解释了产业间贸易。全球经济贸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现象,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立足于科技进步、经济规模以及竞争方式等各个方面解释了贸易关系和现象。而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贸易现象的时候主要是立足于专业化生产分工的层面,并且有意识的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中纳入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
(一)传统贸易理论分析
1、古典贸易理论。通过对绝对优势理论进行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的思想理念就是扩大规模报酬,以及强化劳动生产力,其主要的内容如下:如果两个国家能够对不同产品进行独立生产,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都能够获得理想的生产效率,而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这两个国家对自身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借助和利用,就可以在专业的分工活动中对各自的优势产品进行交换,而且不管是哪一方都可以获得非常大的效益。这一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双赢理论,而且直到现在为止,国际贸易中仍然将这一理论作为贸易的宗旨和目的。但是这一理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无法对一些国家所有产品都为绝对劣势位置进行完全表述。在比较优势理论中保留和创新了绝对优势理论,在这一理论中认为,不管是哪一个国家都要对生产和出口绝对劣势不明显商品的情况进行关注,然而如果该商品的绝对劣势相对明显,这时候就应该选择对该商品进行进口,对于每一个贸易国家来说都十分有利。所以,比较优势理论对经济运行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基本原则和普遍规律等进行了准确的阐述。
2、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要素禀赋理论在上世纪初期得以问世,该理论主要从多维要素禀赋层面对国际贸易的形成根源进行了叙述和剖析。开始认为,国家贸易模式需要对要素集约化商品进行关注,对相关出口予以高度重视,出口商品应具备富裕和昂贵的特点。与之相反,进口的产品应该是相对昂贵和稀缺的各种要素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自由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参与国更加有利。然而相对于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出了对生产的劳动力要素进行了关注,同时还认为导致比较成本差异的最为关键的根源就是要素禀赋的差异。不过,固定的规模报酬和相同的生产条件这种假设仍然是这一理论的基础,而且这一点还是对优势理论进行了继承。
(二)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人们发现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战后的国际贸易发展模式并不适应,因此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国际贸易新现象,而且以出现了一系列的非常重要新的贸易理论,比如新要素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这些理论对战后各个发达国家出现的贸易关系进行了解释。有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利用构建模型的方式针对产业内的贸易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在分析之后认为,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在转化成为不完全竞争的方式以及规模报酬在持续地递增,就算是两国之间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和技术,但是从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差异性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也能够对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将传统理论中的假设彻底推翻了,而且对战后贸易的新现象进行了合理的阐述。一些学者在后期研究了其他相关层面的贸易现象,其主要是对合理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因素进行了汲取,而且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了融合,进行了多层次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合理的分析了国际贸易的新现象。
二、目前国际贸易理论面临的挑战
在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格局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很多国家的贸易作用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与之前相比具有较大的区别,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适应新时期国际局势的变化,因此不能够发挥指导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全新的、现代化的能够充分满足现代发展标准的贸易理论。二战中取得胜利的国家在战后具有了越来越高的国际地位,并且有效地推动了国际贸易活动的不断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具有越来越大的贸易量,而且形成了极强的扩张性,内部贸易活动在区域集团中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而采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对上述的这些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因此出现了要素贸易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等新的贸易理论。但是上述的这些理论也无法对不稳定和日益变化的经济格局进行有效指导。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在经过长期的理论分析和反复的模型试验之后认为,不完全竞争阶段是目前国际贸易的一个显著的特征,生产要素在激烈的竞争活动中变得不再明显,尽管该理论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相背离,但是却不可以对出现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系列的变化进行准确的解释和说明,但是也可以对当前开展的经贸活动进行指导。在国际贸易活动频繁开展的今天,国际贸易囊括了越来越多的产业,而且在很多产业中出现了垄断贸易的现象,尽管如此还是能够通过当代贸易理论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所以当代的贸易理论在当下和未来较长的实践中还是可以发挥作用。国际贸易活动在二战之后出现的新现象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来源,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不断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同时国际贸易理论也由于这些新现象的出现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不断提升的制造业贸易量。制造业的规模经济特性非常强,制造业在二战之后其具有越来越精细的国际分工,很多发达国家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己的制造业,因此制造业贸易量开始变得越来越多,通过传统贸易理论却很难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
其次,发达国家内部的`水平贸易:以传统比较优势为基础,通过对要素禀赋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际贸易应该主要产生于存在发展水平差异的国家中,也就是所谓的垂直贸易。然而在二战之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水平贸易,特别是发达国家内部出现的各种水平贸易,直到现在水平贸易的现象也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通过传统贸易理论很难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再次,跨国公司贸易呈现增长态势:从国际分工层面来说,制造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始从垂直分工的模式逐渐的转向水平分工的模式,甚至还出现了网络分工。具有明显的具体化产业链特征的、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制造业目前正在转向国际化的方向,这些公司的贸易增长的越来越快,通过传统贸易理论还是很难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最后,区域集团贸易的增长: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上世纪后期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态势。区域集团内部占有了50%以上的全球贸易活动量。而通过传统贸易理论还是很难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未来发展新趋向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动态发展
首先,很多学者在二战爆发之后开始对传统贸易理论的不适应性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开始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新时期的国际贸易活动,并以此为根据设计全新的国际贸易理论。通过最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专家学者在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时候开始将一系列的企业理论渗透进去,从而试图使当代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次,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投资在经济领域中开始变的越来越广泛,相关学者认为,国际投资除了会导致出现替代效应之外,而且还能够创造效应。现在投资理论变得越来越成熟,而且贸易投资也具有了越来越具体化的表现,逐渐地形成了边界扩张理论。因此,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国际贸易理论开始对投资理论进行整合。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发展
首先,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很多都是从微观层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当前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进行参照,立足于微观层面对国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其涵盖的层面包括跨国公司、区域集团和各个国家等。与此同时,在研究内容方面,国际贸易理论也开始对各种微观的产业内部贸易进行研究。
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当代贸易理论研究具有更强动态性特征,其主要是从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动态变化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发整体状态的变化,所以必须要具体地分析其中的各个要素,对各种新的方法进行应用,对各种各样的现代理论进行参照才能够做到明确的判断和解释。所以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国际贸易理论现在在研究方法方面具有微观化的特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受到了国际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这些因素都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也并不是固定的,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并且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向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国际贸易理论基本上能够使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不过由于政治格局等在未来仍然会出现较大的转变,所以必然会出现更加成熟和全新的贸易理论。为此,我们必须要通过发展的眼光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评判,并且对其变化情况形成清晰的认识。
【国际贸易论文】相关文章:
国际贸易论文05-15
国际贸易论文[优选]05-15
西方国际贸易发展论文06-27
国际贸易论文的开题报告12-08
国际贸易双语教材分析论文07-03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致谢范文06-29
农行绿色国际贸易融资的论文06-28
国际贸易付款方式的选择论文07-03
国际贸易跨境电商论文07-03
国际贸易论文[汇编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