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5 15:57:22 设计 我要投稿

估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估算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生活中运用估算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并养成估算的习惯。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但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一起解决。

  出示: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准备多少钱?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算。

  学生想办法,并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

  列式:49×104

  [设计意图]由秋游这样的学生喜欢的和数学的活动直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2、导入新课: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3、提出学习目标:对于乘法估算,你认为要研究哪些问题呢?

  先由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乘法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2)在具体的问题中要选用什么估算方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按要求独立自学课本60页例5和做一做,师巡视指导,收集学习信息。

  (2)让学生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在这过程中要互相帮助、质疑问难。

  2、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1)例5算法展示

  方法一:把49估成50,104估成100,50×100=5000

  方法二:把49估成50,104估成110,50×110=5500

  (2)、讨论: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选择合适的方法。

  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买票要多准备一些钱,否则就不够了,所以在估算的时候,要多估,而不能少估。

  在今后的估算中,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

  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3)做一做的算法展示

  一月份卖出720桶矿泉水,估算全年可卖出多少桶水?(720×12≈)

  a、展示算法

  方法一:把720估成700,12估成10,700×10=7000

  方法二:把720估成700,700×12=8400

  方法三:把12估成10,720×10=7200

  方法四:把720估成800,12估成10,800×10=8000

  b、选择合适的方法

  质疑: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汇报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结论:由于“全年可卖出多少桶”这个问题既可多估,也可少估,因此越接近实际结果的估算得数是越好的估算结果。所以本题应选方法二或方法四。

  三、激发知识冲突

  1、让学生自由质疑部难。

  2、师质疑:为什么“做一做”用方法四估算结果能较接近实际结果?

  (让学生理解在乘法估算中大数往大的整十、整百靠近,小数往小的整十、整百靠近会较接近精确得数的算理)

  四、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练习十第一题。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给你一篇文章,能估计出它的字数吗?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估算出一篇文章的字数。

  (2)怎样估计出一本书的字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交流学习收获,进行学习评价

  2、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3、4题。

估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 51×7 89×

  5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同学能否坐得下,必需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乘法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同学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同学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展示同学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同学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

估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P70情景图,生观察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估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2、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4、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6、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介绍约等号。

  7、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实践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2页第4题。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总结

  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师总结。

估算教学设计5

  第七课时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新课

  昨天老师去买手机,看中一个,价钱是896元,怎样付钱比较方便?

  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

  896401608597888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二.新授

  老师又在商场转了一转,看到了这些商品。

  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

  师指名说。

  3)估计一下,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

  5)指名说。

  6)200哪来的'?(同桌讨论。指名说。)

  7)指导说法: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2.教学试一试: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要几百元?

  1)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

  2)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

  3)问:你想买哪两样东西?估计要几百元?

  4)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提醒:为了方便你过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的时候还记得你买了哪两样东西,最好用笔记下来。

  5)指名说,集体判断。

  3.小结:当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你知道每个数各接近几百?

  503、492、207、813、589、904、296、407、399、602

  2)同桌说一说。3)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做题。

  2)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估算结果,是怎样想的?2)师小结:把每个加数看作整百数,再估算结果。3)生独立计算。4)指名汇报。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思考:什么情况下是够坐?什么情况下是不够坐?

  3)我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400人)大约有400人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比400多一些,可能比400少一些)

  4)这里是比400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怎么看出来的?(195和198都比200少一些,所以和比400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

估算教学设计6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习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习三步曲

  通过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

  课本第72页的习题7。

  3、开放练习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估算教学设计7

  课题:乘法估算(例5)

  课型:新授

  教具

  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

  小组内学生交流计算。

  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a、49元大约是50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大约是100人。50×100=5000元,老师准备5000元就够了。

  b、49元可以看作是50元,全年级的104人可以看作是110人。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

  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

  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过程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人。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63页8、9、10、11、12

  学生独立估算,全班汇报

  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

  独立找估计的方法,交流各自估计的结果。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8

  教学设计说明: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买“笔记本”和、“解决住宿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最多能买70本。生2:200≈180 180÷3=60 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估算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近(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近(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估算教学设计10

  目标:

  增强自主的探索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中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及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考考你:

  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投影)

  40×20 30×50

  47×23 34×58

  50×30 40×60

  60×30

  68×35

  70×40

  学生独立指名回答,并出示学生的结论。(投影出示)

  2.揭示课题: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确定积在什么范围内,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多媒体出示:

  六年级(1)班订《学习报》,每份29元,全班42人,每人订一份,一共用多少钱?

  2.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如果我们不列算式,你知道这道题的结果大约等于多少吗?

  4.你是怎么想的?谁能告诉老师和你同学?(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指名回答)

  5.同学们都说得好!那么计算的.结果:比800大或小?比1500呢?比1200呢?

  6.800、1500、1200这几个估算的结果都对吗?为什么呢?

  7.那么哪个估算的结果更加准确一些呢?你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呢?(指名学生板演)

  8.现在知道哪个估算的结果更准确一些了吗?是哪个数啊?

  9.为什么呢?指名回答?(小黑板出示学生的总结)

  (多媒体出示习题)

  1.填空。

  24×53的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2.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28×46 62×25

  58×19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科书P33—34“想想做做”的第1、3、5题和第4题的最后三题。

  1.分小组完成计算;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2.总结归纳。

  3.学生齐读得出的发现。

  1.学生集体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列出算式:29×42

  3.学生:可以。

  4.可能出现①、学生甲:29×42如果把29看作20,把42看作40,20×40=800;②、学生乙:29×42如果把29看作30,把42看作50,30×50=1500;③、学生丙:29×42如果把29看作30,把42看作40,30×40=1200。

  5.比800大;比1500小;在1200左右。

  6.学生:都是对的。

  7.列竖式计算得出准确的结果。

  29

  ×42

  58

  116

  1218

  8.学生:知道了;是1200更准确一些。

  9.学生总结发现: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更准确一些。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学生一边回顾一边说。(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知道了估算的方法。)

  (旧知引新知)

  学生通过“考考你”这个教学环节,参与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归纳得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

  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通过创设情景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自己的回答、学生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去探索和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让学生初步掌握估算的方法。

  6.让学生知道:

  估算的方法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7.通过学生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动手去算一算,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这节课运用掌握,及时地巩固。

  8.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9.让学生去探究发现,并及时总结归纳。

  学以致用,通过学生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深化学习的成功。

  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认识。

估算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页“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养成估算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判断。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渗透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1、激趣呈现问题。

  师:学校将要组织大家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2、全班交流,反馈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算: 148 + 97 + 102 ≈ 350(元)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钱数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乘法估算”。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看图观察,独立估算。 师:四年级的同学要去秋游,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找到的数学信息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数学问题是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请大家用估算的方法试着做在本子上。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估算过程?(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方法三:49×104≈5250(元

  ↓ ↓

  2.选择方法,小组交流。

  师:在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中,你认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阐述理由.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来共同交流一下,说说你认为谁的估算好一些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老师标出序号1、2、3),因为它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法好,因为估算的结果比准确值多,多带点钱可以备用。

  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估算出的结果离准确值最近。

  生,:我同意这两个同学的看法,用第二种方法估算可以带的钱多一些,如果哪个同学忘了带水,老师还可以用多带的钱帮助他买水喝。而第一种方法估出来的得数比准确值小,还不够买门票呢

  师:说得很有条理,大家给他鼓鼓掌。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不够买门票,就会有人进不去.你们当中谁愿意留下来不参加游园活动?(学生面面相觑,表示都不愿意)很显然,第一种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不能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符合实际情况.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生:打手势。(选第二种方法的多

  师:这么多同学都选了第二种方法,谁来说说理由

  生,:第二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我选择第三种方法,因为5500比5250大,带的钱如果太多了,用不完,带着容易丢失。(同学们笑了

  师:如果你认为这种方法计算起来不难,可以口算,你也可以选择第三种方法。

  师小结:老师同意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既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计算起来又比较简便。以后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我们一般可选用估大的方法多带些钱,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用菊花摆字。

  出示题目: “安溪第23届菊花花会.如果平均每个字用118盆菊花摆成.要摆好这9个字,大约需要运来多少盆菊花?”

  (1)学生解决问题,再指名板演。(2)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计算。

  2.大立菊。

  师:同学们用估算又解决了摆字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道题吧:一盆菊花上有982朵花,公园里一共展出了11盆.你能估算出11盆这样的菊花大约有多少朵吗

  (1)生独立完成,师边巡视边选择几个学生的不同做法。(2)展示不同做法,再说说想法。

  3.坐汽车。

  师:估算的用途还真不小呢,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公园里游玩了一上午.现在返程的`时间到了.回去的时候我们需要坐车,仔细观察情境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辆汽车准乘48人,104位同学乘坐,需要几辆这样的汽车

  师:有的同学很快就举手了.你先说吧

  生,:我认为需要3辆这样的客车。

  生:我补充××同学的看法,我认为应该使这104位同学平均坐在3辆车上。

  师:老师这儿有个想法,同学们看行不行,租两辆这样的汽车,使剩余的同学分别挤在前两辆车上。

  生抢答:不行,不行,因为超载了。

  生.:因为l辆汽车准乘48人,如果超载了就容易出交通事故。

  师小结:超载的车行驶起来会有危险,你们以后千万不要乘坐

  师:这次游园活动结束了.大家不仅欣赏了菊花.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今天学习的乘法估算知识是数学书上第60页的例5(板书)。

  四、指导看书

  师:大家打开书看~看,解决例5的问题,这两个同学有各自的思路,小精灵还提出了“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我们已经解决过了,请你把算式补充完整。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原来我们只知道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使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能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

  生:我知道了能根据生活实际来选择估算方法。

  生,:我知道超载的汽车不能乘坐。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用到生活中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呀

估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约是多少吗?

  1、一件上衣399元,大约是多少元?

  2、一箱水果重10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3、一艘轮船能载客859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

  4、小明家离学校734米,大约是多少米?

  5、小亮一分钟拍球123个,大约是多少个?

  6、学校新买来867本书,大约是多少本?

  7、一个暖水壶28元,一个杯子23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对估算单位的渗透。)

  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怎样列式呢?

  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

  生1:把219估成200,192也估成200,200+200=400,大约要花400元。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白:把219看作200,192看作200,200+200=400)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重复说过程)

  师:(指着219+192和200+200=400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数都看成了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吗?

  生2:可以把219 估成220,把192估成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2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

  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

  师:(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直接说)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

  (预设:生3:还可以把219估成220,192估成200,220+200=420,所以大约要花420元。

  生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92估何曾190,219估成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舍五入”

  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

  生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410元。

  师:小朋友们,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就可以了呢?)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4、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板书:411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生:410这个结果最接近411,,只差一个数。

  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

  生:把每个数都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这样误差就比较小了,所以更接近精确值。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说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所以我创设了“购买玩具”的活动,在情境中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的生活经验,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汇报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不同单位进行估算的价值。)

  5、练习巩固

  ① 以“百”为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下面老师要出道题目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乐乐学校组织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一年级共捐592本,二年级共捐315本,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捐赠多少本图书?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生:900本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吗?为什么要这样估呢?

  (把两个数都估成整百的,这样算起来更快。)

  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估成整百数更方便一些。

  ②以“十”为单位

  师:大家看过抢购商品的游戏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获胜吗?(在规定时间内,所购商品价钱的总和最接近(强调)给的钱,这样就会获胜。)

  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模拟购物。

  师: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可以选两个或三个,看哪个小组“购买”的商品不超过600元。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估算?估成整百的?还是几百几十的?

  生:几百几十的,一位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最能接近600元。

  火车侠:329元电风扇:247元

  机器人玩具:205元书包:143元

  汇报:

  生1:我们组选择329+247,330+250=580

  生2:我们组选择329+205,330+200=530

  生3:我们组选择247+205+143,250+200+140=590

  生4:我们组选择247+143,250+140=390

  ......

  师:小朋友们,光看估算值的话,哪个小组会获胜?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计算出每种情况的精确值)大家说哪个小组获胜了?

  祝贺这个小组。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获胜有什么窍门吗?

  小结: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更合适。

  ③小猫钓鱼

  (349+226 720—112 106+438524—239

  419+201 864—243 258+171619—203)

  去掉此环节

  (修改理由:这只是在单纯的计算,没有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要求”)

  师:请你估一估,快速地把小鱼放到相应的筐子里。(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举牌进行判断)

  生:349+226,只看百位上的3和2,加起来就是500了,这个数肯定比500大。

  师:哦~~原来你是以“百”为单位进行估算的啊!

  (后面的几个快速找学生回答)

  师:258+171,这个怎么有举牌的,有没举的呢?

  生1:百位上的2加1等于3,所以比四百小

  生2:不同意,这个只看百位还不行,还要看十位呢!

  师:那你是怎么估的呢?

  生2:把258估成260,171估成170,260+170=430,比400大,但又比500小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谁能再说说?(找学生说)619—203呢?请举牌!你来说说理由。

  小结:在做估算题时,我们有时候可以直接以“百”为单位,估成整百数,但是像这样的题,就要以“十”为单位,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以免判断错误。看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啊!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一)大估

  1、师:乐乐和妈妈在超市里逛了好长时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又买了什么东西?

  (出示:一个电风扇245元,一个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2、要确认妈妈带的400元钱够不够,是精确计算还是估算一下就可以呢?(估算一下就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求出精确值,只知道大致够不够就可以)

  3、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245+187

  师:仔细想一想,请你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生1:把245估成200,187估成200,200+200=400,所以400元钱够。

  生2:不对不对,把245估成250,187估成190,250+190=440,所以400元钱不够

  师:唉?怎么一个够一个不够呢?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够不够啊?

  生:肯定不够,这里不能估成整百的数,把245估成200,也太小了吧!

  师:那应该怎么估呢?

  生:要尽量往上估,(也就是往大估),这样才能确保钱够不够呢!

  (也就是说往大估钱都够了的话,那400块钱肯定没问题,对吗?)

  (预设:生:刚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已经说过,像这样的情况不能只估成整百数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这里最好是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位同学都学会活学活用了,老师真佩服你这种爱学习的精神。)

  师:嗯。谁能再说说?(生说)在确认钱够不够时,我们要尽量的把花的钱往(大估),这样才会更保险,对吗?

  改为:把这一环节去掉,直接用这个情境放到主力情境中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能突出估算的必要性,而且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小估

  1、师:现在妈妈和乐乐已经买完东西步行回家。超市到家的距离有860米,他们已经走了426米,大约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家?

  (学生思考后,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①把426估成430,860—430=430

  ②把426估成420,860—420=440

  ③把426估成400,860—400=460

  师:在这种情况下,哪种估算方法更合适?(同桌讨论一下)

  生:用第二种和第三种估算方法肯定能到家,但是第一种估算方法剩下430米,走了426米,一共才856米,还没到家呢!

  3、师:唉?刚才那个题是把数往大了估,这个又要往小估,到底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呢?我都糊涂了!

  生:要看什么题

  师:也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选用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估算,在估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也可以以“百”为单位,把数估成整百的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用。

估算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第31页的“做一做”。

  2、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估算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估算?你们记得怎样估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列式?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 120÷3=40 4÷3≈1 124÷3≈40

  3、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评。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估算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2注重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习,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习;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

  (评析: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

  生:列式22×18。

  师:同学们会口算吗?

  (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

  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

  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

  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所以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

  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

  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

  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

  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

  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

  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

  师: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

  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

  (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四、组织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五、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

  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

  B把19看成20xx×20=240(元)

  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评析:这部分练习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习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

  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

  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估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乘法估算的优质教学设计07-04

《估算》课后教学反思06-23

除法估算教学实录07-01

生活中的估算之除法估算教学案例07-03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设计04-13

四年级上册乘法估算教学设计04-07

《乘法的估算》课程教学实录07-02

《乘法估算》教学实录素材07-01

《估算》课堂教学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