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

时间:2024-05-15 17:09:07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小故事15篇【推荐】

历史小故事1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历史小故事15篇【推荐】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历史小故事2

  曹操和袁绍是谁,就算不怎么读三国的人应该都知道。此二人大军阀大英豪,在当时是局动荡之时,手握重兵,有资格称霸的人。就这么两个人,也有不愿意轻易得罪,甚至还愿意接受评点的人,此人就是许劭许子将。

  许劭是当时名士,同时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月旦评”便是由他和从兄许靖创办。何谓“月旦评”?即每月选取当时人物,进行一次评比。看到这儿,想必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曹操和袁绍都不愿意得罪许劭了吧。

  许劭就好比是评委老师,如果从他这儿得到了不好的评价,对于袁绍和曹操的发展都会不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会少了很多人才愿意为他们效力。

  喜欢曹操,或者对曹操有所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曹操有一句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评价,就是出自许劭之口。

  许劭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名声大显,受到大家的敬重。他对当时人物的评比,大家也比较信服。

  曹操还没有得志的时候,曾经专门置办了丰厚的礼品拜访许劭。曹操谦虚的请求许劭为他谈相,许劭最开始是拒绝的。等到第二次曹操前去,许劭才终于开口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袁绍出生名门,是当时的公族豪侠。袁绍从濮阳令离职回家,一路上车马徒众,十分豪华。过别界儿的时候,袁绍根本不担心自己是否太过张扬。但是等到了汝南境内之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袁绍将跟随的宾客打发走,行事也低调起来。当时有人疑惑,于是就问袁绍为何如此。袁绍回答说:“我这样的`车马装束,难道可以让许子将看见吗?”

  就连袁绍都担心自己在许劭心中的印象,因此舍去豪华车马,只乘一辆车子回家。

  许劭虽然名声很大,但是却并不在朝堂上彰显。当初杨彪担任司空的时候,曾经下令征召许劭。许劭对此拒绝,不应诏。有人劝说许劭做官,许劭回答:“现在小人得志,王室将乱,我想去淮南东海避难,这样来保全家中老幼。”

  可见许劭对时局看的十分清楚,后来与家人南迁到广陵郡避难,天下大乱之时,也应了许劭当初所言。

  许劭到广陵郡,受到徐州刺史陶谦的厚待。但是许劭却感到不安,认为陶谦虽然表面上礼遇他,但是内心却并不真的如此想。

  于是就到曲阿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建安元年刘繇被孙策击败,许劭与其一同逃到豫章。最后许劭在豫章去世,享年四十一岁。

历史小故事3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范仲淹)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范仲淹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陈藩,对陈藩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班超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班超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班超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假如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班超,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4、宗悫(què)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x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去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x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假如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好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历史小故事4

  爱情与权力的选择

  举世闻名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与罗马将军恺撒马克·安东尼之间的恋情甚至影响了埃及和当时世界的历史。

  托勒密12世去世后,克娄巴特拉按父亲的遗嘱与亲弟弟联姻共同执掌权柄。由于姐弟反目,她决定借助罗马帝国叱咤风云的恺撒的力量。而恺撒出于巩固统治和从埃及取得酬金的目的',也认为促成克娄巴特拉姐弟重归于好是必要的。但当恺撒见到克娄巴特拉时,一下子被这位天姿国色、才华非凡的女人所倾倒,帮助她夺取了王位。后来,两人通过恺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为合法夫妻,并生下一子。

  公元前44年,恺撒死于反对派的突袭之后,克娄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转而依靠罗马“后三头”之一马克·安东尼,用同样的手段赢得了有勇无谋的安东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稳固。她与安东尼共生三子。

  然而在克娄巴特拉内心的天平上,王朝远重于爱情,在“后三头”另一巨头屋大维势力超过安东尼后,她放弃了安东尼,使其惨败。但是,年近40的她去并未打动屋大维,在软禁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历史小故事5

苏东坡猜谜

  [故事]苏东坡的妹夫秦少游,是个猜谜的行家。有一天,秦少游和苏氏兄妹一起闲谈,忽听远处传来一阵木匠锯木的`声音,不由得触动了谜兴,就对苏氏兄妹说:“我有一间房,半间租给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恶不敢挡。”苏小妹接口说:“我有一只船,一手摇橹一手牵,去时拉纤往,回时摇橹还。”苏东坡听了,笑着说:“你们俩一个有房,一个有船。恿兄寒酸,只有一张琴,一根琴弦腹中藏,对着树木弹,专引锯木声。”说罢,三人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三人的谜语是同一个谜底,就是木工拉线取直用的墨斗。

  [哲理]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即使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个故事中,由于苏东坡、苏小妹、秦少游三人的知识构成有所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有差异,因而他们面对同一个事物(谜底)——墨斗时,会有不同的看法(谜面),这正是三人知识丰富、见仁见智的生动表现。

历史小故事6

  周成、康王时期,东都洛邑建成,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初步巩固了对东土的统治。周共王时,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国家已呈勃兴之势。所以到周昭王时期(约公元前1000椙77年),周、楚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击楚国。据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可见周昭王亲领军队南征,声势浩大。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这次,一般认为其时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兕,古代犀牛一类动物。《左传宣公二年》:犀兕尚多。)。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日[壹],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这次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大部丧失。这次失败归咎于天时不利,实际上周王朝军队当遭到楚军强有力的伏击。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此年,据鲁纪年推算,当为周昭王二十四年(约公元前977年)。这次攻楚,周昭王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周昭王死因,《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说: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舟进。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这里说的`船人,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设计献胶粘接的船只,船驶至中流,胶液融化,船只解体,周昭王及其部众,溺水而死。屈原在《天问》中写道: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周昭王累累南征,当然不是为了贪求什么,而是由于楚国的勃兴,引起周天子的惊恐,不得不领兵亲征,企图遏制楚国的发展。

  周昭王攻楚及其败亡,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国则日益发展强大,逐步走上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道路。

历史小故事7

  公元前207年,章邯等率兵攻打巨鹿,楚上将军项羽率领军队援救巨鹿。

  这年冬天,宦官赵高杀死了李斯,当上了丞相。后来,章邯等作战多次失利,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非常恐慌,就让长史司马欣前去请示。赵高既没有召见他,也没有给他传过任何话。司马欣心里极度恐惧,就逃走了,赵高派人前去捉拿他,但没有捉到。

  司马欣去见章邯,对章邯说:“赵高现在权倾朝野,将军您不立功会被杀,立了功也会被杀。”这时项羽正加紧进攻秦军,将秦将王离俘虏了,章邯等人也率兵投降了。

  没有多久,赵高图谋作乱,但又担心大臣们不听他的命令,便先作了一次试验。他派人把一只鹿牵到秦二世身边,告诉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秦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这怎么是马呢?明明是鹿嘛。”随后二世转过头去问身边的近臣,这些近臣都知道这是赵高在搞鬼把戏,因此有的`附和赵高说是马,有的沉默不敢说话,但也有些耿直的大臣说是鹿,结果这些说鹿的大臣都被他暗中派人杀了。

  从此以后,群臣都很惧怕赵高。

  【感悟】

  要想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应该靠自己的贤德和智慧,如果靠严厉的刑法来约束人的话,很可能会弄的众叛亲离。

历史小故事8

  元成宗铁穆儿直到临死前也没有指定继承人,等他死后,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争夺皇位的一幕,又一次出现了,不过这次并不像铁穆儿和与他争夺皇位的兄长那样,得以和平解决。而是经过一番屠戮后,元武宗方才登基称帝。

  公元1307年,元成宗死后,皇位究竟由谁来继承就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因元世祖生前有日后帝位必须传给真金太子之后的.成约,依此应是元成宗长兄甘庶剌的长子今孙帖木儿,而元成宗的卜鲁罕皇后和左丞相阿忽台等准备拥立的是元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而作为元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的海山不太可能成为皇帝,但他的兄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母亲答己也以奔丧的名义回到京城,逮捕了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难答等人,以“乱祖宗家法”的罪名将其诛杀。爱育黎拔力八达本想称帝,但他考虑到海山拥有重兵且能征善战,不敢造次,便把皇位让给了海山。

  公元1307年,率三万精兵来争夺皇位的海山得知弟弟将皇位让给他后,大喜过望,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到上都,即位称帝。

  海山登基后,还算做了些好事,他下令凡是征战的将士和供给繁重州郡的役卒,都可免除三年差税;云南、八番、田杨等地免除一年差发;在外逃荒回家种地的,免三年差税;停止征收受灾地区的山场湖泊税,听任贫民就地采取;兵马经过地方,不得骚扰百姓;充许民间冶铁;鼓励兴办学校;免除儒户的差役;关照孤寡老人和孤儿。

  海山很想因循汉制,重儒尊道。所以即位不久,他就遣使以大牢之礼祭祀孔子,并加封号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对全国遵行儒教的人给予优赦。中书右丞孛罗帖木儿用蒙古丈译成《孝经》,上给海山,海山便命令中书省刻板模印,使得诸王大臣人手一本。

  海山的奢侈、挥霍更超过元成宗。他即位不久,为巩固统治而大赏诸王、宗族,搞得国库储备空虚,入不敷出。公元1308年,由于江南发生大饥荒,政府的财政更为困难,再加上海山大兴土木,建城修寺,财政危机再度出现。

  海山还笃信佛教,因此,他修建兴圣宫,请僧侣们入内祷佛祈福,又派士兵1500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台山佛寺,并令皇太子亲自主持在大都城南建造佛寺。他还命令喇嘛翻译佛经,以便诵读。这就使得僧人在朝中炙手可热,气焰嚣张、无所顾忌,成为当时祸害百姓的一大势力。

历史小故事9

  逍遥的庄子

  庄子,蒙地(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名叫周。庄周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官吏,史称“漆园傲吏”,是地方官吏的楷模。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人。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他不愿与其他的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的学问广博,各个方面都有涉猎。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因此他著述的十多万字,大体上都是类似寓言。此外,他还写了《渔父》、《盗跖》等文章,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也用来阐明老子的学问。但是像他写的《畏累虚》、《亢桑子》这样的书,都是空谈而没有事实根据。

  然而庄子善于编织文字、分析词句,善于描摹事物、抒发情感,故意捏造事情,以攻击儒家、墨家的学说,即使是当代有名的学者,也难免受到他的批评。他的言辞潇洒自如、随心所欲,因此上自王公大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有学问且贤能,于是派使者携带厚礼去邀请他,并且许诺让他做国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非常厚重的薪金,卿相也是十分尊贵的职位。但您难道没见过大王祭祀时所用的牛吗?饲养它几年后,给它穿上带花纹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实就是把它送进太庙作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只想做一只安分平凡的牛,恐怕也没法做到了!我如果接受了大王的任命,就会是那样的下场了!您赶快走吧,不要在这里打搅我清心修道!我宁愿在污水沟里戏水,享受快乐,也不愿让国君束缚我自由的生活;我宁愿一辈子不做官,享受平凡带来的那份平静,也不愿放弃我现在安宁、快乐的日子。”

历史小故事10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著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曹操烧信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历史小故事11

  祸起萧墙

  【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近义词】同室操戈、萧墙之祸、尺布斗粟

  【反义词】敌国外患、兵临城下、大军压境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历史小故事12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历史小故事13

  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吴良,刚开始的时候在地方上当一个很小的官吏。

  有一年,过春节时,他和他的一些同僚一起去给太守拜年,其中有个叫王望的人,对太守极尽谄媚之言,说:“在我们这儿,多年来一直受到盗贼的骚扰,长期听不到鸡鸣犬吠的声音。但自从你来到这个地方上任以后。五年以来,开辟了很多的土地,盗贼也都绝迹了,百姓每年都五谷丰登,这些都是您治理有方的结果,所以在过年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来给你拜年。”听了他的话,同去的很多官吏都应声附和。

  只有吴良例外。他突然站起来对太守说:“王望是个奸佞小人,他说的全是谄媚之言,没有一点根据,我们这个地方现在仍有不少的盗贼,老百姓生活贫困疲惫,完全不是王望所说的那样!”

  本来听了王望的话,太守很高兴,现在经吴良这么一说,就立即收敛起笑容,觉得吴良说得有道理,赐给他礼物,后来又升了吴良的官。

  有个叫王苍的人,很敬重吴良的为人,就向当朝皇帝推荐他,说:“国家最重要的是得到治国之才,臣子最重要的也就是向国君推荐人才,吴良这个人敦厚固执,工作正直,为人廉洁,谨慎而恭敬,做什么事都事必亲躬,节俭而又安于贫穷,不贪财,不求利。正是国家所需要的啊!”

  果然,直到晚年,吴良仍然坚持着一贯到底的气节。

  哲理点拨:做人要有气节,吴良就是这样一个有气节的人,并且直到晚年仍然坚持不渝。平时,人们痛恨那些逢迎拍马、谄媚弄权之人,所以,对于那些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就有了很大的敬意。

历史小故事14

  孙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我们这一系列文章中。他与前面所写的鬼谷子和孙武都有很深的联系,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故事也早已为世人所耳熟能详。

  在孙武去世百余年后,在山东阿鄄之地(阳谷、鄄城),他的一个后世子孙降生了。这孩子名叫孙膑(孙膑到底叫什么名字,说法很多。有的说他本来就叫孙膑,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后世把他受的刑罚称为膑刑。也有人说他原名叫宾或滨,但史书记载不详。而在民间庙宇里将他称为孙伯灵),他将要继承祖先的衣钵,将孙氏兵法发扬光大。孙膑少年时的家境孤苦贫困,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才华。他投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天分加上努力,很快就崭露头角。

  孙膑有一个师弟名叫庞涓。能力学识都远远不如孙膑。但生性奸猾口蜜腹剑。他早早地出山求官,成了魏惠王的将军,深得宠信。庞涓名成利就后,将孙膑接到了魏国。

  刚开始的时候。庞涓也许曾经想过借助孙膑的才能,让自己的功名利禄更上层楼。但他很快就对孙膑的本领又忌又恨,既怕他终有一日将夺了自己在魏国的风头,也怕他去到别国后与自己为敌。便暗中诬孙膑以罪,对他施行了膑足(剜膝骨)、黥面(脸上刺纹)的酷刑,使他变成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残疾。由于遭到了膑刑,孙膑不得不隐居避世。

  就在庞涓对孙膑失去警惕,认为他已经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的时候,齐国的使臣来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孙膑抓住了这个机会。暗地里去拜访齐使。齐使对面前这个刑徒模样的人刮目相看。冒着危险将他偷偷带到了齐国。孙膑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一个门客。

  田忌经常与齐国的诸位公子王孙们射猎赛马却屡次落败。孙膑看到这个情形便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获胜。”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此后。田忌对他更加佩服,将他郑重推荐给了齐威王。孙膑阐述了自己的兵法见解,得到了齐威王的敬重。被尊以师礼。

  公元前354年。原来魏国的属国中山被赵国所占,魏惠王遂于这一年派庞涓为大将。率领重兵前去攻打赵国。庞涓率领的魏国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陷入危险的赵国便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便任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去救助赵国。

  孙膑说:魏国攻打同为大国的赵。国内精兵必定尽出。守在魏国境内的军队必是老弱之师。我们不如直攻魏国国都大梁,定能轻易攻入城中。这样一来,原本攻打赵国的魏军势必要主动撤退,回师自救,邯郸之围就能轻易解除了。田忌依计行事,魏军果然仓皇返国。齐军又在魏军必经的地方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将魏军打得一败涂地。

  孙膑一战成名。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之间的第一次较量,以庞涓的'溃败告终。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十来年后,师兄弟间的终极较量终于来到了。

  这一年(即公元342),庞涓率大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这一次领兵前来救韩的。仍然是田忌与孙膑。齐军也仍然是直奔魏国都城大梁而去。孙膑虽然重弹围魏救赵的老调,庞涓却也不得不随之起舞,又匆匆撤离韩国回援大梁。

  然而庞涓怎么也没料到。在同样外表的闷葫芦里。孙膑这一次装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药。

  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在魏境内甫与魏军相遇,就立即后退。魏国的军队到了魏国本土。自然勇气倍增。急迫了好几天,却总是追不上。但在齐军每天的扎营之处,庞涓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齐军每天挖下的饭灶,总是比前一天要少。第一天是十万人的灶。第二天就减为五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了三万人的灶了。庞涓据此认为,齐军畏惧魏军,逃兵不断,已经丧失了斗志。实力不足挂齿了。于是庞涓留下人数众多的步兵与军需物资,只率少量骑兵追击。

  孙膑得到消息,知道庞涓中计,便在马陵地方的狭道两边设下埋伏。弓箭手数以万计,又将一棵大树的树皮斫去,露出白色的木材,写上“暮见火举而俱发”一行大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嘱咐弓箭手们,晚上只要看见火光。就向火光亮处万箭齐发。

  这天晚上,庞涓所率的骑兵队伍果然来到了马陵。看到了那棵阻挡道路写着字迹的大树。由于天色已黑。庞涓看不清上面写的究竟是什么内容,就让人点起火把来看。谁知还没读完全句,四周已经箭如雨下,魏军顿时人呻马嘶,一片混乱。庞涓明白自己中了孙膑的计。败局已定,不愿再做俘虏遭到羞辱,终于被迫拔剑自刎,留下遗言说:“成全那小子的名声了!”

  齐军此战不但尽破魏国精锐,甚至连魏国太子申也成了齐国的俘虏。而孙膑不但为自己报了仇,也一战成名。显扬天下。

  遗憾的是,此后孙膑由于身体每况愈下,只能选择隐退,从此专心著书。撰写《孙膑兵法》传世。著有《孙子兵法》的孙武被称为孙子,著有《孙膑兵法》的孙膑就被称为“齐孙子”了。

  《孙膑兵法》大约在东汉末年失传,此后一千多年里,这部令人神往的兵书就成了世间的传说。直到公元1972年,它忽然在孙膑故里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出现,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历史小故事15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周瑜的妻子小乔无疑是当时最幸福的女人,即便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仍然是。

  小乔的出尘美丽,娴静轻柔,冠绝三国。只因江山太美,前方战事太乱,注定了他们的聚少离多。忙碌的周瑜,总会偷闲的陪在小乔的身边,看她刺绣、听她弹筝、与她对弈、教她识字,拥她入怀。

  周瑜,吴国第一帅才。面容清朗,言行温雅,浅浅的微笑中,隐隐流露着威仪。小乔怔怔的看着周瑜,无措的低下头,触目手中的长线,想起树上的纸鹞,惊觉的又抬起头,风很大,不知何时吹走了纸鹞。

  很多年以后,周瑜才明白,那一阵风里,小乔丢失了的纸鹞,在对他的惊鸿一瞥中,遗落了他一生的痴情。

  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二八那年,家里来了许多人,个个华衣锦袍;小乔,他们眼中纷纷闪过惊艳般的悟然。母亲含泪收下了那些辨识不出的珍宝,亲自送上了那顶织锦绣轿。凤冠霞帔的小乔,虽从此永离故乡。但她却收获了三国中最最真实的一段爱情,成为了一个最幸福的女人!

  有些人不信,会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女子,来于小乔做一番比较。

  第一个出场的要是貂蝉,她是三国演义浓墨重彩的人物,不过除了作为一个扳倒董卓的棋子,貂蝉其实是很可怜的。吕布那里她也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毕竟以貂蝉的举世功勋她应该得到人们的尊敬,可是却一直颠沛流离,更有甚者说她后来被关羽一刀斩了。

  貂蝉如此,蔡文姬何尝不是这样。作为三国时期卓有成就的`女诗人,她的少女时代是充满梦幻的,她的父亲是当世大儒蔡邕,可惜明珠暗投于董卓。董卓死后,蔡邕因为感受董卓的知遇之恩,被当时执政的王允所杀,而蔡文姬也一直被人当成玩物一样,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最后流落匈奴。与左匈奴王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又被魏王曹操赎买回来,嫁给了董祀。一生似乎是被羞辱的过日子。

  第三个女人要数性格刚强的孙尚香,乃孙权的妹妹,父亲是江东猛虎,大兄长贵为小霸王,二兄长执掌六郡八十一州,可是孙权为了委曲求全,竟也把她当成一盘菜送给了年过五旬的老刘备。后来仅仅结婚一年,竟和刘备彻底拜拜。

  这三个女人无疑都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女性,且又与当时的名流有所交往。可是她们的命运是如此的坎坷,和他们相比,小乔无疑是幸福的。

  其一,出生幸福。小乔的家乡在安徽省潜山县北,当时属于皖城,那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名山秀水滋润着小乔,以致小乔的早年生活很惬意,她的父亲是乔公,应该说在当地也比较有名望。

  其二,长相俊美。小乔很漂亮,她的国色天香是一流的,即便是史书对她也赞誉有加: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这样的美女省了多少事情,不用反反复复的整容,而且生活得相当阳光自信。

  其三,嫁给了英雄,丈夫是天下屈指可数的英雄豪杰。小乔的丈夫是周瑜,周瑜被人称为周郎,郎是古代对年轻漂亮男子的称呼。周瑜不仅年轻漂亮风度儒雅,而且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是孙策、孙权兄弟依仗的国士。孙策呼之为弟,孙权敬之为兄。

  其四,小乔很受宠,周瑜是当时万里挑一的好男人,古代男子都好色,曹操不消说了,长得那么丑,还处处留情,可是三国志似乎找不出周瑜在外面有女人的记录,当然小乔有可能是周瑜的小妾,但小妾有何妨,在那个年代本来也很正常,而且周瑜对小乔非常好,不仅如此,周瑜自己也有诗情画意,不只是在战场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就是私下生活也很注重情趣,人们常说曲有误周郎顾吗。

  其五,和周瑜在一起的日子很长。时下有一种说法,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秦观也说过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小乔是幸福的,找到一个很好的老公,当然最初可能是被逼的,史书记载:策自纳大桥,瑜纳小乔,用了一个“纳”字,而不是迎娶。当结婚后一年,大乔的夫君孙策就死了,小乔除了对自己的姐姐惋惜之外,自然会更加珍惜同周瑜的爱情生活。

  其六,周瑜的地点很狭窄,往往局限在江南,这和曹操刘备不一样,这些人的足迹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当然常年征战,家眷是不一定会带在身边的,而周瑜他的战斗生涯,尤其是和小乔结婚以后,大部分都在江南,无疑会经常回家看看,或者一直在身边谈风弄月。

  其七,子女受宠,周瑜的长子早夭,很有周瑜之风,曾经娶了孙权的女儿,不幸死得较早;次子周胤娶得是孙权宗室的女儿,女儿嫁给了太子孙登。

  其八,在江东受人尊敬,孙权对周瑜很尊敬,周瑜死后,自然对他的遗孀也很客气。

  其九,生前死后遭到无数粉丝的热捧。小乔的美貌、多才多艺不仅得到周郎的宠爱,也得到当时很多人的羡慕,当然羡慕最大的就是那个地位很高的曹操,每次望江南,曹操对小乔总是有些神往,三国演义上说:吾今年五十又四,如得江南,当娶二乔,置之于铜雀台上,已娱暮年。看来曹操也是小乔的粉丝,后来的文人雅士比如杜牧、苏轼等都曾在诗歌里反复提到过小乔。

  总之江湖以为和其他女人相比,小乔是幸福的。她的美貌是一流的,又嫁给了一个称心如意的丈夫。有人说可惜周瑜死得太早,不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于小乔来说,这足够了,毕竟人世间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爱。

【历史小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历史故事06-24

历史小故事07-27

历史小故事05-23

历史小故事11-13

历史小故事05-12

诚信历史小故事12-16

关于历史小故事03-10

周朝历史小故事09-23

周瑜的历史小故事06-03

数学的历史小故事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