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评课稿【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数学评课稿1
今天张老师上的是代数式的值,这节课数学组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意识比较强。吴老师在认真学习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抓得也是比较紧的。教学环节是比较清楚的。
二、这节课王老师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意义,并会求代数式的值,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培养学生准确运算,与观察概括的能力,并适当渗透对应的思想;
3、通过例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提高运算能力;
4、通过代数式的值的教学,渗透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思想。在这四条目标当中既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又有思想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具体,也比较明确,符合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三、这节课王老师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设计,从复习代数的意义入手,通过列代数式,用语言叙述代数式3n+5的意义,编一道实际问题,使所列代数式为3n+5。等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代数式的`值的意义。然后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从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四、这节课张老师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师生是朋友,是合作者,教师的引导与讲解则是学生探索结果的概括,学生之间也充满合作。这节课王利华把握了紧张活泼的教学节奏。本课设计中安排了不同层次的互动环节,而且采取了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紧张活泼的特点。
初中数学评课稿2
临近中考,如何高效组织课堂复习是所有初三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以题讲题,无限制拨高复习的要求,重复机械的题海式训练在新课改的今天已经不可取了。如何进行中考针对性复习,如何采用一种教师与学生均可接受的最佳方式上课?这次的教研活动,两位老师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以往复习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按照自己的构思来上课,在课堂上常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炒冷饭”现象严重,学生被动的接受,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过程,复习效果不理想。这次两位老师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对知识的系统复习
利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填充回忆,梳理复习内容;还将复习的内容编
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点,执教者对于这部分练习的选取,题目相对简单,但覆盖面比较广,并且都由学生自行完成。相比很多教师练习是自己成为主角,强调再强调,细枝末节不厌其烦,惟恐学生再错,教师唇干舌燥,特别是中考复习阶段各科讲评较多,老重复同一模式,学生厌烦、困顿,效果甚微。从课堂的反应来看,执教者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效果更好。
2、 精心设计练习题
精心设计练习题,注意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好“会”、“熟”、“活”三个阶段,最后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特别是曾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练习,还注重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 课堂气氛活跃
两位老师的`课堂中都体现了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轻松,整节课学生真
正“动” 起来,思维真正“活”了起来。
4、 注意与中考的联系
两位老师都注意了与中考真题练习起来,形成“中考练兵场”,提前让学
生接触中考题型,不仅能让学生熟悉中考的一些类型和难度,还能消除学生(特别是中下生)对中考的恐惧心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此外,本人认为,到了初三,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对于一些较难的地方,应该适当的提提,复习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选做题,以防止一些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这只是本人的一点挫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初中数学评课稿3
我们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在#举行的#年级数学“一课两讲”试验课,教学内容为“#。听了两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我们获益良多,感触颇深,特别是#老师的讲课,我们认为是一节成功的展示课。
我们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温故而知新,创设问题情景:
#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A、B,以测验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起到检查并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从而迅速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不一会儿,学生就把答案写出来了。这时#老师先提问其中一位学生的答案,再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最后公布正确答案,这一举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注重例题,准确归纳
在例题讲解方面,#老师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语言简明扼要,学生能充分理解每一步。讲解例题结束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来思考完成,通过这样来检查学生的学生的效果。在处理#的问题上,#老师能根据具体的案例,运用对比与观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得出#,可使解题较为简单。
三、微笑教学营造和谐课堂
#老师文雅的外表,温柔的语言,朴素的气质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她的微笑更使学生感觉到亲切感,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跟住老师的思路去听课,学生学得有劲,老师教得轻松。她的一个点头或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她在这方面做得好,整堂课自始至终微笑着,营造的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一直爱学、乐学。维持学生的高涨学习情绪,是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冯老师重视变换练习方式,能令学生感到数学课累而不腻,长而不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积极地将抽象的材料与生动的实际环境联系起来,学而不死,活而不乱,及时发现学生练习的优点,进行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增进了师生间感情,有益于学生素质,特别是数学能力的提高。
这堂课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有效。一位青年老师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了教学实践中,在关注学生的发展,拓展学生的思维方面确实动了不少的脑筋。整堂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兴趣浓厚,改变了以往数学课沉闷的局面,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初中数学评课稿4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今天,有幸听了本校两位老师***的《平行线的性质》和**的《分式的加减》,受益匪浅。
总体说来,两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来,两堂课又各有特色。*老师的课:(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众多定理。(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4)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 *老师的.课:(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实行加分制。(2)注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开头的文字题学生列完式后问学生是由哪句话可得。(3)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4)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如增长率的意义。(5)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得益于教师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6)所选例题习题有梯度。
一、教师素质评价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
2、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
二、教学氛围评价
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三、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数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四、教学过程评价
1、首先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走进数学,导入新课。(巧妙激趣)
教师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教给学生的不止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效果非常明显。(展示教学能力)
4、作业的设计精巧,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
设计这样的作业,既巩固了知识,又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数学走进生活。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五、今后教学建议
1、教师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教师应时刻牢记并践行。
2、教师还应进一步锤炼课堂语言。既言简意赅,又通俗易懂。
3、在对待出错学生的问题上,还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好是自己的错自己纠,这样更能起到好的效果。
4、时间安排上略显前松后紧,削减内容或精讲精练。
初中数学评课稿5
一、教师素养
吴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
二 、教学特色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从本堂课看,吴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创新四维目标教学,目标比较全面。
2、教学创情景,激励促参与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生活中的长江、珠穆朗玛峰、东方明珠塔来引出生活中的大数这个主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接着让学生上台来数数,教导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找不同的同学来学着数,并强化概念。又用此方法依次推出概念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3、灵活教学、多样呈现。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个、十、百、千、万时,呈现形式多样,新颖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巧妙,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地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4、注意衔接,善于质疑。
认知心理学认为,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在导入时符合认知心理学的以旧代新原则,通过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个、十、百的概念,从而引出千、万的新概念,层层善诱,不断质疑,新旧知识衔接自然。
5、操练形式丰富,扎实到位。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本堂课的学情来看,二年级是小学的低段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本技能,养成了基本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个、十、百、千、万时,呈现形式多样,新颖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巧妙,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地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4、注意衔接,善于质疑。
认知心理学认为,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在导入时符合认知心理学的以旧代新原则,通过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个、十、百的概念,从而引出千、万的新概念,层层善诱,不断质疑,新旧知识衔接自然。
5、操练形式丰富,扎实到位。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本堂课的学情来看,二年级是小学的低段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本技能,养成了基本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老师能够以学生为本,安排的操练形式丰富多样,有个人数模型、做数字填空、做拼数实验等,这些操练都比较到位而且配合默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在玩中记,玩中用。
6、依靠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新课程倡导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巧妙使用电子白板,使学生身临其境,贴近生活实际,从而达到良好的多媒体课堂效果。
三、教学建议
1、课堂要注重因材施教,但对层次差的学生似乎照顾不到。关注学生的点和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在课堂的内容方面还需要适当地拓展。
3. 从课堂评价激励机制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无论从网络课的创新,还是从临场应付能力的实际操作,整堂课都值得研究与借鉴。初中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动动玩玩,我们的活动一定要有实效,要为主题服务,要优化课堂结构,寓教于乐,要力争使我们的课扎实、真实、平实、充实、丰实,从而真正地为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而服务
初中数学评课稿6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由日落的三张照片(太阳与地平线相离、相切、相交)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充分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现象,体验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生好奇,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关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2.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所对应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能够得出结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充分理解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这种等价关系是研究切线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节课探索切线的性质打好基础。
3.本着学习总结再学习的思维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很好的应用知识。
同时,我也感觉到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妥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1.学生观察得到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我设计的是直接给出定义可以改为让学生下定义,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给学生以思维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究。
2.本节课中扩展应用环节图形给的不是很明确,如果能给出精确的图形那么学生会容易一些。
3.由于前边时间有些过长,所以小结部分有些仓促。
初中数学评课稿7
临近中考,如何高效组织课堂复习是所有初三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话题,以题讲题,无限制拨高复习的要求,重复机械的题海式训练在新课改的今天已经不可取了。如何进行中考针对性复习,如何采用一种教师与学生均可接受的最佳方式上课?这次的教研活动,两位老师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
以往复习往往是教师唱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按照自己的构思来上课,在课堂上常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炒冷饭”现象严重,学生被动的接受,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过程,复习效果不理想。这次两位老师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知识的系统复习
利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填充回忆,梳理复习内容;还将复习的内容编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点,执教者对于这部分练习的选取,题目相对简单,但覆盖面比较广,并且都由学生自行完成。相比很多教师练习是自己成为主角,强调再强调,细枝末节不厌其烦,惟恐学生再错,教师唇干舌燥,特别是中考复习阶段各科讲评较多,老重复同一模式,学生厌烦、困顿,效果甚微。从课堂的反应来看,执教者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效果更好。
2、 精心设计练习题
精心设计练习题,注意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好“会”、“熟”、“活”三个阶段,最后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特别是曾老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练习,还注重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课堂气氛活跃
两位老师的课堂中都体现了学生学的轻松,老师教得轻松,整节课学生真
正“动”起来,思维真正“活”了起来。
4、注意与中考的联系
两位老师都注意了与中考真题练习起来,形成“中考练兵场”,提前让学生接触中考题型,不仅能让学生熟悉中考的一些类型和难度,还能消除学生(特别是中下生)对中考的恐惧心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此外,本人认为,到了初三,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对于一些较难的地方,应该适当的提提,复习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选做题,以防止一些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现象。这只是本人的一点挫见,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初中数学评课稿4
《二次函数复习》评课稿
蔡老师的这节课,精选例题、贯穿整个过程,不单到复杂,环环紧扣的几个问题,考察了对一次函数解析式中系数的要求,符合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本节课的低起点,小幅度,渐提升打下良好的铺垫。
体现了数学课的基本性,基础性,综合性,有效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把复习课组织成学生认识的继续、深化和提高。既促进了学生数学建模意识的建立,有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愉悦感,克服了一般数学课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状态疲软,会而不全,全而不准等不足。由此,可以看出周老师在做课时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多元化,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蔡老师本节主要采用对话交流式教学,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个对话环境,以例题为载体,设计对话情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形成思想的交流和互动,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知识框图、表格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引起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在练习环节,以旅游送景点门票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在得到练习,富有趣味性,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在师生、生生交流的互动中,诱发新知,产生灵感、使学生对分式知识主动建构成为可能。也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总的说来: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多样,过程流畅,效果良好。
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为了更高效的完成任务,在一些环节没能放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一些结论的归纳,方法的总结没能放手给学生等等。
初中数学评课稿8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非常荣幸地和大家一起在这里听了xx主城六所优质初中的六位优秀教师执教的“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在备课和听课时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想说三句话:
这是在95中上的课;
这是上的七年级的课;
这是上的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第2课时的课。
美丽的95中xx中学是这次大赛的承办单位。六位教师面对的学生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我们知道,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在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逐步融合,还会形成独特的课堂文化。这些学生的情况究竟怎样呢?老师们,在课前,我们了解过吗?现在课上完了,我们有什么感受呢?
多年来,我们区内所有初中学校一直使用北师大版教材。今天参赛的有两位选手正在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其余四位选手平时教学中都使用的人教版教材。面对七年级的这些孩子,我们思考过他们有哪些学习经历吗?在七上的“丰富的图形世界”里,他们经历了“从不同方向去看一个几何体”,“把一个几何体展开与折叠”,“用一个面去截一个几个体”,初步感受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去研究图形,而“轴对称”这一章,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想教给学生研究平面图形的方法,从运动的角度去翻折图形。
这是本章第三节第2课时的内容,“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是摆在那里的几个知识点,无法绕过,怎么教?为此,我还思考过教材为什么编。本节第1课时是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是线段,第3课时是角,这里遵循的是什么顺序?可以打乱吗?从整体到局部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可不可以?想必这里面一定有编者的理解、选择。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黄金分割比”一节内容在新旧教材的编排。
教材是静态的,是冰冷的,但火热的思考才会有冰冷的美丽。想必正是因为有六位选手的“火热思考”,今天的六堂课才有各有千秋的设计及教学。
(1)六节课课型定位合理;“课型”是我在听课时爱思考的一个问题,初中数学课有哪些课型我们似乎知道,每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如何想必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心得。“课型”定位准确,也就明白这一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大体该怎么上。
(2)注重概念、性质的探究过程。这应该是我们应当秉持的教学理念,勿庸讳言。
(3)重视指向学生学习的问题、活动设计,让学生实验、观察、猜想,不断追问“我们经历了什么学习过程”,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体验,教学生表达,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过程中,问题难度、数量适当,有几位教师设计的“题”很有新意,让人难忘。“一个题目四个问题”,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开放条件,开放结论”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5)技术辅助手段使用恰当。教师这个职业永远不会被取代,但不会使用技术的教师一定会被人取代。在六节课中,老师们用了剪纸、贴纸、几何画板、思维导图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值得提倡。
虽然这是一次赛课,但更多的这是一次跨区域的教学研讨,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教学设计的流畅和自然。
引入环节刻意联系现实?
刻意设计交流、提问活动?
“提出问题”后“知识回顾”,“知识回顾”是不是一节课必然的教学环节?
(2)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看不见的“口误”我们不说,但有些“口误”也不能用紧张来解释;
PPT、教案上的看得见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线段AB是 图形?”
难道就只能填“轴对称”吗?填“中心对称”或其它就不行吗?
还有就是把教材上的大段大段文字挖掉一些用空格让学生填,这种方式好不好?
(3)“课堂小结”的形式仍然单一,很多教师仍然用“谈收获、谈感受”这种形式,缺乏创新。希望有更多如“雕塑式”小结呈现。
(4)注意学案、教案的编写。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结构完整,字体、写号、大小编排美观。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把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当作我们教书的最高追求。不必用什么“遗憾的艺术”来遮掩。站在50个学生面前,你对教学的理解应该已经深入你的内心,深入你的骨髓。“一看你就是老师”,“一看你就是一个数学老师”,就是这个意思。上课不是仅靠表演,你的思维,你的眼神,你的表情是否真的融入课堂,心是会知道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最后,祝愿六个联盟学校在共同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好!
祝愿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心灵安稳,万事平和!
初中数学评课稿9
复习课是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的课型,如果说数学新授课教学是“画龙”,那复习课则是“点睛”。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数学复习课呢?
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复习时,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复习的认识,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要以“新”提高复习的积极性。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意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学生施展“点金术”等等。
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因此我在复习课开始前,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他们两天的时间归纳本章节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并制作相关的复习提纲,让他们在归纳整理的工程中相互交流讨论,通过这一交流讨论让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及它们的联系有个系统的了解。课上公布各小组的成果互相查漏补缺,对本章节的知识又有了第二次复习的机会,加深印象。通过复习提纲,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但是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可以引导学生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自己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抓住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针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或者采用合作互助的方式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即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精选例题和练习
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平时我有一个记载本,每次作业批改后,我认真记录学生作业中错误的题目及错误的原因,复习时我从记载本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错题,让学生先练,让再次出现错误的学生说出或写出他的想法,由学生评讲、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纠正过程中易于接收,学生爱讲、爱听,效果要比教师讲好得多。另外精心选择或自编一些综合性较强但不一定繁的例题,题目设计到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帮助学生薛泽一些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另外选择的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精讲多练”。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理清要点,说明常见的错误的防止和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及时测试检查复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设置综合训练题,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每次测试之后,教师要认真整理并分析卷面情况,找出普遍性或较多人犯的错误,统计出错误情况,成绩好的、有进步的、不及格的、问题大的各是哪些人,然后有效地进行评讲。评讲课上,要大力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激励他们介绍学习经验,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同时将错误率高的题目评讲完以后模仿出题上作业本继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补缺和提高的效果。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初中数学评课稿10
乌鲁木齐十三中于菲老师的一节八年级的《中点四边形》一课,是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贴近的必熟悉,熟悉的必喜欢”,通过美丽的图案创设教学情景,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回顾“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知识,再通过实际问题引导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判定和证明,当学生初获成就感时,将问题推向特殊的四边形中点四边形形状,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交流时间、探索时间,让学生通过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寻求不变的事物,再次感受几何图形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发现并理解影响中点四边形形状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后,又回归生活实际,通过一道中考开放题的探究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理念,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享受到学习乐趣。
整个课堂以人为本,教师不断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的'合理想法多给予肯定,一堂课中不停的用不经意的赞许、夸奖、点头、微笑甚至全班鼓掌,让每一个学生课堂上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还多次使用“请坐”、“请回答”、“真棒”等用语,尊重关注学生,给学生以自信,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本课属于“综合与实践”课,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课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之前可以借鉴参考的课例不多,于菲老师的课是对“综合与实践”课的实施做了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初中数学评课稿11
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应用等环节有创意。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理数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所以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在对教材精心整合的前提下,设置感知环节,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先列有理数加法算式并猜测答案来感知有理数加法算理,通过有效合理的问题情景的营造,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理解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举实例验证答案来理解有理数加法算理,这样做不但突出主题,而且把抽象的数学算式放到丰富多彩的实际背景中去理解,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接受.
3、归纳总结环节,通过两组练习来帮助学生将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分类并逐类总结法则,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类比得出法则,从而体会数学发现、发展过程。
总之,整个课堂起始于感知,发展于理解,进一步归纳总结,最后达到应用,四个环节步步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自我挖掘,自我提升,最后达到了对新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应用
初中数学评课稿12
数学组共有八位教师,既有经验丰富的张殿荣老师,又有区学科带头人郑素梅老师,有年富力强的郭振红、周业智、李箕贵、曹艳老师,还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张翼飞、黄谨老师。全组老师精诚团结,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人际关系和谐。
以下介绍本组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依靠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教研气氛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仅一个班成绩的突出,不能代表整体水平,只有整体水平高了,才能真正打得出去。我们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备课组的八位老师荣辱与共,相互支持和鼓励,备课课组活动有声有色、保质保量。我们每周坚持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坚持不少于10次的集体听课和评课,老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老师的研究课给我们提供了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集体备课时,大家毫无保留,广泛地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和研讨,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效保证了教研的质量。我们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也强调个人的工作责任制,避免吃“大锅饭”,根据各人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订出了相应的奋斗目标。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打团体战的概念,没有单独冒进的念头。
二、抓住学生心理,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高考竞争的残酷,带来中考形势的严峻。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不管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大都是被动型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教师的工作怎样努力也没用,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学生的心理,找出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法。
通过连续的观察和调研,我们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定我们工作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优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学困生---辅导。
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惯,上课前我们先把问题布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究,提高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时则采用讨论式教学方式,让他们充分舒展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提高,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
中等生是一个大的群体,在平行班是学习的主流,上课时我们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课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识点,作业和练习题也以基础题为主,强化训练,普遍提高。
对于差生,我们本着提高一个成功一个的心理,用爱心从思想上感化他们,用耐心从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完成的题目,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收获,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如给学生及时的辅导;给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的提醒;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扬;给失去信心的学生及时的心理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潜能的机会。如张翼飞老师的“每日一题”,郑素梅老师的“每天一页”,周业智给学生的每周中考尝试等都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个很好的拓展空间。只有教师与学生有充分足够的情感交流,才能使教学在一种愉悦、竞争、合作的环境下完成。
三、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营造课堂教学高效益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每节课的高效益。中考要取胜,必须从初一开始抓起,打好基础很重要,同时,初三复习的后期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有限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把六本书复习好,不讲技巧,不讲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后一阶段,我们要讲究“精讲”这一环,学校给我们的教学时间与别的学科一样,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精讲”,对我们来讲,要求是非常高的。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律的消化;注意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和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述;注意新旧知识、新题旧题的对比,把复杂抽象的问题作连贯解决;注意解题方法的延伸,摸索解决的规律;注意一题多解的研究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对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索研究。
“练”这一环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每周两节的延伸课程中,我们基本上保证每节课有30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而练习题必须是经过备课组精雕细啄的、与中考接近的、有代表性的题目;理解概念、巩固定理的基础题;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出错的常见题;综合分析的提高题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练习,学生的解题准确度,应变能力,及技能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中考是一场硬仗,要打好这场硬仗,不仅要强攻,还需要智龋我们只有不断去面对、去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切实遵循教育教学的方针办事,团体智慧 + 个人努力 = 一定能成功!
初中数学评课稿13
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今天,有幸听了本校两位老师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分式的加减》,受益匪浅。
总体说来,两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来,两堂课又各有特色。张老师的课
(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
(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众多定理。
(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
(4)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
(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
李老师的课: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实行加分制。
(2)注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开头的文字题学生列完式后问学生是由哪句话可得。
(3)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
(4)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如增长率的意义。
(5)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得益于教师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6)所选例题习题有梯度。
初中数学评课稿14
评课:一次函数复习课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
田老师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既有对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的使用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待定系数法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学定位非常准。一是从教学设计上看,仅课前热身环节的7个小题,就涉及到本节内容九个考点的五个考点、七个不同的考查形式,复习了待定系数法,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有效的唤醒了学生的记忆;二是通过例题的教学,进一步夯实了双基,明确了各知识点的能力要求,熟练了通性通法,再加上各例解决后的总结,让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提升;三是每个例题后的拓展补充题,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运用、对常用解题方法的深刻理解,而且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知道上好复习课,选题是关键。一节课下来我们可以感受到,徐老师这节课的题选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从例2的的第三小问的补充,由学生交流讨论后给出的三种解决方法都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落在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3、田老师虽是年青教师,但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表现非常老成;上课语言语调好,板书清楚有条理,个人基本功非常扎实;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她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作图过敏、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她不仅自己板书示范,还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徐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她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节课也让我们感受到田老师鲜明的教学风格,每一道题呈现出来之后都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最后教师点评,她及时简单中肯定的评价,给予了学生莫大的鼓励,较好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是复习课应该达到的目标。
我的二点思考:
1、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与几何意义,体会b,k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议、说、画、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值得借鉴。
2、本节课是一次函数的第一节复习课,应以教材知识梳理、考点知识回顾为主,以基本题开型和基本方法熟练为抓手,徐老师这节课已对一次函数常见9个考点的六个考点进行了复习,内容丰富,稍感不足的是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一次函数与不等式这一重要考点用力不够,是否可以把横向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例2放在下节课,再在本节复习重点“三个一次”上纵向再深入点、多花点时间呢?
初中数学评课稿15
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 教学设计合理 。1、重视问题的设计。本节课老师立足于学生基础,充分挖掘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在学生回顾y=ax2、y=ax2+k这两条抛物线的基础上引出了新知,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计。通过探索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弄清y=a(x-h)2这条抛物线与抛物线y=ax2、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 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 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初中数学评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评课稿精选04-09
初中数学评课稿12-28
初中数学评课稿01-29
初中数学数轴评课稿07-02
【热门】初中数学评课稿07-08
经典初中数学的评课稿优秀01-21
(经典)初中数学的评课稿优秀11-16
初中数学的评课稿优秀09-26
初中数学评课稿(推荐)12-23
初中数学教学评课稿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