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

时间:2024-05-17 12:07:05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教案集合[15篇]

传统文化教案1

  一、班会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做生活得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的随处可见的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和深切的热爱,让学生学会和家人一起快乐地过传统节日,增进与家人的情感。

  二、班会准备: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三、班会过程:

  主持人上场

  男1、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就犹如其中闪烁的明珠。

  女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男1、五年五班“了解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合)现在开始!

  女1、请班长宣布班会目的:

  男1:同学们,看完刚才的舞蹈,是不是觉得特别喜庆吉祥?过年的感觉扑面而来。

  女:对,寒假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团圆美满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呢?(春节)

  男1:按照时间的先后,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我们迎来的第一个传统节日,也就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男1:请第一小组来介绍春节的习俗。(每个同学走上台挂上春节的灯笼)

  ①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有所不同的。民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叫作“年”。它住在海底,每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怎么才能让它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②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③⑤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饺和“交”谐音,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③⑤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饺和“交”谐音,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④⑥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伊始,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你们会拜年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一起来做手势,口中说祝福的话)

  男1女1:

  今年是猴年,机灵聪明的猴是智慧的化身,并且猴与诸侯的候同音,也代表着生于猴年的人当大官成侯爷的美好愿望,所以这个生肖特别被人喜欢。下面请欣赏同学带来的相声《猴年说猴》

  相声:猴年说猴。

  ⑧春节的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祭灶、祭祖、给压岁钱、拜年一个也不少;

  过半个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的一首词中就描写了元宵节的盛况。 男1、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农历24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就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时代。后逐渐与之前1~2日的“寒食节”融为一体,成为悼念先人、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的节日。

  2: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来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清明节是人们为已逝亲友扫墓的日子,表示对逝者的怀念直至今日,展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视频:黄帝陵祭祖

  女:我问问你,这个是什么东西?男:艾草

  女:再问问你:白蛇传里,白娘子喝了什么酒现了原形?

  男:雄黄酒

  女:这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风俗,这个节日和一位爱国忠臣有关。

  下面请同学给我们讲讲屈原的故事。(自选一项)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或“天中节”。它是汉族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这天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在我们家乡还有佩香囊、系五彩线、挂彩葫芦等习俗,以祝愿亲人朋友身体健康。

  技能训练《包粽子》

  男1:传统节日还和一些民间传说有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每年到了七月初七的晚上,许多人就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观看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人们一边纳凉一边讲着古老而神奇的爱情故事。习习的晚风带走了白天的炽热,神奇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男1:唐代诗人林杰的《乞巧》诗最为有名,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古老的乞巧节如今已与时尚接轨,演变成了浪漫的七夕情人节。

  男1:嫦娥奔月的故事也让天上一轮明月衍生出思乡团圆的节日。

  女1:那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男:这个节日要赏月、吃月饼、一家人一起团圆。

  可是,这家在中秋节这天起了点风波。

  请欣赏小品《团圆不团圆》

  中秋时节,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百果成熟之际,又因此时月亮与地球相距最近,故有“一夜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感慨。

  (1)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3)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6)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7)《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9)《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男: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它源于古老的《易经》,在中国人的眼里,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便开始过这个节日。

  我来考考大家,对重阳节有多少了解呢?

  生1、早在春秋战国时《楚词》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阳。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远游》里写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由此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重阳。

  生2、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这首诗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在这首诗里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那天就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生4、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庆贺,连皇帝也要亲自到万寿山登高啊!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5、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希望同学们在重阳节给自己的长辈送去祝福,陪伴他们,做个孝心的好孩子。

  今天就有同学把自己的孝心带来了,有请祖孙隔代人上台。

  祖孙送祝福

  女:俗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传统节日“腊八节”。在汉代,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要喝腊八粥,用红小豆、松子、黄米、糯米、小米、菱角米、枣泥等和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等。熬出来稠稠糯糯香又甜。

  男1:传统节日中的除夕,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天,就是大年三十儿。这一天,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一起听新年钟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而新年钟声响过,迎来的就是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女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百年来,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田。

  男1:了解了传统节日,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渊源流长、丰富多彩。女1: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就应该重视传统节日

  男和:爱我们的祖国,就从重视传统节日开始。

  女和:爱我们的祖国,就从过好传统节日开始 班主任讲话:

  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而来,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得精彩画面,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作,几乎慢慢地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却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已无人问津,而同学们早早地准备圣诞礼物时,我们,华夏儿女,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了呢?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召开这次班会!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相信在召开这次班会之后,班里一定会掀起经久不衰的“回归传统”的热潮!

传统文化教案2

  【设计意图】

  民间美术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信仰、传说、风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凝聚了一个地方世代相传的民风民俗,它是由人民群众根据生活的要求而创作,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其浓郁的乡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为了传承这一文化,我们开展了民间美术这一幼儿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尤其是民间剪纸活动深受幼儿的喜欢,幼儿可以用剪刀在彩色纸上任意的'剪出自己喜爱的植物、动物、人物造型等图案,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又对孩子进行了民间美术的熏陶和民间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他们对这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设计了“剪纸”这一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所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启发幼儿了解剪纸的用途。

  2、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

  3、激发幼儿热爱生活,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彩色腊光纸若干、正方形彩纸若干、剪刀每人一把、十二生肖剪纸范品、篮子、铅笔每人一把、毛线若干条、胶水、棉签、纸盒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12生肖剪纸)范品,提问:

  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请你学学小动物的叫声,看看小动物身体上的图案是什么花纹?

  二、出示剪纸书签,它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出图案,把图案贴在衬纸上,再系上缎带)

  三、出示剪纸圆盘做成的门笺,它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成漂亮的图案,把剪出来的纸贴在圆盘中心,在上面粘上绳子,再在下面粘上穗子)

  四、出示剪纸灯笼,这是什么?有几个面?是怎样做成的?

  (先用剪刀在腊光纸上剪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贴在正方形纸的中央,然后把正方形纸的四个角向中心折,再把六张纸的每个三角形贴在一起,给上面粘上带子,给下面贴上穗子)

  五、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互相交流、观赏、讲评作品,布置教室和幼儿园环境,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结束。

传统文化教案3

  一、教学目标:

  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欣赏古、今泥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审美情趣、关注民族的文化遗产,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的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重点难点:

  感受泥材的土趣味的独特的艺术美感,并从中学习泥塑知识。在泥塑创作中,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三、课前准备:课件、版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播放一段录像,哪个同学知道这段录像的地点是哪里,是什么内容?(学工基地)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回学工的场景,激发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学工时的泥塑作品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导,探讨解疑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三)、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1、你身边有许多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相统一的原则。

  (五)、布置展览,成果展示。

  在美术专业教室展台上,为期一周。

传统文化教案4

  《中庸》(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1—13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阶梯: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列子·汤问》(二则)

  一、经典回放:

  默读课本17—21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9页

  六、活动广角:第19、20、22页

  七、成长阶梯:第20、23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传统文化教案5

  【角色扮演区】

  中华美食街材料: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从各地带回的民俗特产,在美工区自制的天津麻花、杭州小笼包、湖南臭豆腐等特产。

  2.价格牌,自制货币若干。

  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了解祖国民俗特产的多样性,能够自主分配角色并积极参与游戏。

  2.引导幼儿将收集的民俗特产进行分类整理,并轮流扮演推主、顾客、服务员。

  3.鼓励担任服务员的幼儿通过绘制宣传海报,设计广告语、推荐词等推荐商品,并给民俗特产标价。

  4.引导幼儿到每个摊位品尝特产,感受不同地区食物的特点。

  茶艺馆

  材料:

  1.茶具,有关茶的书籍,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品种。

  2.泡茶流程图,幼儿茶道服装,古筝曲等。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不同茶叶的不同特点,学习简单的泡茶方法,体验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2.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后合理分配角色,进行泡茶、品茶活动,学习基本的茶艺礼仪。

  3.指导幼儿学习茶的分类与用途并学习如何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

  4.提醒幼儿不能混冲茶叶,知道杯子易碎,注意轻拿轻放及时清洗。

  【美工制作区】

  民间艺术欣赏

  材料:

  1.民间艺术作品风等、泥塑、雕刻、中国结等的实物、图片、图书、视频等。

  2.各色彩泥若干,牙签、模具等辅助制作工具若干。玩法与建议:

  1.请幼儿仔细观察泥塑作品阿福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说它的色彩和造型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美好寓意。

  2.观察中国结,感受其造型优美、编结方法多样,知道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代表着喜庆、团结幸福、平安并通过不同的图案寄托“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3.指导幼儿欣赏民间艺术的图片、书籍等,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童谣、趣闻趣事等。

  4.欣赏富有代表性的中国的、山东省的民间艺术作品的视频、图片,了解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与美感。

  5.尝试运用彩泥创作自己喜欢的泥塑作品。

  【拼插建构区】

  天安门

  材料:

  天安门照片、积木、纸盒、薯片筒等辅助材料。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天安门的照片,掌握天安门城墙和城楼两大部分的建构特点。

  2.鼓励幼儿尝试搭建天安门,教师可提出如下要求:

  (1)注意城门、城墙和城楼的比例和对称关系。

  (2)选用合适的材料,生动地体现四檐斗拱反翘的古建筑特点。

  (3)突出天安门宏伟壮观的气势。

  3.提示幼儿可运用手工区制作的灯笼等装饰节日中的天安门。

  【语言阅读区】

  古诗竞赛

  材料:

  在阅读区投放经典古诗的挂图或图书;绘画纸、彩笔。玩法与建议:

  1.背古诗。请幼儿朗通自己记住的古诗,看看谁背得多。

  2.说古诗。请幼儿介绍自己知道的`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演古诗。请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喜欢的古诗。

  4.画古诗。请幼儿到美工区用绘画的形式表征古诗内容,再投放到阅读区。

  象形字配对材料:

  象形字变化卡。玩法与建议:

  1.幼儿可以玩游戏“字宝宝找家”,分别为象形字、现代汉字找家。同样多的卡片,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2.玩游戏“象形字配对”,把两个“家”中的字进行对应摆放,观察古代象形字与现代汉字的不同。

  3.写写画画象形字。

  图片词语接龙

  材料:

  画有格子的词语板,水彩笔。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尝试在卡片上绘画词语,进行简单的词语接龙游戏。

  2.教师可先出示2-3幅图片,如“刷牙一牙齿一齿轮一轮船”等,请幼儿仔细观察规律然后说出相应的词语,进行接龙游戏(前一幅图词语的尾音是后一幅图词语的前音)。

  3.鼓励幼儿在空白卡片上将词语画下来,尝试进行图片(词语)接龙游戏。

  4.提醒幼儿不能重复已经接过的词,不能让别人提示。

  【音乐表现区】

  红绸舞

  材料:

  红绸若干、秧歌十字步跳舞毯。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掌握十字步、后踢小跑步的舞蹈动作要领,能够动作协调地跳红绸舞。

  2.请掌握舞步较慢的幼儿继续利用“秧歌十字步跳舞毯”练习十字步。提醒幼儿跳十字步时要注意双脚的顺序及做后踢小跑步时要绷直脚背、努力向后上方踢。

  3.鼓励幼儿大胆地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及队列、队形,并与同伴合作表演。

  双簧表演

  材料:

  录音机或播放器,双簧表演视频,椅子1把,背面粘1块可以藏人的大板,双簧头

  饰1个。

  玩法与建议:

  1.指导幼儿商议确定一个两人都会的内容,比如儿歌“唐僧骑马咚哩个咚”,协商说话的语速,一人戴头饰在前表演,一人在椅后说话。

  2.鼓励在前面表演的幼儿表情夸张,在后面说话的幼儿语调夸张,吐字清晰。

  3.重点观察和指导幼儿相互间的配合和夸张的表演。

  【科学发现区】

  多变的陀螺

  材料:

  1.有图案和没图案的陀螺若干。

  2.在圆心打好孔的圆形陀螺面、陀螺轴(可用牙签代替)、彩笔、即时贴若干。

  3.土豆片、茄子片、萝ト片、水果片等。玩法与建议:

  1.自制陀螺。幼儿操作做陀螺的材料自制陀螺,并玩一玩,比一比,看看哪种形状的陀螺转动的时间最长。

  2.奇异陀螺大赛。幼儿自选用萝ト、茄子、苹果等蔬菜或水果切成的圆片插上牙签,做成蔬菜或水果陀螺,看看哪种陀螺转动时间最长。

  3.陀螺变变变。

  (1)指导幼儿在没有图案的陀螺上面添画点线,试试陀螺旋转起来会呈现什么图案。

  (2)指导幼儿在没有图案的陀螺上粘贴顔色不同的即时贴或用彩笔画上不同的颜色,旋转后看看陀螺颜色的变化,可以两种顔色混合,也可以三种颜色或多种颜色混合,观察陀螺旋转起来所呈现的色彩变化,感受视觉暂留的现象。

  4.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观察、发现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

  印刷真好玩

  材料:

  印刷板(泡沫板或KT板)、竹签、宣纸、毛巾、刷子

  玩法与建议:

  1.指导幼儿学习印刷的方法,尝试刻板、上色、抹刷,感受印刷术的神奇。

  2.鼓励幼儿用竹签在印刷板上自由创作,刻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3.指导幼儿在制好的印刷模板上均匀涂色,并快速附着宣纸,用毛刷轻轻扫刷表面,最后揭起宣纸。

  4.提醒幼儿揭起宣纸时动作要慢、轻。

  【益智游戏区】

  汉字转盘

  材料:

  自制汉字转盘、卡纸、胶水、幼儿照片。玩法与建议:

  1.引导幼儿将图画、象形字、汉字一一匹配,加深幼儿对汉字结构和象形特点的认知。

  2.指导幼儿转动转盘,使相应的图画、象形字、汉字在一定区域相对应。

  3.鼓励幼儿自制“姓名转盘”。将班级幼儿的照片、姓、名分别标注在每层的转盘上,尝试将三者之间一一对应。

传统文化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宋玉这个人.

  2.增强同学们为人处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于文章的把握

  教学课时:

  1课时

  1、作者

  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汉族,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流传作品有《九辨》、《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但后3篇有人怀疑不是他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

  2、朝代

  所属文学时期: 先秦文学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原文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①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②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③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④,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注解:

  ①鲲: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②鷃:小鸟

  ③鬐:鱼的.背脊

  ④鲵:小鱼

  译文: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

  “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其声而为商音,压低其声而为羽音,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凤凰展翅上飞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着苍天,两只脚搅乱浮云,翱翔在那极高远的天上;那跳跃在篱笆下面的小鷃雀,岂能和它一样了解天地的高大!鲲鱼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在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脊背,夜晚在孟诸过夜;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鲵鱼,岂能和它一样测知江海的广阔!

  “所以不光是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圣人的伟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独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

传统文化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武术的风格、作用,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根据图示大胆探究马步、弓步、掌、拳等武术动作,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3.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

  2.教师教学资源《中国功夫》(音频、视频);武术动作图示;北京奥运会、春晚节目中有关武术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歌曲《中国功夫》,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

  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对歌曲的感受?请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幼儿自主探究武术动作,感受中华武术的风格。

  (1)提问: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功夫?武术有什么用?

  小结:中国功夫可以帮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武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动作变幻多端、刚劲有力,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是最合适的。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很积极,而且兴趣较浓,和老师的互动很好,目标基本完成。但由于人数较多,在活动中的常规较乱,有个别幼儿出现捣乱的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在组织活动的常规养成和纪律性方面加强教育。

传统文化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自由读。

  2、美丽的桃花,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文化传承、节气节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传统文化教案9

  活动目标

  1 知道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增强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2 能说出自己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属相,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关心。

  3 知道属相共有十二种并包括哪些动物。初步了解其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了解自己父母和其他熟悉的人的属相;丰富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 教具:十二属相的大图片一套;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每名幼儿若干小动物图片(其中抱括十二属相)。

  4彩带若干条。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年龄及属相,并说一说自己所熟悉的人的属相。

  二、通过观看动画《十二属相的故事》,知道属相有十二种及分别是哪十二种动物。

  1、师:属相到底有多少种?又都有些什么动物?听了下面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了。

  2、教师播放动画课件《十二属相的故事》。

  3、看完动画,教师提问:

  属相有多少种?

  十二属相包括哪十二种动物?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动物图片,不要求幼儿按顺序)

  4、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了解十二属相的顺序,重点知道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动物是谁。(教师同步调整十二属相的顺序)

  三、通过操作活动和音乐游戏,加深幼儿对十二属相的认识。

  (一)

  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在若干动物图片中将不属于十二属相的小动物找出来。

  2、请幼儿把自己找出的图片给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找对的交给老师,找错的,请幼儿将它送回去。

  (一) 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回忆曾经做过的音乐游戏《猜面具》,并说一说歌中是怎样描述小动物的。

  2、启发幼儿将原来的歌词替换成十二属相中的小动物。

  如:我是小鼠,吱吱吱吱叫。

  3、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4、当唱到“吵醒了小马”时,教师启发幼儿说出今年是蛇年,还没有过完,不能现在就把小马吵醒。

  四、通过了解十二属相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拓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讨论:外国人有没有属相?

  2、教师介绍:十二属相是中国人很早很早以前发明的用来 纪年的。(纪年就是选一种东西做为某年的标志来代表和表示这一年)所以外国是没有属相的。象属相这样在很早很早以前就产生或发明的好的有用的事或物,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直到现在还在继续,我们就可以说它是传统的。

  3、启发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传统的.事或物。

  五、结束部分:通过让幼儿说一说“过年”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扭起秧歌来。

  延伸活动:小小中华传统文化展

  收集各种各样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服装服饰,通过展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案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作为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应该要让孩子们了解到关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引以自豪。

传统文化教案10

  一蹴cù 而就 威慑shè 蜕tuì 除

  2、解释下列词语:

  攻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

  媲美: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的完成。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养人才。本文指破坏传统文物的本来面目。

  课中:

  一、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归纳概括:

  a)什么是传统文化,它有什么特征?

  b)什么是文化传统,它有什么特征?

  1)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有形的。(4节)

  2)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民族精神。

  二、具体研习:

  1.为了使文章的议论显得直观起来,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找出两处。

  (1)66页: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性、古典文化、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说的民族文化。

  (2)68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象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剥陆离,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2.根据你的理解,你也来说说什么是传统文化。比如——

  它是龙,是周庄,是茶壶……

  它是中国画

  它是出土的兵马俑

  它是故宫,是长城

  它是春节,是端午

  3.除了举例论证之外,为了使说理形象,作者还采用类比和比喻等论证,请找出:

  例如:

  (1)65页: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没i蜂和蜜蜂的差别想媲美。

  (2)68页: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象文物,文物唯古是尚,应该保护其班剥陆离,切忌来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三、合作探讨:

  阅读“财富和传统”部分,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这两重属性的。

  2、对于既是“财富”,又是“包袱”的传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它?课文中有这样的观点么?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四、课堂巩固练习:

  看看P69的几组图画,结合课文的有关论述,谈谈你对传统和创新关系的理解。

  1.第一组画

  北京传统四合院——20世纪90年代,苏州建造的住宅小区

  教师解说:作为文化实体,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确实有很大差异,但也有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北朝南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2.第二组画

  古代待字闺中的少女——赛场上的中国女排姑娘

  教师解说:这两幅图片放在一起,反差很大,一静一动,一个娴静地坐于自家闺房内,另一个则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贤淑的少女变成了富有活力的勇于拼搏的奥运健将。

  3.第三组画

  昔日的儿童游戏——今天的儿童网上冲浪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捉迷藏的游戏体现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是一种有意思的活动,不过对于儿童智力的发展作用不是很大。 电脑世界给孩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游戏、休闲融为一体,显示了文明的交流。电脑作为现代科技的成果,也体现了现代外来文明的冲击力。

  五.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度),又是关系型议论文(表达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通俗,使文章具有议论文的辨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课后:完成下发学案

传统文化教案1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白居易及其《问刘十九》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教案《‘教案’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白居易的哪些诗?

  3、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传统文化教案12

  一、总体要求

  要高度重视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功能,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含的教育资源,利用十一、五一等节日和重大事件、重要任务纪念日举办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把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日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以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为重点内容,着力营造团结祥和、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动员和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节日活动热在基层,热在群众。

  二、活动内容

  以中华传统节日、国家重要纪念日、少数民族节日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1、“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春节”、“元宵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庭_和社会_观念。节日期间要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兴旺和祝福的主题,突出“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节日气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2、“传统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清明节”是一个纪念先祖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有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3、“传统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端午节”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诗人屈原胸怀祖国、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有着赛龙舟、打扫庭院、悬白艾、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要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

  4、“传统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

  5、“传统节日·重阳”主题活动。“重阳节”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要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意识,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6、“五一、七一、十一”主题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歌颂劳动、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民族团结、和谐繁荣等主题活动。

  三、活动方式

  1、春节期间,灵川县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由县委办牵头负责,对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进行年终慰问,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2、五·四青年节期间,灵川县组织开展以“我青春,我阳光,我为经开区增光”为主题的篮球友谊赛,由工会工委牵头负责,进一步激发广大年轻干部职工的干事热情,让青年干部职工得到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洗礼。

  3、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灵川县辖区内的学校组织开展以“青春因拼搏而精彩·理想因奋斗而飞翔”为主题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由教育局牵头负责,切实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为灵川县的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

  4、七·一建党节期间,灵川县开展基层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的`建党活动,由县委办牵头负责,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根基,积极创建优秀的“两新”党组织。

  5、十·一国庆节期间,灵川县组织开展以“凝心聚力谋发展·共建和谐经开区”为主题的爱国爱区主题实践活动,由党政办和工会工委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述说心中对祖国、对灵川县的祝福和寄语。

  四、活动要求

  1、要突出节日文化内涵。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尊礼崇德,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塑造文明、文艺美化心灵的作用,借助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活动变成荟萃民风民俗,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盛典。

  2、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节日期间,各级各部门要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活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活动,弘扬尊老爱幼、扶困济弱的传统美德,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让人们从节日活动中汲取道德的营养。

  3、要普及文明过节理念。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统节日习俗,破除封建迷信、发挥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避免把节日过成“吃喝奢侈节”、“封建迷信节”,引导人们在节日期间移风易俗、绿色节俭、健康文明。

传统文化教案13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2、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重点难点:

  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8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初读:志当存高远

  1、让学生自由读

  2、小组讨论意思

  二、了解句子出处

  三、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四、明道喻理、长风破浪、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画一画

传统文化教案14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

  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

  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2)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

  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

  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

  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

  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

  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

  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2.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合作填表

  时间风俗习惯

  (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领悟写法

  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那一段,力争读出感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4、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课内拓展:“阅读链接”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课外拓展。

  以“郧西人的春节”为主题,借鉴本文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出郧西人春节的特点。

  2.表达出你对节日的迷恋之情。

  3.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传统文化教案15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进而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的两重性,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文化传统

  能力目标:能快速筛选提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分析对待我们的传统的精神

  教学重点:区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传统的二重性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正确看待包袱和财富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

  以最近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听到的新闻导入如从某领导去孔庙、去黄帝陵祭拜,韩国将“端午祭”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将“中医”改名为“韩医”申请,易中天品三国让他成为超级教授,王利群谈史记也拥有了一群粉丝,于丹说《论语》,这本书销量将突破400万册等等现象可以看出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可看出世纪之初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回归的渴望

  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说过:“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传统已成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证,是支撑这个民族精神的脊梁

  二、明确两个概念及其特性

  1、这文章讲的是什么问题?――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传统

  2、举例辨析

  生举例,生结合课文的分析阐述,辨析同学举的几个例子是不是举得恰当,同桌之间一起探讨一下

  回到课文,明确两个概念:各请一男生一女生读概念,其它学生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并把握筛选重要信息来理解概念

  师举例:有时传统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汉字中体现的中国人对中正平和和整齐对称的追求,武术中的侠义精神,苏州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春节中体现的重视家庭团圆的愿望

  庞朴认为: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你看这两个词虽然只前后调换了一下,但相差甚大,作者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蜜蜂和蜂蜜的区别比喻形象、巧妙

  三、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

  (1)举文中关于“忠孝观念”的例子

  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为政》

  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名义章》 (树立德行按道的原则行事,能扬名于后世,来使父母显扬,是孝的目标)

  我们在学习这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以一种传统文化即文化遗产的形式存在,而我们学了以后,化入自己的内心和灵魂,然后在生活中、审美、道德上体现出的,那就是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了

  (2)文化传统是不是就像僵尸、木乃伊一样千年不变的?

  就比如说孝,现在也不提倡无原则的愚孝孝,也不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盲目的孝忠,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照道理说还是要尽忠,要忠于国,要忠于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3)那作者为什么又说它是一种惰性力量?

  老师读这段,学生思考惰性力量该怎么理解学生品味这段中体现出来的的语言的魅力――用词生动妥帖,整散结合,摇曳多姿

  可见民族精神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审美趣味,但又让我们成为一个群体凝聚在一起,你是一个中国人不是因为你的肤色,你的着古典服装,而是因为志同道和,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但它又是可变的,有时在纵向时间上随时代而变,有时是在横向空间上与西方文明交流而变但变化是缓慢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4、看一段视频,

  找一找电影《刮痧》片段中中国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表现,并体会文化传统的惰性和可变性

  生谈

  师引导:传统文化:兵马俑、服装、刮痧――民族性、时代性

  文化传统:教育方式,父子关系,面子总是――惰性、可变性

  四、如何对待传统?

  1、影片里的大同到了美国,其实他是带着中国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这一件大行李来到美国的这个大包裹里面有勤奋、孝顺、仁义还有中国式的教育方式等等等等,这个包裹里的东西让他在美国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挠,这个包裹他能不能、要不要抛弃吗?

  生谈

  2、引出作者观点:既是财富又是包袱那我们能不能抛弃包袱,继承财富?

  传统就像登山者运动员的背包一样,不能为了轻松就把背包抛弃了,因为抛弃的不仅是包袱,同样也是财富,是生命

  (读课本最后两段)

  (1)是财富,也是包袱难以彻底决裂,会随生活的变化而更新

  (2)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3、联系现况思考:

  最近报纸上有报道很多地方办起了儿童读经班,孩子们穿着宽袍大袖的汉服,每天背四书五经,吃饭前念古语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4、引入国学大师文怀沙说的话: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毕竟“树的影子拉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我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

  五、问题探讨

  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同,到了美国,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在他的生活中激起了一个个惊涛骇浪而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无非就是读书同学老师父母,平静的生活似乎与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没什么大关系

  在崇尚国学的今天,90年代出生的你怎样看待日日隐身在我们生活中的关于德与才,父(母)与子、师与生的中国文化传统问题

  (1)司马光:德才兼备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2)古之教者,莫难严师,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明王守仁(《严师箴》明代中期思想家古代的教育,最难的是严师,教师严格学问才能受到尊敬,教育才能施行)

  生讨论

  一生总结同学的思考

  师引导:(1)点出财富的一面 在这样一个人心惟危,急功近利的时代崇德尚义、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可以为人们道德的`自觉形成,超越物欲的羁绊,提高精神境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包袱的一面其一,偏重道德的提高,而忽视意志、力量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其二,忽视外在知识的探求在中西文明的第一次剧烈撞击中中国似乎一夜之间成了谁都可以宰割的绵羊后世国人科技意识的淡漠,无疑与此相关 其三,缺乏民主、平等观念,不敢挑战权威坚持一种平等原则,在师道尊严中,尊在先,严在次如此尊严可谓现代之师道

  师谈自己的看法:在现代这个传统消瘦、物质丰腴的时代,中国文化传统强调比如儒家的“仁义”,道家的“清静”、“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都与和平、博爱、环保等现代主流思想合拍,不仅可以化解我们现在面临的精神危机,也可以化解世界上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我认为我们要运用创化论的思想,由重振,走向重组(板书)我们可以让传统这棵灰色的树变得多彩、变得富有温度、更和谐、更可亲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焕发出新的光芒我们在这光芒的照耀下,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我想这正是我们今天审视传统的意义所在

  六、作业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海洋中的片帆只影:

  皮影(skin shade)、剪纸(papercut)、瓷器中(China )及仁义(Justice and humanity)、谦让(declines)、艰苦朴素(hard work and plain living)等

  下一个板块是“中西方文化的认识和沟通”

  作业就是从以下几个词语的中英文意思来谈谈你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认识

【传统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教案11-24

传统文化-教案12-17

传统文化教案01-30

传统文化教案精选篇06-21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12-05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01-30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03-06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案07-03

小学传统文化备课教案07-02

身边的传统文化教学教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