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7 12:36:09 设计 我要投稿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

  (1)“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2)“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3)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认识。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设计点评: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句子训练,实际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进行了语法句式的渗透;其二检验学生是否弄懂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同时,朗诵课外作品。使学生超越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

  六、总评

  1、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

  例如,在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语,让学生对词语逐渐理解、感悟。同时,教师采用了想象说话、评价人物等方法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的“积极语言”。又如,让学生分类读词语,再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用关联词语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关系等,都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教学重点。

  2、繁简得当,张弛有度。

  教师着重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的品质。在多层次、多角度感悟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观鱼”与“画鱼”的关系,显得简洁明快。虽然简洁明快,但突破了教学难点。

  3、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

  教师将逐段讲解变为选点突破,重点品析画得像,借此引出“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和“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让学生与文本、与教师进行深层次对话。正是这样的阅读对话,使学生得到有效阅读,提高了语文素养。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读描写青年动作、神态的句子,感悟他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与身残志坚。

  3、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读描写青年动作、神态的句子,感悟他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与身残志坚。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题,初知文题之妙

  1、反复品读课题,感悟文题的妙处。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板书课题)。回忆一下,当你第一次看到课题时有什么感受?把这份——放到课题中读读。

  小结:真好,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来,读出自己的理解。(齐读)好题,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梳理文脉,由结局追根溯源

  1、认读字词,扫清障碍。

  师:扫清字词障碍,我们前行才会一路畅通。

  (课件出示)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师:都是老朋友吗?一起认认。女生读第一行,男生读第二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有何发现?(第一行的字词都是描写玉泉的,第二行的字词是描写青年的。)

  师:从第二行词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一丝不苟),正在(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青年。

  过渡:正是这个青年,他拥有着神奇的魔力让鱼游到了纸上。我们一起走入文中认识他。

  2、从题入手,理出结局。

  (1)(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划上波浪线,并标上序号。

  (2)汇报交流。

  师:“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处?

  第一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这是小女孩惊奇的赞叹)

  第二处: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作者的描写)

  第三处: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师: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画技高超)

  师:作者借用了小女孩的评价作为文章的标题。这也是青年画鱼的完美结局。

  2、追根溯源,探讨原因。

  师:有果必有因。那么我们就“鱼游到了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来追根溯源。

  (1)(课件出示)快速浏览全文,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青年之所以让鱼游到了纸上,他神奇的魔力是什么?

  (2)学生谈论,概括成小标题。(学生自己上台板书:(预设)认真观察 专心作画 坚持不懈…… )

  3、从因到果,概述全文。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用一个关联词连起来说说。(作答:因为……所以……最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学会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读语句,体会细腻的人物描写

  过渡语: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如果要描述一个认真专注的人物形象,你会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预设:通过观察他的动作、神态来写)有当大作家的潜质。作者也是这样做的。

  1、(课件出示)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年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写下你最欣赏的地方。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一: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引导学生抓字词谈感受。你最欣赏他的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的?(呆呆地静静地)

  (2)品读“呆呆地”、“静静地”。“呆”原指傻、发愣的意思。这里的“呆呆地”怎么理解?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常常——(忘了睡觉)甚至——(忘了自己)这叫什么境界?读读这个词。

  什么是“静静地看”?(学生作答)

  你去公园里看过金鱼吗?你看金鱼跟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老师对比:你是xxxx地看,而这位青年呢?读句子指3名)这叫怎样地看?读出这份静!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青年的坚持不懈。这一看就是多久?(评价:很好,你能联系下面的课文来理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位青年在不在。

  一个细雨蒙蒙的星期天,他……

  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

  一个寒风呼啸的星期天……

  一个雪花飞舞的星期天……

  冬去春来,严寒酷暑,日复一日,那位青年就这样呆呆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风雨无阻,从未中断。这又叫怎样地看?

  预设二: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引导学生先抓关键词体会。他的哪些动作和神态深深地吸引着你?

  (1)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理解。

  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又是挥笔速写?结合这段话中的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谈,适时引导:“工笔细描”重在哪个字?(“细”)我们又学了一招: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来理解词义。“挥笔速写”重在哪个字?(速)(相机出示图画,加深学生的印象)

  (2)指导朗读。

  你觉得青年工笔细描描的是金鱼的什么?(生谈论)用你的朗读为大家呈现这幅工笔细描的画面。(评:我发现你把每一个字都读得那么清楚。)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青年的认真。)我也听出了你的认真。都说女孩子的心最细,来读出这一份细致。(女生读)

  青年又会挥笔速写出金鱼哪些动态的画面?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会出现鱼儿在水中活动的画面。用心听,看谁看得真切。(老师范读,生想象)孩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当青年在画金鱼时,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观察它是怎样活动的?为什么?

  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青年画画。老师读前面,女生读工笔细描的部分,男生读挥笔速写的部分。(合作读)评:好一个画技高超的青年!好一群乐学善学的孩子!

  (4)升华感悟。

  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青年作画时的专注。(静静地)又一个“静静地”。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只有谁?当青年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装着的又是谁?当青年静静地画鱼时,他的心里刻着的又是谁?他心里记着的又是谁?(金鱼)总而言之,他的心里只有——(金鱼)。这就是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鱼的'静!来,让我们再一次去看看青年静静地画鱼。(配乐齐读)

  3、统领全文,结合板书探讨青年成功的秘诀。

  为什么青年总是静静地看鱼,画鱼?(他是聋哑人。)聋哑人的世界是无声的。他只能用心去倾听鱼儿的欢乐,也只能用心与鱼儿进行交流。作者通过对青年看鱼、画鱼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现在请大家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谈一谈,青年能让“鱼游到纸上”,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生答)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鱼先游进了他的心里,再游到了他的纸上。)

  四、解读写作密码,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1、巧妙点拨,解读文章人物描写的写作密码。

  作者在第3自然段介绍了青年的外貌,却到第11自然段文章接近结尾的部分才揭示他是聋哑人的身份。一般我们在描写人物或动物的外貌时都集中在一个自然段体现。顺着这样的思路,对比一下,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a 为了吸引读者,如果开头就写了他是聋哑人,别人就不会那么惊讶了。b 通过作者的观察得知,这样更自然。)

  小结:你们读懂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2、提出下节课任务:

  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我觉得文章一开始就应该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话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和观鱼的人?不觉得多此一举吗?另外,青年的高超技艺赢得了周围人的赞赏,作者没有具体描述。你们能抓住他们的动作和神态来将青年人称赞一番吗?这些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探讨。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通过学生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关系;培养学生质疑与解疑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

  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再读课文,解决疑问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

  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

  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练习朗读。

  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四、总结全文,归纳学法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小黑板)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说课材料:

  学生创新意识与质疑能力的培养是五年级的课题研究重点,我所选择的《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正是要展示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解疑能力。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这篇课文含义较深的词句较多,要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逐一加以理解,不能轻易地滑过去。其中,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时可联系聋哑青年如何观鱼的内容,并启发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专心致志地观鱼,同时结合“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来体会“游到心里”的含义。

  这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1、揭题质疑,再寻问题

  通过课题,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其他问题。

  2、交流数量,讨论梳理

  找出问题后,让学生交流他找到问题的`数量,表扬他们能积极动脑。请他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寻找到的问题,互相补充启发。

  3、归纳重点,再读讨论

  四人小组将他们的问题面向全班交流,归纳出几个重点的问题,非重点的由他们自行解决或相互解答。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

  4、全班交流,诵读体会,通过读课文,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交流。最后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这其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是指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兴趣,发自内心想学,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当前学习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这堂课的学习方式就是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特点,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改变学生“迷信、死记、死背、死练”为大胆质疑和奇思异想”,保护发展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2、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让学生学得快,而且有利于创新。陶行知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结论;结论生行动。”在实践中学生易于遇到新困难和产生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这堂课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践,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可以分成四段,教学时没有按常规先分段,然后根据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讲解进行教学。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训练重点】

  “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1、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

  2、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

  3、勤于动笔。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准备用时】

  第一课时:

  理解内容,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读写结合。 这一课采用“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课堂上力求师生关系融洽。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再读书交流,合作学习。经教师点拨指导共性难点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学习写法,指导作文。

  1、明确每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又便于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这样把教路和学路有效地统一起来,取得更好的教

  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

  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3、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在梳理排序形成几个重点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者抓住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使学生由不懂到弄懂,不会到会,不会学到会学。在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使学生情感的闸门大开,心灵也受到触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4、对本课重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导就应体现在此。

  5、在自读、精读以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学生的感情在此处升华。

  6、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从读学写,在学生完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再次的合作学习,明确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而且还留心那里的人。使学生了解,这节课只是初步学习的,今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7、第二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个人物的片段或写一种喜爱小动物的片段。读写结合,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

  (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1、自读课文:

  给够时间,围绕“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这一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边读边做记号。教师短短的几句话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读书的方法。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小组交流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横向交流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学生精神放松,无拘无束,能者为师,人人参与,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⑴ 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⑵ 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⑶ 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⑷ 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⑸ 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⑹ 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⑺ 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⑻ 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些问题具有共性,也是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巧妙的是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把问题写在胶片上,自己走到前面用投影仪放出问题;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把重复的问题去掉;再启发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叙述的先后,调整了顺序。教师精心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又一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按照排好顺序的问题,在书中找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子进行理解。

  又一次发挥群体的智慧,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

  (板书: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讨论,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不强求答案一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2、这是达到忘我境界的一种表现:

  “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解决了。(把这个问题拿下来。)谁能再补充?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教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使学生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小结:

  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小结:

  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

  (生练读)(师指名读,生齐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

  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这些问题我们全都理解了,你们真行!经过前面读书自学,提问,讨论,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人呀?

  讨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鱼游到了心里”是“鱼游到了纸上”的前提,“鱼游到了纸上”是“鱼游到了心里”的结果,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住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巧妙地点拨了一个“游”字,让学生体会青年人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专注品质,进一步理解了内容。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

  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教师注意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落实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启发学生,适时点拨,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了材料,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加强了读写之间的联系。

  【反思】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

  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

  上课开始,教师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

  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 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

  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5、加强了读的训练: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态度。

  2、理解“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心里”的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金鱼图)。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唤起学生体验

  第一次看到题目时,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可能回答: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谁让鱼游到纸上来呢?这是在做实验吗?鱼游到纸上,鱼会死吗?你们看,有猜疑,有担心,有探究,题目起得多好呀!

  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一位残疾青年长期认真地观察金鱼,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仿佛让鱼游到了纸上等等。

  二、师生共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划出了课文中几处直接描写青年的语句,请你们重点来读这些语句,老师来读其他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书。

  三、观鱼──体会青年举止“特别”

  过渡:

  同学们读得很好,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这位驻足池边观鱼的青年。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换一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同时出示投影: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______的青年。

  (与众不同、非比寻常、特殊)

  是呀,“特别”就是“与众不同”,你们看看,前边写到其他观鱼者是怎么观鱼的?青年怎么看?你们从书上找一找。同桌两个人对比着读读,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对比读)

  读出了青年的忘我。

  四、画鱼──促进个性体验

  过渡:青年人看鱼如此投入(板书:看鱼),他画鱼(板书:画鱼)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青年画鱼的部分,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选取最适合你们的读书方式进行汇报。

  学情:

  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读书,并交流自己通过读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然后小组里商讨采用何种读书方式更加能够表达出自己对于所读部分的理解。

  (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读书方法进行汇报:如画批读、对比读、赏读等等,读的形式是多样的,体验是丰富的。)

  1、体会出青年画鱼时的专心致志:

  通过“静静地画”“每个”“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一丝不苟:可以体会出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姑娘绣花时非常专著,精细而周密。

  2、体会出了青年的画技娴熟:

  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工笔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致地描绘,青年画鱼时;速写也是一种绘画方法,一边观察对象一边用简单线条把它的主要特点迅速地画出来。说明了青年人熟练了掌握了绘画的方法。

  3、体会出了作者对于青年的赞赏,赞赏他画画的专心、赞赏他画技的高超:

  五、发散

  正是因为青年如此的投入,一条条鱼才跃然纸上。

  出示投影:

  同学们,你们看,(一幅幅金鱼图)配乐。如果这些就是那位青年所画的金鱼图,如果你就是围观的人,看到这幅生动的画儿,你会说些什么?

  六、联系上下文读(配对读)──体会鱼“先游到了心里”

  导:青年人为什么能把鱼画得如此的活灵活现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你们发现了吗?课文当中,有许多语句都是有联系的,你们同桌两人结成学习小组,找找这些有联系的语句搭配着读读。

  组合a: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并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引导:同学们,你们想想,一看就是一整天,一整天,他都在看什么呢?

  生交流:

  1、青年在看鱼的'外形(样子):

  青年在看鱼的颜色、身体结构、鱼鳍的样子、鱼鳞的形状、鱼尾的样子等等。

  2、青年在看金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

  青年在看金鱼在水中静静地吐泡泡的样子;

  青年在金鱼戏水的动作。

  组合b: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组合c: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四个“忘”联系在一起,我就更加体会出青年的全神贯注,青年什么都忘记了,仿佛连世界都忘记了。

  组合d: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组合e:

  体会青年观察持之以恒。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正是因为青年人观鱼时的投入,而且是长期不懈地投入忘我的观察,鱼才游进了青年人的心里。

  组合f:

  明确“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

  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七、梳理板书──缩读重点部分

  同学们,我们看到这样一位青年,他观鱼时,老是(生接读)“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生接读)“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他画鱼时,有时(生接读)“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向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生接读)“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了一体,似乎(生接读)“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当作者把小女孩的话写给他时,他笑了,笑得那样甜。他让金鱼(生接读)“先游到了心里”,从而又(生接读)“游到了纸上”,一切缘由他这种持之以恒的“忘我”精神。

  八、拓展读

  (可以随着文与可画竹的故事出现,灵活运用)

  补充齐白石画虾的小故事。老师简单交待。

  齐白石画虾名扬天下,令人叹为观止。他画的虾,滋润透明,生动有趣,似活虾在水中遨游。你们知道吗?齐白石为了把虾画活,进行了毕生的观察。

  请同学们读读这篇文章,联系课文,你又有什么体会?

  (无论是齐白石画虾、青年人画鱼,都是先把事物深深地印在了心中,先做到了心中有数。并且经过坚持不懈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九、布置作业

  1、搜集关于描写人物投入做事的成语或者格言,把它们积累在积累本中。

  2、课外阅读关于投入忘我工作的人物的故事。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写人的文章。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作者对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年轻人的话——“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全文可分为两大主要版块,一观鱼——“鱼游到心里”(3-4自然段);二画鱼 ——“鱼游到纸上”(5-9自然段)。两个版块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理解了原因——鱼为什么能游到年轻人的心里,也就自然明白了鱼为什么游到了纸上。课文对年轻人的细心、专注地看鱼、画鱼,“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描写细致入微,是一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本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走个来回,不但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本节课让学生找到青年言行的句子品读、感悟,再通过适当的语言文字训练,使一个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聋哑青年跃然纸上。同时,在这种品读、感悟之中也了解了作者是怎样写的。然后再让学生读文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就这样,学生学完课文后,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学情分析】

  本册在阅读教学上有两个重点:一是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二是要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已学会的想象法,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以及课文“鱼游到心里再游到纸上”的这个特殊的内容决定,我打算紧抓重点句,扣重点词,展开想象理解“鱼是如何游到纸上的?”引出鱼如何游到年轻人心里的探究,从而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年轻人做事的勤奋与专注,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划出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准备练习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1、欣赏鱼图(出示课件)

  ●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揭题板题

  ●这些活泼可爱的鱼,平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老师把孩子的问题进行梳理,在关键词上打上 “?”

  ①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纸上?

  ② 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

  ③ 这话是谁说的?

  ④ 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

  ……

  (在解决问题3、4时,引出“聋哑青年”。)

  4、随机学习“聋哑”

  (1)初识人物,带学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聋哑、句子)谁来介绍一下?

  (2)这句话对聋哑青年进行了什么描写?或写出来了青年的?(外貌描写)

  (3)小结:外貌描写是我们写人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学一学。副板书:外貌

  【设计意图: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同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再读课文,要求:

  导:那课文(示课件)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我们再去读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思考这个问题。板书:聋哑青年

  2、交流:课文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呢?板书:观鱼 画鱼

  3、 出示词语,朗读积累

  ① 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

  ●标红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老师挑“徽”字要大家一起写一写)

  ②泉白如玉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目。

  ●我们再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读读,把它们积累下来。

  ③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过渡:这组词语也很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谁干什么?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本课文的写作思路不是十分清晰,考虑到让四年级的学生整体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就从问题中解决“主角是谁?”再读思考“讲了他的一几件事?”采用分步提示的方式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另外,在学词时分组学习,目标明确,学有重点,一点带面。】

  三、研读 “画鱼”,感悟专注。

  1、再细读课文,注意听,划出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

  2、反馈交流,预设出示: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自由地读一读。

  ●这段一共只有2句,其中,把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具体的是哪句?

  4、聚焦第2句话,圈出分号,了解“分号”的作用。

  ●那我们再读读第2句话,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平时不太常见的标点?分号。

  ●分号往往用在几个并列的句子之间,这些句子既表达相同的内容,但又有很大的不同。不信看这句话,这分句的前后两部分,同样是在讲青年画鱼,但他在画法上又有很大的不同,谁知道,来听听你的意见。

  5、理解“工笔细描、挥笔速写”板书: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A、出示课件引导先从字面理解“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工笔细描”,怎样是“挥笔速写”?

  ●老师听懂了,“工笔细描”,关键在于“细”上,那“挥笔速写”重点在什么?(突出一个“速”)

  小结:老师查过资料,知道了“工笔和速写是中国画的两种不同画法,工笔讲究一笔一画慢慢描,用笔工整细致;挥笔速写正好相反,下笔速度很快,简单几笔就把主要的特征迅速画下来。

  B、引导看图理解:

  ●这里有两幅图,你们觉得哪一幅需要工笔细描,哪一幅是挥笔速写?

  ●演示:是的,大家注意看,金鱼身上的鳞片需要大家工笔细描。

  来,咱们也当一回画家,以手代笔,想象你手上拿着的是一支细细的毛笔,我们来把金鱼身上的鳞片工笔细描一下,你看,这细细的线条需要大家慢慢地画,细细地画,要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小画家,说说你刚才是怎样画的?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工笔细描,轻、细、慢 ;

  再看这两条金鱼的尾巴,就需要我们挥笔速写。现在你手里拿着的是粗大的毛笔,蘸满了颜料,我们一块来速写一下。准备好,来,很快地画出来…很快地画出来,

  读词理解:-----现在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快速读---挥笔速写,

  C、引导联系句子理解:

  ●像我们刚才这样一点一点的,慢慢地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即使是一个细小的鳞片都是精雕细琢的,不能有一丝马虎。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咱们就称为他“工笔细描”,

  而挥笔速写,抓住的是鱼的转瞬即逝的动作,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所以要画得快,但要画得活灵活现。

  6、指导朗读。带着我们的理解,再回到句子好好读读。

  ●师生合作读:

  师——他有时…有时又…;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

  ●男女生合作读:(指名再带齐读)

  1)师:听出来吧,这青年画的时候,有细有粗,有轻有重,有慢有快,有淡有浓---这就是它们的不同,来我请两个同学合作读,女同学心思细腻点,就读工笔细描,男同学潇洒点,来读挥笔速写。

  2)真好,来,女同学跟着她来一起细描,男同学跟着一起速写一下。

  3)来,这边同学试着细描,这边同学跟着速写,读。

  4)能试着背一背吗?试背、指名、齐背(机动)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只有学生真正了解了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情感。根据“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词意,引领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从而深入地体会年轻人画技的高超。】

  7、体会青年的专心。(抓“静静地”、“融为一体”)

  引说:青年就这样时而细,时而粗,时而快,时而慢,时而轻,时而重,静静地画着,一直这样静静地画着,他似乎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正如课文中写的出示课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8、赞叹点题

  ●引说:整整一天,这位青年一直就这样静静地画鱼,一条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怪不得,有个小女孩不由自主地叫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读)

  ●是的,同学们,女孩在说这句话的同时,还会有怎样的反应?

  1)预设:不可思议的表情,惊讶——是的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

  2)读——我们带着这种神态和感受一起来读读。女孩看青年画画,越看越惊讶,越看越佩服,最后,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读-----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体会年轻人的专注是重点之一,也是难点。而要领悟到如何专注,读懂重点词句是关键。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自主学习,才能品读得仔细,体会得到位。】

  四、练笔升华,设疑延引。

  1、是啊,女孩这一叫,把其他看鱼的人都吸引过来啊。

  2、你瞧,读,

  (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3、作业练笔: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来拿出作业纸,动笔写一写。有没有注意到“分号”标点?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个标点,现在试着来用一用这个标点。请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三个人物你选一个人物写一写。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你可以得★ ★ ★ 级的最高评价。

  师巡视中提醒孩子看图联系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下来。

  副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4、交流反馈:

  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你们要听仔细他是怎样写的,还要注意体会,我们用分号把三位同学写的话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注意,老师读第一句话,老人、青年、小孩接下去……

  写得好,读得也好。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把三句话用分号连起来,然后用第一句串起来,就成了一段精彩的文字了。这就是分号的作用。另外两个人物,请课后完成。你自己通过努力,也把它组成一段精彩的文字。

  5、设疑延引:

  1)听了刚才大家的议论和赞叹,我们知道了这个青年画的鱼实在太好了,画得太逼真了,就像真的鱼在纸上游动。难怪,一个女孩说——回读课题。

  2)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啊?课文最后,青年他写了一句话,他说:先游到我心里。那鱼怎样又游到他的心里呢?“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回到课始的疑问,前后呼应使课堂结构完整、一体化,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难点的突破,再读课题,使学生很有一种成就感。但是,笔者在结尾处还提到学生将三读课题,由初读时的惊讶读到这堂课的肯定与默认,再到三读课题时的惊叹与敬佩。】

  五、作业设计,思考延读。

  1、试着练习纸的其他两个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2、再读课文,思考:鱼怎样又游到青年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写人

  外貌

  观鱼 神态

  聋哑青年 工笔细描 动作

  画鱼 语言

  挥笔速写 ……

  课件:鱼游到了心里

  附:作业纸设计

  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通过对聋哑青年观鱼、画鱼表现的细致描写,赞美了其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观察细微、构思巧妙成文,写得有情有趣,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其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很喜爱阅读的一篇课文。下面是我对《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反思。

  在备课《鱼游到了纸上》时,我曾先后设计了3条线:第一次主线:抓课文的 7处带“游”字的句子为主线;第二次主线:抓青年的特别为主线;第三次主线:抓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为主线,反反复复思考,借鉴中,最后我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精心找准了进入文本的发窍处:引领学生学习青年看鱼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句子,青年画鱼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线,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基于学情的考虑,孩子的阅读基础较薄,字词教学也必须抓落实,所以,又精心设计了词语教学板块和重点研读“青年画鱼”板块,解决“鱼游到纸上”的问题,提炼第二课时的研读主题“鱼怎样游到心里?”

  ◎教学设想:

  整堂课我主要是按照以下的思路展开教学的:

  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

  虽说,我也一贯赞同快速导题,可有时一段精选的激趣也很必要。因此,我从课文的第一段的句子“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中提炼导语:老师听说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而花港可是最有名的观鱼点,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自然引出精美的金鱼图片,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就这样在宽松愉快的情景中开始教与学。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奥秘。而多媒体就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和轻松的音乐所造成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提问又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于是,我又根据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这些活泼可爱的鱼,平时都生活在-----水里。是的,鱼儿的生活离不开水。但今天我们要学的27课却很特别,鱼不是游到水里,而是游到了纸上。”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我首先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聋哑青年哪几件事?然后让学生展示学习字词。

  2、在字词教学,我分三组进行。

  第一组:花港、茶壶、鱼缸、绣花、罢了、厂徽,重点读准音的基础上,重点指导难写字,如“徽”字的书写落实。

  第二组:泉白如玉、清澈见底、赏心悦目。联系具体事物,了解词语意思:“读完这组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美好的事物——泉白如玉的玉泉,清澈见底的池水,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就叫做赏心悦。

  第三组: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以这组词引出聋哑青年画鱼时的情景

  三、细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品味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课本上画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的语句,在读议中,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进而启发学生从青年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如何去做。

  四、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运用语言。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段。采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最后读背等多种形式,通过朗读,不但培养积累习惯,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青年人美好品质的认识。

  五、练笔写话,既拓宽了孩子的思维,又渗透了写人作文时的一些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

  教师自评及反思

  ◎教学收获:

  反思自己教学历程,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文章重点,体现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1、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看似无疑,其实有疑之处进行生疑,从而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进入思维的高一级阶段,也就提高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2、加强了读的训练。

  为了落实《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解课文,感受青年看鱼的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画鱼得栩栩如生,在教学课文的画鱼这一个内容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句式对比、引读、反复强调等方式进行读议结合,在读和议中,认识到聋哑青年身残志坚、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有情可抒,落实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渗透了写作方法。

  结合课后题,读中介绍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征,感受写人时常用“外貌描写”方法;同时,在练笔设计中,学习课文字里行间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如“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讶地叫起来。让学生围绕围观的人想一想,如果你也在围观的人群中,会看到观众怎样的反应呢?你会听到他们怎样的议论和赞叹呢?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来。如果能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可得★ ★ ★

  ◎反思不足: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认为备得较充分,但缺乏磨课实践的过程,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2、课堂上总是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学生主体地位还不明显。

  3、课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

  4、自身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不足,每次备课时在教学内容上总遇“难以取舍”之困惑。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有这种敢于自省、自察的勇气,因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只有敢于挑战自身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及时纠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可能不上公开课,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是一种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超越都是痛并快乐的成长,而每一点的成长都让你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疑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鱼有关的课文,不过今天的鱼可不同凡响,齐读课题。

  2、声音真响亮,读题不光要用嘴巴,而且要用眼睛。再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3、看来同学们的疑问真不少。这说明大家初次看到这个课题心里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好奇、疑惑、奇怪。)

  4、就带着这种奇怪、好奇的感觉再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孩子们,只有用心读书,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现在带着你的疑问去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同学们端起书,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个要求:找一找课文中,有多少个带有“游”字的句子。把用直线划下来。明白两个要求了吗?好,开始大声朗读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鱼真的自己游到了纸上吗?(没有。)

  ①怎么上去的?(青年画上去的。)

  ②看来是作者写错了,或者是印刷工人印错了,我们还是赶紧把它改过来吧,行吗?(不行。)

  ③为什么?明明是画上去的啊。(两个原因,一是游比画更吸引人,二是青年的鱼画的栩栩如生。)你们的理由挺充分的,我心服口服了,这题目咱不改了。

  3、找到课文中带“游”的句子了吗?。(生汇报)一共有7个带“游”的句子,你都找到了吗?真厉害!这说明每个孩子都在用心读课文呢。

  4、这“游”字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结尾,如果你用心去读得话,你会发现,这7个游字,字是一样的,但他们是有不同的感觉的。请大家找出其中的一两句用心的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生自由读这7个句子。)

  5、我们来读读,注意要带着你的感受来读。怎么读呢?师读旁白,你听完旁白后,你觉得这个带有“游”字的句子该出来了,你读。我们来试试看。

  1)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

  2)就在茶室的后院里,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一天,我比平时晚一些,到了玉泉,到了茶室的后边,突然,我的耳边传来惊奇得叫声……

  4)我挤过去一看……

  5)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

  6)真没有想到,这位画笔娴熟的青年,是一位聋哑人,我用笔告诉他,……

  7)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忘我境界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纸上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出来。

  四、再读,深入探究,感悟形象

  1、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真好!那么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认真读读,仔细体会体会。(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呢?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生齐读。)

  1)谈谈你的体会。(他画鱼很认真)

  2)从哪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画鱼认真?(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3)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细致。)

  4)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做事很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在这里呢?(青年画鱼,认真,一点不马虎。)

  5)那你能不能也用一丝不苟来说句话。

  6)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他画鱼的本领很高啊。)从哪儿感受到的?(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7)能把金鱼游到纸上来,他的技艺真是高超啊。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见识一下青年高超的画技?(生读)(师评价:青年画画一丝不苟,你对待朗读同样一丝不苟,真好!)

  8)谁还读?(生读)(师评价:你读出了工笔细描时的细致,挥笔速写时的豪放。)

  9)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可以吗?我注意到了“静静”这个词语,什么是静静?谁静静地画画?(青年)

  10)是啊,青年静静的画画多仔细啊,闭上眼睛,我们一边静静地听一边静静的体会,一边静静地想象青年静静地画鱼的情景。咱们开始。师配乐范读句子。

  师:睁开眼睛,看到了吗?看到青年画在纸上的鱼了吗?你看到了鱼的哪些动态?(金鱼在吐泡泡。有些金鱼在摇尾巴。很多金鱼在抢食)

  11)我问一下,当你在画金鱼吐泡泡、摇尾巴、抢食的时候,需不需要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吐泡泡的?(需要)那青年画金鱼的时候他为什么不用看,而只是静静地画就可以了呢?(因为他的心里已经把金鱼吐泡泡的样子记在心里了。)

  12)是的,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的时候,他的心里装着只有谁?(金鱼)他心里记着的只有谁?(金鱼)他心里游着的只有谁?(金鱼)

  13)孩子们,这就叫静,一心不乱地静,心中有鱼地静,来,让我们把青年静静画画的情景牢牢的记在我们的心里吧。女生读工笔细描,男生读挥笔速写(配乐)(师领)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生看大屏幕齐读。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复习字词

  2、说说画画的青年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

  二、品读:入情入境,潜心会文

  1、那么鱼是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找好的学生可以小组内交流补充。)

  2、我们来交流一下:鱼是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的。

  1)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这一处还有谁也发现了?我们一起读读齐读。

  ②说说你的体会。(静静地看,忘记了其它)

  ③你注意到了“静静”,真好,静静地看着就是怎样的看?(静静地看,就是专心致志的看。就是一心一意地看。就是聚精会神地看生:不发出声,细细地在观察。)

  ④谁这样专心致志的看,聚精会神的看?(青年)

  ⑤静静地看,专心致志的看,聚精会神的看,来带着你的感受一起用心读—生:读

  2)还有吗?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生齐读这句话。)

  ①你体会到了什么?你留心了“一年多”、“每个星期”、“一整天”、“常常”……

  ②这一年多来,他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你信吗?(信)

  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去证实。

  创设情景: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来到茶室的后院,看到青年:

  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又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后院,还是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我们又来到后院,仍然看到青年,生读句子。

  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每一天星期天他都在,他放弃过吗?他动摇过吗?间断过吗?——没有。这又叫怎样地看?(废寝忘食地看、持之以恒地看、坚持不懈地看)

  孩子们,这样废寝忘食地看,这样持之以恒地看,这样呆呆地看,他累不累?他烦不烦?来,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段话,感受青年的专注、持之以恒。

  3、孩子们,正是这样的功夫,让我们看到这样的境界,生齐读:鱼游到了心里。

  4、正是这样的境界,才让女孩发出惊奇的赞叹,她怎么赞的?(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找两个学生读)

  5、我们一起赞赞(生齐读)

  6、如果这时候在让你回过头来读一下题目,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读?(佩服、赞叹)

  7、带着你的感受齐读(生读)

  三、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教师描述: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要求学生读3—5自然段)。

  ①“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②“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③教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聋哑青年,虽然身患残疾,就是凭着执著、专注、勤奋,使鱼先游到心里,而后又游到了纸上,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了残疾青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畅谈启发,回归课题,感受课题的深刻含义。

  1、学完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是啊,我们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得像那位聋哑青年一样,树立明确的目标,并进行坚持不懈的追求。

  2、回归课题,感受课题的深刻含义。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带“游”字的这些句子,看“游”字的含义相同吗?(①②⑤句中游都是游动的意思,③④⑥句中游都是鱼画得很逼真,栩栩如生的意思,⑦句中的游是记、刻的意思。)

  看课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三次)

  小结:这句话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得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得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五、作业拓展:

  课后请大家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有没有因为勤奋专注做一件事情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把它写下来,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勤奋专注的小故事读读,写写自己的感受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感受青年的“忘我”精神。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孩子们,大家好。今天能与你们一起上课,这真是一种缘分,说实话,老师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你们呢?好,咱们先来放松一下好吗?看了大屏幕中的图片,你对老师有了怎样的了解?(生答)好,你们对谭老师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让老师来了解一下大家好吗?你可以介绍一下自己,今年几岁,有哪些特长、爱好,平时最喜欢的事物是什么?(生说)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一、由题质疑,导入课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这位青年也是一个爱好画画的人,让我们走进他,了解他的故事。请学生朗读课件中的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冒出了什么问题呢?(预设: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怎么样游到纸上的?)再读课题:疑问地读、迷惑不解地读、奇怪地读。好,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课题让我们产生了那么多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疑问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反馈交流。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读一遍,也可以读两遍,在读的时候,老师给你的建议是: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2、思考:鱼怎么能游到纸上呢?

  gē dēng

  绣花 厂徽 咯 噔 聋 哑

  谁来读读第二组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融为一体 一丝不苟

  1、单独读;请学生点评。教师随机点拨“咯 噔”gē dēng

  2、谁来读读第二组,师相机点拨。(齐读放后面)不理解的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朗读后再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中有些字很难写,同学你认为哪两个字最难写?谭老师就帮你在黑板写一写吧。徽、融(选择一两个字范写,边讲边写)(写好后,同学们还等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在语文书上也写一写吧)相机指导

  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回指导,接着课堂反馈。字词检查好了,咱们还有一个个问题没解决: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谁来?(如此逼真、如此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知道了鱼画得如此逼真、活灵活现?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细致、速写等进行以导促读的教学)教师指导朗读

  三、探究“忘我”,以读引导,以导促读。

  1、以“忘我”为中心,辐射状拓展,感悟,提升。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课文。(生:第12段)指名读第12段。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略教)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才”这里是什么意思?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就能把金鱼画得如此逼真,如此活灵活现,这太了不起啦。

  每个星期天是什么意思?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年四季,这些星期天都是晴空万里,温暖和煦的吗?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点拨。

  2、请同学们再找找其他“忘我”(以下内容随机教学)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略教)

  抓学生看鱼的体验、“呆呆地、静静地、不说一句话”等进行对话,从而感受青年的“忘我”,再进行导读。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详教)

  (有哪些人?怎么赞叹、怎么议论?什么是融为一体)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详教)(再次感受“忘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这就叫做“忘我“。

  3、四段话连起来再自由地读一读。

  四、课堂小练笔。

  学到这里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青年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想对青年说的话。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读一读,摘一摘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2、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逼真 徽 融

  忘我

  活灵活现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9

  一、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

  是鱼画到了纸上还是鱼游到了纸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哎,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得出结论了吗?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师: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鲜活,逼真?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生: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是怎么回答的?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生: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师:真是胸有成“鱼”呀!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生:做事一丝不苟。

  生:做事专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物。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聋哑、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结构段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画鱼青年的特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习准备: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教学准备: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板书课题:鱼游到了纸上。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

  (二)通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易错的.字音和字形。

  (1)生字、词语认读。

  (2)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找出认为难写的生字,相互提示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书写。

  (3)学习重点词语。

  ①认读词语。

  ②先说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词语。

  (三)指导初读,理清层次

  1.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哪个人物,写了他的什么事?

  2.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理清课文的记叙层次:按照“观鱼、画鱼、交谈”把课文划分为三个结构段。

  3.按照结构段,指名朗读课文,练习概括段落大意。

  (四)把握内容,初识青年

  1.指导学生把结构段的大意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对青年的初步印象。

  (五)回归文题,初步释疑

  1.联系入课环节学生对课题的质疑,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2.略读课文,找一找“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圈画相关语句。

  3.想一想:“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1

  预设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聋哑青年画画的专注,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预设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鱼,同学们看见过鱼吗?你知道鱼儿在哪儿游吗?

  2.板书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

  3.引导学生质疑。

  (1)谁让鱼游到纸上?

  (2)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3)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思考:你能用上课文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多种形式检查自读课文。

  (1)朗读词语。

  (2)字形辨析:港、徽。

  4.讨论:读了课文,你能用上课文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研读“鱼游到了纸上”,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写鱼游到了纸上的句子。

  2.组织交流,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预设:“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这是对他的称赞。

  3.再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划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4.组织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耐心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细致的动作描写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预设写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1)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有的……有的……还有的……。

  (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一位青年赞叹道……一群孩子叫道……

  △预设体会描写方法:侧面烘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6.当“我”把“鱼游到了纸上”写在纸上给那位青年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预设: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心里?鱼是怎么游到他的心里的?为什么说先游到了心里呢?

  7.小结存疑:我们下节课再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解决这些问题。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的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欲望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读书要求中的有关问题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及目标中的生词。

  4、点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使学生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铺路。)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举止特别 呆呆地站 静静地看 忘我境界

  B、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挥笔速写 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 纷纷议论 相互交谈 游到纸上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出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相互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地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的做法的短语。让学生分类读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分类积累词语,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样做,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第7—8自然段的过程。

  ①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7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②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③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都是怎么赞叹的、又是怎么议论的?

  ④这时我再让你说“融为一体”的意思,你能说出来吗?

  ⑤能否用一个词、一句话说说聋哑青年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⑥你还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⑦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3、教师叙述: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品质。)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设计意图: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五、品读难点,明白事理

  1、教师描述:当我和聋哑青年交谈的时候,我将小女孩发自内心的“鱼游到了纸上”的纸条交给他时,他是如何回答的?

  2、“鱼先游到了心里”的教学引导(要求学生读3—5自然段)。

  ①“鱼先游到了心里”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时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和这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②“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将两句话及两句话所蕴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③教师小结:就是这样一位聋哑青年,虽然身患残疾,就是凭着执著、专注、勤奋,使鱼先游到心里,而后又游到了纸上,这足以让我们看到了残疾青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④要求学生谈谈你从聋哑青年画画的经历中有哪些启示,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人和事。

  3、朗诵课外作品《高贵的补鞋匠》,听后谈初步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看似一个简单的句子训练,实际起到了两个作用:其一对学生进行了语法句式的渗透;其二检验学生是否弄懂两者的逻辑关系,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另外作者通过朗诵课外作品,使学生领悟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

  附: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观鱼

  聋哑青年{ }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画鱼

  教学反思:

  一是该设计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例如在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画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等词语,让学生对词语由不甚理解到理解都是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材料,同时学生在感知词的基本义和语境义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想象说话、评价人物等方法将文本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积极语言”;又如让学生分类读词语,再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及用关联词语说“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两者的关系等都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作为教学重点。

  二是该设计繁简得当,张驰有度。教师在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的品质”上舍得花力气,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充分感悟,而在引导学生理解“观鱼”与“画鱼”的关系时,教师只提了一个“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第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的读书要求。当学生将两者关系明白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时,教师也惜墨如金,简洁明快。虽然简洁明快,但是并不是难点没有突破,而是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人物品质”这一教学目标细致引导后水到渠成的。

  三是该设计变讲读串问为阅读对话。教师能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多角度透视,即重点品析画得像,借此引出“青年将金鱼画得惟妙惟肖得益于什么?”和“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正是这样的阅读对话主题,使学生的有效阅读、思考、交流才成为可能。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句的含义。

  3、理解“忘我”,体会聋哑青年做事的专注和勤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 激疑导入

  师:俗话说得好:“鱼儿离不开水。”可今天啊,这活泼可爱的鱼儿却离开了水,游到了纸上。(师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指说)

  师:你的脑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师边说边板书:?)

  指名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课题后齐读

  (过渡:可是预习过课文后,你还觉得奇怪吗?那是什么促使了这个改变呢?咱们就去课文里寻找答案吧!)

  二、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师: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课文读了几次啊?下面我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检查?

  出示词语

  花港 举止 厂徽 聋哑人 忘我(指名读)

  (师简介花港、玉泉 注意“徽”——“微”的字形、字音,扩词:

  象征国家的徽章我们就叫——国徽;如果有一枚象征学校的徽章我们就叫——校徽;那么代表厂里的徽章我们就叫——厂徽。这个“徽”字不但难读,也难写。我来写一个,大家拿出手一起书写。)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指名读——齐读)

  (读了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到怎样?)

  齐读所有词语

  2、师:课文主要写了谁啊?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聋哑青年,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中有三个地方写到他画的鱼游到了纸上,把它们画出来。

  三、品读“画鱼”,体会“画技高超”

  1、师:三句话中最直接最明显的是一个小女孩说的话。

  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2、谁来读读这句话?从一个“哟”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3、指名几个学生引读:

  师:一个“哟”字,就引来了许多游客的目光,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出示:“我挤过去一看……游动。”

  (1)细细地读这句话,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可以拿出笔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

  (2)讨论交流并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师板书:画技高超)

  (3)师生分读:

  师:多可爱的金鱼啊!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师引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他有时——有时又——(注意快慢变化)

  (4)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啊。听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读了,可以吗?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感受年轻人画鱼的情景。说说在你眼前都浮现出金鱼的哪些动态了?(它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句式,口头填空:看着看着,那画板似乎游动起来,你瞧,一条金鱼在——,那一条金鱼在——,那边的'一群金鱼在——。

  (5)多么活泼可爱的金鱼呀,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想象再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6)是啊,青年的画技真是太了不起了!如果你就是旁边的围观者,你会怎么赞叹?

  4、再出示:“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谁来惊奇地赞一赞?(评:读得真好,我听出了你对青年的赞叹)

  分男女生读

  四、品读“观鱼”,体会“勤奋忘我”

  1、如此生动的一幅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驻足观看。(齐读句子)

  出示: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是啊,此时青年已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好象青年就是——,金鱼就是——(青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2、除了这句话,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在课文中找一找句子。

  3、汇报

  (1)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A、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板书:全神贯注)

  B、师:青年看金鱼会是怎样的认真?谁来想象一下?(指说)

  C、指导朗读

  师:你能不能读出他忘我的、如痴如醉的境界?(指名读,师随机评价:你的眼里有金鱼;你的眼里满是金鱼,红的、黄的、摇尾的、嬉戏的;你已经如痴如醉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真是忘我啊,简直到了不知“我是金鱼”还是“金鱼是我”的地步——齐读)

  (过渡:同学们,他这样聚精会神地看、屏息凝神地看、专心致志地看,只是偶尔的一次吗?那是两次、三次吗?你是哪里知道的?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2)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A、自由读句子,想想,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想用什么词语来赞美他?(板书:坚持不懈)

  B、讨论交流并指导朗读

  C、回读:是啊,只要是星期天,只要你来玉泉,只要你来到后院你就会看到——他老是一个人……从来不说一句话。

  D、引读:同学们,年轻人就是这样静静地,全神贯注的看着鱼缸里的金鱼,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看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他告诉我,他……也忘了回家。

  五、小结延伸

  作者笔下的聋哑青年是多么可爱,多么可敬啊!大家都被他的专注忘我、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想,不仅画鱼需要这样的精神,我们做任何事情如果都能像青年人那样,一定会成功的!

  画技高超

  板书设计: 聋哑青年 专注忘我

  坚持不懈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鱼是在哪里游的吗?那你们有没有见过在纸上游的鱼呢?

  想知道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吗?好,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运用

  1、生字卡片形式,认识“罢、徽、聋、哑”,学会“港、澈、壶、缸、罢、苟、绣、挥、徽、聋、哑”

  2、弄清词意并造句: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三、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2、小组四个人讨论,该如何分段并说说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4自然段)讲“我”与青年“交谈”,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四、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同学读得最有感情。品读课文时要思考一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这说明了什么?

  2、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二、男同学读第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4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1、“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2、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达到忘掉自己的程度),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反复朗读,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3、回忆一下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反复朗读,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二)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总结升华: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着与专注。聋哑青年的勤奋与专注让我们敬佩,小作者善于观察和积累材料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

  玉泉观鱼

  呆呆静静不说话

  举止特别:没有反应忘我境界

  忘记时间忘记自己

  游到心里——游到纸上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悬念叠出,篇末解疑是本文的主要特点。读这篇文章,会让你产生许多疑问。文题就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文本也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这位青年是谁?他的金鱼为什么画得那么像?当别人惊叹他画得好时他为什么毫无反应?等等这些层见迭出的疑团,直到文章最后才一下全都解开,使读者恍然大悟。这样写,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其次,本文对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很好的语言学习范例。一方面,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另一方面,可以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能合理运用部分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2、品味“游”字,懂得一个好的文题更能吸引读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练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特点,用简要的语言描写外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有什么疑问吗?

  是啊,鱼只能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就自己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第一遍读:带着疑问自由读。

  反馈:你心中的疑问解决了吗?

  小结:同学们读得特别有味道,我想很多同学就是被这个“游”字所吸引。如果文章的题目用“鱼画到了纸上”,恐怕这篇文章就不能这么强烈激起我们读书的欲望了。你们看这就是一个好文题的魅力所在。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给自己的作文取这么一个充满吸引力的题目。

  2、第二遍读:带着任务仔细读。

  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与课文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反馈:字词检查

  第一组词:花港 厂徽 聋哑人

  指名读,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话。

  第二组词:清澈见底 一壶茶 金鱼缸 赏心悦目

  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几个词说几句话。

  书写指导:港 澈 壶 徽 (指导重点:写正确、端正)

  三、品读“游”

  1、交流:文中那些句子于课文题目相照应。

  小结:给文章确定题目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对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说法进行提炼,作为文章的题目。

  2、出示句子:“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指名读,引导读出这样惊奇的感觉。

  (2)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惊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金鱼?

  小结:把一句话就读成了一幅幅画面,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再能把脑海中那幅灵动的画面又浓缩成这样一句话,相信你会读出新的感觉。

  (3)练习感情朗读。

  四、研读外貌描写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神奇的青年?请你划出文中描写青年外貌的一句话。

  2、口头填空:他( )身材,长得( ),一对大眼睛( )。

  3、读了这样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小结:带给你这些感觉的无非就是括号里的这几个词。大家看,青年的外貌描写语言非常简洁。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一个青年的形象已鲜明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看来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抓住特点,三言两语,也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写的鲜活。

  4、出示小女孩图片,抓住人物的特点,试着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她的外貌。

  五、研读动作描写

  就是这么一位秀气的青年,竟然把鱼给画活了。想不想看一看他究竟是怎样画鱼?找出描写青年画画的自然段,读一读。

  1、出示描写青年画画的段落。

  2、青年在怎样地画画?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会一丝不苟地做那些事?

  3、圈出描写青年画画动作的两个词。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怎样画是工笔细描?怎样画又是挥笔速写呢?你能比较一下这两种画法不同在哪里吗?(速度,细致程度,内容)

  4、练习朗读,读出两种画法的不同感觉?

  小结:青年不管是工笔细描,还是挥笔速写,都是那样一丝不苟,才把金鱼画得惟妙惟肖,让人觉得是鱼游到了纸上。其实青年不仅画画是如此一丝不苟,他还有更多的时间在一丝不苟地干什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真正秘诀是什么?我们下堂课再讨论

  【教学反思】

  语言的学习需要范例。这篇课文写作特点鲜明,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挖掘的地方。但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怎样的语言学习才能最有效,这是我在做教学预设时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教学预案几经易稿,最后确定把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1)文题的特点解析。文章题目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文题与文本内容相照应,是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时确定文题的能力,取得一定的实效。

  (2)外貌描写的品读与写作模仿。由于对本文的外貌描写已抓住特点,故学生在仿写时对这一写作要求了然于心,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仿写得精彩的句子,教给了学生一种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3)人物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精神内涵。由于课堂节奏没有掌握好,前半节课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就显得仓促了。原来预设的从人物动作领略人物精神内涵的目标落实得不到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在课堂生成与预设有出入的时候,教师要能够及时调整教案,要以追求学习的实际效果为目标,而不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已完成。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02-05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07-13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07-05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范文07-25

“鱼游到了纸上”最新教学设计07-02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实录07-01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07-01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素材06-23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