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活动方案

时间:2024-05-17 14:38:23 音乐 我要投稿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音乐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⒈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会唱歌曲《点豆豆》。

  ⒉乐意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不同味道的豆豆。

  ⒊喜欢与大家一起唱歌、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⒋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豆豆图片:甜豆豆一个、酸豆豆一个、辣豆豆一个。

  幼儿每人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

  活动过程

  ⒈练声活动

  ⑴练习歌曲《苹果歌》

  ⑵替换歌词,练习歌曲。(将红苹果换成甜苹果)

  ⒉学习歌曲《点豆豆》

  ⑴甜豆豆

  师:甜甜的苹果真好吃,今天梦梦老师还带来了好吃的豆豆,猜猜藏在哪儿了?

  【从围兜袋子里掏出一个粉色豆豆图片】

  师:这是一个什么味道的豆豆呢?幼:甜的。

  师:为什么?(引导幼儿看豆子图片上笑眯眯的表情)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吃甜豆豆的动作和表情。(幼儿的表情很到位)

  (学唱前先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对甜甜的东西,幼儿的味觉印象较深,先从甜豆切入,同时也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师:想吃吗?我们一起来做个点豆豆的游戏,拿出你的食指来点一点,边听我唱,边玩。【教师随音乐范唱“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做相应动作。】

  师:歌曲中你都听到了什么呀?

  师:这么甜的豆豆,想不想吃?

  (幼儿跟老师一起唱“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

  (教师用比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与幼儿的距离,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歌唱。)

  ⑵绿豆豆

  师:呀,口袋里还有豆豆在跳呢,猜猜会是什么豆豆?(请一位幼儿摸一个)

  师:看看它的表情,猜猜看。【出示绿色酸豆豆图片】

  师:下面我们来唱唱酸豆豆吧,听听谁谁唱的声音听,动作表情最最像。

  (这里幼儿的表情不太会做,只有部分幼儿在跟着老师学做。)

  师:还有一个豆豆呢,请一名幼儿来摸出来,看看什么豆豆,用表情告诉大家。【出示红色辣豆豆图片】(幼儿的表情比较僵硬,只有个别幼儿表情丰富,几个幼儿开始游离活动。)

  (看到酸豆豆和辣豆豆的时候,幼儿的反应没有看到甜豆豆时的强烈,因为幼儿对酸和辣这两种味道的感受不深,甚至有些孩子从未尝过这两种味道,他们没有相关地经验。)

  师:三个豆豆都吃完了,还想不想吃豆豆呀?来来来,每个小朋友都有豆豆哦。【教师掀起围兜,贴满了豆子,请每位幼儿选一个豆豆贴到自己地身上,还要说说自己是什么豆豆。】

  (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表达情境语言的时候,注意将歌曲中地部分歌词融入,继续范唱,让幼儿不自觉地熟悉旋律和歌词。)

  ⒊游戏活动《点豆豆》

  玩法:师:现在我们来做点豆豆的游戏,一边唱一边点豆豆,唱到“点到一个豆豆”的时候,我们请这个豆豆上来,然后大家问:“这是什么豆?”上来的小朋友指着自己的豆豆来回答。

  示范:师:我先来点一次豆豆,引导幼儿一起唱:“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

  (游戏情境的创设,又一次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还有部分幼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豆豆,特别是辣豆豆和酸豆豆。选完豆以后,老师可以问问哪些孩子分别是什么豆,帮助幼儿强化记忆。)

  结束:游戏多次后,请一名幼儿来点豆豆。啊呀,这么多味道的豆豆真好吃,现在跟着豆妈妈再去找找有没有别的味道的豆豆吧。

  活动反思

  ⒈选材合理,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老师选择的歌曲《点豆豆》,音乐形象鲜明,段落非常清晰,情境性强。歌曲中有趣的点豆豆游戏,点,点,点豆豆,点到一个小豆豆,这是什么豆?甜豆豆。来来来来来,我们来吃甜豆豆。当这些有趣的游戏情境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时,孩子们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这样的音乐素材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⒉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⑴点豆豆中,教师准备的不同颜色豆豆图片代表不同味道,请孩子们在学唱的时候观察豆豆的表情,间接地感受他们不同的味道,再假装吃一吃,并把表情、动作做出来。这样的设计,让幼儿动手动嘴动脑。加深记忆,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文字歌词转化为形象的动作。

  ⑵在学习理解歌词的部分,教师并没有刻意地强调歌词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自身的演示:甜豆豆肯定很好吃,来来来,我们一起来吃甜豆豆吧,甜不甜?吃到甜甜的.豆豆是什么表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熟悉理解歌曲,最后巩固点豆豆的游戏,并将两部分串联起来。在和孩子吃不同的豆豆的方式来加深对歌词的理解。⑶将整个游戏情境贯穿在活动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最后的点豆豆游戏,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吃的豆豆,这样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更高了,把本次活动推向一个高潮。

  ⒊教师教态自然、丰富老师的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在这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始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活动中的每一个孩子。她非常具有表演天赋,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是那么夸张,都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所以孩子们始终被吸引。教师范唱的歌曲也非常动听,在动听的歌声中,孩子们感受旋律,完整欣赏。

  建议:丰富幼儿的经验准备。在《点豆豆》中,不管是点豆豆的游戏,还是吃到甜豆豆,酸豆豆,辣豆豆后的表现,都是需要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而表现出来的。我们明显感觉到孩子在表现酸、辣的表情和动作时不够投入,是因为他们对这两种味道不熟悉。现在的家长都什么主意孩子的饮食,会避开这种稍带刺激性味道的食物。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幼儿尝一尝,让他们更好的参与活动。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2

  要求: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丰富词汇“瘪嘴”。

  3、让幼儿(幼儿食品)知道吃太多的糖会腐蚀牙齿,就会蛀牙。

  准备:幻灯机图片

  过程:

  一、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1、这只老虎厉害吗?哪里厉害?

  2、现在它一点都不厉害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利用幻灯,第一次讲述故事

  1、故事里都有谁?

  2、发生了什么事情?

  3、为什么大老虎的牙齿被拔掉了?

  三、幼儿生活经验交流

  1、让幼儿找找自己和同伴嘴里有没有蛀牙?并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2、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结果,教育幼儿要懂得保护牙齿。

  四、第二次欣赏故事丰富词“瘪嘴”,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瘪嘴的老虎。

  附:故事《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根据冰子同名童话改编大老虎的牙齿真厉害,大家都害怕老虎。狐狸说:“我不怕,我能把老虎的'牙齿全拔掉。”狐狸给老虎送去了一大包的糖果。老虎放在嘴里。啊,真好吃!老虎不停地吃糖,吃了一颗又一的的躺颗。狮子劝他少吃一点他也不听。每天也不刷牙。有一天,老虎牙疼,疼得他捂住脸哇哇叫:“谁帮我把我疼的牙齿拔掉,我让他做大王。”这时候,狐狸来了。他说:“我来帮你拔牙吧。”他把老虎的牙齿拔掉了。老虎没有了牙齿,成了一只瘪嘴老虎,谁也不怕他了。加分吧,把分给我吧!谢谢!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3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皮影,舞蹈《俏夕阳》的光盘。大家在欣赏了这个节目后,为老奶奶和小朋友的表演喝彩,同时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组织了“快乐皮影人”的创造性韵律活动,以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化的表现,并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乐曲《快乐皮影人》是根据春节联欢晚会舞蹈节目《俏夕阳》的音乐改编而成的,幽默、滑稽,具有民族特色。由于原来的乐曲节奏较快,缺乏变化,不适合幼儿表现,因此我将乐曲改编为ABA结构,将B段乐曲的各乐句后半句处理成停止旋律并出现锣及木鱼的节奏型。为幼儿随乐创编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提供自由空间。由于幼儿对皮影戏缺少经验,活动前我让他们观看舞蹈《俏夕阳》和皮影馆的录像,让他们模仿图片上的皮影造型,操纵皮影人进行造型表演等,这些经验准备为幼儿创编造型提供了条件。另外,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动作已在第一课时完成,在这个活动中,我重点让幼儿尝试独立造型,并借助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变化方位,创编B段乐曲中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目标:

  1.理解并能用动作表现作品的ABA结构。

  2.能变化方位创编B段音乐中皮影人的各种造型动作。

  3.在音乐旋律停止、出现节奏型时,能够迅速控制自己的身体并做出有创意的造型。

  4.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产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准备:

  1.《快乐皮影人》音乐磁带,一块长白布,一盏太阳灯。

  2.幼儿观看过皮影表演以及皮影动画片,观看过舞蹈《俏夕阳》VCD,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3.熟悉A段音乐并探索过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各种动作。

  过程:

  一、随A段音乐做“皮影人”排队进入活动室

  二、自主探索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一)欣赏B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1.欣赏B段音乐。

  师:听,喇叭吹起来了。皮影人要干什么了呢?仔细听。你觉得在这段乐曲中皮影人在干什么?

  幼:皮影人在跳舞。

  幼:皮影人在玩。

  幼:皮影人在摆造型。

  幼:好像在敲鼓。

  幼:皮影人在表演节目。

  幼:皮影人出场了。

  2.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各种样子。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把自己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表演,有的幼儿挥动双手表现皮影人在跳舞:有的幼儿双手十指上下摆动表现皮影人在敲鼓:有的幼儿滑稽地表演皮影人头和手向前一伸一缩的样子,并在音乐出现“镗”时停住,摆出一个造型……)

  3.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一个幼儿的造型。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小朋友的动作特别合拍,我们请他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该幼儿随着音乐表现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

  师:这位皮影人在表演什么?

  幼:在摆造型。

  师:你们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

  幼:造型动作特别好看。

  幼:他的造型动作和音乐很合拍。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在乐曲的什么时候停住摆造型的。

  (教师哼唱乐曲,该幼儿随着音乐再表演一遍。)

  幼:在音乐出现锣声的时候停住摆造型。

  幼:在音乐没有旋律、出现“镗”的时候。

  4.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

  师:现在请大家来试试,在乐曲出现“镗”的时候停住并摆造型。

  (幼儿边听B段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教师有意识地用体态语提醒幼儿在旋律停止、出现节奏X X X | 0 X X| 时停住并摆造型。)

  师:现在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几名幼儿随着音乐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其余幼儿模仿他们的造型动作。)

  5.变化方位创编各种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师: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是站着造型的。除了站着造型,皮影人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蹲着。

  师:谁来试试蹲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蹲的造型。)

  师:谁再来摆个站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站的造型。)

  师:大家看这三个皮影人,一个是站着的,一个是半蹲的,一个是蹲着的,造型有高有低。

  (教师用手势请站立前倾的幼儿留下,其余两个幼儿回位。)

  师:大家看,他的造型是身子向前倾的。皮影人除了身体向前造型,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向后。

  幼:向上。

  幼:向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让他们上来分别展示身子向后、向上、向下的造型,并用夸张的动作加以模仿。)

  师:皮影人造型时身体方向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捕捉到一个幼儿的手臂是弯曲向下造型的。)

  师:瞧,他的手臂关节很灵活,是弯曲向下造型的。手臂除了向下造型,还可以向什么方向造型?

  幼:向上/向前/向后。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手臂弯曲向上、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除了手臂关节,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脚部关节。

  师: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和幼儿摆动脚尖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还可以利用什么部位的关节?

  幼:膝盖。

  幼:脖子。

  幼:手腕。

  幼:大胳膊。

  幼: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启发他们摆弄各个关节做出不同的`造型。)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找个空位置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动作,注意运用身体的各个关节向不同方向造型。

  (幼儿自由摆造型,教师巡回指导,积极评价幼儿的动作。)

  6.随乐创编各种皮影人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要利用各个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播放四句乐曲,幼儿随乐造型。)

  7.合着音乐完整地创编B段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完整地合着音乐来玩一玩,注意要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儿合着B段音乐完整地创编造型动作。)

  (二)欣赏A’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师:皮影人的造型表演结束了,真精彩。现在皮影人准备回家了。

  (放A’段音乐,幼儿排成一排,合着音乐节奏做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三、游戏:快乐的皮影人

  1.师幼一起随音乐完整表现皮影人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玩一遍。请小朋友排成两排。每一位皮影人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出场动作。

  (幼儿完整地游戏一遍。)

  2.观看表演。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块长长的布,这块布加上灯光就是我们皮影人的小舞台了。刚才小朋友的造型很棒,有高有低,身体有向前也有向后的,还利用了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下面谁来试一试到小舞台上表演皮影戏?

  (四个幼儿上台表演。)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小朋友的影子特别好看,也特别有趣。这是因为他的动作幅度大,特别夸张(教师边评价边配上夸张的动作)。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表演一遍。

  (幼儿分组上台表演。)

  延伸活动: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皮影人的各种动作及合作造型。

  评析: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4

  活动预设目标:

  1. 初步了解音乐AB的结构,能做“挠痒痒”、“跑来跑去”的动作。

  2. 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和自己的经验创编不同树干的造型和树叶抖动的样子。

  3. 感受与同伴身体接触、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策略

  1.观察“痒痒树”,引发幼儿兴趣。

  “瞧,这棵树,猜猜它和别的树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用逗乐的神态呵痒痒树,并向幼儿介绍树的名字。

  3.讲述音乐故事:“痒痒树”。

  4. 区分AB段音乐,随A段音乐做“挠痒痒”动作,随B段音乐做跑的动作。

  “听,这是小猴在干嘛?”

  5.创编树干不同的造型。

  “我也要来找痒痒树,在那里?”

  “看,谁的树干和别人不一样?”

  6.随音乐完整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感受与同伴、教师互动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痒痒树好玩吗?你们想不想到痒痒树林去玩一玩?”

  媒体呈现

  1.场景一:出现一棵树。

  2.场景二:痒痒树抖动叶子。

  3.场景三:“痒痒树”的故事。

  4.分段音乐。

  5.完整音乐。

  儿童学习策略

  1.观察树木,在老师的提问引导下,发挥想象,并能大胆讲述。

  2.看老师呵痒痒树,感受痒痒树的有趣。

  3.听故事幼儿掌握音乐结构。

  4.听音乐感受音乐不同风格,区分出“挠痒痒”“跑来跑去”的音乐。

  5.模仿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创编,并掌握游戏规则。

  6.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与同伴、老师合作游戏进一步了解音乐性质。

  过程反思

  1.通过痒痒树的呈现和语言刺激,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通过拟声词和老师的神态引发幼儿对痒痒树的兴趣,知道痒痒树名称,了解其特点。

  3.通过故事的情境,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结构,在第二段故事中加入音乐,让幼儿感受AB段音乐不同的.旋律。

  4.通过之前的动画和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区分,并做动作。(开始在座位上练习,让幼儿先在较稳定的氛围下进行练习)。

  5.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教师的语言启发,激发幼儿创编出不同的树干造型。

  6.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带领幼儿多次进行游戏,并掌握游戏规则。(开始让个别幼儿玩游戏,教师注意纠正、检查反馈,针对幼儿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控,然后与同伴老师游戏,感受愉悦的心情。)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5

  幼儿音乐活动包括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和打击乐活动。在主题背景下,我们已尝试着将唱唱演演、肢体造型的表现、听赏音乐的基本要素等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于主题内容之中,而对打击乐演奏这一领域的触碰显得很荒芜,往往怕受到其技能要求、单一模仿等多方面因素的束缚而不敢直面。那么,在二期课改的今天,幼儿打击乐活动如何才能与主题内容自然的整合?如何使幼儿获得更均衡的音乐要素呢?这一连串的困惑引发了我在实践中的思考……

  在主题“我的动物朋友”开展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身边许多大大小小可爱的动物。很偶发的,有一天一只蜜蜂突然闯入了活动室,孩子们从害怕蜜蜂到关注蜜蜂的一连串趣事引发了孩子们对蜜蜂的好奇。与此同时,当孩子们在“叮当屋”随意玩弄串铃时,我惊奇地发现串铃摇动时的声音很象小蜜蜂飞来飞去时的“嗡嗡”声。由此,我就试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在充满音乐的情境中展开了大象与小蜜蜂之间的演奏游戏。同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我还隐性地投放了多音滚筒、大鼓这两种乐器,使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乐器带来的奇妙声响!在音乐活动“大象与小蜜蜂”的选材、设计、实施的过程中,我对二期课改背景下的幼儿音乐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给予音乐教育目标以新的定位

  以往的音乐教育大多注重“成品”的灌输,以功利性的追求为目标,希望见到立竿见影的、即时的效果。而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的价值则是以幼儿自主的表达及真切的体验为目标,追求的是长远的效应。渐渐地我们认识到幼儿发展的所有方面都是有关联的,每个幼儿都是有自己成长和发展方式、速度的独特个体,因此不能只靠一个预定的目标来要求所有的幼儿完成同一项任务。就如: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蜜蜂》,以往我们很可能将目标定位于掌握串铃的正确演奏方法。但现在,我们更多考虑的却是:在活动中幼儿发展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形成了怎样的态度。我的感受是:在主题背景下的学习,幼儿不但了解了串铃独特的声音和它的演奏方法,更在有趣的音乐故事情境中,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体验用串铃表现小蜜蜂的快乐之情,这些才是难能可贵的。

  二、给予音乐教育内容以新的来源

  以往的音乐教育内容往往都是老师根据教材预设的.,虽然有时也能根据季节、节日等进行选材,但大多数时候还是与幼儿的实际需要相脱节。而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却是从幼儿生活中选择的内容,是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的,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的所在。但又面临新的困惑:由于主题内容的限制,可供教师选择的音乐作品很有局限,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与主题内容相吻合的音乐作品,不是音乐旋律不美,就是不符合幼儿的本年龄阶段的能力特点。怎么办呢?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是多元的,因此也应有着更为广泛的来源。它可以是现成的社会上的流行歌曲、广告歌曲,也可以运用一些不同国家、地区的素材,更可以是老师改编或创编的教材。根据主题的内容和幼儿的需要,挖掘教材的内涵,大胆取舍,合理地使用教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播放录象)

  三、给予音乐教育教学以新的方法

  以往的音乐活动我们大多运用的是示范法、讲解法。幼儿的学也只是单一的模仿。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幼儿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教就无所适从的现象。在实践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再也不是喊喊口头,也并非纸上谈兵了,它必须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方法来落实、来完成。在所研究的整合性幼儿音乐活动中,我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情境激趣法、欣赏操作法、探索发现法、感受体验法、合作表现法等等。例如:整合性音乐活动“大象和蜜蜂”……(媒体讲解)

  不难看出,这个活动中我是将情境激趣法、感受体验法与探索发现法结合运用的。其中有老师的语言支持,而更多的是幼儿自主的感受与表现。所以,在一个活动中我们强调各种方法的有效整合,而不是单一的运用某一种方法。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永远探究不完,永远挖掘不完的技术。二期课改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重新认识和定位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心变新”:将新教材烂熟与心,在使用教材时要有创新,选准角度,突出新意,“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体现自己独到的看法,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其不断转化为“幼儿的课程”。如何使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不仅有别于以往的学科活动并体现出当今的整合教育理念,我们惟有继续探究。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内容,并学会看图做动作。

  2、初步学习集体舞,能跟随音乐较合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跳舞能力。

  3、在跳集体舞中感受音乐,舞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

  2、磁带

  3、黑板

  4、四张不同花儿的图片

  5、手腕花人手一朵(红、黄、蓝、灰四种,同数量)

  6、地上贴小圆点(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出示图1--"花苞"图老师:图上有什么?

  老师:花开了没有?

  老师:花苞有什么颜色?(红、黄、蓝、灰四种)老师:你们手上戴着什么?什么颜色?它们有什么是一样的?

  二、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节奏,熟悉音乐。

  老师放音乐。

  老师:请小朋友把手拿出来,跟着音乐拍手。

  三、比较图的不同,看图做动作。

  老师出示图2--"花朵"图老师:这幅图与前一幅有什么不同?

  老师:花苞怎么做?

  老师:一个人是这样做,那两个人怎么做?四个人呢?

  听音乐,小朋友做动作(四个小朋友一组)老师:地上有小圆点,现在怎么变小花苞?

  请四位小朋友示范,其他小朋友跟学。

  老师出示图3--有上下箭头老师:这幅图与第二幅是一样的吗?哪个地方不一样?

  老师:请小朋友看看你是哪种花?想想你是开在上面还是下面/小朋友听老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老师出示第四幅图--旋转的`箭头。

  老师:最后一幅图与第三幅图是一样的吗?

  请小朋友上来试试做动作。

  四、幼儿再次看图欣赏音乐,完整的跳集体舞。

  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图做动作。

  老师:前奏听好,并看老老师在什么图上指了两次。

  老师:小朋友要把这两个动作做两遍。

  幼儿跟音乐连贯地做一遍动作,老老师不示范。

  老师:请小朋友自己找圆圈站好,现在我们听得音乐比较快,小朋友不记得动作就看图。

  五、老老师总结老师:今天谁帮了大忙?

  老师:图片。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7

  目标:

  培养幼儿转换节奏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反应的灵敏性。

  准备:

  《海狮顶球》音乐,图画卡片海狮4只,皮球4个(其中两个画上__节奏型,两个画上_节奏型)。

  玩法:

  幼儿围成圆圈,老师把4个球任意放在4只海狮头上成一个节奏型,幼儿起立按此节奏型在圈内边走边做节奏动作,如跺脚、拍手、拍肩。乐曲停,教师变换球的位置,幼儿站立拍出新的`节奏。

  规则:

  拍错的,回座位暂时退出游戏。拍对的,听音乐继续按节奏做动作。老师按情况结束游戏,让全体幼儿重新做游戏。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8

  设计思路

  偶尔读到《大米是怎么来的》这本图画书,书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画面介绍了大米的“诞生”过程,于是我把图画书推荐给了大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对农民种大米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找来相关视频给幼儿看时,他们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视频中农民欢快劳动的场面。由此,我想到设计一个舞蹈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进一步体验、感受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

  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和舞蹈表现的需要,我选择了著名作曲家俞逊发创作的经典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农民种大米过程中的心情为线索,对乐曲进行了剪辑。第一段乐曲热情欢快:表现农民播种时的快乐、期盼: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表现农民劳作过程中的辛苦: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表现农民收获时的喜悦。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回忆一欣赏一想象一表现这几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农民种大米的心情,发现舞蹈创编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大米是怎么来的”,乐意伴随着变化的乐曲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种大米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心情。

  2.发现创编舞蹈的简单方法,感受用舞蹈动作表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阅读过图画书《大米是怎么来的》,已通过视频等形式初步了解种大米的.过程。

  (2)幼儿会用动作表现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学材料准备:

  (1)将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制作成PPT。

  (2)剪辑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3)幼儿装扮用的头巾、毛巾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梳理过程

  1.这几天你们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大米是怎么来的?种大米的过程中农民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农民做了哪些事情?农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对大米种植过程的熟悉程度,便于梳理提炼;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舞蹈表现做了情感铺垫。】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回应,播放农民劳作的过程:播种一培植一收获。

  4.小结:每年春天农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播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辛苦地培植,他们要施肥、喷洒农药、拔草,到了秋天就会迎来丰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辛勤地劳作,有苦也有甜。

  【设计意图:此环节看似只是回忆导入,但实质是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表达、梳理、提炼等能力。在幼儿回忆后教师播放PPT,呈现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提炼,进一步理解大米“诞生”的过程,为后面欣赏音乐与舞蹈表现打下基础。】

  二、欣赏乐曲,想象表现

  1.欣赏乐曲,激发想象。

  (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的变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把农民种大米的过程表现出来呢?跳舞需要用什么伴奏呢(音乐)?

  ②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听上有什么感觉?乐曲有什么变化,在不一样的乐曲声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

  (幼儿倾听乐曲时,教师结合乐曲的节奏以肢体动作来提示和帮助幼儿发现乐曲的变化,加深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想象。)

  ③小结:这段乐曲是有变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觉得这段乐曲适合用来表演这个舞蹈。第一段热情欢快,适合表演农民充满期盼地播种和插秧时的愉快心情;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适合表演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辛苦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适合表演农民迎接丰收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第一遍欣赏乐曲只要求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旋律所表达的情绪,听出乐曲有三段,乐曲有变化,并尝试想象将乐曲与不同的劳作场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2)第二遍欣赏:借助画面帮助想象。

  ①(播放PPT)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乐曲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②要求:边听边想,可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动作创编的情况,并提示幼儿进一步倾听乐曲的变化。)

  【设计意图:第二遍欣赏增加播放PPT,根据乐曲的变化,PPT播放与之相匹配的场景,让幼儿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搭建阶梯。】

  2.分段创编,探索方法。

  (1)师生共同创编第一段(互动要点: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农民的劳作,比较舞蹈动作与平时所做的动作的区别)。

  ①提问: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播种、插秧吗?

  ②幼儿尝试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播种、插秧,教师在一旁观察、提示。

  ③教师请动作舒展、优美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寻找他们的优点。

  ④小结: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

  (做“播种”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发现:把生活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做“插秧”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从同伴的表现中发现舞蹈动作要合着音乐才会更美。)

  (2)师生共同创编第二段(互动要点:探索动作和乐曲协调一致的表现方法)。

  ①提问:第二段乐曲可以表现农民在干什么?他们做了哪些事?

  ②幼儿轮流尝试表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

  (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三个动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余幼儿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作:全体幼儿共同表现及师生对比表现等。在做完三个动作后再引导幼儿体验农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动作来表现。)

  ③提问:怎么记住这么多的动作呢?记住了又怎么编进这么长的一段乐曲里呢?

  ④小结:编舞蹈时如果有很多动作,可以先想一想动作的顺序,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再根据乐曲的长短决定每个动作是否要重复,这样就能顺利地合上音乐了。

  【设计意图:第二段乐曲相对较长,动作也比较多,在幼儿共同编完四个动作并达成共识后,如何将动作连起来并合进音乐里是对幼儿新的挑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自然地掌握创编舞蹈的小窍门。】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互动要点:寻找用舞蹈表现快乐的方法)。

  ①提问:第三段乐曲可以表现什么?收获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可以怎么样表现?

  ②小结:可以用快乐的表情、快乐的动作、快乐的舞步来表现开心、收获的喜悦心情。

  ③幼儿尝试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表现。

  【设计意图:在分段创编的环节中,每一段的创编都应该有侧重点,跟前两段乐曲相比,这一段乐曲只要求幼儿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体现了教学的详略,使活动轻松、不拖沓,但在过程中对舞蹈表现的方法还是要梳理和提炼的。】

  三、装扮表现,体验快乐

  1.教师合着乐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儿发现教师表演的精彩点。

  (1)提问:我表演得怎么样?哪里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结:我在表演前都会想,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农民的劳作过程;一边表演一边记,即记住动作的顺序;一边表演一边听,听乐曲的变化。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农民,体验着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并用表情来告诉大家。

  2.幼儿戴上头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着乐曲再次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师的表现是对幼儿所发现的创编方法的一个运用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动作连贯等。最后再让幼儿装扮并进行完整的表演,可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9

  活动目标:

  1、体会歌曲中朋友离别前的感情,珍惜朋友情谊

  2、学唱歌曲,表达朋友间的眷恋情意。

  活动准备:

  1、将幼儿的座位排成圆弧状,椅子两两组合,每个组合间隙有空隙。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友谊的歌。

  1、教师和小朋友在一起快三年了,现在,你们快要毕业了,老师和小朋友就要分开了,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吗?

  2、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间的'友谊,分别的时候,好朋友总是唱起这首歌。

  3、播放磁带,幼儿完整欣赏歌曲。

  4、教师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歌词里说了什么?说的最多的是一句什么话?什么意思?

  5、和好朋友一起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吧!

  6、听着这首歌,你想起了和好朋友在一起的什么事?

  二、歌唱友谊。

  1、教师有感情的边弹边唱,引导幼儿用轻声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2、这首歌听上去有什么感觉?我们应该怎样唱?

  3、教师演唱,幼儿尝试跟唱。

  三、告别时刻。

  1、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你想怎样与朋友到别?

  2、引导幼儿以握手、拥抱、拉勾、击拳、干杯等方式表现与好朋友道别的情景

  3、教师边弹琴边引导幼儿跟唱歌曲,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唱到最后,教师参与其中,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0

  活动目标:

  1.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演唱。

  2.能根据不同动物角色叫声的特点,随着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重点:

  能唱准曲调,并能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动物角色叫声的特点,随着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日常学过猫走律动。

  2.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做猫走律动进入教室。

  二、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老师扮猫妈妈,幼儿扮小猫,一起在草地上玩耍。

  三、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1.提问:你们喜欢小猫吗?它是怎么叫的?

  2.老师范唱,并用整首教唱法教幼儿唱3~4遍。

  3.幼儿边唱边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演。

  四、老师在其他动物头饰中,任意抽出一个,幼儿说出其他叫声,并学习在歌词旋律的伴奏下,替换歌词进行演唱。

  复习打击乐《小兔和狼》,能听着音乐整齐的开始和结束。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幼儿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来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外婆围裙、MP3音乐、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轻音乐MP3两只小鸟,作手指游戏:即:儿歌《两只小鸟》两只小鸟站在大树上,(两手大拇指伸出,其他手指握拳,左右摆动)它叫丁丁,它叫咚咚,(先伸出左手大拇指,再伸出右手大拇指)丁丁飞走了,咚咚飞走了,(左手藏在身后,再右手藏在身后)回来吧丁丁,回来吧咚咚。(左手从身后伸出来,右手从身后伸出来)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如:天气晴朗,小鸟都喜欢停在大树上,晒晒太阳,小朋友想不想出去晒晒太阳呢?幼儿回答想

  (二)谈话导入: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教师问,幼儿举手回答)

  (三)欣赏歌曲:(教师播放MP4画面) 1、电视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延伸: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爱你们的外婆吗?回家以后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孝敬老人的乖宝宝。

  (六)结束

  师:我们一起和太阳宝宝来跳个舞吧!走出教室。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为我校热爱艺术的中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同时为高中艺术班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优秀的生源,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音、体、美兴趣小组成立。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学生文化成绩与个性特长的.共同发展。

  二、培养目标

  1、升入高中继续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2、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系统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钢琴演奏技巧,提高歌曲演唱技能。

  3、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主要课程:

  声乐、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等。

  四、主要课程设置简况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主要内容为:歌唱的呼吸、共鸣、咬字和发声的训练、中外歌曲的演唱、艺术表现等。

  2、钢琴

  基本技术训练。弹奏的基本姿势、手指、手型、关节、腕、大臂、小臂、身体的弹奏要求。识谱的基本知识、各种符号、术语。指法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和弦练习等练琴方法。

  3、通过视唱、听辨练习,提高学生音乐听辨的敏锐性和精确性。培养学生独立视唱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4、通过简单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用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性,提高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

  5、课程:声乐、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等。

  五、开设班级

  每学期开设一个音乐兴趣小组培训班

  六、录选办法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报名

  七、授课时间

  1、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第三节下后,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灵活使用课余时间。

  八、师资投入

  中学音乐教师

  九、授课方式

  由任课教师在指定的教室或区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课程强化训练。

  十、教室准备

  理论知识、钢琴弹奏实践授课在九年级

  (一)班,教室进行。

  十一、教学器材保管

  音乐教学使用的器材由由音乐教师保管统一发放给学生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会唱歌曲。

  2.初步能以不同的角色学习唱歌表演,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演能力。

  3.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小鸡小鸭一起游戏及朋友间的友情。

  活动准备:

  1.草地背景图。

  2.小鸭、小鸡图片

  3.头饰(小鸭、小鸡)与幼儿数量相同。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讲述小鸭小鸡的故事。

  1.“小朋友,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动物们都要出来玩了。呀,看谁来了呀?(小鸭)小鸭摇摇摆摆地来到草地上,真开心”。

  2.提问:小鸭是怎么来到草地上的呀?谁来学一学这只小鸭呢?(学小鸭走路)

  3.我们看看草地上还来了哪个小动物呢?(小鸡)小鸡快快乐乐地来到草地上,它是怎么走路的,谁来做做这只快乐的小鸡呢?(学小鸡走路)

  4.小鸭小鸡都来到了草地上,两个好朋友碰在一起了,提问:两个好朋友怎么样了?(碰在一起),小鸭连忙跟小鸡打招呼,它是怎么打招呼的.呢?(出示节奏谱1 嘎 嘎 嘎)小鸡是怎么打招呼的?(出示节奏谱2 叽 叽 叽)

  5.打完招呼后,他们还开心的唱起了好听的歌。(嘎嘎 嘎)(叽叽 叽)他们一同唱歌、一同游戏。

  二、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1.带领幼儿朗诵歌词,记住歌词内容。“老师把小鸭和小鸡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学一学。”(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清唱歌曲。“老师还能把这首儿歌唱出来,你们想听吗?”

  3.幼儿演唱。“小朋友也来唱一唱吧。”

  三、进一步演唱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配合动作分角色演唱。

  3.带头饰分角色表演唱。

  四、结束活动。请你和好朋友手拉手,我们一起到外面做游戏喽!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4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特点,知道乐曲ABA的结构。

  2、学习看图谱自主选择乐器为乐曲配奏。

  3、会看指挥演奏乐曲,并能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演奏。

  活动准备:

  1、图谱一张,磁带、录音机。

  2、乐器:小铃、铃鼓、圆舞板。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结构特点,知道乐曲名称和性质。

  1、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性质。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欣赏乐曲)你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这首曲子是怎样的.?

  师:这首曲子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它的名字叫《土耳其进行曲》,它描写的是土耳其军队和军乐团演奏的情形。乐曲欢快、活泼、旋律清晰明快。这首曲子有几段呢?有没有相同的部分?我们再来听一听。

  2、幼儿再次欣赏乐曲,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师:乐曲有几段?有一样的部分吗?哪两段一样?

  师小结:这首曲子有三段,其中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

  3、幼儿根据乐曲用身体动作表示乐曲节奏。

  二、再次感受乐曲的特点,学习根据乐曲性质选择乐器。

  1、这首曲子表现的是土耳其军乐团的军人在演奏的情形。老师把他们演奏的动作和顺序用图谱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

  2、师带幼儿观察分析图谱。

  师:图谱上有什么?每个图有几个?有哪里是相同的?

  3、出示乐器,引导幼儿将乐器与图谱相匹配。

  师:乐队用了铃鼓、小铃和圆舞板进行演奏,你们觉得哪种图形是铃鼓在演奏?哪种图形是小铃在演奏?什么地方又是圆舞板在演奏呢?为什么?

  4、幼儿听音乐用声音模仿乐器演奏的声音。

  5、幼儿分组用嗓音模拟演奏。

  三、自主选择乐器,学习看指挥演奏。

  师: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乐器,一起看着指挥来演奏乐曲。

  1、幼儿看指挥演奏。

  2、交换乐器演奏。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5

  活动由来

  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吃鸡蛋,大班的孩子有时还会经常比比咱俩的鸡蛋谁的大,而且我们班的孩子在美术区活动中还做过蛋壳画。孩子对鸡蛋并不陌生。在表演区中幼儿有时也会模仿公鸡的叫声。在前两天的活动中我有意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让幼儿模仿,并要求他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听听母鸡下蛋的声音,看看母鸡下蛋的样子,为今天的教育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能够看图谱有节奏地念诵“大母鸡”的叫声(十六分音符),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难点)

  2.在老师启发下有意识地观察图片,通过动作尝试记忆歌词。(重点)

  3.能认真听音乐,并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听过母鸡下蛋的声音。

  物质准备:教学图片4张,节奏图片8张,背景音乐;鸡蛋小的4个,大的.一个;钢琴;节奏棒与幼儿人数同;响板、三角铁各占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幼儿坐好后教师也坐好,教师不讲话,等待幼儿安静。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师:你们谁能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呢?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1.听《大母鸡》的音乐伴奏,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1)听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听音乐做自己想象的动作。)

  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音乐?你是什么感觉?”

  幼:“开心的音乐”、“欢快的音乐”。

  师: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看谁来了?教师播放音乐《大母鸡》,同时出示一只母鸡的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师:“快看,母鸡干什么呢?”

  教师出示鸡蛋(4个小的,1个大的),让幼儿从视觉上感知到母鸡下蛋了,但大小不一样,引导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教师再根据鸡蛋的大小出示节奏图谱,让幼儿念诵节奏谱1:咯咯咯咯哒,节奏谱2:咯咯咯咯哒,使其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速度。继续引导幼儿念节奏谱3:咯哒,咯哒,节奏谱4:咯咯哒,让幼儿充分感受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体会其中的乐趣。幼儿先按照节拍说,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边打节拍,边看图谱,边说歌词。也可以让幼儿试试按照节奏说,尝试用节奏棒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和节拍的特点,从而做到难点前置。

  (2)听音乐并看图。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呀,是谁这么开心呀?大母鸡在什么地方呀?”

  幼:“母鸡在草地上。”

  师:母鸡在草地上干什么呢?

  幼:“母鸡在下蛋。”

  师:“下了这么多蛋,母鸡特别高兴,它怎么表现的?”

  幼:“母鸡在唱歌。”

  师:“咱们看看母鸡下了多少个蛋?蛋是什么样的?”

  幼:“鸡蛋又大又多。”

  2.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指图慢速范唱。(第一遍。)

  (2)老师边做动作边原速范唱。(第二遍。)

  师:“刚才老师唱了一首大母鸡的歌,你最喜欢哪句?”

  (3)幼儿学念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念念歌词。”(幼儿第一遍。)

  (4)幼儿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能不能跟着好听的音乐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一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第一遍试唱。)

  师:“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好,第二组的小朋友要加油哦!我们再来一次。”

  希望小朋友耳朵要听琴,用好听的声音演唱。(幼儿唱第二遍。)

  教师播放《大母鸡》的音乐,幼儿自由找同伴尝试演唱,可以用响板或节奏棒帮助模仿大母鸡的叫声。

  3.启发幼儿通过图片或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1)用遮图的方式考考幼儿。

  师:“今天学的歌你们会了吗?”“那咱们玩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老师把一张图片遮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不看那张图片也能把歌唱完整。我们来试试啊?”

  师:“真不错,现在我请男孩子来试试。”

  男孩子和女孩子交换,比比哪组唱得好。(幼儿第三遍。)

  (2)启发幼儿用图片或动作来记忆歌词。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师:“谁能给这首歌曲编动作呢?”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尝试按歌词编动作,继续记忆歌词。(幼儿第四遍。)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图片的方法记住新歌,也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提醒自己记住新歌。”

  (4)幼儿选用一种方法记忆并演唱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选一种方法来演唱这首歌,可以选图片也可以选动作。现在小眼睛闭起来想一下,想好了只要坐好,老师就知道了。”

  (5)咱们试试男孩子和女孩子对唱好吗?男孩子先唱有词的句子,女孩子唱“咯咯咯咯哒”的句子,然后再换过来。幼儿尝试。(幼儿第五、第六遍)幼儿分成两部分,如十人拿响板,十人拿三角铁伴奏,让幼儿体会乐器的不同。教师把幼儿的演唱录下来。

  4.听音乐做游戏,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幼儿听着自己演唱的歌曲,与老师一起做动作走出教室。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大母鸡,开心地唱着歌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吧。”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精选】幼儿音乐活动方案07-11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精选)07-17

(精选)幼儿音乐活动方案07-09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1-06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05-28

【热门】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13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热】12-15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精】12-10

【热】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