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时间:2024-05-18 11:36:03 历史 我要投稿

(优)历史故事15篇

历史故事1

  (鲁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

(优)历史故事15篇

  安葬完毕,除去丧服。

  周天子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

  周天子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行礼请他来回答。

  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接受了王室赏赐的宝器,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晋献给天子。

  晋国处在深山,与戎狄为邻,而远离王室。

  天子的.福分感受不到,拜谢戎狄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呢?” 周天子说:“叔父,你忘了吗?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得到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

  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

  唐叔接受了,把它们放置在晋国的土地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

  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得到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书策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福。

  这种福不给予叔父,还给谁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参与国家大政,所以称为籍氏。

  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称作董氏的史官。

  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

  客人退出去以后,周天子说:“籍谈恐怕会没有后代吧?举出旧典却忘记了祖宗。

历史故事2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就去向一个叫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可是3年过去了,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现在,河北易县和定兴搭界处,有一个金台陈村。据说这个村就是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历史故事3

  人类社会历史漫长,无奇不有。而古代权力至高无上的君王们的奇特癖好,更令人啼笑皆非。

  中国春秋时期的楚灵王(前 540~前 530 年在位)喜欢瘦弱细腰的美女。

  为此他专门修了一座宫殿来收养细腰的宫女,称“细腰宫”。有的宫女为了使自己的腰细,取得楚王的欢心而不吃饭,甚至出现饿死的'情况。这可以说是人类“减肥”的最早记录了。为此,后人把细腰的女子称为“楚腰”,变成了一个典故。

  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1556~1598 年在位)特别宠爱个子小的人。他在皇宫里养了数百名侏儒,并为这些侏儒提供豪华的待遇。酒足饭饱之后,这位国王便和后妃、大臣们以戏弄侏儒取乐。他还为那些男侏儒选了一些女侏儒当配偶,希望得到超级小人,但都未能成功。

  18 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则特别喜欢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因此,他养了一个“巨人兵团”。这些铁塔似的大兵饭量如牛,身穿特大军装,佩带特大宝剑,一个个威风凛凛。虽然这些大汉如此雄壮,但国王从不让他们上前线,而只是让他们享受美味佳肴。为了得到更大的巨人,他还专门选了一些女巨人做他们的妻子。但这些女巨人生下来的后代却使国王大失所望,因为他们个子都和平常人一样。

  19 世纪时期乌干达国王罗梅尼加喜欢腰粗如牛的胖女人。他养了 10 名妃子,个个胖得只能爬行或仰卧。其中有一个最胖的,也是他最心爱的妃子,体重达 300 余磅(合 136 公斤),但他还拼命地给她喂食一种“催肥茶”(实际是一种南瓜汤)帮她催肥。

  20 世纪前期,埃及最后一任国王法鲁克,登基时只有 16 岁。这位国王最大的爱好是当小偷。他为了学习偷技,甚至从监狱里把最老练的扒手带到宫中当面学艺,结果,法鲁克学得了一手熟练的小偷功夫。他喜欢从来访的客人衣袋里偷东西。他一生中偷了无数手表、钱包、打火机和化妆品。而他把这些扒得的东西都放在一间小仓库里收藏。据说,在他扒来的东西里边,还有邱吉尔的怀表。

历史故事4

  我读过很多故事,最让我感动的要数《凿壁“偷”光》这个历史故事了。

  《凿壁“偷”光》讲的是西汉时期,一个叫匡衡的孩子由于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上学,但他十分喜欢读书,一个教书先生见他是一个可塑之才,便教他识字,并答应借书给他看。由于他白天要干活,晚上才能看书,但是家里没钱买灯油。于是他便在墙壁上挖了一个洞,借助从邻居家透过来的微弱的光线刻苦读书。匡衡坚持不懈,最后终于自学成才。

  想想匡衡读书是多么的不容易,不仅缺书,还没钱买蜡烛。可他能够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认真学习,刻苦读书。而我呢,和匡衡比起来,我的条件是多么的好啊:有明亮的灯光,有宽敞的教室,有和蔼的老师……可我上课的时候还总是开小差,做作业马马虎虎,在家里老爱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学习也很不自觉,有时候还要妈妈陪伴身边……我想到这些,心里很惭愧!从这个故事里,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匡衡在艰苦条件下都能勤奋学习,我以后要改正以前的缺点,战胜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珍惜我所拥有的美好时光,发奋读书,好好学习。

  《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我,匡衡是我的榜样,我要为自己加油,我相信我也不会让爱我的人失望……

历史故事5

  陶侃是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他有一个非常贤惠又深明大义的母亲。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是吴国的'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这样“望非世族、俗异诸华”的人,处境就更为艰难了。

  陶侃少年的时候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

历史故事6

  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什么意思呢?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朋友、父母都加上,你到那时候能张口借钱的对象也不超过10人。

  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

  投资人的聪明之处就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历史上有一个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袁世凯做李莲英的投资。

  在戊戌变法前后,有一天慈禧召袁世凯在颐和园议事,袁世凯看到慈禧身后站着的李莲英不时在老佛爷耳边嘀嘀咕咕,对她影响很大,就知道这个李公公很重要。但是他不便直接去接触,就开始在李公公身上投资。怎么投呢?非常简单,逢年过节送点礼,再简单不过了。

  开始李莲英也不知道,说也不大熟悉这个人,怎么会送礼呢?但是他也习惯了,因为巴结的人太多了。关键是袁世凯坚持若干年,不断地送,越送越大。终于有一天,李莲英觉得不安了,心想这人怎么送了好些年礼,而且越送越大,为何就是不提要办什么事呢?

  于是他就老想见袁世凯,心想见了以后,帮着办件事,这事就算平了。但袁就是不见,说没有什么事,只是对公公表示敬意。终于有一天,袁世凯主动通过人来约,要跟李莲英见面,李莲英特高兴,说终于能见,见了就把事给平了,把这么多年欠的人情给还了,而且想,估计是个棘手的大事了。

  袁世凯约的时候,手下人都不解,都说,那么如日冲天的.大总管李莲英,咱跟他也没什么往来,咱能约出来吗?袁世凯很自信,就吩咐手下去传话,几日几时在哪儿见面。下边的人说,那不行吧?袁世凯说:“你别管,肯定行,就这么办。”

  李莲英一听袁世凯约见,心头既不安又高兴:憋这么多年了,赶紧得见。见了以后,以为肯定有大事,结果没想到,袁世凯又给了20万的银票,意思就是这银票是管这次帮忙,前面的人情你还欠着。李莲英收了这张银票后问:“大人有什么事情吗?”袁世凯说:“很简单,下官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请公公费心,在宫里散布点消息。”袁世凯要在宫里造个谣。

  造什么谣呢?造袁世凯政敌的谣。具体就是印一份假的报纸给慈禧看(那时候宫廷里有一份报纸,专门给皇上看的,叫《邸报》),在这份作假的报纸上造谣说袁的政敌要干坏事。这活看似简单,其实一般人还干不了。而这对李莲英太容易了,不就放个小话,然后拿一张假报纸嘛!

  后来李莲英就用这种办法,借慈禧之手帮助袁世凯把政敌给扳倒了。所以投资于人这件事情,时间越长、越隐蔽,回报就越高。

  所以投资于人的回报,特别是在安全上的回报,远高于一般的投资或者存银行。比如我有60万元存在银行,遇到麻烦会是个什么结果呢?第一,兵荒马乱中到银行去取钱,银行可能说不上班;第二,真出事了,要吃粮食,银行不能变出粮食,存在里边的钱也不能变成粮食;第三,这个钱还贬值,还收利息税。但如果投在6个人身上,一人10万块钱,只要有一个人相对比较成功,或者一直关系不错,那么遇到危机的时候,他肯定先打电话问有什么事,或者冲过来直接帮忙了。万一他发达了,10万或者50万块钱,对他也不是大事,不用你到银行,他就直接给送过来了。所以投资在人身上是值得的。

历史故事7

  李渊出身贵族。祖父李虎在西魏官至太尉(与丞相并列的中央高级官员),李渊的妻子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隋炀帝的母亲。所以说,李渊不但是贵族,还是隋朝的皇亲呢!他继承了祖上的爵位,称为唐国公。

  公元617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被派去镇压农民起义。虽然打过几次胜仗,但农民起义队伍越来越强大,隋王朝眼看快土崩瓦解,他不得不为自己考虑起后路来。

  李渊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最有才华、胆识。当时太原北面的突厥多次来犯,李渊出兵抵抗,连吃几个败仗,正在担心让隋炀帝知道了,追究起责任来,那可怎么办。在封建社会,反抗朝廷被视作大逆不道的首恶,会遭致灭门之灾,即使亲如父子,彼此也不敢轻易道破。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李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李世民才抓住机会,劝父亲起兵反隋。

  李渊听李世民一说这个建议,吓得直哆嗦,责怪道:“你怎么说出这种犯上作乱的话来?如果我向上一报告,你就要被砍头的!”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说:“父亲尽管去邀功请赏告发我,儿子才不怕呢!”

  李渊无可奈何地摇摇手,叮嘱儿子以后再也不要说这种话了。

  可是第二天,李世民又来和父亲谈这个话题:“您受命来当太原留守,现在又要讨伐造反的人马,又要抵挡突厥的进攻,实在是力不从心。即使您再有功劳,当今皇上猜忌心重,您的处境就更危险了。儿子觉得您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赶紧起兵反隋。”

  李渊叹了一口气,犹豫地说:“你的'话也有道理,我就是拿不定主意。一旦失败,那可是要家破人亡的啊!”

  李世民见父亲松了口,便继续说道:“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官军力量分散,不难对付。我有个朋友叫刘文静,现在关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牢里,他是个人才,还可以帮我们招兵买马。”

  李渊听从李世民的劝告,立刻把刘文静从牢里放了出来,派他去招集人马;同时又召回在河东打仗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一看形势不妙,就想要阻止。李渊先下手为强,给他俩加了个“勾结突厥”的罪名,抓起来杀了。

  李渊采纳李世民的建议,派刘文静去跟突厥结交,并送去一份厚礼,说服突厥可汗与自己一起反隋。当突厥可汗同意后,李渊没有了后顾之忧,才正式起兵。他把士兵都称作“义士”,自称“大将军”,分别封李建成和李世民为左右领军大都督,封刘文静为司马。

  李渊的策略是先取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他依照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太原官仓,救济贫民,收取人心,并发檄文声讨隋炀帝的罪恶。随后,就带着三万人马朝长安杀来。

  攻占关中的第一个硬仗,是拿下了地势险要的霍邑(今山西霍州),全军上下士气大振。一路上继续招兵买马,所到之处都打开粮仓救济贫民。老百姓对这支队伍很有好感,加入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当攻打长安时,已经成了一支有二十多万人的大军。

  李渊攻下长安后,取得号令关中的地位,立即废除隋朝的苛法暴政,并宣布约法十二条,受到百姓的欢迎。

  李渊见时机没有完全成熟,暂时还是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yu)做个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自己以唐王、大丞相的身份掌握一切军国大政。

  这时,各地起义军都发展起来了,如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等,都给隋军以沉重的打击。隋炀帝干脆躲到江都,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第二年夏天,护卫隋炀帝的禁卫军将士,眼看着暴君的末日就快到了,不想跟着送死。大将宇文化及乘机发动兵变,攻进行宫,把隋炀帝软禁起来。

  隋炀帝起初还嚣张地问道:“是谁带头这样做的?”

历史故事8

  一、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英雄,他生活在离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宋朝,隔我们有好几百年的时间。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外面吹着寒风,突然在一个农居的小房子里传出一阵又一阵婴儿的哭声,岳飞就在这天下午出生了。岳飞在妈妈怀里不停地哭着,小脸涨得通红,岳飞的爸爸在旁边来回走着不停地拍着脑门,哎,该给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候,小房的上面正好有一只大鸟嘴里哇哇叫着飞了过去,岳飞的爸爸脸上露出了微笑:对,就把这孩子叫做岳飞吧。希望他以后能象大鸟一样展翅高飞。

  在岳飞出生只有二十八天的时候,这天早上岳飞爸爸要到镇上去办事,突然黄河发了好大好大的洪水,那洪水就象一个张着大嘴的魔鬼,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啸而来,吞没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当洪水来到岳飞的家门口时,岳飞的妈妈急中生智,抱着岳飞跳进了一个大大的水缸,就这样,洪水就载着这只水缶不停地漂啊漂,周围已经不见了村庄,全是黄黄的洪水。

  终于,几天过去了,大水也退去了,岳飞和妈妈也漂到了一个小镇上。岳飞和妈妈便无家可归了,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小镇上安家落户了。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所以他很早就跟随妈妈到田里劳动,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小岳飞的身上,可是小岳习却一点都不怕,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孩子。岳飞还非常喜欢看书,喜欢学习。他常常看书到深夜。岳飞从书中知道了很多的知识,比如说要尊老爱幼,要懂礼貌。他还非常喜爱看打仗的书,他想长大以后做一个大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去保家卫国,去帮助国家不受到别人欺负。

  由于经常参加劳动,小岳飞的身体长得棒棒的,吃饭一次就能吃三大碗,他还经常帮助邻居们干活,周围的大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又健康又聪明的孩子。

二、后来,小镇上来了一个叫周桐的老爷爷,他的武艺非常高强,但从来都不欺负好人。岳飞就和一些小朋友跟周桐爷爷练武术了。由于岳飞训练时不怕吃苦,从来不象一些小朋友那样偷懒,所以,武艺长进得非常快。周同爷爷的绝招是射箭,可是周同爷爷老是不教岳飞,却让他苦练基本功,蹲马步,头上顶一个小碗,一站就是半天。或是一个劲老让他踢腿下腰。为这事,小岳飞老不高兴了,小嘴成天噘得老高老高,都可以挂一个小水壶了。回到家里他告诉妈妈,妈妈这样给他说:练武术就象盖房子,得一块砖一块砖地砌上去,如果砌得不牢,这个房子要跨下来,所以老师让你练基本功,也是为了将来能够让你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啊。“

  周桐爷爷也知道了这件事,有一天他

  特意将自已珍藏了多年的长弓取出来交给岳飞说:“你如果能拉开这张弓,我就教你射箭。”小岳飞满不在乎地看了看弓说:“行啊,我要拉开了你可不许耍赖皮”。小岳飞使出全身吃奶的劲去拉那张弓,可怎么也拉不动,周桐爷爷站在旁边抚着胡须哈哈大笑起来。从那以后,小岳飞练功就更加刻苦了,也不怕练习枯燥的基本功了。经过了几年的训练,小岳飞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不不仅能很轻松地拉弓,而且射出去的箭也是百发百中。他能站在一个很远很远地地方把一年片柳树叶射中。有一天,他正在练习射箭,突然发现前面的小树林里有一只小白兔正在悠闲地吃着草,岳飞搭好弓箭对着小兔瞄准,小兔也抬起头用那双红红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岳飞,岳飞使出全身的力气,正要将箭射出,这时就听有人喊“不要放箭,不要放箭”。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周桐爷爷。周桐爷爷严历地批评了岳飞,因为他让岳飞明白了学武术不是用来伤害人或小动物的,学武术是用来保家卫国的。后业岳飞和小白兔成了对很亲密的朋友,再次岳飞在森林时练箭的时候,总有一只小白兔在一边悠闲地吃草,然后抬起那双红红的大眼睛望着岳飞咧嘴笑呢。

  三、又过了几年,岳飞也长成了大人,这时候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断闯到中国来抢东西、杀人、放火。让很多很多人没有房子往,没有东西吃。而当时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东,大把大把地花钱,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为了修一座宫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绳子,让他们干活。女真族的部队也就是这个时候侵略中国。

  岳飞在家里听到逃难的老百姓说了这些事后心里非常着急,于是他准备离家参军保卫国家。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飞的妈妈舍不得岳飞离开家,眼泪在眼框里不停地打转,但为了祖国的安危,岳飞的妈妈给岳飞讲了很多要为祖国增光的事。最后岳飞的妈妈又取来针,让岳飞跪在地上托着小墨盒,在岳飞的脊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岳习永远记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保卫国家。

  就这样,岳飞含着眼泪告别了家乡,告别了妈妈来到部队参了军。

  在队伍里岳飞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跟大家一起站在队伍了。他常常想,我什么时候能够成为一名大将军,带领大家去和敌人战计呢。其它的士兵也经常笑话他,说一个士兵怎么能成为大将军呢。

  可是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岳飞所在的小分队从山里演练回来,突然在道边遇上了女真族的大队人马。为首女真族将领看见,岳飞他们哈哈大笑,手里着狼牙棒:兄弟们

  快上,把宋朝的几个小兵给我拿下。金兵一拥而上将岳飞他们团团围信,岳飞他们的小队长在战斗中牺牲了,正在危急的时刻,只见岳心手里拿着长抢突发神威,骑着白马直接奔金兵将领而去,金兵将领见岳飞挥马来到手里握着狼牙棒猛砸下去,岳飞抬头大喝一声用枪挑去,狼牙棒嗖一声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金兵将领吓得头发都竖起来了,拍往回跑,只见岳飞从后赶上噗一枪正扎在他身上将他挑入马下。金兵看见自己的将领被杀,吓得一哄而散,岳飞就领着宋军将金兵杀得屁滚尿流。

  岳飞因为这次打仗勇敢,被提升为小队长,虽说官小了点,但岳飞却没有一丝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为国家效力的诺言。

  四、很多年过去了,岳飞因为打仗勇敢,肯动脑筋终于被提升为大将军了。可是那时候中国已经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皇帝于是就派岳飞去攻打金兵。

  金兵的将领是个叫金兀术的人,平常戴着尖尖的帽子,两条狐狸尾巴做的飘带拴在帽子上。金兀术还是一个非常阴险的人,打仗时他常用铁链把许多马链上,后面跟着很多用铁甲包成的车,用这些办法他经常打赢宋朝的军队,他的这种战术就被称为“铁拐马”。

  岳飞为了对付金兀术的“铁拐马”,几天都没有睡着觉。岳飞的队伍里有一名叫牛皋的军官,他和岳飞是非常好的朋友,平时打仗时非常勇敢,而且武艺强,一支长矛被他耍得用水都泼不进去。他见岳飞老是不派兵去打金兀术,于是就闯进岳飞住的中军大营里说:“岳元帅,怎么老不打那个金兀术老狐狸,把俺都憋死了”。

  岳飞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打败金兀术的“铁拐马”“。

  “你、你给我三千人马,看我不拿金兀术老狐狸的'人头来见你。”牛皋胸脯拍得啪啪直响地说。

  岳飞点头答应了。原来岳飞是看平时中皋打仗时不爱动脑筋!故意让他去打这一仗,好让他吃点苦头。

  第二天,岳飞大军的营房之声炮响“通、通、通”中皋骑着他的大黑马提着长枪得意洋洋上地出来了,后面是岳飞给他的三千人马。

  金兀术的大军也早已摆好了阵势,为了让牛皋进入他的埋伏圈,还故意派几个小兵去骂牛皋:牛、牛、牛……

  牛皋非常生气,满脸大胡子全竖立起来,拿起长矛大喊:“金兀术老狐狸你等着,兄弟们冲啊、杀啊……”

  牛皋率先就冲进了金兀术的大军里厮杀起来,这一下正好中了金兀术的奸计,就看金兀术冷笑一声拿起一面黑旗往空中一舞,以牛皋的两侧突然出现了

  栓着铁链和包着铁皮的“铁拐马”,黑压压的一片向牛皋扑来。牛皋身边的士兵一看这个情景都被吓坏了,嘴里喊着救命转身就往回跑,都恨自己没有象小兔子那样多长两条腿,有的边鞋都跑掉了。牛皋却哈哈大笑,冲着“铁拐马”就冲过去,谁知道牛皋用抢去扎“铁拐马”时却怎么也扎不进去,原来”铁拐马“都是用铁皮包上的。牛皋这下可慌了神。“妈呀,这家伙怎么这么硬呀“连紧拨转马头就往回跑,在“铁拐马”的追赶下,牛皋一个劲往回跑,脑门上嗑了一个大包,门牙掉了两颗,鼻子也摔肿了,最后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营房。

  他看见岳飞非常羞愧,赶紧用手捂着自己的大鼻子。岳飞对他说“以后打仗要多动脑打了胜仗也不能骄敖”。牛皋连连点头。

  后来岳飞想出了破“铁拐马”的方法。打仗的时候竹杆上缠上镰刀勾马的小腿、这样“铁拐马”就成了“拐马”了。金兀术的大军被岳家军赶得好远好远,从此岳飞的军队就被人称 为“岳家军”,而它们的大名就被很多人知道了。

  五、岳飞由于经常打胜仗,传到了一个叫秦桧的人的耳朵里,秦桧是宋朝的宰相,除了皇帝就数他的官最大了。他非常嫉妒岳飞,怕岳飞将来超过自己。而这时候打败仗的金国由于害怕岳飞的厉害,就派人化了装来到了京城也给秦桧送来了很多很多金银珠宝。

  于是秦桧就整天闷在屋子里琢磨怎么陷害岳飞。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们去告岳飞,可是他们都没有干,因为他们知道岳飞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这时候岳飞儿子岳云也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岳云长得浓眉大眼,非常好看,而且武艺高强经常跟着父亲岳飞去打仗,还立了好多好多战功。

  后来秦桧终于找到一个人,这个人收了秦桧很多的钱然后答应去告岳飞。就这样,岳飞和岳云都被抓起来了,他们的脖子上都挂了好沉好沉的铁链,连押他们的牢头们都放声大哭。他们知道,岳飞和岳云都是国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

  秦桧找了一个他的好朋友何铸去审讯岳飞岳飞,可是何铸查来查去也没查出岳飞的一点点证据,但为了向秦桧交差,他还是审问了岳飞。在大堂上岳飞的脸因为饥饿而廋了不少,但他还是那么坚强。何铸要岳飞招供为什么要“谋反”,岳飞撕开衣服,露出了他母亲在他背上刺的四个字“精忠报国”何铸被深深的感动了,眼泪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回去以后他告诉秦桧岳飞没有罪,秦桧说“我

  们是朋友,我要你给他定罪”何铸说:“我不能给岳飞定罪呀,因为岳飞没有罪。我这么做不是为岳飞,而是为了整个国家才这样做的”。于是秦桧就在皇上面前说了何铸的坏话,降了何铸的官职,让何铸去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当了一个小官。

  后来秦桧又找了两个爪牙(解释:秦桧的走狗),把岳飞打得满嘴吐血,身上全肿了,但岳飞都没有屈服。最后没有办法,他们就偷偷在牢房里将岳飞杀害了,岳飞临死前仰天长叹“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历史能给他一个公正,一代英雄岳飞就这样被杀害了。

  杀了岳飞以后,很多人为岳飞不平,都问为什么杀岳飞。秦桧咪着小眼睛说:莫须有,莫须有……。秦桧在杀害了岳飞之后又将岳云处死了,因为他害怕武艺高强的岳云要为父亲岳飞报仇。

  就这样,一代英雄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但永远为很多人所敬仰,都学习他为了忠于国家保卫国家的精神。而秦桧呢?秦桧则成了千古罪人,后来的人们建了很多纪念岳飞的庙宇,每天那里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飞,岳飞站在那拿着长枪可好看了。而纪念岳飞的庙宇门口,却垂头丧气的跪着一个石头做的人,小朋友们猜猜看,那个人是谁呀。当然答案很简单,他就是那个秦桧了。

历史故事9

  道不拾遗

  春秋时,郑国政治家子产由于平定贵族旧势力的叛乱有功,成了郑国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郑国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依法治国,制定了严厉的刑法来处置犯罪行为,因此,国内没有盗贼。“道不拾遗”(路上丢失东西,别人不会捡去);街上的桃树、枣树长满了果实,也没人爬上去摘。由于子产把国家治理得很好,郑国富强起来了,虽然连续三年受灾,老百姓也没受冻挨饿的。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qiáo)夫站在岸边,他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历史故事10

  齐景公平时十分喜爱一棵大槐树,常常在树下吟诗观赏,留连徘徊。

  一天,他指令下属派人日夜守护大槐树,还在树旁竖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告示:“碰撞槐树的受刑,损坏槐树的处死。”

  从此,齐国京城的人都只敢远远地朝大槐树观望,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公颁布的`刑法,遭受刑罚。

  一次,有个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走过大槐树,恰巧看树人坐在树下打瞌睡,一时疏忽了,衍蹒跚地撞到树干上,碰伤了一小块树皮。

  齐景公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立即传令将衍逮捕。

  衍突遭大难,女儿婧的心情十分焦灼,便急匆匆来到相国的官府里,拜见晏子。

  晏子见她面色灰败,神情憔悴,觉得很奇怪,心想:小女孩年纪轻轻,怎么会有满腹心事啊?便问道:“婧啊,你有什么事?”

  婧女缓慢而沉痛地回答道:“我爸爸叫衍,是个城市平民。这两年,他觉得我们国家风雨失调,粮食歉收,心里很是痛苦,便在昨天私自向名山神水祭祀,祈祷连年丰收,国富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神智失控,不小心损伤了大槐树,触犯了刑法。现在大王要处死我爸爸,这样我就成为孤儿。我个人受点委屈倒是小事,主要是大王这样做,是有损于国家法制的尊严,也会降低君王的威信的。别国的人听了,不就会嗤笑我们齐国制订法律,看重树而看轻人,爱树而害人吗?”

  晏子听了,连声喝采道:“有道理,有道理。”不等送走婧,就驱车直往王宫,拜见齐王,谏道:“您宣布‘触犯槐树的受刑,损害槐树的人处死’,这个刑罚是不够恰当的,它伤害了人民,会给天下人嗤笑的呀。”

  齐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赦免衍,撤销护树人员,取下告示木牌。

  齐国京城的百姓纷纷翘起大拇指,赞扬婧说:“小小年纪了不起。她既拯救了父亲的生命,又帮助国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历史故事11

  张良拾鞋的故事

  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小时候曾在今天的江苏邳县南居住。

  相传,有一天,张良出门散步,走到镇东石桥,看见桥上站着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的老人。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张良大声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张良心想:“你这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丢下去却让我去捡,就算你不是故意的,我与你素未谋面,为什么要帮你捡鞋子?但是老人家年岁已大,动作不灵便,走下去捡鞋子难免十分困难,还是帮帮他吧。”这么一想,张良就走下桥去帮老人家捡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自己的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对张良招招手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帮他捡了鞋,索性好人做到底,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张良挺直身子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了看张良仰天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了。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家远去的身影,心里闹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竟然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你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敬地行了个礼说道:“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匆匆忙忙向镇东石桥赶去,哪知道老人居然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扭头就走。

  过了五天,天还没亮,张良就起了床,向那座桥飞跑过去。老人竟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的胡子都翘起来了,怒气冲冲的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半夜时分他就哈切连天的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老人家步履蹒跚地走来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称赞说:“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啊!”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张良深深拜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当年姜太公留下的兵书!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张良拾鞋的故事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处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礼貌待人,你永远都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有的刻意刁难其实是一种对你进步的考验,经历过一些磨砺反而能让你变得更好,就可以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宝贵经验。

历史故事12

  民国时期,军阀混乱,各据一方,占地为王的现象屡见不鲜,比较有名的有段祺瑞、张宗昌、冯玉祥等等。其中有一位却是文学领域的佼佼者,对文学造诣颇深,尤擅书、画,著述也有不少,是当时民国文学界中独领风骚的一大人物,也是盛名一时的秀才将军,他就是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879年入私塾读书,1887年父亲吴可成病逝,吴佩孚进入登州府水师营充当水兵,1896年中秀才。从此吴佩孚的人生仕途扶摇直上,最终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他善于用兵,富于韬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为世人瞩目。

  吴佩孚不光带兵打仗有一手,而且秀才出身的他,还在书法、绘画和著述等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令人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吴佩孚还喜欢读史书《春秋》,尤好《易经》,并著有《春秋正议释证释》、《易箴》、《正一道诠》、《明德讲义》、《大丈夫论》、《日食参考说》、《循分新书》等。

  综上所述可知,吴佩孚不仅是民国军阀之一的大腕人物,还是文学领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独树一帜,在当时声名大噪,其文学才华出众,在同时期诸多军阀中无人比及,堪称翘楚,是一位实至名归的最有才的将军。

  这位才华横溢的将军做了几十年的官,其为官正直廉洁,因而没有积蓄,也没有田产,但他却安贫乐道,相比与同时期的其他军阀腰缠万贯者,总算难能可贵,尽显出个人廉洁自守的作风与高尚品格,令人钦佩之至。

  吴佩孚平生最注重个人修养,秉公廉洁,是一个刚毅正直、有情有义的将军,尤其是在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他晚节弥坚,果断推却与日本人合作,拒绝落水做汉奸,其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佩。而吴佩孚也因此遭到日本人的痛恨,招来杀身之祸,最终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

历史故事13

  汉文帝刘恒驾临北岳恒山,兴致颇高。有近臣奏曰,讳恒山当改名为常山。刘恒一听,是这个道理,大笔一挥,恒山变成了常山。

  山不可免,城也不可免。南京曾名建邺,司马邺登基后改为建康;玄武湖曾名元武湖,只因清朝有康熙皇帝玄烨。

  这等无理举动,实际上是有违周之祖制的。周代命名“六避”是应该让道于官、山川、牲畜、器币的。后世帝王之胄都认为自己是天子,天的`儿子还有什么不能改的?山川河流占据了好的名字,不仅故意取以为名,而且要山川之类避其圣讳。在他们看来,山川可废,圣上的大名是万不可动其一毫的。

  先人书名更不在话下,《广雅》一书因杨广而改名《博雅》,《太玄》一书因康熙玄烨而改为《大园》……

  如此一通乱改,世间一片混乱。也为后世研究前人历史多了不少麻烦。

  但凡事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论。就以这避讳而言,反倒成了辨别历史文献和文物真伪的好办法。有一个叫潘成规的人便根据避讳对《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提出异议。他的根据是《红楼梦》第26回中的一段描写——“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都笑道:‘想必是这两个字,大爷一时眼花了也未可知。’薛蟠只觉得没意思,笑道:‘谁知道他糖银果银’。”

  曹雪芹的祖父叫做曹寅,曹雪芹怎么可能把寅字这样滥用?简直肆无忌惮之极。潘先生认为,“曹公如此大手笔,拈字弄句手到擒来,焉能为区区取一名字而犯祖讳?可见,《红楼梦》并非曹雪芹所著。”

  当然,凭此小小细节就断定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似乎也有些过分,但是,白纸黑字,很多红学大家拿此也毫无办法。

历史故事14

  历史故事的成语1:李郭同舟

  南朝时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贫寒,但他积极好学,到处游学。游学到洛阳见到河南尹李膺。

  李膺十分喜欢与他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后来郭太要回家,京师很多学者来送行,郭太只与李膺两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说他们像一对神仙。

  历史故事的成语2:临危不顾

  三国时期,魏国派大将邓艾、钟会、诸葛绪联合灭蜀,蜀后主刘禅投降,大将姜维被迫投降,但他一心想恢复蜀国,鼓动钟会杀掉邓艾,然后准备出兵长安杀司马昭叛乱。

  部将夏侯和、羊琇、朱抚三人临危不顾,坚决反对钟会进行叛乱。

  历史故事的成语3:掩目捕雀

  “掩目捕雀”出自晋陈寿在《三国志魏志陈琳传》。掩目捕雀看字面的意思就是闭着眼睛去抓捕鸟。我们都看到过鸟,不说闭着眼睛,单单是自己空手去抓鸟都难抓到。这样怎么能抓得到鸟呢?跟“掩耳盗铃”一样,掩目捕雀也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

  相传在东汉末期,当时的汉灵帝刘宏因病去世,儿子刘辩就登上了皇位,就是历史上的汉少帝。但登上帝位的刘辩年仅13岁,涉世未深,很多事情都不懂如何处理,这时候他的母亲何太后就代为处理国家大事。于是外戚就开始暗潮汹涌,特别当何进刘辩的舅舅何进当上了大将军时,就是魏国的'一把手。但是后宫的太监们常常干涉朝廷大事,也常常跟何进对着干。

  何进就想着这些太监们不除不行,老是干扰自己的政策,于是就进宫跟太后商议如何消灭宦官的势力。但是保守的太后不同意。不得已,何进就跟袁绍商议要秘密把这些宦官处理掉。何进的主簿是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知道了何进大将军的这一想法后自个儿在那里思索许久,综合各个方面的考虑,还是觉得这谋略不好。于是就跟何进分析这种做法可能会碰到的种种问题,说服时还用了“掩目捕雀”这一民间俗语。像鸟这么小的动物都骗不得,国家大事更不可能这样就能搞定的。劝何进还是三思,要是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资源,多思虑各方面问题的处理是可以解决宦官的。

  但是何进哪里听得进去啊,就把董卓等人调进宫里。但哪曾想自己反被宦官处理了。董卓进了皇宫狼子野心也表现了出来。控制洛阳后让陈留王刘协当上了皇帝,自己就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在洛阳里能拿的拿,能抢的抢,也任由自己的士兵在洛阳城里随意行事,杀人放火抢钱,无恶不作。何进想稳定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不曾想自己的国家竟因自己把董卓引了进来把洛阳城的百姓陷入水火之中。

  历史故事的成语4: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

  吕蒙总是推说军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历史故事的成语5: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古时候,有个烧木炭的老汉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青山,小的叫红山,老汉快去世时,把东岗分给了青山,把西岗分给了红山。

  西岗树木稠茂,能烧很好的木炭,红山很勤快,整天辛辛苦苦地烧木炭,日子过得很富裕,但三五年后,树都被他伐光了,于是红山就在岗上种了庄稼。不料一场暴雨冲走了红山辛辛苦苦种下的全部庄稼。他没有吃的,只好去东岗投奔哥哥。

  东岗原来树木稀少,但青山很会规划,他先把不成材的树木伐了烧炭,然后又种上新苗;他在岗下开荒种田,养牛喂马。

  前几年生活很贫困,但三五年后,岗上树苗长大,岗下庄稼连片,牛羊成群。下那场暴雨时东岗上因为为树木防护,所以庄稼一点也没受损害。

  红山见哥哥这边山清水秀,一片兴旺,非常奇怪,就问哥哥其中的缘故,哥哥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说:“你吃山不养山,终究会山穷水尽;先养成山后吃山,才会山清水秀啊!”

  后来,人们都称赞青山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历史故事15

  第三个被秦国灭掉的是魏国。秦国用的方式也主要是用离间计。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就在魏国,当年他曾做过一件名垂青史的事:“窃符救赵”,秦王很忌惮这个人。他还是蛮有本事的,魏国本来不应该这么容易就亡国了。

  秦王又使出屡试不爽的.离间计!也许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好骗吧!前面已经被灭掉两个国家了,秦王的离间计居然在魏国又一次成功了!

  经过是这样的:

  秦王派人携带很多钱前往魏国,挑拨魏王和信陵君之间的关系。 基本说法就是:魏王您还不如信陵君有名,大家都敬佩信陵君,不敬佩魏王您。话传到魏王的耳朵里,让魏王很不舒服。魏王开始并不是很在意,但天天听到有人这么讲这种话,最后就相信了,撤除了信陵君对军队的统领。

  信陵君知道自己被谗言中伤了,失去了魏王的信任,很是伤心,过了四年就死了。

  这以后没有几年,秦国的军队用水淹魏国的都城,城墙塌了,魏王投降,仍然被秦军杀死,魏国从此灭亡。

【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历史故事06-24

历史故事07-03

经典历史故事07-03

历史的故事02-16

历史故事05-17

历史故事[精选]05-17

魏征的故事-历史故事06-23

中国的经典历史故事06-21

经典励志历史故事06-21

历史幽默故事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