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时间:2024-05-18 15:34:2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

  一、前言

  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研究》,就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五年级选了5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50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五年级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5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6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5 %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2.预习的主动性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我必须完成。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④不知道

  分析:有95 %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有 8%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预习的独立性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①自己主动预习 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③不预习

  分析: 98%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2%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分析: 85%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90 %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 5%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70%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95 %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 90%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①. 有 ②.较多 ③.适中 ④.太少

  分析: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11.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①、认识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理解重点词句

  ④、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⑤其他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上面的问题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2

  为了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时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适应,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作业布置,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特进行本次调查,现将调查事情汇报如下:

  (一)学生调查事情

  1、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普遍较高,也是比较喜欢语文作业的。

  调查显示:70%的学生是喜欢语文这门学科的,20%的学生谈别上喜别喜欢,10%的学生别喜欢。70%的学生喜欢做语文作业,95%的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后是感到欢乐的。

  2、对语文作业态度比较端正,作业质量明显上升。

  调查显示:50%的学生认为这作业很少,40%的学生认为作业适量,89%的学生能在半小时之内完成作业,61%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30%的学生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当学生碰到难题时,35%的学生和同学合作,35%的学生咨询老师或家长,15%的学生自己独立解决,5%的学生放弃。可见不少同学是任务观点,但至少并别是由他人逼、压着做,而认为是自己的任务了。同时全力以赴做完作业并能及时纠错,直接导致了作业质量的上升。

  3、学生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意见

  调查显示:60%学生最别喜欢老师布置的作文,觉得写作文难,30%的学生别喜欢练习册,觉得练习册有点难,对老师如今布置作业的方式55%的学生中意,25%的学生认为过得去,说明老师布置作业的方式还有待改进。55%的学生喜欢老师统一布置作业,如此便于交流讨论解决难题,便于纠错。15%的学生想要分层布置作业,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别完或做别出部分作业。学生希翼的作业方式40%的学生希翼是作业中无作文,70%的学生希翼是经历性作业。10%的学生无所谓。

  4、学生对老师作业批改的意见

  5、学生别能完成作业的原因

  (二)教师调查事情

  1、学生学习语文的事情

  80%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程度浓厚,完成语文作业的事情却是普通,别太好,90%的教师认为学生完成最好的作业是词句训练等基础性作业。

  2、教师布置作业事情

  99%的教师布置的作业都在半小时以内,80%的教师间或布置家庭作业,20%的教师有想过分层布置作业但并没有分层布置作业,教师普通基本上布置的书面作业。

  3、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工作方式能够改进,但须加大工作量

  30%的老师布置作业前熟悉题目,对难题做以辅导,能突显效果。40%的教师认为练习册有点难,但也别是很难,不过现在的学生浮躁,完成作业时别耐心看题、读题,特别是阅读能力较差,亟待提高。20%的老师布置写作前有所辅导,文题也能联系日子实际。

  此次调查发觉,学生大多基本上特别喜欢语文的,但老师觉得学生的语文学得普通并别是很好,说明老师和学生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没有达成共识,学生爱好语文,但学得又别太好,说明教师教的行为方面依然存在咨询题。经过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理解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也看到教师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工作方式有待改进,为将来的教学工作寻到了突破口,使我们看到了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质量的希翼。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主要课程,如何上好语文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从20xx年8月开始,至今小学课程实验已开展了九年。为了解我镇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根据学院的有关社会实践要求,我利用工作之余,深入到我镇各小学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1、调查方法:访谈法,听课,随机抽样调查。

  2、调查内容:⑴教师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师素质、教学特色;⑵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全镇10所小学的30名语文教师及其学生。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结果概述

  我历时近两个月,分别到我镇10所小学听了30名小学语文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访谈,对30节课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达到a等(90分以上)的课12节,占抽样总数的40%;b等(80―89分)的16节,占抽样总数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节课,占抽样总数的6.6%。

  总的看来,我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凸现出以下亮点: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民主和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师(以下教师均指被抽查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极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教案)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中师)100%。其中,中师6人,占总数的20%;大专21人,占总数的70%;本科3人,占总数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大、自考或函授学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的教师只有7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只占总数的23%,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教明显的教学风格。

  (三)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被抽查的30节课中,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9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约50%的课中的一部分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被抽查的30节课中,6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调查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小学语文教学时一项艰辛的工作,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作为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勤于总结,与时俱进,才能有力地推进语文课堂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4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短短的几课时古典文化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重中之重,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文学底蕴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中学生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困扰着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排斥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中学生对课外传统文化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阅读的实施情况;

  5.语文教学中课外传统文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滨州市里则镇张集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约达95%,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师生座谈会。

  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内容,还有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学生对开展阅读的态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

  .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图书角,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调查结果显示,165人拥有各类图书1426册,生均8.6册。胜金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学生用书18196册,生均12册。但是,由于学校开设课外阅读的空间相对较小,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一定的限制,致使阅读量相对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读物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5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对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三至六年的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阅读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了解,小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从该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第四,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

  (二)创造阅读条件

  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

  (三)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在开展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同时,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的效益,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活动和阅读竞赛等,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如讲故事、自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等比赛活动。除此以外,班级语文教师也应在班级内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学习、阅读成果展示等阅读活动。

  (四)课内外阅读结合

  阅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好学生对课内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又要搞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书籍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为了更好地搞好我们的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搞好语文阅读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职责,这是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6

  一、调查目的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单单依靠语文课堂,还应在课外阅读中广泛涉猎,广泛汲取。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促使每个学生热爱阅读。我特制订了本次教师问卷调查,以便课题组老师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二、调查对象

  37名语文老师,37份,回收37份。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2月23至12月25日

  四.调查方法

  为了更准确、合理地调查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情况,考虑其可操作性与实效性,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

  五. 调查内容

  问卷共11个问题,10个采用固定选择问答方式,1个简答题,从教师角度对自己的阅读以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情况进行评价。

  六. 调查问卷原因分析。

  将试卷中的问题及做答进行梳理,分析,划分为三个板块:

  (一)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的现状:

  问卷中共有6道题涉及到了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现状,现对试卷中的调查分析如下:

  2.你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吗?

  有 26人选择了A经常要求。11人选择了根据需要而定。

  4.你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吗?

  有27人选择了A经常,10选择了B偶尔。

  6. 你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吗?

  有19人选择 A经常, 16人选择了 B偶尔

  9.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困难,你会指导他们怎么做?

  21人选择了 A查工具书 ,10选择B请教他人。

  10.你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笔记、写感受吗?

  25人选择了 A会,7人选择了 C偶尔会

  从以上的选择题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有50﹪的教师选择了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在学生的课外指导遇到困难时,56﹪的教师都会指导学生查工具书。阅读课外书时,有67﹪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写课外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师都再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在指导中没有具体的方法。

  (二)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从以下调查问卷中可以折射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如:3.你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35人选择D。认为以上都有。

  5.你一般在何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有17人选择了每天安排,15人选择了双休日,5人选择了放长假。

  8.你认为学校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有必要吗?

  A非常必要 B没必要 C随学校安排

  有34人认为非常必要,1人认为没必要3人随学校安排。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老师的推荐和要求能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周内和上学期间都有阅读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方面存在那些问题。

  1. 课外阅读书籍无选择,随意性强.

  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他们选择的书籍对于自身的学习及自身素质提高没有帮助,如《阿衰》,《查理九世》等,很少有人读经典的文学书籍。

  2. 课外阅读时不会记笔记,写感受

  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孩子阅读书籍很多,但仍不会习作,理解理解能力也不太强,这说明孩子的阅读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深入多少,也不会反思当然阅读和写作提高较慢。

  3. 课外阅读时间无法保障。

  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充足的阅读时间,空间。

  4. 将阅读积累不能运用于习作中。

  学生们大都有摘抄,摘抄的都是好词佳句,但是在写作时不会将阅读到的精华自然的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中,没有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不会灵活运用,这样的摘抄成了摆设。

  调查小结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调查小结:

  此次问卷调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我校语文教师已明显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初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但课外阅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不足。这就需要课题组成员的进一步共同努力,研究出一定的策略。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推荐适合学生学段的课外书,形成一套低,中,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体系。

  2.探索出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及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式。

  3.课外阅读时间的调配。

  首先,加大力度培养孩子喜欢阅读,当孩子喜欢上阅读后,自然就能自己挤时间阅读。

  其次,分层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让学困生也有一定时间阅读。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7

  一、调查目的: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会学和学会是学的落脚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凸显出教学中的弊端,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开展了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是为了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主自发的学习,在课前能自主的预习,在课中能高度参与课堂的展示,确定目的,自觉支配学习时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达到节节课又收获。

  二、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20xx年4月

  三、调查对象:

  课题研究老师相对应的实验班,分别是八年级、七年级、六年级等,样本的选择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问卷。

  四、调查结果:

  (一)自主学习习惯

  1、97.8%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语文家庭作业,2.7%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能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23.9%的学生能从书上找答案,23.9%的学生能问老师,对于学过的内容,34.8%的学生能及时复习,58.7%的学生能及时复习。

  2、学习新内容前,只有63%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对于课后的作业,17.4%的'学生有时能完成,有时不能。作业本用到一半时,21.7%的学生反映,作用本破损严重,而且很脏。

  3、课堂学习展示中,有75%的参与度,能主动的参与展示讨论,并提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方法

  1、对当前的课堂发言问题,学生的看法颇有见地。对于老师实现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了解和理解的比较透彻,能够自主的探究,并且不拘泥于要求,而是有所提升的去理解,配合老师的教学设想。

  2、家庭教育有待发展。其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生除了学校生活,第二个教育阵地就是家庭教育,恰恰相反的是有的家长一味的依赖学校,给孩子家庭教育产生漏洞的机会,而自主学习模式的践行就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主动去学,比如现在学生在家里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校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三)自主学习的效果

  1、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养成好的的学生由最初的只有46%的,中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较好的有65%,后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中有98%。目前已经达到最佳效果,每结束一课后,学会都会主动的提出预习第二课的任务,按要求去实现目标预习。

  2、学生自主预习后作业的完成效率高。以前会出现抄作业,补作业,不写作业的恶习,而且屡禁不止,而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后就大为改观了,几乎没有抄作业的,都能够在一课后自主的完成作业。

  3、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为主,老师讲学会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实现让学生去思,去悟,更谈不上达了,践行了自主学习模式后,学生的自主性改善了以往的被动接受,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敢于去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8

  一、调查的目的: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写,教师觉得难教,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痛,常常苦思冥想,却仍无从下笔,最终只是寥寥数句,穷于应付。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小学,家长大都是小商小贩,文化程度不高,对学生学习不够重视。再加上他们整天忙于生计,根本没时间带学生开阔视野,学生的课外书更是少得可怜,这样的语言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表达的能力。导致学生信息单一、见识不广、课外阅读少、词汇积累少、对字词掌握不牢、可模仿的范文太少,从而导致学生作文选材普遍狭隘,作文基础也不够扎实,提起笔来更是一头雾水,难上加难。

  面对语文综合性极强的作文,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在写作文中所面对的种种挫折和困难严重打击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相反,越写越难、越难越不想写,而且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寻求教师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并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依据,我校语文课题组于20xx年9月中旬在三到六年级五个班200多名学生中进行了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三、四年级各抽一个班,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中进行。问卷内容共十四道小题。分别从学生对作文的重视、喜欢程度,写作文的次数,写作文的形式及自己喜欢的评价方式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但又各有侧重,较全面地、有层次地针对城乡结合部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部分学生开卷式,记名问卷的方法。而另外的一部分学生则采用口头问卷的形式来进行。对学生下发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结束后,将下发试卷和口头问卷调查中的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分析,有效率100%。

  2、调查对象:西安市雁塔区鱼化小学三、四年级两个班和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95%的学生都认为写作文很重要,但只有不到60%的`学生比较喜欢写作文,特别是三、四年级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占得比率更少一些。大部分学生写作文都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写作。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我们的作文教学进行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的事物太少,视野不够开阔,也不注意观察生活,每次学作文时,心中无物,提起笔来也就无从下手。特别是,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三、四年级学生,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每次习作,教师都不可能做到人人辅导,而家长文化程度不高,给学生又无法辅导,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文就有了畏难情绪,他们害怕写作文。在学生平时的写作中主要是老师布置的语文天地中的作文,也会有一些日记和周记,总的来说形式比较单一,激发不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慢慢地学生对写作文也失去了兴趣,写作文也成了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事情。

  五、思考与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的确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但又不是不能解决的。家长没有办法辅导,我们教师就要想办法。城乡结合布学生视野不够宽阔,知识面狭窄,一些学生虽能观察生活,但还未能做到细致,真情实感抒发不出来。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学生整体写作文的水平及教师教作文的水平,我们思考对策如下:

  1、班级成立图书角,学生将自己现有的书和在学校图书馆借的书存放在图书角,做到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2、每周检查一次读书摘抄笔记。每周根据情况留读书作业,然后摘抄好词佳句,并逐步写出感悟。

  3、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经常在班级组织讲故事、演讲、朗诵比赛,班级趣事我来说,课本剧大赛、话剧擂台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把从书本上看到的故事,和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写作水平。将作文指导与每单元的每课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结合进行,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5、注重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习作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激发兴趣,多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

  6、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教师将学生每次的习作给出评语后,再由学生交给家长,并由家长给出反馈意见,共同促进及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9

  引 言

  我们有理由认为,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语言活动之一。半个多世纪以前,史蒂文斯发现高中教师平均每天在课堂上几乎要问400个问题。弗洛伊德从一个抽样调查中得出小学教师一天平均在课堂里提348 个问题。贝拉克发现,在中学的水平线上,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

  应。我们的经验告诉自己,无论在哪一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可能是使用最为频繁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故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之优劣,对其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的问题和考虑因素本人在研究课题中进行了一次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调查。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形式对本校五六年级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五六年级共31名学生。

  (四)调查步骤

  3月15日问卷调查

  3月20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28、29 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认为课堂提问这种教学形式会帮助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吗?

  选A占66%;选B占3%;选C占13%,由此可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课堂提问能有效帮助自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仍有极少学生认为帮助不大。看来,从思想上帮助学生认识积极应答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语文阅读课上,你是否主动举手发言?

  选A占44%;选B占28%;选C占3%,选D占25%,数据显示,上课愿意回答阅读课堂提问仅占44%,其余学生则显示过于被动。可见,教师在教学阅读课,必须提升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

  3、上课选D或E的同学,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是?

  选A占12.5%;选B占25%;选C占9%,选D占6%,此题设置是针对上题不愿意上课举手发言同学的调查。数据显示,25%学生困扰他们回答问题的是口头表达有困难,剩余学生或是问题太难,不会回答;或是懒得动脑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应兼顾问题设计巧妙,还应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4、课堂上,你是怎样对待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的?

  选A占38%;选B占25%;选C占3%,选D占25%,总是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的学生仅占38%,经常积极思考问题和很少思考的学生各占25%。这组数据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问题,所设问题应突破旧有观念、陈旧理论的限制,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5、上题选D或E的同学,你为何“很少思考”或“从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选A占12.5%;选B占41%;选C占6%,选D占9%。41%的学生认为对于老师课堂提问不知道如何思考,看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思考方法,特别是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应该给于适当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种形式的问题?

  选A占31%;选B占19%;选C占16%,选D占3%。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记忆为主的问题,少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以理解或应用为主的问题。可见学生的课堂动脑思考习惯养成欠缺。

  7、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通常?

  选A占22%;选B占50%;选C占28%。调查显示,过半同学能够在默读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标记。少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带着疑问浏览课文,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疑问的地方,而对于只默读不思考的学生也占不少人数。可见,培养学生有效思考问题至关重要。

  8、当老师要求你回答词句的意思时,你会?

  选A占22%;选B占3%;选C占41%。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组织语言进行回答,但要求同学互助或是主动查阅的写生却很少。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团结协作的习惯。

  9、在课堂上,你觉得语文老师提问后给你的思考时间?

  选A占50%;选B占38%;选C占13%。一半学生认为教师给于学生思考问题时间比较适合,不过不少,极少部分认为不够充足。这部分所占比例较大,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根据学情备课。

  10、当你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语文老师通常会?

  选A占44%;选B占6%;选C占28%,选D占9%,选E占12.5%。这组数据显示教师对于未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够延长等待时间,重新解释,尽量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是开明可取的。

  11、当你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会?

  选A占38%;选B占16%;选C占12.5%,选D占34%。对于学生所回答问题,教师必须能够严厉批评错误并加以纠正,但也存在仅是简单的“好”“很好”。学校教学中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具有激励机制的评价系统。

  12、通过教师的提问,你能够?

  选A占59%;选B占19%;选C占9%,选D占12.5%。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提问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必须提高教师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升华课本主题的高质量、高标准教学问题。

  三、调查对策(或结论)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我们也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授阅读知识而是要在丰富的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掌握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对阅读课感兴趣,同时学生学习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会被激发出来。

  2、教师应掌握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问题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材料,它影响着教师问题设计的方向以及所设计问题的难度,问题设计要符合课程目标对学生在字词句理解、标点符号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设计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故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除应以语文素养为导向并反映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应关注语文知识、阅读技能。同时由于课标对三个学段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差异,学段的阅读重点也不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

  3、教师应提高问题设计意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引导者、组织者,对学生的角色定位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论在备课、授课甚至是课后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辅助作用而不是将课堂完全交与学生,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及其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加以限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对年段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书对学习内容的范围规定的问题。备课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问题设计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们特别是新手教师应该提升问题设计积极性,明确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准备问题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而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科书编者等人的专利。

  4、提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

  确定教学内容的能力即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的解读能力,学情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解读、分析结果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指根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学内容确定目标,根据目标决定给定,根据目标与给定的差距明确障碍,以及通过选词、构句将问题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能力。确定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能力是教师问题设计能力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此,提高教师问题设计能力的关键应该是提高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师的日常问题设计实践

  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流程。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等资料列出本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绘制知识框架图;其次,将知识框架图中的知识点分配到本学段的教材中,根据教材中的选文内容、单元安排、助读系统确定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的教学内容的大致范围,并绘制教学内容分配表;最后,根据学情从教学内容分配表中确定学习内容。二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核心问题并预设辅助问题的过程。三是将问题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将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边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边进行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向问题转化的过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过行动研究充实自己任教间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问题设计水平。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0

  一、调查目的: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会学和学会是学的落脚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凸显出教学中的弊端,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开展了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是为了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主自发的学习,在课前能自主的预习,在课中能高度参与课堂的展示,确定目的,自觉支配学习时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达到节节课又收获。

  二、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4月

  三、调查对象:

  课题研究老师相对应的实验班,分别是八年级、七年级、六年级等,样本的选择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问卷。

  四、调查结果:

  (一)自主学习习惯

  1、97。8%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语文家庭作业,2。7%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能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23。9%的学生能从书上找答案,23。9%的学生能问老师,对于学过的内容,34。8%的学生能及时复习,58。7%的学生能及时复习。

  2、学习新内容前,只有63%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对于课后的作业,17。4%的学生有时能完成,有时不能。作业本用到一半时,21。7%的`学生反映,作用本破损严重,而且很脏。

  3、课堂学习展示中,有75%的参与度,能主动的参与展示讨论,并提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方法

  1、对当前的课堂发言问题,学生的看法颇有见地。对于老师实现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了解和理解的比较透彻,能够自主的探究,并且不拘泥于要求,而是有所提升的去理解,配合老师的教学设想。

  2、家庭教育有待发展。其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生除了学校生活,第二个教育阵地就是家庭教育,恰恰相反的是有的家长一味的依赖学校,给孩子家庭教育产生漏洞的机会,而自主学习模式的践行就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主动去学,比如现在学生在家里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校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三)自主学习的效果

  1、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养成好的的学生由最初的只有46%的,中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较好的有65%,后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中有98%。目前已经达到最佳效果,每结束一课后,学会都会主动的提出预习第二课的任务,按要求去实现目标预习。

  2、学生自主预习后作业的完成效率高。以前会出现抄作业,补作业,不写作业的恶习,而且屡禁不止,而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后就大为改观了,几乎没有抄作业的,都能够在一课后自主的完成作业。

  3、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为主,老师讲学会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实现让学生去思,去悟,更谈不上达了,践行了自主学习模式后,学生的自主性改善了以往的被动接受,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敢于去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1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有益的发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崭新课题。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课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行之有效的手段,确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重视读中品味,提高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读书,在读的基础上认真体会重点词句含义,让学生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如果把一些应该让学生品味的词句忽略了,学阅读势必达不理解作品意境的效果,因而不能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教课文《骄傲的孔雀》,学生刚接触文章内容,还没细细地品词品句,如果这时候盲目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显得造作了,结果学生在读到"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尾巴,沿着湖边散步"时,只能"感情不够,动作来凑",学生笨手笨脚地摆出昂首挺胸的样子,其实并没有体会到孔雀的"昂首挺胸"是自以为天下第一,是目中无人的表现。

  二、重视学习过程,训练思维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满足于学生说出正确的结论,而忽视儿童的思维过程,这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请你说说思考过程。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了一种交流作用。某学生回答的结论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马上否定,教师应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这样能让其他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逐渐明确是非,认识不断深化。在这一思维训练过程中,全体学生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创造表演机会,培养表达能力。

  给他们创造机会。语文教材中,有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不这有童话、寓言等体裁的文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登台表演文中的故事。只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讲台当舞台,学生自己表演,是他们极感兴趣的了事。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会很快地进入角色,在极大的兴趣中施展才华。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有生动有趣的对话。当学生戴上头饰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时,同学们乐极了,演到小白兔对老山羊说:"我不要白菜,你就给我一些菜籽吧!"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在热烈讨论中理解了本课的主题。这样,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有趣的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人人登台演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绝不单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高认识能力。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素质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儿童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2

  “得阅读者得天下”!在小语界,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团队注意到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所谓文体即文学体裁,是指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它是人们对文章作品内在规律、特质的一种认识和总结。在小学阶段,基于文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未形成一定的模式, 教师的文体意识也比较薄弱。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认为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我校的15位语文老师及四年(2)班的50位小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教师对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1.你更喜欢上什么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7﹪ ,喜欢童话的占46﹪,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40﹪,喜欢经典散文的占7﹪。

  2.你觉得孩子比较喜欢学什么文体?

  喜欢童话的占61﹪,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9﹪。

  3.据调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所占比例过大,你认为这种现象合适吗? 觉得合适的占70﹪,觉得不合适的占30﹪。

  4.据调查,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在教材中加大说明文所占的比例?

  72﹪的的老师认为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28 ﹪的老师认为不要加大说明文的比例。

  5.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A、46﹪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10%比较合适,37﹪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20%比较合适,16﹪的老师觉得说明文占25%比较合适。

  6.你觉得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占多大比例合适?

  87%的老师认为议论文占5%的比例比较合格,13%的老师认为议论文都不要也可以 的。

  7.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觉得合理的占78﹪,认为存在弊端的占22﹪ 。

  8.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9.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孩子的发展?

  100﹪的老师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

  10.你最擅长上哪一种文体的课文?

  擅长教童话 的老师占31﹪,擅长教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老师占31﹪, 擅长教说明文的占38﹪。

  11.你课外阅读更喜欢看哪一种文体的文章?

  喜欢诗歌的占3﹪,喜欢童话的占15﹪,喜欢小说的占37﹪,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占31 ﹪,喜欢经典散文占12 ﹪。

  12.你推荐学生读完不同文体的书后,和他们交流过吗?

  62﹪的老师偶尔与学生交流,38﹪的老师没有与学生交流。

  二、小学学生不同文体阅读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

  1.你了解语文课本中各篇课文的文体吗?

  2.59﹪的学生了解一些,41﹪的学生不了解 。

  3.你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78﹪的学生喜欢童话类文体,22的学生喜欢神话和民间传说的文体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文体的内容比较有趣。

  4.你不喜欢学习哪类文体?

  59﹪的学生不喜欢说明文,34﹪的学生不喜欢议论文, 6﹪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类型的文体比较枯燥。

  5.老师平时对不同的问题教法相同吗?

  100的学生感觉老师在不同的文体上教学方法也差不多,它们更喜欢课堂上更具有趣味性,能在游戏活动中完成。

  6.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含选读)就占91.8%,你认为这样编写合理吗?

  85﹪的学生认为合理,15﹪的学生认为不合理。

  7.外国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居多,这与我国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100﹪的学生认为不同的国家没有可比性。

  8.你认为哪一种文体更有利于你们的发展?

  65﹪的学生认为童话类文体更能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35﹪的学生认为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作用,都能不同程度促进自己的发展。

  9.你家里藏书最多的是哪一种文体的书?

  100﹪的学生家里以童话类文体的书籍占多数。

  10.平时老师上课后布置你们练笔较多的是哪一种文体?

  100﹪的学生在平时练笔中以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主。

  三、对师生问卷结果的分析

  1.文体占据比例的客观性及主观性

  从师生的问卷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教育大环境下,以记叙文类的方体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不同国体的区别,与国外无可比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区别。

  从主观上分析,因为年龄的差异,在选择文体的形式上也就有所区别。做为老师更喜欢有个性特色或与生活情感经验相关的文体,例如诗歌、小说等。而作为学生,更喜欢童话类、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文体,此内容更具有趣味性,更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而教师在教学方面对此类的教学也比较拿手。因此从主客观上分析,我们教材中的文体安排也是科学合理的。

  2.文体意识的认识欠缺

  “大而化之”是文体主导产生的弊端,因为教材上百分九十以上的文体相同,无论师生在学习当中就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于无体而教,无体而学。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没有文体观念,文体意识薄弱,并未强烈意识到不同文体的教学形式应当是不同的`。所以,学生无论在学生哪一种类型文体的文章都感觉差不多,也是导致了学生在文体意识的模糊。从课堂到延伸到课外,文体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处在零发展,零启蒙。

  3.不同文体教学形式上的差异

  从小学阶段来看,学生喜欢童话,喜欢富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文章。那么,教师在教学当中对此类型的文章其教学方式应当是胜任有余的。学生不喜其它类型文体的文章,除其年龄特点的因素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诗歌、小说、说明文、应用文等等,教师如果对不同的文体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教学手段,那我们的教学必然能带到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应当说,不同文体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其文体比重存在差异,作为老师应更深层挖掘不同文体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教学策略

  1.教师增强文体意识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方,只有教师自身的文体意识加强了,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带动自己的学生去学习。

  2.创新文体教学模式

  不同文体的教学方式应当有所侧重,不同体裁的教学方式更要区别对待。不要以一带全,让不同文体的教学都穿同一件衣裳,这样会导致师生的审美疲劳。

  3.加强课内外连接

  从学生的家中藏书可见,童话横扫一切。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所教的,更要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文体的书籍,这样才能让文体学习不断篇。

  4.加强阅读交流

  有始应有终,阅读除了自悟,更要交流。教师要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根据教材教学进度,安排阅读计划,确定交流时间与主题,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趣味性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3

  身在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指导的研究》,我就本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预习的有效性"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现实中,经常看到我身边的老师在教学时,烦恼不断,只因为学生的预习敷衍而使得课堂难以顺利进行,只能为了教学而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完成预习任务,这就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老师无视学生预习是否充分,"填鸭式"走完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又能学到什么呢? "预习的有效性"更是决定着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之关键。因此,"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已是风口浪尖上的课题。我觉得有必要对学生预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调查研究。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制定《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并于20xx年6月份发放调查问卷。三、四年级各一个班,共37名学生,发放37份问卷,共回收37份答卷,回收率100%.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

  "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的认知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这件事对他来说,就成了一种习惯。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都能认识到预习的必要性(99%)。可见,"预习"已经走进学生的意识里,但是这种认识还浮于表面,从预习对学新课文的效果的作用的调查中可以看出,真正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的学生还是很少的。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严峻的现实,小学生对预习缺乏全面的认识,加上生活上养成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习惯影响,不爱阅读、不善思考、不求甚解,缺乏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预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由此,学生的预习态度是可想而知的。

  2.学生对预习持有的态度。

  态度对预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是没有教师的监控自行完成的。因此,完全要看学生的预习态度。从数据来看,学生对预习的基本态度是比较认真的。但学生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缺乏主观能动性。也有10%的学生已把预习当作自己的习惯了,有28%的学生喜欢预习语文,这是可喜的数据,说明这部分学生预习的态度是比较好的,而且对预习也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理解。

  3.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懂得预习,都能参与预习活动,但有很多同学参与预习缺乏主动性,他们预习的动机原因到底怎样呢?

  这也给我一个信息,要把这个课题研究好,首先在预习的目的、动机上要多做宣传,此外在预习方法、策略上要做适当的指导,否则这个课题的研究就设计了两个开放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想要先了解一下学生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程度。

  4.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从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的预习太过于形式了,因为是在家中自己学习,因此,也难以看到真正的学习状况,但是从调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学生的预习没有经过自己的思维碰撞而照搬《字词句篇》的现象是大部分,这样的现象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将变得慵懒、不劳而获,变得毫无思维能力、毫无创造能力,有的只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即使有部分学生已养成了主动预习的好习惯,但大部分还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识字,朗读层面,而对于文章所包含的内在内容,以及质疑问难还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尤其是质疑问难能达到目标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多么寒酸呀!这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课题研究中"问题意识"也应是我们研究预习有效性的一个话题。

  四、家长与教师对学习预习指导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本校中年级学生参与预习活动的面广,有99%的学生对预习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预习的本质的认识还较片面。预习活动还缺乏主动性、自觉性,缺乏问题探究意识,再加上本校学生留守儿童不少,因此学生的预习只可见其形难见其神;即使非留守儿童,父母对"预习"也仅是形式上问一下,并没有关心孩子预习的实效性,因此,就导致预习的质量不高,只限于字词的层面为普遍现象。

  五、思考与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要创设条件,唤醒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意识。"跳一跳,摘得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快乐的体验中懂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迸发思维的火花,学习的情趣,提升质疑能力,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2、教师引导学生的预习要有一定的目标和目的。对重点篇目,要深入钻研,提出有一定的思考力,又有吸引力的,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的预习题。课堂上,要做到检测,要"掷地有声",有布置有落实。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课文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差异性是每一个集体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在预习中也要尊重个体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可同言而遇。可以分层进行,建立优劣互补小组,共同进步。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调查表》: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分析:%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 %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2.预习的主动性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

  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

  分析:有%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有 %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预习的独立性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①自己主动预习

  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③不预习

  分析: %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分析:有%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4.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分析: %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 %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 %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①.有

  ②.较多

  ③.适中

  ④.太少

  分析:有%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11.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①、认识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理解重点词句

  ④、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⑤其他

  分析:有% 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课前预习是实施少教多学的前提学习要加强课前预习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4

  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老师们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而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现就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普及度、预习的质量和预习的价值性认识;从侧面了解教师布置预习的质量。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五年级选了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 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校学生的预习情况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调查内容如下。

  1、你觉得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A有必要 B没必要 C不清楚

  2、你经常进行语文的.课前预习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来没有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课前总会预习的;约 17%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的语文预习时间一般是:( )

  A15分钟以内 B15-30分钟 C30至60分钟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2%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4、你的语文预习的主要内容是( )。(可多选)

  A读通、读熟课文 B自学生字词 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 E质疑问难 F根据课后题,尝试探究

  G其它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二).预习的主动性

  1、你之所以进行课前预习是因为:( )

  A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必须完成

  B为了课堂更好地学习,我必须完成

  C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D不知道

  2、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主要是( )。

  A提高听课效果 B得到老师表扬 C提高自学能力

  D上课可以不听

  分析:有30%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有20 %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预习的独立性

  1、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A自己主动预习 B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C不预习

  分析:35%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30%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2、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指导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四).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如下:

  1、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 )

  A直接跳过 B做好记号,上课认真听

  C请教别人 D查阅资料

  分析:20%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45%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30 %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2、预习中你使用过《教材全解》之类的参考书籍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70%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3、使用参考书籍是为了:( )

  A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好回答老师的问题

  B仅作参考,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C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34%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38%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通过调查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15

  一、调查目的

  是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语文的,以便老师在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改进教学,帮助你们更好的学习。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昌南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为对象。每班选好,中、差、各1/2进行调查,共4个班,60名学生。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重点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方法。

  (一)、访谈法

  运用访谈法与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来分析本校学生在学习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二)、观察法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学习品质的现状。

  (三)、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昌南小学二至五年级各类小学生学习品质的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学习品质的现状。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学生的学习成绩,源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就是学习习惯的代名词,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课下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作业,这些就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而这些也正是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学习习惯方面,我们针对上课听讲与课下作业这两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上课时学生基本能认真听讲,偶而也有分心或做小动作的现象,还有4%的学生不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方面:1.放学回家能主动完成作业的占38%,在家长的督促下能完成作业的占56%,根本不能完成作业的占6%。2.在做语文作业时希望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占40%。希望家长提醒或别人帮助的占60%。3.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26%的学生会看书或查阅书籍自己弄懂,67%的学生会向老师、家长、同学请教、还有7%的学生遇到困难不管不问,随它去。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受调查的学生都能明确指出“最喜欢的一门课”“与最不喜欢的一门课”,这表明目前小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的差异是明显的,最喜欢的课是语文,信息技术最不喜欢的课是: 详见下表(单位%)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人数

  101

  56

  4

  12

  12

  4

  61

  兴趣情况

  39%

  23%

  2%

  5%

  5%

  2%

  24%

  最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老师讲的好( 28% )2.学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24% )3.没有作业学得轻松(15% ) 4, 学习的内容很有趣( 33%)

  这里老师讲得好,学习的内容有趣是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重要原因。

  3、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调查中看到,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分为三级水平|: 第一级是几乎不阅读或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几乎占(27% ) 第二级是能够在家长督促或老师布置后阅读课外书籍的学生占( 57% ),第三级是经常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还有积累的习惯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的占( 16% )目前小学生对课外书籍阅读兴趣的'差异,表现在随着年级的增长,课外阅读书籍的兴趣也逐渐增高,从整体水平看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多数处于一二级,他们仅阅读教师指定的课外书,满足于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我认为,如果要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的学习动机,指导好他们的课外书籍阅读,特别是诱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积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三)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1、预习情况

  (1) 根据教师布置进行预习的学生学生最多占58%不预习或难得预习的学生次之占39%,坚持经常而自觉地预习的学生最少占3%。

  (2)不预习或难得预习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减少,既学生年级越高,预习的人数越多。

  (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与预习成正相关,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预习做得好。

  2、听课方法

  (1)较多学生的听课方法是边听,边想,边记几乎占37%进行讨论的学生很少占5%。这说明学生在听课时的思维不甚活跃。

  (2)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边记边想,能抓住重点记笔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懒惰,不动脑筋,记笔记时抓不住重点,老师要求记什么就记什么。

  3、复习及作业情况

  (1)小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其中因作业的困难而不能完成作业的只占少数(28%),多数学生是从课本上找方法或答案。占59%。

(2).多数小学生没有主动复习的习惯,老师布置了能复习的学生较多占78%。

  七.建议及对策。

  1、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变“死水”为“活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环境,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从而有效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 ,要适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去进行学习和思考,注重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注重设计一些渗透游戏成份的教学形式,设计多样而开放性强的练习,转变教育观念由重知识轻智能,重教轻学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强调学生智力的发展,把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3、个别指导。通过师生谈心、心理疏导、家坊、个案跟踪等形式,关爱每一个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拨动学生心里的琴弦,培养积极性,矫治消极面,塑造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4、班集体建设,通过良好班级体建设活动,引导全体同学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比、学、赶、帮、超,利用集体育人。

  5、激励评价法 。评价法是依据养成教育的要求和具体目标对少年儿童养成情况给与一定的判断,有进步的就鼓励表扬,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法之一。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个学生,都要让他们有个自我表现的机会,老师应把容易答的题目,给与那些怕举手发言的学生,答对了照样鼓励和表扬,为了发现先进,鼓励进步,老师们还应经常在班里组织“班级之最”和“我进步了”等活动,从活动中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大家上进的积极性。

  6、学生自我教育。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助人是手段,自助才是目的。因此,自我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必由之路,自我教育可通过个人总结,自我批评,自我鞭策,自我完善等形式开展,如每位同学确定自己的座右铭,坚持写学习心理日记等。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调查报告02-20

小学语文阅读调查报告06-28

语文调查报告05-19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04-11

有关小学语文提高识字效率调查报告06-23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02-18

(精华)语文调查报告02-14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01-26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11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