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9 16:42:40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选1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所教授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从本质上来看应该属于一个过渡的阶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和初中其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加之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辅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计算机比赛之类的活动。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会涉及到很多知识领域,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注意必须要有一个度,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并不是说必须要牺牲教师自身的威信来构建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信,那么教师是不能有效的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威信正是来源于此,要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的跟你学习,就必须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在不失活泼的同时也保持良好的纪律性。

  二、采用灵活教学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实践

  众所周知,初中信息技术应该是整个初中学科中实践性和创造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它属于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科学,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是选择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会让本来直观生动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非常抽象,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不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乐趣,从而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引导式教学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加之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本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给学生讲解,而是先从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向学生提问:你们心中的计算机都能够做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看网页之后我再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演示了他们刚才提到的种种功能,学生们都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将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动态图片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还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知识,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到了知识。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指的是在教授知识点之前,教师布置一些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任务作业,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说笔者在讲授WORD文档这一内容之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作业,要求学生每个人或者每两个人为一组制作电子报纸,报纸内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节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评比并颁发奖励。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时,我又将这个任务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学习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其中包含了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报纸上加入这些内容。正如我所愿,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断的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对于我所教授的内容也能够很快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计算机技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三)组织引导式教学

  在某些时候,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组织和引导教学能力比实际教学能力还要重要得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学生玩游戏、聊QQ、上网页,如果教师无法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课堂就是涣散的,是无法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例如将信息技术知识理论做成一个网页,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学习。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好,绝大多数初中信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所占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学生能够自己去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将涣散的知识点做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实践反思

  和初中其他课程比起来,信息技术还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经验供我们直接使用,如果我们要发挥出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就必须要从教师自身出发,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善于借鉴其他课程的好的教学经验,将一些可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利用,同时按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信息技术课不是一门主课,可是却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对其他学科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让信息技术既能成为学生将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助手,也能成为热爱信息技术的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

  一、打造愉悦和谐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氛围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应用技术学科,但是在升学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信息技术学习的课时并不充裕。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使得很多学生在课上表现出消极懈怠,教师要求的内容无心学习,只是在课上走神或者私自玩小游戏。这些情况要想有所改善,首先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氛围方面进行调整,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感觉到轻松和趣味性,让他们更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教学,而不是单单地进行操作演示。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中,掌握基本的PPT制作技术是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可是常规的教学却毫无新意,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从语言、导入、演示、教学几个方面稍加调整的话,情况就可能完全不同了。比如,教师采用幽默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言,去从情感方面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绚丽的幻灯片成品,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环节,可以让学生来操作,让他们亲自感受幻灯片的互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建立更加直观的感受,通过这种主动的参与,提高对幻灯片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到,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弱,如果只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还难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由于初中生动手能力非常强,如果仅仅让他们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是对他们能力的极大浪费,教师要少讲精讲,把更多机会让给学生们自己去进行。

  二、灵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要讲究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通过观察或测验等方法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知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点和方向,在这种基础上,进行灵活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设置相应的任务,使得他们自控能力差和易受引导的特点与任务驱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解决任务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同时再结合学生好奇心重、年龄小却喜欢当小大人、想让别人重视的特点,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等。因此,虽说是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教学中,将他们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例如,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很多时候学生会感觉非常枯燥,就算是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学生也很难坚持下去,不知不觉开始走神,降低听课的效率。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同时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也是提高他们独立自主能力的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记忆、分析等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實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评价,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即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从阶段上来说,可以将成绩分为平时的、期中的、期末的;从形式上来说,可以灵活地采用教师主导、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等综合方式。另外,多元化评价也要注意从多角度进行,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加以评价,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人格品质、创新体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下,自觉地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四、适当扩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

  虽然信息技术课时有限,课时扩展教学内容也不会多余,相反在很多情况下,拓展学习恰好是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绝佳“素材”。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课堂范围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总是无法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因此,在应用方面应当加强教学投入。因为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让学生来理解这些相关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不同方面的知识,来让学生了解。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他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生活,将他们喜爱的加以扩展,激发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自觉地去丰富信息技术的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提升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实际,积极谋求变革。虽然课时有限,可是在这有限的课时内,也要让学生发现信息技术的神奇和精彩,充分调动他们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出更多的探索欲望,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大心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计算机能够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一课中,在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一命题后,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演示:拖着四边形一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规律,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享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演示(也可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要的是让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其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较为真实的情境,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实验、演算,分析解答问题,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在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使人一目了然,发现规律是那样的自然流畅。学生们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教学实践而从内心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这正是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所在。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协作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这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对我们的今后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四、利用计算机进行复习、做作业

  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学生也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也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总之,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特别是数学教育上的运用在刚刚处于开始的起步阶段,现在还没有一套特别适合于数学教育的软件,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对各种软件都有一个了解,

  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就可以发挥出各个软件的长处,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学学科必会与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融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已经步入教学领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数学素养、能力

  【正文】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成果已经步入教学领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而且它以拓宽的时空,丰富的信息,生动的画面、高效的传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提高教育教学方面,现代信息技术起着优化功能,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整合,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是为学生获取知识,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识工具。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信息技术在数学的教与学中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此,本人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信息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传统数学教育中数学学习与升学紧密联系,而信息时代的数学教育要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数学素质,通过数学教育学生应该对数学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懂得数学在信息社会中应用的广泛性。当学生明确足够的数学不仅仅与升学有关,而且还是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时,“数学有用”的观念就能深入人心,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动力,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出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应为学生制造出个性尽可能得以发展的条件。信息技术是最好的条件!首先,现代化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自主学习的途径,使学生乐于学习。其次,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正与反、动与静、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认知过程,揭示现象本质,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信息技术变“传授者”为“引导者、合作者”,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迅速结合的条件下,教育信息、教育内容剧增,需要有新的教学设计去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环境,运用教学模式去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结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钻研理论,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正确使用,适当选择,优化组合,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利,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融“教”“学”为一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功能,教师的功能从课堂教学的说教和高工作量中部分释放出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使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并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3、信息技术变“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传统教学利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幻灯片等,进行静态教学,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只要鼠标一点,就可以进行便捷的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直观感、主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过程再现等操作,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点、线、面”三者关系时,利用“Flash”制作动画,展现“点动成线”(如人在沙滩上行走留下的脚印等),“线动成面”(如汽车两刷摆动,油漆工刷墙等),“面动成体”(如将三角形飞快的旋转得到一个巨大的圆锥形龙卷风等),这样形象生动的教学,学生怎么能没有深刻的印象呢?还有线线相交得到点;面面相交得到线等,都可以通过演示,将形成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很快建立起了空间概念。又如,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折纸、作图、观察,再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线不合一,或合成一条也有疑惑,更有大胆猜想者会想其他三角形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现象,从而疑惑不解。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A的平分线,BC边的中线和高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变化。在移动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确确实实存在着这样一个点A,使角平分线,高线和中线三条线重合为一条。进而再通过观察、讨论就不难得出此时的△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学生既看到了“三线合一”,又解除了传统数学中存在的疑惑。再如,在有关函数的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数”与“形”有机结合,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提供富有动感的图象、图形,生动、直观、形象,使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计算机多媒体还展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4、信息技术变“繁为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计算和作图,这些计算和作图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杂。例如;在探索“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a,究竟是多少呢”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探索,方便快捷,大大减少了学生笔算或查表所消耗的时间,留下了更多的宝贵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品味“无限逼近”。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第一章中的《截一个几何体》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土豆或者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获得结论,结果大部分学生一知半解。实际上我们有一部分学生连制作的正方体实物都不是规则的,而且在切割的时候手用力的方向会导致切出的面不是平面。如果说截面的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得到,那么对于截面是五边形,或者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很难截得也很难想象。而利用“Z+Z”一切都迎刃而解。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减轻了负担,也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上,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能力。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设计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使用这些课件时,屏幕就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像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再如运用《几何画板》指导学生自制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积变形课件,同时又引导他们由此推导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了形象直观,节约时间和教具,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寓教于乐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初中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的过渡,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一课中,先使用计算机演示长方体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同时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通过以上的观察、练习,再用计算机演示本课时的学习难点“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演示,能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结构,解决抽象性数学的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矛盾,建立空间观念。

  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用信息技术就能恰如其分的解决这个问题。如在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给出的探究情景,发现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州行和全球通两种电话卡各有各的优点,但当自己要为父母选择适合的电话卡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这样用多媒体设置场景,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情趣盎然。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5、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借助各种信息技术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

  6、运用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能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介入到数学教学中,提供的是超大的信息量和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模拟技术,可以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图形或数据用计算机处理,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从而易于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其实,它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学校教育离不开德育,课堂教学必须渗透德育。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有关数学史教育,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操。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证明的时候,我就布置了上网查找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的课外作业,结果,90%以上的同学都了解了包含我国古代的赵爽和刘徽的证法在内的至少五种以上的证明方法。利用学生的猎奇获新的心理,通过学生自己在互联网上有目的的漫游,获取全面的相关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动手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只要是简单的素材资讯查找,教师尽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建构。

  三、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看作是种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优势,但这不等于整堂课全用,更不等于要天天都用。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的手段,还是智能形态的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因此,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不能丢掉粉笔、黑板,教师的示范作用,不能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要继续发挥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气氛等传统教学的优势。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可以了,内容的串联往往不到位,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因此,教学中,只有注意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又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而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性、反馈及时性,使其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中学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学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 20xx, 8.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xx.7.27. [3]、屈文芝.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学数学研究,20xx,5. [4]、邱克.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

  1、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能够调动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最常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讲授声音传播的时候,能够通过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热门电影或者动听的歌曲,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提前进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这个专题产生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其次,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可以把那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非常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后者能够非常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难度降低,改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电流这一课的时候,对于产生原因,能够自己制作或者下载有关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使他们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对比分析有、无电压两种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再次,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均通过板书与口述两种方式进行,而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教师能够针对难点、重点展开教学,其余的内容则能够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从而能够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第四,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使师生双方均能够充分拓宽知识面,对于教师来说,其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细致深入的搜集相关资料,获得较为全面的讲解,而与此同时,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来将其完成。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能使师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最后,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同时与新课改的需求相符合。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学方式得以丰富,教学模式得以更新,最终能够推动教学向着更加精进的方向发展。

  2、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1教师方面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理论与教学技能素养,然而,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却不容乐观,他们根本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他们应用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层面上,一味的利用这种方式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而根本不注意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不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尤其关键的是利用这一技术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2学生方面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学生应用电脑比老师还熟练,但是他们的应用知识局限在玩游戏、看电影和聊天等方面,对于利用网络来学习物理,他们非常陌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引入信息技术,即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将这门课程学好。但是在具体的学习当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熟练度不够,在今后有待于加强。

  3、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要求

  3.1教师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对物理教师来说,其应当熟练操作计算机,同时能够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比如制作图像、制作教学课件等,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在备课、教学中非常从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是他们连最基础的信息技术都不能熟练掌握,那么他们在备课的时候必然要投入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精力,同时,当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突发问题出现时,他们往往不会如何进行处理,使得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必须养成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3.2教师需通过这个技术不断完善教案

  伴随网络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师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网络的作用,将相对较好的教案提供给学生,因此,需要他们预先做好准备工作,通过网络广泛搜集物理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信息技术对教案进行改进,最终能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3教师需要利用这个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思想非常活跃,他们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例如手机、数码相机等,同时各种信息产品均与物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必须要是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注意到平时的物理问题,尤其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认真进行思考,最终就能够充分理解物理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信息技术方面的家庭作业,要求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搜索某个领域的信息,然后制作成课件,并开展课堂展示与集体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动手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结束语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6

  摘要: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不再能满足时代要求,近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它的出现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教师对这种手段的合理运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作用

  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并且信息化教学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阶段中,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使现代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包括在数学教学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各个环节都促进了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揭示内在规律,使抽象变具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仔细讲解了一个方程、原理之后,学生做题时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就总容易责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要知道,学生们在这个阶段的抽象理解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一时间难以消化和充分理解数学原理也是正常现象。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的丰富资源、快捷性、方便性等都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备课,备课质量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在网络当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资源,使备课质量得到提升。并且在备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髙备课质量,使内容更丰富,不仅包括教材上的知识,还会对其进行扩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但是利用网络资料时,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有效地分析出网络中信息的好坏,保证利用的每一信息都不存在不良问题。如在对图形的相似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出大量相似图形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图形的相似更了解。

  三、增加趣味性

  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弥补教师口头教学的乏味、枯燥等现状的.不足。在图、形、音等的全面配合下,信息技术展示的灵动性会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以往数学教学中,由于其内容的独特性质,常常使教学非常乏味与枯燥,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使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而在加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增加教学内容,还使其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数学教学,在教学中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如对轴对称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示轴对称图形或物体,以使学生对其更好地了解,并且可以利用该技术对物体进行移动、变换等,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立体感,从而降低传统教学对学生思维想象力的要求。

  四、开阔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使教学的外延无限扩大。它可以涵盖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内容,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视野越开阔,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越丰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会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扩充,但是扩充的效果不是很好,完全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而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后,就将这一问题进行了改变,使教学内容的视野更开阔,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如讲解全等三角形相关内容时,通过先进设备对全等三角形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后,就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以顶点为中心,不断将三角形的两条边移动,再将两条边向内移动直到两条边重合为止,再将两条边向外移动直到两条边形成一条直线为止,通过该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底角的角度永远小于90°,而顶角永远大于0°,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手段固然好,但是过度依赖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还是课堂的主导者,不能没有选择的认为网络资源都是好的,也不能引入量过大,导致没有重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但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多媒体只能作为工具辅助教学,过分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会使教学变得刻板,缺乏活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严谨、精炼,資料的选择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帮助老师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不应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耗费精力的同时对教学毫无益处。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必将极大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也要注意使用方法,不要过度依赖,要有选择地利用起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不仅使数学教学内容更丰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提髙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之后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

  一、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方式中由于存在着空间与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再加上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方面十分有限,造成了物理老师在对实验进行讲解及演示时可见度较低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实验的教学,这大大制约了物理实验的教学成果。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物理实验中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能够对物理实验进行投影,提高物理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一边进行实验操作,一边对学生们进行讲解,然而,由于高中一个班级普遍都有五、六十名同学,坐在前面的同学尚可以看清老师的实验操作步骤与具体的操作细节,然而坐在后排的同学根本不能看清或者看不到老师的实验步骤,因此导致物理实验的教学成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而在物理实验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对教师的实验过程进行投影的方式,将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放大,提高教学过程的可见度,从而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完整的按照教师的标准操作进行物理实验,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教学成效。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实现对抽象物理概念的形象化。物理是一门十分神秘又十分庞大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的产生过程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化的,不能只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就让学生对其完全理解,这往往致使学生对这一物理概念的认识模糊,成为学生们的知识难点。而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将较为抽象、泛化的物理概念通过多媒体演示而形象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方式制成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教师再针对视频进行电磁波知识的讲解,一定能够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学生对物理实验由一般理解向综合性理解的跨越。物理世界是一个十分奇妙的世界,不仅有宏观的物理学、还有微观的物理学。然而,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物理现象,都是人们很难用肉眼观察得到的。比如核聚变的反应过程、分子的运动过程、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的爆发等。同学们在对这一类知识进行学习时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理解,很难对其形成具体的认识,更不能对其产生综合性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轻易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通过采用录像和动画的方式来对这些微观或宏观的物理现象进行模拟,能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综合与立体,对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实验过程,为复习做好准备。在对物理实验知识进行复习时,如果想要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更好的掌握,就要重复一遍实验过程,以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及记忆。然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复杂而琐碎,每一次实验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使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复习成为了一大难题。而多媒体具有录制和回放的功能,再加上网络信息的方便和快捷,能够很容易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的实验操作视频,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直观的再现实验的操作过程,实现对物理实验简便、灵活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物理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因此,物理实验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课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因为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成果一直不是很理想,将多媒体教学引入高中的物理实验课,一定能够在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同学们理解好、掌握好物理实验知识,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作者:刘文静 单位: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8

  一、信息技术的广泛性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网络的工具,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电脑教学,把真实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地图、地形、地貌的轮廓,方便记忆学习。信息技术的广泛性适用于地理这门特别的学科,摆脱了原来单一的讲课模式。信息社会,信息量比较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大脑创造力。地理这门学科范围比较广,不仅有中国地理,还有世界地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很强的大脑创造力。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更好地把它带到学习生活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让信息技术和地理知识相结合,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新的教学活动的实施。

  二、网络平台的运用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它把地理变得更加真实了。上网搜索地球的轮廓,详细的图片、资料一下子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网络平台的运用,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不仅更好地把老师的教学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地理这门学科,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老师多进行实验研究。把地理教学带到生活中来,联系实际生活。生活带入教学,地理就是生活,让学生轻松学习地理。初中地理教学是初级地理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打好基础很重要,这就需要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利用电脑教学,把网络平台带给学生,让学生广泛利用并学习。

  三、运用信息,实际操作

  把信息技术带到地理课堂,这是一个落实新课标的过程。地理知识有些是比较抽象的,比如介绍地球。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地理知识活学活用,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学生应该学会实际操作,利用网络平台,把地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做幻灯片来展示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展开知识竞赛,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对新模式进行肯定。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把知识变得更加灵活。运用先进的技术,让学生投身到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地理在初中生眼里不再那么抽象了。地理属于文科,需要大脑的记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知识变得不那么复杂化,而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轻松完成上课教学的内容,让地理学科更接近实际生活。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不足。在新教学的模式下,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效率,把初中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这也是广大家长希望看到的。还有一点就是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也需要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大力支持,为了学生的未来,需要共同努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9

  摘要: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当下,初中时期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性格和习惯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做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开展兴趣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开展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上,老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因为信息技术课不在中考考试范畴内,所以老师对于这门课也是敷衍了事。老师不用心备课,学生也就不会认真学习。例如,在老师操作演示之后让学生上机体验,学生就开始玩游戏、上网聊天,导致一堂课毫无收获。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要端正态度,不要因为没有考试压力就放松学习。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二、开展兴趣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地实施兴趣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有乐趣,还要有一定的压力,学生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进行班级内学生作品比赛时,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科目在上课的时候才会有气氛,在课堂效率提高的同时,学生也会有较大的兴趣去学习。在比赛时,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竞争,这样在比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比如,在教授WPS演示文稿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WPS知识去给家人或者朋友写一封信,或者老师给一些故事图片,去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图片编写一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去进行自我选择,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策划练习。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要求他们两个作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于基础相对一般的学生就不必严格要求,完成一个也是可以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了。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期间一定要相对灵活地去应对课堂。对于一些问题,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回答,从而达到引领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问题去调节进程,尽量多地运用各种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与此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知识,印象会很深刻。

  四、开展多种教学方式

  在多种教学方式中,有着明显效果的就是竞争教学和合作教学这两个相对极端的教学方式。竞争对于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比赛去在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的竞争下,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去进行训练,在鼓励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于知识的学习,老师的讲解是一方面,学生的理解又是一方面,但关键在于学生的理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软件也在不断更新,技能只是当时一个阶段时间的学习,但是应用却是一生受用。在上课期间,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去询问一些专业性的知识,让学生来解答,这样就会让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可以去运用的。比如,设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打够多少字数,分小组完成,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竞争作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再比如,在教学生如何去使用WPS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应该如何做,提出问题,然后再共同思考,引导学生去不断地尝试、实践,找到解决的办法。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答案更加印象深刻。综上所述,在当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初中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时,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自身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以此构建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宏伟.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J].华夏教师,20xx,(07).

  [2]郝景霍,邢玉芬.实现信息技术课堂高效的策略探析[J].中华少年,20xx,(2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出现不久的新学科,虽然在中小学阶段都有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掌握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有效学习,还能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打好基础,但是教育者通常会忽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一些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拟从信息技术教学的外在因素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在因素;解决策略

  在这个信息化迅速普及的社会,计算机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牢牢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要做到得心应手。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凸显出来,对教育者来说做好教学工作是非常迫切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展,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本人结合一些教学经历,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主要外在影响因素

  1、硬件建设滞后。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工作,因此,一套完备的教学设施即教学硬件和软件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教材也在一次次完善和更新,而信息技术教学所应用的硬件还比较陈旧,不符合现在的教育水平,无法满足正常的教育需求。目前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就属于一种无盘工作室,学生机没有必要的光驱、硬盘等外存设备,教学工作进行时,启动计算机后需要及时将储存在网络服务器的软件系统和数据调到本机的内存中,而关闭学生机后这些软件和数据又被全部清空,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现在关于Flash和Photoshop等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这类教学软件都需要有一定成熟的硬件配置,而大多数学校的学生机房都没有如此合格的服务器硬件配置,在进行实地演练时,学生对计算机频繁的死机和卡顿感觉苦恼不堪,几度想要放弃学习,整整一节课都没有什么效率可谈,教师干着急也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以至于在之后的学习中,教师已经改为直接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自己揣摩书本的`知识,不再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本就兴趣不足加上没有动手操作的乐趣,便更加消极地对待信息技术的学习,最终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学习这类内容。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许多学校,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重。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任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任务繁重,他们在教授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解决其他很多有关信息技术类的问题,如统计学生每一次的考试成绩,对于上级领导所需要的每一项数据做统计,维护更新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管理学校的网站和网络,与此相关的大大小小事件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他们忙里忙外,分内事和分外事的兼顾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如果有时师资紧张,他们还需要在本职工作外带其他的一些课程,尤其是在需要验收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就更加忙碌,他们需要对信息进行一系列的精加工和处理,如信息的收集、打印、装订等,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宣传板报和影片的制作,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地赶工作。

  二、解决策略探析

  1、硬件建设滞后的相应策略。当硬件不足以满足正常的教学工作时,我们可以寻求其他的方法来改善教学工作,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而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如在Flash和Photoshop的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时,我们要考虑如何解决这一现状,通过与售后服务商的沟通,我们了解到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解决,其一是更换配置,其二是减少学生机的运行数量,由于配置更新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须先向学校领导提出申请,于是老师商量后决定暂时由两名学生合用一台电脑,减少学生机的工作数量,以解决卡顿和死机的现象,同时还能让学生互相督促和帮助,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重的相应策略。由于人才的缺失,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繁重,导致教学工作完成得不够细致和精练,可以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增派一些优秀的教师替他们分担一些工作,如统计数据、维护设备等工作完全可以分配给其他老师来完成,只需要稍加培训即可。这样既能够让信息技术教师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又能够锻炼其他老师的积极性和学习性,从源头上杜绝教师教学工作所可能产生的弊端。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领导和教师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需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以及各科教师和班主任的监督与配合,当然更离不开信息技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教学精神。只要努力做到以上几点,信息技术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文杰、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综合),20xx(12)、

  [2]徐美、浅析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xx(6)、

  [3]周德炎、“微机课”的危机: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xx(1)、

  [4]景万胜、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探微[J]、中小学电教(下),20xx(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

  众所周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也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传统的思品教学偏重灌输,而讲授灌输对学生道德观念的理解、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行为的指导都起了阻碍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成了接收器,被动地学习,就不能适应世界信息技術迅猛发展的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观、质量观,要把信息技术与思品学科整合。所谓整合,也就是在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知识,接受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新手段、新形式,实现自主化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起到思品内化目的,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确实提高教学实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协作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展开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以及竞争合作能力。比如,在讲到《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一课时,我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搜集与民族关系有关的事例,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体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我把全班同学分为4组,对搜集和整理的材料展开交流,第一组的讨论主题为“我国的民族概况与民族关系”,第二组的讨论主题为“如何理解民族平等及其表现”,第三组的讨论主题为“如何理解民族团结及其重要性”,第四组的讨论主题为“如何理解民族共同繁荣”。每个小组讨论主题确定后,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各小组同学利用合作讨论和信息分享,克服了探究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减轻了教师搜集信息的困难,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与政治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政治课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定的教育环境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整合、优化、组合。教材内容具有局限性,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让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变得形象具体、通俗易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政治知识。网络信息资源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应用于初中的政治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新了教学形式,为优化组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政治教师要大力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制作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趣味化。先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开拓学生视野;然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再在导入新课环节、结束环节播放轻松的音乐,陶冶学生情操,总之利用网络的时空性、开放性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建立校园网站、班级资源库等网络平台,开设远程教育,共享优质资源。例如,在学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制作一幅国家“地图”,当把鼠标放到相应位置的时候就会显示出详细的信息,包括名称、民族、人口、特点等,让学生感受“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亲缘关系,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动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丰富的动态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事例、情境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情感需求,实现自我教育。如讲授九年级《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时,可制作课件《地球——我的家》,演示过程中,教师播放地球的博大胸怀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对地球的敬意。随着学生对地球的爱的情感升华,教师又播放另一段“被人们砍伐后剩下的树根,有直冒黑烟的烟囱,有干涸的河流”等视频,随后,老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为环境建设做些什么?等等。当学生的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引导他们抒发心中的情感,学生通过情感的抒发,其内在的情感因素、自我发展的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应用信息技术共享资源方便教师备课

  初中的政治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最突出的'是资源匮乏。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查找资料是最便捷的途径,具有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网络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相关资料。有些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和请教,及时加以解决。在网络没有应用之前,要解决类似的问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有满意的结果。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快捷性恰好符合了初中的政治综合性、时事性的特点。应用信息技术,丰富了政治课教材,方便了教师备课,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用网络上的教育资源,可以及时分享到相关的课件、教案、学案、试题等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这些资源加工制作,就可以变为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由于网络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而且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分享资源,使落后地区的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缩小了地区差距。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方法得到改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改变了传统初中的政治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进入课堂,代替了很多粉笔和语言的功能,不仅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而且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另外,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提高了教师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水平。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2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互动课堂浅谈论文

  论文摘要:面对新课标的呼声,几十年甚至可以说几千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代羊等学子的需求,应彻底改变。中学语文新课标中所提倡的“互动一生成”课堂模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尝试和探索。本文所阐述的就是本人在探索中学语文合作性课堂的过程中的一点思考。包括互动教学的内洒,建立互动课堂的技巧与方法。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互动师道尊严

  语文课堂仁,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讲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呼声不绝。众所周知,此时此刻的教师只是无可争辩的知识权威和知识源泉.他们把知识“存放”在学生那里,就像投资者把钱存放在银行里一样,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存放。也就是说,教师只是为着一个目的存在—传授知识,由此不问手段,且不去计较手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的被动学习.在新课标的呼声中虽有所转变,但真正的效果却微乎其微,总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因此,课堂教学模式彻底转变已迫在眉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对于传统学校里的那种权威式的传授知识的方式要重新进行估价。”这就是说,要减少强加在学生身上的束缚(纪律、练习、考试),学习者可以在小组中或在相互讨论与课堂讨论中获得知识。这种合作互动型的课堂便是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课堂。

  一、何为互动教学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的人的发展。研究表明,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互动是指一切物与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其实就是在师与生的交往互助中展开的,也就是说师生双方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主体一客体”的关系或是“手段一目的”的关系,而应该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互相合作、互相促进、互相辅佐”的关系。

  二、何以互动教学

  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谈话中说:“学习是学生自己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叶圣陶先生的这段话不仅包括他一向倡导的发展学生自学的观点,而且包括如何使学生乐学的话题。语文教师要想取得语文课堂的高效率,必须依据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好之”、“乐之”。而要达到这一点,沟通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沟道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而作为教学主体的课堂就更应渗透着真正的沟通与合作。教学不应该成为教师展示其授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而课堂教学更不应该在应试教育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合作、互助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亲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如何互动教学

  站在应试教育的此岸遥望素质教育的彼岸,每一个试图呼唤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人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到达彼岸势在必行,但航程绝非一帆风顺。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努力探寻着创建互动课堂的方法,下面就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思想情感的互动—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疑紧连着情感。语文教学以语文阅读为主,人物精选的阅读材料有其优美的语言文字、自然风光与社会环境场面描写、人物命运与形象,这一切足以使学生的感知从初级水平到高级水平。语文教材的本身为我们提供了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创建愉快课堂氛围独厚条件,关键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教师如何把两者的情牵在一起,使师与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创建互动的基础关键所在。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这已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事实上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情感的交融。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同样注重了情感教学,可教学效果却各不相同呢,为什么一篇文质兼备,饱含名家深情厚意的佳作,学生在阅读时却毫无情感,为什么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主要是教师简单地把作者的感情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理解单向地灌输给学生,这样就产生了许多我们不愿见到的现象。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必须交流对作品的评价,才能达到情感的融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注意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能注意把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结合起来,关注文本蕴涵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正面鼓励,积极引导甚至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文本,充分相信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作者、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形成网状型的传导、碰撞、激疑和反馈,那么,课堂上教学信息、情感交流就不是线型的,而是彼此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场所。这便使课堂教学有一种美的情感的流动、生命的流动,这才是我们阅读教学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二)课堂教法的互动—创立以说为中心的阅读方法。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强调了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那么,语文教师阅读课中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教师应有一个基本的学法指导,在一堂课中应抓住这六个字:读、疑、议、说、评、练。

  1.指导学生“读”。

  一篇好的文章,读者用心的读是很重要的。怎样读效果好,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指导,但仅限于轻、重、急、缓、抑扬的分别介绍,而不能具体到这句话怎么读,至于用什么方式读、或默读或速读,用什么感情读,都应由学生自己把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作者的感情融人反复的诵读中,在诵读之中主动地品味语言的美妙,而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适时点拨指导的`作用。 2.教会学生“疑”。

  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而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则只是一味被动地解答,并不能真正打开思维之门。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依赖性,丧失了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题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更是学生质疑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疑难的练兵场。教师可因势利导地按以下环节进行:组织筛选一合理调整一设疑辅助一注重语言训练。对于学生的质疑,部分可让学生自行解决,部分可当堂明确,或留下悬念,经过筛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主问题和辅问题,适时做出教学调整,揉人既定教学安排,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作相机设疑,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而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难点提出来,引起学生探索。在释疑的过程中,不能只在理性上做出解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感悟,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训练,让学生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答。

  3.组织学生“议”。

  “议”就是议论、讨论。学生初读一文,教师可组织学生2人一组或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组织有序,先议什么,后议什么,教师都应组织协调,不可开单人演讲会,也不可七嘴八舌,应在确保纪律的同时人人参与,人人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感为学习的主人,对知识充满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安排学生“说”。

  “说”是学生讨论后的学习思想交流。一篇课文的学习不是说只让学生议一次说一次的,它往往是议议说说、说说议议的,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要有个先后次序的安排。一般来说,学生初次议论后,应先安排学生说文章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并让学生互相解答。其次可安排学生讨论学后的收获。形式多种多样,座谈会,演讲,卞持节目,采访等形式都是说的最好形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井逐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正确的理解认识。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

  5.激发学生“评”。

  “评”就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论,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讲。评课文,是学生对课文学习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评论可以是整体性的,也可以是课文的局部内容。另外,对于学生的解答或演讲、朗诵,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可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评他人之时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说无论学生的评论是否能体现课文中心,只要学生能在学习评论中发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6.布置学生“练”。

  “练’,即练习、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训练。但这只是一种思维训练和曰头训练。真正对知识的巩固,对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布置学生做好两个方同的练习:一是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点评,写课文读后感,写阅读联想作文等。二是布置学生背,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大量背诵积累一些优美的文段,名言警句。

  以上这“六个字”的教学,都可能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文体性,这是认真贯彻新课标主动学习的最好方法。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建出活跃而充满生命力的互动课堂。

  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手上仍然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便拥有了两种思想。互动型课堂。教师、学生彼此作用、相互影响。学生个体可以从教师和别的同字身上汲取多种思想,收获多种思维、多种知识。因此,我在这里提倡各位利用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令萃萃学子渴望拥有的互动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3

  摘要: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打破固化的教学形式,导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元素,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初中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应在课堂上预留空间,允许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结合学生在自主操作中的障碍,及时消化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唤起学生的创新潜能,扭转课堂的角色定位,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自主创作中,树立自主求知的信心。并结合现有的教学问题,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进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引言

  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构建与学生互通的桥梁,了解学生目前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对于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地规划教学方案,使得学生都能基于自己的水平得到阶梯性的进步,获得内心的满足,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效率仍停滞不前,受到诸多条件的干扰影响教学的变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坚决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为主,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问题

  (一)自主重视程度不够

  受到应试教育长期以来的影响,信息技术作为初中教学中的边缘学科,并不受重视,加上信息技术不参与中考,师生在课堂上的责任意识都较差,一些学生在信息技术实践中敷衍了事,甚至全程都在打纸牌游戏,而教师对此不管不顾,即使吸收了技术知识,学生掌握的内容也较为死板,教师并不敦促学生夯实基础,造成了一些学生学新忘旧,对于久没有复习的内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自主学习成为一纸空谈。

  (二)自主学习方向难以把握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虽然一些信息技术的教学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力,但实际上,微机教室并不开放,学生只能在回家后通过自己家中的电脑复习知识,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吧,反而比其他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更强,但其接受的知识也较杂,容易受到网吧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厌学,教师几乎不安排自主的学习内容,学生找不到自主学习的方向,自主学习的空间较为狭隘。

  (三)设备系统滞后

  我国近年来在设备等方面的教育投入力度较大,学校的计算机设备都趋于完善化,但一些计算机都是在其他的应用后淘汰下来的.,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地区,计算机基本都是“二手货”,系统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学生掌握了2007版的Word技术后,在应用中遇到2010版的系统要利用较长的时间熟悉工具,浪费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层次。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信息技术操作的过程较为枯燥,教师可基于学生的性格喜好,在课堂上导入虚拟化的情境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互动,学生徜徉在信息技术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使得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在教学Word软件中“复制、粘贴、剪裁”时,教师可创设集体活动的情境,结合学生真实的经历,假若最近一次的活动是团体操比赛,那么就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设定比赛人员的视图,让学生进行故事编创,当比赛开始集合,学生通过复制粘贴技术让操场上的人多起来,且呈现出有序的排列,当活动结束,学生们四散开来,学生通过剪裁将一些图像移除,学生还借助对活动的回忆,填充了更多的情境,在情境中创新操作思路,结合教师的帮助获得了Word软件的拓展,消除了对信息技术操作的反感情绪,同时为学生的自主想象与创新提供了契机。

  (二)鼓励合作学习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便在沟通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例如:在进行“创建网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并从小组中选取组长,然后布置“网页设计”的作业,让组员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网页设计,主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同时,小组组长要负责将网页设计的工作分工,分别将文字撰写、资料收集、画面填充等工作分给擅长该工作的同学,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才干。另外,教师还要将学生做的网页进行展示及点评,点评时要注重评价方式,既要给出网页制作中的优点,也要适当给予建议,促进学生的进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能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三)构建网络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被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初中信息技术更不例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网络平台,平台中包括:管理系统,以便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进程和学习情况;学习工具模块,以便学生存储和下载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远程协作学习模块,以便在网络环境下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且教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提倡实践操作

  在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中操作技能的教学,以便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Excel数据处理”时,由于其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掌握这一块的知识。如题目:在Excel中,如果单元格F2中的公式为=SUM(A2:D2),将其自动填充到单元格F3中,则F3的中的格式是什么?这题目如果单纯依靠学生的思考来得出答案,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给出正确答案,但是,通过直接在Excel中操作,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F3=SUM(A4:D4)。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实践操作能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信息技术知识,且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本身特性及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注重对学生全面素养的智力开发,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独立的观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实践操作,以此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万海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软件电子版,2017(9).

  [2]杨仁清.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解析[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4):209.

  [3]孙永田.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6(33).

  [4]宋黎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19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4

  1、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为物理教学创设良好情境

  探究式学习把创设教学情境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因此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才能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并为此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相关的视频,如在下雪天,大卡车在湿滑的冰面上行驶时,总在轮子上捆上链条;在自行车链条上涂上一些油更省力;在光滑的斜坡上小车行驶得快,在粗糙的斜坡上行驶得慢等。可以根据播放的这些视频,让学生带着理想和探索原由的心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走入到教学中去。在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时,播放一个人用同样的力把大头钉和钉子钉在木板上;一个大人站在雪地上和一个小孩站在雪地哪个压的脚印更深,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以往的教学是本末倒置,没有体现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于农村的教学条件来说,就更不用提了。没有良好的实验器材基本无法进行实验,教师只能拿着课本干讲,这样学生很难全神贯注并长久地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长此以往,对物理课便会变得毫无兴趣、厌倦甚至产生反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把信息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或动或静的生动直观、色彩丰富的画面模拟出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使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在屏幕上展示出来,这样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理解程度。通过动画模拟更能直观地呈现各种状态和过程,进一步增加了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真实感,让整节课的物理知识更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投入意识。水结成冰,温度计显示温度缓慢下降,下降到0℃时,水开始逐渐结冰,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直到全部变成冰;冰化成水时,温度逐步升高,待温度计到0℃时,冰开始化成水,但温度计的示数不变,直到全部变成水。在“熔化和凝固”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与特点,但通过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水结成冰、冰化成水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时,运用信息技术来演示实验的过程,每个学生通过电脑进行模拟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连线错误时会有提示,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验变得更生动有趣,学生们也了解了整个实验过程,并且测出的数据也更加准确,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锻炼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学生沿用以前的实验方法进行,不仅容易因错误连线导致实验器材被损坏,而且非常耗费时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还容易出现测量数据不准确,从而使实验的'真实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仅如此,一般来说中学的物理教学,大多更倾向于实验,因此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很多课程的内容都是以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通过运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动画进行模拟演示,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模拟试验,还通过观察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究,获得了感性的认识,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针对那些不容易观察、不容易理解、具有一定危险性并且不具备良好条件的实验,经过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感受实验的整个过程,不但直观地、生动地、真实地展现了物理现象和规律,还能重复实验、回放实验,让整个实验过程一目了然。

  4、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

  在进行探究凸水沸腾、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和透镜成像规律等一些实验时,对于其呈现的规律与特点等内容都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小以往通过传统的教师讲授、操作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局限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借助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形式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能展现出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事物的色彩、形状、声音及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以多种形式、生动有趣地进行学习,使那些内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难点变得更加具象化、容易理解,从而不再感到困惑,从感性上得到了认知,并对所学的物理现象、规律和理论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获取了知识,攻克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化解了教学中难点,从而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企及的,无论在教学效率上,还是在学生感兴趣的程度上都有重要的帮助。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地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充分而又恰当地设计和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及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和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以达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而又效率更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

  一、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重难点,降低学生认知的难度

  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规律,而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而信息技术,具有化抽象为形象的教学优势,将其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在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概念定义进行讲解时,单纯的语言描述会让学生觉得复杂、难以理解,所以,这时我们就可用动画形式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表示出来,如此,学生就能对垂直平分线的特点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起到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对事物理解的良好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教材内容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展示出来,并同时插入一些优美的背景图片、悦耳的背景音乐等,从而创设一种直观式的教学情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从而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轴对称”这节内容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在电脑的投影屏幕上出示了多张形状的图片,如天安门、蝴蝶、窗花、脸谱等等,然后让学生观察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回答出具有对称特征之后,我继续说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妙,既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现在,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去探索对称的奥妙吧!”这样,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顺利地引出了本节课课题,为下面内容的讲解奠定了基调。

  三、总结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的优势作用,并大力探索、研究将二者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在这一教学工具的辅助下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5-1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刍议的论文06-2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论文06-25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6-25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分析论文12-1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新途径论文06-2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与展望的论文12-12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的论文06-23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论文06-2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浅析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