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理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管理的读书笔记1
管理者做事必须有效。这是本书第一段落的结语,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才能称的上是卓有成效呢?由此反思我们自己日常的工作,是不是达到一个执行者应该达到的有效性呢?
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出,想要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使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而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努力去察觉外部世界的变化,组织内部的事物必将蒙蔽他,使他看不见真正的现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特点,善于学习以培养或者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换句话说,卓有成效其实就是一种后天培养的习惯,是日常工作的实践的综合能力。书中也提出,想要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几个习惯。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应该将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善用利用长处:包括自身的长处,上司属下或者同事们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以上都是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我们可以日常思考的一些重点。
管理的读书笔记2
近来读了《卓有奏效的管理者》一书,参照自己的工作经历,感天生的管理天才很少,而大部分的平庸人想成为卓有奏效的管理者,是需要后天学习和磨炼的。正是鉴于此,德鲁克经过简单、平时的语言和案例告诉我们怎样成为一名卓有奏效的管理者,给无数还在模糊中摸爬的人以启示。
管理者要管人,但是怎样管人,却有很大的学识。一个卓有奏效的管理者擅长用人所长。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谁谁有什么缺点、忌妒心强、不够勤奋、或马马虎虎、缺少智谋等等,却很少听到领导赞美自己的手下。事实上,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或许那样的小问题,但也都有其擅长或长处。作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发现手下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长处发挥出来,扬长避短。
有效的时间管理也是好多管理者面对的头疼问题。好多管理者面对开不完的会议、出席不完的应酬、办理不完的琐事事物,经常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德鲁克告诉我们要兼备好自己的时间,除去浪费时间的活动,一致安排好自己能够支配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要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要事优先,告诉我们集中一个有效的时间办理一件重要的'事情等技巧,让我们在办理问题的时候更为沉稳。
一寸岁月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岁月。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实时当激励,岁月不待人。这些都是我国交口夸赞、启示我们珍惜时间名句。既然时间可贵,那么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作为一名管理者需要经常面对决讲和选择。做决讲和选择经常有时很困难,德鲁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决议的五个要素,供我们在决议时候参照;同时,他要我们在决议过程中要关注反对者,从不同失误的几率。
我国历史上也有好多皇帝也是敢于直面不同样建议的模范,唐太宗的开通君主。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理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就理智;只听一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若是能够采纳下面,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先人云“兼听那么明,偏听那么暗”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开卷有益,读好书更是受益匪浅。相信这些书中的精华会给我们每个读者以精神粮食的同时,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优秀的促动作用,沿着德鲁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奏效的路上不断前行。
管理的读书笔记3
《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经典的书。
从词义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一词的。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并且顽固的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唯一性。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解释。
科学管理之“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它是相对于“经验”来说的。科学管理之前,工厂中工人的工艺、技能是通过前人继承,自己探索、积累,或者说全凭工人的经验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教与学。科学管理,则是通过对工人工作的每个动作的研究,找出最高效的方法,也即是所谓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关于研究的对象。得说明一下,那个年代,世界是相对简单的。服务业的概念可能还没时兴,因此科学管理主要说的是工业。那时工作内容也是以机械劳动为主的,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无非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在科学管理之前,劳资双方是对立的,甚至是敌对的。那时的管理体制,是试图让工人们发挥最大程度的积极性,作为回报,则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积极性加刺激性”的管理。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这里的第四点,我认为是管理意义上的重大进步。资本拥有者——资方,开始重视管理,参与企业的运作。当然资方是不大可能去进行具体的操作性工作的,他们所进行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再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一步步地在实现其价值。
自从读完《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我已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了什么是管理,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管理的读书笔记4
《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于1911年,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至今,这本书仍然带给管理人无穷的启示,是不可不读的管理经典。我花了一些时间大致读了泰勒大师的《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以我的观点来说,从内容上来讲这不是一本书,而是泰勒大师的一篇科学管理智慧结晶的论文。
泰勒对科学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成如下: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而不是分歧;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最大的产出,而不是有限制的产出;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贫困。”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在这篇论文的结论里叙述科学管理是过去就存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即把原来的知识收集起来,加以分析、组合并归类成规律和规则,从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将为全世界带来最大的收益。”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
管理的读书笔记5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西蒙是管理学界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因此他所著的《管理行为》本身就让我非常的感兴趣,也让我很想探究其中的理论。初读此书,觉得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其中的道理,所以读完此书让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对于决策的分析,那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 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例如:60年代福特汽车的经理爱奥酷卡认为公司新车的发展方向要进军青年人市场,因此设计符合美国年轻人的风格,从而使公司大获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丰田公司大量召回问题汽车严重亏损的案例,是因为之前其经理过度的成本控制决策,虽然前期使公司获利,但是为车子质量问题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现在问题爆发。因此可见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如何作决策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书中提到了很多,我对于其中三个方面很认同而且很受启发。
首先是作者提到了有限理性这个观点,对此,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蚂蚁”比喻: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蚂蚁因为其视野的有限因此遇到石头障碍物只能绕行。与之类似的,人们的认知也是带有局限性的,而且人们永远无法达到毫无错误,十全十美的认知真理的程度,就连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的西蒙自己也承认还有很多东西不了解,因此人们的决策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所以我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就不要认为能完美无瑕,而要会取舍选择最优的方案。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玄武门之变他杀了两个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的事又被很多人所不齿。可我却不同意,我认为李世民做出了合理的决策。自古忠孝两难全,李世民固然可以不杀兄也不想杀,但是他的兄弟无才无德无能但又对他的王威虎视眈眈,如果退位让贤天下必乱,为了社稷苍生他只能舍兄弟为天下。同时也让我想到了《英雄》这部电影,原本一心想杀秦王的赵国刺客最终还是放弃了刺杀为什么?因为他也会取舍,杀了秦王固然能保赵国但是天下依然纷乱,而百姓渴望统一,秦统一全国是大势所趋,为了天下的利益他只能放弃刺杀。我觉得他们都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知识结构水平越高,所作出的决策就越合理,因此不
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有助于人们作出合理决策。
其次第二个方面是提到了作决策时的两个重要的要素,即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事实要素是对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某种描述。价值要素是关于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的表示,表明对该事物的某种判断。简单来说就是价值要素是决策要达到的目标,事实要素是决策的手段。西蒙对这两要素提出了很新颖的方法论,他多次强调:“不应把决策本身看成不可分解的单位”,就是认为决策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是有联系的,即当一个决策的目标达成了可以转化成下一个决策手段从而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服务。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俗话说的好,“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当我们遇到很复杂难以决策的问题的时候,不妨划分为若干小决策,循序渐进一个个逐层攻破。有一届奥运会上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日本长跑选手击败了众多欧美强人勇夺10000米长跑冠军,事后记着问其成功秘诀,他说他是把10000米长距离分解成若干小距离,每段距离都安排了各种战术和体力分配的方案,再加上平时刻苦的训练才有今天的成绩。可见细化决策是不错的方法。
第三个方面作者提到了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所谓程序性决策就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决策,经过多次实践对应于相应的问题形成的解决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经验。作者认为决策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程序性决策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思考的时间而且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作者自己也举了亲身的例子,他小时候很喜欢下象棋可是之前一直下的不好,后来他有意识的去研究和记了第20步象的几种不同走法并应用自如屡试不爽,击败了众多高手。像他一样其实象棋大师脑子里存有数以万计的棋谱,对手的每一步棋都有相应的对策,让他们才能在比赛中游刃有余。然而非程序性决策同样重要,这主要是指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句话说的好,“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能在没有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随机应变做出创造性决策同样也是对管理者的考验。因此这两种决策能力都是平时应注意培养的。
本书对于管理的理论真的非常丰富,我只是选了其中的一些来谈了自己微薄的观点,书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继续去学习和研究。不过真的很感谢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了“管理就是决策”的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管理的读书笔记6
我有幸拜读罗宾斯大师的《管理学》﹝电子版﹞·走进大师的管理学世界,顿感新鲜,闪光的睿智化作盘盘美食,让人垂涎欲滴;食之久又感难咽,其博大精深让人无法寻着恰好的支点来消化这盘盘美味大餐;关掉word文档,起身步走却是沉思于中而念念不忘如何解其意。管理学及组织行为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所著的《管理学》为全世界300多所大学、商学院广泛采用,是为我国攻读MBA的学子们必修课,中国企业管理学习的经典。在其开篇之际,罗宾斯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濒临灭绝的仍为理想奋斗着的人们。这样的话语多少有点悲壮,又有着“危言耸听”的意味。随着我们跟同罗宾斯一起开始管理寻路之旅,罗宾斯恰如一位长者,用很诚恳却又意味深长的言语在帮助人们解惑之时,我们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在开篇之际写下上面这样的话了。
头脑风暴从发问开始
在学习《管理学》时,我们就是要开始一场“头脑风暴”,而这“头脑风暴”就是从发问开始的。罗宾斯在书中每一章节都重复这样一句话:管理的道德困境。在每章中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实际存在问题,从“说假话是不对的吗”到“为谁节约成本”等等。罗宾斯从现实发生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中直面“道德的困境”,试图让读者自己来思考这样的问题,而他又从许多研究结果中给
出一些数据,表达一些观点,一直在坚持管理变革研究的科学性。这与其他管理书中那些经验教条或长篇大论管理道理不作实验研究的做法完全不同。罗宾斯的出书目的很明显,他要交给读者的是一把开启管理学的“钥匙”,他要读者自己成为这本书的正真主人,从中读一回体验一回。所以我们也就很自然的与作者同心,一起为“管理的道德困境”所出现的问题而不断地自我发问,从罗宾斯的管理学观点中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结合其所提的建议在实际工作管理中开展头脑新思维风暴。 管理的变革罗宾斯长期致力于管理的变革,为此而做了不懈的努力,并获得不少成功。他说要将此书献给“濒临灭绝的仍为理想奋斗着的人们”,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位卓越先行者。通过学习我们可清明:当企业面临着重组和大规模裁员威胁的动态、不确定的环境,企业的组织文化没有能力支持企业的前进使命如此困境之际,变革问题就在眼前。
罗宾斯认为:在今天动态的“急流险滩”环境中,成功越来越属于那些能灵活应变的企业。企业需要人们抛弃事情一贯的传统做法,而发动一场激进的、根本的变革。按一般程序讲,企业变革可从企业结构、技术、人员三方面下手。结构变革立足于改革企业组织的复杂性、正规化、集权化程度,职务再设计及其他结构因素。技术变革着力于生产过程、所使用方法和设备的改变等。人员变革则关注于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态度、期望、认知、行为等的改变。从罗宾斯对管理变革的态度中可见,我们现实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许多因素在促使着变革,有些变革是不易为企业决策层控制的,而变革又造成一种压力。在压力下工作着,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有痛也有苦,必须正视变革,提前主动变革才是出路,这是管理的革命所在,也是吸引我学习此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吧。
创新型企业文化
罗宾斯一直在关注着企业文化性质最佳的选择。我们应该认同企业变革的方向是打造创新型企业,这是时代的变化要求。创新型企业由企业的创新型结构、创新型文化、激发潜力型人力资源系统三大类主要因素来促成。管理学者们认为,500人以上的企业可具强企业文化,也就是说500人以上企业如果创新型企业文化营造成功并具强力的话,那么它将发挥文化规模效应。现在第一步就是要先定创新型企业文化性质。关于这一点,罗宾斯提出创新型企业的文化应具备如下特征:
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
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能抑制员工对管理问题作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其实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的创新性解决。
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
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
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部门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
6、强调开放系统。企业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快速反应。这些特征也就是罗宾斯式创新型企业文化“标准”,要促成这些难度很大。管理的核心就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是学习罗宾斯《管理学》要抓住的关键之处。在实际企业管理中,部门工作团队最能体现和创造创新型企业文化,反过来创新型企业正因为有着上述的特征才可能通过相应的部门工作团队发挥出其巨大的动力作用。企业文化的塑造从部门工作团队着手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这是因为罗宾斯通过研究得出结果:结构松的团队因其社会惰化效应,往往产生不了1+1>2的团队效率。部门工作团队因其结构紧、责任明确、管理者权威大这样有利于团队重塑。我们可通过建造一个基本结构:适当的培训,一套易于理解并可用以评估员工总体绩效的测量系统,以及一个起支持作用的人力资源系统。这样为部门工作团队提供强力支持,以求创新部门工作团队重塑创新型企业文化。罗宾斯也赞成这样做,他并指出管理者在部门工作团队中建立信任的重要性,为此特地给出了构建信任的六条忠诚建议:
1、沟通:向团队成员和其他下属解释有关决策和措施等,使他们知晓;能够及时提供反馈;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支持下属:对团队成员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鼓励和支持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3、尊重下属:真正授权给团队成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
4、公正无偏:恪守信用,在绩效评估时能做到客观、公正,应予以表扬的尽量表扬。
5、易于预测:处理日常事务应有一贯性,明确承诺并能及时兑现。
6、展示能力: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的钦佩与尊敬。
目标管理
关于目标管理(简称MBO),这是我们正在用的管理手段,并且已产生了明显的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目标管理也就要求以效少的代价将目标正解地完成。这要真正做好难度也够大的吧。目标管理要把握两个关键:
1、目标的困难程度。如何根据企业本身情况制定恰好的'目标更好地适应员工潜能的发挥。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工作目标本身就对员工起激励作用。罗宾斯的研究表明:人处于完全投入状态时并不十分愉悦,这是一个极需全神贯注的阶段,具有挑战性、高要求的目标任务导向人的努力。当这一阶段结束时,他就会对这种状态充满欣慰之情,并获得放大的满足感,而这种情况偏偏发生在工作之中,不在于我们的平时生活娱乐中。
2、高层管理的承诺和参与程度。罗宾斯通过研究发现:当高层管理对MBO高度负责,并且亲身参与MBO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幅度达到56%;而对应高层管理低水平的承诺和参与,生产率的平均改进幅度仅为6%.目标管理强调了具体绩效目标,对执行过程的程度没有更深入的涉及。罗宾斯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又指出:MBO将目标作为一种激励因素,让员工确切了解企业对他们的期望,使他们参与自身目标的设定过程,将他们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不断地反馈给他们,以及根据实现目标的分步情况对他们进行分时奖励。这些因素增强了MBO的激励作用,在纠正着不重过程的偏向,也为KPI的管理提供了源泉。
费用预算
罗宾斯主张放松对预算的严格控制。他给我们描述了许多存在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预算的着手点不广,没有活力,阻碍部门间的合作以及鼓励做表面文章的短期行为等。许多重要的活动并不能用预算来表示,因为其内容的质量是动态的没有办法来量化的。预算却偏偏设定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能够定量化并转化为一定的金额。许多人可能产生了一些非常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想法及方案并且要求立即付诸行动,但是因为它们没有列入预算,也就没有任何用处,这样也就丧失其活力。各管理部门大都有相应的费用预算,各部门的管理者趋向于使自己部门的利益最大化,哪怕整体将为此付出代价。当企业试图培育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寻求打破结构上的障碍时,预算趋向于只是增加部门间的冲突。理解到罗宾斯非常现实的观点,我们也就明白到一味强调符合预算要求会压抑新思想,阻碍冒险精神和灵活性。另一方面,罗宾斯也肯定了费用预算还是利大于弊的积极作用。所以罗宾斯这“重新估价预算的重要性,适当放宽对它的约束,并将各部门的预算联系在一起以鼓励合作”的建议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至于采用什么方法来操作,罗宾斯没有提供答案,毕竟企业管理情况太复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解决实际问题还得自己亲自尝试开拓,这是罗宾斯在书中反复强调要牢记的第二把管理“钥匙”。
时间把握
难得有罗宾斯这样的人对时间如此重视并作如此深入的研究。个人的时间极少,又非常珍贵。管理者首先要对自己的时间作科学、合理的计划,把握自己为数不多的时间。实现有效的时间管理包括5个步骤:
(1)列出目标;
(2)按重要性排出目标的次序;
(3)列出实现目标必须进行的活动;
(4)给活动分派优先级;
(5)按优先级安排活动的日程。围绕时间管理取向,罗宾斯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1、遵循10/90法则:大多数管理者90%的决定是在他们10%的时间里做出的。管理者们很容易陷在日常事务中,要有效地利用其他间接管理者,确保最关键的10%的活动具有最高的优先处理权。
2、了解你的生产率周期:每个人都有日生产率周期,有些人在上午工作效率最高,有些人是在午后或晚上工作效率最高。凡是了解自己生产率周期并能合理安排工作日程的管理者,可以显著地提高管理效率。他们在生产率周期效率最高的时候处理最重要的事情,而把例行的和不重要的事情挪到效率低的时候处理。
3、记住帕金森定律,定律提出: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时间管理隐含着你可以为一项任务安排过多的时间,如果你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从事一项活动,你会放慢你的节奏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时间。所以把不太重要的事集中起来办,每天留出一些固定的时间处理未办完的事情以及其他零碎的事情。理想的情况是,这段时间安排在效率周期的低谷阶段,这样做可以避免重复、浪费和冗余,还可以使你在处理重要的事情时免受琐事打扰。
大师的《管理学》围绕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条线展开构成21个章节,其内容丰富、实例群多新鲜、观点建议独到且操作性强。如此美味大餐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认真研究。而我从中有感引来上面这些,不过是一位初入门中学习的“小子”在“张扬”。真正发挥大师管理“真谛”还是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渐渐来深切感受运用消化。
管理的读书笔记7
20xx年2月19日,我读完了粥左罗的《成事的时间管理》,这是今年春节期间看完的第一本纸质书,收获很大。粥左罗个人成长故事比较励志,从山东农村考上了北京211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在大学期间也审视自己,疯狂蜕变,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时间管理的一些方法,和艾力之前写的《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里的内容有点像,有一些是我之前已经学过的,有一些是令我眼前一新的观点。
令我印象比较深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时间管理是有目标性的,也就是说,制定时间管理的前提是有目标,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配;
2.身材管理很重要。今年春天跑步计划要继续进行,以后每年也同样要坚持每天锻炼,要对自己的身材和身体负责,在今年年底争取有6块腹肌。
3.人生可以被划分为五大类:工作事业、婚姻家庭、个人财富、生活健康、学习成长。在每一类上都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目标,可以是近期的,也可以是远期的,算是一个人生的参考维度。
4.人生不同的时期侧重点不同。
5.依靠惯性生活会很舒服,但是依靠惯性生活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因此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不断进步。
6.现在就是过去。现在只是过去一连串事件的结果。未来就是现在,未来就是现在要做的事情汇成的结果。这一点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原来只是认为,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三个独立的结构。但是读到这边后,会发现,现在是过去的结果,未来是现在的结果。因此,过去的事情,构成了现在的我;现在的我,构成了未来。因此,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要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过去的并没有过去,它塑造了现在的自己;未来总是要来,计划好现在,才是对未来负责的态度。
7.做事要专注。背书时就是背书,不要玩手机;看书时就是看书,不要玩手机;玩手机时就是玩手机,不要看书。专注于当下,效率才会更高,能够省下来去做其它事情的时间也才会更多。所以,背书务必专注。做事务必专注。全身心投入到当下要做的事情当中去。享受它。
8.对自己做的事,如果有兴趣,最好;如果不感兴趣,也要尝试着对它产生兴趣。因为,有兴趣的话,做事的动力会更持久一些,而且劲头也会足一些,效率也会高一些。学会去爱上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很多工作都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9.多给自己安排一些任务,高效完成,让空闲的时间少一些,有意义的时间多一些。
10.不重要不紧急的事要少做,比如刷抖音、小红书等,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就会发现可支配的时间多了很多。
11.长期主义,就是先规划未来,再倒推当下,这才是高级的活在当下的方式。
12.学会快速切换的技能: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当一件事来了,就迎接它;当一件事结束了,就结束了,转身投入到下一件事当中。保持时间的高效衔接和高效率。同时,每临大事要静气不断。
13.要把80%的时间投入到影响成败的20%的关键节点上。
14.执行力要强一些,说做就做,不要犹豫。(当然也分情况,有一些事需要事前认真考虑,再做决定,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15.做一件事时,心里只有一件事,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16.需要效率时,效率会更高;不需要效率时,效率会更低;所以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安排活动,把自己的时间排满(当然也要适度留白),高效工作。
17.当觉察到有情绪时或者分心时,要有意识地告诉自己,自己正在被支配,同时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继续专注于当下。
18.当抗拒一件事时,先做5分钟,慢慢就投入进去了。
19.时间总会被填满,如果不主动用更重要的、更有意义的、更有价值的事情填满时间,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与其说让不重要的事占满自己的时间,不如主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把时间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中。
20. 人生很长,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远的时间观。我们在做选择、决策、规划时,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不能只满足于当下,要考虑长远发展。每天不读书学习,一天两天三天,不会有什么损失,可能反而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但从长远来看,你的进步速度可能比不上那个每天拿出2小时学习精进的同事。坚持健身,会花费你的时间、金钱,但从长远来看,它让你拥有更好的身材、更健康的身体、更充沛的精力。多花时间在爱人身上,可能会占据你一部分工作事业或自由娱乐时间,但长远来看,家庭美满是事业有成的强大支持。
因此,每天花一些时间锻炼,读书,陪伴家人,虽然当下看上去好像不会太有成效,但是从长期看来,这是对自身更好的,简单的、却有效的办法。
21.时常思考未来,未来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接着再布局当下,这就是着眼未来,立足当下。
基本上就是这21条思考,感觉对我的影响还是不小的。接下来把原文里让我耳目一新的一些话摘下来,以飨读者:
1.好的时间管理应该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时间,实现一系列预期目标,也就是我强调的“成事”。如果脱离了目标,时间管理就失去了意义,只会流于形式。只有奔着实现一系列预期目标去管理时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时间管理。
2.再比如身材管理也是一件需要自己独立负责的事。爸妈通常不会在意我们的身材,我爸妈经常跟我说的是“胖点儿好,胖点儿富态”。这件事是需要自己独立负责的,而不是由别人负责。
3.时间管理就是先把时间留给目标,再把目标填充进时间。
4.首先,我会问自己:如果我想在一年、两年或三年后拥有更好的发展,哪些是现在的关键限制因素?
其次,我还会继续问自己: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哪些辅助改变可以很好地配合核心改变?
(然后就去do it)
5. 我把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划分成了五大类,称之为幸福人生的五大支柱:工作事业、婚姻家庭、个人财富、生活健康、学习成长。如果你想规划自己未来的目标,做相应的时间管理,就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考虑。
比如在工作事业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希望晋升到什么位置,希望拿到多少薪水等;在婚姻家庭方面,想什么时候结婚;
在个人财富方面,准备在 25 岁时有多少存款,准备什么时候买房子,赚来的钱要不要做投资等;
在生活健康方面,饮食是否健康,每天是否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是否需要做身材管理,兴趣爱好怎么发展等;
在学习成长方面,是否准备继续深造,计划一年读几本书,希望在哪方面提升专业能力等。这些都是可以制定目标并做好时间管理的。
6.人生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从整体上来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均衡发展,但实际上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果你是刚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起步阶段,这时候工作事业就应该占据大量时间,你可能需要花费80%的时间努力把工作做好。在这个阶段,你可能还没有积累多少个人财富,也不需要在这方面太早地规划,婚姻家庭方面也可以暂时不用多考虑。
到了 30 岁,你更需要在生活健康方面多花一点心思。22 岁的你某一天熬通宵,第二天还可以精神饱满地去打篮球;但当你30岁时,如果前一天熬通宵,第二天可能就会觉得疲乏,因为身体状态已经不如从前了。
等有了孩子后,就要规划更多的时间给婚姻家庭。如果这个阶段你还要每天加班到很晚,周六周日还要忙工作,那对整个人生来说,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总体来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要做出一些取舍。
7. 再比如,我人生的前20年几乎都生活在农村,高中也是在小镇上读的,20 岁我突然来到北京读大学后,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开始怀疑:我的三观健全吗?我的精神结构有缺陷吗?我过去相信的道理、爸妈教给我的认知,都对吗?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大学四年,我疯狂阅读了很多经典书籍,看了几百部经典电影,并攒钱去了西藏、青海和云南旅行。我试图重塑自己,这让我四年下来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当然都不容易做到,我需要经历改变的痛苦。不改变,依靠惯性生活是最舒服的,但也意味着一两年后,我和今天无异。哪个更让我无法接受?我认为是后者。
一路走来,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有些人时隔一年再见面时我能看到他身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改变的痛苦相比,他们更害怕人生依靠惯性推进,害怕不变。扭转现状在很大层面上是打破连续性,实现一次非连续改变,这需要我们对过去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猛烈地回击。不改变自己的过去,绝不可能扭转现状。
8.现在,即是过去。所谓现状,只不过是过去那一连串事件的结果。
现在也同样如此,现在即是未来。所谓未来,只不过是现在的惯性推进,不改变现在,就没有未来。最愚蠢的事就是重复每天的生活,没有改变,却渴望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9.所以,我希望大家做一件事:拿出一张纸,列一个“现在的变化小趋势清单”。别管过去,别想未来,就分析现在的“变化小趋势”。
10.陈传兴说的“暴食”,就是精神上、知识上、思想上的“暴食”,就是疯狂地学习与吸收,对过去自己的知识、认知进行猛烈的回击。再接回去,慢慢缝,就是重塑认知。
而他说的“有个先决条件,我的精神状态可以支撑我”,就是说,他在那时候对未来的样子,有了与从前不一样的看法,有了足够的动机、动力让自己保持激情,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
所以干预现在最重要的两点。一是经常停下来,分析干预“现在的'变化小趋势’”;二是在每个阶段,重新确认一下“你未来的样子”。一个是推力,一个是引力,两者一起使未来有更大的可能。
11.其实我认为的专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当下专心,指的是做一件事时专心致志,不分心;
第二,长期专一,指的是在较长的时间周期里,将核心的时间用于专门做一件事。
12.总结概括一下,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当下专心。
第一,虽然只做自己完全感兴趣的事是不可能的,但也尽量不要做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事,至少要做自己部分感兴趣的事。
第二,一定要学会不停地给自己安排强制性任务。
13.不要有太多目标和太多欲望。我们有能力得到很多东西,但很难同时得到,也很难全部得到。
14.对事情的押注也是如此。你过去做的事塑造了今天的你,你现在做的事塑造了未来的你。在不同阶段,核心的事情可能不一样,我们需要及时重新确认。大学时,我把时间押注在读书上。毕业后,我把时间押注在事业上。
15.我们来一起定义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战略性的、预防性的、长期的、机会性的事。
16.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转化为重要且紧急的事。
转化时整体要遵循以下原则。
原则一:将弹性的转化为限时的。
原则二:将长期的转化为短期的。
原则三: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
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转化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本质上就是让不紧急的变成紧急的,把难执行的变成好执行的。
17.如果你能大量减少每天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你的.时间将变得充裕,你的生活和工作很快就会发生积极的改变。
18.在制定年计划时,切忌把它当作一个固定任务去应付。我知道很多人都是在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制订下一年的计划,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你隔三差五就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明年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
19.所谓长期主义,就是先规划未来,再倒推当下,这样才是高级的活在当下的方式。
20.端午节属于上半年到下半年的过渡节点,承上启下,你可以拿出两天时间复盘上半年的情况并调整下半年的目标。
21. 我曾经是熬夜界的“课代表”,基本每天晚上都是 12 点以后才睡觉,经常熬夜到凌晨一两点甚至更晚。那时候我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我坚定地认为早睡早起跟晚睡晚起没有区别,反正工作时间的总量是一样的,早睡早起又没让时间多出来几个小时。现在,我是坚定的早睡早起执行者和倡导者,因为虽然早睡早起时我的工作时间总量不变,但我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了。
22. 快速切换的本质就8个字:事来则应,事去则静。要想做到快速切换,需要有很强的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情绪是稳定可控的,那么他进入一件事和走出一件事的速度就会很快,当然这种情绪控制能力也需要刻意练习。
23. 速战速决,提高工作效率,不是为了早下班,而是为了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做好一件事的关键在于甄别关键节点,影响一件事成败的关键就在于那几个关键节点,我们要把80%的时间投入影响成败的20%的关键节点上。时间和注意力,从来都不应该被均匀分配。
24.真正的勤奋,是凡事都设计更好的流程和标准,打造流畅的操作系统。
25.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拿到结果的能力。你有很多好想法,但很少将其变成行动,这就是执行力差的表现。像扎克伯格这样的人,经常能把想法变成行动,体现出的是一流的执行力。
26.特别重要的是,要时刻牢记:做一件事时,心里挂念别的事,效率一定是极差的;做一件事时,心里只有一件事,效率一定是最高的。
27.供大于求时,商品不值钱,大家都不稀罕;供小于求时,商品很值钱,大家很珍惜,不敢浪费。时间也是如此。(合理安排更多事项,宁可让自己忙,也别让自己闲。)
28. 从本质上说,你需要效率高时更容易效率高,你不需要效率高时自然就效率低,这就是供需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要在每一天合理安排更多事项,如果你意识到自己今天的工作任务很轻松就能完成,就需要给自己增加一些任务,比如读某本书2小时,听3节课程并写 500 字笔记,规划一下接下来一个月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或者去理发、买两套衣服等。无须只给自己安排工作和耗费精力的事,像理发、买衣服这种生活小事也完全可以安排。
29.培养“静能力”,掌控情绪:
第一,事来则应,事去则静;
第二,每临大事要静气不乱。
30.正确的解决方式是养成一个习惯。当你觉察到有情绪时在控制自己、耽误自己做事的时候,要刻意地告诉自己:我正在被某种情绪控制,我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31.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当你觉察到自己在抗拒做一件事时,就要告诉自己,先做起来再说。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方法叫做10分钟原则。当你很抗拒时,告诉自己:稍微行动一下,试试。你先让身体行动10分钟,通过身体的行动带动心的改变。只要心“动”起来,你就不会那么抗拒做这件事情了。
32.要记住,时间总会被自动填满,你不主动用更重要、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去填满时间,那些不重要、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事情就会乘虚而入。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主动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能被动地让那些乘虚而入的东西掌控我们的人生。
33.一件事做得好与不好,是有期限要求的,或许在这个时间段内做完,它就是好的,超出这个时间段做完,它就是不好的。所有事情都涉及时间、空间、人,也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时间永远是我们做事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34.我们花在一件事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并非每个环节都同等重要,一定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的解决上花更多时间追求完美,在次要矛盾上花更少时间做到及格就好。
35.亲情时间。
第一,跟父母的相处时间。
第二,跟爱人的相处时间。
第三,跟孩子的相处时间。
36.人生很长,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远的时间观。我们在做选择、决策、规划时,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不能只满足于当下,要考虑长远发展。每天不读书学习,一天两天三天,不会有什么损失,可能反而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但从长远来看,你的进步速度可能比不上那个每天拿出2小时学习精进的同事。坚持健身,会花费你的时间、金钱,但从长远来看,它让你拥有更好的身材、更健康的身体、更充沛的精力。多花时间在爱人身上,可能会占据你一部分工作事业或自由娱乐时间,但长远来看,家庭美满是事业有成的强大支持。
37.清末思想家魏源曾说过:“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志士以年为单位要求自己,贤人以天为单位要求自己,圣人则珍惜每时每刻。有些人的时间颗粒度是天,有些人的是小时,有些人的是分钟。时间不停地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想办法节省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所以在时间管理上,我们既要有长周期的格局,也要有小颗粒的自律。
38.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我提出一个相反的建议:未来常迎,当时可杂,过往不忘。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要经常思考一下,不断规划未来重要不紧急的事,然后拆解至知道现在着手做什么,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管理的读书笔记8
这段日子一直比较忙,没有整理讲座内容,今天,抽点时间,整理了《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把讲座的幻灯片一张一张的截图下来,放在一个专门的文件夹里。
这个课程的主讲是余新。这个讲座主要分为7个小片段。分别是导言、教师培训管理工具箱概述、教师需求分析工具、培训方案设计工具、培训资源开发工具、培训活动实施工具、培训绩效评估工具。
听了讲座,感觉自己补充了许多能量。
教师培训管理工具是指为有效开展教师培训需求调研、项目开发、过程管理、质量评估等活动而研制和实用的相关标准、流程和方式。表现形式包括各种应用手册、设计方案样式、工作流程图、模拟沙盘、行动手册、管理软件等。这些智能性管理工具凝聚着教师培训的专业理念、专业经验和专业技术,成为促进教师培训专业化的重要手段。
这个课程,最中心的就是讲述了教师培训管理的5个里程碑和10个核心问题。
5个里程碑为:培训需求分析工具、培训方案设计工具、培训资源开发工具、培训活动实施工具、培训绩效评估工具。
10个核心问题为:培训什么?培训谁?培训主题是什么?培训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课程计划和路径达到目标?谁培训?如何计划、组织、控制?如何培训?如何进行培训质量过程监测?如何评估培训效果?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讲的《培训方案设计设计工具》,在课上,余老师举了大量的实例。如“国培计划”(xxxx、xxxx、xxxx)北京教育学院培训管理者培训班研修主题:培训管理工具箱及其应用;北京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主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辐射力。在例子中,让我们明白了确立教师培训主题的五项依据;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浅出进行了目标表述问题的分析。在培训资源开发工具一节中,老师举了“新加坡小学汉语教师海外研修项目”的案例,来阐释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含义、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有何本质区别。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师?如何遴选最合适的培训教师?老师的问题问得我心惊。作为一个培训师,我们又该掌握哪些专业知识?不是专家讲完了,我们就会了。老师的话是多么的实在啊。
老师用案例、图表、模块等表现形式来讲解,直观形象,深入浅出,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通俗化。对这一专题的学习,让我对于老师培训管理工具、培训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底蕴让我很震撼:不经一番寒彻骨,哪的梅花扑鼻香?老师让我明白了除知识之外的另一些东西。
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就在前方,路在脚下,加油!
管理的读书笔记9
一、关于时间管理
许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经常保存这样一种时间记录本,并每月定期拿出来看看。至少,有效的管理者每年定期做时间记录两次左右,每次持续三至四星期。每做完一次这样的记录,他们再重新考虑和规划自己的时间表。但是,六个月后,他们肯定都会发现,他们有逐渐陷入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的情况。时间的利用情况,定会随着实践得到改善。但是,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管理时间,才能避免让时间听其自然发展的情况。
二、关于企业文化
“谁必须使用我的产出,才能使之有效?”
这个问题直接表明,与之有关的重要任务,并不在本组织范围之内,既不是上面的个别管理者,也不是下面的个别管理者。它把知识组织的现实情况突出出来:有效的工作,实际上,是由具有各种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们共同完成的。这些人是自愿在一起配合工作的,他们这样做,是根据情况的必然发展和任务的需求,而不是根据正式的法定结构范围。
例如,在医院里——医院也许是现代知识组织中最复杂的——护士、营养学家、理疗医生、药剂师、X光医生、药理学家、病理学家,和一系列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必须围绕着同一个病人工作,极少需要任何人进行有意识的指挥或管理,。然而他们必须为一个共同目的一起工作,并且是根据一个总的行动计划:医生的治疗处方。在组织结构上,他们各自向自己的负责人汇报工作。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精通的专业知识进行工作。但是,每个人又要根据某个病人的特定情况、条件和需要,经常同别人交换情况。否则,他们的努力很可能有害无益。
在一家医院里,如果重视贡献已成了人们固有的习惯,大家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则几乎不称其为问题。在其他医院里,尽管行政当局通过各种委员会、职工会议、公报、号召等,竭力去实现信息交流和协调工作,但无论是触类旁通的信息交流,还是自发地自我组织成为以任务为中心的协作集体,都不会出现。
三、关于用人
完成任务的自然顺序则是,先有工作空缺然后再无色一个人去补上。这种做法极易把人引入歧途,即物色“勉强称职的人”——合乎最起码要求的人选。这样选出的人,当然总是平庸之辈。
医治这种弊病,有个广为宣传的“疗法”,那就是因人设事。但是,这种疗法,比疾病本身还糟糕——或许一个非常小和非常简单的组织,有可能例外。职务应该是客观的,也就是说,职务是由任务,而不是由人决定的。
因人设事行不通的原因是,在组织内,一项职务的界限、结果和地位所发生的每一变化,都会引起整个机构的一系列连锁变化。组织内的各种职务,都是相互依赖和交织在一起的。人们不能仅仅为了要替换某一个人的某一职务,而变更每一个人的工作和责任。因人设事的结果,几乎可以肯定,会造成职务的需求和现有人才之间的更大脱节。为了安全插某一个人,十几个人都要变动工作,受到牵连。
“考察组织的好坏,不是看它是否有天才,而是看它是否有能力是平常人取得不平常的成绩。”
用人所长的第二条原则,是每项职务都必须在要求高低和范围大小上有伸缩性。然而,多数大型组织都不采取这种用人政策。他们倾向于把职务的范围限制得很小,似乎只有那些在一定的时间,按特定工作进行设计和加工的人们,才能做这项工作。
四、关于考核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用人时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某个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看某个职务要求什么。这就是说,早在安排某个职务的决定之前,他们就对人的情况有过考虑,而且这种考虑与职务安排无关。
这条原则,是今天广泛采用的人事考核制度的依据,特别是用来定期考核知识工作者的依据。人事考核的目的是,必须对某人进行考核之后,才能决定他是否是晋升的合适人选。
实际上,许多管理者根本不理考核制度要他们做的那一套,他们根据自己的敏锐直觉。他们认为,当面考核毫无意思,因为它的重点也是找下级的缺点、毛病和错误。这种看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就像医生帮人看病那样。但是,如果把医生同病人之间的'关系用于上、下级关系上,那他们几乎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下去。所以,管理者不肯用规定的考核制度是不足为奇的。
五、关于有效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因而总要设法引出不同意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是他不致被表面有理,实际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意见所骗。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选择余地,可以经过选择才做决策。不同意见可以使他有几个可选择的方案,当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有缺陷或错误时,他不致在大雾中失去方向。不同意见也可以迫使他自己和他的同事去想象。不同意见把近似有理的决策转化为正确的决策,进而转化为良好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既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某个行动方案的建议是正确的,所有其他方案一定是错误的;也不能一开始就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应首先找出人们持不同意见的原因。
六、全文总结
1、通向有效性的第一步是个方法问题:记录时间的实际使用情况,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第二步是要求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贡献上。到了这一步,管理者就要约束自己,考虑组织聘请自己担任管理工作的原因和他应该作出的贡献。最重要的,这些问题,要求管理者承担责任,而不是以做下级自居,仅满足于自己能“取悦上级领导”。换言之,如果管理者是自己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都集中在贡献上,他就必须要考虑目的和结果,而不是仅考虑方法。
3、发挥人之所长。管理者如果发挥人之所长,他就使个人的目的和组织的需要,个人的能力和组织的成果,个人的成就和组织的机会都结合起来了。
4、“重要的事情先做”。
5、有效的决策。
关于管理者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依靠自我培养,而不是靠培训。他必须要掌握知识和技能。他必须在任职期间,养成许多新的工作习惯,还必须不时地摈弃一些旧的工作习惯。除非管理者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的有效性,否则,不管他本人多厉害,这对他也是没有用处的。
组织并不会因为拥有更优秀的人才,而更为有效。它们拥有优秀人才,是因为它们激励人们按照他们的标准、习惯和风气去进行自我培养。其结果是,个人都对自己进行优秀的、集中的、有目的的自我培养,使自己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管理的读书笔记10
《有效的管理者》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书中提到,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别人信服。
书中提到做有效管理者的两大要点就是正确统筹时间,学会管理自己,我对这点十分认同。在管理时间上,正如书中所说,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有人有效的利用了时间。实际上利用好琐碎的时间正是我们需要做的,这样就比别人多出可利用的富余时间。在工作时,将工作内容进行有效规划,可以提高效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管理自己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给自己找借口。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要认清楚自己,认真剖析自我,找出自己性格、工作上的优点和缺点。在工作时重视发挥长处,在遇到困难时,以自己的创造力进行解决。既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又能化短处为长处,才能有效的管理好自己。
作为一名高速公路监控人员,我需要做的是如何更高效的管理时间,管理我自己,更好的服务单位,服务万千司乘。我们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时间对监控视频进行有效监控,对收费员的缴费工作做好细致的观察,对于高速公路路段的安全畅通等做出及时的检查以及汇报工作,把握好问题解决的关键点,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对于自己的监控工作要专注,只有专注才能不断提升,显示出工作的专业性,不论是对于过往司乘缴费程序的了解,还是监控情况的`记录,我们都要详细的知晓其具体操作流程,在监控中做好二次把关,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与同事之间协作配合,做出高效的沟通交流,进而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管理好时间,管理好自己,这是开展良好工作的基础,也是让工作能够有效运行下去的保障。只有内心有了明确的规划,有了一套自我管理的法则,我们才能在工作历练中不断的提升自己,养成自己良好的品行和工作习惯,从而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管理的读书笔记11
西蒙是管理学界内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是管理决策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管理行为》是西蒙最重要的著作,在书中他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更是提出了决策过程理论。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 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
一、 有限理性原则和满意解理论。
西蒙认为理性的限度是指人脑不可能考虑一项决策的价值、知识及有关行为的所有方面,因此人类理性是在心理环境的限度之内起作用,这个环境迫使个人不得不选择一些要素,作为他的决策必须依据的“给定条件”,这就是有限理性。西蒙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判断取决于有限理性。这种条件下,生活中个人和组织的决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西蒙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就不要认为能完美无瑕,而要会取舍选择最优的方案。决策者只有有这种“有限理性”,才能追求较满意的目标。理想中的完全理性会导致人们寻求决策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有限理性会导致人们去寻求满意解。 故西蒙认为决策时人们寻求的不是一种宏观的“最优解”而是满意解。
二、 关于决策的两个要素。
西蒙所说决策过程中两个要素就是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事实要素是对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描述。价值要素是阐述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从而体现对某种事物的判断程度。简而言之,价值要素是决策腰达到的目的,而事实要素是决策过程使用的某种手段。他认为决策时一个系统的过程,决策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以个相互联系的。
三、 关于程序决策与非程序决策。
所谓的程序性决策就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决策,经过多次实践对应于相应的问题形成的解决方法,换句话来说也就是经验。西蒙认为管理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程序性决策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是非程序决策也相当重要,这主要是指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在现实工作过程中,影响决策的各种环境千变万化、变幻莫测,怎样在变化的现实中做出正确的、创造性的决策同样是对决策者一个重要的考验。所以作为领导与决策者,这两种决策能力都应该得到培养和重视。
四、西蒙决策理论对改革我国行政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的启示:
1、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树立现代决策观念 ,健全集体决策的体制。
我国是个封建历史较长的国家 ,“人治”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决策中的“家长制”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 ,所有这些都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格格不入 ,在实践中必须彻底加以改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
学化要求我们重视民众参与决策 ,除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外 ,重视权力下放、权力分散 ,强调发挥专家的作用 ,让有知识和有能力的人进入决策层参与决策。“同时 ,要努力营造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政治文化理论 ,不断增强公众的平等意识 ,全面提高社会各界对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重大意义和实现途径的认识水平”
2、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决策监督机制 ,将决策纳入法制轨道。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现代手段和传统方法有机结合。
互联网使决策者可以获得大量决 策参考信息,但社会调查仍然是重要的决策手段,社会调查之所以重要, 就在于它是了解客观实际的一种基本手段。所以不能因为信息时代的到 来就忽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和系统分析是同一决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 阶段,两种不同的方法,应该综合应用。
4、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态度。 在做出决策时,要密切联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态度。科学决策实事求是是科学决策的根本要求和灵魂。科学的决策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态度,国家才能持续发展。
在西蒙决策理论中,处处闪现着西蒙在决策理论探索中对决策的理想状态和决策现实环境协调的思想。人的有限性等决策现实与决策的最优化目标存在矛盾,它要求我们在做决策时必须给予解决。因此,面对现实的各种矛盾,只有进行科学的协调才能找到可行路径。在管理中,用协调的思想,用令人满意的准则来引导我们决策,将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管理的读书笔记12
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以及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在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专业分工、标准化、最优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方面,泰勒对企业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其中包括对工人的挑选和培训、标准作业条件、明确规定作业量、建立激励性的差别工资报酬制度。在管理科学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额管理、差别计件工资制、挑选并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进行标准管理的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与方法。
本书主要由科学管理的基础和科学管理的原理这两章组成:
第一章,作者主要讲述了,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可这种情况很难达到。他说财富最大化只能是生产率最大化的结果。其实这就讲述了生产率的重要性。作者认为,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也认为劳动生产率的下的原因有三个:
1、谬论:在商业中,如果每个人或每台机器的产出增加了,那么最终将导致大量工人的失业。
2、不完善的管理制度“磨洋工”。
3、单凭经验行事。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法,那就是通过消除工人作业中不必要的动作并以快捷的操作代替缓慢而无效的操作,可节约大量作业时间,进而提高产量。
第二章,主要讲述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四个基本组成要素:
第一,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二,科学的选择工人。
第三,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有好的合作。
科学管理的提出,是为了改变“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的现状。科学管理的原则,又或者说是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其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与工人们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了工人们的身上。
所以科学管理理论很明显地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操作规程,是对具体操作的指导。它们是:首先,以工作的每个元素的科学划分方法代替陈旧的经验管理工作法;其次,员工选拔、培训和开发的科学方法代替先前实行的那种自己选择工作和想怎样就怎样的`训练做法;再次,与工人经常沟通以保证其所做的全部工作与科学管理原理相一致;最后,管理者与工人应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责任范围。管理者将担负起其恰当的责任,而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压在了工人身上。
从本书中可以了解到,泰勒的一系列工时研究所用的时间并非一两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也启示我们,做研究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应急功近利。这样,经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综合的比较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具有说服力。泰勒认为必须采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法则。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劳资双方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他要求企业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最高的效率,争取最高的产量,实现最大的利益。这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泰勒的管理理论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不断研读,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办法以希望找到最优的管理体系,殊不知这些仅仅是为管理理论的升华奠定基石。我也只能在工作中慢慢摸索,希望能对管理之道有所提高。从而可知《科学管理原理》是一本很经典的书。从词义上理解,管理通常被理解为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上对管理的理解是这样。平常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去应用管理一词的。但自从管理进入人类的观念形态以来,几乎每一个从人类的共同劳动中思考管理问题的人都会对管理现象做出一番描述和概括。并且顽固的维护这种描述和概括的正确性甚至唯一性。人类从来就不曾取得对于管理定义的一致解释。但泰勒提出的管理问题依然存在,他总结的管理经验依然有益,他研究的管理逻辑依然普遍,他创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
读完《科学管理原理》让我明白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科学规律来。懂得了科学管理就是要预先制度任务计划并实施这些计划。感悟到了泰勒所讲的同样的原理,也能以同样的效力运用到所有社会活动中,这些活动包括家庭管理、农场管理、大小商人的商业管理、教堂管理、慈善机构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各部门的管理,等等。在实际生活中也体会到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做事所带来得快捷与效率,更节约了时间。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在做某些事的时候就会去想,有没有更为科学的方法让事情做得更好一些。因为我个人认为科学的管理方法比一般的管理方法的实用性更强。以前对管理的认识面很窄,认为管理只存在企业、组织等人数聚集的多的地方。从来没想过在个人生活中也是如此的重要,更不曾想到以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是一种更完善的管理制度。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管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让我的知识面变得更加的宽广了,真的是受益匪浅。
管理的读书笔记13
面向未来的管理精髓!
强烈推荐。
配合领导力和驱动力等书籍服用效果更佳。
在这本书中,德鲁克先生首先颠覆了人们对管理的传统看法,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范式,即“只要能影响组织的绩效和成效,就是管理的中心和责任,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无论是组织能控制的,还是组织不能控制的”。他认为,管理不是企业的专利,所有组织都需要有效的管理,小到手术小组,大到大公司这样的庞然大物。他还认为,现代社会和经济的'中心既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更不是生产力,而是管理得当的组织。
其次,这位管理大师提出,组织或企业在制定战略时,不仅要考虑经济领域的东西,还要重视五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是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对组织的发展和经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
·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
·在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上,政府、卫生保健、教育和休闲等部门的影响与日俱增。
·在绩效的评估上,我们需要提出新的评价标准。同时,我们需要采用非财务手段考核知识工作者的绩效,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和效率。
·所有组织都必须放宽眼界,参与全球竞争,必须以同行业内表现最优秀的组织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现实越来越背道而驰。
随后他认为,管理层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组织要成为变革的引导者”。变革既是挑战,又是机会。虽然变革是不可预知的,但我们需要努力引领变革、努力创造未来。只有变革符合必然要发生的趋势,只要我们顺势而为,未来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接着德鲁克先生提出,“信息”正在取代“技术”成为新兴的信息革命的主角。知识工作者和管理人员需要参与信息系统的设计,自己决定他们需要哪些信息。他认为,“信息的目的不是掌握信息,而是能够采取恰当的行动”。他还认为,管理人员需要到组织外面观察和获取外部信息,而外部信息是关系到组织管理与经营的最重要的信息。
最后,德鲁克先生将论述的重点从组织转到了知识工作者。他认为“21世纪,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率”。在管理工作中,重点要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由于我们的工作年限越来越长,有可能超过组织的寿命,因此知识工作者需要学会自我管理。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处的位置、能做出什么贡献,还需要为自己的下半生做好规划。
管理的读书笔记14
浅读《现代管理学》这本书时,我了解到本书约分为三部分的内容∶ 一,介绍管理学的内涵、历史演进和管理学与其它社会因素的关系;二,详细介绍管理学的五大职能;三,在当今世界中管理应具备的新思想,即全球化视野和比较管理。
从中我了解到管理学在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五大职能,也是在全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分别是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它们是管理活动所具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其中,给我留下较深刻印象的是第十章的案例分析,《海尔的创新之路》,提到创新是企业生命的根源,是竞争力之本。
在面对新的市场契机时,创新往往能大幅度地超越对手,获得极佳的经营成果。竟然因为北京的一位老太太的信,而能在海尔的重视下引发了空调送风方式的革命。也是由于一封电子邮件,海尔创新出了"换台不晃眼"的彩电,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海尔的创新速度惊人,正是由于它的创新,才能让海尔立足在世界家电行业的前沿。
企业的发展如此,我们人生的发展也是如此,一个人只有跟随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力的社会中获取新的发展契机。
总结这本书阅读所得,我认识到管理科学在当今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且初步学习到了基本的管理学知识。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经纪人"到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中的."社会人"概念,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对职工,对管理客体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从而相应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也随之不断变革,更加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管理学是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它充满了无数先贤和大众的传统智慧对后来者对无数未知领域的艰辛探索。它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它出现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甚至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
因而从人们开始组成个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群体中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知识,提升管理技能,不断深化对管理的认识,是在21世纪成长成才的重要一步。此次读书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期待下次见面。
管理的读书笔记15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精力管理即通过科学的方法,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经常保持最佳表现,全情投入,同时又不损害健康、幸福和对生活的热情。《精力管理》这本书指出,虽然每一天的时间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可用的精力的储备和质量却可以改变。书中为我们介绍了精力的四个来源和自我改变的三个步骤,当我们学会更好地管理精力也就拥有了更加轻松的生活方式。作者始终相信个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性格的力量,并指出性格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精力管理训练塑造的。
精力的四个来源:精力指的就是做事的能力,它包括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四个方面。我们常常在时间的管理上下功夫,但是,管理精力才是高效表现的基础。全情投入就是确保最优表现的最佳精力状态。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互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我们培养情感、思维和意志能力的方法与体力相同,必须系统性地将自己置于超出惯常极限的压力当中,并在过后得到充分恢复。
精力管理有四个主要原则:1.精力金字塔:从低到高四层——体能的、情感的、思维的、意志的。2.钟摆式运动:周期性的消耗和补充精力。3.突破舒适区:让人感到不适的任何形式都有可能增加其精力储备。4.习惯成自然: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个高效率的部分都是习惯使然。
说到精力管理这个词,就免不了想到时间管理,有节制的人生、自律而规律的生活,或许很快就可以实现逆袭。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普通人将继续做普通的自己,我们终其一生也未必会有真正的“所谓逆袭”。即便或许我们的一生都注定平凡,那是否意味就着我们再也没有必要去费心思了解自己的精力状况,并且对之进行管理?在这个所有商家都在拼命用尽一切方式夺取我们注意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这个鸡汤与干货盛行鼓动所有人热血起来不要平庸的时候,我们才更需要留心去保护我们原本就有限的时间与能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各种信息的冲击中保持自我的知觉与理性的判断,才能更笃定自己的选择,才能更信任自己的力量。
生活是一系列冲刺,还是一场马拉松?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生活当然是一场马拉松。然而,书中的描述却与我们的常识认知不同,书中说:“想像一下很多长跑者的样子:憔悴,面有菜色,身体有点塌下去,感情漠然。然而短跑选手一般看上去强劲有力并且渴望将自己推到极限。这个简单的现象映射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无论我们所面临的要求有多高,跑道尽头100米或200米处的终点线却是清晰可见的。我们必须学会把我们的生活看成是一段段的短跑——在各个时段中全方位投入,然后全身心地退出,再重新跳回到冲突中面对任何挑战之前寻找机会补充精力。” 这段话正是本书核心观点的形象描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通过有效的管理精力,就如钟摆一样,使用→恢复→使用→恢复,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不断补充和使用精力的正向循环,我们就能跑得更快和更远。
相比时间管理,我认为精力管理更接近人性和事情的本质,更能驱动我们把事情做成做好。另外本书中还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付诸行动的价值观就是品德。让我们都做有品的人!
【管理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管理读书笔记06-22
《营销管理》读书笔记06-19
《时间管理》读书笔记06-28
小学课堂管理读书笔记06-22
《管理学》读书笔记09-13
有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06-23
企业战略管理读书笔记06-25
幼儿园管理读书笔记06-22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读书笔记06-26
管理学读书笔记范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