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保险论文1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领域涉及内容较多,审计机关的人力以及财力投入不足,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前主要停留在合法性审计阶段,审计工作亟待完善。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不全面
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主要是停留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环节,还存在着审计不够细致深入,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充分全面的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映。
(三)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还存在着缺乏全面完善的审计评价标准,现行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少,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准则等相应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的评价缺乏指导。
(四)绩效审计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
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与普通的审计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别,对于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政策理论水平以及研究分析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是以“财会型”的审计人才为主,对于公共管理以及行政作用发挥不够熟悉,不利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完善策略
(一)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审计机关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对于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开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为了便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遵循,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可以通过出台文件的方式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程序以及方法。
(二)确保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应该分为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支付以及影响四个方面开展审计工作。在基金的筹集阶段,重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是否及时、足额,程序是否合理,征缴比例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在投资运营审计阶段,则重点是对投资运营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将基金用于贷款抵押等现象进行审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为目的。在支付审计阶段则主要是对保险金的支付合法性、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计划、领取人员条件以及领取数额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进行审计。在基金影响审计上,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对参保群体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通过这几方面的全面绩效审计,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全过程管理情况。
(三)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
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的制定上,应该遵循简明实用、系统性、可比性、适度性以及可测量性的原则选择评价指标。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包括经济型评价标准、效率性评价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性评价标准以及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通过这些评价指标,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收益情况、投资运营效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以及收支管理等程序规定的履行情况。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人才培养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式的不同,因此审计工作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绩效审计专业知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此外,还应该针对审计报告的编写等相关要求,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能够在审计报告中提出更合理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建议和意见。
三、结语
强化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工作,也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效益,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监管的基本手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合法性、真实性,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强化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力度。
社会保险论文2
一、创新管理、狠抓落实,20xx年三项保险经办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迎难而上,三项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新跨越
20xx年是企业养老保险任务重、征缴难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面对困难形势市局领导及早调度,带领相关负责人进工厂、入企业、到县区调度、调研,查找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在全市掀起了“决战50天,确保圆满完成扩面征缴目标任务”的专项行动。各县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加强对企业稽核力度,强化破产、特困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分类实施不同措施,经过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1606人,净增24855人,完成省全年净增计划的120%;实际缴费人数333378人,净增27032人,完成省全年净增计划的13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82497人,净增14479人,完成省全年净增计划的12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24468人,参保人数完成率为100%。全市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总收入21.28亿元,完成省全年征缴计划的106.5%,比上年增收3.54亿元,增幅为19%;全市征缴工伤保险费8166.8万元,完成省全年计划的116.7%,比去年增收1789.8万元,增幅达28%。全市征缴生育保险费3478.6万元,完成省全年计划的128.8%;比去年增收784.6万元,增幅达29%。截至20xx年底,积极争取企业养老保险省调剂金1918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滚存结余已达45.43亿元,支撑能力在全省列前5位。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1.0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进一步增强了因工伤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风险抵御能力。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3946万元,实现了稳步增长。
(二)落实政策,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新提高
一是精密组织、周密部署,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即时纳入即时享受养老保障,全市2300余名符合条件的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及时纳入并发放到位。二是退休人员待遇调整首次实现了系统内信息化管理。连续七年八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比20xx年翻了一番多。三是企业离退休人员遗属待遇再获新提高,调整按原企业所在地调整。其中:滨城区、邹平县、博兴县提高90元,调整为410元;其他县区提高80元,调整为360元。四是及时完成企业离休人员参照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标准调整津贴补贴和取暖补贴。五是积极落实工伤抚恤待遇上调标准,及时调整、落实到位。调待工作于5月底前完成,调待人数411人,待遇调整后,伤残津贴、护理费、抚恤金分别达到1601.5元、1097元、748元,分别增长240元、270.4元、82.5元。六是按照程序严格时限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支付。100%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养老金11.3亿元,按时足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5776万元、生育保险待遇2714万元。
(三)开拓创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再现新亮点
一是试点推行实施指纹影像比对电子认证,实现认证工作的人性化、系统化、科学化。为应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现状,创新认证方式,建立信息一体化指纹影像认证系统,实行远程网络系统外围认证,离退休人员参与认证可就近办理。该项工作已在邹平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二是爱心手拉手,互助心贴心,助推“爱心互助工程”在我市全面展开。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服务项目,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社会保险杯”离退休人员门球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率达到99.5%,社区服务率达到99.3%。均超额完成省计划指标。
(四)健全监管,强化稽核,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三项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和操作权限,建立操作日志监控制度,形成了安全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实现了业务和财务数据共享和财务--业务系统的双向监督。在20xx年对我市20xx年-20xx年度以来的企业养老、工伤、生育保险收、管、支经办情况的审计中,未发现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违规问题,三项保险的经办工作受到了审计组的'充分肯定。(五)夯实基础、扎实工作三项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更加快捷。市内跨县区转移、市内企业养老与机关事业养老经办之间转移,实现了系统内直接调转和相关数据信息的直接交换,保证了转移接续的高效准确运行。对跨省市转移的,严格按照“三个十五天”的工作时限要求,有效地保证了转移接续的顺利进行。去年跨省市转入1221人,转入资金1672万元,转出910人,转出资金1235万元。二是三险社保待遇系统生成。不断完善程序,做好基本信息审核确认、个人账户系统维护等,确保了三险待遇准确核定、按时发放。三是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按照省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意见》和《滨州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目前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开展。市级建立了工伤保险调剂金和储备金制度,从更高层面提高了工伤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为特大、重大工伤事故紧急支付“储水”。四是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工作有序开展。做好协调工作,制定工作方针,按照部、省有关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要求和市局分工,对照5大类24小项标准进行了细化,明确了个责任单位的分工情况和要求,梳理了有关内控制度,从基础入手由市劳保处牵头的该项工作,正在全市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做好20xx年社会保险经办工作
(一)、继续强化扩面征缴工作
20xx年的任务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17万人,实际缴费人数达到35.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1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4万人;全年征收养老保险费23.43亿元,工伤保险费8000万元,生育保险费3800万元。经过近几年的扩面征缴,我市的扩面征缴空间越来越小,完成今年的扩面征缴任务异常艰巨,为全面完成任务,一要扎实做好扩面征缴工作,着力提高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明确扩面重点、提高扩面征缴效率和质量。加强与工商、就业、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对接,重点推进流动性较大的餐饮娱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未全员参保的民营企业依法参保、足额缴费;继续做好城镇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深入做好断保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服务工作。工伤保险要以高危行业、非公有制企业、非参公事业单位为重点提高参保率,确保非参公事业单位实现应保尽保。生育保险实施范围要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二要强化社会保险征缴稽核,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缴费意识。稽核的重点为用人单位少报参保人数、少报缴费基数和不为职工办理参保登记等行为。通过稽核增强用人单位参保意识,规范参保单位申报缴费行为,提高参保单位依法参保缴费意识。三要切实抓好缴费基数审核工作。要全力做好参保缴费基数的审核工作,尽力避免选择性参保和未完全参保问题,核实核准参保单位用工人数和缴费基数。有针对性的宣传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对各项保险待遇的影响等政策,引导参保职工关注当前缴费,维护未来社保权益,同时做好缴费基数的公示签字制度,充分发挥单位职工的监督作用。
(二)全面落实社保惠民政策
一是继续确保企业养老、工伤、生育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按照上级部署做好20xx年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并按规定时限发放到位。三是研究探讨“助保”做法,让缴费困难人员能缴得起费。随着养老参保缴费基数的逐年提高,我市的参保缴费数额逐年加大。我市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中出现失业、生活困难而又无力继续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员逐年增多,出现养老金断保现象,另外,在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保险人群中,还不断出现因病、因灾致贫而中断缴费的情况,可能导致这部分职工在退休后权益受损。面对参保缴费政策的刚性规定,本着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前提下,借鉴外省市的“助保”做法,开拓创新、建言献策,研究“助保”办法。四是加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管理,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入网。继续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严格按照三个“十五天”的时限要求,做到“按时准确、便捷通畅”,真正做到养老保险自由转移。要加强协调、完善程序,主动沟通,积极推进我市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并入全国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网络系统并实现顺畅运行。五是做好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级评定,按照《山东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规定的标准,评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AAA级街道、社区,推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六是加强调研,做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政策的配套与衔接,及时落实惠及民生的社保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即将出台,参保人员退休前死亡待遇落实等一系列政策即将出台,要加强学习研究与调研,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应落实方案,及时地做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
(三)、不断提高经办管理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经办标准化建设,有效实现精确化管理。要立足于信息化,打造标准化。切实加强在信息化条件下,社保经办业务流、信息流系统运行管理。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强化操作权限动态管理,使内控制度寓于系统之中。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系统控制倒逼机制,有效实现社保经办精细化、精确化管理。
二是全面完善经办管理流程,优化系统程序化运行。按照“压缩环节、减少程序、提高效能、监控并行”的原则。通过本地化需求编程,将参保登记类,社保关系转续类,保费征缴类,待遇核定类,待遇支付类以及贯穿以上业务的个人账户维护类六大业务经办纳入核心平台无缝衔接,有效实现能用系统的,不用手工作业。同时,在实现业务-财务信息一体化对接和双向监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全面完善优化三险信息化经办管理流程。今年要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系统控制管理,有效实现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动态递减计息和系统计算继承额,同时集中力量把企业离退休人员遗属待遇纳入系统管理。全面推进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支付纳入系统工作,逐步推行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三是创新管理方式,优化经办服务模式,全面提高社保经办公共服务水平。推广应用柜台、网络、自助三位一体的经办服务新模式。尝试推行新增退休人员利用社保卡发放养老金;加快“网上社保”建设,逐步扩大网上申报、网银缴费、网银支付待遇等经办项目。
四是有效提升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加快社会保险经办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按省级达标档案管理要求,加强社保业务档案的归档、管理和应用。
五是积极推进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工作。按照部、省有关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查询服务;依法据实开具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证明,强化保密措施,防范信息泄密等风险,切实提升权益记录管理质量。
六是切实加强社保统计工作。社保统计工作是经办主要事项之一,务必高度重视。要正确理解数据指标解释,认真把握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强化和运用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反映社保运行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七是健全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围绕社保经办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目标分解、责任落实、绩效考评、督查督办、奖惩激励等工作机制,强化考核力度,全面提升目标责任考核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发挥以考核促工作、以工作促发展的激励作用。
社会保险论文3
一、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模式的优点
1.“一体化”系统“事前/事中”扫描作为档案影像收集的主要途径,提升了档案著录质量和效率
经办窗口从业务受理开始,适时将参保人提供的原始资料、凭证扫描到系统之中称之为“事前/事中”扫描。“事前/事中”扫描的优点,一是将档案管理延伸到经办的前端,可以对档案从形成开始伴随经办全程,实现档案和影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经办过程中适时生成著录信息,做到笔笔有宗;二是可以通过经办采集的信息同时抽取形成档案(影像)著录信息,这种著录方式准确、唯一,避免了录入差错。
2.“一体化”系统“事前/事中”扫描,为无纸化协同办公、内控稽核提供支持
“事前/事中”扫描这种方式的档案影像收集,一是为网上协同无纸化办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业务资料、凭证影像在网上流转,使业务在网上的复核、审批更加直观方便,不需要传递纸质凭证资料,为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基础。二是为内控稽核监督提供了完整的经办影像支持。由于经办资料影像化、经办的审核、审批全部在网上完成,档案资料影像与经办结果一一对应,内控监督完全可以深入经办的各个环节,避免了现场面对面监督的尴尬,实现了背对背的监督把关。
3.“一体化”的业务档案“事前/事中”扫描为远程办公和网上经办提供支持
“数据向上集中、业务向下延伸”是强化监督管理实现利民便民的重要途径。网上经办、社区或保障所代办、远程办公是业务向下延伸拓展服务方式的重要途径,但这些经办方式最大的瓶颈就是凭证资料的审核。通过“事前/事中”对凭证扫描,再结合电子印章和二维码印证,通过网上远程事前审核电子影像,使更多业务可以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远程经办,也可实现业务远程代办,这样扩大了基层代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初探理机构和网上经办的业务范围,减轻了大厅经办压力,方便了参保企业和个人。
二、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两个管理系统的“一体化”管理路径
1.整合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
这个过程,就是使原来独立于业务经办之外的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和影像化过程,融入业务经办流程之中,按照“边经办、边收集、边影像化、边著录”的同步操作规程,将档案归集和整理、影像化和著录业务并入业务经办的相应环节,整合成新的“一体化”流程。
2.整合开发需求和异构系统
根据“谁经办谁收集、谁收集谁影像化”的档案管理职责划分,重新调整业务系统需求,在整合需求的前提下,重新开发或调整经办系统,使两个系统能够实现无障碍数据交换、存储、共享,两个系统的开发建议选用统一的开发工具平台、统一的数据库,为两个系统的“一体化”提供便利。
3.整合事前扫描和事后扫描。把扫描著录放在前台经办业务过程之中,担心是否会降低经办效率,但鉴于前文阐明的诸多优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在“一体化”的'前提下考虑如何提升经办效率问题。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对天津、福建、广东等省市不同系统的对比考察,“事前/事中”扫描对于大多数经办业务的效率影响不大,如果每笔业务用时平均在15分钟左右,而每一笔业务的资料扫描或高拍、著录信息录入平均需要加时60—90秒,时间占比并不大。如果遇到业务繁忙或繁复业务,可以根据具体业务有选择的采用事前扫描或事后扫描。
4.平衡使用扫描设备和高拍仪
“一体化”系统如何选用主扫描设备也是“一体化”系统应用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便携式高速扫描仪应作为“一体化”扫描的主要设备,它与高拍仪相比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的优点,但比高拍仪成本高。高拍仪作为影像化前端设备具有成本低、对凭证原件直接拍照,不需要对证件再进行复印,降低经办成本,但缺点是不适合大量纸质复印件的影像化,效率较低。
社会保险论文4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个人都需要就业实现人生价值。而失业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人的失业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家庭无法正常生活。失业人员灵活就业是解决失业很好的措施之一,而在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开始阶段收入少、社会保障低,为此国家应当出台关于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来帮助失业人员渡过困难时期,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本文对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做了一项政策评估,证实这项政策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给出了几条建议,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评估
一、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评估研究现实意义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规模和总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就业形势仍旧十分严峻,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从国家角度来看,失业率低,说明这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内部团结稳定,能够合理分配和引导人才的流动。从个体角度上来看,每个人都在工作,有相应报酬,工作当中的人获得报酬,会增加幸福感,他们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是他们融入到社会、参与社交的重要方式。就当前的形式来说,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所以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就业条件,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失去工作,对于这部分失业人员国家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上的照顾。当失业人员采用灵活就业形式工作时,给予这部分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可以缓解资金压力、提供劳动保障。这种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减轻了就业压力,同时增加了社会保险金整体积累。因此,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使得失业人员也可以像正常企事业职工一样缴纳社会保险,从而保证失业人员的保险缴纳完整性,完善整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评估可行性
(一)社会保险金额充足,可以为政策提供资金保障
从20xx-20xx年我国社会保险金收支结余情况来看我国各类社会保险资金充足、运转正常,同时收入大于支出并且略有结余。20xx年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高达5333.3亿元。因此,我国完全可以加大力度实施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不存在相应的资金问题。比如,失业保险基金在提高失业金发放标准,延长领取失业金的时长,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基本生活难关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作用,扶持失业人员就业带动其他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使得就业范围辐射更加广泛,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率,力争做到精准扶贫,解决赡养重大疾病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问题,争取没有一个“零就业家庭”。因此,在社会保险金充足的条件下,适当放宽标准,增加资金投入给灵活就业的.人员是可行的。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具体建议
(一)科学界定对象,精细化政策准入
从享受对象来看,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群体主要是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40周岁以上)、城镇户籍的“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等。自20xx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就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原本没有工作的农民转为失业人员,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因此,这就要求政策对享受灵活就业补贴的困难群体进行科学界定,灵活就业类型进行充分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政策的执行者清楚的区分政策的目标群体,精细化为其服务,使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出积极效果。
(二)加强管理学习,施行动态监管
因国家取消二元制户口,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人员呈“井喷式”增长,在零就业家庭中,年龄呈现年轻化,又因年轻人员工作流动性大,人员身份变化快等因素,为了防止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目标群体出现偏差,对享受补贴对象身份变化要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加强管理学习。街(镇)执行政策人员要认真学习好、领悟好现行政策。对于符合政策人员身份要进行实地调查,并及时公示。主管部门对于公示人员要做好审查和复核工作,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对于不符合条件人员及时取消享受补贴资格;对于弄虚作假,骗取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一经查实,立即停发其社会保险补贴并追回给予的补贴金额。二是定期复审。对不符合享受补贴人员,及时终止其享受补贴资格。这就要求街(镇)执行部门、劳动监察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对享受补贴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全方位动态跟踪监督,防止不符合享受政策人员依然享受,造成政府资源的浪费和形成新的社会不公平情况。
四、结束语
从严格审查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准入门槛,到全方位的监管,有效避免政策不落实以及防止部分人员钻政策的漏洞,给国家造成损失。真真正正地将政策落实到需要的群众。
参考文献:
[1]秦真安.社保补贴对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xx,(12):78.
[2]王钒吉.北京市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评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xx.
[3].关于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补缴医疗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J].天津社会保险,20xx,(04):48.
作者:杨学宏 单位:天津市西青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社会保险论文5
现阶段,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在社会保险上还接近于空白,但是各相关部门都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而我国足球运动员受到人种和体制因素等制约,使得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伤病率较高以及职业生涯年限不足,因此完整且健全的保障体系,能够对职业运动员的职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本文通过地辽宁队社会保险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全面解析现阶段足球运动员社会保险中具有共性的问题,从而为其他运动职业化提供帮助。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章选取辽宁省范围内的两只球队,即A队和B队,其中A队为30人、B队为25人,所选队员都是我国队员,外员不算在其中。
1.2、方法
本文选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分析。
2、社会保险现状分析
2.1、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调查
通过实际调查取证后可知,现阶段辽宁省A、B两只足球队共计55人中,没有一人根据我国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社会保险的缴纳,也就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五险一金,其中包括失业险、医疗险、生育险、工伤险、养老险以及住房公积金。
2.2、社会保险实际供给情况分析
社会保险是相关政府部门通过相关法律的强制执行,使用保险的方式来解决其自身所要面临社会风险,而这些风险具有一定的特定性,有效为暂时或者是永久丧失劳动力的人群及个人提供基本生活和收入的保障。
2.3、实际供给主体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存在很大的本质区别,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作为根本目的,不能够向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并且也是我国相关立法进行强制执行的。因此给社会保险提供供给就是国家,简单来说,就是由各地区社会保障部门来进行有效负责的。
2.4、社会保险的种类
社会保险系统中总共包含了五种类别的险种,即工伤、医疗、养老、失业以及生育,而着其中工伤和生育同职业足球运动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大,其他三种则是和他们密切相关。首先,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这样险种是由我国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制定的,其制定的根本目的就是有效解决劳动人员已经符合国家解除劳动义务,或者是不具备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一线的人员,未来阶段内保证基本生活和收入的制度。而社会养老保险在进行缴费过程中,使用的是混合财务制度。而社会成员个人账户中基金的来源通常是个人平均工资的8%进行缴纳,其中个人账户中财产是能够进行继承的。而其中社会统筹基金则是企业按照职工工资基数的22%来进行缴纳,这部分资金需要纳入到社会统筹账户中。其次,医疗保险。这种险种是国家及社会按照法律规定,为在保障范围之内的劳动人员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并在这一基础上而建立的保险体系。而医疗保险则可以根据群体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医疗种类,即:公费、农村合作、城镇职工、社保医疗等。而职业足球运动员则被划归到城镇职工医疗保证范畴内,因此文章重点对城镇医疗进行探讨。我国现阶段所实施的城镇医疗保险的费用缴纳使用的是地区管理制度,将社会统筹及个人账户之间进行结合。而个人账户中资金的实际来源由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月工资的2%,另一方面是用人企业或者是单位缴纳30%左右。社会统筹则是拥有用人企业和单位缴纳费用的70%所构成。
2.5、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就是职工在改变职业期间或是暂时没有工作阶段无法获得经济收入时,由当地政府向其提供各种物质帮助的福利制度,它能够对经济进行自动调节,因此,经常被人们称作经济稳定器。企业单位中的职工都被列为失业保险对象,例如: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一些城镇企业。而职业足球俱乐部为公司制,也应该为此险种的范围。缴纳失业保险基金的渠道有很多;城镇企业保险费应该交纳月工资的2%,职工交纳的失业保险应该为月工资的1%,而失业保险的利息和财政补贴应该被纳入到其余资金当中。
3、不同险种实际缴费与实际支付的现状分析
3.1、足球运动员社会保险缴费情况
通过实际的调查问卷分析可知现阶段辽宁省职业足球对A、B并没有根据国家相应标准缴纳任何社会保险中任何一个险种。
3.2、不进行社会保险缴纳的根本原因
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有诸多的因素直接影响着球员的社会保险缴纳,其中部分球员认为辽宁省社会保险实际保障水平不高,而自身所在职业俱乐部不给缴纳,还有一部分人员认为根本不需要。影响运功员不缴纳社会保险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为主要的因素不是险种本身以及运动员自身的问题,而是足球俱乐部以及足协等方面的不重视,而我国法律法规也没有进行对这一行业进行强制规定和明确指出。使得社会保险缴纳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策略,进一步保证运动员自身的权益。
4、提升社会保险缴纳水平的对策
首先,确保足球运动员自身社会保险满足供给需求。如今,我国市场之上可以让足球运动员进行选择的社会保险有很多种,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事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每种险种都没有非常高的`费率,这对于足球运动员来说,承担起来并不难。其次,足球运动员自身保险需求被限制。现在我国的足球运动员都有非常强的保险意识,并且风险意识也越来越强,很多球员都具有缴纳保险的想法和动机,而影响运动员不对社会保险进行交纳的原因就是足办方面以及俱乐部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再次,俱乐部要为运动员缴纳保险。现在大部分俱乐部都不为运动员缴纳保险,这样就导致运动员不对社会保险进行缴纳。所以,足协一定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利用立法来要求俱乐部为所有球员缴纳保险,使球员所具有的公民权利可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促进以后为足球运动员构建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最后,商业保险实际供需不平衡。现阶段,市场虽然为足球运动员提供了部分能够选择的险种,但是它们和其他普通群众保险没有明显不同,同时也没有为足球运功员度身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险种,随着球员购买欲望的提升,就要针对运动员特点来制定其想要险种,使得球员不仅有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还有一定的商业保证。
5、结论
总而言之,文章通过对辽宁职业球队实际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其解决策略,这样就能够给其他具有共性的职业化运动提供参考和帮助,进而有效提升我国运动员自身的保障,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进而为建设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卢奎,宋华明.江苏省优秀运动员社会保险体系的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6).
[2]庞善东.我国运动员保险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xx,28(2).
[3]吕兆峰,田爱华.优化辽宁省运动员保险结构的路径选择及实现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xx(12).
[4]虞轶群,季浏,李群等.上海市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xx,36(4).
[5]吕兆峰,田爱华.辽宁省运动员伤残保障的参与状况及对策研究[J].运动,20xx(12).
[6]李群,季浏,虞轶群等.转型与就业———对我国三省市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xx,33(1).
社会保险论文6
一、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我国国有企业也在紧跟时代形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企业原有的固定工制度已经逐渐被劳动合同用工制度取代,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支出,就会大量的雇佣临时工,企业并没有将这些人纳入到社保的范围之内,这是当前国企社保工作中面临的突出性问题。
二、具体措施
上文中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在社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想保障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良性发展,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当前情况下国有企业如何做好社会保险工作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1.提升社会保险责任意识,努力扩大社保范围
国有企业要想留住员工,一定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需求,而贯彻落实社保制度是保证员工基本权益的关键举措。具体来讲,国有企业在开展社保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在企业建立起全方位、多形式且多层次的社保体系,并深入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深入群众做好调查工作,下真功夫做好社会保险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社保工作者需要切实抓住三个层面扩大社保的覆盖范围。第一,要充分的发挥重点业主在职工社保中的带头示范作用,保证他们能够最先做到应保尽保。第二,则需要全面宣传,尤其是对于刚刚改制的国有企业来讲,一定要保证社保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第三,需要动员国企中具有缴纳能力但是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人自觉的参与到社会保险中来,不断的增加企业的社会保险金基数,这样能够更好的降低风险,给企业员工带来更多的社会利益。
2.强化社保工作团队建设
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具体来讲,国企的社保管理工作涉及到三个层面,即操作层面、管理层面、领导层面。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的社保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要设置科学的社会保险功工作岗位。在开展社保工作的过程中,为能够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效用,满足企业职工的需求,保证职工的社会权益,需要设置合理的社保工作岗位和工作机构,让企业的社会保险部门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更好的贯彻相关的社保政策制度,并对企业相关保险费缴纳和相关的待遇落实进行系统管理。第二,需要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险管理岗位。具体来讲,在国企内部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保险工作岗位的划分,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求,一般来讲,可以划分为业务人员、规划监督人员和财务人员等不同的种类,使不同种类的人员能够分工合作,提升社会保险工作的效率。业务人员要认真执行社会保险政策,并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业务,积极建立并维护相关的保险信息系统;规划监督人员则需要对企业的各项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做好科学详细的规划,并对规划的决策和运行进行科学的监管;财务人员则需要充分的确保企业社会保险资金的应用。国企内部各部门人员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社会保险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国有企业需要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的制度建设。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国有企业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的有利支撑,尤其是在国企不断深化改革背景下,要想更好的开展社会保险工作,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具体来讲,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避免在社会保险工作运行中盲目发展。从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和企业实际发展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并结合企业的结构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规范。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起社会保险信息共享平台,让员工更深入的了解到社会保险的相关福利,进而更好的'激励企业职工开展工作。上文中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有序开展的措施,要想更好的确保社会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确保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相一致,并且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引导企业科学规划,是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和社会保险管理总体系进行链接,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
三、结语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年来,国有企业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深化改革,需重点强调社会保险工作开展。笔者以此为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对国有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国有企业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进而建立起准确定位且运作高效的社会保险体系,更好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论文7
1基于MVC的Struts框架的建立以及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
1.1基于MVC的Struts框架的建立
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共设计了SINS包和NSSRC包,前者存放Struts控制XML文件,根据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在Jsp业务文件中创建计划包、人员包和单位包;后者存放hibernat及其相关业务逻辑,根据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在此文件中创建计划包、人员包和单位包。Globa1NameS.java是NSSRC包中的定义全局静态变量,可供整个系统使用,系统的运行模式以及相关操作均可借助该变量定义完成设置,在引用该变量时,只需修改文件别名对应的字符串即可,无需再对该变量的代码进行改动。通过Hibernate来完成数据库的连接设置,并在相应文件中存放其配置信息,并获得连接部分的相应代码,接下来完成的'事数据库表持久化的设计,通过数据库中各表对应的文件,对各属性变量及其对应的函数进行定义,然后明确存放指向路径。基于MVC的Struts框架包括View层、Control层和Model层,View层即为系统静态页面和业务层返回结果生成的jsp页面,均采用javascriPt语言编写,存放在SINS包中,按照其对应的功能模块,该控制文件会被划分为若干Struts控制文件;Control层可指明客户端表单应执行的类、方法和路径,并对客户端发送的表单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调用到具体业务层;Model层为整个框架提供了一个接口,通过此接口可与JAVA文件相连接。
1.2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
对于社保信息系统而言,不同单位和社保中心数据的存储格式并不相同,往往会形成多对一的格局,借助XML模式与其他关系模式的数据转换,可最大限度地抽取数据转换的共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定制转换的便易性。数据交换的精髓在于集中和标准,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汇集,为社保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数据集合。采用UML工具对网上申报系统进行建模,并根据建模结果而通过编码实现。以在职增员申报功能为例,通过互联网登录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办理相关业务,首先要提交数据处理请求,由信息中心轮询程序对接收到的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到系统,从而便能够查看到业务办理的结果,具体操作流程在界面上均有提示。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实际上就是Struts框架中View层、Control层和Model层的实现。
2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MVC开发模式构建java平台上的Web应用,使社保网上申报系统各业务功能得以实现,为提高该系统的实用性,还需解决系统响应速度以及在高负荷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
社会保险论文8
一、社保基金管理工作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当地政府的工作力度不足以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其次,企业职工对社保参保的意识不够积极,由于缺乏充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让许多企业职工对于社保制度不了解而存在许多偏见与误解。再次,在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方面还没有做到应收尽收,逃避参保缴费现象比较普遍,按规定社会保险费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征缴,但有些企业在申报缴费基数时故意少报瞒报工资总额,造成社保基金征收率普遍偏低.最后,目前国家或省尚未开发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化软件管理系统,各地管理系统各行其是,很不规范。
二、加强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工作水平的思考
(一)完善法律法规
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有效规范化管理必然离不开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对社会保险法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速度,并且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各经办机构、地方税务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关联财政部门的权力与义务,强化相关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力度,同时通过规则制定,强化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杜绝操作中的违法乱纪现象。
(二)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力度
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与保值增值。因此必须加强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工作的全面性。首先,要切实加强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建设,要将劳动保障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地方税务部门、各级银行及金融机构、监督审计部门以及监察部门等统统纳入到网络化管理体系当中来。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对社保基金运营管理工作的健全与完善,要对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实现全面化与精细化,对每一项社保基金的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都进行相对独立的管理与控制,双管齐下的实现对内部操作程序的跟踪监管。再次,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基金在管理方面的透明度,要让每一分钱都明明白白的收和清清楚楚的花,要端正态度接受社会公众及媒体的监管与督促。最后,加快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渠道开辟,为了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管理与有效的保值增值,确保社保缴纳人员的合法权益,必须加强对保值增值渠道的开辟力度,增加投入渠道与研究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回报方式,最大限度提升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三)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参保宣传教育工作
社保能够充分实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全方位的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提升她们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目前虽然我国社保参保人数在逐年上升,但参保总数在我国全部人口中的比例仍然较低,这一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保参保工作的积极宣传和正确引导。首先要通过各种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其他信息传播工具加强对《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其次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塑造力度,要努力提升群众对社保制度的信任度和依赖感,提升社会大众对社保制度及改革工作的支持力度,从而最大限度扩大社保缴纳人群,扩大社保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保体系。
(四)提升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及时收集与使用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努力提升社保基金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首先,要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网络系统,要建设包括省级、市级乃至县级单位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网络,并将这些网络集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其次,要通过网络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充分实现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工作相关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效率,实现个部门之间的网络互通,确保社保信息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快捷的相互传递。再次,要加强对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努力整合各项资源,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
三、结束语
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实行,不仅有利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提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保基金是社保制度及具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所以必须加强对该部分的水平提升和制度完善,确保社会保障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社会保险论文9
摘要:在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社保经办管理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从而为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提高乃至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强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并且也需要我们不断对社保经办管理体系的建设进行强化,从而加快经办管理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建设
在我国社保体系逐步完善下,参保人员逐渐增加,由于工作愈发繁重,逐步增加的参保人员和相应的服务量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管理与建设方面愈发艰难,从而束缚了社会保险行业的发展。
一、如何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当中,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行业也经受了历史性的改变,窗口服务身为社会保险工作的先锋工作,获得了显著的进步,社保经办服务人员通过对所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政策的贯彻实施,却并未令广大群众的所需得到满足。将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为核心,源于提高社保经办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相应方法。
(一)提高窗口管理能力
窗口服务工作在价值体系方面尤为显著,其中新思想则为不断追寻进步,具有公平、合理的价值标准,需要经办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周到的服务,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行为准则。在发展当中,需要通过文化作为根基,保险行业也应如此,应当将保险文化当作灵魂所在。保险经办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管理实践,逐步建立了“外树形,内树魂”的文化,从而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并且也成为经办人员坚定不移的目标及标准。
(二)有效推动经办资源的整合
社保经办资源的整合,则为目前企业在各种险种限定时,不同险种相融合的结果,从而逐步组成了机构,再通过这一机构对业务进行统一办理及管理,这也成为完善我国在社保经办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并且在提高社保经办管理能力方面也极为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社保经办机构分成了各类险种,机构尤为繁琐,具有职能重复的现象。企业为员工办理的保险通过分别设定险种、多头进行管理的`方式,会令经办资源较为分散,令信息无法被实时共享,从而令行政成本提高。不论是经办效率还是经办能力均较低,造成较多怨言,为社保经办机构在管理能力的提升方面带来恶劣的影响。经办资源整合完成之后,依照精简、统一乃至高效的方针进行经办管理,从而显著提高了经办管理在服务方面的能力,为参保人员给予更为快捷的服务。
(三)注重干部团队建设
在当前社会保险行业高速发展阶段,特别全面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后,经办机构在业务的数量上急剧增长,可是由于社保工作人员严重欠缺,导致了人员不足的现象。由于经办机构业务量的提升,令经办人员在工作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加,即便时常加班也较难按时完成工作。经办机构人员在数量方面无法随着业务量进行增长,从而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信心。所以,在业务量大增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数量,才可以令工作保质保量。并且,提升干部团队总体素质则在于强化培训,完善干部审核、奖惩制度,以此令干部的综合素质乃至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并且不断运用素质审核以及业务审核等方式,加快干部团队的综合素质,令其成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高涵养的干部团队。
(四)持续加强标准化建设
强化社会保险标准化的建设能够令参保人员对保险服务的所需乃至社会保险事业的高速发展给予满足,并且还能够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能力。业务经办流程展现出标准化、规范化的状态,当城镇居民社保在获得迅猛发展时,令参保人员具有极大的流动性,从而产生了各种险种的社会保险关系转接续办流程无法统一的状况,异地就医无法立即结算等问题,从而国家在这些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给予监督、完善。在社保经办资源逐步完善中,需要打造出统一的经办程序,构成全新的办理方式,从而令经办管理服务实现标准化,保障社保制度彻底覆盖的目标得以完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与建设分析
(五)持续完善信息管理体系
我国在社保事业高速发展时,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并且基金数额也在持续攀升,这一状况下,令社保经办机构中人少事多的现象愈发明显,一旦想要解决人员不足及提高经办效率等问题,则需要增加人员数量,增加在编名额,提高人员素养。通过运用高科技而提高人员在办事方面的能力。由于我国社保信息系统并未真正实现统一,令信息系统联网也无法实现,从而令参保人员在异地进行就医、结算、社保关系专业等问题形成阻碍,所以参保人员具有较大的不满,需要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持续加快经办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对于所有省市范畴中经办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加快社保数据能够实现数据统一、联网数据全覆盖等问题,完成资源信息的即时共享。面向全国范畴创建社保管理信息体系,搭建源于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网络平台,从而完成跨区域社保关系的对接、异地待遇等方面的运用,如此则能够令信息资源达成全国范畴的共享,参保人员更加适宜流动。设置社保一卡通,有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经办效率,在我国所有范畴都可以通过社保一卡通,管理参保人员的位置和时间。
(六)强化人员服务理念
社保经办机构服务大多需要面对失业、老人、病患等人员,这些人员的社会保险经办中的弱势群体,应当给予重视,以便令工作状态有所提升,持续更新工作与服务氛围。对于工作人员,需要持续完善工作的方法以及服务设备,从而令广大参保人员能够随时通过温馨舒适的环境进行参保。并且,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建服务则为职责的理念,逐渐将我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进行演变,令其变成职业习惯与职业精神,把参保人员的满意程度当成工作的职责所在,以服务参保人员作为出发点,为参保人员给予良好的措施。
(七)激励强化社会保险文化的建设
社会保险文化建设指的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不但能够令在职人员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显著加大社会团队的凝聚力。显著加快社保文化的建设,将社会工作的特点展现出来,不断开发社会文化的潜能。透过相关文化活动的实施,极为有利于强化思想道德理念的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干部团队在文化方面的素养以及精神方面的状态,通过以人为本、廉洁高效为方针,不断为社保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并且,社保宣传工作不断提高,透过不断加强媒体对社保政策的宣传,令人们在更加关心社保、了解社保的环境中生活。
二、社保经办机构建设的分析
(一)形象标识需统一
在已经实施垂直管理的社保经办机构中,市与县名称并不相同,较易令群众出现误会,目前,需要尽可能快速的将市、县的经办机构业务大厅进行统一,内部科室都使用相同的装修风格,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的标牌编号需统一,且需要具备相同样式的工作服装或服装款式,办公用品比如档案盒、稿纸等用品均设计成统一的样式及规格。
(二)机构设定统一
通过社保局的有效分析,为县、区逐一给予正确的机构科室设定规划,所有县、区都应当严格依照规定设定科室,不可任意更改,绝不可发生因人设岗的状况。
(三)业务流程统一
在五险一金逐步变成四险一金的状态下,严格执行最好的途径、最简便的程序、最快的时间以及最佳的服务作为目标,对所有险种、所有业务范畴、报送资料、办理程序等相应环节设定准则,在降低职权互溶时,做好查缺补漏,寻求在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各类业务表格应当进行统一,切不可随意印制。
(四)管理制度统一
身为建设的一个主要环节,需要融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参考外地经验,极力打造符合社保机构所需的管理制度,将机构内部的管理进行统一,提升经办能力,并需要各市、各区严格依照规定给予实施。
(五)服务标准统一
通过标准化与量化的方式评估经办服务,参保人员办理业务需进行几个环节,办公业务最长能够等待多久,均需具备一个标准及承诺,如此才可以令经办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且需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方面通过强硬的标准进行规范,真正提升经办服务的层次与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社保经办机构中,将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制度,建设更为有利于民的服务体系作为主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需随时将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与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当作首要职责,需极力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能力,为参保人员给予极为有利的服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建设属于全新的环节,也属于极为关键的工作,成为强化社会保险经办能力,提升经办水准的必备环节。需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有效运用社会保险经办制度的特点,掌控机遇,不断努力,真正将标准化建设的特点以及成效展现出来,通过积极的工作态度获取上级以及群众的认可,加快社会保险行业科学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双凌.制度全覆盖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思考———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xx(12).
[2]钱振伟,王翔,张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xx(02).
[3]吴振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问题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xx(07).
社会保险论文10
社会保险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在于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高效运行,对其委托管理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的审计,保障社保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干部廉洁从政加强社会保险内部审计,筑牢业务、财务、内审稽核"三道防线",严把业务经办和基金进出口关,确保基金安全与完整尤为重要。
一、内部审计的相关概念
内部审计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产物,是更好的形成监督公司内部的经济运作机制和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需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积极的管理审计,具有独立性、广泛性、综合性、积极性的特点,是单位内部建立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存在于公司的内部,在公司中扮演着监督人的角色,从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多项工作,是大中型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职责部门。
二、目前社会保险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和社会保险经办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采取不支持或不积极配合的态度,阻碍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社保内部专业人员配备的不合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系统的后续教育和业务培训,难以应对深层次或较为复杂的审计工作,严重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三)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目前社会保险内部审计多数存在着设置不合理,机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够,职责不清等情况,内审工作很难开展(四)信息化审计手段运用不足目前审计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审计对象的水平还较低,在运用范围及审计软件的适用性上都受到不少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提高(五)审计的重点不突出目前多数属于事后审计,内容比较单一,流于形式,缺乏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无法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建议,严重削弱了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三、基于社会保险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一)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不仅有利于加强社保基金安全、业务规范和内部管理,更有助于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也有助于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主要领导应亲自抓,分管领导抓落实选拔作风正、懂业务、知识面广、能力强的人加入内审队伍,引导内审人员增强对内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解除内审人员的后顾之忧2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并与单位财务、纪检、部门分别设立,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因此,要配备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专职审计人员,由主要负责人亲手抓、总负责,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行使职权,独立发挥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3健全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管理指导。
内部审计制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是保证内部审计有效性的因素之一社保部门在制定内审制度时,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审计协会公布的条例和规范等外部制度再结合社会保险内部审计的实际特征,制定出一套有特色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既要有基本制度,又要有实施细则;既要有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又要有内部审计职业判断所需的对比标准,对组织的内部审计工作加以具体的指导。
(二)强化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坚持依法审计要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增强内审人员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良好职业形象2加强专业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工作经验、职业怀疑能力等直接影响到了社保审计的质量鉴于目前社保内审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经验不丰富的现状,为了增强综合能力,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内部审计师、注册管理会计师、会计职称考试等,系统掌握与会计相关的知识,持证上岗而在审计的实践当中,审计师需要运用专业判断,结合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审计的实践工作逐步增强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以审代培的效果3拓展培训内容,坚持后续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加强内审专业知识培训,加大对社会保险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培训,增强认识和把握问题的能力,使内审人员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能熟练掌握社保政策法规和社保五大险种业务处理的全能性人才
(三)创新内部审计模式
1审计监督为管理服务内部审计如果只是事后审计,只看重其对社保各部门的监督作用,进行"秋后算账",内部审计也就相当于一次财务审计,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内部审计是为管理服务,通过查错纠弊发现社保机构中存在的漏洞以及潜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它可以提高各项工作的管理效率,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依法查处违纪违规行为,是领导者的好帮手内部审计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和评估社保机构的长远发展,为管理服务广大的工作人员不仅要认识到内审的监督作用,更要认识到内审的服务作用,改变以往错误观念2务实与创新并举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总结工作经验,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一要不断完善开展审计的方法和领域逐步改变以往只注重事后审计的模式,将内部审计的领域扩展到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使得内部审计贯穿全程,使审计内容得到深化在审计方法上,实施经济责任责任、绩效考评等方法,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要坚持原则对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批评指出,不可因为情感问题包纳、纵容当事人,决不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深入调查问题的本质,防患于未然,保证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三要强化监管,创新审计方法,改进审计手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不断内部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3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社保内部审计人员所得到的审计证据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坚持自我审计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新闻媒体、社会公众、政府机关等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有助于提高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的水平。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
工作质量与效率1构建社保审计综合信息平台社保管理量大、工作复杂,这就决定了社保管理对信息化系统有极强的依赖性当审计的环境发生变化时,社保的'内部审计也应当相应调整,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审计技术,开展计算机审计和联网审计,构建社保审计综合信息平台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金保工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社保基金的管理中逐渐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社会保险数据化信息资源,探索社保基金联网审计,以提高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2借助信息系统,提高审计效率在信息化的条件下,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仅通过远程监督社保资金的基本账户和财政资金相关账户的变动情况,远程监控社保各项业务的经办过程,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审计证据,大大减少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与现场审计紧密结合可使内部审计从事后审计走向事中、事前审计充分发挥远程化审计的时效性强、工作效率高、审计成本低等优势,彰显非现场审计的隐蔽性、威慑力等特点3跟紧时代步伐,运用新兴技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通讯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这些新兴的技术时效性高、运算速度快、容量大、简单便捷,给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工作的效率效果,社保内部审计也应当逐步引用这些新兴的技术,提高内审的效率诸如移动通讯技术,可以方便内部审计信息的及时传送,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地点随时进行远程会议,交流审计工作进行,进而调整下一步的审计计划,同时也有助于领导者及时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的进展动态。
参考文献:
[1]杨锋辉关于构建大社保审计格局的几点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xx(09)。
[2]王伟关于社保审计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xx(34)。
社会保险论文11
20__年,我国养老社会保险个人账户亏空已高达8000亿元,而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养摘要:老金工资替代率约为58.5%,其中20%来自社会统筹,38.5%来自个人账户,显然,如此巨额的个人账户的亏空已对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造成这一严重局面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政府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本文将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的制度性缺陷进行分析,以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一、我国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产生
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可能引发的养老社会保险支付危机,并充分发挥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各自所具有的优点,我国决定采取部分积累制的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1995年,国务院据此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提出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并提出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两个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地进行试点。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国发(1997)26号],在该文件中,国务院在总结几年的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到本世纪末,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至此,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形式的部分积累制的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在我国得到确立,我国的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由现收现付制转入部分积累制。而实行部分积累制后,按照当时的规定,通过养老社会保险缴费所筹集的资金在使用时分为两大块,一块进入社会统筹基金,一块则进入个人账户,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达个人缴费工资的11%.由于有部分养老社会保险缴款进入了个人账户,结果导致在转制前参加工作的老职工在原现收现付制下积累的部分养老金权益无法在新实施的部分积累制中找到对直的资金来源,这就产生了所谓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
二、我国目前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处置方式
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并同时出台了两个实施办法,供各省市自由选择。在此通知中,明确规定职工养老社会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社会统筹部分由企业缴费,个人账户缴费则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并对政策实施前退休的职工(即所谓“老人”),政策实施前参加工作而将在政策实施后退休的职工(即所谓“中人”)、政策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即所谓“新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办法一规定“老人”的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对“中人”则规定其在新制度实施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以职工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推算出全部工作年限的储存额,但视同缴费年限的对应的资金来源则未作规定;办法二在对待“老人”和“中人”问题上则规定“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并以此为依据计发基本养老金,“老人”的基本养老金从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
所不同的是,办法一明确规定个人账户按职工工资收入16%左右的费率记入,由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一部分组成,另外,企业还必须按“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的原则缴纳工资基数一定比例的费用以组成社会统筹基金,而办法二虽说也规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但对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则未作明文规定。显然,办法一有利于个人账户的建立,但在养老社会保险支出刚性的压力下,当个人账户规模既定时,地方政府将不得不依靠提高企业缴费率以筹集足够的社会统筹基金,这必将使企业难堪重负。而办法二由于没有规定个人账户的费率,因而,地方政府在面临养老金支付压力时,可以通过缩小个人账户规模从而相应增加社会统筹基金规模的方式来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但也正因为没有明文规定个人账户的费率,就使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为地方政府挪用个人账户资金或压缩个人账户规模从而缓解养老社会保险资金不足的压力大开了方便之门,使个人账户无法保障,这又有可能使政府寄希望于通过建立个人账户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的计划化为泡影。
鉴于上述两种办法的缺陷,国务院于1997年又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该决定明确规定,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同时规定,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对待“老人”、“中人”问题,则依然采取从前的措施。
从这两个决定中我们不难看出,政策制定者意图通过养老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来解决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问题。在两个决定中都明确指出,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而对待“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的那部分资金缺口,决定虽说没有明文规定从社会统筹基金中解决,但法律已明文规定,个人账户所有权归个人,而政府又不打算用财政资金来弥补,这个资金缺口显然最终也只有从社会统筹基金中解决。
三、目前实行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的缺陷
(一)处置政策的不公平必然导致政策执行难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而非正式规则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的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和内部实施的行为规则,非正式规则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正式规则一般由国家提供,提供一项正式规则事实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它必须借助强制力来推行,因而要付出成本,而成本的大小则取决于该社会的非正式规则对它的认可程度。
如果非正式规则对它认可的程度低,那么,该正式规则的实施成本就高,有时这种实施成本甚至会高到使该正式规则无法实行的程度。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处置政策也是一项正式规则,它的实施成本也与社会成员对它的认可程度紧密相关,而社会成员对它的认可程度又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它的合理性、公正性的理解。“维持一个现存秩序的成本反而涉及对现存体制合理性的理解。在社会成员相信这个制度是公平的时候,由于个人不违反规则和不侵犯产权——甚至当私人的成本收益计算会使这样的行为合算时——这一简单的事实,规则和产权的执行费用就会大量减少。”
不幸的是,我国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的合理性、公正性受到了企业和个人的广泛质疑。现行的转制成本处置政策事实上是要一代人养两代人的老,而且,正如一些养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所说:“社会养老保障的重点是国有企业,出钱的重点是非国有企业”,“先把他们(非国有企业)拉进来再说”这显然有失公平,因而在实施中遇到了广泛的抵制,结果导致养老社会保险统筹面始终难以扩大。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__年城镇就业职工达24780万人,参保职工11128万人,参保率已高达45%;20__年就业职工达25639万人,参保职工11646万人,参保率为45%;20__年就业职工达26476万人,参保职工12250万人,参保率为46%;而1997年城镇就业职工为17337万人,参保职工8475.8万人,参保率50%,而且,即使在政府的强制力作用下参加养老社会保险的企业,也是想尽千方百计拖缴、欠缴养老社会保险费,不少企业瞒报职工人数,少报工资基数,不少国有企业甚至通过向地方财政借款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而养老社会保险政策执行机构在政策执行阻力重重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手段来减轻自己的收缴压力,先是对企业采取差额缴拨的方式,结果造成部分企业拖欠或不足额发放职工养老金的情况发生,导致社会不安定;后来,在国家强制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后,又通过与企业谈判的方式来提高缴费工资基数,在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依然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就干脆通过挪用个人账户的资金来解燃眉之急,结果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使国家寄希望通过建立个人账户以渡过人口老龄化危机的计划难以实现。事实上,在政策执行难的情况下,国家试图将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转移给企业和个人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在养老社会保险支付刚性的压力下,国家弥补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缺口的财政补贴也在逐年增长,20__年为408.2亿元,20__年为530亿元,20__年为614亿元,20__年为65l亿元,20__年则高达971亿元。
(二)处置政策的模糊性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柯武刚、史漫飞指出:“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制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能通过提供一系列的规则来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人们的行为变的可以预期, 从而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而制度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是它必须具有确定性和一定的稳定性。 确定性是好的制度的本质要求。所谓好的制度,用制度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交易成本低的制度,制度设置的目的在于节约交易费用,而交易费用的存在取决于三个因素:受到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以及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的存在必然会使交易费用增加,因而,要想节约交易费用,就必须有效地抑制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
诺思指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人们的交易事实上是一种博弈,交易双方都希望通过采取有效策略行为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根据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定理,我们知道,在规则一定时,每一个有限博弈都至少存在一个纳什均衡,既然存在纳什均衡,就意味着存在使交易双方收益都最大化的稳定的策略行为。因此,只要博弈规则一定,交易双方的行为就变得可以预期。但当博弈规则不确定时,交易双方的行为就会变得难以预期。博弈规则对博弈双方的支付函数有重要的影响,当博弈规则发生变化时,支付函数就会发生变化,因而均衡的结果也就不同,人们为使自己收益最大化的策略行为也必定发生变化。
规则的不确定也就意味着人们无法准确地知道自己和对方的支付函数,因而也就无法采取稳定的策略行为,人们的行为就会变得难以预期,机会主义行为必然泛滥,交易成本也必然提高。因而,作为社会博弈规则的制度必须具有确定性。
稳定性是好的制度的又一本质要求。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世界是复杂的,人的理性是有界的,为了简化决策过程,人们往往根据习惯采取行动。习惯是非正式规则的重要内容,习惯可以被理解为由文化过程和个人在某时刻以前所积累的经验所决定的标准行为。熊波特认为,若没有习惯的帮助,无人能应付得了每日必须干的工作,无人能生存,哪怕是一天。尼尔森和温特尔认为,一种行为若能成功地应付反复出现的某种环境,就可能被人类理性固定下来而成为习惯。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在某一具体制度下,一定存在对应的纳什均衡,人们一定可以找到一种使自己在该制度下收益最大化的策略,只要制度不变,人们就会采取这一策略行为,这种策略也就容易固定下来成为习惯。但一旦制度变化,这一习惯就会变得不合时宜,为了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人们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策略行为,形成新的习惯,但如果制度频繁变动,就会使人们变得无所适从,节省决策成本的习惯也就无法形成,没有习惯的参与,交易成本必然高昂,因而,要想节约交易费用,制度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转制成本处理政策由于缺乏应有的公平性,因而一开始就显得底气不足,只是含糊地说,退休职工(“老人”)的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解决,政策实施前参加工作但还未退休的职工(“中人”)在政策实施前的工作年限视为缴费年限,却只字未提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问题,这就使得政策模糊不清,而政策的模糊不清必然使执行机构和缴费者之间无法形成均衡策略,因而,执行机构和缴费者就必须不停地根据对方的策略来相互调整自己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差额缴拨,通过商议确定缴费工资基数、拖欠、逃缴、通过财政借款缴费等策略行为即源于此),而这种反复调整的过程必将提高交易费用。
事实上,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社会转制成本处置政策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的产物,政府也只是心存侥幸心理,对其是否有效并没有把握,因而,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当缴费者的策略行为导致政策目标无法实现时,政府就会修改政策,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政策也就始终处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这就使得人们对未来难以预期,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三)现行政策扭曲的激励机制将对人们的意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意识形态可以被定义为关于世界的一套信念,它们倾向于从道德上制定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社会现行制度结构。制度的实施需要成本,而意识形态对制度的实施成本有重要影响,因而,意识形态对制度的顺利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有一套不变的规则、检查程序和惩罚措施,在限制个人行为程度上仍存在着相当的可变性。”如果缺乏意识形态的约束,人们纯粹依靠成本——收益计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那么,制度将难以实施,“但违反这些规则也符合新古典主义者的利益,只要有关利益和成本的个人主义的计算要求这样的行为。然而,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任何国家政策的不可行,因为这些规则的执行费用即使不确定,至少也会大到足以使制度不能正常运行”。而适宜的意识形态则能有效地抑制人们的这些行为,从而使制度得以正常运行。
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当人们的经验与其思想不相符时,他们就会改变其意识观点,实际上,他们试图去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新的理性”,也就是说,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修正意识形态。我们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由于缺乏应有的公平性、确定性和稳定性,导致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泛滥,而执行机构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也不得不采取适应性的相机抉择策略,如:当企业瞒报、少报养老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时,其实执行机构和企业对此都心知肚明,但执行机构不是通过对企业进行琐碎繁重的审计以确定基数,并强制执行,而是通过与企业进行协商来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缴费基数。显然,协商的结果与双方的谈判能力密切相关,事实上,这意味着执行机构默认并强化了企业瞒报缴费基数的行为,其结果是
使现行政策的实施具有一种扭曲的激励——惩罚机制,即对按政策规定上报缴费基数的企业进行了间接的惩罚,对瞒报、少报缴费基数的企业进行了间接的激励,这种扭曲的激励——惩罚机制必然会使人们诚实守信的信念遭到打击,从而对其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而不利的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又必将增大今后好的制度的实施成本。事实上,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已经由于受到人们目前的意识形态的抵制而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如果这种政策还不能及时改变,一旦形成了不利的意识形态,那么,到采取更公平的政策的时候,又必将受到不利意识形态的抵制,又得付出成本,实在是得不偿失。
(四)现行处置政策必然导致对社会保障专职管理部门的制度约束软化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在运行中有可能出现三种类型的债务,即:养老社会保险一般隐性债务、养老社会保险转制隐性债务、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三者的发生机理是不同的,相应地,政府对三者所应承担的责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由于是政府对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实行转换所引发的,因而政府应承担直接的责任,政府必须通过财政筹集资金予以偿还。而对于养老社会保险一般隐性债务和养老社会保险转制隐性债务,这类债务不一定真正发生,如果没有真正发生,自然就谈不上什么责任;如果真正发生而转化为现实的债务,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养老社会保险一般隐性债务和养老社会保险转制隐性债务真正转化为现实的债务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发生转换而造成的;第二种是社会保障的专职管理部门的管理失误而造成的;第三种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引发的。对于第一种情况而出现的债务,此种债务实质上是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政府应承担直接的责任,政府必须通过财政筹集资金予以偿还。对于第二种情况,其直接责任应由社会保障的专职管理部门承担,政府不承担直接责任。对于第三种情况,由于是由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引起的,因而不存在责任主体。不过,对于第二、三两种情况,尽管政府不承担直接的责任,但政府作为一个公共主体,有义务化解公共风险,维护公共利益,因此,在第二、三两种情况下,政府仍应积极采取妥善的措施对债务进行处理,如果其它的措施仍不能有效解决债务,那么政府应承担最后的支付责任。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所发生的现实的债务由于其发生的原因不同,相应地,政府应承担的责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由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发生转换而造成的现实的债务(即转制成本),政府必须承担直接责任;但对于由社会保障的专职管理部门的管理失误而造成的那部分现实的债务,其直接责任则应由社会保障的专职管理部门承担,而政府只是作为公共主体承担间接的责任。但目前我国现行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处置政策却使养老社会保障的专职管理部门可以轻易地将自己应负的责任转嫁给政府。
目前,政府并未承担起其应承担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责任,而是试图通过提高缴费率,通过扩大统筹账户的规模来逐渐消化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这种处置政策的不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政策显失公平,客观上无疑会给养老社会保险专职管理部门造成执行困难,这就给养老社会保险专职管理部门向政府转嫁责任提供了极好的借口,这些部门可以名正言顺地将自己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说成是政府为逃避应承担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责任而制定的不公正的政策造成的,从而逃避自己的责任。而在处置政策确实存在不公平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对这种转嫁责任的行为也无法深究其责。这种制度约束的软化必然导致养老社会保险专职管理部门的不规范行为的频繁发生,从而给我国的养老社会保险事业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五、政府公开承担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责任是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由于现行处置政策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限,我国政府对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缺口的财政补贴逐年迅速增长,既有政府必须承担的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其中也有相当部分是由于社会保障的专职管理部门的管理失误而造成的,政府本想减轻负担,到头来反而还承担了额外的负担。
而更为严重的是,政府不但没有成功地转嫁成本,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账面上的部分积累制,实质上的现收现付制;企业负担未减反增;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在职职工未来的养老社会保险权益无法保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难以建立;养老社会保险专职管理部门的不规范行为频繁发生等。因此,政府公开承担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的责任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社会保险论文12
摘要: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实行计划生育的影响,使得我国人口逐渐偏向老龄化,导致退休人口众多,使得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压力在不断上升,而扩大社保的征收范围可以有效地缓解社保压力。所以如何做到扩大社保征收范围是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此篇文章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面征;社会劳动力;保险经办机构
一、扩大社保征缴范围中存在的问题
1、参保涵盖面狭小
目前就我国社会保险的涵盖面来说,连世界劳工组织中规定的最低限额都没有达到,在社保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虽然在我国每年会有许多外来人员来本地工作,也带动了一部分人员就业率,但也正因如此,这些非标准的工作对参保极为不重视,这也导致了我国社保涵盖面的下降,给我国日后人员的养老问题带来了严重的隐患。针对我国现在的发展情况看来,参保人员与享保人员的比例不协调,可以说是严重失衡,从而使社会保险体系面临巨大的危机。
2、缺乏对扩大社保征缴范围的宣传力度
一方面,由于我国私营企业较多,且法律意识淡薄,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经济利益的收入,部分企业不愿意和员工签署劳动合同,不给员工上保险。有些企业还克扣员工工资、狠用员工,这些都不利于社保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劳动者也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对维权意识不清晰,因此在自身受到利益损害时不敢及时维权,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招惹他人。此外,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保了解不彻底,不知道其中的优点,以为社保与其他有关保险一样都是以传销盈利为目的,为了避免自己上当受骗,所以众人都对其有顾虑,不愿参与其中。3、社会无从下手,进程开展滞后。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且用人多是不规范,再加上政府和社会有关的各个部门管理制度不严谨、规范,导致参保人员或企业随意参保,增加了其社会保险的现有压力,使其得不到很好的管控。其次,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管体系还不完善,无法实现对人员的合理编制,再加上社会经费的匮乏,打消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得工作效率也随之降低。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政府对社保认知不足,竟把其当做阻碍社会发展的根源,因此使得社保工作无法继续开展。
二、社保扩面征收的有效措施
1、增强政府的认知意识,将民生作为关注的主体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同时,也带了社保的发展机会。所以,为了可以看看把握住这次机遇,我国政府乃至社会的各个部门都积极争取,通过各个领域的有效途径扩大了社保的宣传范围和力度,从而可以开括社保的征收范围。从全方位宣传社保,让人们了解社保,了解其优点,让社保深入人心,排除人们心中的顾虑。此外,还应注重对私企和员工的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规范社保的参保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社保的看法。还可以设立与外界接触的平台,对企业要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可信度,还要定期公平的展示企业的优良作风,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促使社保的开展。
2、遵纪守法,将社保列入法理
首先,就要求实行对劳动的严格监管。严格监察各个企业对劳动人员的参保情况,对于出现苛待员工、员工没有参保或者参保不齐的情况,要严加调查监管并予以处理,争取让劳动者保持其权益不受侵害。对不例行参保的企业要给予批评教育,让其认识到社保的重要性和利害关系,让企业把为员工参保当成是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鼓动他们积极参保。其次,还应该增强社保的审核制度,严格监察没有按照规定参保过参保不全的单位,尤其是大型且缴费众多企业,更应大力排查企业中人员参保情况和参保种类,若不合规定的要严加处理。利用这种方式来参加社保,可以有效地激发人员参保的积极性,施予企业压力,以保障员工的正常参保,从而维护员工的自身安全。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经办机构服务能力
地方政府要正确地认识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并认真对待。首先,增强地方政府的认知度,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以保障社保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社保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其自身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保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身心素养,只有更好的服务人民,才能保障社保的顺利进行;还要增强人员的业务处理和沟通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此外,要丰富社保的涵盖内容与对象,保证社保的多样性,避免过于单一而限制社保的范围;并且对已经参保的人员要进行监督管理,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服务于他们的同时,使社保可以得到众多的支持和理解,以保障社会保险进程的顺利开展。总而言之,要想扩大社保的征缴范围首先就必须先建立完善健全的社保管理机制,并做好社保的宣传措施,使众多人民了解社保,支持社保,以保障社保的参保率。其次,要扩大范围就应该避免其形式的单一性,要向多样化发展,以增加社保的覆盖面,从而扩大社保的征缴范围。最后,社会各个部门间应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将社保政策落实到实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提供优良的服务,使社保可以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从而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陈桂菊.浅谈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地市报人,20xx,12:73-74.
[2]赵惠平,谢德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xx,03:55-57.
[3]李海燕.浅谈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的困难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xx,07:241.
[4]朱洪卫.浅谈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26:288.
社会保险论文13
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征缴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是国家举办社会保险事业而筹集的,用于支付劳动者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所享受的保险金和津贴的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快速的发展和完善,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几几年已经再养老,医疗,就业,生育等领域建立起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我国已经将原来的现收现付的筹资的模式改成了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的模式,从而更好的来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同时我国也面临着社保基金账户空账的规模逐渐扩大,我们应当有效的控制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同时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和运营,从而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率,实现基金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方式中包括了社会保障的筹资、支付、使用以及监管等很多环节,管理的主体涉及到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市场等因素合理的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得养老保险基金成为了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同时受到我国社保基金没有明确的管理和监督的主体,运营过程中缺乏效率,投资渠道的单一和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合理造成了我国社会保障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主要可以份为政府集中性基金管理模式,信托基金管理模式、基金会管理模式、商业经营性基金管理模式,政府集中性基金管理模式即由政府部门或其委托的公共管理部门负责保险的基金管理,一般来说,依照国家立法推行的基本保障项目是社会保险基金模式较多,社会保险基金的政府基金管理具有规模效应,从而可以降低成本,但政府集中管理容易引起渎职和效率低下,也易收到政治压力,如若想提高紧紧收益率,关键是要看政府能有效的利用好相关的资源。
信托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是通过契约或公司的形式,借助发行基金券的方式,通过契约将社会上不确定的多数投资者不等额的`投资集中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按照资产组合原理进行分散投资,获得的收益由投资者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享,并承担起相应风险的一种集合投资信托制度。
基金会管理迷失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基金会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基金会只有正式化、私人的非利润分配,自主管理,志愿服务等特点,基金管理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和能力,强调多元化投资以提供资金安全保障,避免单一性的投资结构,作为受委托人的基金会,依法负责处理基金的行政事务,但是一般不直接进行投资管理。
商业经营性管理模式是指由政府规划并授权的基金公司组织实施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这种模式下的社会保险基金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按照商业竞争性原则实施管理和投资运营。我国的社会保险实施较晚,制度相当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在实施投资运营中缺乏相应的保障,在这种制度模式的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在投资运营过程中首先应当保值,保证养老保险基金在保值的基础上再考虑将其投放到市场中去,使其产生额外的价值,因此,再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上,首先应当考虑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形成规模,从而降低成本,保证投资的收益率,将安全性放在首位,政府在其应当发挥作用的领域对基金进行管理。
我国目前采取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实行混账管理,在基金管理上存在缺口,而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则有助于防止基金挪用的现象,由政府来负担社会统筹的基金,从而确保统筹基金的保值增值,对个人账户则可视性部分私有化的管理模式,将个人账户基金实行部分私有化,其经营权给予基金管理公司,从而实现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管理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个人账户基金对投资收益的要求。
社会保险论文14
摘要: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全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险档案是在办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法律意义,它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构成部门。本文立足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保险事业;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制度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建立全民社会保险制度,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就医水平,解决“没钱看病、看不起病”的难题;同时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内涵和特点
(一)社会保险档案的内涵
作为国家档案重要部分的社会保险档案,是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为自己员工所缴纳和办理的各种保险的统称。通过社会保险,不仅能够看出员工上保险的种类、时间以及缴纳费用,而且保险关系的变动和接转能够充分反映员工的职业生涯,由此了解到员工工作变更以及整体的待遇情况。可见,社会保险档案具有研究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妥善保管。一般来说,社会保险是以工作者所在的组织为单元进行集中管理,社会保险可以归档为政策依据类、业务凭证类、结算账卡类、统计报表类、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类、电子档案类等6大类。
(二)社会保险档案的特点
社会保险档案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保险档案所涵盖的人群范围十分广泛。尽管目前我国社会保险主要维护城市职工养老、医疗、生育、就业以及失业等权利,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险保障制度将保障人群逐渐向农村人口进行扩展。第二,社会保险档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职工工作关系以及工资增减的变动而产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如医疗保险,居民看病产生的`费用变化会在社会保险档案中有所体现并被及时记录。第三,社会保险档案的办理对象是每个个体,一旦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其参保信息便会单独形成一个档案作为原始凭证加以保存,其会伴随公民一生,保险档案为其提供记录、管理以及各种其他服务,使公民个人能够终身受益。第四,社会保险档案无论是记录、管理、缴费还是变更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在办理社会保险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和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平等对待每位职工,规范办理流程。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的不规范现象影响着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国民对社会保险制度认识不充分,这直接导致了社会保险档案的受重视程度较低。社会保险档案是在公民办理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对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等基本资料的记录,作为第一手资料,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然而,普通公民并不能深刻认识到社会保险档案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社会保险档案的收集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全民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近些年来出台的一项新政策,因此,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难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管理经验、没有管理经验可以借鉴等管理问题。同时,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相应配套的硬件与软件设施,社会保险办理机构较多,难以形成统一的卷宗管理规范,这些均导致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不规范现象的产生。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缺乏健全的管理规范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缺乏健全的管理规范,同样阻碍着保险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社会保险涉及公民生活的多个方面,在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中,社会保险档案存在不同的部门办理的现象,因此同一公民的档案可能属于不同类型。这就造成了同一公民的社会保险档案分属于不同的业务部门,由不同的规范进行管理,这不利于档案资料的查找,给社会保险档案的查询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如卫生经办机构保存公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档案,民政部门管理着公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档案,保险公司保存公民个人选购的其他类型保险档案资料。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规范,这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得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多缺陷。当前,国家尚未对社会保险档案的归档、管理等做出统一的管理规范要求。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连贯的管理规范,使各保险业务部门与经办机构可以实现档案资料共享,使公民保险档案资料信息化。
三、促进保险事业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保险事业健康顺利发展,应当注重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由于社会保险涉及的种类繁多,这直接加重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任务,这就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以保证社会保险档案分类的准确与保管水平。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甚至存在大量兼职现象,这严重影响着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质量。社会保险档案关系到公民人事变动后的保险延续和公民基本的人身医疗保险等多方面,保存好第一手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相关社会保险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对该问题加以弥补,如引进具有档案资料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同时对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体系化、科学化,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对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保险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国家、相关保险业务办理部门、公民等相关各方对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管理好社会保险档案的重要意义。相关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应加大本单位工作人员对于社会保险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重视对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并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向公民灌输重视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重要意识,以降低第一手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收集难度,提高公民和社会保险从业人员对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保护与重视。同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加大对于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设置专门的社会保险档案存放室,并根据本单位保险业务办理部门的结构制定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公民社会保险档案资料进行管理,要求相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关于国家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文件、办法,实现同一单位内部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降低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查询难度,提高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查询效率,促进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
(三)健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进一步规范和确保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有法可依,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社会保险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力度,在参考《档案法》以及《保密法》等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对社会保险档案进行大纲分类,并严格规定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期限,统一规范办理流程,以便构建健全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对每大类别的社会保险档案进行整理、保管和移交存档时,都必须严格程序,集中统一管理档案日常管理中所形成的报表、账本、图表等文书材料,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具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尽量减少重复交叉管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四)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数字化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促进保险事业健康顺利发展,这要求保险业务办理部门将公民的社会保险档案数字化、信息化。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的普遍提高,网络已渗透到公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数字化,有利于减少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存储空间,便于公民随时查询,以及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信息资源实时共享。同时,将公民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料上传到网络,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既可以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的利用效率,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又可以降低纸质社会保险档案的磨损程度,可以使纸质社会保险档案保存更持久,以促进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管理现象,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范,这不利于社会保险事业的顺利发展。然而,社会保险工作部门可以通过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对社会保险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以及数字化社会保险档案来对当前管理中的缺陷加以弥补。
参考文献:
[1]赵思.浅析党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2]牛函娟.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4).
[3]王树云.浅谈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赤子(上中旬),20xx(1).
社会保险论文15
1社会保险有助于降低企业在经营与生产中所遇到的风险
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并不仅仅为了保障企业在职员工的利益,其实它是一种实现双向保障的双赢制度,是对企业与员工实施的一种双向保障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按时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任何意外,包括上班期间发生人身事故危险、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找到工作等,只要这些意外情况均处于保险受理范围内,那么保险公司均会给予员工相应的赔偿,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效规避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人为风险。因此,社会保险有助于降低企业在经营与生产中所遇到风险,为企业持续、稳定、长久发展保驾护航。故此,及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意义重大。如果企业没有社会保险这一项员工制度,一旦员工工作期间发生危险,企业便要承当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20xx年发生于一家大型发电厂的一起员工工作中触电身亡的典型事故。此私营企业并未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其中一位员工在工作中突然触电身亡,后经调查表明,造成这次事故的根源在于电线陈旧漏电。企业事先也并未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最终也无法得到保险公司的相应赔偿,只能独自承担了大约80多万的赔偿金。对私营企业来讲,流动资金本身就非常拮据,承担了巨额赔偿金后,如此一来,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由此可见,社会保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有助于降低企业在经营与生产中所遇到的风险,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助推剂。
2社会保险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保障内容:第一,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指的就是企业员工在工作、生产过程中所受到的任何事故伤害或者说所患有的职业病均受保障,社会保险会提供给符合保障条件的员工相应的补偿或者物质帮助,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工伤保险的费用由企业缴纳。第二,生育保险。生育保险,顾名思义,面对的对象均为女性员工。在女性员工怀孕、分娩期间提供生育休假、经济补偿以及医疗服务,保障女性员工的合法权益。生育保险的费用由企业缴纳。第三,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险保障的是所有在职员工的权益,为已经从公司退休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生活费用,保障退休员工的生活质量。基本养老险的费用由员工与企业共同缴纳。第四,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为丧失劳动力或者受到伤害的企业员工,在此期间为这些符合保障条件的员工提供物质补偿或者帮助。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由企业与员工共同缴纳。第五,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暂时性失业并因此而中断了生活来源的员工提供物质补偿或者帮助的一种保障制度。失业保险的费用由企业与劳动者共同缴纳。从以上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这五个方面的保障制度与职工的家庭幸福息息相关,员工能够在面临失业、年老退休、生病、工伤、生育等困境时都有能力应对。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也表现出了企业对员工的一种人文关怀以及对员工能力的认可,能够让员工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企业发展得好是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基础与前提,只有企业发展好了,员工才能跟着得到很好的保障,如此,增加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推动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失业保险帮助员工解决了生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高的价值。
3社会保险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留住人才,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率
我国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与私营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基本上占据了我国企业80%以上的比例。中小企业无论从品牌、资金、人才哪一方面与大型企业相较而言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经济市场竞争中不占优势。故此,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与私营企业为了最大限度上降低人工成本的支出而不愿意为企业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大大削弱了员工的安全感与归属感,造成了企业员工频繁流动,反而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中小企业与私营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靠劳动力得以发展与生存,而因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致使员工流动频繁反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恶性循环,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有经验的企业都会努力留住人才,避免员工频繁流动的现象,这不仅是因为前期招聘、培训员工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工成本,还因为员工流动频繁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极大的意义,有利于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性,增加企业员工的归属感,推动企业稳定、持续向前发展。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无论属于企营企业、中小企业抑或大型企业,都要重视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热情,以免流动频繁的人力资源给企业造成巨大的发展困境。社会保险的缴纳、转移手续比较复杂,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企业为员工缴纳了社会保险,员工在离职或者跳槽的时候转交社会保险手续繁杂,与此同时,员工也会有离职后短期内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个人便要承担全部的社会保险的费用这样的担忧,反而不会随意离职或者跳槽,这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以及员工的流动性,对企业来讲有利而无害。
4结论
在“人才”已经成为各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今天,要认清社会保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社会保险给员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以及归属感,能让员工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企业出力、服务,对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保险有助于降低企业在经营与生产中所遇到风险,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更好地留住人才,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率。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好社会保险的缴纳工作,让社会保险在经济市场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社会保险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保险论文01-31
社会保险论文06-28
社会保险论文15篇01-31
社会保险优化管制举措论文06-23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机制探讨论文06-23
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思考论文07-03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论文07-03
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化建设探讨论文06-27
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作用分析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