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1 10:08:00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浓浓的亲情与全家,团聚的幸福,关爱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以及不同民族、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2、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多媒体演示操作台、实物投影仪、挂历、祝福纸条数张、小白球、小星星数颗、一张中国地图、描写月亮的诗歌(实物投影)、一些月饼、扮演老人的服装、生日蛋糕、老花镜等。

  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秋天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

  (2)学生调查:

  A、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B、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

  C、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区)、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D、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月儿圆,人团圆

  1、教学引入:

  (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

  (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月饼歌》。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还要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或“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地与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则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并同时解释,中秋节这天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或朗诵有关写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中秋节的美好。

  (2)、学生交流各自过中秋节的活动和心情,并且讲一讲各地有代表性的习俗。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香港的舞火龙、北京兔儿爷、傣族的拜月等)

  (3)、一边请学生观看中秋节的图片,一边读思乡的信件。老师讲一讲海峡两岸的亲人互相思念、盼望团圆的故事和驻岛官兵思念亲人的故事,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4)、欣赏各式月饼(课件)

  (5)、学生一边分吃月饼,一边送出自己的祝福。教师送给每个学生一个形状象月亮的白色小球,请学生打开小球,即可看到小球内纸条上的中秋祝福。在请学生说说自己接受祝福的感受。并把祝福写在小星星上送给同学或贴在黑板上。黑板上的板书即刻完成。圆圆的月亮上写着“中秋节”三个字。在其周围贴满了写着祝福的小星星,一幅人文星月图出现在师生面前。

  (6)、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合家欢聚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老师应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向远方的亲人表达节日的祝福。

  二、重阳节、敬老人

  1、教学引入

  提问激趣:同学们,你们家中有老人吗?你喜欢他们吗?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现在怎么样?(学生回答,老师深入),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家知道老人节吗?老人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是一年中的哪一天呢?“遥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 ,又叫老人节。(播放课件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说一说重阳节的含义和风俗。(老师讲解重阳节的意义,各地重阳节的习俗。今天的重阳节有了新的含义,19xx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的9月9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2)、讨论:人们是怎样为老人们过节的?结合课本的画面说说“老人节”这天,你准备为老人做些什么?

  (3)、结合课前调查,说说老人需要哪些帮助?学生汇报自己调查到的社会上的敬老尊老的活动。(组织老年人旅游团、社区举办夕阳红歌会、单位举办老年人画展。)

  (4)、小组讨论:说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5)、表演“敬老院里欢乐多”小品。(表演和老人相处,为老人服务的情景。)

  (6)、敬老尊老有许多不同的方式,做一张祝福卡片,把你想对爷爷、奶奶说的祝福写上去,相信老人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秋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重阳节让我们知道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最后让我们合唱歌曲《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教学反思:

  对于节日这主面的知识学生知道的不是很多,他们只知道一些放假的节日,对于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很少。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很多,感受到中秋节的美好,进而滋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

  主题背景

  现今社会,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人们越来越重视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而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社会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以及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中国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走进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我国青少年儿童文化素养与民族精神。

  活动目标

  1.知识维度的目标

  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风俗习惯、地方风土人情、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等知识内容合理恰当地融入整个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激发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新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方法性知识的的获得与掌握。

  2.能力维度的目标

  学生在经历与体验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研究小组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调查与访谈技巧,提高规划安排能力,学会整理与分析有效资源,运用创新思维探讨实施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

  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在深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摒弃崇洋媚外的不正风气,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实施过程

  1.引导学生提出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要想全面系统的了解它,我们就必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同学们打算从哪一方面去研究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问题呢?

  ①指导学生调查搜索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风俗习惯、我国不同地区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差异、我国少数民族特色节日及风俗、随时代变迁而产生的节日风俗差异、现今的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看法等相关问题。分小组进行活动研究,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

  ②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与图书馆等有效资源收集、阅读和筛选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信息内容,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

  2.各小组确定研究课题,讨论交流并制定本小组的活动研究计划与方案。做好调查研究的事前准备工作,如准备好访谈的问题提纲、收集资料的工具等。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活动子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相应实践活动。

  ①调查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每个节日的起源、习俗。

  ②调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特色的传统节日,及起源与地方风俗。

  ③调查我国不同地区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差异。

  ④调查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时代变化。

  ⑤考查本地区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与建议。

  4.班级趣味活动

  ①动手品味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包粽子、做汤圆

  学生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习包粽子、做汤圆,在动手劳动中深入体会传统节日风俗的乐趣,品尝与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②我是小小朗诵家——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朗诵

  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的资源,查找符合要求的诗词并背诵自己喜欢的篇章,在朗诵比赛中汇报自己的成果。通过朗诵活动,帮助学生从诗词的角度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

  ③我是辩论小能手——外国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谁更好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他们收集与辩题有关的知识内容,在辩论过程中端正学生对中外节日以及中外文化的态度,培养学生信息筛选、表达交流及临场反应等能力。

  5.学生将调查、访谈、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以及在班队趣味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

  6.成果总结交流及宣传展示

  ①各小组成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总结。小组在班级汇报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并接受其他各组的互动提问并进行答辩,完善结题报告。做好学生对此次实践活动的反思指导工作。

  ②指导学生利用PPT、小报、图片及影像资料等制作成果集于展示板,在学校及街道社区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观察图片:中华传统节日

  二、习作内容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三、审核指导

  1.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中华传统节日”是贯穿本单元的内容主题,而且从第九课开始就以这个主题开始开展实践活动。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单元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展示。活动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二是“展示活动成果”。

  两个内容都是重点。“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与实践结合的习作练习,“展示活动成果”是一段时间主题实践活动的展示总结。

  2.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内容提示: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技法点拨。

  ①明要求,选定节日。

  a.如何围绕一个节日去写呢?

  阅读教材“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的内容要求,想想过哪个节日自己印象最深刻,是怎么过的,或者过节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据此在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中选定一个节日。

  段落是构成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从内容上讲,文章的各个段落,又是一个个小的、相对独立的“意思单位”。人在写整篇文章时,就是根据这一点,把全文分成若干个自然段的。这就要求我们写一段话时,要紧紧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b.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呢?

  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写。写人要围绕人物某一方面品质或特点写;记事要紧紧围绕事情中某一个情节或场面来写,写景状物,要紧紧围绕它的某一个特征来写。

  (2)采取什么“段式”结构。即怎样安排段落中句子之间“顺序”的问题。常见的段式有“总分式”,“先概括后具体”,“时间推进式”“地点转换”等;

  (3)内容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

  ②选其一,口述习作。

  在“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中发生印象深刻的故事”中选定一个内容,先练习说一说,要努力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清楚,然后说给同学听,请他们说说自己是否说清楚了,哪儿需要修改完善。

  ③动笔写,完成习作。

  怎么说就怎么写,完成习作。

  四、佳作引路

  1.例文:分析《与家人共度中秋》。

  2.展示活动成果。

  (1)活动准备。

  ①组内分工整理收集的资料;

  ②讨论并确定每个人展示的内容;

  ③每个人做好展示的内容准备;

  ④确定一个活动小组内展示的先后顺序。

  (2)展示点拨。

  ①展示内容。

  可以展示实物、可以做过节的事情、可以朗诵古诗……

  ②展示形式。

  可以做一做、可以讲一讲、可以唱一唱……

  可以1人,可以几个人一块,但是大家都要展示哟!

  ③充分展示。

  a.活动小组组长组织依序展示;

  b.组员间可以互相补充;

  c.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

  ④活动评价。

  a.哪个小组展示最好,好在哪儿?

  b.从今天的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

  c.老师总结:

  (1)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特别肯定优点;

  (2)对今后学习的期望,侧重过程的评价;

  (3)整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收集留存。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一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2.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3.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一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教师准备:

  1. 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

  2.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成果展示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成果展示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

  了解,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吧!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开展一次“中华传统节日”交流会,因为我们地域的特殊性很多同学还不是很熟悉他们吧?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认真看,把每个节日的特点都铭记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收获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2.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活动为节日排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向同伴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经历。

  要求:

  (1) 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以及为了解节日开展的`活动。

  (2)交流自己对这个节日的了解。(节日的来历、过节的风俗等。)

  (3)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是自己学到的与节日相关的

  手工制作、撰写的春联等艺术作品,背诵与节日相关的诗词佳作等。)

  3.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优秀的组员在班级里交流。(要求:本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

  4.评一评:哪一组的活动开展得好?

  二、指导写作

  1.师:刚才我们把自己的研究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分享。同学们在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

  生1:春节和我们藏历新年一样热闹

  生2:了解一个传统节日,还能读到很多著名的诗词。 …………

  2.师:是的,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来历,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我们深入了解它们,就能更好地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你能选一个了解的节日,介绍一下自己家是怎么过节的,或者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

  预设:

  生1:我家过贡布节的时候吃糌粑喝酥油茶这个习俗和春节里吃饺子放鞭炮有共同之处。

  生2:我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给我们拿来了粽子。

  …………

  3.提出要求,指导写作。

  师:下面我们就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吧!

  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深入研究的节日,写一写。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三、学生自.由完成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要求:写真事,抒真情。

四、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听。生生互评,自主修改

  五、总结修改.

  六、课后延伸,成果分享

  1.教师总结习作情况。

  2.从收集的知识、故事、节日等情况进行小组展示及评价,优胜小组及个人,予以表扬!

  七、课后总结: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孩子们,其实不论是哪一种传统节日,其实无一不寄托着我们的祖先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饱含了他们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争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统者和弘扬者吧!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等深刻内涵。

  2.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

  4.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经过表达完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

  2.谈话激趣: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

  3.导入课题:同学们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针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些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板书课题)

  二、展示活动成果。

  预设一: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

  1.谈话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组的同学一起了解一下春节习俗!

  (1)展示故事: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里有几副春联,谁来为我们读一下?(春节组的同学现场表演写春联。)

  (3)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把收集的几幅年画张贴在墙上,学生欣赏,交流评议。)

  (4)古诗诵读:春节是古代传统的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请欣赏我们带来《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歌曲欣赏,齐唱《新年好》。

  预设二:元宵节小组成果展示。

  (1)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以奖励小礼物的方式出灯谜:

  ·内里有人(打一字)谜底:肉

  ·伞兵(打一成语)谜底:从天而降

  ·农产品(打一成语)谜底:土生土长

  ·初一(打一成语)谜底:日新月异

  (2)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展示本地庆元宵视频。)

  预设三:重阳节组的同学展示交流。

  1.在《易经》中,人们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个吉祥的日子,因此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重阳节。这就是重阳节名字的由来。

  2.课件展示古人重阳节登高图片。

  三、明确范围,讨论理解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提示:在介绍自己知道的节日时,要从节日的来历、形式、特色以及自己参加过哪些节日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面、情景几方面来说,说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学生读书上提示,明确本次的习作所要写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3.小组交流。

  四、板书设计:

  中华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看、听、感受)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丰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2、能够围绕某一个传统节日完成一篇习作,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多渠道学习语文的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礼貌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敢于在活动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能够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

  教学难点:

  能够围绕某一个传统节日完成一篇习作,做到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1、师:搜集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以及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2、生:多渠道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传统节日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交流,引入学习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老师让你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我们大家呢?

  生:我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大诗人屈原。

  生:我也对端午节非常感兴趣,我知道在这个节日里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生:我了解到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生:我还知道了,过年最初是人们为了赶走年兽,后来则成了一种习俗。人们在过年期间会放鞭炮、贴对联、挂红灯笼......

  师:孩子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你们了解到的可真不少,但是你们知道一年中到底都有哪些节日才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吗?

  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课件依照时间顺序出示各种传统节日的图片名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同时引导他们明确各自所对应的具体时间。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话题交流,激趣引入法,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让他们对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既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认知基础。

  二、习作欣赏,对比评价

  1、过渡引入:同学们,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一定有某个我们最感兴趣的`。那么,你们家又是如何度过这个节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师特别想从你们的习作中寻找答案。

  2、课件出示习作内容: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点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是围绕哪一方面来写的。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展示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朗读,看看他们是否将自己家过节的过程写清楚了,或者将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写具体了。师巡视了解习作完成情况,同时聚焦有代表性的习作,以备班内展示交流。

  4、指名朗读展示自己的习作,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习作点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自己家过节的过程”“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两个方面,看看他们有没有将主要内容写具体、写清楚。

  5、教师针对学生习作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激励,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将过程、故事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评价法,让学生在朗读习作、评价习作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同时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创设情境,展示活动成果

  1、引导学生简要汇报自己最近这段时间搜集到的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准备展示的内容(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四种展示形式,同时鼓励其他的展示形式。)教师适时将学生临时分组,尽可能将交流形式相同或相似的同学划分为一组。

  2、小组内先进行展示,注意看看谁展示的更加精彩,然后推荐到班内进行展示交流。

  师提醒:在介绍关于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既可以说说与之相关的知识,也可以说说相关的故事。在诵读相关古诗词的时候,要注意情绪饱满,感情充沛。另外在介绍节日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把过程、方法等说清楚。

  3、开展班级“传统节日文化学习成果展”。

  (1)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看看哪一小组的成果展示得更加有意思,自己从中又有了哪些有价值的新收获。

  (2)指名同学进行展示评价,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优胜小组、优胜同学。(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推选的理由,注意从所搜集知识、故事、节日活动等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展示者自身表现的精彩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意看看学生在介绍节日活动时,是否将诸如包粽子、制作月饼等过程说清楚了。)

  (3)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教师评选出本次活动展示优胜小组及个人,并予以口头表扬。

  【设计意图】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创境激趣法,通过小组互动以及班级成果展示会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此过程中真正尝到了学习、交流的乐趣,从而更进一步丰富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简要说说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自己都有哪些新的认知。

  2、教师小结: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流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孩子们,其实不论是哪一种传统节日,其实无一不寄托着我们的祖先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饱含了他们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让我们每个人都来争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吧!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明节有关习俗,会背古诗《清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2、运用多种形式学习掌握古诗的含义,培养综合活动能力。

  3、喜欢传统节日,有民族自豪感,有探究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清明节的相关习俗,用多种形式学习古诗《清明》。

  难点是学习掌握方法,能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彩笔、服装、PPT

  教学课型:

  方法指导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有一个节日——清明。关于清明,你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的认识。(来历,习俗等) (时值清明,这节课正和时节。导入贴切,考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掌握的方法知识基础。)

  二、学习指导

  1、资料卡

  (1)师:我们了解一些习俗,但仍然有一些疑问,怎么办?

  生:上网查,查阅资料,请教别人……

  (2)师:收集了资料,为了便于翻阅,要制作成资料卡。

  (学习填写资料卡:编号、日期、姓名、来源、内容等。) (继续指导资料卡的运用,让方法深入。)

  过渡:说了这么多,有位大人物都等不及了。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清明节这天遇到一些人一些事,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2、读一读

  指名朗读古诗。

  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师指导:时间、地点、环境天气、人物、对话……通过这种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为更好的背诵记忆做准备。

  (清明时节,下着细雨,路上,行人神色匆匆。诗人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远远一指“在那杏花盛开的小山村。”)

  3、唱一唱

  古人曰:兴胜至哉,歌以咏志。诗歌以前是可以唱的。今天我们也来唱一唱。(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图像、声音帮忙,像看动画片一样的唱古诗,让古诗更加生动形象,朗朗上口。)

  观看视.频,听一听,跟唱。

  4、画一画

  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也来画一画吧!

  (指导学生简单绘画,用简笔画的形式绘出意境,更好的体会诗句。培养学生感性思维。)

  指导学生一步一步画。 展示交流,评议。

  5、演一演

  这首诗就像一个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所以可以演一演。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选出较好的。) 小组自.由编演。展示演出,评议。

  三、拓展活动实践

  1、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拓展知识,发现知识不足。)

  2、你知道哪些?不知道的怎么办?怎么去学习古诗? (对本节所学方法进行回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清明节里的古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节日里的古诗

  读一读 唱一唱

  画一画 演一演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8

  活动主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及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事情已经很普遍。许多学生对外国的节日提起来滔滔不绝,津津乐道,而让他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一般只记得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至于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怎么过节,则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必要。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销声匿迹了吗?在"传统"日益被淡化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借寒假开学、"春节""元宵节"刚刚过去这一良好时机,我们从学生熟悉"节日"入手,引领学生重新认识、探索身边的传统节日,走进历史,以全身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活动目标

  1、选择适当的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2、体验成功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3、在交流过程中,展示个人的才能,锻炼口才,提高参与意识。

  4、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深内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重点:汇报成果。

  活动难点:用合适的汇报形式,展示成果。

  教 具:课件、资料、图片、实物等

  课型:汇报课

  活动过程:

  1、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生:知道!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师: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大家肯定有许多收获、也肯定想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吧!那么,今天我们就按照顺序现在开始交流吧!

  2、分享成果

  A组交流春节习俗

  生:春节可以研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发现各种春节习俗比较有意义、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春节的各种习俗。

  师:好啊!说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研究的吧。

  生: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了解各地的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像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之间很盛行

  生: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始于南北朝,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着看电视、笑语连连。

  师:今年春节,除夕之夜我们是怎么过的呢?

  生: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齐说)

  生:我问过奶奶,奶奶告诉我--拜年是中国国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的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师:哦!你知道的真不少!看来你很会学习,知道向老人请教生活中知识。

  生:我通过上网查询还知道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师小结:是啊!网络是个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肯定还是有不少同学也是通过这渠道获取信息的有吗?这个方法不错

  生:中国还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呢。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生:我还知道,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的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师:我们同学家里有多少贴"福"字的?你喜欢吗?

  师:刚才我们这组同学对有关春节习俗的资料收集、交流、汇报的很精彩!我们以一首《新年好》来结束本组的汇报好吗?

  B元宵节组进行汇报

  生: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元宵节的由来。相传汉初吕后篡权,汉文帝登基后决定把夺位胜利的正月十五日这天,作为与民共庆的日子,并把这天晚上出游叫元宵。元宵指一年的头一个月圆之宵,也叫元宵节、灯节,当夜猜灯谜、吃元宵

  生: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元宵节的传说,传说猎人射死了一只神鸟。天帝大怒,命天兵于正月十五日放火把人间的人畜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有个老人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连续三天,家家张灯结彩,点燃爆竹烟花,天帝会以为人畜被烧死。"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看见人世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花来纪念这个日子。

  生: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生: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元宵节的习俗。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生:元宵节又称灯节,猜灯谜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今天我们也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猜中我们将送给你一份精美的小礼品。

  谜语之一:一身清清白白,肚里喝足墨水,从来不偷东西,被人冤枉叫贼。(打一种动物)

  谜语之二:青青小树挂喇叭,喇叭谢了结小瓜,小瓜吐出白花花,摘了花花纺纱纱。(打一种植物) 谜语之三:这颗星星不寻常,长长尾巴发着光,好象一把金扫帚,划过夜空就躲藏。

  欣赏有关元宵节的图片。

  生: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关于元宵节的儿歌。

  过十五

  过十五,挑花灯,

  小朋友们喜盈盈。

  跑旱船,放花炮,

  欢欢喜喜真热闹。

  晚上还要吃元宵,

  全家围坐乐陶陶。

  生:我们再给大家朗诵一首有关元宵节的古诗。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师小结:又是诗歌、歌曲,又是来历、习俗、传说,此小组汇报交流的正和过元宵节一样热闹非凡,团团圆圆。

  C组交流清明节的情况

  师: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你们知道清明节和这个清明有什么不同吗?

  生:节气是我国物侯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生:我知道清明节的意义,它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生:我还知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地4月4日至6

  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的好时候,所以占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些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师:对,我们一般喜欢在清明前后春游!

  生:清明节的习俗也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植树、放风筝等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生: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这首诗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焚化,为坟墓赔上新土,折几只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师:真不愧是个"小文学家"呀!知道得这么多!(教师对前期简单总结)

  生:我还找到了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繁华生活。看,我还把它的一部分打印出来了。(学生根据这幅画,结合资料来解说,电脑操作,要自然。)

  师:给大家做个小小解说员吧!(全班同学一起欣赏画面)

  生: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

  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半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那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到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子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总结:谢谢你们给我们带来了真么生动的历史画面!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精深,有这么繁华的生活,还有这么高超精湛的画技!

  师:谁还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找到这幅画的?

  生:我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又想办法从网上下载下来的。

  师:你们看,生活中无处不是学问呢。从电视上也能获得不少信息呀!我们生活的地方也不错呀!假期我们也可以多出去活动活动,看看大自然!

  E组交流中秋情况

  师:知道为什么叫中秋节吗?还有的叫仲秋,是怎么回事?

  生: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牠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师:真了不起!知道的这么多!

  生: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其中中秋节和嫦娥奔月还息息相关呢!下面我们小组的同学为大家介绍这个民间传说。

  生: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百姓苦不堪言。天帝派后羿下凡射太阳,嫦娥是后羿的妻子,也和后羿一起下凡。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帝很生气。因为太阳是天帝的十个儿子,天帝本来只想让后羿吓唬他们一下,没想到后羿真的把他们射下来。天帝一怒之下,就不让他们回到天庭。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神药。嫦娥趁后羿不在家,吞了神药,飞上天庭,心里还想着后羿,后羿得知此事,设下宴席。人们知道此事,也在八月十五的时候拜月,所以就有了拜月的习俗。我们组还精心画了一组《嫦娥奔月》图,请大家欣赏。

  展示欣赏《嫦娥奔月》图。

  师:精彩的传说故事听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原来有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啊!我也喜欢过中秋节了!

  生: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颗桂树

  永远也不能被砍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它贬滴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忧"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爸爸的藏书里查到的。

  师: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生: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吧。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师:看,大家都听得陶醉了!多么美妙精彩的朗诵!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这种难得的享受!

  生:我喜欢吃,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月饼的知识吧。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是像菱花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愈意家人团圆。(欣赏中秋节的图片)

  生:月饼象征团员,是我们中秋的必备食品。可我查资料了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忍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远。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条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师:你们现在还喜欢吃月饼吗?

  生:不大喜欢。

  师:看来中秋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意义是团圆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节日是个纪念,不一定非吃什么,是一种氛围和心情。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走进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诗和画,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老师很感动,感动于你们的积极探索的态度,也感动于你们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我觉得你们已经收获了很多。能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查阅资料。

  生:我学会了向别人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生:我知道了应该怎么调查、整理知识。

  生:我了解了中国那么多传统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

  师:是啊,我们在探索、发现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很多同学肯定和你有一样的感受,老师也有这种感受呢。

  师:关于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研究些什么呢?

  生:我想搜集所有关于节日的优美诗词,整理下来。

  生:我想进一步研究有关节日的各种传说。

  生:我想研究现

  代人对这些传统节日的看法。

  师:好的,大家可以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也可以了解一下别人的研究情况,多积累一些知识和经验。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你的翅膀,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到生活的领域去发现、去探索吧!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9

  活动内容与背景分析

  本学期初,学生在寒假刚刚亲身经历了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兴味犹在,在人教版六下语文书的第二组课文学习中,课文又向我们展示了各地的民风民俗,特别是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再加上学生又即将度过清明节和端午节,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三个重大的传统节日。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开展了《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五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可行的。

  活动指导思想

  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并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民俗风情、有关的人物故事,优秀诗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手抄报,制作PPT,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活动总体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的参与人员有:长堰堤小学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共40人,根据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预设分成7个小组。指导老师主要为本班的正副班主任;整个活动的时间预计为四个星期,共计8个课时,其中课内3个课时,在六年级教室内,课外实践安排在校外进行。

  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开题活动与方案设计(用课堂一课时)

  开题活动:通过听音乐感受节日的气氛。让学生交流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再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课前调查来说说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说说喜欢哪节日。进行分组研究,确立小组研究的主题,推选小组长,确定组名。

  方案设计:首先引导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明白研究的方法或途径,再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制定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与中期反馈(用课堂一课时,课余四周实施)

  方法指导:通过场景模拟,教学生学会在实践活动中应怎样去搜集资料,在调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期反馈:让学生分组汇报前段活动成果;互动交流各组活动成果与情感体验;总结反思,规划下阶段活动计划。

  课外实践:分小组进行校外资料收集实践,通过上网,查找书籍,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优秀诗文,各地习俗及相关图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传统节日的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的制作方法,了解当地的文娱活动。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评价(用课堂一课时)

  成果设计: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完善活动资料,将本小组在活动中的活动过程、方法、经验与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交流评价: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成果展示课: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各阶段的活动结果并交流。学生可以办手抄报的形式,制作成节日书签,制成幻灯片,也可以写成心得,归纳整理资料,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确还需努力的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

  确定课题方向。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中国传统节日视频

  【活动设计】

  一、导入活动:

  导语:

  (1)“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又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节日,下面请同学们写出你自己最喜欢的4个节日。”

  (2)“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这一组所写的节日分一下类,哪些是中华的传统节日。”

  (4)“什么是中华传统节日?”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5)播放幻灯片,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确定活动主题:

  “看过短片之后,你想对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哪方面的研究?你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教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课题方向:《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习俗》、《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与外国节日的差异》《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差异》、《传统节日渐受淡漠的原因》、《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板书: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

  节日的习俗

  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

  与外国节日的差异

  传统节日渐受淡漠的原因

  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

  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3)学生分组,确立小组长。

  (4)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确立要研究的问题。

  (1)回顾上一节课确立好的研究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对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

  节日的习俗

  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

  与外国节日的差异

  传统节日渐受淡漠的原因

  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

  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二、制定活动方案

  “这节课我们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2、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各小组的口号都非常有号召力。下面,让我们来制定活动方案。”

  3、讲解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

  幻灯片讲解:“大家在活动方案的开始部分把你要研究的问题先写上,接下来是组长、组员,在再接下来重点写每个组员具体研究的问题和谁来研究。”

  4、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1)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参考所提供的表格)。

  5、教师巡视,倾听并给与建议。

  三、集体交流: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下面,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组的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说完后,你来给他们的活动计划讲评。找出可行与不可行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评价方向: (幻灯出示)

  (1) 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2) 小组组员是否全体参与,分工是否合理。

  (3) 研究途径是否科学、高效。

  (4)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高效。

  (5) 方案是否全面细致,考虑周全。

  四、针对各组情况讨论修改。

  “需要修改的小组修改你组的活动方案,不需要修改的小组研究怎样搜集资料更有效。”

  五、确定活动方案,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表,各小组做的都很好。接下来两周时间里同学们就开始搜集资料。在下节课时,同学们把你一周搜集到的资料带到学校来,进行小组讨论。”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0

  跟着传统节日学诗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建议

  河南省内黄县实验小学 张红利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选取了宋朝王安石的《元日》、唐代杜牧的《清明》和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统编教材加大了传统文化的编排分量,《古诗三首》屡见不鲜,但本册书本单元的《古诗三首》却又与众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兼顾单元整体,让《古诗三首》成为打开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爱上深厚的传统文化呢?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做好统筹安排,有计划、有选择、有目标地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作了具体的指导。教材中的插图和泡泡提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即可以看看日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活动提示”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准备了解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记录的'样例,启发学生可以从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收集资料。《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是对活动开展的过程指导,提示学生适时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三个泡泡从不同角度举例,“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我收藏了元宵节的灯谜”介绍可以收集哪些资料;“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还需要补充一些图片”举例说明了展示的方式。

  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是: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首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活动开始阶段要激发兴趣和愿望

  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合理安排课外学习活动的交流时间

  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统编语文教材

  教学时,重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分工的准备工作。同时,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学习活动主要安排在课外进行,但也要合理安排好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内交流时间,建议安排4课时。

  单元设计

  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展:激发兴趣,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整合资料,讨论怎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分享,用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诗词,激发活动兴趣。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传统节日诗词朗诵会、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时目标

  1.背诵古诗,能借助诗中的节日情景,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及节日的习俗。

  2.激发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组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阶段

  第1课时

  第二阶段

  第1课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1、预学

  1.(出示《中国诗词大会》会标和第三单元导读)你从画面提取了哪些信息?

  2.看画面,猜古诗

  三个画面依次是:春节、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三首古诗。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古诗三首》,了解诗中的节日情景,根据课后的活动提示,开展有关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节日习俗,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共学

  1.对比三首古诗,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2.两人小组合作学习:

  背一背:相互背一背三首古诗;

  说一说: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找一找:圈出诗中用来表情达意的关键词。

  3.交流

  (1)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2)三首古诗,三个节日,诗人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这些传统节日带着浓浓的亲情从远古走来,与其相伴相随的诗词,成了节日的一部分,早已成为永远流传的经典。一是亲人团聚——喜,二是亲人永别——悲,三是亲人离别——思,主题都是——亲情!

  4.听音乐《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根据配乐猜一猜,是哪首诗的曲子?

  中华文化,文乐同源,古诗与歌曲表达的感情是相通的。回顾三首古诗,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背诵三首古诗。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三、延学

  1.背诵二年级下册第2课《传统节日》童谣:“新春到,人欢笑……”

  这首童谣中提到哪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2.《中国诗词大会》你们喜欢看吗?今天,我们就跟着传统节日来一场诗词的联欢吧?

  第一场:读诗词,猜节日(说说诗中的节日风俗)

  元宵 端午即事 苏堤清明即事

  (明)唐寅 (宋)文天祥 (宋)吴惟信

  有灯无月不娱人, 五月五日午, 梨花风起正清明,

  有月无灯不算春。 赠我一枝艾。 游子寻春半出城。

  春到人间人似玉, 古人不可见, 日暮笙歌收拾去,

  灯烧月下月如银。 新知万里外。 万株杨柳属流莺。

  十五夜望月 乞巧

  (唐)王建 (唐)林杰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七夕今宵看碧霄,

  冷露无声湿桂花。 牵牛织女渡河桥。

  今夜月明人尽望, 家家乞巧望秋月,

  不知秋思落谁家? 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二场:跟着节日读诗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宋)苏轼《东兰梨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韩翃《寒食》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岂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宋)张耒《和端午》

  第三场:节日诗词我来用(ppt出示诗句)

  时至今日,每逢春节,鞭炮声声,我们会同王安石一起吟诵——

  【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细雨如丝,我们总会想起杜牧的诗句——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月圆,万家团圆,我们会同苏轼一起举杯祝愿——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九月九日,我们听见王维的思乡心切——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是一年春来到,王安石的《元日》再次在耳畔回响——

  四、活动

  课下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搜集与节日相关的诗词。ppt出示活动要求:

  1.确定2∽3个传统节日填写下面的括号,了解方式和了解内容在括号中用“√”表示,小组确定活动方案,课下开展活动。

  节日名称:( 、 、 )

  了解方式:(网络查询、询问长辈、图书馆查询图书……)

  了解内容:(时间、由来、习俗、过节过程、相关诗词……)

  记录方式:(表格式、摘要式、思维导图式……)

  2.小组确定活动方案,全班内交流。课下开展活动。

  以上案例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阶段,以《古诗三首》为基础,激发活动兴趣和愿望,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探究。第二个阶段可以依据第二个“活动提示”,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的进展,讨论用怎样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在必要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方案,安排0.5∽1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并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用2.5∽3课时。

  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张红利:河南省内黄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语文名师。联系电话:15137262000)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1

  妙析教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

  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并能说出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难点

  知道各个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三、创设情境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师播放有关春节的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拜年,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四、分享交流

  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呢?请把课前大家搜集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春节的贴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五、初读课文

  1.揭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3.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画圈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全班交流识字。

  5.由字拓展至词,读一读词语。出示:

  传统元宵节大街小巷祭扫龙舟

  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

  六、再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课文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个节日?

  4.小组探讨。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8句话,共写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6.你能找出课文中每句话分别写的是哪个节日吗?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7.这些节日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春节: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七、课堂小结

  1.“开火车”复习生字。

  2.齐读课文。

  八、梳理板书

  传统节日

  第一句:春节第二句:元宵节

  第三句:清明节第四句:端午节

  第五句:七夕节第六句:中秋节

  第七句:重阳节第八句:春节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4.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9个生字。

  2.背诵课文。

  难点

  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三、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玩游戏识字。

  2.出示传统节日图片,猜节日时间。

  四、走进节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节日及传统节日是在哪一天或哪几天。这节课,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我们又会吃到哪些美食。

  1.找出文中描写节日风俗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横线。

  2.同桌对一对,看看自己找完整了没有。

  3.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4.从这些节日里选取一个或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5.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

  (1)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人民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并在夜晚点燃火把到旷野中游行。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用相互泼水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

  (3)达努节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人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人华服艳装,走村串寨,访亲问友,互庆丰收。村村寨寨敲起铜鼓,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4)苗族人民为了迎接龙船节的到来,每个村寨都要专门制作一至两艘龙船,等到龙船节来临时,他们就会举行激烈的划龙船比赛。

  五、排列节日

  1.出示节日: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排列节日。

  (可以标序号,也可以将各个节日重新写一遍。)

  3.指名回答,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4.教师小结:

  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元宵节预示着春节的结束,清明节在每年的四月,端午节在五月,中秋节在八月,重阳节在九月。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读课文,尝试背诵。

  2.教师出示各个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合上书,边看图边背诵。

  3.评选“背书小冠军”,给予红旗奖励。

  七、指导书写

  1.出示9个生字。

  2.学生自读这9个生字,同桌之间给生字组词。

  3.观察汉字结构,说说这些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4.观看“电脑小博士”的汉字书写。

  5.学生临摹书写。

  6.评选并展示今天的“书写小达人”,给予红旗奖励。

  八、梳理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清明节扫墓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孝敬老人、赏菊、登高

  九、教学感悟

  上课伊始,我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我还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师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其中丰富的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议、评来掌握节日的时间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中“背书小冠军”及“书写小达人”的评选,激励着学生参与其中,轻松学习,学有成效。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2

  一、主题目标

  1.了解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风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二、活动建议

  1、活动内容:

  1.阅读有关中国节日的文学作品。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2.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一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3.了解民俗风情。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制作有关传统节日的手抄报,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2、活动范围

  学校、家里、图书馆等。

  3、活动方式:

  调查访问,查找有关资料,制作手抄报。

  4、组织形式

  可以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的方式

  三、活动指导要点:

  1、活动前提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去索取材料,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与传统文节日相关的知识。

  2、活动中指导

  让学生科学、有礼貌的进行调查访问。准确、及时的汇总、分析资料。有问题与困惑时学会寻求帮助与合作。然后制作手抄报,教师适时指导。但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想法。

  3、活动后总结

  交流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学生

  四、安全方面

  1、学生外出活动时,注意过往车辆。下雪后,路面比较滑,注意安全。

  2、如果是同学结伴活动时,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能大声喧哗,随意打闹,更不能发生争执。

  3、制作手抄报时,用文具时要注意安全。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3

  教材解析

  《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做了具体的指导。教材中的插图和泡泡提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即可以看看日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活动提示”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准备了解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记录的样式,启发学生可以从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收集资料。

  《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是对活动开展的过程指导,提示学生适时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泡泡中的“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我收集了元宵节的灯谜”是举例介绍可以收集哪些资料;泡泡中的“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还需要补充一些图片”是展示方式举例,并提示学生根据展示的需要,可能还要有针对性地收集更多的资料。

  本单元课后学习结束后,教材安排对前一阶段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活动有两项任务,第一项是个人学习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节日里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从而促进他们对节日的了解。第二项成果展示重在集体合作,教材中的4个泡泡列举了一些展示的形式和内容,比如可以通过做月饼、写春联、诵读古诗、讲述包粽子的方法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最后对展示交流提出了要求,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还要评一评哪个小组活动开展的好。

  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线上小组内进行了两周的活动,活动过程十分扎实:每个小组认领一个节日,组内明确分工,合作完成,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最后再由组长牵头进行成果展示,

  课前思考

  此次的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包括两部分内容:

  1.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2.学习成果展示。

  这样,就可以可分3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先指导过节的过程;再指导写过节的故事;最后总结写法;布置习作任务。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课:读开头,猜节日;好段欣赏;好文欣赏。

  第三课时:成果展示:回顾前两个阶段孩子们做的工作;以一个主题节日为例,展示成果。

  本单元没有习作,无形中这次的综合性学习也承担起了习作的任务。

  这节课的定位就是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能够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进而把文章写清楚。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根据这段时间综合性学习获取的知识和平常的经验,把儿歌补充完整。

  二、学习写作方法

  (一)1.跟着第九课的三首古诗,学写过节的过程

  1.以《快乐的除夕》为例文,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文章写清楚。

  2.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的第三自然段和《赵州桥》的第三自然段为例,学习怎样围绕着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二)跟着第九课的三首古诗,学写节日里自己印象深刻的事。

  以2篇《端午节》为例,学习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写同一个节日。

  (三)总结写作方法:

  要写好过节的过程:节日习俗+顺序+排比,写自己的故事: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要语言+感受。

  三、作业::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教学反思

  第一,心中有全局,明确定位。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在教材中是分三个不同的阶段完成的,第一阶段: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第二阶段: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为展示做准备;第三,展示交流学习成果。那么,我要进行的就是第三个阶段——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成果展示在教材中又包含两部分:个人学习成果展示——写一写过节的过程,集体合作成果展示——展示活动成果。本单元又没有习作,那么,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就要提高到习作的重要程度。

  习作课又分可以分为指导课和讲评课,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所以要进行的就是习作指导课。

  只有心中有这节课的全局,才能明白这个课时的定位,才能精准备课。

  第二,不同的课型要求不同,在对比中可以寻找一些上课的规律。

  前段时间,我讲了二年级下册和三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通过串联思考,对比教学,总结出“快乐读书吧”阅读交流课,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块内容进行教学:

  1.各种形式检测导读课的成果;

  2.调查学生阅读中的.困难,并给与相应的解决方案;

  3.通过对比阅读等方式,将阅读引向深入。

  这次综合性学习,刚开始没有把课背透,不清楚这节课的定位,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比较乱,想借助前面“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来设计这节课:小组学习成果展示,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案,习作。结果,可想而知,一节课的容量太大,重点不突出。

  于是,我就重新来理这节课应该有的教学内容,然后发现可以可分3个课时完成,并设计出每个课时的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先指导过节的过程(节日习俗+顺序+排比);再指导写过节的故事(语言+感受);最后总结写法;布置习作任务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课:读开头,猜节日;好段欣赏(看排比);好文欣赏(评结构)。

  第三课时:成果展示:回顾前两个阶段孩子们做的工作;以一个主题节日为例,展示成果,成果分为:节日由来,相关知识与图片,佳肴美食、节日小吃,相关古诗词等。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

  我想,今后再遇到综合性学习,我又可以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比较合适的思路了。

  第三,厉兵秣马,未雨绸缪。

  这次讲课,我在课件中插入了3段音频,当播第一个音频时,就显示播不出来,我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于是改变策略,引导学生:电脑不想读,想让大家自己读一读。学生读的时候,我开始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学生阅读快结束时,我想通了这里面的原因,于是,在后面正常讲课的间隙,迅速解决了问题。后来的两个音频也正常播了出来。

  事后,我十分感慨:我这次直播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居然没有慌乱,还悄悄地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过程中解决了。这是自我超越的一次!

  分析原因:

  1.头天试过,也录了完整视频给后台,万一今天录课出问题,就可以作为后备;

  2.心里想过:万一播不出来,我该怎么办?对,把话衔接好,让学生自己读。

  我想,这正是我这次能比较顺利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坚决不能临阵磨枪、渴而掘井,只有厉兵秣马、未雨绸缪,才能从容应对。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4

  第一阶段:主题确立阶段(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交流讨论,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明确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和方法,形成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难点】

  确定课题方向。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中国传统节日视频

  【活动设计】

  一、导入活动:

  导语:

  (1)“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传统节日又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节日,下面请同学们写出你自己最喜欢的4个节日。”

  (2)“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这一组所写的节日分一下类,哪些是中华的传统节日。”

  (4)“什么是中华传统节日?”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定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沉淀和凝聚,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节日。

  (5)播放幻灯片,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确定活动主题:

  “看过短片之后,你想对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哪方面的研究?你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教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课题方向:《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习俗》、《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与外国节日的差异》《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的差异》、《传统节日渐受淡漠的原因》、《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板书: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

  节日的习俗

  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

  与外国节日的差异

  传统节日渐受淡漠的原因

  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

  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3)学生分组,确立小组长。

  (4)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确立要研究的问题。

  (1)回顾上一节课确立好的研究问题。

  “上一节课,我们对要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

  节日的习俗

  描写节日的古诗名句

  与外国节日的差异

  传统节日渐受淡漠的原因

  怎样使中国的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各个节日的专题研究:春节、端午、元宵、清明、

  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二、制定活动方案

  “这节课我们来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1、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教师要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为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

  2、教师小结宣布活动开始

  “各小组的口号都非常有号召力。下面,让我们来制定活动方案。”

  3、讲解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

  幻灯片讲解:“大家在活动方案的开始部分把你要研究的问题先写上,接下来是组长、组员,在再接下来重点写每个组员具体研究的问题和谁来研究。”

  4、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1)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参考所提供的表格)。

  5、教师巡视,倾听并给与建议。

  三、集体交流:交流、评价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下面,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组的.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说完后,你来给他们的活动计划讲评。找出可行与不可行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评价方向:(幻灯出示)

  (1)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

  (2)小组组员是否全体参与,分工是否合理。

  (3)研究途径是否科学、高效。

  (4)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高效。

  (5)方案是否全面细致,考虑周全。

  四、针对各组情况讨论修改。

  “需要修改的小组修改你组的活动方案,不需要修改的小组研究怎样搜集资料更有效。”

  五、确定活动方案,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表,各小组做的都很好。接下来两周时间里同学们就开始搜集资料。在下节课时,同学们把你一周搜集到的资料带到学校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多渠道获取信息。

  2、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掌握收集、整理、保存资料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深入调查,有目的地搜集、采访。

  2、选择和筛选出出自己需要的资料。

  【活动设计】

  学生大概需要2周时间开展活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资料,锻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这2周的时间里学生在后一周课上用15—20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内的汇报,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一、谈一谈你搜集到的资料。

  “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搜集、查阅,你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这一组搜集的资料及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的趣闻、趣事。”

  (1)举例说明各个专题的研究怎样进行民间资料的搜集。

  “研究元宵节的小组,可以搜集一些花灯的图片和搜集一些小的花灯带到学校来。”

  “研究端午节的小组可以自己在家包好粽子,分发不同的小组,让其他学生在品尝粽子的同时来聆听汇报。”

  (2)“同学们可以找年纪大一些的人,如:我们的爷爷、奶奶或邻居中年纪较大的老人,去和他们聊聊。长辈们有几十年的节日经历和丰富的节日体验,他们对传统节日有着独到的见解。”

  “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得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信息。”

  4、与被咨询人沟通中态度要诚恳虚心,言谈举止要得体,有礼貌。

  二、根据小组计划开展特色活动,记下活动过程和活动体验。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采访演练,你怎样采访他人。”

  “台上的小组在采访时,我们其他组的同学要认真的看,认真的听,然后你给台上的同学进行评议。”

  (1)深入社会调查,有目的地进行采访。各小组在调查采访前建议学生先做采访演练,小组间互提建议,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提高调查采访的有效性。

  (2)、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阶段:阶段成果交流阶段(2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活动成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教学重点】: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资料汇报。

  【教学难点】:

  1、掌握汇报的时间。

  2、引导不汇报的学生注意倾听,相互学习。

  【活动设计】:

  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现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语言要简练、形式简单明了,要有小组风格。”

  “每组的汇报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之间。”

  1、各组确定本组的交流汇报内容及汇报形式。

  (1)在这一环节中,一定要提示学生,选择汇报形式的时候,不能盲目,一定要联系自己的主题内容和资料的类型。

  (2)根据资料和现实情况去选择汇报方式。

  (3)汇报的形式不要太繁琐,应该简单、生动,并且有小组的风格。

  2、汇报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3、掌握每组的汇报时间。

  4、各组在汇报时还可以说说你组在活动的过程中的趣闻、趣事。

  二、在一个小组汇报结束时,请其他组同学对汇报组的汇报内容、形式及效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现在,请同学们对这一组的汇报给予一定的评价。”“你觉得他们的汇报哪里最精彩?”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四阶段:设计制作阶段(1课时)

  【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设计年画,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锻炼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

  【活动重点】:

  指导学生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年画。

  【活动难点】:

  形象逼真,色彩鲜明。

  【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

  1.详谈春节,以春节为主线,展开活动。

  (1)、春节的由来

  (2)、春节的传说

  (3)、春节的美食

  (4)、春节的简介

  (5)、南北方的差异

  (6)、春节的诗歌

  (7)、春节的习俗

  二、引出课题。

  “在春节的习俗中,年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年画作品。”

  板书: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年画

  1、欣赏幻灯--年画

  三、创作年画。

  1、要求:

  (1)、形象生动、逼真,线条清晰。

  (2)、色彩鲜明、赋予感染力。

  (3)、形式要多种多样。

  2、学生自由组合,可以多人一组,也可自己创做。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

  四、展示学生的作品。

  五、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阶段:总结评价阶段(1课时)

  【活动目的】:了解评价的方法,能够参照各阶段活动目标对自己与他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活动重点】:反思自己的活动行为,并对自己与他人的活动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

  【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课件

  【活动设计】:

  师导语:“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非常悠久,通过几周的研究,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日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全过程,反思自己的活动行为。(播放幻灯课件)

  1、反思自己的活动行为。

  2、对自己与他人的活动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

  3、引导学生在看到自己优势的同时发现不足。

  “大家一起来看幻灯片,回顾一下本次《中华传统节日》一课的活动过程。(看照片)”

  二、总结在本次活动中的长处与不足。

  “下面大家来谈一谈,各组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和在实践中的一些趣闻、趣事,及不足的地方。”

  三、总结。

  记住本次活动中宝贵的经历和体验,为更好地开展下一个活动打下基础。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结合图片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

  贴窗花、放鞭炮(春节)

  五颜六色的彩灯(元宵节)

  清明节诗句(清明节)

  3、师:大家都特别聪明,同学们,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字读准。

  (2)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字词学习。

  (1)出示生字,请生读一读。

  (2)加上拼音再来读。

  (3)去掉拼音再读。

  (4)识字小游戏(指生读一音一字一词)

  4、大家读的又准确又响亮,读要读准确,写也要写工整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认真观察,按正确笔顺来书写它。)

  5、观看视频,笔顺,生书空。

  6、在田字格中范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书写的.的特别认真,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听录音,认真圈画节日名称。

  3、出示问题: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

  不同的节日有哪些活动形式?日期你知道吗?

  师:不着急,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课件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句子和图片,生齐读、回答)

  4、了解七夕节和中秋节的故事。

  师: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一年中的节日真不少。老师在这里找了几首关于节日的古诗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拓展延伸: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配乐朗读。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qǐ qiǎo

  ()()()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rè nào

  ()()()

  2、连一连。

  放花灯

  赛窗花

  看月饼

  贴龙舟

  吃鞭炮

  3、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按一年中时间顺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4、读一读

  春节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

  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

  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六、课后作业:

  1、每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来历,分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讲一讲。

  2、在田字格里认真、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

  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节日的教学设计07-03

《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12-22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范文12-09

《跟着传统节日学诗词》教学设计06-30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方案设计07-02

传统节日端午节幼儿园教学设计05-16

传统节日中秋节和重阳节的教学设计06-23

幼儿园传统节日端午节教学设计总结与反思04-03

传统节日活动方案设计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