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论文

时间:2024-05-21 11:31:40 保险 我要投稿

社会保险论文(精品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社会保险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保险论文(精品15篇)

社会保险论文1

  目前我国有社保、商保、社会救助以及社会慈善四个保障人民切身利益的保险体系。而且,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经济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变化也使我们不得不更深入地探求我国各个保险体系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以便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险保障体系。

  一、保险的概念

  所谓的保险,即是对可能出现风险的防范。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保险则需同于社会型救助,它是将国家的税收直接地用来保障人民财产安全。但是现在由于我们国家的经济转型,我国的保险本质日益向发达国家的积累制看齐。其结果就是国家在保险业中所承担的财政压力大大减少,而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我国民众中有着比发达国家更多的低收入老龄人口却不得不承担着和发达国家民众一样保险负担。这个保险问题也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笔者认为我国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即是抛开单一的保险体系而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险体制。现在我们有着商保与社保两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保险。当然社会保险作为一个旨在保障所有民众财产安全的一个保险体制,它势必与商保有着一定的区别。商业保险是具有企业法人、追求公司盈利的一个产业,它的顾客即是有能力交付它额定的保险金的人群,它的商品即是帮顾客分担经济上风险的能力。而社会保险则不同,它旨在保护我国的弱势群体、特殊人群正常的社会生活与必需的财产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为了维护我国生产力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由国家创立的。它的本质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宏观调控,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盈利是扯不上关系的。

  二、主旨的区别

  社保与商保两种保险其本质与主旨的不同也造成了其运营方式的`很大区别。与行为主体是我国国家的社会保险比较,从事商业保险的企业的本体亦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就造成我们民众产生一种潜意识的错觉:以为社会保险可以取代商业保险。

  我们要纠正这种观点首要还是要从两种保险的本质入手。社会保险是支持民众最基本的生活用度的救助性保险,它可有一些的亏损,但是损失的部分由国家来负担。它在运用层而注重统一以及普遍的性质,也因此社会保险多是强制参保,它避免了有收入差距的不同人群的自主选择性参保。在社会层而上,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福利这么简单,它同时还承担着维护社会和平安定的责任,在宏观层而上实行一个公平合理的基层保障。

  商业保险往往是自愿参保,它的价值层而的要求就是收入支出对等,即是你缴纳多少保金,就给你多高层次的保障。它并不属于公益性设施,它而向的是社会上一些中高收入的人群。它的优点在于可以给予参保人员多样化的选择以及更高层次的经济补偿,参保人员完全可以自我预判自己的风险类型、风险程度以及经济支付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

  三、国外保险体制

  在而对多元化的保险方式的选取时,我们不妨参照国外一些国家成功的实例。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保险体制的运行大抵有两个类型。

  首先是由商保成为保险主体的体制。它的代表国家是智利,智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然完成了保险革命。它的重要经营方法是政府控制民企的立法权,且运营过程中,政府对其监控以确认条例实施过程的公正,一切运营的具体操作用民营企业来进行。对于参保,政府实施强制参保的策略,每一个投保人需要在保险公司有一个合法的储蓄账户,而保险公司每月按照固定的比例所收纳参保人工资。政府将社会保险的具体管理和运营细则交给了民营企业来处理,这样就将政府的负担和责任限定在一个较低的程度。

  其二是社保与商保的混合型,其代表有美、日本等一线的发达国家。由于它实施的高度成功,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其他国家效法的重要模板。其中养老保险是日本主要的社会保险,它是由参保人员按照工资的比例缴纳部分保险金,而政府再予以一定程度的补贴所构成的保险系统。其中又细划为三个档次,将不同生活水平的人群都涵盖其间。它最低的档次相似于我国基本的社会保险,它的医疗保险有普通人自主参加保险的商业医疗保险,它是由赚钱的人员自愿参保且按收入百分比缴付保金而获得。社会医疗保险则是美国的联邦政府专门为一定岁数的老人或者弱势群体提供的特殊保险保障体系,但是美国医保的最重要的核心体系是由雇佣者对雇员所支付费用购买的医疗保障体系,它是美国享有特殊保险人群之外的有收入人员普遍具有的医疗保险。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商业保险,但是都因个人情况而自主选择,在国家所有保险中并不占多大的份额。

  总而言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所必然产生的保险体系,它们间的关系应当是互补而非属于竞争。通过我国保险体制侧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商业保险看作是社会保险的一个补充。但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状况是对商业保险的不信任,这一情况应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保险论文2

  20xx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的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主要论述了相关政策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五大社会保险为主,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基本建立,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许多困难。

  一、企业社会责任

  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指的就是企业对社会以及对员工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对员工利益的保障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内容要求。企业在发展和盈利的同时,不仅要对员工的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相关福利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承担保障员工权益的责任,而且还要对社会和其它利益相关的方面承担责任。这些都能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纳税、保障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权益、提供相应的员工福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等各方面予以体现。而企业如何肩负起这些社会责任,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员工工资、使用童工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我国企业社会保险责任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企业应该为职工参保各项社会保险,并且按时缴纳各项保险费用,相关部门有权对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惩处。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在承担社会保险责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非公有企业参保率比较低。这些企业的职工参保率不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薄弱。

  (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使得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难以落实。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即使是签订合同的企业,也存在合同内容不规范的现象。

  (3)地方的政府和企业以及职工对社会保险责任认识不足。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保险责任,通过少报缴费工资数额和虚报参保人数,拖欠社会保险费。还有部分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员工工资,不签订用工合同或者将社会保险转嫁到职工身上等现象时有发生。20xx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202万户次,涉及劳动者0.9亿人次,对235.7万户次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涉及劳动者1亿人次,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1.9万件。另一方面,员工对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意识不强。部分员工不清楚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不知道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此外,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对社会保险责任的漠视。部分地方政府不够重视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只是注重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助长了企业淡漠社会保险责任,使得社会保险责任无法有效实施。

  三、企业参加社会保险面临的困难

  1.实力强的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困境

  对于发展较好、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管理者认为企业职工不会出现失业的风险,因此只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讲,由于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他们更加注重参加失业保险,所以这些企业往往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统筹。但是因为他们经济压力大,所以经常欠保。于是当前就出现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愿意参保却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的现象。

  2.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保持良好社会形象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竞争形势不利的企业来说就更加看重企业的资金流向,对于社会保险的投入比较消极,但是企业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仍需要花费资金投入来承担社会责任。

  3.企业利润空间减小,税费过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在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部分企业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压力,面对当前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企业不仅要承担劳动力成本还要承担相关的税费,面对这些压力,很多的企业选择了逃避社会保险以此来减轻企业的负担,因此,职工的劳动权益状况越来越差。

  四、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的制度建设和观念强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和观念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为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创造条件。

  (1)调整社会保险费率。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相关部门在制定社会保险费率上要因地制宜,使之发展与社会相协调。

  (2)将社会保险与企业利润挂钩,可以按照采用员工工资或者企业利润收费的方式。这样就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社会贡献不平衡的现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调动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

  (3)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的立法工作,加强执行力度。社会保险需要通过法律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有利于企业对社会保险责任的落实。

  (4)分步推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来共同承担责任的原则,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职工的个人保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险责任承担存在诸多的问题,还需要企业、社会和个人不断加强社会保险责任意识,遵守相关保险制度,互相监督,只有切实的将社会保险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社会保险论文3

  一、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信息管理“一体化”模式的优点

  1.“一体化”系统“事前/事中”扫描作为档案影像收集的主要途径,提升了档案著录质量和效率

  经办窗口从业务受理开始,适时将参保人提供的原始资料、凭证扫描到系统之中称之为“事前/事中”扫描。“事前/事中”扫描的优点,一是将档案管理延伸到经办的前端,可以对档案从形成开始伴随经办全程,实现档案和影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经办过程中适时生成著录信息,做到笔笔有宗;二是可以通过经办采集的信息同时抽取形成档案(影像)著录信息,这种著录方式准确、唯一,避免了录入差错。

  2.“一体化”系统“事前/事中”扫描,为无纸化协同办公、内控稽核提供支持

  “事前/事中”扫描这种方式的档案影像收集,一是为网上协同无纸化办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业务资料、凭证影像在网上流转,使业务在网上的复核、审批更加直观方便,不需要传递纸质凭证资料,为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基础。二是为内控稽核监督提供了完整的经办影像支持。由于经办资料影像化、经办的审核、审批全部在网上完成,档案资料影像与经办结果一一对应,内控监督完全可以深入经办的各个环节,避免了现场面对面监督的尴尬,实现了背对背的监督把关。

  3.“一体化”的业务档案“事前/事中”扫描为远程办公和网上经办提供支持

  “数据向上集中、业务向下延伸”是强化监督管理实现利民便民的重要途径。网上经办、社区或保障所代办、远程办公是业务向下延伸拓展服务方式的重要途径,但这些经办方式最大的瓶颈就是凭证资料的审核。通过“事前/事中”对凭证扫描,再结合电子印章和二维码印证,通过网上远程事前审核电子影像,使更多业务可以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远程经办,也可实现业务远程代办,这样扩大了基层代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初探理机构和网上经办的业务范围,减轻了大厅经办压力,方便了参保企业和个人。

  二、社会保险业务与档案两个管理系统的“一体化”管理路径

  1.整合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

  这个过程,就是使原来独立于业务经办之外的业务档案收集整理和影像化过程,融入业务经办流程之中,按照“边经办、边收集、边影像化、边著录”的.同步操作规程,将档案归集和整理、影像化和著录业务并入业务经办的相应环节,整合成新的“一体化”流程。

  2.整合开发需求和异构系统

  根据“谁经办谁收集、谁收集谁影像化”的档案管理职责划分,重新调整业务系统需求,在整合需求的前提下,重新开发或调整经办系统,使两个系统能够实现无障碍数据交换、存储、共享,两个系统的开发建议选用统一的开发工具平台、统一的数据库,为两个系统的“一体化”提供便利。

  3.整合事前扫描和事后扫描。把扫描著录放在前台经办业务过程之中,担心是否会降低经办效率,但鉴于前文阐明的诸多优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在“一体化”的前提下考虑如何提升经办效率问题。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对天津、福建、广东等省市不同系统的对比考察,“事前/事中”扫描对于大多数经办业务的效率影响不大,如果每笔业务用时平均在15分钟左右,而每一笔业务的资料扫描或高拍、著录信息录入平均需要加时60—90秒,时间占比并不大。如果遇到业务繁忙或繁复业务,可以根据具体业务有选择的采用事前扫描或事后扫描。

  4.平衡使用扫描设备和高拍仪

  “一体化”系统如何选用主扫描设备也是“一体化”系统应用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便携式高速扫描仪应作为“一体化”扫描的主要设备,它与高拍仪相比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的优点,但比高拍仪成本高。高拍仪作为影像化前端设备具有成本低、对凭证原件直接拍照,不需要对证件再进行复印,降低经办成本,但缺点是不适合大量纸质复印件的影像化,效率较低。

社会保险论文4

  一、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内涵概述及工作的意义分析

  (一)绩效审计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基础依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保险制度也从不完善逐渐深人。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在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也处于不断地调整之中,而如何具体优化调整社会保险制度,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对现有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

  (二)绩效审计是评价社会保险风险问题的关键

  社会保险的管理关系到收人分配以及风险的回避,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风险规避的关键,保险体系中,管理不慎极有可能影响社会保险收人分配以及支付功能,为了确保社会保险体系的正常稳定运转,就需要通过绩效审计工作,评价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为管理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我国审计机关设计的领域众多,并且内容较杂,加上当前很多审计机关人力以及财力投人不足,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大。再加上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制上存在的漏洞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而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目前主要停留在合法性审计阶段,审计工作函待完善。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工作不全面

  我国传统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围绕着收入和支出这两个环节展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还停留在这两个环节中就显现出了不足,还存在着审计不够细致深人,审查不全面的问题,不能充分全面的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映

  (三)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审计工作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不明确,体系不完善,并且现行的一些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标准非常少,没有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准则等相应的可操作性指导文件,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绩效的评价缺乏指导。

  三、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完善策略

  (一)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管理体制

  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应当首先认识到这个工作对于保护人民保险基金资金的安全和推动国家保险基金的运营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为了便于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指导有遵循,应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审计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可以通过出台文件的方式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目标、内容、程序以及方法

  (二)确保社会保险审计工作的全面性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审计来说,审计工作具体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保险基金的筹集、投资运营、支付以及影响。在基金的筹集阶段,重点是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是否及时、足额,程序是否合理,征缴比例是否适当等内容进行审计监督。在投资运营审计阶段,则重点是对投资运营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存在将基金用于贷款抵押等现象进行审计,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为目的。在支付审计阶段则主要是对保险金的支付合法性、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计划、领取人员条件以及领取数额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进行审计。在基金影响审计上,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发放对参保群体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

  (三)构建科学的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评价指标

  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标准上,应本着适度、使用、科学、规范的'原则进行。在具体的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该包括经济型评价标准、效率性评价标准、效果评价标准、公开透明性评价标准以及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通过这此评价指标,准确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收益情况、投资运营效果、相关信息的公开情况以及收支管理等程序规定的履行情况。

  (四)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的人才培养

  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由于审计对象、审计方式的不同,因此审计工作也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索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政策、法律法规、绩效审计专业知识、金融、投资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结束语

  强化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审计,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工作,也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与效益,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监管的基本手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绩效审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合法性、真实性,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管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水平,强化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力度。

社会保险论文5

  摘要:社会保险是国家对公众提供的生活保障,同时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结合企事业单位内部社会保险管理存在问题,对解决措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社会保险;管理

  最近几年,在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社会保险俨然已经成为众多企事业单位参与保职工作的重点。企事业单位怎样不断增强社会保险管理,改善经办能力,满足社保经办部门要求,迎接市场竞争与挑战,是当代事业单位的必修课。

  一、企事业单位内部社会保险潜在问题

  1.多部门管理机制影响经办效率在国内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深化的当下,“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模式不断完善,事实上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并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依然是多部门共同管理。如:增减人员、各类险种的缴费与申报由劳资部门处理;另外还设置了专门的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等部门,不同部门都有独立的职能。也正是因为多种部门与管理机制的影响,让社保经办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时常脱节,很多政策得不到落实,这样不仅影响了内外经办效率,同时也严重影响着职工利益。

  2.经办人员综合素养影响社会保险发展在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发展的当下,它对社会保险的复杂化、专业性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止是社会保险的管理者与实施者,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核心。截至今日,非专业经办与兼职人员在企事业单位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中小型事业单位几乎由财务与劳资人员兼职,专业综合型人才紧缺,这严重制约了当代社会保险工作的发展与落实。

  3.管理机制不全面严重制约了实施成果在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陆续启动的情况下,不仅为参保职员带来了社会保障,同时也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本与负担,怎样从不同方面落实,要求企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已有的管理机制。但是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重视社会保险管理机制,内部管理存在多种问题,一来劳资、财务等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模糊,二则参保人员无所适从,这都影响了社会保险相关工作的展开。

  4.管理手段制约了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发展在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完善、拓展的当下,企事业单位的内部保险管理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尤其是大中型事业单位,它需要结合社保机构的相关要求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对于内部管理,需要做好信息收集、审核待遇与大数据处理工作,以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优化当代保险事业发展。发展到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建成有效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office等办公软件,很难达到日常社会保险管理程序化与自动化等要求,同时这也严重制约着当代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步伐。

  二、增强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的策略

  1.优化五险合一的管理机制针对当代多部门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企事业单位应该整合失业、养老、生育、工商与医疗等险种,从多个部门出发并整合,最后形成有效的专业经办,尤其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对于机构设置,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会保险的价值,同时设置专业的部门,在清楚部门职责的同时,对其进行科学分工,统一核定基数、结算缴纳与日常管理,以达到调配人员的目的。即使是小型的单位也应将兼职化、分散化的经办单位转向部门化、集中化,就内部管理的角度对社会保险给予有效的支撑,同时这也是提升社会保险内外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打造复合型人才大家都知道:社会保险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政策性,企事业单位要求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素质经办人员,这样才能为带动社会保险工作夯实基础。为满足现代社会保险管理要求,在培养企事业单位人才时,不止要注意培养熟悉政策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人员,还必须落实社会保险的各项要求,更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只有单位实践与社会保险整合在一起,才能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从而推进社会保险稳定、长效发展。

  3.优化社会保险规章体系在社会保险工作全面优化、不断完善的当下,企事业单位必须想方设法优化职工参保行为,从细节上优化管理与规章结构。尤其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除了要结合实践,还必须想方设法优化规章管理。如:为解决内部征集问题的《社会保险内部征集管理办法》等规章,不止增强了企事业单位的常规管理,也为社会保障夯实了基础与条件。

  4.落实社会保险信息建设对于繁重的保险管理工作,相关单位必须从根本上落实信息系统的建设机制,突破传统管理方案与步骤,逐步规范社会保险管理,以达到现代化、科学化、合理化等要求。当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都能买到和社保部门一致的信息系统,它拥有良好的对外申报能力,但我们也应看到内部管理薄弱带来的问题。对于有条件的单位应鼓励或者委托专业认识结合单位实情,在申报社保的同时,不断开发新型管理体系,克服传统管理体系弊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系统与社会保障价值。

  三、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的创新

  1.创新管理理念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社会保险正在不断经历变化与发展,但不是一切事物都适合所有年代,尤其是近几年,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为提升幸福指数,就需要从观念上进行创新。社会保险管理包含服务与管理两个方面,观念创新就是从服务群众与生活保险服务商进行管理。当代,大部分企业只注重保险管理,忽略了员工服务。对此,企事业管理就必须意识到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确保员工利益,只有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险服务价值。

  2.创新社会保险信息化平台发展到现在,社会保险管理已经纳入数字化时期,传统管理根本达不到时代要求。为了推进社会保险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进程,各个企业必须结合部门规定与要求,完善数据库信息化管理软件,优化社会保险管理进程,以达到优化保险信息管理的要求。现在很多软件公司都开发了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但该体系质量不一,甚至难以达到系统要求。对此,必须选出高质量的体系,尽量由大公司开发系统。事实上,全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都对企业管理体系作出了规定,各个企业必须结合实情考量管理系统,这样才能保障相关系统高效、安全、稳定的进行。

  3.创新人才建设人才作为社会保险管理的重点,企事业单位必须选择专业知识过硬、踏实敬业的管理人才对企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进行管理。首先,做好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创新管理理念,带动并更新管理人员,在思想创新的同时,促进整个管理框架创新。其次,结合各种社会保险,做好业务培训工作。社会保险管理不止是社保缴纳,还包含审核基金等内容。通过业务培训,不仅能保障职工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当然这项工作不能是表层的,必须贯彻到具体工作中。

  四、结语

  社会保险关系着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管理社会保险,形成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对社保管理进行创新,有助于健全企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单位必须主动迎合时代要求,通过增强内部管理,从根本上改善办事水平,促进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刚.关于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社会保险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xx,(9):47.

  [2]夏晨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财经界,20xx,(14):118,120.

  [3]廖健.浅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5):185.

  [4]刘惠萍.事业单位内控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xx,(26):150.

  [5]刘步侠.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10):119-119.

社会保险论文6

  摘要:

  随着企业发展,员工福利待遇得到了提升,社会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员工的社会保险关系着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和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保证员工的福利待遇,从而让员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电力企业 社会保险 管理 探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电力企业的员工保险也是社会保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新时期下社会保险体制给员工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妥善地处理这些问题,成为了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管理的重点。

  一、电力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养老保险。

  社会的发展提升了对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视程度,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渐地完善。从本质上说,社会保险管理能够维护企业职工的权益,标志着社会福利制度逐渐趋向完善,养老保险就是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项目。企业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程度,按照规定进行收缴,并且严禁因为任何理由进行挪用。养老保险能够保证员工退休下岗后的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险管理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让老年退休职工享有基本的生活资金。养老保险管理规模较大,属于社会上非常重视的政策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从基层做起,让养老保险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2.生育、工伤制度。

  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之外,电力企业逐渐将员工的生育、工伤保险业纳入了社会保险的管理中,这种预防机制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职工的生育问题上进行特殊的补助,比如给生育的夫妻子女进行一些补贴,让妇女合法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这种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提升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意义。但是,现阶段生育、工伤保险管理制度还有待于完善,比如:如何确定工伤、生育补贴的标准等,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落实国家政策等,这些都需要电力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中进行不断的思考,从而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3.医疗卫生制度。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发展,电力企业也建立了医疗保障体系,从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供应、医疗制度建设等方面,让企业整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得以完善,从而让员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或者让员工享受的医疗服务更加便利、优惠。但是,从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上看,电力企业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发展水平还较低,高价的医疗药品等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负担。因此,若想让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覆盖面持续扩大,还需要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不断的思考。

  二、现阶段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落后。

  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关系着员工的利益,一旦企业管理信息没有妥善地落实,就难以处理社会保险中发生的问题,就会造成很多问题纠纷,比如退休员工集体到企业单位申讨社会保险事件等;其次是社会保险的标准设置不规范,由于各个岗位离休的补贴不同,因此难以达成统一的保险意见,员工对此抱有不满情绪;其三是管理制度问题,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比如每个保险险种都有对应的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复的情况,一旦出现了纠纷问题后,工作人员互相推脱责任,负责人难以确定。

  2.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加上缺少监督制度,使得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漏洞,比如:员工利用自己的保险业务给自己家属采购药品,这就明显加重了社会保险的负担;其次是电力企业在对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管理不全面、药品种类稀缺等,使得很多员工需要的药品无法及时地买到,药师的素质问题、药品的价格等也是现阶段比较突出的服务型管理问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保险的认识,而药品价格过高会增加员工的医疗负担,使得很多员工不愿使用医疗保险。

  3.员工的保险意识差。

  社会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保险的重视程度,使人们能够主动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加上新政策的出台,社会保险工作很多都得到了落实,但是仍然能够看到,在一些电力企业中,对于保险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员工对于保险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没有了解保险的好处,而是将保险当作一种负担任务,表现为少缴、拖缴,在参加保险方面表现不积极等;部分员工对保险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存在认知错误问题,这些错误的认知也阻碍了社会保险的发展。

  三、加强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管理与服务并存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正确地认识保险工作,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首先,工作人员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合理地对待保险服务,在工作中加强责任感,从而稳定管理团队。其次,在管理中要树立科学的服务思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服务原则,强化工作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果。社会保险工作制度带有三个特点,分别是普遍性、保障性和强制性,因此在进行保险工作管理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工作人员自身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积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让社会保险更好地发挥作用。

  2.完善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制度。

  在新改革下的社会保险工作制度建设中,需要借鉴传统管理中的优点和经验,多思考,从而完善现阶段的工作管理制度。首先,要创新管理模式,重新整理社会保险中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避免岗位的重复和工作人员的冗余;明确固定的责任人,这样既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够提升保险工作的效率。其次,要创新管理工作方法,例如建立保险数据库,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让企业员工充分查询、利用社会保险的资源信息,这样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减少工作时间,进而提升工作效率;电力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比如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将服务的水平和管理的水平相关联,从而调动员工的保险积极性。

  3.加强员工社会保险意识的培养。

  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环境下,电力企业的保险制度也要与社会保险相适应,加强工作的稳定建设,让电力企业的保险工作步伐与社会保险改革相一致,企业的社会保险改革要强化服务、定位、任务等意识,结合现阶段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强化员工的社会保险意识,使得员工按照企业发展的步伐做好自己的保险工作。员工的保险意识对于社会保险工作发展非常重要,对员工要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的宣传、讲解,让员工有着正确的保险意识,从而主动参与到保险工作中,自觉缴纳保险费用。电力企业要按照社会保险发展的整体局势进行本企业的保险工作管理,从而让社会保险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开始重视社会保险制度。从整体上来看,社会保险管理已经趋向完善,但是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过于落后、企业员工对于社会保险存在着理解误区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电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社会保险工作管理时,要转变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制度,让员工正确地认识社会保险工作,从而让保险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赖素屏.对新时期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探讨[J].低碳世界,20xx(15).

  [2]张英.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探讨——以某电力企业为例[J].技术与市场,20xx(11).

  [3]张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电力施工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J].才智,20xx(31).

  [4]赵兰香.关于电力企业管理的工作探讨[J].通讯世界,20xx(11).

社会保险论文7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安全网、稳定器,对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保险制度经过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此同时,社会保险欺诈现象也相应产生,且近年来呈愈演愈烈之势。虽然我国立法对于社会保险反欺诈问题给子了一定关注,如《社会保险法》第87条、第88条的规定,以及一些地方立法,如《珠海市社会保险反欺诈办法》《楚雄彝族自治州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临沧市社会医疗保险反欺诈暂行办法》,等等,但学术界对于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的理论研究仍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当下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研究进程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的研究成果,反思研究,存在的不足,明确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以不断加强对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的理论研究,为反欺诈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一、我国社会保险反欺诈理论研究的特点

  (一)研究成果呈增多之势

  我国学者对于社会保险欺诈问题的关注始于200I年对医疗保险欺诈问题的分析。其后伴随着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基金积累日渐增多,社会保险欺诈现象不断涌现,对于社会保险欺诈与反欺诈的理论研究也呈现增多之势。这一研究进程中,突出表现为对社会保险欺诈的成因、应对措施等内容探讨较多,而对社会保险反欺诈理论基础进行探究的则寥寥。就期刊论文而言,社会保险欺诈与反欺诈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多,而深入系统分析的硕博论文则较少。

  (二)研究范围日益拓宽

  目前,国内学者对社会保险反欺诈制度的研究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所谓社会保险反欺诈宏观层面的研究,从整个社会保险反欺诈角度出发,探讨社会保险欺诈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国外反欺诈相关立法与实践的经验,论证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具体的制度设计,同时还包括对于反欺诈相关信息的跟踪,等等;从微观层面研究社会保险反欺诈,针对我国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而展开分析。从当下研究资料来看,于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于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研究较少,对生育保险欺诈与反欺诈目前尚未有涉及。就当前我国社会保险欺诈与反欺诈问题的研究成果来看,既有宏观的整体性的探讨,也有微观的针对具体险种制度的分析。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保险反欺诈的研究范围口渐宽。对实践问题的关注也能够甲有针对性。

  二、我国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研究之内容

  纵观学界关于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宏观基础框架的整个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的讨论,二是对社会保险不同险种反欺诈的微观考量。

  1社会保险反欺作概念的厘定

  研究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必须对社会保险欺诈和反欺诈的定义进行明确,只有明确社会保险欺诈行为的定义、特征,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

  作为地方立法首次尝试并取得成功经验的'《珠海市社会保险反欺诈办法》规定,所谓欺诈,在参加社会保险各环节实施的弄虚作假的行为。

  2.社会保险反欺作难点的梳理

  我国早在20xx年便意识到了社会保险反欺诈的紧迫性,并展开了一系列社会保险反欺诈措施的摸索。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险反欺诈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科学技术手段应用的是否正当、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如何强化等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既缺乏规制社会保险欺诈行为的法律,现行的民法、行政法等法律,又无法有效地防范和打击社会保险欺诈行为。有学者指出,我国现行的基金分散管理模式不利于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统一监管。也有学者认为,我国现行的监管模式为分散监管,政府、税务机关、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等对社会保险基金都有监管权,导致监管重复现象发生,不利于监管有效率地进行。

  3.社会保险反欺作刑法应对策略的分析

  有学者提出,我国已经形成良好的反欺诈法律基础,并建议根据《刑法》中,已有的“逃避缴纳税款罪”和“保险诈骗罪”,引入“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罪”和“社会保险诈骗罪”从而对社会保险欺诈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刑法震慑。也有学者从《刑法》中,“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犯罪构成四要素着手分析,认为上述两罪名并不能涵盖社会保险欺诈行为,以此强调增设“社会保险诈骗罪”的必要性。

  三、我国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研究的评析与展望

  自20xx年“社会保障权”入宪以来,社会保障领域的立法迅猛推进。20xx年的《社会保险法》、20xx年国务院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出台,都彰显了我国政府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决心和行动。如何有效遏制欺诈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有序运行,并最终实现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也恰是近年来社会保险反欺诈理论研究之重点。总体而言,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险反欺诈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正如前文所分析。但同时,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也恰是我国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研究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之处。

  (一)缺乏深入细致的基础理论研究

  当下国内关于社会保险反欺诈的理论研究较多地集中,于现象的梳理,而较少深入的理论分析。相较而言,金融保险、经济学等领域对医疗保险欺诈的研究还较多地体现研究的基础性,如对博弈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的运用。而法学领域关于社会保险反欺诈的研究,目前来看仍处于较为表浅层面,包括对国外立法经验的介绍、国内立法必要性的分析、反欺诈刑事立法的因应等,都还不够深入。这不仅与国外学者对于福利反欺诈的法理研究相去甚远,就是与国内其他学科关于社会保险欺诈与反欺诈的研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法学学科对于社会保险反欺诈的研究仍任重道远。其他学科的研究在识别社会保险欺诈领域可以育显著贡献,立法实践与行政执法等程序中,可以设计诸多有效制度,反欺诈实践工作可以采取很多有效措施。

  (二)缺少全面系统的规范分析

  社会保险反欺诈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虽然有一定的探讨,但如上所梳理的研究成果也显现出对于该制度规范研究之不足。如对于社会保险欺诈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如何具体承担,尤其是刑事责任承担相关构成要件的分析,目前尚没有具体展开的论证;对于民事财产的返还责任如何具体实施,等等,都缺乏系统规范性的探讨,使得实践中,对于社会保险欺诈行为人到底如何适用法律成为难题。因此,对于社会保险反欺诈的规范研究也成为急需。

  (三)缺少对域外立法经验的深入挖掘与有效借鉴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很多学者都注意到对国外社会保险反欺诈立法与实践经验的借鉴,也初步形成了一些研究结论。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更多地停留于表浅的经验介绍,甚至在论文的标题表述上都显小出作者对于是对福利反欺诈立法非常完善的英国,还是对反欺诈执法特别健全的澳大利业的相关研究,都需要深入挖掘,系统展开。这一研究方向与具体内容仍然是我国未来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研究之重点。

  概而论之,我国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的研究初见成效,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但随着社会保险欺诈行为的不断花样出新,社会保险反欺诈理论研究也需要不断强化,加大智力、财力的投入,以保证理论研究不仅能够指导反欺诈实践,更要能够从深层次反思福利权与欺诈行为发生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中,杜绝欺诈行为的发生。社会保险反欺诈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尚需加力。

社会保险论文8

  摘要:本文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有关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方面所包含的内容,并总结了目前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有关内容,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保险论文

  社会保险基金作为我国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物质基础,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民生活居住以及医疗卫生水平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属于专款专用资金,因此对于资金的监管等方方面面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运作规范,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效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重点所在。

  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主要内容概述

  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是国家通过各种手段筹集的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以及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支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则主要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在收集、管理、运营以及投资等方面开展的监管,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作的合法合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有关工作开展的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的合法合规,重点是对有关单位的缴费行为、金额、比例等方面的监管。对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等一系列办理工作开展的监管,目的是确保基金严格按照规定的支付范围、标准等进行支付,重点是监管有关支付条件是否符合,审批手续是否健全。对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的监管,主要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的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等所进行的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结余经过国家财政预算的评估以及转换使用。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工作的监管,重点是监管社会保险基金的所有财务处理业务流程是否符合国家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高效。

  二、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关于基金监管方面的制度体系还不健全

  在目前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管理体制以及模式下,基金的委托管理方、投资管理方以及监管方等还存在着职能交叉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方面难以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力度较差

  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当前的主要主体市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力量较弱,再加上我国目前针对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管理的.有关信息披露不足,造成了在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面临较大压力

  现阶段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重点在于规范安全运作方面,而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忽略了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科学投资的管理,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具体实施策略

  (一)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的问题,根源上还在于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力度不足,因此下一步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应该重点加强基金的监管力度。一方面,应该加强社会保险金的行政监管,重点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监管力度,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及时入账,同时还应该通过强化会计管理以及审计管理等手段,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账户以及投资运营的监管,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重点是应该进一步的提高有关社会保险基金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将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益、成本以及资产信息等定期进行社会公布,并设置监督举报渠道,依靠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安全合理。

  (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制度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效果,还应该注重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特别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社会保险基金的实际管理情况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等,确保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基金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同时,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具体管理还应该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重点明确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具体任务、监管范围、规范操作流程和业务细则,形成制度健全、管理科学、监控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三)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方面,也应该积极地探索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特别是针对社会保险基金建立财务核算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尤其是将有关的财务核算流程纳入信息管理系统之中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以确保各项有关数据的真实可靠,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数据质量,形成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重点通过对数据来源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监控和分析,降低基金管理风险。同时,还应该注重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在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方面加强科学分析研判,将基金的运营管理实现事前分析、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真正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全方位、高效率。

  四、结束语

  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中,应该注重同时发挥好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双重作用,并进一步加大有关信息披露公开力度,并探索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化水平,以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质效,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运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胡妍丽.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以烟台市为例[J].财税金融,20xx

  [2]高海天,李金静.中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J].改革与开放,20xx

  [3]赵坦.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导报,20xx

社会保险论文9

  一、企业社会保险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支持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想实现其长久、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稳步、扎实地做好保险管理,为员工提供安定、长久的保障,传统的国企保险未能纳入社会管理体系,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企业保险纳入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不仅减轻了企业经济负担,同时,也为企业员工保险权益开辟了全新的出路,使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企业有了充足的经济效益空间,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自身的信誉、形象等又得到了一定提升,自然会引来更多的优秀人才,内部员工也会更加积极努力地贡献并服务于企业,在人才的支持下从而获得更加长远、健康的发展。

  (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推动国企保险纳入社会化管理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因为通过社会保险能够实现国企职工与打工者在保险利益分配方面的平等化、均衡化,维持打工者的心理平衡,维护社会的安定,使企业的劳动者都能公平、平等地享受社会福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从而打造出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国企构建社会保险管理模式使自身的保险管理纳入社会体系,使企业融入社会发展大环境,维持社会和谐良好的环境。

  (三)支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历了改制改革重组等过程,要想适应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逐步创建并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达到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经营目标,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切实按照国家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形成的制度和规定,积极参与市场化经营与管理,积极改革并完善传统的管理制度,逐步推动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将保险管理纳入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从而减轻企业自身的财务负担,也调动员工参与市场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逐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二、国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健全完善的社保管理制度有待确立

  不同国有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面临不同的发展形势,自身遗留着不同的问题,受传统的保险管理理念的影响,使得社保管理模式的构建举步维艰,国家虽然在相关方面出台了各种文件、制定了方针和政策,然而,实际贯彻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使得科学有效的社保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建立,影响了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员工缺少有效配合

  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国有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然而,很多企业由于缺少宣传教育与引导,再加上员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缺少配合的积极性,一些关键且重要岗位的员工,例如:社保审核、审计人员存在自私心理,缺少对社保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实际工作中问题重重。

  (三)没能实现公平与效益的有效协调

  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最关键是要协调处理好效益与公平间的关系,然而,更多的企业却在这两者间出现了偏颇,强调公平,忽视了效率,使得社会保险制度自身无法充分、高效地在企业运转,单纯重视效率,则导致了一些不公平问题,引发了矛盾和危机,也阻碍了社保管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加大对社会保险的宣传教育

  传统的国有企业的保险管理未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企业在职员工的保险全盘由企业或国家承担,国企职工能够充分地享受保险福利待遇,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改革了保险管理制度,将国企、事业单位保险纳入社会系统,实行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这对于一部分长期享受传统国家保障制度的员工来说是一大挑战,会产生抵触与排斥情绪。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做好员工的内部宣传与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召开思想交流会议等进行宣传教育,使员工意识到企业保险社会化管理的长远益处,从整个社会的发展、企业长久经济效益等方面去分析,让员工能够欣然接受地配合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二)积极完善社会保险办理服务体系

  创建完善的社保机构体系,打造出专门的社会保险部门,并内设健全、专业的部门与职位,为社保办理提供健全完善的服务,形成健全完善的社保制度规范,以及业务办理流程,同时,也要加大对社保机构内部各职位的培训与培养力度,使他们积极学习并掌握社保办理的各项业务、各种操作,形成细致、具体的岗位职责划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各个部门、岗位都能遵规办事、合法履行职责,实现企业社保管理的公平化、透明化,确保各项工作都严格依照规定开展,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企业员工利益,同时,强化监督与检查,对社保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行为、作风进行全面、彻底的监督,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与责任意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主动积极地履行工作职责。

  (三)设置层次分明的责任岗位

  国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其中各个岗位的职责力、执行力非常重要,必须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设置全面到位、且层次分明的职责岗位,而且确保各个岗位人员都能注重履行社会保险管理职责,积极践行国家的保险方针和行政制度。根据保险工作需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至少应该形成以下几大岗位:业务岗位、财务岗位与规划监管岗位。业务岗负责贯彻、落实相关的保险制度和政策,负责各种社会保险业务的办理,创建并维护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等;财务岗则负责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定保障资金的到位与运转,规划监管岗则负责严格监督业务岗以及财务岗的各项工作,负责整个企业保险的计划、规划、运行与监督,为企业制定科学的保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方针。

  (四)重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与核对管理

  要想使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步入正轨,就必须及时加强企业社会保险支付与缴纳管理,确保企业能够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把缴纳社会保险纳入员工工作考核范畴,使其成为企业员工工作业绩考核依据之一,对于不能及时缴纳保险基金的员工或者配合度不积极的员工则应加强劝导与教育,提高群众配合的积极性。第二,保险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做好保险征缴工作的核查、核对、分析与直接工作,并形成工作总结报告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提交,以此实现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第三,重点完善保险管理者的工作监督与纪律管理,使他们能够公开透明地正确处理由员工缴纳的保险基金,定期进行保险基金征缴的监督,加强核对,对于资金挪用、非法占用社保基金的工作人员和行为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处理。第四,健全服务体系。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支持,因为只有在健全、完善的服务支持下,才能使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逐步走向成熟,才能更加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社保服务部门,开展全面、完善的服务,使企业员工享受到社保服务的便利,以此来保证社保制度顺畅执行。

  四、总结

  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受制于传统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既需要积极遵守国家的相关制度规定,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完善自身的制度来推动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逐步实施。

  作者:王红梅

社会保险论文10

  摘要: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日显重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

  关键词:养老保险 社保业务 档案管理

  1 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2 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xx(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 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 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 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做好社保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保定市社保所组织各县(市、区)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档案专业知识。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辅导。走出去,就是组织各县社保档案员到典型示范单位取经,通过现场观摩提高其感性认识;请进来,就是邀请市、县档案局的专业人员,针对社保业务档案的具体情况,手把手地从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

  保定市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与流程,还拓展业务档案收集渠道,改善了业务档案保管条件,丰富业务档案门类和数量,抢救了一大批受损业务档案,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基本实现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

社会保险论文11

  一、社保机构实际执行和保险政策偏差

  如今广泛应用的社会保障政策规定,应该可以简单理解为,所有的家政服务人员都可以按照政策规定享受较低的费用待遇,但是让人质疑的一点是,事实情况绝非如此。据有关调查显示,当下虽在明面上采纳民工与城镇职工分别入保的政策,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则是另外一种场面:只有施工建筑部门的民工采取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也只有这班部门的民工才享受民工社保待遇;其它行业的民工仍按照城镇职工的社保缴费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当然,家政服务行业人员自然在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上遭受了一定损失,此种不公平的待遇,鲜明的彰显了社保机构政策实际执行和原本保险政策之间的巨大偏差。

  二、家政服务业人员参与社保热情不高

  长期存在于我国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知识层次较低的家政服务行业人员对社会保险制度的认知不明确,加之此类低收入人群将实际的薪酬看的十分重要,也许这份薪酬可能就是养活整个家庭的唯一收入,在繁重生活压力下导致他们在购买社会保险时显得犹豫不决,对社会保险政策也不能完全信任,十分担心万一交了社保以后不兑现事先承诺。与此同时,有些家政服务业人员受传统陈旧思想的影响,认为社会保险仅仅是高收入阶层的独有的保障,片面认为与自己的利害无明显关系,所以,在参加社会保险的购买事件中并无太大热情。

  三、家政服务合同缺失或缺乏统一规范

  从法律层面看,家政服务业要想真正运营起来,一定会涉及到三个主体对象:家政服务人员、雇佣用户和提供家政服务介绍的机构公司,因此,三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产生了多种法律关系。假设没有第三者单位,只有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佣用户,如果此时签订合同那么两者之间就产生了雇佣关系;如果有第三方单位,而且直接介入了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劳动合同签订,那么三方所产生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此处不做详明解释。重点要说的.是,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雇佣用户和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常常没有规定好工伤或医疗的保险责任,这就导致一旦家政服务员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难以确定过失责任在哪一方、保险费用的支付和必要医疗费用由谁来出的问题,这直接造成保险机构无法断定责任所在,导致家政服务业人员社会保险缺失。我省家政服务行业人员之所以会遭受社会保险缺失的惑难,这和我省的社会保险体系和运行机制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思想桎梏的影响。但应该明白的是,家政服务行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缺失问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这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对于任何一个省份都是如此,不单仅限于河北省。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步伐,沿着社会的前进方向,各方面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期待着问题迎刃而解这一天的早日来临。

社会保险论文12

  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日显重要。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面对新形势,我们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为政府和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档案利用服务,使档案管理服务与各项经办管理服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认识,把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摆在重要位置

  随着社会保险在保障民生、服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以对现实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参保群众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切实把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计划,长远规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之中,使档案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险工作同步发展。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主动抓,上下经办部门要配合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切实解决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二、健全制度,理顺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等法规政策,制定社会保险档案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归档等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账、图表、会计账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要依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各险种根据社会保险档案的使用价值、连续性制定分类方案,同时,根据社会保险工作的要求,制定统一的.表式、社会保险档案收集的范围,有效保证社会保险档案的统一性。

  三、加强管理,确保社会保险档案积累到位

  社会保险档案形成于日常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过程中,能否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能否抓住日常工作这个重点环节,打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基础。为此,要从社会保险档案的源头抓起:一是抓好文件处理关。重点做好办公室收发文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文件、函、请示、批复以及与企业签订的各种协议等资料收集工作。做到及时处理、及时归档。二是抓业务经办关。做好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账户管理、退休审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稽核等具体业务经办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做到一月一整理,一月一立卷。三是抓基金管理和统计报表关。重点是基金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财务管理凭证和各科室具体负责的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工作,做到及时整理、随时立卷,按时归档。四是抓退休人员退休办理关。及时督促退休人员将档案移交社会保险部门或相关部门保管,做到及时整理、及时登记、及时归档。在实际工作中要站在大局和长远的角度,重视社会保险档案材料的形成和保管,做到“形成过程把关,形成后及时归档”,并将社会保险档案材料移交作为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业务交接的重要内容,严防业务人员变更过程社会保险档案材料的丢失,以保证社会保险工作的健康稳定推进。

  四、利用技术,推进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科学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对纸质档案材料要进行科学化分类、标准化存储、规范化装订,同时积极做好档案材料由传统的手工化操作向电子化操作转变,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购置档案管理必需设施,同时根据档案管理要求采用统一的标准档案盒,保证档案管理的有序性与安全性。实现社会保险档案计算机一体化管理,对档案的自动快速编目,对档案信息的自动索引,资料的快速统计,实现系统的网上互联。要求所有参保人填报的纸质档案材料条目与电子信息系统条目相吻合,确保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录入不缺项。经办人员严审核,细录入,做到合格一批录入一批,录入一批管理一批,对材料残缺不全的,严格进行补缺补差,确保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五、搞好服务,深化社会保险档案的开发利用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查阅利用制度,按规定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并做好查阅利用登记,为有关人员提供准确、便捷的查询服务。社会保险是服务窗曰,各个保险档案人员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同时也代表着单位,代表着社会保险部门。因此,社会保险部门档案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推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要实行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每个社会保险档案人员对待群众来访都要讲热情、讲文明、讲礼貌、讲信用、讲效率,防止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拿不准的问题或者政策规定不清晰的问题,要由社会保险档案人员直接向主管部门请示,然后向利用者做出解释,杜绝推%,搪塞和把利用者直接推向上级主管部门的现象。只有向利用者提供有效的利用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险档案应有的作用,为利用者服好务,真正得到广大利用者的认可。

社会保险论文13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产生的,为了帮助劳动者过渡各种风险,保障劳动者的最低生活。社会保障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它对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由“粗放”专项“精深”,使的各级社会保险机构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认识日益提高。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日益完善健全。然而,诸如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环境复杂、改革前遗留的历史问题较多等原因,导致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从基金信息系统管理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建设;系统管理;信息;保险

  1南陵县社保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保险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为了工作必备的物质条件和管理手段,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组织指导。目前各地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在网络互连、系统整合时难度很大,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浪费现象比较普遍,系统整体投资利用率很低。

  2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规划要点

  为了满足逐渐深化改革中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赋予系统建设的新要求,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在确保信息系统发展能够满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九五”规划要点,其中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如下:推广《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管理系统》,建设数据库,提高分析预测和决策水平;统一基层数据采集指标分类体系、标准和规范,完成统一版本软件开发工作;规范医疗保险业务流程,做好需求分析,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和信息交换标准,开展主题模式统一软件的开发工作。

  3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的对策

  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针对南陵县目前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营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3.1人才保障

  根据对全国社保行业的调查,目前全国社保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恰恰是计算机人才特别是既懂计算机又有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极其匮乏。这也是社保行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落后于其他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把发现、培养和关心、用好复合型人才放在系统建设和管理的第一位。特别是现在,他能根据社保政策变化和业务发展,对开发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能自己动手开发应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显示了复合型人才在社保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事实上,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磨炼而成的。系统开发建设的过程是人才最好的锻炼过程,也是发现人才、培训队伍的过程。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关心和爱护、用好这些人才,给他们以充分信任和理解,给他们压担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其放开手脚,充分施展才能。在系统建设和管理中,如果我们不为优秀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不去主动关心、信任他们,使他们充分地发挥作用,我们引进的、自己发现的和培养的人才就会有流失之虞,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实。

  3.2信息“一体化“建设

  开发“一体化”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我国社会保险种类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个方面,在系统开发方面要实现“五险合一”的功能,形成积极管理、业务经办、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四大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信息管理系统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3.3创建优质资源信息库

  首先,针对普遍存在的信息库不准确的现象,应该开展全面的彻底的数据库整治工作,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清理和校对,对缺失信息进行补充。其次,加强信息库的数据标准化管理,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是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前提,只有数据统一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才能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最后,系统安全应是系统管理的重中之重。第一,应当在全行业人员中树立“数据是社保信息系统的生命,是社保行业的生命”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有效的措施、得力的手段确保社保各项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完整性。第二,定期备份和将备份的数据保存在绝对可靠的地方,是一项必须坚持的制度。制定相关的数据安全应急保障方案,以便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第三,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坚决杜绝人为破坏的因素。

  3.4基金管理安全

  自从各行业采用计算机技术管理业务以来,计算机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像银行等管钱的行业,手段之高,数额之大,是过去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社保行业在管理基金上与银行的性质类似,因此防患于未然,显得特别重要。应当在系统开发和管理中强化对基金管理的安全措施。应当创造条件,在系统建设中实现技术与业务分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为基金安全创造“硬件”条件;其次要特别加强对计算机技术人员和基金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配备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人员到这些岗位。第三,要在系统中设立好管理权限,严格规范系统的分级管理。第四,要经常和定期检查系统基金管理各个岗位和环节的工作。

  3.5对客户机的配备,应当逐步进行,共享为主

  在配机中,一定要按业务需求进行共享设置,应当把档次较高、性能较好的机器配备给关键业务部门,如征缴、财务等部门。实际上在系统建设中,有些人由于对信息共享的认识不够,还是按照过去思维模式,认为配机是一种待遇,似乎系统没有给他配机就是降低了他的身份,给人人配机的结果必然造成机器资源的浪费。所以,社保系统建设一定要坚持按业务环节需求配机,而不应该按职务去配机,包括系统需要的打印机等设备都应当坚持这个原则。为了更好地发挥机器的功能和效率,还应当在系统建设时考虑办公场所与社保业务适应问题。应当采取大厅式布局,这样既方便参保者办理业务,又能为各种设备共享创造条件。

  4充分发挥内部网络作用,实现网上信息交流

  社保部门目前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大都采用服务器/客户机和以太网,加上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功能非常强,因此,在开发征缴、拨付和财务管理业务处理程序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发无纸化办公系统,实现网上信息交流。我县社保信息系统在运行后,我们根据自身网络功能强大的情况,边学边干,从1998年起根据业务需要开发了“业务助理”网站,主要是将社会保险业务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各险种的一些理论知识等构成网站,提供给大家使用Windows浏览器学习和参考。有一段时间还将每月的工作安排、单位内部文件的传阅也在网上发布。同时我们还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网站下载纳入其中,并根据时事政治和当前中心工作,及时将网上的新闻提供到网上大家浏览,网站内容非常丰富,局机关和县经办中心的业务人员可以随时在联网机器上阅读。我们还根据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政府上网工程”的要求,从内部网站的内容中精选出一些内容建设了我县社保部门的政府网页。建设社保内部网站,可以为今后社保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为广大参保者服务的网站积累经验。

  5加强培训,着力提高社保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社保行业建设信息系统的目的是更好、更快、更有效地为参保者服务,信息系统只是智能化的管理手段,而要实现社保行业的功能,还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的社保工作人员。因此,在系统建设中绝对不应当忽视对全体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但实际上这方面往往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正如美国作家查尔斯M萨维奇在《第五代管理》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如果对人员和组织的投入微小,那在技术上投入的财力再大也毫无意义。但我们恰恰正在这么做。”我们要懂得:“而正是人赋予组织以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所以加强对社保工作人员现代科学技术观念的教育和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技能的培训是系统效能发挥的关键所在。

  1)要教育广大社保工作者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意义,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明白不会计算机操作就有可能被淘汰的道理,奋起直追,在社保行业内部掀起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的热潮,摆脱社保行业计算机应用落后的局面。

  2)要创造条件,分层次积极培训人员。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要舍得投入,送到外地的大专院校脱产培训,使他们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学到更新的知识;对业务骨干要强化培训,能送出去脱产培训的就尽量送出去培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作用,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培训和手把手地帮助业务人员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系统应用技能;要鼓励全体人员积极主动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特别是领导要带头学,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

  3)要采取组织的措施,在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等方面,把计算机操作水平纳入重要的考核内容,并与奖金收入等挂钩。

  参考文献:

  [1]张怡.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J].科技咨询,20xx(1).

  [2]孙微.市级医疗保险微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20xx(4).

  [3]项云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xx(1).

  [4]盘意文.构建农村社会保险机制刍议[J].改革与战略,20xx(1).

  [5]张念.社会保险分析与政府职能定位[D].西南财经大学,20xx(5).

  [6]杨文俊.美德日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xx(6).

社会保险论文14

  摘 要: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其中以生育行为最为广大人民所关注。生育保险是一项切实保障广大女性权益的制度,目前,生育保险制度已经基本覆盖城镇地区,但在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生育保险制度体系,生育保险制度城乡二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论文以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为背景对城乡生育保险整合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完善农村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保险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城乡生育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造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呈现二元化发展趋势。目前在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因生育所产生的费用绝大部分都由家庭承担,国家所提供的生育补助微乎其微,而且在生育保险制度执行方面仍然处于碎片化管理阶段。农村生育保险制度是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为限制农村人口快速增长所提出的一种农村妇女保障政策。从目前农村生育保险发展现状来看,农村生育保险制度对农村生育妇女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并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妇女生育保障的生育基金,虽然根据相关规定,国家能对部分生育费用给予报销或者补偿,但仅限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妇女,其他农村妇女因生育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仍然以自费为主。

  和农村生育保险体系相比,城镇居民生育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但仍然处于试点阶段。在生育保险的审核、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方式等方面,城镇居民生育保险和农村生育保险基本一致,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个人自付的比例不同,对于农村妇女来说,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规定,并没有特定的生育基金承担农村妇女生育的医疗费用或对其中一部分进行报销,而城镇居民生育保险则根据参保对象的性质划定不同的个人自付比例,如对职工生育保险采取的是100%报销,职工生育医疗费用是零自付,城镇居民生育医疗费用自付比例则因就医医疗机构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

  综合来说,农村生育保险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育保险事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发展对保障农村妇女权益、推动城乡社会保险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社会保险一体化的城乡生育保险整合对策

  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保险一体化具体包括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社会保险的一体化过程以及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整合,其目的在于通过城乡之间社会保险和设备保障方面的协调发展推动地区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从社会保险一体化角度对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进行整合具体涉及本地区和外地区城镇户籍、本地区和外地区农村户籍,对所有纳入生育保险体系的人员,不分地区进行平等对待,以缩小城乡之间生育保险待遇的.差距。具体而言,社会保险一体化背景下实施城乡生育保险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生育保险制度目标,兼顾不同人群,体现公平原则

  公平是整合城乡生育保险制度的最根本原则,推行社会保险一体化应赋予不同户籍、地址、性别的群体以相同的参保资格和享受保险待遇的权利,为此,应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生育保险制度的目标,以公平作为生育保险制度的最高目标,兼顾不同的群体,建立统一的标准,同时开辟多种渠道方便城乡居民参保。

  2.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整合生育保险的申领条件

  传统的生育保险制度往往以户籍性质作为评判生育保险范围的标准,社会保险一体化背景下对城乡生育保险的整合必须将是否生育作为对象是否享受保险待遇的标准,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地区覆盖范围,为城乡生育女性提供同等水平的生育保险待遇;另一方面,对于生育保险的申领条件,不考虑户籍性质,应制定统一的申领资格划分标准,以避免对农村户籍群体政策的投机行为。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重视非正式制度安排,推动城乡社保制度均衡发展

  生育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强制社会保险的本质。在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进程中,生育保险非正式制度对减弱城乡社会保险二元化趋势,缩小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差距具有重要作用,应结合社会具体需求,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充分重视生育保险非正式制度的安排,实现城乡社保制度的均衡发展。

  4.加大生育保险制度执行力度,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

  完善统一的生育保险制度的贯彻实施需要不断加大生育保险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在基础上不断完善保险制度体系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对单位、雇主的监督机制。生育保险制度风险控制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取消各种形式的单位自保模式。制度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对用人单位的监督和对灵活就业雇主的监督,目的在于保证生育保险制度能够顺利的实施。

社会保险论文15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科学

  目前,合江县社会保险分四个经办机构管理,企业职工养老、工伤、生育三项保险由社保局管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由城乡居保中心管理,医疗保险由医保局管理,失业保险由就业局管理。每个经办机构都有相对独立的业务操作系统和内控制度,参保单位和个人需要到各个机构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这种分散式的管理一方面增大了经办机构工作量,浪费了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参保单位和人员办事要跑多个部门,不利于办事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从整体情况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重复建设与信息孤岛并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仅在单位内部建设了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和政府的其他机关以及金融机构共享信息,各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分散管理,互不兼容,经办机构之间难以关联共享,导致参保人员享受相应待遇时仍需提供各种依据和来回跑路,经办管理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三)经办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

  经办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社会保险教育,对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认知相当有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和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存在。目前,合江县社保局共有34名职工,其中50岁以上和35至50岁分别为9人,占26.5%;30至35岁10人,占29.4%;30岁以下仅6人,仅占17.6%。从学历看,本科仅19人,占55.9%;专科15人,占44.1%。从专业结构看,信息技术类仅2人,占5.9%;财务管理类4人,仅占11.8%;法学类5人,仅占14.7%。

  (四)经办人员工作负荷过大

  截至20xx年11月,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8万人,领取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达4.5万人。而经办人员仅有34人,人均服务对象达3000余人,另外还加上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经办业务,日益加重的工作负担使得经办人员疲于应付,服务水平下降。

  二、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路径

  (一)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理顺社会保险管理体制,调整机构设置和职能配备,整合现有分散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成立“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社会保险经办工作,集中办理社会保险事务。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节约管理成本,减轻参保单位和个人的事务性负担,提高经办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二)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

  在全国各省市地区的经办机构、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尽快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间的信息系统,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作为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补充,设置大量的自助服务终端,通过卫星技术建立联网,实现自助服务终端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缓解经办大厅秩序混乱、窗口拥挤的情况。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参保人数与机构编制挂钩机制,按参保和服务对象增加的'比例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定期组织经办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切实提高经办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内部人才管理,提倡人文关怀,“引进来”和“留下来”两手都要抓,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保队伍,扎根社保事业。加强行风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岗、敬业、奉献活动,大力弘扬勤政廉洁、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大家自觉立足本职、钻研业务、勤恳工作。

  (四)推行业务外包机制

  可借鉴西班牙、日本等国先进经验,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外包出去,如将提供社会保险咨询、查询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对参保对象的稽核等业务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交由市场组织机构承担。具体做法是社会保障主管部门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外包机构并与之签订合同,期间对外包机构执行合同情况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和评价。这样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而且可以提高社会保险业务的管理效率.

【社会保险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保险论文06-28

社会保险论文01-31

社会保险论文05-21

社会保险论文15篇01-31

社会保险优化管制举措论文06-23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机制探讨论文06-23

高校社会保险规范化管理的思考论文07-03

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化建设探讨论文06-27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