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一、“单元整体教学”从整体出发,可以有机的结合教学的方方面面。
“单元整体教学”将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最大优化的组合,强调重点的提升和复现,提高教学效率,避免知识讲解的无效重复。最主要的是,节省了时间,让学生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过的教学内容,然后学生去交流,拿出学到的本领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满足愉悦感。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早就指出:“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英语教学中,整体单元教学法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二、“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整体设计中,我们通常会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听带思,以说带读,以读促写,写中所说,以写带知的良好效果,这种思维发散训练可以活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知学习内容,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这一段过渡到学会这一类。三、“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的作用。
“单元整体教学”,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学生能从教师示范的“举一”中去较好的“反三”。在Read and write教学中,有了Let’s learn和Let’s talk的学习输入,学生很容易解决了词汇和句子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在无数次的复现,在有了学习支架的帮助下,可以进行模板似的推进学习,降低了学习的坡度,学生也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一、单元教材文本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多彩的生活”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感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情趣,感受乡村儿童生活的惬意。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 中的“展示台” 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1.掌握本组的生字、词语,会认22个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4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4篇课文。《爬天都峰》中人物的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和心情。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4.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图片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5.背诵、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美。
6.进行“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记录、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写一写,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7.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三、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一)整体感知,初步涉略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这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围绕什么主题,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学习这个单元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3.部署这一阶段课外阅读和积累的重点。
(二)具体建议,篇篇勾连
“课前布置 ──中间铺垫──课后拓展”,以资料的搜集、语言的积累为“经线”,以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为“纬线”,贯连本组的学习。具体安排如下:
1.课前布置。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准备课上交流。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槐乡的孩子》可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等。
2.中间铺垫。
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
在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一课后,又引导学生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一是督促学生继续做好课余生活的记录;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交流的时候,可提示学生,教材中所列表格仅是一种记录的形式,要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其他的形式,不要强求一致。为后续语文园地的汇报、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3.课后拓展。
(1)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
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可以提示学生:“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在教学《爬天都峰》一文时,提示学生:“读了第二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提示学生:“我要把下面的句子抄写下来,你抄了哪些?”。
(2)读、背训练。
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 “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教师酌情推荐、检查和组织交流,既体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而异,又体现兼顾基本要求。
(3)“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口语交际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询问,互相评价;教师要参与其中,作必要的引导。最后,就这次口语交际的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并为习作做些准备。
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因此,要求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要求,回忆在口语交际中自己所讲的内容,想一想准备写哪方面的内容,并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写好后,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读给爸爸、妈妈听。
这次展示台的活动要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教学中不要受课本展示台中的示例限制,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要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整体回归,拓展延伸
结合作业超市和语文园地进行,可选内容:
1.基础大会战:词语接龙、猜字谜等 。
2.展示自己的积累本,互相交流积累的好词佳句。
3.本单元学习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
5.小练笔:自由练笔,可以写身边有趣的动植物或是游览过的名山美景,与本单元学习有关即可。
四、教学资源
1. 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本组四篇课文都是反映儿童生活的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会经常拓展到这类资源,如《金色的草地》中的草地、蒲公英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景物。因此,结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练笔;可以引导学生沉静下来回味自己学校的学习生活,提炼素材;可以有条件组织学生秋游,感受家乡的美丽;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书籍、网络资源。教师先提出要求,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如《我们的民族小学》可搜集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金色的草地》可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爬天都峰》可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
20xx年6月20日我老朋友出席了自治区非政府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及教学参观活动,倾听了xx老师的讲座及xx等老师展现的观摩课,斩获颇多,尤其就是她们对文本的深入细致认知的剖析,给我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而单元内不同课文又各显风格与特色,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组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单元整组教学”按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到“整体感悟”的模式进行设计,采用整组单元块状结构进行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展开直观的内容女团,而是轻在“整体把握住”,即为不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内容,认知文本所抒发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必须根据相同单元的特点阐释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使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以求同时实现。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融合。遵循新《课标》的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既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所选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利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为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成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范例。为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展开“单元整组教学”,意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更多的自学资源,拓宽自学和运用领域,同时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对外开放,并使全体学生在相同或相同自学内容、相同自学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扩散和有机资源整合中拓展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能减少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并使其得知数量和得知能力获得最优快速增长,为时程自学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单元整组教学”是依据教材优势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发现的一种有利开发课程资源、有利提高学习效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兴趣培养为基点,以扎实基础为主要任务,以启迪心智为原动力,以能力形成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不能变,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客观现实。
通过自学我深深感觉到,展开单元目标导向意义非凡:从整体抓起认知单元,可以使学生晓得这个单元学什么,自己将要经历什么,兴趣点与困惑点在哪里,可以融合自己的体会和体验,在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确认自学目标我们将“单元整体认知”单一制成一个课时,导趣、导学、编者按、迪阿尔库,很大程度地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心愿,并使学生践行了“主人翁”的自学精神。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以聊谈同一话题入手,以唤起学生的经验开始,让说的、读的、写的都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让个体的感受和体验贯穿始终。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一边倾听作者的聊谈,一边为作者能够形象地表达经历而折服,自己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积累,想要去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学习。
可以说道学生求知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大程度上源自于充满著问题的情境,教师必须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欲心理之间设置心智冲突。使学生在冲突中由“无疑”而“哭笑不得”,由“有疑”而“布季谢”,建构科学知识的“迎合”过程,并充份感受到思维之趣。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摸索,找到更好的方式进行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 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
一、激趣导入
1.背丛书101页《数字成语排排坐》。
2.出示谜语,猜谜底。
二、检查预习,巧妙识字。
1.词语大比拼
瞧,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么难的谜语都没有打败你们,那我可就要出难题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大比拼。出示词语。
自由认读词语,接着我们来大比拼。
第一场:男女比拼(男生前三行,女生后三行),男女互换。师:男生不愧是男子汉,声音洪亮整齐。女生可要加油了!女生的声音甜美可爱,继续努力。
第二场:竖行比拼。
第三场:小组比拼。
2.搭建智慧屋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当小小建筑师(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搭一搭我们的智慧屋吧!
火车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1)逐一出示词语:数数、京城、诉说、那些、安全、现在、景色、平静、回家、清楚、可爱、高兴。
(2)词语读正确了,房屋盖一层。
师评价:你总是这么棒,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智慧星。
比起以前你已经有很大进步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可以更棒的!
(3)齐读词语。
3.燕子走迷宫
在智慧屋里有只小燕子走丢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吗?(愿意)那我们一起齐读来帮它吧!
课件出示迷宫图片、词语。
词语:报告、彩旗、飘落、回答、清点、这些、自己、学会、仔细。
4.做游戏
过渡: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个萝卜蹲的游戏。(生拿出提前做好的词语卡片)现在,选6个小朋友带上自己的词语卡片上台来玩游戏。
游戏规则:先自我介绍,并记住其他的词语宝宝。谁说错或者没
跟上节奏就淘汰,淘汰后自己拼读卡片上的词语带领大家读两遍。设计意图: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的识字。
5青蛙跳水
你们玩得这么高兴,小青蛙可待不住了。快让我们看看小青蛙想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出示青蛙跳水图)哦!原来是青蛙跳水呀!但是小青蛙有点胆小,要我们帮助它们,谁愿意?
词语:广播、风景、美丽、兴奋、彩虹、带头、能干、深深、问题。指名读。
三、链接生活,快乐识字。
这么多的难关你们都闯过来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猜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词语:天安门、长城、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搭积木、广场、数学、落叶、老鹰、燕子、茄子、冬瓜、彩旗、蓝天、运动会、再见。(一一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是孩子们生活经常见到的,把生活里的东西带进课堂,让孩子知道生活里处处有学习、能学习。
四、总结
这节奇妙的词语之旅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有更高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当中,你会看到一个神奇又美妙的世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
单元整体教学。熊小玉老师也很生动的给我上了一节有趣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教材单元主题的引导下,通过整合教材板块,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的单元整体考虑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且其目的是尤为的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设计,实施结构化教学,提高学与教的质效。是个非常值得我们英语教师学习的优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学习语言整体性、应用性的角度出发,摒弃了以往片面注重词句的教学,将英语教学更加推向应用性与生活化,注重语言学习的情感体验与整体认知。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在英语的教学设计中提倡从单元主题的整体角度来设计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单课的独立,而是在基于单元整体的基础上来设计单课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其中明确单元整体主题与单课个体话题之间的关系,梳理明确教学内容之间关系,确定整体设计的第一步,我学习到了三点体会:
一、做到专研教材,挖掘出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与标准。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题与话题之间的浑然一体,必然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不仅要按照教材表面设定的主从关系,更要挖掘教材内部单元与单课之间隐含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更好地设计主题与话题提供更多的素材。我们要认识到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现的文本,更多的内容是隐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内在的隐性联系。我们需要深层次地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选择出主要相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间的联系,做到深层次的关系。
二、做到文本再构,梳理单元主题与单课话题联系
我们要明确设计思路合单元主题的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通过文本再构,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单元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在教材中呈现的可能比较散,而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显得更为零乱。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学习是达不到我们预期的学习效果的。且我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与情境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文本再构,在单元整体与单课教学的体系内合理安排好学习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语境、话题、层次等逻辑顺序重整排列,就犹如一盘散开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样,把它们用一根结实又好看的链子串起来,一定更有价值。文本再构也是如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学习新内容又联系旧知识,既学习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内涵与生活实际。
三、构建学习英语语境,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
在进行构建学习英语语境的设计时,可以借鉴组织结构学的相关知识。在设计时,用话题人物或是故事串联成并列式的设计;用主题——话题的结构串联成总分式的设计;用认识过程或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顺序串联成递进式的设计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题——话题为线串联成美丽的学习链,丰富课堂学习的内涵与深度,打造多元内涵、多线性层次的课堂教学盛宴。把学生引领到一种英语学习的语境中,更好更快的是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
因此,当我们在写自己的教案时,要切实地走进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丰富学习内容,进行提炼。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基本立足点,只有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实践好课堂才能达成教材与教学的和谐统一,体现两者之间的完善结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很新颖也很本质,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材料,把小学英语教学做的越来越好。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7
单元目标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为综合性学习单元,主题为“难忘的小学生活”。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材围绕“难忘小学生活”的主题,编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活动板块,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每个板块都编排了“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其中“活动建议”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提供了具体的活动任务、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阅读材料”属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资源参考,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选择使用这些材料。
本单元的第一项活动是“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用“填写时间轴”“分享难忘回忆”的活动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回忆往事,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练习,发展学生整理资料与使用资料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二项活动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学写策划书”。
二、课标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3、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材料。
4、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如毕业联欢会,学写策划书。
5、设计并制作成长纪念册。
三、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即将告别生活六年的小学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儿童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语文活动,依托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珍藏记忆、表达情感、祝福未来的同时,梳理或令人激动、喜悦,或令人伤心、遗憾的事,使得本单元学习时光成为人生道路上永远难忘的岁月,在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单元学业
质量标准
1、围绕单元及板块主题,与同学交流、协商,制定阶段活动计划。
2、收集和筛选反映小学生活的资料,填写时间轴,与同学分享难忘的回忆。
3、自主整理成长资料,设计制作成长纪念册。
4、策划毕业联欢会,写出策划书。
5、与人合作,筹备并举办毕业联欢会,表达对师友、母校的惜别之情。
6、用书信等形式表达情感,与人交流。
单元
结构化
活动设计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下的分问题一:回忆往事)
活动1:填写时间轴
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还可以把照片贴在旁边。
活动2:分享难忘回忆
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于同学分享。
活动3:制作成长纪念册
(大概念、大主题、大情境下的分问题二:依依惜别)
活动1:毕业演讲
活动2:举办毕业联欢会
活动3: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8
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2.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重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妙处。
难点:通过分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脱俗的情怀。
项目过程:
一、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陋室的(作业本任务一)?
描写角度具体句子特点表现手法
景
情趣高雅
2.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思考探究二)?
作者为什么将“君子居之”略去(作业本任务四⑴)?
板书设计
小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4.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个人理想寄托于“莲花”(作业本任务三)。
知识卡片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常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颂扬奉献精神。将“莲”人格化,寄寓自己不慕荣利富贵、洁身自好的操守。
“莲”之特点“莲”象征君子写法
出淤泥而不染不为世俗所沾染,独善其身(洁身自好)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其他两种花呢?作者对这三种花持什么态度?有何用意?
花象征品质感情作用
莲花(周敦颐)花之君子者
菊花(陶渊明)花之隐逸者
牡丹(世人)花之富贵者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怎样理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思考探究三)或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的(作业本任务四⑵)?
板书设计
小结:《爱莲说》描写莲,意在借花喻人,通过对莲的赞美,歌颂坚贞的气节,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二、比较阅读
1.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思考探究一)。
2.你认为周敦颐与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不同之处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刘禹锡是唐代颇具人格魅力的一位诗人,以“清丽豪健”的诗歌风格被后世尊奉为“诗豪”。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作业本任务二)。
四、课后拓展
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组合在一起,请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拓展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1.通过默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细读多篇文章,掌握文章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摘引文中的相关语句,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
4.通过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义和贬义进行分类,分析其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思维目标:
1.学会运用鱼骨图、矩阵图等思维导图形式理清文章思路,提升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分析多篇课文对比手法的妙处,提升比较分析的能力;
3.通过挖掘文本的关键词句,剖析人物的光辉形象,提升鉴赏能力。
价值目标:
1.能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汲取人生经验,并在生活中展现美好品质和理想人格;
2.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行,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核心任务:学校正在开展“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请你挖掘校园中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评选。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巧用导图理思路
核心任务:默读四篇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利用思维导图,理清作者思路。
一、学习任务:
1.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鱼骨图,理清文章思路;
2.阅读《诫子书》,参考注释疏通文意,遇到不理解的语句,借助工具书完成;
3.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圈画中心句和有疑问的句子,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矩阵图,理清文章思路。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学习资源:
1.本单元四篇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2.XMind思维导图软件(手机端、电脑端皆可)。
四、完成任务:
1.通读四篇课文,根据文体特征将四篇课文分成两类。
提示:《纪念白求恩》号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议论性强;《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叙事性文章,侧重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诫子书》的“书”指书信,文章是一封诸葛亮告诫、劝勉儿子的文言书信,议论性、说理性明显。因此,《纪念白求恩》和《诫子书》可以归类为说理性文章,《植树的牧羊人》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归类为叙事性文章。
不同的文体特征意味着行文思路的差异,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文体,把握文体特征,可以更有效地为下一步学习扫清障碍,理清文章思路。
2.默读《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叙事性文章,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再次快速默读两篇课文,勾画时间、地点、人物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利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鱼骨图,理清文章思路。
鱼骨图示例:
《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再走一步》
3.小组合作学习《诫子书》:参考注释,朗读并翻译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如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借助工具书完成,最后全班达成共识。
4.默读《纪念白求恩》《诫子书》两篇说理性文章,勾画中心句,标注内容要点,划分段落层次;利用XMind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矩阵图,理清文章思路。
矩阵图示例:
《纪念白求恩》
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中心句第3、4句第1句第1句第6句
内容要点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毛主席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文章思路分——分——分——总
《诫子书》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中心句第1、2句第3、4句第5句
内容要点提出中心观点,指出修身养性的途径:“静”“俭”。从正反两方面阐明必须坚持“静”“俭”的道理。作者提出切实要求:“珍惜时日”和“努力实践”。
文章思路提出观点,分层论述,层层递进。
五、学习评价:
1.背诵《诫子书》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句含义;
2.学生自选思维导图形式,梳理“平凡·伟大”校园人物征文的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第二课段:聚焦人物析形象
核心任务:学会运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学习任务:
1.勾画并分析《植树的牧羊人》对牧羊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语段,掌握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人方法;
2.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
2.[法]让·乔诺(文),[法]弗瑞德里克·拜克(图),武娟(译)《植树的男人》绘本;
3.[美]莫顿·亨特《悬崖上的一课》。
四、完成任务:
1.学生勾画《植树的牧羊人》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语段,参照示
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分析直接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这处的直接描写中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分析间接描写的示例:
他是一个能吃苦、能忍耐,甘于寂寞,内心坚定的人。从对牧羊人恶劣的生活环境这一间接描写可以看出,“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通过对高原上风声形象贴切的描摹,体现环境严峻险恶的特点,间接突出牧羊人的耐力超乎常人,
拥有无坚不摧的执着品质。
知识链接
1.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间接描写:又称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2.学生勾画并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参照示例,以“写,实际在写心理状态”的形式分析人物心理活动。深入理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示例:
(1)语句: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2)分析: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写出了“我”的整体状态,“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用慢镜头写手和脚的动作,形象地写出“我”小心翼翼、恐惧害怕的心理。
五、学习评价
学生思考、交流被推荐人的典型事件、精当细节和场景画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人方法,突出被推荐人的形象,并以关键词和提纲的形式呈现。
第三课段:分析手法探奇效
核心任务:分析对比手法的妙处,探究运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一、学习任务:
1.勾画两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段,分析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义和贬义进行分类,分析其对彰显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1.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2.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69页“词语的感情色彩”和第80页“形容词”相关知识介绍。
四、完成任务:
1.默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勾画两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句段,完成表格。
勾画集中体现对比手法的段落和相关语句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效果
《纪念白求恩》
第2段在对待工作态度上,白求恩极端的负责任,而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两者形成对比。不仅赞扬白求恩高贵的品质,突出其难能可贵之处。更是批评党内不良倾向以此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突出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植树的牧羊人》
提示:
(1)可以先在文章中用笔勾画运用对比手法的相关语句,整合后挑选关键词再填写;
(2)具体分析如何体现对比手法时,要找到具体对比的点,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把白求恩对待同志、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和不少的人对同志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形成对比;
(3)在分析其表达效果时,可以结合本文写作目的来分析表达效果。
2.圈出两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形容词,并按照褒贬感情色彩进行分类,探究其作用。
课文篇目具有褒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具有贬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表达作用
《纪念白求恩》文章第二部分的开头极方正,质朴,博学
《植树的牧羊人》文章开头最重要是我最重要的一天
知识链接
1.词语的感情色彩:汉语中有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其中表达赞美、喜爱、肯定等积极向上情感的为褒义词,如“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慈爱”“伟大”等;表达贬抑、厌恶、否定等情感的为贬义词,如“狭隘”“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卑鄙”“贪生怕死”等。还有一些不带褒贬色彩的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称为中性词,如“大”“小”“高”“参观”“发动”等。
——统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9页(有改动)
2.形容词: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词语。如“激动”“凌乱”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高尚”“纯粹”是表示性质的形容词;“碧绿”“苍白”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笔直”“弯曲”是表示形状的形容词。许多形容词前面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统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0页(有改动)
五、学习评价
1.在全班分享自己填写的表格;浏览其他同学填写的表格,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用红色字迹笔完善自己的表格;
2.至少积累5个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以便运用在“平凡·伟大”征文中;
3.设计一处对比手法运用在“平凡·伟大”征文中。
第四课段:完成征文荐榜样
核心任务:运用前三个课段所学知识,写一篇“平凡·伟大”校园人物的征文。
一、学习任务:
回顾梳理前三个课段所学内容,选取校园中的某一个人物,挖掘他平凡却伟大的相关经历或事件,撰写一篇征文,参与“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四、完成任务:
1.根据下列问题提示,运用鱼骨图或矩阵图进行整体构思,确定文章框架。
(1)所选择的校园人物是谁?
(2)想采用哪种思维导图形式来整体构思?
(3)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文章的段落层次是怎样的?
(4)若是叙事性散文,采用什么顺序来写?表示事情发展的关键句是哪些句子?若为说理性散文,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人物?这几个方面的中心句是什么?这几个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排序?
2.根据下列问题提示,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1)将对人物哪些方面进行直接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
(2)将间接描写什么来凸显人物怎样的特点?间接描写放在哪个部分?
3.运用对比手法,精选富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凸显人物精神。
(1)我将在文中把______和________进行对比,以此突出人物_______的精神,表达___________的情感;
(2)我将在文中使用如下具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具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情议论;
4.动笔完成“平凡·伟大”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征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对既定的提纲作必要的修正。
五、学习评价
1.在班内交流分享与互评,依据以下写作评价量表,对征文进行星级评定。
要求:你自己至少给3位同学的征文进行星级评定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至少找3位同学对自己的征文进行星级评定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意见和评价量表,修改征文。
评价项目等级:☆☆☆☆☆等级:☆☆☆☆等级:☆☆☆
思路清晰度结构很清晰,中心很突出,段落层次很分明,顺序很合理结构较清晰,中心较突出,段落层次较分明,顺序较合理结构混乱,中心不突出,段落层次不分明,顺序不合理
形象典型度人物事迹很突出,形象丰富立体,具有典型性人物事迹一般,形象较鲜明,有一定代表性没有突出的人物事迹,形象不够鲜明,无代表性
手法巧妙度能灵活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只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中的一种,没有两相结合没有运用任何描写手法
能运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但没能凸显人物形象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能至少运用5个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来描摹人物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少于3个没有使用具有鲜明感情倾向的形容词
精神感人度文中能用议论抒情句来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的精神,读来感人文章较能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精神,读来较感人文章不能表现人物“平凡·伟大”精神,读来不够感人
六、测试反馈
(一)必做题
完成写作后,至少与三位同学彼此交流习作,从思路清晰度、形象典型度、手法巧妙度、精神感人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形成书面评语,也可以口头评价。然后结合同学的评价,再次温习课文和相关资料,认真修改征文,并认真誊写一遍。
(二)选做题
《植树的牧羊人》本是作者虚构的一篇小说,但却写得无比真实,请你去文中寻找“虚构”的蛛丝马迹,思考并与同学们交流:作者是如何将“虚构”写得如此“真实”的。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0
一、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从大概念、大主题、大单元架起连接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桥梁,课程改革的核心依旧是高质量课堂教学。
要从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认知层面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是改变6—8课时/学期的技术小单元教学,转向至少18课时/学期的主题大单元教学;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设计。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建立好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内容之间的关系,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识、技能、问题、情境、学习、练习、比赛、评价等结构化、进阶式的教学设计和组织。
二、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困境
1.体育课上成中考项目训练课,学生被动执行训练,学习兴趣被扼杀。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体育教师奋战在体育课堂上,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但是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放弃了现行的体育教材,中招考试考什么就在课上练什么的问题较为突出。若干年下来这一部分体育教师只会上中招考试项目的训练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建议内容和教材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却渐行渐远。而中学生三年面对这样枯燥无味的课程内容,学习兴趣渐渐被磨灭,甚至谈体育课而兴叹,迫于考试却又不得不练习下去,处于煎熬的状态,与国家所提倡的体育教育标准和目标背道而驰。
2.忽视学生学情,急于提升成绩,导致部分学生成绩提升进入困难期。
每所中学生源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具备的体育技能也各不相同。小学阶段体育课开展较好的学校,学生身体素质强,相应掌握了一些体育技能;相反,开展较差的学校,则学生基础薄弱,体育技能弱化。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却忽视了这一客观事实,在教学中不能因材施教、开展无差别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提升。例如,篮球运球这个内容对于有些男学生来说早在小学阶段就完全掌握了,有些学生都能参与篮球比赛,灵活掌握了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变向运球等技术。
3.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顶层思考,教师无序执行,教学合力难以形成。
因为学校对教育课程没有逻辑化、规范化的整体构思和设计,导致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横向堆积,缺乏纵向的整体把握,致使学生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没有螺旋式上升的积累。例如,唐老师今年带的是七年级,那么唐老师在七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教授学生足球运球、篮球运球等一些项目技能内容。可是到了八年级换成了李老师,李老师又会在八年级的教学中依据中招考试项目重复教授学生上述内容,像这种情况在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没有体育课程全局性的思考,没有系统的规划,如此简单重复课程内容,就难以从量变达到质变,体育组全体教师的合力也不会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后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形成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螺旋式上升的积累。
三、体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的策略
为了规范现行初中体育教学所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站在升维的高度审视和构思体育学科课程搭建,以统筹细化和顶层思考为手段,把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学生的课堂之中。我们提炼出考试必备的关键技术和必备的关键身体素质,以步骤、层次、程度为标准,从“简、易”到“繁、难”分配到三个学年六个学期中。本着科学创新的体育教学观念,以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学校或教师专长特色单元、教学机动单元为内容载体,以“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为指导,对每学期的大单元组建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论证。
1.队列队形和大课间常规课程单元。
课堂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队列队形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开学初在体育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而这些习惯是保证上好每节体育课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大课间常规是利用开学初的体育课快速将大课间的内容、路线及要求灌输到每一位学生心间,形成传统,让大课间发挥提高体能促进技能发展的功能,达到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落实国家教育机构颁布的相关规定及要求。
2.基本身体素质课程单元。
学生身体基本素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特点共同构成的,培养好的基本身体素质不是单纯为了中招考试,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学习其他运动技能的基础,为达成学生健康成长和基础储备的目标提供支撑。所以这一部分的课程单元是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练习难易度。同时,身体素质经过三年六个学期螺旋上升式的积累,在中招考试的素质类项目考试中定会脱颖而出。
3.中招考试技能形成单元。
由于小学阶段升入到中学阶段学生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初中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的起始点,甚至有些体育教师考什么练什么,忽略了技能形成的规律,一味拔苗助长。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把中招考试的技能项目安排到三年六个学期中,既兼顾学生的技能形成规律,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技能螺旋式上升的思维设计好课程,让教师把学生成绩的提升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在每一节体育课中让学生学好、练好,相信经过长期的课程熏陶,会在学生身上形成特有的体育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是高于体育中招考试的,成绩必然提升。
4.学校、教师特色课程单元。
每个学校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有它的特定使命和目标。因为多数学校所谓的特色技能形成课程都是校方领导安排的体育课程,既不是学生能上的,也不是体育教师想上的,所以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缺乏整体构思和顶层思考的。
当然,由于中学升学压力大,有些学校不想搞什么特色,只想成绩提升,那么可以单独拿出一个单元交给任课体育教师来发挥他的主动权。通过这种形式,首先,可以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发挥其本身的技能和专长;
其次,横向多项目的课程选择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维度,加深学习深度;最后,学校可以逐渐积累建立特色技能形成课程的宝贵经验。
5.机动课程单元。
在所有课程单元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势必会遇到一些不可抗性因素导致课程单元不能有效开展。比如在实施课程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一个学期的课程排得满满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比如阴天下雨、雾霾等天气因素,临时开会、节假日活动等人为因素总会导致我们的课程不能按原计划执行,所以我们要用机动课程单元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遇到天气因素不能上室外课,那教师就可以利用机动课程上室内理论课。如果是现实因素导致课程难以开展,那么机动课程单元就可以作为随时安排的替代课时数,两者结合能体现出课程的普适性和趣味性。
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按照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把五个单元横向组合就组成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接下来依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课程纲要的形式说清楚这一学期体育课的开展情况。最后撰写出每节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以“四有课堂”的要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发展好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这样的体育课程中享受乐趣、学会技能、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1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在通盘考虑《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一个单元,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体作业。整体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的效益;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确立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既要从本课特点出发,又不能只盯在一篇课文上,要树立英语的整体教学观念。从整体出发,把眼光放在一单元、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学科的序列性。这样,就不会为教一课而教一课,以致脱离教材,失去“英语味”。如涉及具体单元或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不能过于笼统、淡化。
新课标倡导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并没想起必须分层全面落实,而是采用一把尺子去来衡量全体学生。教师设计目标时必须深入细致展开目标的水解,明确提出整体目标的层次建议,实行分步分批合格。另一方面,学生间存有着个性差异,建议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一致同一目标就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应当精确把握住学生课前目标的达成一致度,而后分层明确提出建议,逐层提高,以调动全体学生的自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a层:二要掌控所学单词、词组及各语法项目,流利地诵读并演出所学的课文,能够有效率应用领域所学科学知识。b层:掌控所学单词、词组及语法项目,能够恶搞课文展开对话,诵读重点内容。c层:基本掌控所学的四会词语、句型,能够认知并朗读课文。
在具体的语言操练中,要求a层学生自己创设情景,自编对话并进行表演:b层学生背诵教师规定的课文。能用书上所提供的词语做替换练习并进行对话;c层学生会读和理解课文,能机械模仿交流、表演。因此教学中:
第一,“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求知欲须要、情感须要和发展须要去设计教学目标的理念合乎英语课标精神,就是英语课Z49平当本、高度关注学生发展的具体内容彰显。
第二,注重联系教材前后内容,有效地将生日这一话题融入本课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并有所拓展,活用教材,体现了教学目标实施中的具体过程与方法。
第三,教导无定法,因材施教,目标设计具备人情味。
总之,单元整体把握教学法对我们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不仅要懂得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完整地把握教学内容,而且要善于“瞻前顾后”地设计任务以及“化零为整”地创设情境,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整体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细致,我校由点到面已经开始全面实施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对我而言,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只有一年的时间。刚开始,我也非常茫然,基本建设Auron学案无人知晓从何下手,教材内容无人知晓如何权衡,每修完一节课,总真的心里不是很勤奋。但一年下来,我感慨颇深。课堂就是教学的主阵地,必须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著眼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实行有效率课堂教学。下面我谈谈一年去自己实行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集体备课气氛浓厚,课堂教学资源共享
底上课就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它也就是高效率课堂实行中最重要的一环,与传统教学较之不同之处亦是此。一年去,我们备课组成员集体复习的气氛相当浓郁,根据高效率课堂实行的细则每个教学单元必须基本建设五份Auron学案,包含词汇,写作,语言点,语言运用和语法及备考Auron学案,有时还基本建设单元训练案。全系列组成员每人主备一份Auron学案,主备人还要基本建设课件及教学设计,然后集体探讨,经学校两级审查,最后确认正式宣布稿再印发给学生。我们课改班听课用的就是同一份Auron学案,同一个课件,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各位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会将共享资源的资源适度调整,以达至自己课堂上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在翻看一学年去的导学案和课件,我感觉基本建设越来越规范,轻,难点的把握住越来越精确,课件基本建设越来越精致。我深信:在复习上多花一份精力,在教学上就存有多一份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合作学习
独立自主自学就是相对于被动自学而言的,高效率课堂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独立自主自学,顺利完成适当的导学案。独立自主自学就是一种积极主动,主动的自学,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学兴趣。学生不仅能够在自学内容上独立思考,而且能够多样学生自身的自学经验,能够并使学生赢得积极主动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变要我学为我必须学,给学生提供更多足够多的独立自主活动空间。同时,小组合作自学能够将个人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同时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发展的目标。合作自学就是相对于个体自学而言的,实行小组活动就沦为一种有效率的互动策略。我所带的班被分成10个自学小组,每组六名同学,组内同学之间积极主动互动,组外各组之间惨烈竞争,争做杰出小组。一年去,效果的确极好。
三:恰当的学案反馈,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每节课都存有学案意见反馈这个环节,意见反馈的内容包含学生学案中的亮点及存有的'问题。同时,又建有杰出个人,书写进步个人,等待优生,擅于思索的个人,杰出小组,给力小组等,不管哪一项,都就是对学生一种无形的引导,学生对此十分高度关注。有时刚意见反馈回去,存有学生就反问:“老师,杰出个人为什么没我?”这直观的一句话,说明学案意见反馈对学生的自学刺痛也就是非常大的。对平时学案搞的比较高的学生,我不轻易抨击,因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我会把这些学生订为进步个人,利用课间或课外和这些学生家访,再次览学案的时候,就可以辨认出这些学生的书写更加的规范,听课注意力更加的分散,自学英语的兴趣也非常浓郁,看见这些变化,我深感非常的欣喜。
四:学生精彩的展示与点评,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小组讨论时,我们不再像是以前一直东站在讲台上,而是深入细致学生之中,在各小组之间往复加插,介绍各个小组存有的问题,随时解惑答疑,从而并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的亲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探讨之后,就步入展现评测环节,一年去,仅就口头展现而言,我拎的两个班学生无论是哪个小组的哪个层级听课都能够热情高涨地用英语讲话。上台评测的同学,站姿恰当,声音洪亮,态度大方,富于激情,思路清晰,特别注意科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别看看这些学生,东站那就像是一位位大老师,精彩的评测总能招来学生的阵阵掌声。像是贺小卓,姬星宇,刘静等同学整体表现的非常注重。
五:创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率课堂我更著重调动学生们自学、深入探讨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出色的老师,嗜好就是顺利之母。心理学家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而欢乐的课堂,人与自然的教学气氛最能够迎合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就是英语教学,上课时,基础不好的学生听不懂,看不懂,有心自学,如果教师不及时设法唤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违宪。因此,我经常与这些学生展开心灵沟通交流,引导他们在小组内积极主动深入探讨汇报他人的意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彰引导。只有这样,我们就可以构筑欢乐人与自然的课堂,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发展。另外,人与自然欢乐的高效率课堂自学消除了以前教学效率不低,学生课堂教学机会比较多,训练比较充份的缺点,逐步发生改变了学生广知开口,广知思索,过分倚赖老师的被动自学方式。
总之,如果高效课堂教学运用恰当,不仅可以发挥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共享教与学的乐趣。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2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多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赏析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感。
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多种论证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赏析本文流畅凝练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人文内涵,树立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感。
项目过程: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
1885年和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提倡维新运动,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和康有为等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著有《饮冰室合集》《李鸿章传》等。
二、文体知识
知识卡片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三、赏析语言
1.本文语言既庄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既平实又有书卷气,请选择一个方面(修辞、语句、句式)进行品读。
小结:本文的语言庄重而不失灵动,流畅却不冗杂,平易亲切,如话家常,具有精彩的语言之美。这与作者的远见卓识,深厚学养,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是分不开的。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3.标题“最苦与最乐”有什么特点?“最”能否删除?“最苦”与“最乐”能否交换位置?这样为标题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1.在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人物身上背着责任呢?又有哪些人享受到了尽责任的快乐呢?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
2.你还知道哪些人也是以担当责任为乐的?
五、作业设计
比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最苦与最乐》的语言特点。
篇目语言特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最苦与最乐》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分析]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各有侧重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提出共性问题,共同研讨。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四、交流展示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4
课时目标:
1.运用略读方法,概括出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理解记叙的顺序。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学习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重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构思的巧妙,学习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项目过程:
一、预学检测
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了解助词(作业本预学二)。
二、写法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作业本任务一⑴)。
知识卡片
悬念即在文章中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和热切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激发读者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持有一种急切了解和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读者注意力,引人入胜。
2.通过梳理思维导图,你是否发现了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作业本任务一⑵)。
构思巧妙之处:
表达效果: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知识卡片
顺叙: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行文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倒叙:把后发生的情节或结局提到前面来叙述,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常会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1.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说说其记叙顺序。
明确:课文描写的顺序:“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瑶族老人借住小茅屋——“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妹妹照看小茅屋——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过夜盖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采用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叙。
2.按小茅屋修建、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作业本预学一),说说其记叙顺序(作业本任务一⑶)。
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路过修建小茅屋
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嫁后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管小茅屋
上个月瑶族老人借宿,回报小茅屋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我们”路过借住,修葺小茅屋
明确: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采用倒叙。
3.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采用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悬念一)
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误会一)
主人家到底是谁?(悬念二)
哈尼小姑娘是主人。(误会二)
解放军为什么要盖小茅屋?(悬念三)
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作用:这样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四、作业设计
完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驿路梨花》的阅读概要表(任务一③)。
篇目文体评价性词句事件感受或评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驿路梨花》人物
事件
环境
思考写人记事散文和小说的阅读策略。
文体叙事散文小说
情节
线索
顺序
结构
阅读策略
五、方法小结:
略读写人记事类文章应关注标题、开头、结尾,明确文体,抓表明人物特点的词语和评价性语句,抓段首或段尾(中心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梳理文章要点,把握内容大意。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
何为放大镜思维?简单说,我们看问题不能浅表化,而应深层化,挖掘事物的本质和内涵,涉及单元的概念地图、单元的结构、单元的序列和单元设计的步骤四个维度。
比如概念地图。地图和路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对象。以日常生活为例,我们要开车前往某一地方时,一般会依靠导航系统到达目的地,但这只是一条路线而已。如果要深入了解该地区的购物场所、旅游景点、酒店食店,则必须借助地图了。所以,路线是线性的,地图是网状的。放大镜思维下的深度学习需要我们主动创建地图。刘徽老师提到,概念地图是一条条由“概念”和“案例”构成的观念纵横交错形成的,概念地图包含本质问题和大概念。这里我想列举小学数学(我家姐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最近姐姐正在学习应用题中面积的计算和换算,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现有一个边长为100厘米的正方形,小明将它的边长增加200厘米,请问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看到姐姐的试卷上大大的写着“3平方米”,心里就琢磨着姐姐是不是把增加200厘米理解成了增加到200厘米。再一细看,这道题涉及多个小概念的理解,一是“增加”和“增加到”的区别,二是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是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单位换算。原来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背后包含着如此丰富的概念地图。
再如单元设计的步骤。刘徽老师在这里也引入了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逆向设计”理论。它包含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步骤。很多老师可能会疑惑,我们平时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不都是先写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才到教学过程吗?这里要澄清两个误区。一是确定的预期结果不是老师预设的结果,而是学生需要的结果。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看学习,对教学进行建设性聚焦,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于学生学习的目标。二是放大镜思维要求教师以大概念串联起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和过程设计,要求教师以素养为导向,以大概念为抓手,重视充分理解后的迁移应用。
看完这一章后,我深切体会到望远镜思维和放大镜思维的重要性。在大概念教学中,我们要用望远镜思维进行统整勾连,用放大镜思维深挖本质,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角函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2-10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11-02
音乐单元教学设计05-21
整体部分整体教学谈07-03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05-29
《单元练习1》教学设计04-03
《单元练习3》教学设计04-06
【通用】音乐单元教学设计05-21
(精)音乐单元教学设计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