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集合(15篇)
历史人物故事1
历史上的杨贵妃,如我们所知的,有“羞花”的容貌,有倾国倾城之资,有惊为天人的气质,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是唐朝出色的音乐家,舞蹈家。也正是因为杨玉环精通音律,才能和唐玄宗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话题,而杨玉环更是以一曲霓裳羽衣曲惊艳四座,成为大唐第一美人。
关于杨玉环,我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她的两次感情,第一次是和寿王李瑁,杨玉环曾是寿王妃;第二段则是和她的公公唐玄宗李隆基。我们好奇的是杨玉环和李隆基的爱情究竟是不是真的?传说二人共浴华清池时,李隆基和杨玉环共吟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而李隆基更是对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更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证,可见二人感情有可能是真的。
而大家更好奇的.,可能就是有关杨玉环的生死之谜。史料上记载,安史之乱后,杨玉环为了保全李隆基一代明皇的形象,选择在马嵬坡自缢而死,可是后人知道,马嵬坡的贵妃墓只是个衣冠冢;也有人猜测,杨玉环被李隆基送去了东瀛,可是东瀛的两座贵妃墓中,只有两座佛像。所以直到现在,杨贵妃的死都是个谜。
历史人物故事2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臣祁黄羊:“南阳县缺一个县官,你认为派谁去当合适?”
祁黄羊立刻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让他去做官呢?”晋平公惊奇地问。
“你只问我派谁去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派解狐去做了南阳的县官。果然,解狐在南阳办事很公正,为那里的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个大法官,谁来当合适呢?”
“祁午可以做好。”祁黄羊说。
“可是,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晋平公感到很意外,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大法官,也不怕别人说闲话。”
祁黄羊说:“你只是问我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我他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于是,晋平公派祁午去做大法官。祁午当了大法官以后,也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十分拥护他。
孔子听说后,称赞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品德和才能作标准的。既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荐他;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祁黄羊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哲理点拨:做一个诚实坦荡的人,是没有必要顾忌大多的。
历史人物故事3
1.苏武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
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
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
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卫律向单于报告。
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
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
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
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
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
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
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
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
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
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2.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 3.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4.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5.唐朝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
他高扬人格,宣称“君不能狸膏金踞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6.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
2.历史人物的感人事例
屈原爱国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雄黄酒: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假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於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插菖蒲,艾草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忙忙的逃难.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你为什麽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3.历史人物的感恩事迹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这样可以么?
4.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一则
苏武(公元前140年~前60年)。公元前100年,汉朝皇帝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但苏武宁死不屈。于是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十九年后,苏武回到汉朝,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5.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一则
苏武(公元前140年~前60年)。
公元前100年,汉朝皇帝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但苏武宁死不屈。
于是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
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十九年后,苏武回到汉朝,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6.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
1.苏武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
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
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
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
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
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
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
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
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卫律向单于报告。
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
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
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
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
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
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
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
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
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
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
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2.伯夷、叔齐于商亡后隐居首阳山,决心不食周粟。 3.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他的拿手保留曲目《广陵散》。
4.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5.唐朝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戏万乘若僚友,视侪列如草芥”。
他高扬人格,宣称“君不能狸膏金踞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6.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
7.古代名人感人的故事
刺股悬梁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磕睡就会被扯醒。
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凿壁偷光晋朝的车胤、孙康、匡衡,家里都很穷,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车胤用纱布做成一个小口袋,捉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看书;孙康在严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偷”邻居家的一点灯光读书。成语“囊萤映雪”和“凿壁偷光”所讲的就是这几个故事。
墨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
海伦·凯勒有一本书,你们看过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勤奋好学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记载着许多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我就讲一下里面其中的一个: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
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
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
你可以想想,海伦作为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啊?但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好多了,不必再“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悬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而且我们都是健康人,比海伦·凯勒强多了,只要我们学会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就一定会成功。
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著作遗留于身后。
福楼拜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看见福楼拜桌上每页文稿都只写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
福楼拜笑了笑说:“这是我的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一行,其余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
8.关于古代名人感人故事
凤求凰 作者:司马相如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
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
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己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没办法,还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笔钱给他们。
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期间,文君同相如,两人一见钟情,相恋私奔成都。后来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
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如今,邛崃县城里,“文君井”、“琴台”古迹犹存。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寓居成都时作《琴台》诗有句云:“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在文君庭园里的“琴台”有一联云:“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古月琴无弦。”
这些诗联记述了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忠贞爱情的千古韵事。后来司马相如渐显达,想纳妾,据《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不过,考证家们言此诗是民间作品。司马相如素有消渴疾(即糖尿病),但他又贪念文君的美貌,后来就死在了这个病上。
文君著诔文,流传于当世。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
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
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
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
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
《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秦时被从赵国发到四川。到了四川之后就办起了冶炼企业。
当时战争频仍,钢铁需求旺盛,很快卓王孙就富甲天下了。直到汉武帝时代。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时,卓家的日子还过得相当好。 ☆几经周折,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终成眷属,回到成都。
不久,汉武帝下诏来召,相如与文君依依暂别。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
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
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
卓文君既悲痛又愤恨,当即复信叫来人带回。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
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据说还有一件事: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楚调曲??白头吟卓文君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
9.感动历史人物故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江西汉族客家人,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几十年间,纵横欧亚,攻城略地,烧杀掳掠,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他的儿子窝阔台继位后,又灭了金国,随即挥鞭南指,进攻南宋。从1235-1279年,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历史人物故事4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的正直、清廉的人。
例如:孔融(公元153~208)。他是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还有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历史人物故事5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
祖国的强大与和平,同爱国主义者的奉献与付出是分不开的。詹天佑创建了我国的第一条京张铁路干线;茅以升在敌人的洋枪洋炮下建造了钱塘江大桥;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不菲的贡献;钱学森以自己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黄继光。周□。董存瑞。刘伯承。刘胡兰等烈士为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且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在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努力!
而在中国璀璨的诗篇中,也缺少不了悠久的`古代文化。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医学家。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中华民族增添了许多光彩,孔子。孙子。司马迁。李白等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每一次仰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我的心里便想起那些让人感动的历史人物。
我们为中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英雄们自豪;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感到骄傲!
历史人物故事6
一位曾拥有英国最高权位的铁娘子,但背后却承受着无限的孤独和悲哀。
撒切尔说过:在我的世代,没有女性会成为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为了英国第一任女首相,向人们证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还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撒切尔学习很努力,但并不算有天赋,成绩并不突出,但却靠着刻苦学习考上了牛津大学。年纪轻轻的撒切尔在25岁时,就成为了保守党女性候选人。
就在这时,她遇到了拥有家族企业的富商丹尼斯,丹尼斯对年轻漂亮、又具有政治头脑的撒切尔一见钟情。不久,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两年后,生了一对龙凤胎。
初为人母的撒切尔并没有对一对龙凤胎有过多留恋,两个多星期后,就继续投身政治事业去了。在爱情上,丈夫丹尼斯一直在撒切尔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她从政,撒切尔获得了婚姻上的幸福,在亲子关系上,却是一位失败的母亲。
她忙于政治活动,疏忽家庭教育,成了“母慈子败”的案例。
晚年的撒切尔曾坦言: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绝不会步入政坛,因为我的家庭已经为我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由于一直忙于政治活动,撒切尔没有时间陪伴子女。女儿与她的关系非常冷淡,儿子虽然跟撒切尔的关系很亲密,但儿子却一直不给她争气,学习成绩差,还依仗母亲的权势在学校里称王称霸,连老师都不敢管。
成年后,儿子参加拉力赛,在沙漠中走失。得知儿子出事的撒切尔后,出任首相以来,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落泪,恳请各国政府帮忙解救儿子。被营救后,撒切尔的儿子又因在酒店里消费大量酒水拒不支付,并认为政府解救他理所应当,与外交官和酒店工作人员争执不休,最后以警方介入而告终。
此后,又借着母亲的地位和妻子的钱财,从事一系列冒险活动揽财。最终,因参与几内亚政变,在南非被捕,判4年监禁缓期执行,并处以31.3万英镑罚金。撒切尔闻讯立刻带着罚金去南非,才把儿子捞回来。
撒切尔教子无方,成了英国媒体公认的“母慈子败”的案例。
她轻度中风,失去了部分记忆。撒切尔说:家就是你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
在与丈夫50年金婚纪念日时,撒切尔因轻度中风,失去了部分记忆。两年后,丈夫去世,对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记忆力越来越差,经常还认为丈夫还活在世上。丧夫之痛让撒切尔久久不能释怀,曾有一次深夜醒来,她换上盛装,非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77岁生日时,撒切尔只收到了4张贺卡,她摆在桌子上,对着它们发呆。儿子远在西班牙居住,女儿在瑞士,孙子在美国,平时都很少回英国探望她。撒切尔的女儿说:母亲不应过于期待成年子女不时的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经历过,我们年幼时也总见不到母亲。
3年后的大寿,也许是怀念曾经热闹的日子,她宴请了650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储和当时的首相布莱尔都来为她祝寿。撒切尔又展露出了以前的风采,脸上洋溢着曾经的笑容,但这一切都是那样短暂。
她的晚年凄凉得令人唏嘘。在之后漫长而又孤寂的岁月里,撒切尔经常突发中风,后来连看报都变得困难了,经常看了下一句就忘了前一句。晚年的撒切尔饱受着精神上的双重折磨,除了病痛摧毁了她身上铁娘子的烙印,更可悲的是,子女关系的冷淡与疏远。
弥留之际,房间里放满了丈夫、儿子、女儿、孙女和孙子的照片,却没有一位至亲陪在身边,陪伴她的只有医生和护士。即便去世之后,儿子和女儿也不愿意第一时间赶回来,打理撒切尔的后事。
但撒切尔这令人唏嘘的凄凉晚年,又怨的了谁呢?家怎么能够是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在本该需要关爱儿女的年代,忽略了女儿,最后得到的是女儿对她的冷漠,又把泛滥的`爱给了儿子,儿子在她的溺爱之下,成了“混世魔王”“商业扒手”。
人到暮年,家庭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事业可以带给你名声、地位和成就感,但当你卸下盔甲,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你年华老去的时候,名声会随着时间淡去,成就感也会消退。
也许钱会留下,但到了垂暮之年,金钱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家庭才是我们最终的后盾和归宿。
受伤时家是遮挡风雨的伞,开心时家是洋溢幸福的河。
事业永远无法取代家庭成为人情感的港湾。
拥有幸福的家庭才是人生的目的,事业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家庭幸福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可惜,撒切尔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才明白。
历史人物故事7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徐霞客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历史人物故事8
人物介绍: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关于孟子的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11、一暴十寒
历史人物故事9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车胤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车胤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车胤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车胤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历史人物故事10
武丁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祖庚和祖甲先后继位,父子三人开创了商朝一百多年的盛世,这时候商朝的国力非常强大,经济、文化、科技都有很大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祭祀和礼仪了。
祖庚和祖甲的母亲名叫妇井,她是一位农业科学家,擅长种植庄稼。妇井去世后,祖庚和祖甲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决定为妈妈铸造一只鼎。
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非常高超,那时候的.人们可以按比例把铜、锡、铅几种不同的金属混合在一起,铸造出鼎、爵、尊等等精美的器物。不过,祖庚和祖甲想要铸造的这只鼑,可不是一只简单的鼎,它可是一只超级大鼎。
这只大鼎高1.3米,重八百多公斤,大约和15个成年人的体重差不多。铸造这样的大家伙,需要先分别铸造出零部件,然后再合成一个整体,制造工艺十分复杂,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这只鼎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鼎身上有很多精美的纹饰。有鱼纹、虎纹,还有饕餮纹。“饕餮”是古代的一种神兽,它喜欢吃各种各样的美食,把它铸在鼎上,表达了古人希望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大鼎的内壁上刻了“司母戊”三个字,“戊”是妇井死后的封号,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祭祀母亲戊”,大鼎也就叫“司母戊鼎”了。而妇井也因为这只大鼎,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历史人物故事11
宋哲宗时司马光受命主持朝政,为求行政革新,爰在自宅厅堂立一榜示,内容大义如下:来访诸亲友,若发现国家施政有什么缺失,百姓有什么疾苦,可直接上奏朝廷;我将与有司商讨后,择其良议者面圣,并遵圣裁办理。若发现我本人有什么过失,或是办事不周的地方,也请大家直接指教,或是以书面交予门吏后转给我,我一定警惕自省,改正缺点。关于升迁调动、诉讼狱政等方面的问题,请向朝廷上奏,我们一定会加以研讨相关具体措施,并落实执行。至于光临舍下,而非属上述情事者,请勿提出来。
司马光可谓是一个清廉、无私并重视利益回避的典范人物。如果每个首长、主管,都能将告客榜示的`内容意旨放在心上,而不是讲归讲、做归做,相信久而久之,机关的廉能形象,自然可以获致肯定。
历史人物故事12
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分享:多多益善
【释义】
越多越好,不厌其多。
【语出】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人物】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后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有一天刘邦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心中很不高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历史人物故事13
南宋末年的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历史人物故事14
A college education is out of reach for most state and federal prisoners. California's San Quentin is one of the few prisons in the country that offers college-level courses.
Jody Lewen has run the facility's college program for over a decade and she's the reason that the Prison University Project exists today.
When Lewen joined San Quentin' s college program in 1999 as a volunteer instructor, it was run by a small volunteer staff with no budget. At that time, she was a graduate student, with plans to return to academic research. But a year later, when the part-time director suddenly quit, Lewen found herself in charge.
"I thought for a long time it was just temporary and that somebody else was going to keep the program running," she says. "But once I started doing the work and got more deeply involved, I also began to see the potential the program had. And I started to think more and more about what this program could become. There was nobody else to run it. And I thought it would just be one of those failures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if I let it fold."
Under Lewen's leadership, the Prison University Project has expanded, now offering 20 classes in English, math, th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Spanish. Three hundred inmates enroll every semester, earning college credits which can lead to an associate of arts degree. Lewen has recruited more than 150 volunteer teachers and graduate students from near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e says attracting teachers is not difficult, although some of the new instructors are nervous their first time at San Quentin.
"When I talk to people about this work, very often they assume that the students are very aggresive and very difficult, all the stereotypes people have in their minds about people who are incarcerated." says Lewen. "They assume they're a lot of troublemakers and are goofing off and they don't want to do their work. That stereotyp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reality."
Sook young Lee teaches a class 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earch. She finds her students are curious and engaged. "I'm super surprised at how nice the students are. Most of the times, students are extremely respectful. way more motivated tha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undergrads," says Lee. "It's always a pleasure for the teachers when the students are not taking learning for granted."
Charles Spence is serving a life sentence in San Quentin and has a few more courses left to finish his associate's degree. "This experience really has changed my life. It's given me a lot of tools on how to express myself," says Spence. "This program is really rare in the prison setting, so I'm really lucky. AII of the guys feel the same. We're really lucky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way the economy is now. The odds are stacked against us when we get out, being convicted felons. This actually gives us a lot of hope and hopefully will help us succeed when we walk out the door."
So far, 100 San Quentin prisoners have graduated with associate's degrees and many more have continued their college studies after releas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ore education a prisoner has. the less likely he is to return to prison. Lewen says the recidivism5 rate among prisoners with college degrees is less than 10 percent.
"I remember one student saying to me. 'This college program is the best drug treatment program in the world.' And it was interesting because at first I really didn't understand what he meant," says Lewen. "And he was just saying 'This program gives you hope and to stay clean and to live a healthy life, you need to have hope.'"
The Prison University Project survives on donations and foundation grants and receives no government funding. Lewen would like to see college programs in every prison but without government support, it's not likely to happen any time soon. In the meantime, there's a long waiting list of San Quentin prisoners who want to enroll in the college program. 80me day, Lewen hopes to expand her program, making a college education available for most of the 5,500 prisoners currently housed at San Quentin.
历史人物故事15
庾亮有一匹性情十分暴烈的马叫的卢,有人劝他把这匹马卖出去。庾亮说:“如果我卖它,肯定会有人买它,那样就又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能够把危害自己安全的东西转嫁给别人吗?从前孙叔敖杀死了不吉祥的两头蛇,就是为了让后面走来的人看不到,这在古代被传为美谈。我效仿他,不也通情理吗?”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都想尽可能将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避免自己遭受损失的时候,应尽可能不要把这种损失转嫁给他人。庾亮当然知道把没有用处的烈马卖出去可以赚到一笔钱,弥补自己的损失,但是这样势必给马的新主人造成伤害,同时损人利己的行为必定为人不齿。而良好的口碑是一匹马的价值所无法相比的。
作为一个聪明人,庾亮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不会为了这一点小利而使自己的名誉受损。能够明辨一匹马与良好的声誉孰轻孰重,这就是有道君子和逐利小人的区别。而珍视名誉的'人也一定会被人们所敬重。可惜生活中经常有那些为蝇头小利蒙蔽住双眼的人们,他们为了追求一点微小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坑害他人。从眼前利益来看,他们自然占了便宜;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得了一个欺诈蒙骗的恶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给人们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就难以消除。这样势必会对事业的发展造成重重阻碍,造成的损失就不是当初被追求的那点小利所能相比的了。
【感悟】
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损人利己,恶劣的声誉会给一个人的事业造成种种障碍。
【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的故事01-03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07-03
历史人物故事03-10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4-20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05-27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12-14
历史人物经典德育故事06-28
历史人物小故事06-23
历史人物张衡的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