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的春节风俗 推荐度:
- 四川的春节风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四川的春节风俗汇总(15篇)
四川的春节风俗1
四川是一个喜欢麻辣的地方,这里的辣椒大到有人的手臂那么大,这种辣早已经融入了咱们的年夜饭当中。
今天我一回到老家,爷爷就来问到今年的.考试如何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事情。在杭州时,父亲买了一只甲鱼,咱们把团鱼当作祭品,这是咱们每年都要做的事情,咱们每天都要去走亲戚,唯独在过年前的两天,我不小心把团鱼给弄丢了,但父亲买了一只鸭子来替代。
过年那天,咱们必须得吃一个比汤圆大五六倍的东西,之后就要到坟地里去祭拜祖先,点上香,在一个地方弄好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让祖先知道现在已经过年了。干好这个以后,差不多就已经是中午了,回家吃碗面去赶集。咱们那儿赶集是三天赶一次,一天必须得买好三天要吃的东西,要不然的话就要吃面。吃年夜饭那天,咱们刚好可以去赶集,我和弟弟一起去赶集,父亲一个人在家做爆鸭子,咱们还没到菜市场,就看见一堆人挤在人行道上,咱们在那儿挤了好久,才进去。那儿真的不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咱们买了很多,有牛肉,有辣椒,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葱。
回到家后,我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鸭子的香味,进去一看,不禁让我口水直流,父亲从咱们提回来的菜中,拿了一根葱,那正是我说的那种不知名的葱,他将它整个儿切掉,我不知从哪儿闻见了辣味,后来父亲就做了一些家常小菜,似乎做得挺好的,有鱼香肉丝,有土豆泥,还有一个回锅肉等。
咱们家乡的过年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
四川的春节风俗2
迎佳节,闹元宵,为异乡之客,不禁缅怀起家乡四川久远得元宵习俗偷青。
春节是堂而皇之FB得好时节,好酒好菜对胃构成威胁,久而久之,肥腻感骤生,搞点清淡适口,绿色环保得青菜尤如一股清泉,开胃清肠。并且在四川民风民俗中元宵晚上,看斗哪家小菜长得爽口青翠顺手牵羊代为摘之不算偷,反而是被光顾者得荣幸,来年预兆庄稼必定长势迅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在农村得广阔天地里,青菜萝卜等小菜也值不了几个钱,倘若是看到你人心好,砍几颗青菜莲花白(苞菜)相赠,也够一家人吃上几顿得。
偷青一词定格在童年得记忆中是那么得清晰,时光得隧道带你回到从前,光荣属于八十年代得新一代“穿起喇叭裤,跳起国际舞”那是属于哥哥姐姐们得神气,流着鼻涕系着红领巾得我辈,成了前卫青年得跟屁虫,指往哪跟往哪,说干啥就干啥。
春节是小孩子得天堂:吃喝玩乐尽情开怀。荷包里永远装满红苕杆儿沙胡豆;手里冒烟一扔便响得是“甩炮儿”叩首做揖讨要红包;走街串户吃得是“转转饭”;人山人海图个看耍龙舞狮,穿街走巷数“柳莲柳”(打连枪儿);追过几村几队看露天电影;一家老小正月上玟祭老辈子;十五元宵吃完就算过完正月间,明朝“大得做生意小得捡狗屡”该干啥子就得干啥子去,
初春乍寒,夜里漂起淡淡雾气。三五成群得偷青队伍有备而发了。我匆匆得拎个菜篮子跟在大哥得后头,二娃三娃已在邻居得菜园子开工了。莲花白,萝卜,莴笋,豌豆颠儿(豆苗),也管不了是不是青得,见一样采一样。有用背兜得,有用麻布口袋得,有用塑料口袋得(那时还没有手袋)应用有尽有,五花八门。忙得不可开焦之时,一声清脆得狗叫,立马吓跑几个胆小得。毕竟是在做偷鸡摸狗之事,确实心虚。好在是闹元宵玩风俗之际,只当适可而止。夜半三更时清点胜利果实,小菜大葱一大堆,无需明日花钱买菜。不想幺妹半路跑脱鞋,李二麻子撕破裤儿之事不可辟免。
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得年代里,人们尽情享受不很丰年但很满足得天伦之乐,在坐着神六飞船,科技奔小康得今日,物质商品相当丰富满足得网球时代,人们消费享受欢庆之佘,徒生节日变味得悲哀:平淡化,缺少过节得气氛,年年过新年,新年只此过。
一方土养育一方人,一定得经济基础造就一特定得地方文化。历史在向前,时代在发展,能够留下得就是精华。树时代新风,改革促发展,今天得繁荣富强得大好光景背后,一些极具地方特色得民风民俗正在衰败,在城市化得进程中被遗忘。
科技知识产生得原动力,猛烈地改变了当代人得生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得需要得同时,却在极大程度上破坏着我们得环境,资源,是史无前例得。只能无奈得叹息,因为科技得发展如离弦之箭,是人力无法竭止得。回想到八十年代说到情人节来临和玫瑰花巧克力,可能不知为何物?还不如来几斤猪头肉和糍粑实在。
四川的春节风俗3
彝族称过年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史”即是“新”。“库史”就是过新年。每当深山初雪,秋山红叶,太阳回归时,谷黄米熟,庄稼收进粮仓,便到了彝族过年的时候。彝族一年一度的年节是在农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过年日固定在农历十月三十日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在凉山大部分地区是按区域选择吉日过年,但都在农历十月之内。
“库史”是彝族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过新年的前一个月,就在做准备工作了。过年歌里唱道:“计算着月份养猪怕猪长不肥,掺合精饲料来催,肥猪肥得站不起来;计算着天数酿酒,怕酒酿不好,盖上蓑衣压上石板发酵,酒味浓郁芳香;砍柴堆成垛,过年柴垛堆成岩。”
彝族“库史”源远流长,据彝族民间文学里记载:“彝族过年是一个名叫俄布科萨的人开的头。”由于历史冗长形成了一整套风俗习惯,如祭祖、堆柴垛、守岁、掸尘、串酒乐、拜年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选割岩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干净的草,羊嘴没有沾过的草;是兽蹄没有踏过的草;是丰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荣,铺青叠翠,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
彝族过年,祖灵下面铺松针。松树青幽幽,象征永远常青。寒冬腊月里大雪压青松,青松照样青;青松坚忍不拔,象征子孙个个勇敢坚强。青松表粗皮厚,树心里有芳香的松脂,象征着人要象青松样要有善良心。彝族对松树评价特高。
堆柴垛: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齐的柴垛,过年前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砍柴来完成这项准备。寨子里家家户户堆柴垛,互相攀比,柴垛堆得高,显示勤劳、康乐。
掸尘:过年这天的清晨,全家老少齐出动,掸尘扫屋,要把病魔、祸害、霉气一齐扫除门外,干干净净、清清洁洁迎新年,祈盼来年清净平安、人体安康、风调雨顺。
四川的春节风俗4
四川的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特别是成都,往往腊八节后就开始筹划过年的事了。到时,家家户户挂彩灯、贴春联、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从正月到二月要耍龙灯、狮灯、蚌灯等,有的地方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上川龙等等。从初一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成都过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一, 过年前的准备及习俗
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四川的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1,杀猪过年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装香肠、腌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人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2,清洁大扫除:快过年了,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年前一周,打扫房子卫生,叫“打阳春”,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就是要洗澡。
腊月二十四,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时间。在这天,每家都会找一根长杆,在杆上绑一把扫帚或是一大把带竹叶的竹枝,用它来打扫房屋顶部的蜘蛛网、灰尘什么的。经过这样一打整,整个屋子就清爽多了,就可以干干净净等过年了。要是这天没有时间打扬尘的话,那就要等到腊月二十七了,因为腊月间打扬尘可不是在每天都行的,只有这两天才行,这是规矩。这天晚上,还要焚香、点蜡、烧纸钱来请灶神来家过年的,感谢菩萨赐于的食物。
3,贴门神春联,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接着是贴门神春联。传说门神乃唐太宗李世民驾前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因为太宗被鬼邪侵之,病重,二将守宫门,鬼邪方不敢入,太宗遂将二人封为门神,后来,民间所贴之神渐不限于这两人,凡威武雄壮之武将,皆可贴于门上。近年来,民间贴门神春联者,多是象征喜气的意思。诸如骑高头大马的名将肖像或丰收的画面等,春联则更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特色。
四川的春节风俗5
我记忆中最快乐得事莫过于过春节了。 按照四川得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得香肠,鲜鲜得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得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得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得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得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得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得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得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得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得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春节得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得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得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四川的春节风俗6
农历的十二月,旧时称为腊月,而腊月十六日,则称“倒牙”。过去一般人家,要在每年的初二才能吃上一次肉。成都人吃肉这天,有时要喝上二两干酒,还要吃上一顿白米干饭,就像古人祭祀一样隆重。因为半个月不见晕腥的牙齿首先品尝到肉的滋味,故把这天吃肉叫做打“牙祭”。这个“打”字,是成都人的语助词,是无什么意义的。如像说,收拾东西,或是整理清洁,叫“打整”;共同聚餐碗里开花大家分摊付款吃饭,叫“打平伙”之类。
对腊月十六日这天的“牙祭”,人们便称为“倒牙”,但“倒牙”这顿肉,雇工是不好吃的。如果在吃酒时,主人家客客气气地给雇工敬酒,和颜悦色地说道:“某师,今年把你辛苦了,明年另请高就!”那么,你这个雇工就只有卷起铺盖卷走路了。
“倒牙”以后,旧时衙门也就不上班了,所以老百姓又把这天叫“倒衙”,在官方却将之叫作“封印”。由此,“倒牙”这天,娃娃们最好要听话些,不然,大人会气哼哼地吼叫着说:看我今天给你“封印”!意思是要给娃娃一顿打。故娃娃挨屁股,叫做吃“回锅肉”,用竹片打叫做“笋子熬肉”。
“倒牙”以后,戏班停演,叫做“封箱”,“倒牙”这天的戏,叫做“封箱戏”,要到第二年正月初一,又才开锣上演。
年前照例有几台“交响乐”。“倒牙”以后,市面上会钻出来一些卖铁磬的人,他们肩腰上斜挂起一个装着铁磬的篾篓,手中敲着铁磬,这边“咱”的敲过去,那边又“咱”的敲过来,敲得好不热闹;到各家各户门前敲一下,替你除邪。主人得给点赏钱。你不给他不走,在你门前敲个不停,旁人也会取笑。又是一个满街响的响簧声音,小贩带上许多响簧,沿街兜售。响簧是种游戏兼体育的玩具,至今还有卖的。杂技给它一个风雅的名字,叫“竹簧”。卖“响簧”的一上街,处处都可以听见响簧的嗡鸣和人们的欢笑声,故民谚说:“娃娃要响簧,外婆给红糖!二就是说快要过年了!另一种是吹“过年号”的声音,过年号是铁做成的号,样子有点像布达拉宫喇嘛们吹的长号,但要小得多,吹起来,发出“呜嘟嘟,呜嘟嘟”的奇特声音,也是在各家各户门前要钱的。还有一种,就是打“闹年锣鼓”了。“闹年锣鼓”由小鼓、小锣、小钵、小铜铛组成,音色显得更为喜庆热闹,敲击队伍有两种,一种是年轻人聚在茶铺图热闹敲着玩,练习乐曲。另一种是与狮子、龙灯配套的乐队,往往由白天响到半夜……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声响唤起许多人对年节的欢乐与忧愁之思。
灶糖
祭灶也是“倒牙”以后的一种重要风俗。祭灶,即是祭送灶神,灶神又称灶王爷、灶王菩萨,全称是“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灶王是谁?一说是“黄帝”,一说是“炎帝”,一说是“祝融”,还有说是“穿红衣裳的美女”。这些人物说来,都与“火”有关。显然灶王崇拜,起源于古人对“火”的崇拜。先秦时期早已有了祭灶的记录。东汉时,灶王就成为降福消灾,保佑平安的一家之主。《淮南子》书中说,灶王每月三十这天,都要上天向天帝反映人们的过失,于是祭灶,就变成了“贿赂”灶神的行为了。唐代诗人罗隐在他的《祭灶》诗中曾说:“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如果说这时还有一点“秀才人情纸一张”的'味道的话,到了宋代就更是“贿赂”公行了!宋人在祭灶这天,不但要请和尚道士来举行一些仪式,还要祭酒果,烧纸钱,贴“灶马”于灶上,同时以酒精涂抹“灶火门”,叫作“醉司令”。此外还要供上麦芽糖,以粘灶神之口,免得灶神去说坏话。唐、宋时代,为了避免月月祭祀的麻烦,,已将祭灶的日子,改为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古人把二十四日这天称为“小年”,以“小年”迫近新年,标志着“送旧迎新”。故把对灶王爷送旧迎新的日子,也改在这两个日子的晚上举行。这种风俗一直流行到解放之前。
“倒牙”这天起,街市上即传来“买灶马灶素”和“买灶糖”的叫卖声。“灶马灶素”即木板雕印的黄纸上既有马又有钱的图画,以表示送给灶王爷的坐骑程仪。还有一张新印的彩色灶王神像,上面的屋檐下的柱头上还有一副联语:“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这两句话,把老百姓对灶王爷的要求和愿望表述得非常明白。“灶糖”就是用怡糖做白麻糖,粘性很大,有如宋时的胶牙糖。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老成都人家吃过晚饭,就先把灶上锅头打整干干净净,继则就在旧灶王爷神像前点上香烛,摆上酒果、白麻糖,然后焚烧灶马灶素,跪拜祷祝。之后又在锅中放上一盏清油灯,作为照明,好为灶王爷上天照路。
二十四日这天就开始打“扬尘”了,合家搞清洁大扫除。晚上换上新灶神像,就是新官上任,以后的三百六十四天就没人理会!在旧时,接送灶神的仪式,是不让妇女参加的,故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送灶”的谚语。
在“倒牙”以后,就是商家最忙乎的日子,许多商户,都挂出“止帐候收”的牌子。过去商户往来,许多都是三节清帐,一是端午节,一是中秋节,一个最大的清结期,就该是过年了,就是所谓的“年关”。当收的,当付的,都要在从“倒牙”这天起,到三十晚上除夕止结清,否则,就要在除夕这天逼缴,所以除夕之夜,许多还不清欠帐的人,就要向外躲债,以图躲过除夕晚上这一难关。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躲债人,跑到城墙边上去躲债,月黑之夜,影影绰绰看见一个人的黑影蹲在墙角处,便也走过去,蹬在一起,想壮个胆儿,彼此都默不出声。过了一会儿。烟瘾上来了,这一个向另一个人借火抽烟,谁知洋火火光一燃,才照清对方的面孔,竟是自己要找的欠债人,原先没有找着,不想自己也来躲债来了,两个人倒反转成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彼此一笑泯恩仇,竟也成了患难朋友。
四川的春节风俗7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非常热闹!
除夕的前一两天,大人们就开始忙活着:买鸡、买鱼、买鸭。家家户户还必须大扫除一次,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的,贴对联,挂灯笼。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夜,大家围着桌子品尝美味可口的团圆饭,一整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大家都不想睡觉,都要守岁,都盼望着新的一年的来到。
过了除夕夜,正月初一就悄悄的从我们的身边来临了。大人们说:这一天不能扫地,应该把扫帚藏起来,让垃圾积下来,不让财富扫走。到了晚上,小辈们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要给小辈们发年钱——就是“压岁钱”,意味着新的一年富富裕裕。
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可仍和除夕夜有得一比。欢乐的成都庙会上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里有龙灯、凤灯、鱼灯、鼠灯、八卦神灯。还有各种特色小吃“三大炮”、烤羊肉串、画糖人等等,庙会上还有许多名不虚传的珍奇物品,有玩的、用的、欣赏的。这些各具特色、各式各样的物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眨眼,春节就悄悄的过去了,我们在这欢乐祥和的日子里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四川的春节风俗8
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这一年中的新年中国的人民们都在欢欢喜喜的度过!虽然每个家乡过得方式不同,但欢乐却在他们心中荡漾!
按照咱们这个四川老家的话,家家户户都会买来许多吃的、喝的、用的。学校还会让小朋友们放假,让小朋友在一起欢乐的玩耍,大人们也忙来忙去的,真是一个繁荣的节日!
一转眼,咱们家乡新年除夕夜也到了。
当天晚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妈都来到了我家,还有许多邻居家的小孩也来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个繁华的市场了!首先来我家的亲戚,以及邻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着吃父亲母亲烧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闲谈;小孩们在打电脑。
不一会儿,菜烧好了。咱们来到餐桌前,开始吃了。呀,菜太丰富了。有红烧牛肉、番茄寿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汤,和炒鱿鱼……。我尝了一口红烧牛肉,真好吃,太棒了!这时我觉得有点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汤,不好了,我的喉咙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说:“这是麻辣味的汤。”我恍然大悟。接着父亲就对我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儿子你吃一口年糕吧。”话音未落,只见父亲夹了一块年糕给我吃。这是,奶奶就对父亲说:“儿子,你家一口鱼吃吧!祝你年年有余!”我又只见父亲夹了一口鱼吃。
吃完团圆饭咱们看了一下闹钟,已经8:00了新年联欢晚会要开始了。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边谈谈家常,边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
孩子们都在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祈祷,希望祈祷的人能长命百岁!
亲戚们在我家待了一会儿,我就得到了许多压岁钱,我得到的钱却来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母亲叫我不要说压岁钱,但亲戚们却硬要给我,我也装了一副不要的模样,但我心里却想要。等母亲阻止不了亲戚给我压岁钱时,我却拿着钱笑眯眯的走到了卧室。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一响发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了,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大家都子享受新年的沐浴!新年里,红包是红的,鞭炮是红的,灯笼是红的,对联也是红的。这真是一个红色的兔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过的红红火火。
四川的春节风俗9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转眼间,就到了XX年的春节。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买来了红彤彤的鞭炮和金灿灿的“福”字,是啊,谁不期盼着过一个幸福、平安、欢乐的大年呢!
说到春节,它的来历可不短。自西汉开始,“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演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成为全世界华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每当到了正月,也就是公历的二月份,寒冷即将离去,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人们在这个农闲时节,家家户户杀猪宰羊,一面祭祀祖先和上天,祈求上天能降福免祸;一面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享受着五谷丰登带来的欢乐。当时并没有电视、电影,所以古人每到祭祀和庆贺时,秧歌、舞龙、耍狮子、扎花灯等粉墨登场,酣畅淋漓的表演为节日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传统春节活动从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互相拜年、喝春酒、吃年糕、包饺子、闹元宵,小孩还能拿到不少压岁钱呢!
按照我们这个四川老家的话,家家户户都会买来许多吃的.、喝的、用的。学校还会让小朋友们放假,让小朋友在一起欢乐的玩耍,大人们也忙来忙去的,真是一个繁荣的节日!
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好像要把一年的宴席都在这十几天吃完。
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新衣走”游喜神方“,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的神祗,”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
人们游喜神方最喜欢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庙会最热闹的地方。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集市,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民众平时很少往来,庙会自然也成了人们交流和物资交易的好机会,所以又称为”庙市“,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
更关键的,大庙会是一个娱乐项目的嘉年华,变脸、吐火、滚灯、手影戏、木偶戏等川剧绝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画、剪纸各式民间绝活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玩艺儿玩得小孩疯跑……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应有尽有;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
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十五过后,照理说年已过完,成都人却还有一个花样:正月十六”游百病“,登上城墙漫游,据说可使一年不生疾病。他们把这一天叫做”过厚脸皮年“。
四川的春节风俗10
四川是一个喜欢麻辣的地方,这里的辣椒大到有人的手臂那么大,这种辣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年夜饭当中。
今天我一回到老家,爷爷就来问到今年的考试如何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事情。在杭州时,爸爸买了一只甲鱼,我们把团鱼当作祭品,这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要去走亲戚,唯独在过年前的两天,我不小心把团鱼给弄丢了,但爸爸买了一只鸭子来替代。
过年那天,我们必须得吃一个比汤圆大五六倍的东西,之后就要到坟地里去祭拜祖先,点上香,在一个地方弄好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让祖先知道现在已经过年了。干好这个以后,差不多就已经是中午了,回家吃碗面去赶集。我们那儿赶集是三天赶一次,一天必须得买好三天要吃的东西,要不然的话就要吃面。吃年夜饭那天,我们刚好可以去赶集,我和弟弟一起去赶集,爸爸一个人在家做爆鸭子,我们还没到菜市场,就看见一堆人挤在人行道上,我们在那儿挤了好久,才进去。那儿真的不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我们买了很多,有牛肉,有辣椒,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葱。
回到家后,我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鸭子的香味,进去一看,不禁让我口水直流,爸爸从我们提回来的菜中,拿了一根葱,那正是我说的那种不知名的葱,他将它整个儿切掉,我不知从哪儿闻见了辣味,后来爸爸就做了一些家常小菜,似乎做得挺好的,有鱼香肉丝,有土豆泥,还有一个回锅肉等。
我们家乡的过年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
四川的春节风俗11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 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一大桌子的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春节,我也渐渐长大了……
四川的春节风俗12
1、走人户
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2、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3、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4、送节礼
汉族交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日,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该习俗现仍流行,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
5、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6、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7、隔代同姓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犍为县罗城、定文、寿保等乡镇。这一带张姓和吴姓中,保留着隔代同姓的习俗。为了使香火不断,便采取了隔代同姓的办法。
四川的春节风俗13
四川过年的风俗
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四川成都过春节习惯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
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大雄宝殿,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子夜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大恩大法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 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大年初一,成都人开始”走人户“了,亲朋好友互相串门,人们互相设宴款待,好像要把一年的宴席都在这十几天吃完。
更多的花样在游玩上,初一开始,人们扶老携幼穿新衣走”游喜神方“,这是老成都人的一种民俗,已有近两百年历史。在传统文化中,财神与喜神是连在一起的,所谓”喜神“,是指带给人们吉利、欢喜、智慧的神祗,”喜神方“,就是喜神所在之处。
人们游喜神方最喜欢去的是武侯祠,而武侯祠也是逛大庙会最热闹的地方。庙会既是宗教仪式,又是集市,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民众平时很少往来,庙会自然也成了人们交流和物资交易的好机会,所以又称为”庙市“,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
更关键的,大庙会是一个娱乐项目的嘉年华,变脸、吐火、滚灯、手影戏、木偶戏等川剧绝活,皮影、泥塑、糖人、糖画、剪纸各式民间绝活都能在庙会上看到,滚铁环,抽陀螺,坐鸡公车,拉提簧、响簧,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玩艺儿玩得小孩疯跑……往往几台戏同时演出,曲艺演唱、杂技魔术、跑马上刀山、拉洋片、耍猴玩蛇,应有尽有;商贾云集,三教九流纷至,百种小吃、赏百般武艺、玩百项游戏,民族、民俗、传统、现代、乡村、城市诸种文化形式复合于一体。
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十五过后,照理说年已过完,成都人却还有一个花样:正月十六”游百病“,登上城墙漫游,据说可使一年不生疾病。他们把这一天叫做”过厚脸皮年“.
成都春节习俗
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
“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
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团圆,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因为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成都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团圆,正是人们做这么多准备所祈求的,正如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团年饭。年有四个主题:团圆、吉祥、富裕、欢乐。排第一位的就是团圆,在情感上,始终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是人间的亲情与和谐,人情味,也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
四川的春节风俗14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老家——四川的春节习俗吧!
每到年底,我们全家就从常州赶回四川。在四川,大年三十要吃猪头,正月十五要吃猪尾,这讲究的是“有头有尾”。大年三十做饭要装十二碗米,这代表着来年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吃不完剩下也沒有关系,这叫“年年有余”。“三天不动生”,就是指新年初一至初三只能吃大年三十剩下的饭菜。
正月初一,爷爷一大早就要去看看圈里的牛是站着的还是卧着的。如果是站着的`,那就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早;如果是卧着的,则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晚。“喜鹊初一叫,今年出玉米;麻雀初一叫,今年出水稻。”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中发现动物有预知能力,然后总结出来的谚语。
如今老人们渐渐老去,年轻人都进城了,许多习俗被人们渐渐淡忘。只有到了春节前后,在城里工作的人们才从各地回到老家,与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团聚在一起,欢度春节。我多么希望老家的过年习俗永远地传承下去!
四川的春节风俗15
刚刚过了世界公历的新年,又迎来了中国农历的春节.世界各国年的味道截然不同,过年的感受千差万别.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对中国春节风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进入农历的腊月,欢度春节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考完试,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计划,完成了部分作业,我也融入了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
腊月的节点太多了.首先是腊七腊八冻坏脚丫、泡腊八蒜、喝腊八粥等等,老人说这就是过年的开始。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糖瓜儿粘”,人称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种乳白色、味很甜、还粘牙的东西,叫“糖瓜儿”.大人问我“粘不粘?”我说“粘(年)!”这是提醒大家要过年了!长辈要讲许多过年的趣事和嘱咐许多过年的忌讳.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总是好奇的听不够,问不够。
接着腊月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说法,我可长见识了.现在急着过年,今天卖个关子,以后我可以仔细说说。
腊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吉祥时刻,此时进入春节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乐的时候。
白天大人们都忙着过年的各种事情,放松了对我的管束,我就彻底自由了,吃我爱吃的食品,喝我爱喝的饮料,玩我爱玩的游戏……开心极了!
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大家从厨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鸡鸭鱼肉、特色食品、各种饮料……妈妈端来炖鱼,说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来饺子,说这是“交子元宝”;姑姑端来拼盘,说这是“全家福”;姑夫端来米饭,说这是“团圆饭”;奶奶端来一盘水果,有柿子、苹果、桔子、香梨,说取它们的谐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爷爷端来一盘年糕,有白米、黄面、双喜、八宝,说借它们的字音“添岁增福、年年提高”,人的岁数和身体要长高、知识也要提高.哈哈!我灵机一动,端来一摞奖状说这叫:“辛兔祥瑞、龙腾虎跃”(我属虎)……全家人说这是一道最丰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尽尝美味佳肴.我不断举杯,给各位长辈敬酒并针对每人说上几句不同的祝福话,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给我加菜,有时还给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个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酒足饭饱,全家人看春晚、包饺子、侃大山……零点整,电视里的新春钟声敲响了,房间外的.迎春鞭炮响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家人下楼放炮.姑姑和妈妈提着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着一大捆烟花一起下楼了.楼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聋、烟云翻滚。开始我有点害怕,爸爸拿着鞭炮,爷爷领着我去点,邻居说:“这叫双保险”。我们几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响”、“坐地炮”、“窜天猴”、“夜明珠”.后来我胆子大了,也想过把真瘾,让爸爸放好花炮,爷爷护着我去点,点着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窜上了夜空,随着一声声巨响,绽放出五光十色的礼花,有“百鸟争鸣”、“吉祥如意”、“火树银花”、“万紫千红”,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声中一岁除”,我又长大了一岁.回到楼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给长辈一一磕头拜年,他们给了我很多压岁钱.我在兴奋中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新的一年开始了.龙年春节这是时间最长,内容最多,也是我最快乐的节日。
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龙的传人在龙年将会更加的幸福、美好……
【四川的春节风俗】相关文章:
四川的春节风俗05-24
(优选)四川的春节风俗15篇05-24
四川的风俗作文(精选15篇)03-19
四川的春节作文12-12
四川春节的习俗07-02
春节旅游四川07-02
广州的春节风俗12-17
春节风俗典故07-03
春节风俗作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