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论文精品【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推广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业推广论文1
摘 要:乡镇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农推广任务落实到位,因此,农技推广任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实现了“三农”服务,还把科学运用于平时的农业生活中。基于此,就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生产加速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建议;“三农”服务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完成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主要介质,在加快农业生产力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年来,由于农村经济改革与产业机构的调整优化,基层农机化产品由简单机械化向全自动、信息化方向发展,故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变成历史[1]。所以怎样在农业技术进步的十分迅速的时候,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到没有漏洞,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与重要。
1 充分认识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目标,需要做好农业新科的推广工作,对农业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农村生产力、完善基层农业环境;同时,还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充分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如今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还不到全部农业劳动力的20%。在中国,平均农业劳动力只有1/20xx。而在发达国家,平均农业劳动力高达1/400。如荷兰受过中等教育有90%,其中12%都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
种植业劳力老龄化、收种方式总是倾向于机械化会导致发生“少数人的农业”和“季节农业”以及“粗放农业”情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20xx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使许多地方出现了各种除经济以外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吃粮大国,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2]。
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从来都不缺少人口,而真正缺少的是人才,特别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不愿意继续呆在农村,而更希望走向城市生活,因此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根据上述的一些原因可以得知,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发展农民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营造农技推广工作良好环境
2.1 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通常都只重视大型项目的建设,或是财政收入,有的领导认为“农业生产要靠经验”“实用技术农民都会”,导致不法分子打着科技的名义,出售劣质的农业商品,久而久之对农业科技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且还降低了农民使用新科技的信心。
对回归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来说,其专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农技推广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在工作实绩上,对职称评定应当坚持重业绩,重实际操作能力,重效益、重贡献的原则,切实改变以往以论文或其它非专业学科水平作为职称评定硬性标准的做法,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主要主评价依据,切实提高待遇,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3]。
2.2 改善推广环境
要不断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舍得使用政府的财政,为基层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做好准备,试验示范,名、特、优品种引进筛选工作,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农业推广经费真正用在点子上,要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拓宽种子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比较集中稳定的种子基地。加大农业服务范围,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效率,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经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的吸引力,让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田间,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支新的,向农业方向发展的人才队伍,并且巩固市场监管和增加执法检查力度,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理顺关系,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3.1 乡镇政府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行政领导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与政治教育;监督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做好上级业务组织所给的每项业务工作;调节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和一些相关组织间的各个关系;监督并鼓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根据标准规定明确使用自主权,避免他们合法权益受到损伤。
3.2 县级业务行政部门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
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招聘体系;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考评;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工资福利的待遇。
3.3 乡镇政府和县级业务行政组织完成相关协调工作
主要是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范围、考评及录取工作,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违纪处理手段,加强管理有关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4]。
农业推广论文2
一、论文的选题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农业推广项目策划、农业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指导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选题过程中力求做到与本人所学专业及在岗工作性质紧密结合,选题应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论文选题依据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1、要写明立题背景,即国内外趋势及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为什么要立此题,通过你所做的研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种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要求查询相关领域国内外近5年有代表性,能反映学科前沿水平的研究文献(主要是研究论文)不少于25篇;
2、通过阅读文献对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基本的掌握,并做出评述。
3、在综述文献基础上,结合本人所在区域的实际,提出目前你所研究的问题。对于前人的成果可以借鉴也可以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不能重复他人的工作。
(三)文献引用。
开题报告中凡引用他人的资料要按要求加以注释,并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献综述之后,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最好不少于25篇。
三、论文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目标要明确,一般是通过什么方法探讨哪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你要研究的目的',目标不易多,文字要精练。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应与研究目标一致,紧紧围绕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写的具体。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科学,应与内容相对应,紧紧围绕每项内容列出采取什么方法,方法要写的具体。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反映研究的整体思路,可用方框图表示,也可用文字叙述。
(三)预期进展。
要求写明在规定期限内实施和完成论文写作的具体计划,为保证论文按期完成,把整个论文的研究工作划分为几个部分,按工作顺序排列,写出进度时间表。
四、研究基础
按照括号内要求逐项写出,阐明论文研究相关的背景资料,主要写您在做论文之前参与包括获得的奖励、著作及发表论文等;研究条件一栏要求讲清目前在做论文论文之前已具备哪些条件,如仪器设备、试验基地及经费来源等;存在问题一项,重点写明论文研究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农业推广论文3
摘要:农业经济作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为此,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和技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对农业经济管理及其技术推广进行相关研究,对其存在的问题的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技术推广;推广方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正确管理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只有让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的的完善和发展上,才能为我国的长期稳定提供保障。生存是发展的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农业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的增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探究当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方面的发展现状,明确认识到技术推广和先进经济管理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推广探索。
1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的现状和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经济管理及其技术推广方面的工作都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为了缩小与城市乡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正及政府的关注。其发展的现状是在保证农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技术和设备上的支持,让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好,促进农业的生产量,进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正是在这种措施的实施下,农业生产及发展逐渐向现代化、科学化和机械化转变,在讲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距离真正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两个方面的.发展,这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同样也是人口密集的国家,其中将近有 8 亿多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和世界农业大国相比,我国的农业在机械化方面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已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农业经济的增长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不断推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农业问题的存在直接阻碍了这一进程的发展。因此,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及其技术推广上的问题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重大意义[1].
2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途径
2.1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在基层的工作时间较长,想要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经济管理的工作,不仅需要在专业上的有着优势,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保证实际指导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对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自身思想修养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定期对相关人员做好技术培训,在合适的时间、适当的阶段要做好人才的定期培训。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促进人们对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重要性的理解,积极鼓励多人员进行培训,派遣相关专家进行对员工进行讲座知识培训。在组织好大家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和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开展实地演练,只有在平时更多地练习,做好技术总结和经验的把握才可以为以后工作的运行做好更多的铺垫,为以后解决困难提供更多的帮助[2].
2.2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在这个领域当中,对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考验也是十分严格的,因为农业的发展属于一线的实践阶段,要想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技推广工作,需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这对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相关操作,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安排适当的人员加入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时,参加施工和操作的人员必须是具备高素质的,技术过硬具有较高水平人员。为了更好的开展水土保持的工作,我国政府在平时期间就应该做好相关的工作,鼓励学校培养更多更高素质,加强对学校的监督与管理,努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战略的实行。这样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起到对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真正的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3].
2.3 正确处理与农民之间的关系
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需要为人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要立足于实践,与当地农民保持平等的沟通,加强之间的联系,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工作的高效完成。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切实了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和服务,然后展开针对性的服务,大大缩短了时间,还可以更好的将相关技术准确的推广出去,共同促进农业、农业技术的稳定发展。
3 结语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的地位,对农业经济管理及其技术推广发展工作的重视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问题,但是要坚信,一定能够跨过去,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满明俊,周民良,李同昇。农户采用不同属性技术行为的差异分析---基于陕西、甘肃、宁夏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xx,(2)。
[2] 黄钢,李颖,刘晓刚,等。转型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面临的突出矛盾与路径选择[J].软科学,20xx,(10)。
[3] 张吉海,张山起,马继民,等。农业新技术革命及其作用概述[J].河北农业科学,20xx,(3)。
农业推广论文4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科技兴农的主要途径,以农业技术推广为基础才能够实现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创新,由于推广主体的不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推广模式。基于此,本文简述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对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推广模式;公益型;科教型
1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
农业技术推广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只有采取科学的推广模式才能达到普及农业技术的目的。学术界将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定义为以下2种:通过先进的媒介将全新的技术在农村推广,从而拓宽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知,积极采取新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传播现阶段最新的农业技术,丰富农民的农业知识,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促使农民自主的参加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中。
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构建
2.1公益型推广模式
公益型推广模式依托于国家建立的公共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推广主体由各级政府领导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成,由国家财政拨款提供经费。主要特点是:经费有保障,能够较好的执行国家农业总体发展规划,便于宏观管理。主要推广方式为科技示范、技术培训及农业技术咨询等。这种模式属于无偿服务,适用于以下几种技术:对国家、地区具有总体性影响的技术,应该由政府组织推广示范;不需要保密的公益性技术,一户学会便会马上在全村普及,难以通过有偿的方式进行推广;经济效益不明显但公益性明显的技术,只有靠政府进行无偿推广[1]。
2.2科教型推广模式
科教型推广模式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大学为主体,是在政府的指导和市场的引导下、由各类农业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开展新技术推广的新型推广模式。其推广主体有的与地方政府、农村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关系,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转化及成果转化等活动;有的直接将农业科技成果物化为实物,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市场流通过程,使农业科技成果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进入农户;有的与产业主体联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从科技系统、农业部门、教育系统等争取资金支持;单位自筹;科技贷款;协作单位出资。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的科技、信息及人才优势,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够实现农业技术的.快速传播。
2.3企业型推广模式
企业型推广模式包括以农产品为加工原料和生产经营资料的企业等。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企业作为一个经济整体,通过无偿或有偿的方式获得相关技术,然后开展培训活动,让农户在接受了技术指导后进行规模生产,由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包装销售或深加工。某些大型项目要求水平较高的技术,单个农户难以接受,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单个农户无法比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矛盾,提高技术推广的质量、规模和水平。企业与农户间的技术推广关系属于内部关系,受到利益一致性的影响,二者间比较便于协调。这种模式的资金来源完全由企业自身筹措。使用这种模式的技术多以前景好、效益高并且能够快速开发的新技术为主,具有技术服务具体、系统和连续的特点,并有助于将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产业中。
2.4自发型推广模式
自发型推广模式的主体包括专业技术协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是农民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农民为主体,科技人员为顾问,农民技术人员为骨干,主动寻求新技术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由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有偿服务形式获得先进技术或科研成果,然后通过该组织将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传播出去,引导单个农户转向规模化经营。它具有以下特点:自组织特性。推广组织由农业生产者自发组成,没有人员编制,一切经费由会员集资;具有相似技术需求的农业生产者自愿联合,组织内部实行自治管理;以专业户为基础开展技术合作;所推广的技术大多具有“半公共技术”的性质,协会内的技术推广是非盈利性的,而向非会员推广则会收取一定费用[2]。
3总结
由于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多样化,各地区参与主体需要根据当地生产产品类型和运作模式选择合适的推广模式,即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的原则,选择一种或几种模式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形式,继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灿武.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xx.
[2]余晓伟.南宁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xx.
农业推广论文5
1.优化招生宣传工作
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严格按教育部和辽宁省招考办相关精神和要求,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根据国家和辽宁省相关文件制定了《大连海洋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方案》。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考生的复试过程中,特别注重考核考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考查,以培养层次高、社会需求多的复合型人才。一直以来,我校坚持全面考查、公平公正、择优选拔的原则进行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录取工作。
2.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目前,我校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研究生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为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学校准备从完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入手,实施以下改革措施:
(1)加大科研经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力度。
(2)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吸引校友、行业企业通过教育捐助和设立奖助学金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经费提供支持。
(3)建立研究生培养导师承担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学科、导师之间就创造研究生培养条件、提高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展开竞争,提高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利用。学校通过调节招生指标,对科研课题及经费充足,培养条件好,培养质量、管理水平高的学科、导师实施招生,研究生分配名额倾斜,但倾斜增加的研究生培养经费由导师承担。
(4)开拓与用人单位产学研办学的渠道,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承担研究生培养的集中实践环节和做毕业论文所产生的费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1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绝大多数为具有工作实践经验,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起步比较晚,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因此,选用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且具备良好师德的骨干教师来担任任课老师尤为重要。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每年都会选拔具有丰富农业推广理论和经验、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授课任务。与此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对农业推广师资队伍的综合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教育理念、专业实践、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
3.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研究生管理的关键力量。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责任心强、师德高尚、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渔业领域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为了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非常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积极引进人才、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加强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科梯队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校内外双师制。学校既注重扩大导师数量,又非常重视提升导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首先,实施导师遴选条件改革;其次,建立导师学习和学术交流制度。一方面,通过导师指导小组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发挥老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导师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对新导师就导师职责、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鼓励并组织导师参加国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活动,促进导师业务能力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充足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规范质量管理
4.1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和规范学习要求
课程学习是渔业领域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既要使研究生掌握更多的农业推广理论、专业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国内各培养单位普遍存在农业推广硕士课程的课时少、缺乏专门教材的现状,我校教师在授课时充分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设置需求,着重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课程量,增加案例教学研讨的比重,在保证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的基本要求外,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安排教学计划。为充分保证授课质量,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除了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期间加强考勤外,还会派专人定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考勤。
4.2加强课程考核及考风建设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课程知识,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考核。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或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借鉴学术型研究生考风建设的经验,学校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的考勤记录,确定学生考试资格。每次均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场,在校内抽调责任心强的教职工任监考、巡考人员。严格的考勤制度、规范的考试安排不仅端正了研究生的学习态度,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实习、实训考察,能使研究生实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和启发研究生完成论文选题和写作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应用所学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实践推广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安排研究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学习考察,要求授课教师在实习中结合实物授课,进行案例教学。在学习考察过程中,学校还聘请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使研究生们能与这些专家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和探讨。此外,学校还定期聘请校内外渔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专场讲座,以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大连汇新钛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设立了研究生实训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为渔业领域的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场所。
6.规范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对学位论文质量、研究成果水平至关重要。学校要求渔业领域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取自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我校从单纯的研究类论文过渡到研究类、调研报告类、规划与设计类、研发类和总结类这五种类型的选题。要求选题应当具有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近的先进性、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科学可行,更强调其社会需要性。选题能充分体现选题人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现代渔业技术推广、渔业资源保护、开发、水产品加工利用等问题的能力。为使研究生做好选题工作,我校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和学生应定期进行论文选题研讨,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研究生确立选题方向后,由其导师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研究生学位选题无创新点、重点不突出、研究手段滞后、缺乏社会专业特色,或者研究生不能按时完成论文,研究生学院则要求其限期修改或重新开题,由导师组织专家再次进行检查。
7.规范论文评审答辩
7.1学位论文盲审
我校对专业型学位论文实行双盲审制度,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1)综合运用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研究的工作量大小和技术难度;
(3)论文研究所体现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研究(或项目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7.2严格规范答辩程序
学位论文答辩乃是研究生培养的最后一关,只有规范论文答辩过程和答辩环节,才能严格把握学位论文的质量。学校规定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委员会应由校内和校外的5-7位专家组成,其中必须要有来自渔业领域生产和管理的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专家。论文答辩按照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学位申请人在论文答辩结束后要及时按答辩委员会所提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以进一步完善论文质量。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的系统工程,为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学校应借鉴其他类别较成熟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管理模式,不断改革创新,针对渔业领域和生源结构的特点,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及培养模式,特别是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加强对实践环节和论文选题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系统地构建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农业推广论文6
摘要:从新疆的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设施农业;推广问题;对策研究
1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1.1新疆的独特的气候自然条件
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南疆干旱,光照长少雨,年降水量仅20~100mm,年平均气温南疆平原10~13℃。而北疆却达100~500mm,北疆平原低于10℃。极端最高气温吐鲁番可达48.9℃,极端最低气温可可托海曾达-51.5℃。南疆平原无霜期200~220天,北疆平原大多不到150天。由此可见南北疆气候条件迥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
1.2自治区政府政策支持
在20xx新疆《自治区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试行方案》中,按照国家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统一部署,将原有的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主要扶持种植小麦、青贮饲料、苜蓿等耕地的保护。还包括玉米和特色经济作物(不含棉花、甜菜、瓜果、露地蔬菜)的耕地。
1.3植物资源丰富,市场发展空间大
新疆地域辽阔。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宝库,包括药用植物约20xx种,举些例子,甘草中国产19种,新疆就占14种;天山雪莲,分布于天山、阿尔泰以及帕米尔高原,为治疗心脏病的'特效药。此外,还有许多菌类植物、其他野珍山果等。农作物野生近缘种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与小米同属的近远种就有狗尾草、长穗狗尾草和金色狗尾草。胡麻的近缘植物就有4个,在此不一一列举。还有许多经济植物,比如哈密瓜、天山葡萄等更是名誉九州、蜚声中外。
2新疆设施农业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施农业投资大成本高集约化经营程度低
设施农业投资大、成本高,这是一个共性问题。设施农业一次性投入非常大,发展钢架大棚仅材料费用当年需投入16.5万元/hm2。建立一个竹木大棚也需要6~7.5万元/hm2。在贷款时,也出现贷款难、额度低、以及被银行“扒层厚皮”的风险,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因而造成了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
2.2设施农业补贴低
政府虽然支持设施农业,但由于补贴非常低,属于第3类,667m2地18元,而且条件非常苛刻,要求“达到本地特色,并且达到一定规模,各个州市区只能选择2~3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2.3设施农业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设施农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地栽培措施,因而会发生一般保护地栽培作物的一些共性,比如,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大,土壤板结、农药残毒积累在产品上、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
3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对策和建议
3.1国家推出民族政策提高农产品补贴水平
新疆农业的问题,从大局上来讲,是一个“政治稳定”问题,建议国家从中央政府国库里拿出专项资金,补贴新疆农业的发展,加大补贴范围。
3.2实施机械、种植、管理、加工、市场一条龙服务
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走集约化、信息化、市场化的路子,把机械、种植、土肥、管理、加工按照一条龙的路走好,进行设计,系统规划,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让老百姓能够从设施农业中发财致富。
3.3加强无公害或者绿色栽培技术研究
由于设施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农产品农药超标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不使用农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加强无公害化产品的研究,设立相应技术管理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在使用材料上下功夫(比如使用透气的材料,保证作物换气,减少病虫发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生态环境,保证农作物品种健康生长。
4结语
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地域辽阔,区位优势明显。政府要加强对边疆经济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提高对设施农业的补贴力度。农户可以采取多家联合的形式形成互助组,化解市场风险。或者搞集体经济,解决设施农产品加工问题,形成一条龙服务。或者利用“公司+农户”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技术,拓展市场份额,走出一条具有新疆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舫等.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xx(11)
2贾晓军.现阶段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xx(6).
农业推广论文7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产业,因为发展好农业是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基层农业的水平较低、创新力度较弱,导致基层农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分析了基层农业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供参考。更多农业基础科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关键作用。传统农业的农耕技术较弱,在种植过程中因为技术原因,往往产量较低,同时会出现很多病虫害问题,尤其是山区农业技术更为落后,选择针对性的农业推广手段进入基层,有利于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对于推动整体的农业技术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存问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科技兴国的重要体现,利用科技可减轻农业工作的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村的农业生产力。向农户普及有关的农业技术,可为我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应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尽快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以下是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几点问题:
1.1农民接受能力不强
受传统农业发展的影响,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受到农民的排斥,很大一部分农民不愿意使用新技术,而且引入新技术需要较大成本,对于农民来说经济负担较重,不愿意增加成本。
1.2人力支持不足
我国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富足的,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基层农业技术得以有效推广的重要部分,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人力配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是“老龄化”工作者,缺乏年轻工作者,现有工作人员对于新技术的更新不能及时吸收,而且接受培训的技术相对较少,一些队伍的专业理论知识达不到要求,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所以在推广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往往达不到推广效果。由于缺少有力的人力支持,导致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出现瓶颈,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的发展。
1.3资金支持不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投入都在其他产业,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投资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投入的资金不足。经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对一些省份进行调查发现,基层的农技单位1996—20xx年经费总收入以及政府拨款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8%和2.7%,远低于同期国家17.0%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与8.1%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低于3.2%的同期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而且投入的资金也不能完全利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受资金的影响,推广工作的展开途径不够全面,使用的推广方法较传统,导致农业技术本身的技术性不能有效进行展示,无法很好地展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
2推广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的途径
2.1搞好宣传,培养农民的学习意识
有些农民受传统思想束缚,不愿接受新鲜事物,这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以及产生的具体效益进行讲解,同时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与想法,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由于一日三餐的维持都依赖于农业,新技术应用不当会给他们带来损失。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有关的媒体工具,对新技术及其带来的好处进行宣传,让大家进行培训观摩,倡导大家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
2.2增强队伍建设
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应该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农业是维持一切发展的基础,在推广机构,可以增加高素质的人员,聘请有从农经验的人员,鼓励应届毕业生学习农业技术,增加他们进入一线的实习机会。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薪资待遇的方式吸收人才,通过实行考核、组织培训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另外也要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因为只有自身符合工作要求,才能对农民进行有效的指导,否则会适得其反。
2.3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技术较落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很早之前就使用机械进行生产。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基层农业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农业的发展需要引进高新技术,而且要不断发展农业技术,加大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不能止步不前。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原有技术上针对农业的问题加大科研力度。对于我国基层农业的推广,不能由于资金问题而导致推广不到位,要建立多元化的集资方式,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政府要结合不同地区进行款项的分配,而且要做到专款专用,以防款项挪为他用,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地实施。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基层农业占比较大,基层农业的改革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
3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涉及到的领域较大,面对的人群较多,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出现畏难情绪,从而出现人力资源支持不到位的现象。我国要大力鼓励青年人员加入到推广工作中来,提高有关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改善农业技术,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较大的意义,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何鹏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及策略[J].中外交流,20xx(05).
[2]张长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7).
农业推广论文8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农业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等方面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农业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等方面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分析了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即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合理。
关键词:农学论文发表
1技术因素
谈到农业技术,人们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栽培技术,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在大田生产中,管理只是一个环节,主要指追肥灌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农业生产从规划、建设、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涉及管理问题。
1.1 要正确认识农业技术的引进推广与普及应用的关系
广大专业研究技术人员和农民创造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有的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有的正在试验、示范,不久就会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还有的正在被创造或即将创造出来。但实际上,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觉得缺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渴望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农民总感到缺少实用技术,生产上不那样得心应手,经济效益总不尽人意。
对待农业技术,目前存在两方面的错误倾向;一是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急于出成果,盲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倾向,已引进的还未消化,还停留在示范阶段,又在想尽办法引进,有的甚至未进行试验、示范就直接进行推广,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广大农民创造的很多现金技术的实用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及时收集、整理、未能补充完善,即使发现了,补充完善了,又缺乏可操作性,而且成本也增加了,农民不愿意接受。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品种并不一定就是优良品种,新技术也不一定就是好技术,必须经过试验、示范才能确定,才能进行推广。
1.2 要正确认识农业技术落后与先进的问题
以日光温室为例,当先进的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必然引起相关因素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日光温室仍然是蔬菜生成中最先进、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这仅是从蔬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角度上讲的。从实际生成上讲,日光温室的发展速度将会逐渐趋缓。原因是:一是日光温室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发展的空间有限;二是投资较大,回收期延长,见效缓慢;三是比较效益不突出,有些地区塑料大棚两茬以上栽培也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四是一代日光温室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重建的可能性不大。
2资金因素
农业技术推广正面临着“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困境。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瓶颈。解决资金问题,总的趋势是要采取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从国家方面来说,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虽然也在逐年增加,但增幅相对较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产业的需求。争取地方政府投入资金也是很不现实的。由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农民不愿将过多的资金投进去,用什么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呢?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公益性职能出题目,经营性职能做文章;采取股份制合作经营的方式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科技入户解决了人从哪儿去的问题,怎么干的问题,这种办法很值得推广。
3信息因素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农业科技信息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如农业科研成果、科研动态、栽培管理技术、新品种、产品加工、交易市场、产品供求信息等等。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农业科技报刊、电视专题节目、农业信息网、广播、广告、手机短信、口口相传等等。传播渠道很多,方式灵活多样,信息量庞大杂乱,难辨真伪。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发布功能,产前缺乏市场引导,产中缺乏生产技术指导,产后缺乏销售信息和渠道,信息难以传到生产经营者手中。二是中介组织发展缓慢,且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尚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4管理因素
人们通常说的管理,是就大田生产而言,是指整个栽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追肥灌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农业生产,,至少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应选用投资少、收益大的栽培模式;二是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和适宜的调控手段,促进农作物生长健壮、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目的;三是节水灌溉和配方施肥。合理的灌溉措施,既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又能创造农作物正常生长的环境;科学进行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氮肥和其它无机肥料的用量,不但能够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而且减少环境中的氨气、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改善了其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四是病虫害防治。必须使用低毒、低残留和无毒、无残留的农药,如生物农药等。
5服务因素
目前,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目的利益化、服务方式产业化、服务监管法制化的服务机制正在形成,这对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6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市场需求刺激农业生产规模而显示出来的。尽管技术推广与市场交易都是微观行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但其相互影响却是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的。研究分析市场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一是避免技术推广的盲目性,即可以控制推广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通过技术服务、产品推介,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引导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因此,研究分析市场在宏观上的调控作用,对农业技术推广很重要,也很必要。
7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和法规,制度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是宏观上的,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和执行的问题,把握好了,执行好了,利用好了,就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广大农民就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终达到技术推广与增加收入双赢的目标。
农业推广论文9
摘要: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新时期下,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对农业生产积极创新和改革。在现今的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对农业机械的使用,更好地推广农业机械的应用,可以使农民减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负担,促进我国农业事业更好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机械推广;有效途径
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的使用,新时期下,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使我国农业经济得到提升,所以大力推广农机应用,是新时期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1使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主要表现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升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科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以最大减少劳动力和获得最多劳动成果为前提,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中使用农业机械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有效节省了生产时间,使农业生产向现代化生产靠拢。同时,农业机械化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使城市和农村、工人和农民之间没有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农业机械化的使用还可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如节能和节省耕地和节约水资源,以及减少化肥和种子农药的使用量,更加保障了农业产品的质量。另外,我国的自然条件为农业产品生产提供了重要优势,使用农业机械可以创造出可观的经济利润,这些经济条件可以为其他的农业产品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如林业、畜牧业等都得到全面更好地发展。
2目前我国对农业机械推广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推广人员缺乏职业素质
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对农业机械推广不够重视,农业机械不断地更新换代,推广和宣传人员所具备的农机知识储量不足,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技术不够科学全面的了解[1]。
2.2经费方面的因素
在推广农业机械中,多采用口头的.单一方式,使农民不能认识到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加上经济条件的不允许,使农民难以在购买方面达成意愿。虽然农机发展能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但是农民依然无法在初期投入。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都有增长,但是离农机设备的价格还是有差距的,农民无法拥有较多的资金去购买设备。虽然农机推广需要资金的支持,但是大多数农技部门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在农机推广中进行投入,国家在农业机械方面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补贴,然而由于推广不到位,使农业机械出现品种不全和设备落后的情况。
2.3农民耕地面积因素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家庭联产责任制,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这种人口平均分配的形式,使农民的土地比较零散,致使部分地区还是使用过去传统的方法种地,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率无法提高,限制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2.4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
当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时,农业机械化才能得到有效使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通过转移的方式参与到其他产业中。现今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存在“过剩”的情况,这必将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2]。
2.5不具备健全的农机社会服务
农业机械推广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缺少科学健全的推广模式,加之农机的维修、供应和技术培训是农业机械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现在缺乏完善的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如农业机械手缺乏专业操作知识,农机出现故障无法及时维修,农民自身缺乏对产品的维护知识,这些都导致了农业机械无法推广和使用。
3关于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建议
3.1加强农业机械推广的人才队伍
在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程度对推广效果产生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确保农机推广工作在现代化先进的理念指导下进行。
3.2合理加强推广农机技术和教育工作
由于地域的不同,使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差距,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工作,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适合使用的农业机械进行推广,使农业机械更加科学和合理,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对农机的教育培训可以采取示范试验的形式,通过在田间地头对农业机械的操作进行推广,使农民了解到科技的作用,自觉增强使用科技现代化设备的意识,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了解关于农机使用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能熟练地应用各种农机技术和先进设备,还可以在宣传上进行创新,可以利用手机和电视以及多媒体形式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3]。
3.3完善农机社会服务体系
要建立专门以农业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社,开展服务合作的组织发展,要创立农机的新服务方式,加强农机的销售和售后管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机销售网络,有效提高农机信息化服务。
4结语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需要企业、政府和农民共同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得到健康待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述萍.新形势下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xx(3):186.
[2]郭志显.创新农业机械发展理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吉林农业,20xx(15):42.
[3]赵淑玲.新型农业机械推广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乡村科技,20xx(2):90-91.
农业推广论文10
绿色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农业环境被严重破坏,给我国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认识到农业环境的重要性,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绿色农业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发展效果的同时也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在相关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农业技术的推广及相关推广策略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绿色农业理论简述
绿色农业的概念范围相对较广,其中不仅包括了绿色植物业,还有园艺类农业、菌类农业等,这些农业类型的性质虽然有所差别,但是对于农业经济的作用却有一致性。在绿色农业的应用方面,还包括了无公害性质的绿色农业产品,即绿色食品。
传统性质的农业技术创新工作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应用农业技术及如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等,没有考虑农业生态这一层面。绿色农业理论体系,需要相关部门对农业技术进行绿色创新,使我国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方向转变,合理应用绿色技术。目前,绿色农业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不仅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合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作物种植者的经济收入,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其推广策略
(一)主要农业技术的推广
1、粮油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绿色农业的实施、发展,粮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在绿色农业理论体系下,推广农业技术的时候应重视优质粮油技术。优质粮油技术的应用、发展需要合适的环境及自然因素等给予支持,如土壤因素、光照时长等。优质粮油技术的推广需要既满足生长环境的具体需要,又保证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对于水稻品种来说,要注重其外观及营养成分,保证水稻的.品质较高;对于玉米品种,推广人员应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油质丰富的品种;对于小麦品种,推广人员应保证其内部面筋的具体含量及蛋白质成分等。
2、无公害栽培技术
在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中,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是核心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较好,农产品的具体生长过程符合有关标准,毒害物质的残留量在可控范围内,农产品的安全性较高。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得到了广泛关注,其栽培技术的推广也变得更为重要。
某地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着重推广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在选择无公害农产品的栽种地时,推广人员主要选择了土壤肥沃且透气性好、水源充足、空气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区域。在确定好栽种区域后,推广人员还采取了“连片种植”的栽种形式,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栽种面积在66hm2以上,便于统一管理。
其次,推广人员还很重视选种工作,主要选择的作物种子都是抗病害能力较强、抗逆性较强、产量较高的品种。在选种后,推广人员还对作物种子进行了高温晾晒,并将其浸泡于药剂水溶液中,以此杀死种子中残留的细菌成分。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公害农产品受病菌、细菌的侵害。
最后,推广人员还着重对种植工作加以推广、分析。推广人员告诉种植户,在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实行“水旱轮作”,尽量避免同一种作物的连茬种植。此外,推广人员还表示,种植户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自身状况来安排种植时间并选择恰当的种植方式。种植户应当严格控制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密度,避免农产品在栽种过程中过于紧密,以此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得到阳光的充足照射。此外,推广人员还指导种植户培育壮苗,合理进行移栽。若种植户种植的是豆类作物,应在作物展开第一片真叶的时候将植株进行移栽;若种植茄果类作物,可以选择9月—11月期间进行作物移栽,这样就可以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作物生长情况较好。正是由于该地区的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做好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才使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当地得以大范围应用,推动了绿色农业在当地的合理、有序发展。
3、农业管理技术
在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农业管理技术推广也较为重要。传统模式的农业种植,有时并不关注农业管理技术,造成农作物产量较低,种植户的收益无法得到合理保障。针对绿色农业,其农业管理技术主要可包括灌溉与施肥两个主要方面。在农作物灌溉方面,沙质土壤一般可以进行常量灌溉,黏质土壤应采用深沟排灌形式,地势较为低洼的土壤环境可以选择小水频灌形式。夏季时可以每日进行多次灌溉,但是要控制好灌溉量,且不可在中午时分进行灌溉。在施肥方面,应尽量选择生物肥料,也可选择复合肥及有机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控制相应的施肥量即可。
4、病害防治技术
推广人员可以利用农业措施加强病害防治效果,如在农作物生长环境中进行灭蛹,以此杀死虫卵,避免农作物遭到害虫侵袭。推广人员应当指导种植户对农作物的病害枝条、腐烂枝叶等进行及时的剪除、杀虫及清理。推广人员还可以指导种植户利用物理措施与生物措施。若采用物理措施,需要种植户使用杀虫灯、诱杀剂、诱杀板等捕杀害虫;若采用生物措施,种植户可以选用合适的生物药剂、或在种植环境中放养鸡鸭、害虫天敌等,以此达到病害防治目标。
(二)具体推广策略
1、加强宣传
若想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此保证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首先就需要农业部门加强宣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种植户长时间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种植,对于绿色农业技术既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如何应用。因此,农业部门应积极宣传绿色农业技术,让种植户认识到绿色农业技术的重要意义,明确知道绿色农业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其个人收益,也能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丰产。农业部门可定期指派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到各个乡、镇、村开展宣传,还可以与当地的媒体等展开合作,加大宣传力度。
2、结合实际
一些地区虽然积极推广了绿色农业技术,但是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绿色农业技术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没有将其与当地的农作物种植环境相结合。因此,农业部门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时,应先对当地绿色农业的开展情况、发展趋势、作物生长情况、作物分布情况等加以分析,还要将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纳入考量范围。在此基础上,农业部门才能选择相应的绿色农业技术加以推广,确保所选择的农业技术与当地的农业生产相匹配,避免两者存在严重脱节。
结语:
绿色农业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种植的效率与产量,还可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农业的相关理论体系背景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部门应当大范围、高效率地推广包括粮油技术、农业管理技术、病害防治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内的农业技术。与此同时,农业部门还要采取相应的推广策略,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
农业推广论文11
1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技服务发展滞后,缺乏真正为农民服务的意识一是农业科技服务能力较弱。市级科研单位的科技服务也受经费的限制,覆盖范围有限。二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缺乏整体性。所属的推广机构又分为农、林、牧、渔等多个独立的体系,相互独立,联系少、缺乏合作,导致整个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不强。
1.2科技基础条件薄弱,投资渠道单一由于农业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大部分科研院所仅具有应用常规技术的能力,缺乏使用高新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驱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就显得不足。很难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1.3缺乏为农业创新体系提供宽松环境的保障机制科研人员在其知识产权的转让收益中得不到应有的.分成。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上没有政府明确的政策保障;整个农业创新体系就缺乏动力驱动,必将影响现代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的运行效率。
2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对策
“十二五”就要过去,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期间,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得到新的发展、新的提升,必须着力构建新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以调整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结构为中心任务。以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和人才引进培养、制度保障等几个重要环节,积极探索具有锦州特点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在十三五期间,加强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种养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研究开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和配套装备,不断创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生态生产技术模式。同时,加强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打造更多的像绿色芳山、宏胜花生等知名的农产品品牌。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加强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拓宽农业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大力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2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要立足十三五整体布局,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健全我市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化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督等农业服务机构。深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科技服务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做大做强有潜力的诸如黑山中德肉禽、北镇金源葡萄酒、凌海裕海海珍品、义县双双食品等县域特色产业。研发特色农产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建设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要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覆盖面,不留死角。保证农业科技与推广应用实现有效对接,进而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2.3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围绕全市现代农业技术需求,拓宽人才引进新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新方法。在各类科技人才引进计划项目中加大农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比例,围绕我市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选拔和吸引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依托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若干创新团队,特别应为中青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面向省内外,引进一批农技专业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围绕各级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已有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专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高端人才培训、骨干人才培训、职业农民培训的分级培训模式,大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产业服务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五支队伍”。
2.4加强制度保障,营造宽松的自主创新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市要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奖励办法和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并酝酿出台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为建设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供政策保证。完善农业科技人才使用机制。认真组织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充分调动现有的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机制。鼓励科技人才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创新创业;积极为农业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建立合理分配机制,把工资待遇和实际贡献挂钩,让农业科技人才的智力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保障科技人员在知识产权转让收益中得到应有的份额。真正体现农业科技人才的价值,提高农业科研人员待遇。市委、市政府要通过出台政策、制定法规等形式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保障,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激励各主体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以促进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推广论文12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对农业技术水平要求往往比较高,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增加,就需要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下功夫,将农业技术转变为农业生产力,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的长久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顺利转化,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就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帮助广大农民顺利实现增收的目标。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其初衷是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转化,增加农业收益,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作用发挥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做到位,将会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否得到顺利发展。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才有可能实现农业科学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才有可能确保农业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另外,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不意味着只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同时还要求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教育和培养,以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1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人员分布缺乏合理性
尽管国家为了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在所有地区都设立相应的农业推广机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很多地方农业技术推广范围仅仅局限于市级和县级机构中,乡镇虽然也设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而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不仅如此,在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的人员,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乡镇范围内,很少深入到农村一线。结合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组成状况的调查发现,只有在市级农业推广机构的人员配备比较合理,同时人员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高级专业人才数量也比较多,相比较而言,在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不仅人才短缺,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够合理,队伍还存在比较严重老龄化问题,缺乏活力。只有很少的专职人员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失去了过去农业推广模式所应具备的针对性,导致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效甚微。另外,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农技推广员认为农技推广工作不仅工作环境恶劣,薪资待遇也很难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1.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相关部门也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当下农业技术推广仍然存在推广方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的缺点,同时推广工作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继农业发展目标发生转变之后,依旧采用行政化手段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未充分考虑农民技术的需求特点,农技推广工作流于形式化,因此,推广效果一直不尽人意。同时,由于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些投入产出比过低的农业生产项目已经无法吸引农民进行种植了,成为农村劳动力对外转移的一大因素。另外,由于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过于单一化,收效甚微,根本无法调动广大农民对推广项目的'积极性,因此推广技术往往得不到应用推广。
1.3缺乏完善的农业推广体系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体系是否完善往往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推广能否取得预期推广效果。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主要有省、市、县3级,在乡镇里只设有农业推广工作站,推广的主要范围主要限于县级。就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来说,按理说应由县级机构负责实施,但是县级机构接手项目会直接交到县土肥站由其负责检测,对土肥站来讲,不仅要求其技术过硬,还要做好土样采集及化验工作,因而土肥站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势必影响工作质量。同时,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还面临人员技术力量短缺,经费不足的问题,市级机构与其并不形成明显的约束力管理,只能说是一直业务指导关系,难以形成层级分明的农业推广组织体系,这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展开是极为不利的,无法取得应有的成效。
2解决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策略
2.1加快推进农业技术人员合理性分布
尽管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已经覆盖到市、县级,甚至在乡镇还设置了农技推广站,但是在人员配备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高级农技人员长期处于市县等较高一级的机构中,自身才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同时,乡镇一级的农技人员则只是为了完成本职工作而已,未能真正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加上自身业务水平有限,导致乡镇农技推广站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面对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必须出面,调节农技人员合理性分布,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多安排一些高级农技人员,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相应的,市县等较高一级的农业推广机构,主要行使的是管理职能,人员可以适当缩减,改变农技人员不合理分布的现状,从而更好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农业推广技术推广能否取得成效。当前农技推广由于推广形式单一、推广手段落后,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低下,为了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提升,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通过培养农民带头人,组建专业技术协会。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把农民作为工作重心,在村组中选择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作为带头人来培养,为其开展专业农业技术培养,让其在培养中真正成长为专业农技人员,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村级技术人员短缺的难题,对于农技推广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是有利的;施行农业技术人户推广模式。在该模式下,通过农技示范户的培养,并充分整合农技服务资源,结合专家进大户指导、大户帮扶小户,农户之间相互帮衬等途径,从而促进农技转换,通过这种推广模式,不仅有助于农技人员与农户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打通了农户和农技人员沟通的桥梁,而且还对农技成果的入户率的提升。
2.3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要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的质量,促进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来保证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构建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省、市、县农技推广机构之间不应该仅仅是业务指导关系,而应该层级分明的约束和被约束关系,上级机构要对下级机构进行直接领导,规范下级机构行为;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科技服务队伍,让他们亲赴乡镇农田调研,深入到农户家中,负责农业技术的科研推广,以确保农业技术具有应用和推广的可行性;农技推广机构还应该与其他机构联合起来,共同开展组织协作工作,实现最新农业技术研究成果与农技推广的有机融合,这样有利于生产力转换,只有这样,农技推广机构的所具有的传播的实地指导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字德华 单位:临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参考文献:
[1]薛春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xx(5):228.
[2]张秀萍.浅谈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xx(9):217-218.
[3]文恩洲.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科技,20xx(5):217-218
农业推广论文13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立足为行业培养高端实用人才,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完善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完全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培养新型专业人才的教学要求。如何确保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群体特点
农业推广硕士属于专业性硕士,与学术性硕士相比,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教育偏重理论和研究,以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的目的不同,专业性学位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培养适应特定行业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现阶段国内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事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方面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农业推广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这类硕士研究生一般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基本的从业技能,但是学习时间有限;另一类是直接报考参加全国统考并通过考试的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这类硕士研究生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具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严重缺乏实际的农业推广实践经验。
二、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以学生的独立分析研究为主,“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多维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1-2]”。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的十分有效地课堂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引入教学实践中,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望,填鸭式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严重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不能胜任独立完成实际生产操作的工作。“案例教学法是不同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它遵循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实现了学生由认知客体向认知主体的转变[3]”。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管理和被灌输的位置,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和厌学心理;案例教学则主要是使用案例材料,通过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融入一定的实际情境之中,使学生可以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模式凭借其形式新颖、形象生动的优势,增强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在相互之间的讨论分析中体验到了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地投入到讨论之中,很容易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案例的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为了更好地分析案例,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必须充分考虑案例中的各个事实之间的联系,然后进行分析和比较,在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对案例中存在问题的洞察力。通过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学习与讨论,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积极开展发散性思维分析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为参加实际生产实践工作积累了间接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较快适应复杂工作环境的心理条件,使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思路变得开阔,分析问题全面而有深度。
(三)案例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分析需要有足够的分析材料才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答案。因此,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寻找并筛选与分析案例相关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激情。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与平时课本所学知识产生冲突的情况,或者是遇到以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些偶尔出现的特殊情况均有利于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从而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推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四)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分析,主体则是学生,案例分析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来获得一个相对全面的答案,只有小组内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对方的思想和观点,才能对所分析的案例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逐步加强。案例教学的发言者已经不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在分析讨论之后,还需对所得共识进行一个准确、合理的描述和解释,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案例教学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都提出了较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能够很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够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和步骤,调动学生积极讨论的情绪,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进行恰当的梳理并及时给予提示。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学会解决课堂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其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讨论分析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的认知水平。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
(一)推进传统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有机融合
案例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与人合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相对较少;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实践存在一些脱钩的现象,所以往往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战经验而不能在生产实践中独当一面。如果教学案例游离于理论之外,也很难达到通过案例深化理论的教学效果,所以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才能真正做好课堂案例分析。因此目前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方法,还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方法来实施。高校应积极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推动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通过教学实践找出两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实现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从传统向现代、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二)提升教师对教学案例问题的设置和分析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在讨论过程中降低学生的困难度避免学生因知识不足或缺乏人生经验而无法进行讨论[3]”,起到一个组织、引导、启发、协调和概括的作用。因此,任课教师要实现从课堂管理向课堂引导的角色转变,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文化层次和知识结构,提升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从课前的案例选择,课中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到课后对学生表现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教师应全程控制把握好整个案例教学的方向和节奏。“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好的教学案例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根本保障[4]”。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精通案例材料,对案例事件要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教学要求巧妙设置适当的案例讨论问题。高校应该定期对任课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经验技巧方面的专业指导,可以通过设立教学研究项目基金等方式,积极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进行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然后通过会议报告等形式,总结和推广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模式。
(三)建立完善的硕士研究生在校成绩评价体系
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参与程度的高低是决定案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中来。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可以把学生课堂参与案例讨论分析的情况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一个评定参考因素。例如学生课堂是否积极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能否对案例进行准确地把握,能否提出创造性的答案和解决问题方法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参考因素。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都存在不同差异,个别学生性格内向,任课教师在选定教学案例时,应该尽量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较大的案例情景,同时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心态下进行公平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四)实现课堂案例与社会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在校学习,他们具有非常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严重缺乏专业领域基本的实践经验。而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农业推广教师多数为学校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很强,但也往往存在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尴尬局面,这与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不相符合的,完全不能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我国农业推广硕士应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等领域相连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应用、强调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5-6]”。因此,在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实践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应该考虑教学案例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尽量使课堂案例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选用的案例必须真实、具体、具有典型性,同时应当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群体特点,深入开展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教学实践和创新研究,是新时期高校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新世纪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大胆改革和完善,随着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必将在不断地实践和摸索中得到逐步的改进和修正,并对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实现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推进作用。
农业推广论文14
农业技术的普遍运用,使我国的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都在于我国开展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然而,在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对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把科学技术向农业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其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为确保农业技术可以得到有效推广,就要求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技术推广的项目费、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费和农业技术机构的经济收入。由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减少改革中的包袱,减少了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使推广得不到发展。
1.2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推广效率低下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技术人员不多,基本都是由非专业技术的农民构成,这就使得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使技术在推广上难以实行,缺少有效的渠道,导致技术与产业分割开来。由于推广队伍素质偏低,在加上我国实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来,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奖励机制,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很好实施,推广的服务质量不容乐观,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推广的速度和效果[1]。
1.3农业技术推广手段不完善
对农业商品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仅仅有技术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优质的物种,特别是产后的贮藏、运输和如何销售出去都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些地区,推广手段、方法等都满足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
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2.1改革用人机制,提高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在一些发达国家,会通过考试对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进行考核鉴定,颁发从业证书,我国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在招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时要求其有从业资格证书。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以考虑将农技人员的学历稍微提高一些,同时可以进入岗位竞争和员工激励体制,对原来的推广人员责任权利分离的状态进行调整,使推广人员在工作中提高积极性,还可以对员工实现绩效管理。这样在提高推广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有效促进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将技术推广队伍进行细化,对于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明确每一个技术推广员的工作任务,形成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更有目的、更有效率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2.2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产过程相结合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上有所调整,推广服务不能同之前一样只是重视技术服务,也要与生产的整个过程相结合,为农民提供一些有用的市场信息和有关技术方面的信息,指导农民寻找多样的销售渠道,避免发生产品滞销、贮藏致烂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所以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不要局限于粮食作物,也可以朝着水果蔬菜、树木花卉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发展。农业发展技术也要与农业产前相结合,可以对农民在技术、物种选优方面作相关培训[2]。农业推广机构要加强对推广人员的管理,对其业务上要做相关指导。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不应仅仅注重技术数量的推广,还应保证技术推广的质量,重视农业资源开发。
2.3对农业技术推广准确定位和分类
为了使农业技术得到更好地发展,可以对农业技术推广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管理。对于公益性的技术推广,对其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有所提高,本来投入的资金就非常有限,因此要充分利用每一笔资金,同时也要对其监督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使推广技术的应用性增强[3]。对市场型的农业推广要进行引导,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筹集一些工商资本及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来,一方面可以增加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和农民致富。加强公益与市场结合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的指导工作,使一些科研机构融入到农业推广技术中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型。
3结语
农业的不断发展与农业技术推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必须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创新,把农业技术推广与生产过程有效结合起来。另外,也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强力支持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建设现代农业的
基础,可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农业发展可以走上科学化道路。
农业推广论文15
摘要:要想有成型的农业推广学的理论知识架构,就应该全面了解农业推广学的理论来源和研究范围。此外,农业推广的相关学科和研究成果也应该掌握。在农业推广学的知识架构中,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经济科学、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等,这些都是农业推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推广的工作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与之相对应的,农业推广学的理论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增加。农业推广学主要研究怎样和被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此外,农业推广学要研究怎样和被服务对象合作,还要研究该怎么给被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农业推广学要重点关注被服务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以此为根据来判断应该怎样为他们提供服务。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推广学
从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农业推广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以下因素:农业推广的服务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推广扩散的效率;被服务对象的接受知识、接受信息和接受服务的效率;农业推广工作中各个不同部分,群体之间的合作的效率;农业推广过程中的外部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以上几点,对于农业推广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到农业推广学,值得关注。而我国也一直在努力研究农业推广学。我国的国情特殊,是农业大国,农民很多,因此,农业推广学一定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推广学理论。应该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来进行农业推广工作。我国第一部农业推广方面的著作是《农业推广教育概论》。此后,不断有新的成果。至今,已经有各种农业推广学著作几十种,还有关于农业推广学的译著几十种。我国的农业推广学一直在高速发展,这点从不断增加的著作量、译著量也可以看出我国对农业推广的重视以及农业推广水平的提升。自从教育部在全国推行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后,农业推广领域第一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农业推广学》于20xx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前我国农业推广学还没有得到发展,只能生搬硬套其他国家的农业推广学相关理论。之后我国也形成了一定的'农业推广学基础,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农业推广学理论进行比较筛选。现在我国已经拥有成熟,丰富的农业推广学的相关知识,即使不依靠外国农业推广学也可以一样处理好。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体现出中国农业推广学发展之快。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农业推广学主要研究如何和被服务对象沟通交流。此外农业推广学要研究怎么和被服务对象合作,还要研究该怎么给被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农业推广学要重点关注被服务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以此为根据来判断应该怎样为他们提供服务。在农业推广不断发展的潮流中,服务对象必须了解被服务对象的想法、需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被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和服务。所以要在农业推广学理论中加入心理学与教育学。此外,对于农业推广学来说社会学也必不可少。同时要将传播学也加到农业推广工作中去。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服务与帮助对象还是农民,工作目标就是扩大被服务对象的范围,不单局限于农民。农业推广的相关理论,是用来指导农业推广相关的工作。农业推广学,顾名思义,农业推广学的构成成分也包括推广学的各种基础理论。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推广学,包含了许多和推广学不一样的理论。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首先,深入了解农业推广学相关理论,在不违背农业推广学相关理论的基础原则上。此外,还要不断地更新开展农业推广的各种方法论。基本概念与原理是构成推广学体系的基础,应当了解它的外部延伸以及内部内涵,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这样才能将学到,掌握的理论发挥作用。其次,要不断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需要在农业推广的具体过程中不断实践。实践过后,要善于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样才能得到提高。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推广工作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应对各种不同的、复杂的农业推广的问题和情况。要多实践,多学习,多挑战自己。不要沉迷于已知的情况。要勇于挑战一切未知的、多元化的农业推广的问题和情况。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农业推广相关的业务能力,才能够不断地丰富农业推广学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农业推广学才会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明.农业技术推广及其发展探究[J].科学种养,20xx,(07).
[2]熊丽辉.提高农业推广的人才队伍建设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10).
[3]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
[4]傅雪琳.增强《农业推广学》课程实践功能的教学改革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xx(02):13-15.
[5]王慧军.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
【农业推广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推广论文11-14
农业推广论文05-22
[经典]农业推广论文05-24
农业推广试验论文07-02
[合集]农业推广论文05-23
农业技术农业推广论文07-01
关于农业推广农业技术论文12-15
农业整体推广农业技术论文06-21
农业推广的路径分析论文12-10
推广基层农业技术论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