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

时间:2024-05-25 15:40:01 其他 我要投稿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集锦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集锦15篇)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1

  一、目标明确,版块清晰。

  总观赵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版块还是比较清晰的,先是激趣导入,然后是初读感知,最后是识字写字。各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

  二、导课新颖,有效激趣。

  课堂伊始,老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班的班委是怎样产生的.?”孩子们回答:“是全班推选出来的。”“那有没有自己选自己的?”这一导入方式运用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自然贴切地导入了新课。

  三、引生思考,方法有效

  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时,老师出示自读提示。边读边思考“课文是写谁自己选自己呢?为什么选自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对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很有必要。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对学生今后学习大有益处。

  几点建议:

  一、应注重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如“选”字的笔顺,“补”—“礼”偏旁不一样。“模样”读音易错。

  二、教学环节应合理安排。初读课文应放在预习检测之后。字词读好读准确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比较好。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2

  林老师的这节课语言亲切,过渡自然,紧扣文本,,可以说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整节课林老师突出了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生读、个别读、小组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读书的训练很到位,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并十分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林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对教材进行处理,先让学生找出三句写景的句子,在充分领略到景美后,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小洁行为美的句子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过程。下面谈谈这节课的几个亮点:

  一.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像理解文中的比喻句______像______,林老师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胆想象()的菊花像(),()的榕树像(),接着不看图结合自己的生活还会说_____像______,进行说话训练。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整节课林老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中理解文本,比如在理解“展翅欲飞”这个词语时,林老师让学生自己做动作,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翅膀不动,最后用“展翅欲飞”说一句话,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大胆探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林老师的儿童语言十分丰富,对学生的每点成功都及时给予表扬,如让学生读句子中说好响亮的声音,你的声音真像播音员,你习惯真好,拿东西的声音非常轻,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整节课激励性的语言始终贯穿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乐学的课堂氛围。

  景色美和行为美的和谐是本文的主题,这节课林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美得课堂氛围中。老师的形象评价美,课堂的琅琅书声给人音韵美的感受,情景内容给人思想美的体验,板书的设计体现了画面美,这样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整节课学习的气氛浓厚。总之这节课还是相当成功的。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3

  第一大亮点是: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章老师通过精美的课件及和简笔贴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不但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并学会了带着问题读书,从文本中找依据,用书本来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大亮点是: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导入课文的第一环节,章老师就注意了纠正学生的读音“筝”字单独出现时读第一声,而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这个知识老师没有单刀直入地引入,而是请学生读课题,学生自己就读正确了,教师借机提出如果这个“筝”字单独出现读几声?那么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老师就紧紧地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比一比”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随机引导“飘”字带风字旁,是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对低年级,这2个字马上让学生很难区别,她安排了填空练习,充分巩固了这2个字。

  第三大亮点: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本节课堂教学充分地体现了由读通到读出感情的训练过程,章老师这堂课十分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扎实到位,力求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激情。整堂课朗读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有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读“漂呀漂”时又采用了做动作理解的朗读方式。理解“乐坏了”的意思后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烘托高兴的气氛。指导朗读一句一句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朗读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以上几点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4

  3月26日的教研组活动时,我们组教师一起观看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节课。这篇课文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

  在这节课上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动脑思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利用生活实际,突破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教学环节,初步课文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中心问题,抓住文章的'重点,利用学生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带齿或齿孔的东西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明了科学发明并不遥不可及,只要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会有所创造。

  2、抓词句的训练。不管怎样的教学设计都应当为语文的教学服务,语文教学要重视词句的训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发展学生想象力。在扩展活动中,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值得商榷的地方:

  1、朗读训练少。无论是学生的读还是教师的示范朗读,在本节课上都很少,我觉得应该适当加强朗读指导。

  2、教师不够面向全体,回答的孩子都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应该更多的关注全体,给每个孩子机会。

  总之,通过听这节课,我还是觉得收获很多,我也和学生一样,懂得了许多有关邮票的知识,授课老师的讲授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5

  本周,我们语文教研组聆听了二年级两位语文老师执教的《恐龙的灭绝》一课,课题虽然一致,但教学风格却各有千秋。

  共同点:

  一、备课精心,准备充分。两位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把握都相当到位,讲解细致,都关注了学生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而且课前都准备了有关恐龙的图片、视频,最大限度辅助学生摄入了解恐龙的知识。

  二、教学条理清晰,两位教师都是围绕几种说法展开教学,深入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习,之间都特别注重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如:省略号、分号的讲解,“因为……所以……”的说话训练,都非常的细致。

  不同点:

  一、前者注重学生的实践,二者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高老师在引导理解重点的'时候,给出卡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排练顺序,动手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郭老师则使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概括每种说法,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前者重练笔,后者重。高老师后面设计的让学生写“我想写给——”很大限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妙语连珠;而郭老师课上更多的是启发:“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发现句子中带点词的共同点;“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继续他探究的欲望。

  总之,两节课虽同课异构,但却各有特色!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6

  我参加这次包河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上的课文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这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景色。全文文笔优美,词汇丰富,既能让学生感受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祖国的宝岛台湾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第二自然段写“蝴蝶谷”名称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写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象。第四自然段写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因为是第一课时教学,所以在扫除生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把教学重心放在二,三两个重点段的理解上。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不作繁琐的分析,而是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渗透两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读中想象,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探究,自悟自得。

  一、媒体辅助,层层诵读,突破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是:“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句话中的动作“飞过”“穿过”“越过”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丰富性。在学习中要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要用“穿过”“越过”,而不都用上“飞过”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学时在媒体的辅助下,采用层层诵读的方法予于突破。(第一次读)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这句话,找出这些动词,运用多媒体点红这几个动词,使学生对这几个动词有初步的概念。(第二次读)在学生找出动词后,指名读这句话,要求朗读时要注意读准这几个动词,进一步加深这几个动词在学生脑中的印象。(第三次读)随后欣赏动画课件。课件逐渐向学生展示了蝴蝶从花丛的上方飞过,从树林的枝叶间穿过,从小溪的上面飞越过去的画面。在课件的演示下,不需多费口舌,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为什么树林要用“穿过”,小溪要用“越过”。在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后,请学生读读这句话,这次要求要读出动作的不同来。(第四次读)小蝴蝶们要飞去山谷与伙伴们聚会啦,这是多么高兴的事呀!所以在学生理解这句话中动词运用的准确性后,引导学生感受小蝴蝶们聚会时愉快心情。(第五次读)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是“赶到”,表现出了蝴蝶参加聚会的急切心情,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出小蝴蝶飞行的急切心情。在媒体的辅助下,通过层层的诵读,学生不仅理解了动词运用的准确性,而且感悟出了小蝴蝶们参加聚会时的高兴、急切的心情。从而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二、朗读感悟,想像说话,突显重点。

  《台湾的蝴蝶谷》一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更是文笔精美,分别向学生展示了蝴蝶谷中“黄蝶谷”与“彩蝶谷”的'不同风景,是全文的重点。“黄蝶谷”中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在教学“黄蝶谷”时,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黄蝶谷”中金光灿灿的壮观景象,使学生对“黄蝶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起学生对“黄蝶谷”的喜爱之情。随后让学生说说喜欢“黄蝶谷”的理由,读读描写“黄蝶谷”的句子,把自己的喜欢之情表达出来。

  “彩蝶谷”中的情景是“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由于“彩蝶谷”的颜色美:“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在第二自然段中已感受过,所以学生容易体会到。同时句中把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翻飞比作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落,这个比喻句非常的形象生动,于是设计了‘为什么把蝴蝶比作花瓣呢?’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与丰富。接着说说喜欢这个山谷的理由,把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学生初步从语言文字中感知“彩蝶谷”迷人之后,再欣赏多媒体出示的图片,给语言文字的感悟赋予了场景的依托,更使学生领略到了“彩蝶谷”的迷人魅力。随后再通过朗读进一步把感悟到的美丽表达出来。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两个蝴蝶谷不同特点的理解,我让学生给蝴蝶谷取字,一是只有一种黄蝴蝶的山谷,学生们取名为“黄蝶谷”、“黄金谷”、“百花谷”;二是“有好多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学生取名为“彩蝶谷”、“百蝶谷”。之后与诵读结合,感受蝴蝶谷的迷人与神奇。

  在感悟到了“黄蝶谷”与“彩蝶谷”的壮观景象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话,想想还会有怎样奇特的蝴蝶谷。因为是低年级的孩子,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设计“有的山谷里有,在阳光的照射下。”这样的句式,帮助说话的训练。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感受到蝴蝶谷的魅力,所以在想像时,学生的语言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有的学生说“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红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片灿烂的朝霞。”有的说“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白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朵朵雪花从空中飘落。”在想像说话中,学生把学到的句子运用到了说话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蝴蝶谷”的美丽壮观。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通过“先看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7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这节课中,老师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目标明确,定位合理。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王老师把目标定位在读通课文,把字音读准;学会“泼、桶”等十个生字及,体会“一年一度、互相、幸福、象征”等新词的意思;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了解泼水节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目标明确,定位合理。

  二、以“欢乐”定调,贯穿首尾。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读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因此,一开课,在揭题时,王老师就抓住了题眼 “欢乐”一词,引导学生多[ ]次深情朗读课题,使学生层层了解泼水节的欢乐,体会泼水节的欢乐。

  三、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扎实有效。

  整堂课,王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第一是抓字词学习,第二抓句子学习,第三抓整体感知。在字词学习中,王老师首先扫清了生字的读音,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字理识字,理解本义,再延伸拓展,感悟运用。另外,王老师还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理解“提、端、互相追赶”时,采用了动作表演的形式,直观形象,在理解“幸福”一词时,王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体会,“吉祥如意”一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该词一般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这样的教学扎实有效。在句子的学习中,王老师抓住了难读的句子,采用视频展示、采访交际、动作表演、联系生活、迁移运用等方法,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多次朗读,读通句子,读懂句子,同时结合句子学习进行句式练习,做到了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四、以读代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王老师很好的体现了这一原则,坚持让孩子“以读为本,读中生悟”,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了解文意,体会欢乐。因为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8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一、目标定位准确

  朱碧老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情,把本课目标定位:

  1.认读并理解“庄稼、灌溉、淹没、暴躁、冲毁、灾害”等词语。能正确、规范书写“池、浮”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聚焦动词,通过学习,读出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

  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借助微课自主学习“雹子”,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能借助板书介绍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

  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学习词语时,周老师采用了‘’图文对照法‘’、‘’情境识字‘’、‘’’归类识字法、变序教学法,让学生在形象思维中,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了新词。而且,周老师并没有走走过场,而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不断地强化中记住了这些字词。

  为了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更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了解水娃娃不同形态的变化,周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借助音量示意图,让学生用不同的读法读出不同形态下水的变化,并抓住了‘’落,飘,打‘,这三个字,通过调换位置,让学生体会到了科普作品中用词的准确性。

  对于‘雹子’这种事物,南方的孩子不太了解,老师借助视频,让学生认识了雹子。我相信,由于这堂课上周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本堂课的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三、课堂突出双基教学

  双基就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这是我们老一辈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目标的概括。这节课里,朱碧老师在教学中很关注字词句段的学习,关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充满艺术性

  周老师的课堂结构紧凑,以‘’变魔术‘’贯穿整堂课,使得课堂犹如一篇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浑然一体。

  板书图文并茂,有图有文字,既形象又有趣,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帮助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

  语言温柔,节奏慢,很适合小孩子,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很让人感动。

  对于本堂课,我也有几点看法,提出来拱大家研讨:

  1.在学生学习课文后,可以问问学生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不好读,带着学生读读,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认识雨、雹子、雪的时候,学生在说还想知道雪的时候,老师直接忽视,对于南方这些小孩子,这材料是不是需要准备。

  3.‘’落、打、飘‘’,为什么不能调换,学生说不出原因,老师要告诉他们。

  4.给学生示范写字,自己一定要写好。展示学生书写的时候,拿笔修改一下,给学生直观形象,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以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9

  《狼和小羊》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但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 这篇寓言寄寓意于狼和小羊的对话中,我们在狼一次次的故意找借口中,在小羊一次次的据理反驳中,逐步认识到,遇到像狼一样的坏人,讲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勇敢地跟他作斗争才能争取胜利。许海云老师在本堂公开课中教学思路清晰,语言儿童话,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在感悟第一次对话时,许老师利用课件,通过展示狼和小羊所在的位置,来理解“上游”和“下游”,并联系上下文引出狼找的理由是故意的,没有根据的,又引出“找碴儿”这个词语。许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这使得教学过程很自然,很流畅,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认识。许老师在教学中紧扣狼三次“找碴儿”。抓住“气冲冲、喊”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感悟狼的凶恶和不讲道理;抓住“温和”、“喊道”等词引导学生感悟羊的温顺。两个特定的“人物”,两种鲜明对比的性格,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地引导,这两个特定“人物”的形象深深地刻在孩子们心里了。在教学中许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还指导学生通过读书解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在自主性的'探究阅读中不仅能了解狼为了吃掉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怎么说的,而且还能联系小羊的话理解为什么说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引起了学生对小羊命运的关注。随着读书的深入,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高。通过指名读、小声自读、同桌对话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狼的本来面目,懂得对待像狼这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这一道理。

  在课文结尾许老师还给我们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给孩子们设计一道回家作业:续编小故事(……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10

  《恐龙的灭绝》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全文以科学家们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五种原因。课文层次清晰,脉络分明,首先第一段向我们提出了,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2-4段分别写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和其他种种说法。最后一段总结恐龙灭绝的种种说法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至今还是个迷,激励人们继续去探究。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究心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的好文章。

  听了郭叶青老师《恐龙的.灭绝》一课,感悟颇多,体会如下:

  郭老师的课层次清晰、环节分明,为我们展现了一堂层次感强、结构美的课。

  在课堂中,郭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基点,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复习字词时,郭老师运用“我是识字小能手”既检查了认字又导入了课题,引出了恐龙。接着郭老师和学生交流了一些恐龙知识,并随即引出了课题。探究恐龙怎么会灭绝?

  为了使学生理解“短多了”,郭老师将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做了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和朗读句子。

  郭老师在整堂课中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换词语理解词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

  教学有层次,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恐龙灭绝的第一种说法时,李老师在让学生先读,指名试着说说,然后再填空,最后自己概括,层次感很强。另外在学习恐龙灭绝的说法的重点段中通过填空、排顺序多种学习形式相结合,避免了学习的枯燥、乏味。

  巧妙抓住第四段末尾的“……”,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更多恐龙灭绝这个谜的兴趣。

  郭老师为我们开出了这样一堂课,真的非常感谢她,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收获颇丰。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11

  《雨后》是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而又传神地刻画了鹅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阅读了许红琴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受益很多,我决定教学中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唤起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首先,联系生活,唤起生活体验

  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夏日雨后,外面空气更加清新,天气更加凉爽,到外面玩水是不陌生的。所以,在课始,我就提出了让孩子们精神振奋的话题: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们都津津有味谈起了玩水的事情,由此引出对课文的学习。生活场景的回忆,诗文的描述,把孩子们带入了熟悉的生活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

  其次,朗读感悟,激起情感体验

  为了读好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景,我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进行回忆,设身处地揣摩两人的心理,激起孩子们心理和情感体验的`共鸣,在身临其境中,在边回忆边朗读中感悟兄妹两踩水时的兴奋与欢乐。同时,引导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语,使得朗读更到位。

  再次,启发想象,描绘童心童趣

  在学完全诗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兄妹俩,这一群孩子玩得多快乐?这一问,孩子们好像也来到了那个广场,纷纷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起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孩子们玩水的快乐情景。最后,我让孩子们将这首诗抄在晨诵本上,并配上画。孩子们兴趣盎然,任由想象驰骋,用画笔描绘自己的心情,充分体验享受到了童心童趣。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12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云房子》一课后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坚持以读为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将反复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接着,我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二、创设个性体验的空间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这堂课中,陈老师说:“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学生的表演五花八门,精彩分呈的。

  三、注重语言表达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本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可见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13

  本次语文优质课有三个类型,分别是现代儿童诗、寓言、古诗。青年教师蓬勃的朝气,向上的尽头,良好的语文素养,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下面我就通过三位青年教师呈现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说实话,寓言怎样教,以前我并没有做深入的思考。通常做法是认会生字,读好课文,并感悟寓意。这几节课,我认有以下几个亮点:

  1、每位教师的教学环节都非常清楚

  三位教师都能在出示课题后,从审题入手,紧扣题眼,分别理解“守”和“株”的`字义,然后让学生串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启发学生说出了这节课想掌握理解的问题:谁在守株待兔;为什么要守株待兔;最后结果怎么样?然后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教学,脉络清楚,促进了学生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2、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字。(株、桩、滋、蹿)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

  尤其是王晓丹老师,她巧妙地从解“守株待兔”之意到究“守株待兔”之源,再到拓“守株待兔”之境,视频形象,图画精美,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己排列组合语言的过程,这也是一种含创新因素的语言练习方式,同时又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3、抓住细节、对话文本,实效教学。

  三位青年教师能引导、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窜”“撞”“乐滋滋”处理得比较好,并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如“又肥又大”等。如:第三节《守株待兔》,简单的一个“蹿”字,体现出教师慧眼独具。王老师抓住这些细节,首先让学生通过看兔子快速从树林里蹿出来撞死的视频,在讨论中理解“蹿”的特点。提问学生野兔为什么慌慌张张地蹿出来?再让学生想象野兔窜出来的原因,兔子的心情怎么样,理解的基础上去读。从而让学生明白种田人捡到野兔完全是一种偶然。接着把兔子的图片贴在板画的树桩旁边,勾勒出“蹿”的背景,再通过“乐滋滋”这个词语让学生体会着读句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若能注意一些小问题的处理技巧,将是更高效的课堂教学范例。

  例如:应多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课文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感悟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归纳出示这则寓言的寓意。

  此外,在教学寓言课例之前,教师要多搜集寓言应怎样进行教学方面的资料,在了解文本特点及研究教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备课,寓言的特点就会鲜明许多。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14

  有幸听了朱老师执教的《动手做做看》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朱老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中。学生不仅是学习一篇课文,更是一种情感的熏陶,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一、激情导入,引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朱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在这里老师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现,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紧接着出示课文主人公朗志万和伊琳娜,随文学习生字,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由教师带着学变为学生自己学。

  二、自主识字,教学生成课堂的主人。

  新字的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画出来,随着课文的讲解,逐步解决生字的难题。课堂上,邢老师提出学习生字的要求:大声地给同桌读一次,难读的给同桌提醒一次,不会读的请同桌教一次。通过同桌互帮互助,学习课文生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用游戏的方法检查识字的效果,摘苹果的游戏形象地体现自主识字、生生互动的结果。

  三、情感朗读,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

  在品读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读自评,由学生做老师,评学生的朗读。“你觉得他哪里读的不好?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吗?请你来读一读。”邢老师根据课文对话鲜明、有利于培养朗读的优势,抓住读好对话训练为突破口,采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品读,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真谛,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15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综观时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注意了语文基础性的把握。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过于夸大了人文性的功能,淡化了语文的基础训练,使语文教学变得浮躁、拖累、复杂,语文教学演变成了思想教育课、问题分析课、知识拓展课、实践表演课。而惟独不见文章的品读,词句的积累,句式的训练。这样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实质,“荒了自己的田,肥了别人的园”

  天津师范大学高恒利教授在上海语文教学改革会议发表论文指出“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乐山教材培训会议中指出:课改以来,有人在强调人文性的时候,不恰当地“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孩子”即语文本体。这样做又陷入了片面性,必然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败俱伤。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表与里、皮与毛、血与肉的关系。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工具性是载体,人文性是灵魂。没了工具性,便没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

  恰切地做法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时璐莉执教的这节课,力求体现这样的教学思想。譬如,开课伊始,从复习字词入手,巩固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把词句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语文的.基础。过去阅读教学,尤其是第二课时,往往忽视字词的复习。我们知道孩子记忆生字快,忘得也快,记忆生字最好的方式是不断的复现,所以我主张,每课都学习生字,每课都巩固生字,每课都写点生字,反复的强化、记忆。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也紧扣语言的训练展开教学活动的。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态、心理、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练习说话;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练习朗读;等等,都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训练意识,注重了基础性的把握。

  二、教师先发挥了导学的作用,然后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教学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这个变化在教学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但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自主异化为自流,合作学习变成自由活动的苗头,这不是课改期望中的自主学习。课程标准强调,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的方式决定“学”的方式。因此,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教师起着关键的导航、定向的作用。

  这节课,执教者先是从文题中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书,概括要义。接着又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小男孩和老奶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合作、交流以后,教师采取的策略是顺学而教。例如,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小男孩在玩时是怎么做的?”,老师问:“你想读一读吗?”学生说:“想读。”学生读后,教师再问:“读得怎么样?”其他学生参与评价。一学生抓住“开心”这个词来体会,教师就引导说:“那你就开心的读一读吧!”又如,学生读课文时,发现有一句话表达了小男孩“不自在”的心情。老师顺势而导:“不自在是什么感觉?”“从不自在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带着不自在的情感读一读吗?”在这样的学习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的,教师就怎么教。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合作、对话、交流。课堂教学既没有失控于学生,又没有教师的牵强附会。

  三、注意多元的理解,实现文本价值。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只有放飞学生的思想,注意多元的理解,才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然而,个性的体验,多元的解读,不等于不尊重文本的价值。课改以来,我们发现,当学生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问题产生异向的时候,老师再也不敢否定,反驳,而是一味的鼓励、认可。正确的我们认可,难道错误的还要坚持吗?语文教育的重要指标是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什么样的个性?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个性。“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母雷特”,但是,以教育为目的的阅读,不同于自由式的阅读。以教育为目的的阅读,首先要考虑文本价值的实现,文本的价值是旗帜,是航帆,是路灯。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呢?我的想法是,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创新的思想,然后在多元的理解中,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通过研讨、反思、辩论,达成理性的认识。当然不一定统一,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我们就尊重他们。可能有人问:“什么样叫有道理?”这就在于教师智慧的把握。

  这节课,教师注重了学生多元的理解。例如:老师问,不自在是什么感觉?学生:不舒服、心里不是滋味……。有如:你认为老奶奶是怎样的人?学生:宽容、大量、善解人意……再如:当小男孩看到“我为你骄傲”的便条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高兴、激动、内疚……

  四、注意联系生活,利用移情让学生产生体验。

  移情是情境教学重要的理论之一。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实的情感,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或幻想,或搜索生活中类似的事件,激发出情感,然后进行嫁接,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说明这个理论是有争议的,我暂不拓展,只说有利的一面)。例如,一个学生理解“开心”一词时说:“上学期,我们到大宫去上课很开心。”老师引导:‘是啊!老师也非常开心,那大家开心吗?开心的同学读一读吧!“又如,当学生感受到老奶奶是个宽宏大量、慈祥的长辈,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即是生活,生活既是语文。

  五、有了生成更精彩。

  课堂教学是预设的,同时又是生成的。一节好课,其中一条重要的标志是,看在预设的框架内,学生生成了那些问题,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教案而是在用教案;好的教师不是注重预设程序而是注重生成的过程。如果能达到背弃教案而教,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思想,那是最好的。

  这节课,虽然没有背弃教案而教,但教学过程中,确实生成了新的问题。例如,一个学生针对“小男孩将7美元赔偿给老奶奶”提出:“7美元是多少人民币?”这就是一个意外生成的问题,老师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来解答,把7美元换算成人民币,从而体验到小男孩积攒的多么不容易,也让孩子充分得体会到小男孩的诚信。又如,教师设计了替老奶奶给学生写一封信,学生感到非常的好奇,在学生的好奇中,教师公布信的内容——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学生马上生成了一种情感,想给老奶奶写回信,另个学生说,写信要把字写好。老师顺势进行写字指导。这个环节,老师是预设的,但学生的情感是生成的。

【二年级的语文评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评课稿12-19

语文评课稿12-24

[精选]语文评课稿10-09

语文评课稿【精选】08-16

经典语文评课稿01-07

(经典)语文评课稿12-14

语文评课稿【经典】12-16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狐假虎威评课稿06-04

语文课评课稿04-12

小学语文评课《梅花魂》评课稿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