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论文【范例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论文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加剧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生态问题,先要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和生态观,要想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生态危机,就需要解决人类对于自然关系的认识问题,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这就需要社会对生态伦理观进行广泛的普及教育,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促进了生态伦理教育对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生态伦理教育教学的普及和开展,加强了学生们的环保素养和意识,并且提高了学生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人教版教材,对怎样渗透高中生物教学生态伦理教育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态伦理;教学探析
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之到来的便是生态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各种矛盾的激化,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资源的过度消耗,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人类对生态伦理观的认识程度。高中生物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是生态伦理的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并遵守。人类意识的形态一般在青少年时期逐渐成熟,同时青少年时期也是学习能力最好最强的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老师对学生生物学科的教学,应结合学生得天独厚的能力,和课程优势,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性的生态伦理观教学,老师应结合人教版教材,对渗透生物教学生态伦理的教育方法进行探究。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的目的
生态伦理教学,它是研究自然与人类共同协调发展的伦理学科目。它是以生态伦理学的原理作为研究基础,去探索研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辩证统一,同时,在利用环境时,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在高中学习的这一阶段,是学生们价值观、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刻,对生态伦理学的学习,尤其是许多涉及生态伦理学的基础素材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强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我国的生态伦理教育在高中这个阶段渗透得很少,大多都集中在大学阶段,所以,对高中阶段的生物学中渗透生态伦理学的教育和学习势在必行。
二、渗透生态伦理观念的现状分析和教育建议
(一)现状的分析
所谓伦理,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准则和道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教学更加注重科学素质的探究和培养,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是形成价值观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根据,影响着对事物的判断。当下高中生物对生态伦理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对生物学的渗透和普及也都缺乏重视,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单一,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
(二)渗透生态伦理学教育的建议
从古至今,人和自然一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存在,人依赖于自然,同时也作用于自然,我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现如今,生态伦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已迫在眉睫,我国也正努力实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急需进行积极的研究并且采取措施。我们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研究学习,加快实施生态伦理的教育;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生态伦理教育的拓展;还可以开发相关课程,对生态伦理教育进行积极渗透。
三、结合实际,怎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教育
(一)利用实验教学,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在高中生物教学生态伦理的教育教学当中,老师可以用实验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并且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中,学生可以操作和观察对实验的内容形成一定的感知、认知,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生物细胞,了解生物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对生物多样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二)利用生态学知识,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学中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学习的内容少而单调,学生对此也是毫无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例如:把“巴西绿耳龟”作为宠物,引入我国,但有些人因为心存善心,将龟放生,让它回归野外生存环境中。对此案例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觉着这是珍爱生命的举动,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生命;但有的学生并不这么认为,并提出他们的见解,在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第四章章节中,对教材里澳大利亚的宠物兔变成了野兔的问题,导致该国兔子成灾,提出了见解。认为不应该将生物盲目地放入野外生存环境中,这样可能会引发或造成生态灾难。通过学生们之间的讨论和大胆的推测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地提高了对生物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形成。
(三)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生态伦理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殖发育的知识,对生态伦理进行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兴趣专长,促进课堂内的教学,发展学生智力,从而促进学生生态伦理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第二章中,“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将人体的具体数据告诉学生,男性每次排精子数是3亿~5亿个,女性一生仅能产生200万个卵细胞,然而从发育到成熟再到排出的,却是连1000都不到。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数字进行新的问题提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索、探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及体积之间的差别和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对生物教学中生态伦理的重点难点的学习。
我国在生态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很多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完善,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在生态伦理教育教学中并没有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将它真正地融入基础教育中去。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伦理时,要采用多种方法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要把环境科学知识融入教材内容中,让学生可以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生物学生态伦理观念,从而正确直观地认识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关系。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和发展,要结合多种方式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才能保证渗透生物学生态伦理教育的持久发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嘉颖.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白文灿.中学生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高中生物论文2
一、分子学习过程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分子与细胞模块《组成细胞的分子》一节中大量涉及到营养与健康理念。比如:对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学习,文章不仅给出定义,更深层次地涉及到营养元素缺乏症,因此教材体现出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师可以一次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寻找预防和防治方法,一来满足学生求知欲,二来将学科内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针对于元素缺乏症这一了解层次上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播放缺乏症症状,并以实践生活为基础,讲述元素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震撼和注意,之后请学生查资料,教师总结来获得预防和防治的方法。比如,Ca的作用的学习,可以直接有学生总结,之后用学生的体验来加深缺Ca的症状,比如生长期抽搐,并由学生讨论或查阅资料,互相交流预防方法。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同样渗透营养与健康。教材特别帮助学生构建了健康生活的理念。比如,牛奶除含有大量的Ca元素外,它的营养价值在于富含大量的蛋白质。鸡蛋之所以成为大众喜欢的营养品原因在于它不仅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且鸡蛋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接近人体。有学生说得好,吃米饭的时候同时吃一些豆类食品,可以补充米饭中缺乏的某些氨基酸,从而形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糖类和脂质的学习,则涉及糖尿病脂肪肝等健康问题。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糖的平衡,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善待自己,保持健康。比如,在血糖不足时,糖原的分解首先需要供给大脑的需糖量。大脑没有糖原可用,供糖不足会造成头晕嗜睡等等现象,座椅早餐的摄入是非常必要的。又比如,脂肪肝的形成是由于不能将脂肪从肝脏中运走的原因,其中磷脂的缺乏是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朝着寻求富含磷脂的营养食物上寻找。结果发现,鸡蛋又是很好的预防食品。但是同时要告诉孩子们,鸡蛋的摄入过量或导致固醇在体内过剩,同样不利于健康。因此平衡的理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必修三的学习打下基础。
细胞中无机物的教学,讲水的重要性,提供代谢液体环境,运送排泄营养物质和废物,并参与化学反应等等。所以人体必需每天补充适量水分。由此引出讨论:同学们是如何摄入的水分的?学生讨论中发现,饮料的大量饮用是共性问题。由此老师用多媒体展示饮料中的成分,警醒学生饮料会引起体内营养物质失衡,从而用大量饮料大量饮用的实例来引导大家正确饮水。
二、细胞学习过程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讲细胞液的浓度决定细胞失水与吸水。所以建议学生们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家庭情况,告诫学生家有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同时适量补充有助于降血压的钾盐的摄入。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讲解ATP以及其来源。因为ATP是能量的直接来源,在短跑和长跑中对能量的利用有所差异,所以有氧呼吸的效率就可以引进课堂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生活理念。比如教会学生保持快步走的习惯,一来增加肺叶扩张能力,使血液供氧能力加大,二来使能量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悬疑式让学生猜想锻炼的最好时间,将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知识构建健康生活同时也有效引进。为利用有氧呼吸的效率引导学生适当锻炼,构建强健的机体,可采用图片对照法,对照健康和患病的肺叶,对照肺叶在不同情况下的吸收氧气的效率,对照血液在不同情况下的运氧效率和细胞对氧气的利用率,从而在学生脑海中敲响吸烟危害健康的警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理念。又比如,互相探究可以引导学生帮助母亲进行低温低氧适度来储存果蔬食品,保持水果新鲜,杜绝食用因微生物大量滋生和呼吸而腐烂的食品蔬果,保持健康营养习惯和生活习惯。
三、基因学习过程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基因突变》中引发变异的原因教材交代的很清楚,以此为出发点,给学生布置作业,寻求基因突变的疾病以及导致基因突变的食物有哪些,帮助学生认识农药的危害,以及洗干净再食用的健康生活方式。教会孩子避免辐射,玩手机,看电视时间不可以过长,带领孩子们形成保护环境,杜绝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可以用广告以及食品的标签入手,引出转基因食品。用辩论的方式看转基因食品的益处和害处,教会孩子,面对转基因食品应该如何处理,减少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
四、稳态学习中营养与健康的教材切入点及方法探索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健康知识渗透的又一大模块。内环境的组成,以及环境变化,比如水,盐,糖等都会引起人的健康受损。因此,教会孩子健康饮水,健康排尿,健康摄取食物的方法,比例,维持体内糖平衡脂平衡。在此,维生素的摄入也可以讲进去,果蔬,粗粮均衡深入保持健康。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借体液调节讲解胰岛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播放激素失衡案例,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反季蔬菜的激素使用对人体的危害。当然,对孩子正确的性教育可以从性激素谈起。
五、结语
通过分析新课标人教版生物教材中与营养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文章可以为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方面提供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修祥.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J].20xx.5.
[2]马守兴.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20xx.6
[3]姚远.论亚健康与健康管理策略.[J].20xx.4
高中生物论文3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比较传统落后,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他们只是习惯于针对课本进行讲讲,很少主动开发和利用相应的资源提高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老师自己一个人在讲课,很难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这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中生的需求,时间一久,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参与了。
2.教学方式单一
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机械式的学习,没有创新,没有激情。虽然很多教师都赞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但是在短时间内进行探究性教学会耗费大量时间,同时教学内容有增无减,造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依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同时单一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要想让一些教师主动放弃还比较困难,同时探究性教学会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造成学生和教师在短期内很难转变过来。
3.实验教学少
高中生物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但是目前教学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不少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够齐全,同时很多校领导不够重视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导致实验教学无法开展。虽然也有部分学校开展生物实验教学,但是实验的开设率相当低,实验的教学形式比较落后,一般都是教师的`演示性实验,很难有条件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缺少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无法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生物的兴趣。
4.课外活动少,形式单一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带领学生拓展课外生活实践,让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开展的课外活动很少,形式单一。学校为了各自的升学率,不重视也不鼓励教师开展课外活动,面临高考,课余时间都被文化课占用,往往还要加班加点地学习。
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对策
1.不断激励学生
通过激励,能够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智慧火花,要给予其肯定,让学生能够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被他人认可时,往往就会产生更大动力,发挥更大才能。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热情地鼓励和支持,同时需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地对待和回答。激励能够不断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激励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还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教学必不可少,通过实验教学,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检验所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动手尝试,同时给予其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会有新想法,老师要不断地鼓励和支持学生,要勇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的欲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3.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抛弃居高临下的姿态,真心实意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力争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民主的环境中,学生感到轻松,就能够更自由自在地思考问题,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大胆决策,不断进行创新。
4.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被应用于教学中,如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多媒体教学在生物中所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极大地增加教学量,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思维,能够使教学课堂更生动、形象和富有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在现代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对网络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教学效果。教师要挖掘生物中的创新因素,设计新颖多变的课堂模式,使学生身心愉悦地进行主动学习。
5.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的作用很大。教师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课程,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榜样。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不断征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物课程。
三、结语
高中生物课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要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手段为我所用,同时要不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和自由思考,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还要及时鼓励和支持学生,不断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高中生物论文4
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小科”,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素质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现今仍然统治着绝大多数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只是围着书本、老师转,并没有多少机会进行独立的思考,这种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潜移默化的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造成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生物成绩优秀率低,生物课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另外,这也与当今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就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种教学和生物教学是相悖的。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对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已显得非常的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当今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教学缺陷,使课堂生动有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一段好的引言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全神贯注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老师可先根据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某山区,一个妇女连续生了四个女孩,邻居、婆家人都瞧不起她,她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生不了儿子,无奈之下,她便自杀了。故事讲完后老师可问:她为何要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人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引入新课,营造了一个吸引人的课堂情境,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遗传学的渴望。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呢?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与老师交流,或开展有关生物学习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接受式学习,而老师则习惯于“照本宣科”,很多学习对学习生物学提不起兴趣,因此也就对这门学科比较淡漠。如何行之有效地使学生“有兴致,多关注,乐意学”,作为生物教师,这确实要引起重视。事实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选择与实际相联系的话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去提问,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因为有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普遍都能融入情境。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这一内容时,可并不急于介绍课本书面知识,而
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生物学是一门实际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多媒体技术拥有多样信息,它所展现的图、文、声、像并茂,生动,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可以说是个得力的助手,它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科学和技术的使用可以
清晰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在解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传统的教学使用多张的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有时因为光线的原因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个动态过程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细胞分裂过程的直观化,教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生物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刻板的规定把教科书的理论被动的灌输给学生,只能是禁锢学生活跃的思想。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开放,这些知识不全是从教科书中获得答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尝试找到新的结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后指导学生的汇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详细的记录,独立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
七、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了解生物和社会、
高中生物论文5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科学教育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运用优势。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研究了科学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希望以此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参考,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改革。
关键词:科学教育;高中生物;实施方法
高中生物教学和科学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将科学教育理念运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因此多数地区都开始将科学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对此,研究科学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科学教育的概念分析
所谓科学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教学并测试其教学效果。现阶段,科学教育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与运用,将其使用于课堂实践教学中,能够打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科学教育的指导下,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教材知识,并一步步培养起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朝着更高一层的方向发展。而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再度提升自己,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所以,科学教育并非只是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划分,而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消除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二、科学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利用科学教育开展探究活动
科学教育旨在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学习“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将科学教育理念作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举出一些土壤生物分解作用的例子。之后让学生自由提问,说出自己最想要探究的问题,如“同一区域中,排除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树木在不同季节落叶的厚度有什么差异?”“土壤对落叶进行分解,是由于土壤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还是微生物因素导致?”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假设,之后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其以相互讨论的方式证明并完善自己的假设。此后,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找出对应的实验变量和场所,自由设计出实验相关方案及流程。学生按照小组合作模式实施计划,并经由比较、分析和具体实验,得出相关数据与结论。在此过程中,科学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入的渗透与贯彻,且学生也能正确掌握生物知识的运用方法。由此便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科学教育,可以逐步深化学生对生物原理、规律及各种概念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可以更为熟练地把握生物学科基础知识技能。教师要采用这一方法使学生的实践运用水平获得进一步提高,并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当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强化之后,就能够利用生物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习“温室效应”和“碳循环”的有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其作为科学教育的材料,给学生安排对应的学习任务。先让学生在书中或是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温室效应”和“碳循环”的基本原理。之后再带领学生到工厂展开实地考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废气排放的过程,并亲自加入到研究汽车尾气的实验当中。要让学生把这些实践活动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使其能够深刻理解碳循环的原理及过程。最后,教师回到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温室效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可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相关建议,并把多个小组的讨论成果综合起来。这样便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
(三)利用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科学教育理念尤为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培养,这不仅包括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加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注重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以此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让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升华。比如,教师可以将“导致气候变暖的因素”作为主题,在班上组织一场讨论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此过程中,会逐步了解有哪些原因导致了气候变暖,同时还能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此培养了情感价值观。之后,教师还可向学生讲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学生知道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废气排放量加大、能源短缺、物质循环系统遭受破坏等。如此便能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科学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中生物教师要利用科学教育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以此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维利.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13:88-89.
[2]陈宏.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世界观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07:51.
[3]郭海燕.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xx,08:43.
高中生物论文6
一、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高中生物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讲解知识,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要求牢牢把握住举一反三的原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并将教材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策略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措施
(一)结合实践,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般而言,高中生物教学基本都是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究,因此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去证明。换言之,高中生物教学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就等同于一门实践操作的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看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基础的知识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出启发式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开展生物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来探索高中生物的奥妙。通过启发式教学策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二)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倘若高中生物没有实验作为教学基础,则教学就是无效的教学。事实上,启发式教学与实验的相结合,能够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立体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只有利用启发式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重难点知识,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这一实验教学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向试管中滴加2ml的样品溶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1ml,摇匀之后,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四滴,摇匀之后,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借助语言,增添课堂趣味性
启发式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教学的语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高中生物教学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反复斟酌自身的教课语言,强调语言的运用,重视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DNA与RNA之间的异同、RNA的种类及其功能,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DNA与RNA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技术早已经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来。
(四)规范教学,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具备严谨的学习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进行启发式教学,把握住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以此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生物思维,促进学生的规范化学习。例如,在进行教学时要规范生物名词的书写,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对于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约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靠站启发式教学活动,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成为高素质水平的人才。
高中生物论文7
摘要: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这不仅对学生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程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具象模型构建的方法展开具体化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对生物知识、生物原理、生物实际应用等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具象化;实物模型构建;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生物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只能凭空想象相关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感到学习十分吃力,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生物内容的综合认识,教师有必要采用具象化实物模型的方式展开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具象化实物模型的含义及特点分析
模型的含义十分广泛,其原意是“尺度、标本、标准”等含义,随后延伸到对某种研究对象的具象的、简化的描述。在生物学科中,模型是指“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况性的描述。”模型可以分为静态的、动态的,具象的、抽象的等不同分类,其中具象化实物模型是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所谓实物模型,指的是依靠物质形态所做成的模仿形式,通过利用已有的实物,根据具体所要模拟或表现的对象进行创造性的修改,从而将抽象的生物概念、物体、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在进行实物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有的模型会与实际物体十分相似,或者完全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来让用户更加直观的感受生物结构。有的模型则与原型有较大的差异或者只注重原型的某一个细节,或者突出放大原型的某个细节,从而让人们更直观的了解这一细节的具体特征。实物模型依托的是现有的物体进行制作而成的,因此这个模型可以代表实物进行一系列的实物操作,也可以通过研究这一模型的方式来了解生物结构的具体特征、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功能特点等。一般来说,具象化实物模型的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具象化,人们可以根据所要模拟的对象具体外观形状及结构特点进行模型的创建,通过一些可塑的模型进行制作,从而制作出更多真实化的模型;其次是组装化,几乎所有的实物模型都是需要人们根据实物的原有形状和结构特点通过再造的方式组装而成的;最后是简单化,很多生物器官的表面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完全制作出来,也无法直观的感受,为此这些实物模型在创建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化、艺术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更好地提升模型的可理解性。
二、具象化实物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一般来说,运用具象化实物模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由于模型具有很强的组装化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作模型,在制作模型中提升对生物概念、原理的认识;其次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实物模型本身具有很强的可观性,因此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通过使用这些模型来提升生物创新能力;最后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使用实物模型开展学习后,学生对于抽象的生物学习的难度降低很多,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会随之增加。既然具象化实物模型对高中生物教学有着如此大的价值,如何更好地通过具象化实验模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制作静态模型,降低概念认识难度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静态模型,让学生在制作模型的`同时更好地把握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高中生物中有很多知识都偏于抽象和微观,比如细胞、胰岛素、麦芽糖、染色体等名词还有一些诸如光合作用等概念都比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自己阅读课文内容,再根据课文内容或图纸自由地制作模型,用这种方式展开学习比死记硬背强很多倍,还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讲授知识点“胰岛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静态模型的制作,教师的具体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胰岛素这一知识点,首先请大家阅读课文内容,了解‘胰岛素’的含义和相关的组织结构。”随后大家纷纷根据教师的提醒在课文中寻找对应的内容,有同学回答道:“胰岛素是一种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组成的,多肽是用多个氨基酸分子构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教师:“对于这一个定义,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随后大家纷纷将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进行讨论。当学生们探讨结束后,教师说道:“相信大家对于胰岛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为此我专门给大家制作了一个胰岛素的实物模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随后教师拿出一个“胰岛素”的实物模型,这个模型主要是通过木棍、绳子、乒乓球等物体组成的一个立体模型,通过这个模型,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了胰岛素的相关组织结构。再比如在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DNA双螺旋实物模型,其中两个链可以用一些绳子制作而成,其余的部分可以使用纸片、曲别针、牙签、水彩笔等材料进行制作。碱基则可以用2种不同颜色的纸片进行制作,用不同颜色的纸片制作成C-G,用白色纸片剪成圆形代表磷酸。制作完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模型,从而更好地提升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
(二)制作动态模型,增强原理理解程度
动态模型是指制作一个可以“运动”的模型,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活动,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内容完成实验,观察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类型的动态模型往往是有教师一人操作的,新时期教师应尽量将机会让给学生;第二层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制作一些可以运动的模型,比如在模型上插入电路,让整个物体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提升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程度。比如在讲授“渗透现象”这样一个基本的生物原理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解这一原理的具体形成过程,直观的感受到渗透现象的整个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动态模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层玻璃纸将一个漏斗的外部封住,随后说道:“大家想想我为什么要用玻璃纸?”见大家没有回答,教师也不着急继续引导学生做动态模型。随后让学生尝试在漏斗中滴入蔗糖溶液,并将其放入到清水杯子之中,随后让学生观察漏斗中蔗糖溶液的变化。当学生发现漏斗中的液面慢慢升高时,教师说道:“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渗透现象,由于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于清水,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清水一侧向蔗糖溶液一侧扩散的量多于由蔗糖溶液一侧向清水一侧扩散的量,从而使得液面升高。”通过制作这样一个动态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渗透现象”的具体含义,最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纸”的用途,从而让学生明白玻璃纸的“半透膜”的作用。
(三)讨论实物模型,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教师一定要把握一点,当学生模型制作结束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端,而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这个新的过程就是讨论。长期以来教师教学往往喜欢以教师为主,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做法极大程度地削减了学生的主观创新意识,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做完模型后组织学生讨论实物模型,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互动能力,让学生们在互相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比如在讲授“染色体的变化过程”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染色体的实物模型,同时引导学生针对这些模型展开深入的探讨。在进行染色体的学习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具体变化是帮助学生提高对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认识的关键环节。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展开探讨。小组活动时间确定为5分钟,小组成员合作摆出按照有丝分裂顺序发展的染色体行为,并根据具体内容设计以下问题:“1你这样摆出来的依据是什么?2你为什么把这些图片归为一类,并说明你的理由。”当时间到了以后,教师可以让小组同学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小组的成果,其他小组看完他们的展示,如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进行提问或者反驳。小组成果展示时,先请一名同学利用模型演示,另一名同学可以将染色体的数量和DNA的含量曲线表现在黑板上。通过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以手脑结合的学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增加学生成就感。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随后根据活动中各个小组黑板画的染色体的含量变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变化规律并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模型,训练联想和动手能力;
(2)通过演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训练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归纳染色体数目及含量变化的规律,培养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
总之,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生物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习动力也不是很强。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更多地学生能够在反复地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具象化模型构建的方法展开教学。这种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更加直观地让学生观察和对比生物中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更加简单地理解生物知识。为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做到制作静态模型,降低概念认识难度。制作动态模型,增强原理理解程度。讨论实物模型,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降低学生对生物的学习难度。
参考文献:
[1]王澜。高中生物物理模型建构常见误区及其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xx(12):99-100。
[2]杨菲婷。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xx。
[3]唐媛媛。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自主性学习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1):159。
[4]冯珠。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xx(02):91-92。
高中生物论文8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形势要求,需要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解决传统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弊端。高中生物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大,无论是在课程难度上还是作业任务量上,都是初中阶段无法比拟的。因此,找到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生物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一、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备课方案的优化分析
( 一)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教学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细致的摸排工作,能够对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易错点与疏漏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进行教学的备案工作。教学目标要包含教学内容的难易点、学习方法的使用以及情感的合理表达。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设置,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保障。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关于《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这一章的讲解中,在进行备课时,应该树立一个大方向,对每节内容中的难易点进行简单罗列,即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就可以对后面的'难点进行简单的提及,以使学生产生初步的印象,尽量消除学生在新知识上的陌生感。
( 二) 情景的模拟与演练
进行情景化的模拟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模拟将现实生活与教材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情景化的模拟还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后面的教学中提供借鉴。情景的模拟重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取材,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推进教学的进行。例如,在进行《免疫调节》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对“艾滋病”的讲解,实现教学活动的完成。在这其中,可以结合新闻报道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免疫调节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提升对理论的理解能力。
( 三) 教学结构的优化
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的教学结构,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安排每个知识环节,对教学活动进行精确化控制。让学生在严谨的教学结构中,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选修三关于“基因工程”的讲解活动中,要充分结合“遗传病”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节点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 四) 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建设。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解决。
二、采用多种措施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 一) 增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由于生物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注重教学的严谨性。因此,活跃课堂氛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课程本身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对于逻辑性思维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未能通过教学方法上的创新,那么极不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在《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进行讲解。
( 二) 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内容关联性生物学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学科之一,本身所包含的范围尤为广泛。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生物教材之外的内容教学,会强化学生知识体系的建设,完善知识结构,从而为学生在综合理解力上得以提高。在生物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加强这种连接的可见性,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实现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在整个必修课程中,由细胞、基因到环境,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避免进行单一必修课程的独立教学。
( 三) 科学控制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连贯性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课堂的控制尤为重要。教学课堂科学控制不应该造成教学氛围的僵硬与死板,而是在活跃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师的讲课范围始终在教学要求之下。教学过程尽量避免被其他客观因素所打乱,需要运用教师属于自身特色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模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需要进行课堂实验时,应该避免课堂氛围过于活跃,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四)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进行学习中,常常会表现出极大的个体差异,从而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因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结语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的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是全体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形成独特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徐爱国。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 读写算,20xx,( 41) : 124.
[2]张海霞。“先学后教”模式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 课程教育研究,20xx,( 32) :151 -152.
高中生物论文9
摘要:在当前,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其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观念及课堂教学结构的革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并对如何优化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运用
随着近些年来多媒体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也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观念及课堂教学结构的革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许多无法单纯用语言表达的内容给展现出来,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其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手段,尽可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意境,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开发思维,在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一书一笔一板”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脱离了现代生活节奏和生活色彩,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也逐渐失去了兴趣。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是与时俱进的表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其所具有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动态的场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调色彩,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进行“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内容的讲解时,学生很难从显微世界中的动态变化加以理解,针对这种不便讲解也不易观察的情况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有丝分裂固定装片投放在银幕上,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其产生更深刻、更直观的印象,进而对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便能很快的掌握,最终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现高效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接受知识,其教学效率低。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且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准确性更是大大的提高。如在进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的讲解,由于培养洋葱根尖需要花上3-4天的时间,培养时间长,加上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的制作难度大,进而所得结果并不是很明显。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后,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最终得到的现象和结果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了教学实践,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虽然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获得的,但由于课时、时间有限,学生将每一个生物实验都亲自尝试一遍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这些实验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予以再现,然后让学生沿着实验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对教材中的`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都得以优化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二、多媒体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教学速度并不等于提高教学效率
尽管多媒体教学用鼠标代替了粉笔,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得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时间大大减少,课程进展速度较快。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节奏的合理安排,就只会致使了学生跟不上鼠标步伐,降低其思维能力,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忘记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以荧屏为主”新的不良教学模式
由于多媒体教学通常只需要教师点击鼠标即可,这就要求学生需时刻提高精神,将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跟上鼠标的推进速度上,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大大减少,同时,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学生逐渐失去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新知识顿悟的新鲜感,逐渐以荧屏为依托,形成新的被动教学模式。
三、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策略
(一)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
要将知识面向所有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的其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对象为依据,进行课件内容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与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相适应,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如,对于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要注意课件内容的趣味性,不宜太复杂;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则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完成;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知识的延伸。
(二)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易于取材,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不能将与高中生物知识稍有点联系的内容全部用于课堂上,生课堂并不是生物百科全书。如在教材中会提到赤潮,赤潮方面的知识并不是教学重点,其只是个小知识,学生简要了解便可,但如果教师在课堂进行大量资料、图片、视频的展现,就只会淡化了教学重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意课件的容量要适中,要给教师和学生讨论的机会,如果课件内容太多,学生就失去了探讨、讨论的机会,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此时也就成为荧屏的观众。此外,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其画面要尽可能简洁,将不必要的东西删除掉,如删除绚丽的特效、按钮的声音等,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三)实现情境教学
在对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调动,让学生用现有知识与经验去索引并同化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复习了旧知识的同时,还顺利引入了新知识,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进行有关酸雨危害的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将一些有关酸雨所造成危害的影片插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酸雨的破坏力,进而对于与酸雨相关知识的印象,学生自然就会有所增强。
(四)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无论是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制作课件上,都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充分调动起来,在是学生掌握到知识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的应用之处,要让学生学会不断的自我反馈,在反馈与对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加强讨论
在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要注意在课件中适当加入讨论的环节,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每一位同学的智慧都能被集体所分享,这样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本存有争议的话题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扩展现有知识,将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到探究的方向上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现了视觉和听觉的整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高效的生物教学。但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因为提高教学速度并不等于提高教学效率,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做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性科学结合,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物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峰.走进高中生物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
[2]崔鸿,郑晓蕙.新理念生物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3.
[3]李玉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6.
[4]姜广运.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108-109.
[5]张新桃.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xx,18,(1):82-84.
高中生物论文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知识性以及科学性要无时无刻地把它们融汇到课堂的教学里。生物课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图、文、声、像等多种教育元素,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地学习生物知识。但是生物教师在选用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例如,软件的类型、素材的选择、对象的意义等许多方面。下面将详细地说明应注意的因素。
一、生物课件制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件的制作因人而异,但是生物教师应该制作出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课件。那么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在有很多多媒体制作软件,例如,电子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多媒体开发软件Authorware、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等等,因此,老师应该很仔细地选择出适当的软件。
2.课件中的素材是课件的灵魂所在,它是课堂进行中重要的组成部件。生物课件的素材包括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其中文本、图像和动画视频占主导地位,这些素材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例如课本内容或者网上的练习题等。有很多条途径可以让我们找寻到促进教学的材料。
二、生物课件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生物课件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可以把许多的生物活动过程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生物一系列的生命运动和发展过程。
2.应用生物课件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老师运用课件可以书写出一套能让学生精神高度紧张的吸引人的完美教案。生物课件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携带大量的挂图、生物模型,在黑板上浪费大量的时间书写板书。现在只需拿上一个小小的u盘就能轻松地完成教学工作。
3.生物课件中可以按照教师的思路设置课件,使教学的内容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4.生物课件运用当下流行的研究课题,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理解课件中的内容。例如在讲植物子叶这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带实验素材,学生可以携带单子叶果实像玉米、大米等,双子叶果实可以是花生、大豆、豌豆等,引导学生投入到实践里,以达到完成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生物课堂里多引入一些课件教学,教学效果优于以前老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化、鲜明化,也可以直接进行人机对话,这样通过形象的解释后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这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索也是有莫大帮助的。
高中生物论文11
1.排除法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优势
1.1简单快捷,节约同学们的解题时间
排除法在生物学中运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选择题。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很多同学都会有的一个共同的困惑就是考试时间不够,很多同学都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所有的试题,导致考试成绩一直不理想。在生物学中的选择题中运用排除法可以很好节约同学们的考试时间,尤其是在四个备选答案中三个错误得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证明那个正确答案是正确选项可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剩下的三个答案错误的地方十分明显,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它们的错误之处,通过把这三个答案排除从而选择剩下的答案这种解题途径,我们的考试时间可以大大缩短,为我们后面的考试中去更多的时间。
1.2提高同学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
排除法的本质就是逆向思维,即如果题目要求我们选择出正确答案,我们则先把错误答案选出来,最后再把所有错误答案排除掉。这种逆向思考方法比我们从正面去思考更加有趣味,而且通过这种逆向思维把我们原本不会做的题目解出来的这个过程也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我们的自豪感。这种逆向思维赋予我们解题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些学习能力都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排除法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应用
2.1排除全部肯定或否定的,即太绝对
根据我们多年的学习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在选择题中如果出现了“肯定”、“绝对”、“一定”、“不可能”之类的这些过于绝对的词语时,该选项是错误选项的可能性很大,对于这些选项,我们可以只要举出一个例子证明其错误之处即可,以下面这个选择题为例: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既是碳源又是氮源的物质B.如果一个物质是碳源,那它一定可以提供能量C.生长因子可以是含氮的无机盐D.有些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解析:A选项中的“不可能”过于绝对,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可以列举出很多例子来反驳,例如牛肉膏既是碳源又是氮源,由此,我们可以排除A选项错误。B选项中的“凡是”也过于绝对,例如自养微生物蓝藻利用的无机碳源不能提供能量。C选项中所提及到的生长因子是一种微量有机物,因此C选项错误。在排除了A、B、C三个选项都是错误的'之后,我们则可以判断出来D选项是正确选项。
2.2排除法运用的第二种情况就是排除语言生硬,合理性较差
很多同学说做英语题目需要语感,其实有时候做生物选择题也需要语感,一些选项念起来语言生硬、语句不通顺,很多时候这些选项就是错误选项,以下面这个选择用为例: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某一个基因出现问题的遗传病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人与正常人相比,其基因组中有两个基因发生了变化C.猫叫综合征的人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21三体综合征的人与正常人相比,是其21号染色体上少了某一部分的基因。解析:A、B、D三个选项所共有的一个问题就是选项过于表面化,即按照生物名词字面上的意识对该名词进行解释,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来,这三个选项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选择C。
2.3排除法所运用的第三种情况就是排除不支持不符合题干的选项
题干中所给出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选项说得再有道理,如果不符合题干,那么该选项也只能为错误选项,以下面的选择题为例:在相同条件下,种子萌发消耗相同的有机物,花生种子比水稻种子的需氧量()A.多B.少C.相等D.无规律解析:因为是两种不同的种子,C项的“相等”、D项的“无规律”显然不支持题干,可以排除。结合花生种子脂肪含量高、耗氧多,可知选A。
3.结语
综上所述,排除法是一种解答生物选择题较为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要学会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使用排除法,其实排除法不仅仅只对高中生物学的选择题有用,对于其他学科的选择题也依然有用,只要我们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排除法,我们的高中生物学习成绩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娜.关于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20xx(22)
[2]刘岩.对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探索[J].中小学电教(下),20xx(11)
[3]张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新思路[J].考试周刊,20xx(17).
高中生物论文1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开始受到更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生物作为研究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学科,其很多知识都是利用实验总结得到,实验作为生物课程教学的构成要素,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提升生物学习效果,有利于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文章就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从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验;重要性
生物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对生物教学有着相对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相关要求,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水平,就要能够意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期间,可能会受到自我认知规律和知识基础的影响,让他们难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教学来理解生物定理或者生物概念等相关知识;教师也难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对各种生物知识点进行阐述,这就导致生物教学活动无法达到有效性的目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点和定律的形成,加深他们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生物知识点进行掌握和利用。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期间,教师要能针对学生无法理解或者难以理解的理论以及概念知识为其设计各种探索性实验、演示实验,帮助他们通过自我主动思维来理解高中生物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立足于自我角度了解各种抽象难懂的生物定理或者概念。
(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受到应试教育因素的影响,其选择的教学模式主要为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动授课。个别生物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成绩的提升,而硬性增加他们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兴趣对于任何一人而言都十分重要,其有利于推动高中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个别学科教学期间,学习兴趣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作用。生物课程是一门奇妙的学科,其较强的操作性也是显著优势。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能够发挥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势,通过形式多样、方法新颖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来促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证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思考、观察、操作能力加以训练,保证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生物实验,让他们发展成为复合型的人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期间,教师要能够让学生讲解实验项目中需要明确的重难点,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记录,在生物实验教学期间利用自我思维能力来分析各种现象和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学生生物知识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并要求教师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化以及创新生物教学形式、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性实验中,能够有利于对其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在生物教学期间给予学生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结合实验主体来对方案、方法、过程进行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原则
首先,教师要能够坚持科学性的教学原则。作为生物演示性实验的一个原则,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掌握实验所有环节的'操作质量来保证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让学生在实验期间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操作流程。针对难以达到实验环境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多媒体、文字搭配的方法将其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全面地掌握不同的生物知识,强化对实验教学的理解和认同。其次,教师要能够坚持操作性的教学原则。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要能够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挂钩,还需要在拥有充足的实验材料、充分的安全保障的同时让学生具有操作自由性,对于实验时间短、实验过程容易控制、实验现象明显的项目中,教师要能够在充分设计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操作性,包括准备实验操作、组织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方法、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等。再次,要坚持探索性的教学原则,高中生物教学期间选择的教材比较重视实验,探索性实验是相对重要的一种,所以,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开展教材内实验之外,还要结合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拓展需求来设计探索性实验,该种实验的特点就是调动学生所掌握的生物知识,立足于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总结。
三、结语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培养,这也是新时期环境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能够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转变他们的学习地位,保证自我能力和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
高中生物论文13
摘 要:DIS模式开启了高中生物实验的数字化教学时代,承载着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任。DIS模式在处理定量、单一变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DIS模式也缺乏传统实验模式的人性化操作。只有通过综合分析两者的特点,有意地将两者的优势互补,才会使实验取得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实验模式;高中生物;DIS模式
DIS 模式简单地讲就是借助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将实验结果最后转化成具体的数据或图表形式的一种实验模式。传统实验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借助简单的化学仪器、化学试剂,通过实验者的人性化操作来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论的实验模式。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选修包括“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面我就以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的 4 个实验为例,分析 DIS 模式和传统实验模式在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不同点。
一、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为例
传统实验模式是在 2m L 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首先观察哪支试管中产生气泡多,以此来比较两者分解过氧化氢的快慢,然后用点燃的卫生香放在液面上方,观察哪支试管中的卫生香燃烧猛烈,来判断氧气产生的量。DIS 模式是首先将氧气传感器分别置于两个瓶内,测出氧气浓度的初始数据 N1、N2,然后向两个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注入等量的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并置于 37°C 的温水中;最后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瓶中氧气浓度的终结数据 M1、M2.通过两组差值M1-N1、M2-N2,可以非常确切地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氯化铁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量和肝脏研磨液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量,从最终数据上学生可以直观地得出“酶的高效性”这一结论。
结论一:从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操作步骤上来说,DIS 模式能精确地测得初始氧浓度,避免了瓶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严格地执行了单一变量这一原则。从实验结果上来说,DIS 模式用数据验证酶的高效性比传统实验模式通过观察气泡多少以及用点燃卫生香观察燃烧程度来验证酶的高效性更精确,充分发挥了 DIS 模式能将信息数据化的功能,将定性实验升级为定量实验,使得实验更严谨,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以“探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实验为例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该内容抽象且肉眼无法观察,学生对于课本中阐述的相关内容只能死记硬背。如何让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验。但是传统实验模式无法测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量,无法实时监测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所以很难进行实验探究。但是 DIS 模式却提供了可实现的条件。将绿色植物放入透明钟罩内,置于黑暗条件下,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测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初始浓度。然后根据计算机上显示的“时间---二氧化碳”“时间---氧气”的图线,可以通过明确的曲线变化看到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呼吸作用的强度。然后打开光源,继续实时监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因为此时,绿色植物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所以需要结合之前的呼吸作用强度计算得出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这个实验一方面能让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处理数据的能力。
结论二:对于像“探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实验这些超越课本的实验,在传统实验模式下很难进行,而 DIS 模式能运用它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等功能实现,这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为例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传统实验模式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制备临时装片,通过滴加蔗糖溶液使其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再滴加清水,使其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渗透作用的原理:水分子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而且也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的大小等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画出细胞的变化图,让学生对该实验的认识更加丰富,了解更加的深入。而 DIS 模式是将蔗糖溶液装入透析袋,将该透析袋浸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利用压强传感器测出透析袋内压强的变化,根据透析袋内压强的增加而得出水分子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移动到高浓度一侧。虽然也验证了渗透作用,学生也能理解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原理,但是相对传统实验模式来讲,现象过于单一,不够丰富,不能很好地实现该实验的目的。
结论三:像“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一样,有些实验不仅需要理解实验的原理,还要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那么传统实验模式更有优势。
四、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为例
(1)要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 要学会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学会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而 DIS 模式利用的是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的模式,只能将各种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DIS 模式无法体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实验呈现的实验结果。而在传统实验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具体操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过程,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根据观察绘制简图。
结论四:在注重实验操作和描绘实验现象的实验时,我们要重点选择传统实验模式。
总之,DIS 模式侧重于通过实验数据来归纳实验结果;传统实验模式侧重于通过人性化的实验过程,来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
DIS 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图形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传统实验模式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绘图能力。
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将 DIS 模式和传统实验模式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唐晓春。DIS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初探[J].生物学通报,20xx(8)42-43.
[2] 夏良英,李永洪,张喜林。DIS 实验和传统物理实验在教学实践中的对比研究[J].物理教师,20xx(4)42-45.
高中生物论文14
摘 要:联系生物课堂教学案例,通过将知识问题化以及问题情境化,合理设置问题链,从而构建核心概念教学,注重从主导主体地位方面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用问题教学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教学法;问题意识
问题教学是在设计生物问题情境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中心,围绕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组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通过问题的指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将零散的知识点融入片段化的问题情境中,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境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需将盐融入浓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因此,将知识融于情境之中,将知识转化为问题情境,才能显示出活力和动感,这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生命科学的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情境发现知识,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案例1:
在学习浙科版必修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教学中创设情境: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里克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的论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的DNA模型实际上是一对模板,这对模板成互补。假设在复制开始前氢键被断开,两条模板链就会分离松开,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各自形成与自己互补的新链,最后,我们发现,原先仅有的一对链变成了两对链,而且碱基序列得到了准确地复制。"这是一个伟大的假设。此处,可以根据情境设置问题:(1)DNA分子是如何进行复制呢?(2)你能根据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尝试作出DNA复制的假说吗?请学生大胆猜想并分组展开讨论。(3)如何设计实验检测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学生自主合作设计探究实验,此时,可设置如下情境:为学生介绍1958年,哈佛大学生物系教授Matthew Meselson和他的学生Franklin Stahl利用大肠杆菌进行的同位素标记实验。依次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选择15N作为DNA分子的标记元素?32P和14C是否也可以作为标记元素?(2)如何将不同密度的DNA分子分离开?(3)如果半保留复制的假说成立,离心后的DNA分子形成的区带分布在离心管的什么位置?全保留假说成立呢?……
本节课以科学史实验为背景,创设学生探究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和领悟科学家的思维过程。通过上述的"问题建模",成功地将知识问题化,学生可以在这条用"问题"搭建的"桥梁"上顺利通过,抵达目的地。而情境是问题的载体,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典型的情境设计来源广泛,如教材中的素材、学生的生活和科学史等。另外,情境设计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意义建构。
二、合理设置问题链,构建核心概念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倡导:教学设计要为了理解。"理解"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还是有效教学的判断标准之一。强调理解的教学设计注重指向核心概念的问题的设置,应该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思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自己的思考与交流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更能帮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程和方法是构建概念、理解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船和桥。围绕若干中心问题形成概念串,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教学案例2:
在学习浙科版必修1"细胞膜"教学主题时,指向核心概念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生物体的结构如何实现生命功能?"提出核心概念的关键问题(KQ):
KQ1:什么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KQ2:细胞膜具有哪些与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
基于对本教学主题的核心概念的理解,设置回答关键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链:
Q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Q2:如何研究细胞膜的成分?
Q3:细胞膜的`各种成分是如何组成膜结构的?
Q4: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哪些特性?
Q5:细胞膜的结构和特性决定了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Q6:细胞膜的特性可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问题链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跃跃欲试;教学过程密切地与问题结合,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知识的过程。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在概念框架中寻找某个确定的知识支点,使其能在整个概念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这样的支点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较为适宜,点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在问题中完善思维体系,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能结构,促成智慧升华。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主体性教育理论坚持"主导主体说",即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居主体地位,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学这个主体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这个主导是对主体学的主导,那么学生当然是主体,需要自己做主。为使学生成为"理解"和"发现"客观世界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在参与学习中的"问题意识",具有探究心,从而挖掘学生的综合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学习问题,给学生一个有力的"脚手架",根据教师所给的"把手",学生就可以自主思考问题,化解疑难,学好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问题。
教学案例3:
在学习必修3"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教学中,按以下步骤逐步设问,引导学生小组教学,进行实验设计和讨论,得出结论。
Q1:向光性是否与单侧光照有关?
Q2:向光性与苗尖端的存在是否有关?
Q3: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否在尖端还是尖端下面部分呢?
学生总结三组实验结果,提出对向光性现象的解释。教师展示达尔文的实验示意图及结论,并进行对比评价。提出达尔文的推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过渡语:这种刺激是什么呢?
Q4:苗尖端是否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如果是某种物质,就能通过琼脂块传递。提供纸盒、刀片、生活的幼苗、琼脂块,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Q5:幼苗弯曲生长是否因该物质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提供纸盒、刀片、幼苗、放过幼苗尖端的琼脂块,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分别展示波森和詹森、温特的实验示意图及结论。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实验,提出对向光性较为完整的解释。
课堂上教师通过调整教学双方的活动,选择恰当的课堂互动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而发现问题必须通过学生的思考才能完成,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缜密的思考就无法完成。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同时,为学生提供表达不同学习感受和见解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
问题教学在理念上,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精神和构建创新素质为宗旨,在课堂教学中,让问题成为联系师生活动的纽带,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自主地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构建知识体系。设计问题时注意层次性,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提倡学生在学习中的"智力探险",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特别强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是探索知识的起点,教学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上。当学生遇到并能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他们才真正地学到了知识。
高中生物论文15
摘要 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改革的主阵地,而当前老师们感到困惑的是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怎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呢?现将在实践中几点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聚焦教学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接着运用教育的新定义、新内涵来指导生物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变革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彻底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生物教师要以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法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长期而单一的采用死记硬背、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授- 受”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思想僵化、能力低下,所以在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该教学方式多样化。
( 一) 语言的诱导法与多媒体设境法融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讲一段与生物课堂教学有关的故事,引导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的手段来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生物教学情境,设计教学疑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归纳。如将细胞有丝分裂的时候,首先提出人和动物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让学生接着让学生观看细胞有丝分裂多媒体课件,然后介绍各个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对照多媒体课件归纳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并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学生在对照课本图例时可以很快回忆出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归纳出各时期的特点,为应用做好铺垫。
(二)实物模型和网络技术匹配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把实物模型带入教室进行对比教学,也产生了很好地课堂教学效果。而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如何把网络技术和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是一个新问题。我认为网络、实物、模型匹配教学,也就是运用模型、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意识的教学。
(三)经验教学、情感教学与现代教摘 要 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认识,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三、加强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3 十综合”高考模式中,理科综合( 含生物) 试卷的命题思路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核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深化知识联系,加强综合教学。
(一)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生物学与化学、物理等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联系密切。在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点有30 处,与物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5 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点有16 处。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开拓思路,全面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点,拓展不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渗透和延伸,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其次,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其它学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验综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更应加强生物、化学和物理三科知识的综合渗透。生物实验本身就是运用化学、物理方法验证、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原理的过程,如新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坚定实验”,其实验原理就是依据三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设计的。
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更应注重理、化、生三科知识的结合点,搞好实验综合教学。
(三)联系实际,关注热点,加强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的培养从近年来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以看出,命题突破了围绕课本取材的命题思路,加强了知识的应用,强调了与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高新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课本,要走出课本,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学科研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及时穿插讲述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疾病与健康等生物热点知识。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普及化
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生物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班级教学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容易在教学搞一刀切,个别教学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落空。
而分层教学对教师讲师因人施教,对学生讲师异步学习。师生双方努力,最终是指向每个学生个体的“最近发展区”,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中学生物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和学科内知识点之间的互相联系,而且还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掌握其它学科与本学科知识交叉点、关联点,运用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为生物教学服务。提高学科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教师自身综合文化素质,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解决“学什么”,而是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学会了“怎样学”,学生才能独立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总之,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掌握新型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 赵占良. 关于新世纪中学生物课程教育目标的思考[J] 课程. 教材. 教法.20xx.05[2] 张国秀、朴忠万、南星日. 黑龙江省部分市县及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现状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xx.03
【高中生物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论文05-25
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论文06-26
高中生物实验小论文07-04
高中生物论文[大全15篇]05-25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研究的论文07-02
浅谈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导与学论文06-22
高中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论文06-19
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论文07-03
高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研究论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