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评课稿

时间:2024-05-26 12:19:34 其他 我要投稿

【热门】三年级评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评课稿1

  《果园机器人》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贴近学生的心理,特别是男生,十分喜欢讨论关于机器人的话题。文章的叙述方式很有特色,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着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发展动力,学生读后会得到有益的启示。今天,有幸聆听了王老师的课,有以下的感触:

  王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了各式各样的现代机器人,孩子们一下子就有兴趣了。而且王老师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学情的,她先让学生看一篇学生写的片段,让孩子自己观察这个片段缺了什么。好,就是基于这点,王老师展开了这堂精彩的探索之课。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本课的两大法宝,拟人的手法和关键词。如此王老师的课堂思路显得清晰极了,孩子们学完本课后是有所得的,而这两样法宝又恰好可以运用于本单元的习作中。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机器人的有趣呢?”王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全全交到孩子们的手中,不管是学习课文的“他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书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还是学习“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等等句子。每一个句子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自己划找,自己绘声绘色地述说有趣之处,教师有的就是点拨,评价、表扬和鼓励。然后在学生点明有趣之处后,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将有趣表现出来,整堂课孩子们书声琅琅,学习津津有味。不管是“能干的机器人、神奇的机器人”还有“罢工的机器人、饿倒的机器人”,或是“听话的机器人”我想孩子们的脑海里都已经刻下清晰地印记。特别让学生想象“饿倒”的机器人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想象的既有童趣又符合课文的内容描述,让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在学习“在收获的季节,这些机器人只要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教师鼓励孩子:除了吃地上的水果充电,如果有机会让你参与到果园机器人的发明中。你会用什么来代替水果吗?让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打开,来个文本的再次制造,我觉得今天的课堂会更加引人了!

  当然,王老师的课堂,孩子们的想象的翅膀也是张开的,而且张开得很美。先写下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再写下会有哪些本领?然后动笔之后,让孩子课堂上直接汇报,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口头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我觉得王老师的评价语用得特别是得心印手,使课堂时刻充满人文关怀,学生的学习情绪一直那么高涨。致敬!

三年级评课稿2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势头正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使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我设计的识字评课稿,希望能帮助更多的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背景是三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些常见的生字词,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通过观看课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通过识字卡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字形和意思。通过观看课文视频和识字卡片游戏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词。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字词。教师需要设计与生字词相关的综合练习,引导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培养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和材料:

  课文视频:通过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字词的意思。

  识字卡片:准备一些印有生字词的卡片,用于进行识字卡片游戏。

  小组讨论材料:准备一些与生字词相关的问题,用于小组讨论和展示。

  黑板和彩色粉笔:用于记录学生的答案和讨论的结果。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课文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生字词。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观看视频,提醒他们留意视频中出现的生字词,并简要介绍这些词语的意思。

  2、识字卡片游戏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识字卡片。学生根据卡片上的生字词,进行组内互相猜字游戏。游戏规则如下:

  一个学生展示一张识字卡片,并大声读出这个字的拼音。其他学生根据拼音猜测这个字的意思,并将答案写在纸上。展示学生根据猜字的正确与否,给予相应的鼓励或指导。轮流进行,直到所有卡片全部展示完毕。通过这个游戏,学生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记忆能力,又能够通过互相猜字的方式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3、小组讨论和展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识字卡片作为讨论的对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个词语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并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互动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与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练习和拓展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设计一些与生字词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通过观看课文视频和识字卡片游戏的设计,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但是,我也意识到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还可以进一步精确,以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掌握得更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细化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每个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生字词。但作为教师,我还需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探索,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评课稿3

  1、小学课堂中,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思考和领悟获取的,而不是老师给予的。

  上课过程中,我用英语发出一句指令后,学生看起来一脸迷茫,这时我没有进一步引导,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是直接用中文解释指令,而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在进行游戏、互动环节时直接使用中文解释游戏规则。这样上课,学生看起来很容易理解教师的用意,但是学得英语的方式是直接获得的,是满堂灌式的,而不是通过自己思考和领悟获得的。这样学习很容易遗忘知识,而且难以真正理解,所以是不可取的。

  2、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组织者、把控者,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思维是好事,但教师应该及时把学生拉回课堂。

  这节课上,因为学生的活跃,我几次出现被学生牵着走的情况,场面有些不受控,使得课堂纪律过于松散。课后英语科组评课时给我提了许多建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采取加分制,或者表扬某一名守纪律守规则的学生以使其他学生向其看齐,或者说“one,two,three,eyesonme”等指令语让学生安静下来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控制场面,让学生继续跟着自己的步子走。

  3、学生只有在输入足够多的知识后,才能有所输出。

  这次上课,我设置的练习环节较少,且因为时间关系,最后Practice环节的时间很短,且参与其中的.并不是全班学生,造成学生练习少,句型不能巩固,在输出环节不能流利读出句子。实际上,练习是在输入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输入得不够多,就无所谓练习。

  4、教学目标一定要完成,但实际课堂不一定要完全吻合教案。

  在这节课的猜动物环节,学生没有作出我预想的答案,所以我开始有些不自信。但其实这时完全可以自信地用婉转的方式绕回课堂正轨中,并不需要因为课堂流程没有符合教案设想而慌张。只要教学目标能达成,课堂总是灵活的。

  第一次试课,尽管不理想,但是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学习了许多方法,我会更加谦虚学习,向大家讨教。

  最后,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

三年级评课稿4

  一、识字扎实有效

  二、正确把握重点,优化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由难到易,环环相扣,语文课要求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不做无用功,这样学生听起来才有所侧重。这堂课杨老师没有循规蹈矩的按照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比如杨老师在执教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出以前的英子是忧郁的。接下来杨老师又再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活泼、开朗、自信的,通过前后对比,老师不用刻意比较,学生自己就能在心里产生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然后老师在让学生说一说英子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来了,是两次掌声让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中,杨老师轻轻松松就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三、关注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三年级正是学生从字词句向段篇过度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读书方法,他才会读书,爱读书。杨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从识字开始,就启发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到理解感悟课文时,杨老师更是注重了对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方法指导,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后,杨老师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下了,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杨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从昨天开始,我就在思考:如果由我来执教这一课,我会怎样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流程?今天又听了杨老师的课,我发现我们两个人在设计上,有一点是不同的,下面我说说我的'设计:当孩子们说出是掌声让英子从忧郁自卑变得开朗自信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然后到课文中去读一读,说一说这两次掌声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练习上下文,很快就能感悟出这两次掌声是不同的,第一次掌声同学们为英子送去的是鼓励,第二次掌声同学们为英子送去的是赞赏。

  最后,为杨老师提一个小建议:在老师配乐朗读时,音乐的声音太大,掩盖了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希望以后讲课的老师们注意这样的细节问题。

三年级评课稿5

  林雄勇老师执教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是一节观察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本节课的观察重点是让学生动手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认识昆虫,从而让学生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林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了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体验”为核心,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在林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林老师准备相当充分,不仅“备”教材,更“备”学生。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没有过于华丽的语言,引导他们思考他们从前观察过得蚂蚁是怎样的。

  蚂蚁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蚂蚁,比较了解,有的还甚至观察过;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对蚂蚁的认识是浅层次的,知识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对蚂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很难对蚂蚁的身体结构描述清楚。教学中,林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较多的运用激励语言和评价。如:你真棒、你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你知道的真多等等,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林老师还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长什么样,这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因此学生都想探个究竟,观察的非常投入,真个探究过程是真实的,学生们能够自己总结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从而让学生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主动探究而得出的结论,所以对学生来说是经历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老师提出了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蚂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激励学生课下继续研究。科学探究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个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体现了科学课中以提出问题开始,再以生成问题结束这一教学思想。这样,就不断培养了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科学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听了林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感受到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要从学生角度备好每一节课,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要不断的学习,特别科学学科更要研究学科特点,要以课标和策略为依据,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喜欢上科学学科。

三年级评课稿6

  一、把词语教学融入到语言环境中进行

  在本节课中,窦老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了“绿油油”、“点缀”、“掀”、“撬”等词语,窦老师采用板画的方法,画出绿油油的草地,让学生明白绿油油应该是大片,而不是一小块;然后让学生在草地上点缀小花,通过演示,学生初步明白了点缀只是星星点点,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来观察每个人的服装,进一步理解点缀的意思;窦老师还采用了让学生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掀”和“撬”,在亲自做一做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明白了词语表达的动作;窦老师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反串,在一问一答中,轻松体会到了小象的“聪明、乖巧、潇洒”。

  在读《给教师的建议》中就收获了要把词语放置到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会运用。而窦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是对苏氏这一观点的验证。在窦老师设置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深刻到位,避免了死记硬背的现象。

  二、注重读书方法的渗透

  窦老师的这节课中除了对词语教学非常成功之外,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

  1、在读中观察

  在指导学生朗读句子的时候,窦老师先引导学生读过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你看到的小象给你什么感觉,什么印象?用自己的语表达。通过观察,学生们纷纷进行描述,小象的可爱、阿玲的美丽在学生形象的描述中浮现了出来。通过观察、表达,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文中语句表达的感情色彩,通过观察,老师无须太多的指导,学生已经完全可以感情朗读句子。

  2、在读中想象

  窦老师告诉学生:“有时我们读书,方法很多,比如刚才我们用看的方法,就是一边读句子,眼睛一边‘过电影’,画出现了,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画了。实际上这一段书要求背诵,你们过一遍电影,离背诵就只差一步之遥。”在窦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边听老师配乐朗诵,边想象画面,抽象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被转化为了画面,然后又深深地刻在了学生的脑子里,从而使语言得到周转,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3、在读中质疑

  窦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外,还教给了学生要学会质疑。当窦老师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夸小象的语句后,让学生试着去提问题,一边质疑,一边再读课文,再解疑,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学生把难以理解的语句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消化掉了。

三年级评课稿7

  《位置与方向》这节课是要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这节课是既是实在的又是实用的,老师以生为本,为学生创造最为合理的学习材料和教学路径,体现了生命的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说,放手让学生做,放手让学生参与。善待了学生差异,将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在放手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量角方法,老师一一给予反馈,师生之间保持着有效的互动。“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是想问的?”“谁还能再说一说。”课堂上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问话,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侯老师创设了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2、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教师两次巧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学定教。巧妙设问引发了学生的第一次认知冲突。学生发现已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需求,即同方向但不同角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得到激烈的碰撞。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巧在需要角度才能将物体的相对位置描述清楚这一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发需要,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当学生在知道了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后,老师再次巧设问题情境:我知道了2号目标在火炮的东偏北40°方向上,现在我能去了吗?引发了学生的`第二次认知冲突,即知道角度但不知道距离。学生感受到只有角度还是难以描述清楚的,距离就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这一环节的设计与上一环节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最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层层深入的分层设计也有利于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到底是怎么样形成的,明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产生、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评课稿8

  《卖木雕的少年》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课文在描写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时,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值得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戴老师在执教《卖木雕的少年》时,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特点,立足学生的起点进行教学。特别是课堂上的词语教学有特色、有实效。

  一、形象感受,丰满词语的意象

  形象、直观的教学能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抽象思维发展还比较差的三年级孩子,词语教学中尽量追求形象,使孩子获得感性认识,理解词语。正如维果斯基说的“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在戴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老师很好地运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理解感受词语。在教学“琳琅满目”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木雕的词,再出示多幅木雕的图片,在视觉冲击、图片感受中,引导学生说说看到的木雕,教师适时点拨深化词语的理解。这样,形象的词语教学,学生对于词语的感受就形象,对于这个词语的感受就丰满。

  二、联系体验,铺展词语的厚度

  “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深刻的。联系学生的体验,来帮助理解词语,是很有效的词语教学方法。课堂上,戴老师引导学生体会“爱不释手”时,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木雕的“构思奇特、栩栩如生”后,问学生:面对这样的木雕,你会怎样?从而较好地理解了“爱不释手”。

  三、营造意境,触摸词语的温度

  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是经过精心选词,准确用词表达作者的感情。文本中的每一个词都投射着作者深刻的体验,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敞开。只有将“词语教学”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更鲜活、生动地理解词语,触摸到词语的温度。《卖木雕的少年》中的“遗憾”一词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是个难点。教学中,戴老师就立足语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来说说我的左右为难?在入情入境中,学生有了深切的体会,很好地理解了“遗憾”。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在本堂课上,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戴老师词语教学的魅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词语,使词语教学生动、形象、灵动、有效。但课堂中,若教师能更好地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形成的关系,课堂将更加完美。

三年级评课稿9

  今天有幸聆听了郭xx老师教学的《掌声》一课,感触颇深。郭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从这节课上,我们能看到她的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郭老师问同学们“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应该用什么表示?”学生鼓掌。郭老师又问“老师也很紧张,你们要用什么来鼓励老师?”学生们鼓掌。老师问“你们想用掌声告诉老师什么?”很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

  二、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句,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授课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去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抓住关键词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去体会英子情感变化。如“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还有“一摇一晃”两次的对比,让学生在读、找、说中走入文本,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

  本节课教师训练学生语言较多。如:当同学们在教室说说笑笑是,英子(),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活地游戏时,英子()。再如:英子犹豫了,如果上去(),如果不上去()。还有:这时候,英子多么希望同学们(),多么希望老师()。从这些训练点中,让学生体会主人公英子的心理活动,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三、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读的较多,有男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而教师的指导也很到位,在指导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下)讲台”时,教师先让学生理解,体会英子的不同心理,然后让学生读出英子第一次的委屈、难过,读出第二次的自信、大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激发,读得很棒。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

三年级评课稿10

  本周二,我听了谢老师执教的《年月日》。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谢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精心备课,重视课堂常规,使教学扎实有效。

  本节课开始,教师问学生今天是哪年哪月哪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与学生谈话中进行了新课的导入,贴切自然,顺理成章。

  2、体现学生自主探索,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

  本节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看日历填信息,在白板上标一标、圈一圈等活动,了解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通过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记住12个月天数的区别。借助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念着记、记单双数、拳头法、记歌诀等记忆大小月份,生动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3、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年级数学评课稿《年月日》2

  上周三中午,我听了朱xx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堂课。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朱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听完这节课后,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课堂常规,组织教学扎实有效。

  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孩子举手发言时候笔直的小手以及很好的倾听习惯。因为有了很好的`课堂常规,就使得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二、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

  朱老师应用情景图片和年历卡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巧妙,层次分明。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有意识地设计和生活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朱老师的练习设计巧妙,针对性强,强化了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练习形式新颖多样,而且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而且设计闯关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值得商榷的地方有:

  一、大月/小月的概念应在课堂对学生进行随机渗透。

  二、预设与生成的把握应准确到位。当老师布置学生记下自己的生日,并在年历表上圈出时,老师有必要对学生介绍公历年份和农历年份的认识。

  三、黑板上的板书对一年有十二个月的归纳和表述不够完整,只写出了七个有31天的月份。

三年级评课稿11

  温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之处: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们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温老师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表现。布鲁斯的军队七战七败,他自己负伤后,也几乎失去了信心躺在那里唉声叹气,在体会了几个重点的字词:唉声叹气、几乎等以后,温老师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布鲁斯会怎么想,充分让学生发言。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2、感悟从“补白”中来。让学生抓住“空白”进行角色体验。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好材料。课文的最后一段便是如此,让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是怎样动员那些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来参加第八次抵抗的。学生进入了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表演、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三年级评课稿12

  《月球之谜》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文。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文章内容简单,但要借此引领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科普文章比较难上出语文的味道,要想上好一篇科普文是比较难的今天听了卢老师的这一堂课,现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1、教学做到扶放有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卢老师在教学有关月球的不解之谜的段落时,先教学第3自然段,教给学生方法,完成表格,再让学生自学4~6自然段,独立完成表格。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谜,引导学生解决谜,最后提出还有很多谜等着我们去探索,设计思路从“生疑——解疑”这样的思路展开,脉络十分清晰,环节简洁。

  2、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效达成目标。

  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卢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在情趣盎然的情境创设中达成情感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如教学本课第一句时,课件出示一轮明月挂在高空,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美遐想。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加上老师优美抒情的引导语,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诗句。让学生说说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既达成积累语言的目的,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遐想”这个词。同时也给这堂课增加了浓浓的文学味。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完全被带入了一个神秘充满美丽的月球世界。“阿波罗”号探月车和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图片,激发了孩子们继续探索科学奥秘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很好地体现了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引导语优美,富有激情。

  卢老师的语言优美,每句过渡语都精心设计,她那优美且富有激情的语言,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导入新课时,很快地把学生带到了浩瀚神秘的宇宙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使得这节课获得了一半的成功。接着,我展示了几幅关于月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探索月球之谜的欲望吞没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心里由最初的美好的遐想到渴望探索、到惊奇景色奇异、到产生疑问。她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类探索发现了月球许多奥秘,但也发现了新的未解月球之谜。你有哪些未解之谜?课文介绍了哪些未解之谜?老师的一句话,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学生的思绪在无边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总面言之,本节课比较成功,把一节科普文上得生动有趣,并且课堂上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索欲望。值得我好好学习。

三年级评课稿13

  郑**老师执教的《水和水蒸气》这一课,这是一课比较有难度的课,主要是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的气体,以及纠正学生原先认为开水冒出的白烟和白雾是水蒸气这一错误的前概念,帮助学生重新建构水和水蒸气的正确概念。郑老师这节课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给予的的鼓励和表扬上很丰富,并且很及时,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态自然,语言精炼,基本是非常的扎实的等。

  现根据郑老师整个教学的过程来简单地谈谈个人的看法。引入自然,通过自我介绍用湿布将自己的姓写在了黑板上,接着提问:老师刚才写得字怎么了?(提问方式好像有些不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很有效的暴露了学生对“蒸发”“水蒸气”等认识的前概念。接着让学生说话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体现了生活性和实际性。接着出示课件展示水槽中的水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进行猜测,并通过观察水滴在手背上的变化和加盖烧杯的玻璃片的变化,认识到水的蒸发和水蒸气会又变成小水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郑老师的活动目的有些不明确,比如滴一滴水在手背上,我想郑老师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但是由于当天空气湿度很大,并且学生滴的水滴没有这么快就蒸发,学生其实无法感受到水在蒸发这一过程,并且手背也是可以吸收水分的,这样反而不利于这个活动目标的达成,建议可以将水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稍微倾斜玻璃片使水展开,这样水就会很快蒸发,相信这样的效果会更好。接着在阐述开水冒出的白烟是水珠还是水蒸气这个问题上,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水蒸气,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教师通过提点“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可是这白眼却让我们看见了,那它是水蒸气吗?这样就可以很恰当的'把学生的错误认识纠正,本来到这里教师的目标已经实现了一大部分了,但是接着教师又演示了喷雾实验,给学生看了瀑布视频,教师本意是让学生将知识得以应用,可是这环节上教师好像过于强调水蒸气和水的区别,而没有让学生认识到水的变化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只是强调了一个结果,而没有引领学生去探究过程,因此在遇冷凝结这一概念的建构上,教师还是没有达成,事实上这才是本单元以及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温度的变化是水状态的变化的原因。建议郑老师可以再次整合活动,提高活动的有效性,相信这样会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这只是郑老师的第一次试教,一节好的课是要教师不断地琢磨的,相信在接下来的试教中,郑老师会给我们呈现更加精彩的课堂。

三年级评课稿14

  首先要谢谢季老师,辛苦了。季老师的这堂课提倡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符合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正如我们今天的主题,学业项目评价与课堂变革。我们知道学业项目评价,正是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认知比较浅显,体现出了他们在学习上的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不能只限于结果的评价,应考虑学生的发展性。一直以来,学业项目评价倡导开展多样化、发展性的评价活动,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以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和谐的发展。当然学业项目不是简单的走过场的一两次测评活动,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观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学业项目评价为导向,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活动的设计要有弹性,要有延长性等等。综观季老师的这堂课,她已经很好地做到了学业项目评价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体现了我爱学习的评价理念。季老师的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学生:季老师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尝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二、善于引导:季老师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关注活动的梯度和难度,尽可能多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在学习中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促进发展:在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反馈阶段,季老师会适时地停一停,让学生有个内化反思的过程,也会不落痕迹地点一点,让学生很自然地,水到渠成地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正是这停一停和点一点,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在原由水平上有了提升。

  其实评价活动的本质功能也是在于此,评价的本质功能不是为了证明,而是在于促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正如我们今天学业项目评价与课堂变革活动。它不仅使今天上课的学生和老师有所收获,有所促进,它也使我们今天与会的老师们有所收获,有所促进。

三年级评课稿15

  今天上午听了陈老师《认识小数》这一节课,《认识小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和初步了解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 听了这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逛超市”“抢红包”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是充满生活的气息,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它们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小数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含义,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现象,获取数学意义的教学思路。“小数”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本来就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大量接触小数的机会,陈老师将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作为课程资源。其次,陈老师也借助长度单位来初步认识小数,在上出示米尺,给学生一些长度,比如说10厘米相当于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为米,小数表示为0.1米,从而把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

  2、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

  基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陈式”的理念。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由运用熟悉的米尺直观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再到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实实在在地给学生创设了一片自主探究的天地,真正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了解1分米,3分米,7分米——写成0.1米,0.3米,0.7米的变化,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陈式,又促使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积极交流,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提高各陈面的能力,全面发展。

  3、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老师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用商场里商品的价格,让学生感悟小数。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到了生活中去,又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回了课堂,学生通过收集,会发现很多,因此也会进一步觉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中,陈老师能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语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并让学生们时时给予掌声鼓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交流平等积极,并叫学生用分数对教师的这节课进行评价,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

  稍稍不足之处的是:在教学中有点“赶”的感觉,特别在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身高时,这个环节中,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内化知识过程。在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教学环节中,学生已有了生活经验,可以重点放在总结小数各数位表示的含义,在教学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三年级评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评课稿优秀评课稿02-13

“比”的评课稿09-28

评钢琴展示课优秀评课稿07-01

课赛评课稿06-28

素描课的评课稿06-29

心理课评课稿01-18

《掌声》课评课稿07-30

复习课评课稿04-08

课赛评课稿03-08

语言课评课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