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评课稿

时间:2024-05-26 12:47:11 其他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评课稿15篇【热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评课稿1

  温老师始终以布鲁斯心情理解和体会作为关键,这是课文主人翁“情感线”的一个重要“线段”,如何处理好这个“线段”至关重要。此外温老师运用优美的语言让学生设身处境地体会人物情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的情感更真实而又丰富,并且这也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头脑冷静、思路清晰、课堂上妙语连珠,这向来是温老师的`教学特色。这堂课温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成功地让学生获得“有志者事竟成”这样的思想启迪。课堂上温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表达说话的空间,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评价,灵活地进行语言的优化再组织,令我不得不佩服教师的教学机智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最后一个说话训练也是课后题的一个训练点:布鲁斯王子重新组织力量,他会怎样动员人民起来抵抗呢?教师的范本是及时雨,能否依据范本出示一个填空形式的训练,给学生指导,以期说得全面、完整些。

三年级评课稿2

  骆老师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We love animals》Let’s learn and Let’s talk.。

  可取之处:

  一、整合教材,因材施教。

  这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而骆老师这次面对的是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如果单独讲授Let’slearn或Let’stalk内容都有一些不足,所以骆老师能结合借班孩子的特点,大胆整合教材,做到了因材施教。

  二、教学设计理念新,环节紧凑

  1、整体呈现,在情境下感知语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都会先教学单词,然后到句子,最后语篇。而现在提倡的英语教学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就是在情境下习得词句,单词的意义也不是唯一鼓励存在的,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骆老师的设计也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她首先播放课文动画,创设情境,让学生整体感知语言,也明确了教学及学习的目标。

  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整体呈现语言后,通过听音猜单词,手影猜单词,遮盖半幅图猜单词以及实物,图片等多种教学方法呈现单词,能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就特别强烈,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

  3、自然拼读教学扎实有效。

  自然拼读法是目前英语教学提倡的教学法,让学生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拼”。骆老师利用字母卡片,通过学习letter name和letter sound来教学单词的发音,再利用图片板书,也给学生渗透了词汇的音形义相结合学习的方法。

  4、操练方法设计有梯度,科学有效。

  操练方法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机械的操练,或者活跃课堂,而应该明确每一种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而且设计原则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骆老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第一个bomb游戏,用花图片盖住词汇,让学生读,如果读到的是bomb,就没有奖励贴,其实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如果这里用相应的动物图片来替换花图片,就更好了,同时对词汇的形音义进行了训练。第二个游戏What’s missing,骆老师在这里呈现的是词汇而非图片,较之第一个游戏难度有所增加,不仅能读词汇而且对词汇的形印象要深。第三个活动是listen and answer,对句子进行训练。

  不足之处:

  时间掌控不够好吗,前紧后松,后面的操练有点仓促。

三年级评课稿3

  《蜜蜂》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在自己执教了第一课时后,我听了师父的第二课时的教学。

  本单元的导读要求是要孩子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发现作者发现的秘密,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蜜蜂》介绍了作者通过一个简单而精心的试验得出结论的故事。

  在第一课时,师父上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讲清了做试验的原因和得出的结论,留下了疑问,即: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这个试验的呢?

  第二课时,首先听写几个词语,检查上节课的基础掌握情况,然后通过提问:“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回顾课文的内容结构即:听说——试验——结论。

  接下来自然导入今天新课的学习,初读时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读一读,划出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再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在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1、抓二十只,做白色记号;

  2、让小女儿在旁等;

  3、走两里多路。

  进而提问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认真的科学态度”。接下来,学习试验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句子的交流与讲解理解第三自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说话练习:“小蜜蜂我想对你说———”,并且说说原因。最后回归全文,感受作者“求实的科学精神”,并且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即用词准确。

  听完师父的课,有几个很明显的感觉。第一个感觉就是过渡流畅,语言优美。每一个环节的衔接听起来都很自然,试想如果同样一个问题我自己来处理,自觉肯定过于生硬,简言之,就是对于教学设计中版块之间或者每个问题间的引导过渡不自然,或者说就是不知怎么去引导到下一个环节和下一个问题。所以我想,这需要时间与不断的摸索,并且要多学习,多听课,要有准备的.有针对性的去听课,这样才能有效的进步。

  第二点是问题指向要明确。师父的问题,内容直指要点,问题指向清晰明确。不罗嗦,不模棱两可。小学阶段学生的领悟力毕竟有限,那么课堂中教师对于问题的问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会跟着老师的引导走,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问(特别是几个关键性的统领全文的问题)设计好,不仅问题内容要紧扣文意,问法也很值得思考与斟酌,这都需要我们花时间去不断地探索与钻研。

  最后还想说的是,听师父上课,觉得她在执教时,总能围绕主线与中心展开再收回,而我自己在处理一篇课文时很容易偏散,显得比较散,没有凝聚的感觉,脉络不是很清晰,也就是说,不能完全引领全班学生的节奏,这点务必要多学习,多积累经验,对于教材也要多钻研。

三年级评课稿4

  五月初,借着学校优秀人才展示课的机会,又一次细细品味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尤其是谢老师的英语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本节英语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本节课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art B部分的对话课,《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具有交际功能的工具,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会话课的基本要求。因此学生的语言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汲取,而应该把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善于应用已有的知识,交换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因而,在对话课的课堂上老师要创设大量的语境形成一定量的语量,再通过不同的途径最终达到语用的目的。本节课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模仿、小组合作、表演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谢老师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我校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是1)能够听懂、会读、会说句子:Do you like…? Sorry, I don’t like…Can I have …, please? Here you are.2)能够就食物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力目标1)能够询问他人对水果的喜好,表达自己的愿望。2)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1)让学生有兴趣用英语表达,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2)学习策略: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听说认读三会句型Can I have …, please? Here you are.并在情境中进行运用。难点是:在真实情境中正确使用句型Can I have …, please? Here you are.来询问他人。

  那么,如何实现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本节课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学生喜欢的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先讨论自己所知道的食物、饮料以及水果,之后,将学生分成两部分进行PK。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充分激发了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词汇,也为新授课的学习提供了语言支架。在拥有大量语言支架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设计catching fruit的游戏,巩固旧知,并巧用三年级学生富有好奇心的特点,直接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喜欢的水果,在趣味中听懂、会读、会说句型“Do you like …? Sorry, I don’t like ….”,“Can I have some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基本上能听懂、会读、会说本知识点,达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并初步达成了能力目标。

  那么,在学生能听懂、会读、会说句型“Do you like …? Sorry, I don’t like ….”,“Can I have some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的基础上,教师自然引入课文中的文本。在文本的导入过程中,谢老师先从图入手,询问学生:“Where can you see this picture?”“How many people do you see?” “Who are they?”非常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观察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能理解对话文本,谢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Mike likexxxxx. Zhang Peng likesxxxxxx.来听对话文本并指导学生自己寻求依据。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基本上能理解对话文本,最后,再通过连线巩固学生的理解。这三个环节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话课的的教学重点是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谢老师设计了Happy reading的环节,学生可以和同伴分工读、自己朗读、小组内齐读等形式强化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到此,学生已经基本达到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为了更好地使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自如运用所学句型,教师在主情境线上,设计了我是表演小能手和在水果派对上的对话小任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水果进行自由对话,同时借助板书进行表演。通过巩固拓展活动,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也升华了本课的能力目标。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谢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的培养,在每个教学环节,谢老师都注重让学生有兴趣用英语表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在板书的设计上,谢老师用了两个水果篮以及一些水果的卡片和本节课的重点句型。整节课从课前的导入,猜测老师喜欢的水果,文本对话的学习、再到拓展活动的表演,一直贯穿使用板书内容,使板书的使用达到了最大化。

  综上所述,本节课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95%的学生都能实现对重点句型的听懂,会读和会说的能力,90%的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自主完成交际使用。

  本节课不仅让我对对话课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更我更受益匪浅的是使我明白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以较低层次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相联高层次知识理解和掌握。若是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以原有的知识作为铺垫。在谢老师的这节课上,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围绕水果展开丰富的、多层次的问答。尤其是头脑风暴中对”food/drink/fruit””进行扎实有效的操练,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学生到后面的拓展环节才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紧扣教学目标,不花哨,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扎实学生基础。

  第三,也是我最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谢老师将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课堂,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将课堂归还给学生。

  但本节课我也存在一定的困惑,这是一节对话课,谢老师,将阅读的方法渗透到对话课的教学中,是否合理呢?第二,本节课很好的将学生自评的评价体系贯穿于课堂,可是在最后的环节,如果能将评价进行综合小结的话,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三年级评课稿5

  相信曾老师动听的声音,甜美的笑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老师执教的这篇《妈妈的账单》是一篇情感类文章,课文通过了两份不同的账单的对比,挖出文章蕴含的“爱无私、爱无价”情感内涵,向学生传递的是母爱的无私和无价,使学生明白母亲为我们的无怨无悔的付出我们要予以回报。而曾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妈妈写给彼得的账单,感受妈妈对彼得的爱,走进彼得的内心世界。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步步为营。

  策略一:多次朗读,层层深入。初读妈妈的账单谈感受,在感受到妈妈对彼得的辛苦付出后再读账单,当小彼得羞愧万分地将60芬尼塞进妈妈的上衣口袋后,又一次读账单,感受妈妈的彼得的爱。

  策略二:补充资料,体会母亲的辛苦。曾老师通过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母亲的工资的资料,体会母亲的辛苦以及无怨无悔的`付出。

  策略三:巧借回忆,引导想象。曾老师巧妙地把小彼得的回忆带入了课堂,通过引导想象,记得什么时间,妈妈为“我”做什么,从而走进小彼得的内心世界。

  策略四:走进内心,感受羞愧。读着读着,小彼得感到羞愧万分,他仿佛在心里默默地对妈妈说。从而升华主题,爱要予以回报。

  然而,曾老师的步步为营,似乎没能将学生带进情感的漩涡。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我一直都没有勇气尝试上这种情感类的文章,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触发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一直都让我比较困惑。很高兴今天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希望在座的老师不吝赐教。

三年级评课稿6

  课堂回顾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齐读课题《画杨桃》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颖(谁画杨桃,怎么画的?画得怎么样?)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一共多少自然段?

  (2)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画杨桃的?

  (3)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读课文,简要作答,教师适时引导,理清了课文共19自然段,其中2——18自然段讲画杨桃,学生初步了解“我”画杨桃的态度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析读课文

  1、课文重点写什么?

  课文主要的并不是写“我”如何画杨桃,更多的部分是写教师同学对“我”画的杨桃的看法。

  (1)同学们是怎么的情况?(嘲笑)

  (2)老师看了“我”的杨桃怎么做的?(审视——让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了教师的表情动作,引发思考:教师审视后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教师,你想怎么做?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后思考

  1、纵观整堂课教者有一定的目标意识,采取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而言可看出教者课前认真地解读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标点、词语)关注读的训练,有意识地进行了概括能力的培养,教者基本功扎实,教学中善于适时引导。

  2、课文教学目标解析

  《画杨桃》一课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组课文是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初步懂得要敢于相信自己,讲究实际;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不完全相同;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行的,但作为教师要有这样的教学意识)。

  3、教师要认真读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法。

  从表面而言,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我”如实地画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借此巧妙地对同学们进行了教育,让同学明白了“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的道理。

  如果我们通过教学仅仅只让学生达到上述认识,那么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因这我们若对文章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

  ①作为主人公的“我”,在画杨桃之前其实已经发现杨桃不是平时所看到的那样,可为什么还要那样画呢?(——缘于父亲的严格要求经常叮嘱);

  ②文中教师的表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先是严肃,后来却又和颜悦色?(——缘于学生知错能改);

  ③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了杨桃后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这是为什么?(——标点的妙用,标点后面还有什么意思?)

  ④文末提到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那么“相似”,那相似之处是什么?

  ……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不太明白的,也是用作训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感悟的“切入点”,教者应予以关注。

  学生学习文本就必须切实了解文本大意,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读,但只是“读通”、“读顺”,了解文章大意还远远的不够,教者还得认真引导思考,也就是说要求教者设计好精当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问题。教学设计宜整体把握细处入手,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充分地与本文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年级评课稿7

  听了尹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温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优点:

  一: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老师在讲解每道题时都非常详细,第一题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及教师的小结将笔算时要特别注意的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两个关键之处强调了多次。进行这样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讲练结合,练习题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的。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并到黑板前展示交流,说出自己的做题过程,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我相信,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人无完人,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不足:

  一:教师声音太小,后面的学生听不清。

  二、学生的展示环节,学生若到黑板上板书再讲解,效果会更好,更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观察列竖式的过程,并更清晰的讲解。

三年级评课稿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让我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愉悦的微笑。

  栾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兄弟俩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深刻地体会这片草地为他们的童年带来的乐趣,栾老师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心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样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草地的样子,然后栾老师揭示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启发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学写5个生字。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困生也较多,故在此环节上多花了一点时间,学习中主要运用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轮读、齐读等形式巩固字词,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怎样区分并记住这些字。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学生读时我采用大声朗读和学生轮读,一来可以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可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并知道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感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其他学生补充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有趣的蒲公英的品读中,结合学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经验,通过资料介绍进一步了解这种植物,了解它的样子和特点,体会兄弟俩吹蒲公英时带来的乐趣,感受小作者当时的心情,加深理解“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以各种形式的'读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并指导个性化朗读。

  三年级的孩子还有些好动,还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本课教学后,我感觉自己在如下几方面还应努力改进:

  1、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再合理清晰些,做到层次清楚,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2、还应多留给学生一些朗读课文的时间,这样有助于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只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能让孩子在课堂有兴趣说话、敢于说话。

  3、三年级的字词教学虽然不再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但也应画龙点睛,该注意的地方在教学时,要确实起到给孩子一个提醒的作用,帮助他们记忆字词,尤其学困生,不能流于形式,一带而过,这样孩子还是没有记住。

  4、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开始渗透有关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准确的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确实不容易,我在引导孩子归纳的时间还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提示语言不宜过长,使孩子仍无从下手,归纳不到位。

  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虚心向领导和教研员老师请教,使孩子们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能实实在在学到受益终身的语文知识,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评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好,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参与评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真的深感荣幸,如果有哪里不恰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们给予指正。同时也感谢曾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课。听了这堂课,我感受颇多,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导入生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曾老师以钓鱼游戏引入新课,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磁铁主题,学生的注意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整堂课我把它分为四个环节,1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2利用磁铁辨别哪些物体是铁制品;3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物体吸铁;4利用磁铁巧取水中物体。四个环节中1、3环节属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2、4环节分别是1、3环节的延伸应用。一环扣着一环,课堂行云流水,衔接自然。

  三、重视实验操作,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理念

  曾老师在这次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小组活动。在第一个小组实验中,介绍材料-领取材料-进行预测-实验探究-汇报结果每个实验过程的步骤要求都很明确。在科学探究中,预测很容易被学生忽视,这堂课曾老师就很注重引导孩子用正确的预测方法,并鼓励孩子大胆说出预测理由,体现出老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指导。整个活动曾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学生,例如在提问中一直强调让没有回答过的学生回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四、玩与学两不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科学概念本身就很少。曾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们一个个像得到许多玩具那样,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起来。学生在这种开放式教学中学习,既能玩又能学。

  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单,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最后我有个小小的建议:

  科学课是以学生的小组活动为基础,老师可以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三年级评课稿10

  姜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TPR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一堂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比如开头的big,small的游戏引出,比如又由学生猜老师手中的物品,实物引出了long,short .由老师与学生比高矮引出了他tall,short.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多媒体,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

  姜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姜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比如每学一个形容词,就让学生说说,身边的事物,

三年级评课稿11

  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重点。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的编排是通过比较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电器的价格,从而引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规则,然后通过丰富多变的练习来加深对“比较数的大小”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首先,由导入开始,出示两个数(347、3460),逐渐露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来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设计比较特别,让学生在猜测这个数是什么数的同时复习以前学习的三位数的比较方法。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小的五位数哪个大,由此建立数的比较大小是和数的位数相关的概念。在教学例题时,出示四幅含有价格的电器图片,引导学生把比较电器价格的比较抽象成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让学生选择任意两个来比一比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在过程中采用同桌讨论、指名回答的方法,学生积极性高,比较方法各有特色,充分调动了课堂的气氛,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在这节课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比较大小首先从比较电器的价格开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新课的教学过程和“想想做做”练习2、3都反映出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新课时,教师从学生喜爱卡通入手,将例题设计成叮当猫的家,里面有我们用到的各种电器,创设带小朋友参观叮当猫的家的故事情节,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从提问学生还能提出那些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都不难看出老师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巩固练习,是检查学生上课效果的关键

  本节课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不同方法。练习中教师还适当介绍了五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除了完成书中“想想做做”的练习外,教师还设计了一题开放性题目(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6□26<641583□1>8346),这道题的设计除了巩固了今天所学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外,也锻炼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总观整节课,学生上课的表现很好,注意力紧随教师,知识掌握的也不错。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我觉得,这堂课上得很不错。

三年级评课稿12

  张老师的这节生魂课,最特出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内容选择有针对性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基,现在的孩子都是在长辈们的宠爱,乃至于有些是溺爱中长大的。他们心中,父母为他们做的`每件事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家庭欠缺孝心教育,因此,我们以孝敬父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儿歌为载体,引导学生明理导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环节设计巧妙

  1、通过对比找差距

  教学活动源于生活,伟玲老师这节课由写写父母为我做的事和我为父母做的事开始,设计巧妙,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到每天父母都为我做好多事,而我为父母做的事却很少,自然引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反思。

  2、故事讲述激发孝心

  用古人孝心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孝敬父母的美德从古至今一直都被称颂。

  3、案例行动受启迪。

  在读儿歌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说说做到了儿歌中哪句话。在学生回答时适时总结,敬父母,惜父母,帮父母,爱父母,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准确解读了孝与敬的深刻含义。

  4、家长话语暖暖留心底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延伸点特别多,在学生对孝敬父母的内含。理解后。结合学年天使在行动活动反馈家长学生的感受,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使孝敬父母的意识可以更好地落实。小组合作完成七班的约定,使孝敬父母的活动得以延伸。目标明确,细化可操作。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由于提前准备过于充分,所以课堂上学生不太动情,情不浓。

三年级评课稿13

  李老师讲授的是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火车》这一课,从她的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中,可以感受到她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分享交流

  从这节课的情境导入,同桌交流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等等,这些环节中,可以看出李老师在课堂上放手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每个环节,并和同桌进行交流,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有交流的时间。

  二、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敢于大胆展示汇报

  课堂上,孩子们上台展示汇报的时候,仪态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想法条理清晰。对72×5的计算方法,孩子们上台展示的就有好几种:

  有点子图、表格、竖式,口算等,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的意思。我相信,如果学生能把计算过程的每一步都说清楚,那么他对于算理和算法也会理解的很透彻。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学生已经能很清楚的表达了,那么接下来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李老师更是完全放手让孩子们独立计算,上台展示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李老师摒弃了师生问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组织、引导、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并让学生上台分享展示。尊重了学生的意见,

  发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由单一被动式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转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群体的积极性,真正在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三年级评课稿14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的目标注重让学生牢记法则,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计算技能,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徐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会新知识,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会计算,而 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注意分类、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从而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的.目标。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从而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本节课中,徐老师尽量让学生参与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得出8020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体现。

  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交流口算方法,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样,资源得到共享,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宽思路,彼此受益。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述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因而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果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就会自觉积极地参与。于是,徐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口算竞赛活动,提高口算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学于乐。

三年级评课稿15

  去年一参加工作,我就得到了孙桂芝语文工作室老师们的热情指导与帮助,受益很大。今年,我有幸继续做她们的学生。10月25日,工作室杨焕翠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一堂示范课——《花钟》,我受益颇多。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大家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教师让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还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教师建构,学会阅读。

  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教师们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是对的,但是,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和示范、讲解都是必要的。因此,在《花钟》第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读好这段,教师进行了示范朗读,但在第二段的教学中,由于这段只是介绍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学生容易学懂,所以教师完全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进行检查,也只用了少量的时间。

  我想,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也会试着学习和实践杨老师一些好的理念与做法,争取尽快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三年级评课稿】相关文章:

优秀评课稿优秀评课稿02-13

“比”的评课稿09-28

评钢琴展示课优秀评课稿07-01

素描课的评课稿06-29

课赛评课稿06-28

课赛评课稿03-08

复习课评课稿04-08

《掌声》课评课稿07-30

心理课评课稿01-18

语言课评课稿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