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

时间:2024-05-26 15:03:32 历史 我要投稿

【优秀】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1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孙敬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孙敬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优秀】历史人物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2

  清人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写了一个"君子国",在这个国度里生活的'人,相互谦让成风:顾客嫌货优价低,卖主说定价已经过高,进一步要求顾客就低还价,顾客愿意出高价买次货,卖主宁肯把好货用低价出售;对此,旁边的人都说这顾客"出大价而买丑货",这是"欺人不公",付款时,顾客要给头等的银子,而卖主则只收次等的银子……他们就是这样相让而"争"。这里的'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真正达到了"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好让不争"的境界。

  这种"君子国",虽然是理想中的"乌托邦",却真实地反映了古人渴望把诚实、谦礼的美德发扬光大,推而广之,净化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美好心理。

历史人物故事3

  俗话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这一辈子短短几十年,通常在临死之前说出终身中最想说出的话或许说是终究的告知,而这些话语通常即是临死之人的真情流露。不管是关于古人仍是今人来说,莫不如此。就拿三国期间的司马懿来说,前期出身于并不显赫的世家大族,以后风雨几十年接连在魏国辅佐四代君主,带领军人队伍为国出征,终究成功逆袭夺得魏国大权。可就这么一个人在历史上却被塑造成一个虚伪、奸诈、阴恶、奸刁的形象而家喻户晓。那么历史上的司马懿真是这么一个人吗?而他的临终遗言又躲藏什么样的玄机呢?

  公元251年八月,这一年司马懿73岁,一代枭雄司马懿总算要走向了生命的结尾。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三国浊世之中能活到这个岁数,现已是屈指可数了。不管是旧日的恩人仍是曾经的对手,许多都现已离他先去了。现在放眼魏国乃至全全国现已没有人再是他的对手了,临死之前魏国的军政大权都在自个手上,司马懿总算说出了他离开人世之前终究的言语。据史书记载,司马懿在临死之前将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叫到床前对他们提到“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惊骇。吾死以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神州,慎之!慎之!”大约意思即是我在魏国当官多年,现在当官做到了太傅这个方位,位极人臣,方位现已够高的了;大家都置疑我对魏国不忠诚,我常常因而感到惊骇,我死以后,你们兄弟二人要将国家治理好,辅佐皇帝平定全国,一定要非常当心。

  有人说司马懿这么说彻底是在做秀,年轻时曹操让他当官,他装病骗过曹操;年老的时分也是经过装病麻木曹爽,发起政变攫取魏国大权。临死之前说一些好听的话即是期望在历史上留一个好名声。现实真的是这么吗?在小编看来工作远没有这么简略。这还得从司马懿前期当官说起,尽人皆知,曹操终身雄才大略,但也有好猜疑的缺点,关于人才他是爱才如命,永久也不嫌多,假如认定是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在曹操的眼里绝大多数只能挑选炸毁。司马懿不想给曹操当官,但又不能开罪曹操,所以只能装病,这次演戏肯定是被逼的,后来曹操下了终究通牒,司马懿才不得不当官。可司马懿一直不遭到曹操的重用,由于曹操看人很准,司马懿绝非池中之物,关于这么的人才,只能用准则将他框起来。

  曹操识人很准,可他的子孙就不相同了。曹操临死之前特意劝诫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这句话曹丕记住了,但也是听一半,做一半,对司马懿该信任仍是信任。到了魏明帝曹叡在朝年代,出于外部战事的需求,司马懿得以把握军权,他手中的权力进一步扩展,可这个时分司马懿仍然是魏国的忠臣,虽然魏明帝曹叡时间猜疑,可司马懿的臣子本分做的仍是不错的`,贬官无怨言,升官不自傲。

  司马懿的转机就发生在曹魏曹芳在朝年代,魏明帝曹叡临死之前将养子曹芳托付给宗亲大将军曹爽和辅政大臣司马懿,而且特意组织曹爽的官职在司马懿之上。对此,司马懿也是彻底听从组织。开始的协作仍是不错的,曹爽对司马懿毕恭毕敬有什么事都商量着来。可后来曹爽不知哪根筋不对遭到谋士丁谧的离间,将司马懿架空,自个独掌大权。对此,司马懿虽有不满但也只能忍。可曹爽一犯起傻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得罪发起对蜀国的战役,司马懿劝阻,曹爽不听,结果魏军大北。这还不算,曹爽还在魏国境内广占良田,怂恿心腹违法乱纪,敲诈官员,营造豪华宫殿,俨然一副皇帝派头。在魏国境内曹爽搞得那叫一个怨声载道。看到此情此景,一声为魏国支付的司马懿天然不肯看到魏国毁在曹爽手里,所以装病发起高平陵政变,将曹爽集团连根拔起。因而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司马懿除曹爽,魏国反对者屈指可数,反而支持者甚多,为何?由于大家都知道假如再让曹爽这么折腾下去,国家早晚消亡,司马懿当政国家或许还有期望,这即是民心所向。

  除去曹爽,把握魏国大权,司马懿所在的方位可谓是进退两难,放弃权力,宗族或许消亡,把握权力,他人或许不满。太尉王凌即是一个再适宜不过的比如。公元251年正月,太尉王凌企图发起对于司马懿的政变,司马懿竟以73岁高龄亲自征伐。终究王凌失利,被司马懿诛灭三族,王凌被剖棺暴尸。无可否认司马懿对王凌的处置的确过分凶横,但是从宗族和国家安靖思考,司马懿只能如此。由于他不期望看到宗族被灭也相同不期望看到国家因而骚动。

  平定王凌叛乱半年多后,司马懿溘然长逝,临死之前说出了那句遗言,这也可以认为是他终身终究的告知了,在魏国当了一辈子的大官,司马懿很满意,可他也很明白他身居高位,有多少双双眼盯着他,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他期望他的儿子们能像他相同,尽心辅佐皇帝,保护司马宗族。或许是两个儿子领会的太透彻了,终究不只保护了宗族,还篡夺了曹魏江山,这也纷歧定是司马懿期望看到的,试想假如曹爽全神贯注的为国家着想,辅佐皇帝,会给司马懿发起政变的借口吗?假如没有曹爽的胡作非为,或许司马懿只会想做一个魏国的忠臣看到国家安全,进而与世长辞。可曹家实在太不争气了,出了曹爽这么一个草包,天灭曹魏,谁也救不了。司马懿毫无疑问成为了曹魏的救星。可高处不胜寒,除去曹爽以后,身居高位的司马懿也没有别的方法了,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虽然反对者许多,但国家不能乱,自个能做的只要这些,除了劝诫子孙当心谨慎,别的的他也管不了了,或许这才是一个实在的司马懿吧。

历史人物故事4

  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释义]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语出] 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辨形] 李;不能写作“里”。 [近义] 遍布天涯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歌颂教师或学校。一般作谓语。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1)张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大半辈子;如今早已是~了。

  (2)赵老师辛勤教学三十年;~。

  [英译] have stud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

  [成语故事]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

历史人物故事5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的霸权。他扩大队伍,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扬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

  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诚恳地说:“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弃攻宋国的打算。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领。

  公输般采用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办法来对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对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莫名其妙,问墨子说:“你们究竟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楚,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主意。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办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领,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决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战争就被墨子阻止了。

历史人物故事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2.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

  2.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准备一段学生讲故事的精彩视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猜人物,导课题,明要求

  1.谈话激趣:同学们,西门豹治邺、王戎不取道旁李,还有匡衡凿壁偷光、刘备三顾茅庐……这些历史人物故事,生动有趣,给人智慧与启迪,历经千百年仍然广为流传。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根据描述猜历史人物。

  2.出示描述文字,学生猜历史人物。

  l他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傲骨豪情,仗笔独行。他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他向历史深处走去,绣口一吐,半个盛唐。(李白)

  l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孙膑)

  l他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他的奔马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徐悲鸿)

  3.引入话题:三个人物都没能难倒博览群书的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小书虫!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来开一个故事会,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给同学听。(课件出示话题:讲历史人物故事)我们的口号是:“班级故事会,人人都参与!”(课件出示口号,教师板书话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设置了“根据描述猜历史人物”的游戏,既是本次口语交际课的一个引子,又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营造了浓浓的口语交际氛围,趣味盎然。同时,引领学生初步体验读历史人物故事带来的自豪感,为后文的故事分享铺垫积极情感。

  板块二解难点,定对策,做卡片

  1.检查课前,做好准备: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并且多次朗读,将故事读懂,你们做到了吗?

  2.采访学生,聚焦难点。

  (1)教师采访学生:“如果邀请你在公共场合讲一个故事,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担忧。

  (2)梳理采访结果。

  小结:通过采访,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担心主要是怕忘词、想不起故事信息。今天,我们着重来解决这一问题。

  3.齐心协力,商议对策。

  (1)引导交流: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好点子可以解决“怕忘词、想不起故事信息”这些问题。(指名班上有演讲经验的同学说一说)

  (2)教师引导:为了避免想不起故事信息,可以将重要信息记录在小卡片上。

  (3)小组讨论:小卡片上可以写上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梳理:

  ①可以用关键词记录容易遗忘的信息,如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的重要言行,便于讲述时有顺序、有重点。

  ②可以预设听众有疑惑的地方,例如:故事时间、朝代名称等不太熟悉的内容,或不太理解的地方等。

  4.制作卡片:同学们,多好的小技巧!事不宜迟,赶紧开始为自己要讲的故事制作一张小卡片吧!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的`方式了解学生讲故事的难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之后,通过学生互动交流的方式自主解决这个难题,疑难从学生中来,最终由学生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小卡片,记录重要信息,为学生顺利地讲述故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板块三看视频,明方法,练讲述

  1.观看视频,总结方法。

  (1)同学们,小卡片制作好了吗?有了他人的经验分享,你们的故事一定会讲得更精彩!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一段讲故事比赛视频,看看这位“故事大王”的表演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成功的经验。(课件播放讲故事比赛视频)

  (2)学生交流评价或建议。

  预设1:他在讲故事的时候,不仅声音清楚、响亮,还模仿了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

  预设2:不仅语气有变化,还用手配合做动作。

  预设3:他的表情也是在变化的。

  ……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提取关键信息。

  ①语气和语速要恰当,随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不同相应变化。

  ②通过表情的变化,突显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③还可以加上恰当的动作,传递故事中的信息。

  2.引导学生制订活动的评价标准,整理成“点赞卡”。

  讲述清楚、完整,表达流畅。☆

  语气、语速恰当。☆

  动作、表情自然。☆

  恰当使用卡片。☆

  能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3.学生细读自己准备的故事,琢磨、练习语气、动作、表情。

  同学们太棒了!你们都能虚心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这就是最好的学习态度。那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还可以做哪些动作和表情吸引听众?请再次细读故事,琢磨讲故事时的语气、动作、表情,可以练一练哟!

  【设计意图】借助优秀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这种建立在平等关系中的交流更能发挥实际的指导作用。根据学生讨论制订的评价标准整理成“点赞卡”,别出心裁,可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交际活动中发现其他同学的亮点,进行适时评价。

  板块四讲故事,互评议,再练习

  1.个别练讲,点拨引导。

  (1)请1~2名讲故事能力较强的学生讲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关注讲述者各方面的表现。

  (2)生生互动:学生可以举“点赞卡”肯定优点,说一说点赞的理由。

  (3)师生互动: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示范。

  ①人物对话的语气要体现其性格或身份,如,名医扁鹊替人诊治时,说话语气应该语重心长;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时,语气应该诚恳谦逊。

  ②动作只是讲故事的辅助手段,不能频繁,也不能夸张。

  2.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展开小组合作,向小伙伴讲述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讲故事时既要讲清楚故事情节,又要适当使用肢体语言,恰当运用语气和表情。倾听的同学要能根据同学的讲述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还要多向同学学习讲故事的好方法。

  (2)教师巡视,引导各组推选需要锻炼的同学进行讲述,发动组员帮助该同学进行改进,做好讲述准备。

  3.班级展示,相互评议。

  各小组推荐代表讲述故事。

  教师引导讲述者与同学互动交流,提问:

  (1)同学们喜不喜欢这个故事?如果喜欢,可以举“点赞卡”支持。

  (2)你们有没有听明白?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对本次讲述还有什么建议?

  4.课外延伸,巩固方法。

  请学生回家后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并请家人帮忙,将自己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过程录成视频,自己欣赏并为自己评议。

  【设计意图】指名讲历史人物故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更为其他同学提供了评议交流的对象,在互动中共同提升表达能力。课堂是有限的,不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视频录制的形式,弥补了这种遗憾,更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的机会。

  板书设计

  讲述清楚、完整,表达流畅。☆

  语气、语速恰当。☆

  动作、表情自然。☆

  恰当使用卡片。☆

  能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教学反思

  经典的历史人物故事,历经千百年仍广为流传。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讲历史人物故事”。有关讲故事的练习,整套教材安排了多次。一、二年级讲故事重在讲清楚、讲完整。三年级要求把故事讲得吸引人。本次讲故事则明确提出“用卡片提示讲述内容,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旨在逐渐实现把故事讲述生动、不遗漏重要信息的目标。

  1.关注学生,以人为本,提升表达能力。

  新课标提倡要关注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中的引导,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敢说会说、善听善思的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和素养。

  2.互动评价,相互学习,悦纳他人建议。

  在讲故事环节,我多次引导学生互动评议,请讲述者问问听众喜不喜欢自己讲的故事,听明白没有,还有什么建议,请听众举“点赞卡”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互动评价中,让学生意识到相互学习、悦纳他人建议的重要性。

历史人物故事7

  齐国有个鲍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赖于这个人。但是,在两人都不发迹的时候,曾经结合着一起做生意,等到赚了钱分利润,管仲总是会多要一些。有人说管仲这个人贪财,鲍叔牙还替他辩白,说管仲家里贫穷才这样做的。其实,这种事情作为鲍叔牙来说,可以给予他充分的理解而不加计较,但作为管仲来说却的的确确是一种贪占。古人有“安贫守道”的说法,要求人们在对待财利时,“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公开的贪占他人之利,任你说的天花乱坠,都不会符合取财古“道”,更不会成为人生美德。

  管仲还不是一个好士兵,他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于是人们都笑话他胆小怯懦。鲍叔牙就出来给他打圆场,说管仲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他不是胆小,而是不得不这样做。这件事情说起来有点儿复杂,古今都讲究一个孝顺,尤其是母亲老年更需要赡养,这原本没有错。但是,管仲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却很难让人赞赏。打仗不是比武,讲究的是团队一体,你跑了,一个整体就有了缺损,更多的危险留给了他人,人家家里就没有老母亲吗?战争的失败,遭殃的是老百姓,受损失的是国家,这种国与家、忠与孝的关系,古今人们论述很多,在此无需多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孝道不值得人们效法和敬仰。

  齐襄公荒淫无道,言不守信,被公孙无知杀死。有人怨恨无知,以弑君自立的罪名将他杀了,要求大臣们从公子中另选新君。因为齐襄公无道,他的两个弟弟害怕受到牵连,分别逃亡他国。公子纠逃亡到他的母亲之国鲁国,辅佐他的是召忽和管仲管夷吾;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国,辅佐他的是鲍叔牙。过了不长时间,齐国果然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不久又被人杀死。

  齐国一时无君。齐国高、国两上卿抢先暗中从莒国召回小白,准备立为国君。鲁国听说自立为君的公孙无知已死,也派兵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听说小白已经上路,莒国离齐国又近,管仲就带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路上相遇,管仲弯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派人报告了鲁国和公子纠,这样一来,护送公子纠的部队就放满了速度,六天才到达齐国。而公子小白,仅仅是被射中了衣带勾,装死迷惑了管仲,然后很快进入齐国,在高、国两大家族的拥护下登上君位,这就是齐桓公。即位后,齐国马上派出部队抵御鲁军,并将其打败,逼迫鲁国杀死了公子纠。按照当时上层社会的观念,“主辱臣死”,公子纠被杀,辅佐他的人更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因此,召忽自杀身亡。齐桓公声称管仲对他有射杀之仇,要求鲁国将活着的管仲交还齐国,然后把他剁为肉酱以便泄恨。鲁国人只好将管仲囚禁,用囚车将他押送给齐国。这时候,管仲的智慧充分得到了体现,他没有因为自己辅佐的是小白的政敌公子纠、自己和小白还有“一箭之仇”,认为回国后必死无疑。相反,他知道,因为有鲍叔牙在,回国后他必定能受到重用。囚车走得很慢,管仲害怕鲁国人醒悟后反悔,就教给车夫一首歌,车夫边赶车边唱歌,忘记了疲劳,车赶得很快,等到鲁国人追来,管仲已经进入了齐国。因为鲍叔牙的关系,齐桓公赦免了管仲的射勾之罪。经过一番交谈,齐桓公知道了他的才能,马上拜他为相,为了表示尊重,还下令国人称其为仲父。此后四十多年,齐桓公一直对管仲信任有加。

  需要说明,从召忽自杀到齐国要人,这中间有一个过程,管仲没有选择自杀,这在当时的.人来说不是一种忠义行为。所以,管仲自己也说:“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为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正是因为管仲的种种行为不那么荣光,所以他才发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的感叹!

  管仲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本来,他刚当相国那会儿对齐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齐桓公正是得益于这些改革带来的成果而称霸天下。他还举荐了王子成父、隰朋、宁戚等人一道治理国家。但是,四十年后,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让他推荐接替他担任相国的人,管仲竟然没人可荐,只好用一句“知臣莫如君”来搪塞。这充分说明,管仲已经从一个改革者变成了一个保守派。

  当了四十多年的相国,管仲富贵的可以和国君相比拟,他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绝对不是放在那儿好看的,可见管仲日常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改革后的齐国是天下最富裕的国家,称霸后的齐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说他的富贵可以和国君相比,只能是说和齐国的国君相比,除此之外,恐怕他国国君是无人能比。管仲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还多少讲究一点儿礼制,管仲自己不是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吗?由此可知,他的生活豪华是超豪华,他的奢侈是超奢侈。

  既然管仲一生有不光彩的另外一面,为什么当时的人没有人痛恨他,后事的人还要效法他呢?这是因为,管仲的改革是富民强国,在民众富裕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强大,这样的政策是会得到民众拥护的。再有,管仲虽然富贵堪比国君,但是他却从来不在齐桓公面前失礼,自始至终都心甘情愿地居于辅佐地位,这也是当世后代不被人们诟病的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在于,他一生所做的贡献掩盖了他的这个另一半负面人生,正所谓是“一俊遮百丑”。

历史人物故事8

  【释义】

  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黄石公,隐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人物故事9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可谓一代词宗。她的词作脍炙人口,冠绝千古,如一颗耀眼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散发着永恒的光辉。而李清照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名女性,也以她独立、自强的人格,超越了那个时代,成为千古女性的典范。

  身为婉约派词宗的李清照,却写出了张扬着男子之气的诗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字里行间洋溢着巾帼气节,爱国风采。李清照之所以写这首诗,除了表达对于南宋朝廷软弱求存的投降主义的不满,还与她的丈夫赵明诚有关。

  宋高宗建炎三年,即1129年二月份,御营统制官王亦预谋在江宁城内起兵作乱。赵明诚的`部下李谟,得到了王亦要叛乱的消息,马上报告了赵明诚。说来也巧,这时的赵明诚已经拿到了调任湖州知州的调令。赵明诚认为自己不再是江宁知府,所以,这里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由新任的江宁知府来处置。李谟对赵明诚的“不作为”也没有办法。李谟当晚果断地处置了叛乱,击败叛军。天亮后,李谟去向赵明诚汇报昨天晚上的战况,结果发现赵明诚居然和另外两个江宁府的高级长官,趁天黑偷偷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走了。事后,赵明诚被撤职。李清照虽为一介女性,却非常有气节,她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她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在国难当头之时建功立业啊。赵明诚被撤职后,二人继续沿长江向江西方向流亡。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便是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不禁心潮难平,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句则是着意讥讽自己丈夫的胆小怕事。赵明诚听着这铿锵有力的诗句,羞愧无比,甚是自责。

  面对第二次婚姻的不幸,李清照坚决唾弃了张汝州,又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男子气概。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次是在十八岁与门当户对的赵明诚结为夫妇,成就了二十八年的美满姻缘,也成为羡煞众人的一段佳话。第二次的婚姻十分短暂,在赵明诚死去三年后的1132年,四十九岁的李清照再嫁张汝州。这一次的婚姻十分不幸,只持续了不足百天便离异收场。

  李清照所嫁张汝舟,刚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对李清照百般示好,但结婚之后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巧言骗婚,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清照视之如命。当张汝舟的要求不被满足时,便百般折磨李清照,欲置她于死地。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决定摆脱这小人。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原来,张汝舟曾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李清照知道,只有将张汝舟告倒治罪,自己才能脱离这张罗网。但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发配到柳州,李清照也随之入狱。幸好负责审理此案的兵部侍郎翰林学士綦崇礼敬重清照的人格,并与赵家有亲姻关系,经他营救,李清照被拘押九天就被放了出来。在古代,一个女人,特别是像清照这样的读书女人的再婚又离婚,势必引起社会舆论的极大歧视。在当时和事后一些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不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还有后世不少敬重李清照的文人,故意淡化掩盖此事。其实,李清照再次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似乎不合乎封建社会的妇道伦理,却合乎人性,而且与人格、气节无关,有什么羞耻可言呢?倒是李清照愤而“休”夫的气节令人赞赏,此举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怕是绝无仅有!这彰显了李清照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嫉恶如仇的气节!

  李清照与权倾朝野的秦桧夫妇沾亲带故,却行同陌路,不屑于攀附奸邪,表现出了可贵的高风亮节。秦桧妻子王氏是李清照的亲表妹。小时侯二人曾见过面,一起玩耍过,彼此大了,生疏起来。从史料上看,李清照没有半点与秦桧夫妇交往的记载,李清照及其夫君赵明诚的著作中,亦丝毫找不到关于彼此来往的文字记录。李清照在被张汝舟骗婚,与张动了官司时,也没有去求助于已贵为当朝宰相的秦桧,而是求助于反对秦桧的自己丈夫的远房亲戚綦崇礼……李清照晚年,漂泊江南,流离失所,靠变卖留存的文物及亲友的援助度日,生活十分艰难,但她始终未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表妹夫家求援。足见李清照是非分明,很有骨气。

  正所谓:才情弥漫相思愁,五分凄苦半腔柔。婉约不乏巾帼气,率真面世足风流!

历史人物故事10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那么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开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历史人物故事11

  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人们痛恨这些日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最杰出的`一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戚继光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从此,戚继光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戚继光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戚家军连战连胜,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

  戚继光又率军到了福建。戚继光决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最大据点横屿岛。为了接近横屿岛,戚家军将士冒着巨大的危险,赤膊匍匐前进在海滩上。戚继光亲自擂响战鼓。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盘踞在岛上的大批倭寇被歼灭。戚家军又乘胜前进,把福建沿海的倭寇一一扫平。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伟大的统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历史人物故事12

  【释义】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语出】

  《后汉书班超传》。

  【人物】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觉得很闷便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历史人物故事13

  苻坚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在公元383年带着八十七万大军威风凛凛直向南方挺进。他有个如意算盘:这次肯定能把晋朝给拿下。经过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向东开发,黄河北面的军队也调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前秦针对东晋摆出了一股咄咄逼人的架势。

  建康城里,晋孝武帝和文武官员变得紧张起来了,他们都盼着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祖上是有名望的士族。从北方到了南方后,他跟王羲之结为好朋友,他们一批朋友常常在会稽的东山聚会游玩,吟诗喝酒。谢安有才干,又有威望,可是年轻时他宁愿隐居在东山,就是不肯做官。经人推荐他也当过官,只干了一个月,就溜回东山了。直到四十岁,他才再次出来做官。后来人们就把重新出来当官叫作“东山再起”。

  谢安非常喜欢下围棋,他下得很慢,常常把后几步棋思考清楚后才运子。当时他的一批朋友都不如他,有的时候,棋友看到他镇定自若的神情就已经气馁。他做事也是这种风格,了解他的人知道他是胸有成竹,不了解他的人还真为他着急呢!

  那时,东晋北面的边境常常遭到前秦的骚扰。谢安推荐自己的侄儿谢玄去广陵(今江苏扬州),掌管江北各路人马。朝廷中有个叫郗(xī)超的.官员,一直与谢玄不和,听说谢安推举谢玄,便感叹道:“谢安的高明,在于他能不避嫌疑,以国事为重,推举自己的侄子;谢玄的才能则保证他担当重任,不辜负谢安的重托。”

  谢玄一到广陵就开始招募军队。当时有不少从北方逃难的人到了广陵,谢玄把他们都招募进来。其中有个彭城人叫刘牢之,武艺高强,谢玄重用他,他们训练出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这支军队常年驻扎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京口又称“北府”,所以这支军队被称做“北府军”。

  面对苻坚号称百万的军队南下,宰相谢安对原有的防守力量又重新作了部署,他派弟弟谢石为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带领八万人马在江北抵抗秦军;派胡彬将军带五千水军到寿阳(今安徽寿县)对付东来的前秦水军。

  出发前,谢玄特地去见谢安,请教宰相面对兵力远远超过自己的敌军,该怎么打才是。谢安像没事似的说:“不要急,我自有安排。”

  谢玄只得等着谢安的安排。可是等了老半天,谢安还是没开口。

  谢玄只好回了家,可是心里仍然放心不下。过了一天就请好朋友张玄去看望谢安,顺便问问宰相到底怎么个安排。谢安见到张玄仍然没说什么,而是带张玄到自己在山上的一个住地。那里有许多有名望的客人,谢安跟他们谈天说地。张玄几次要开口,可是没有机会。

  一会儿,谢安对张玄说:“你是个下棋高手,能不能跟我下一局?要是赢了我,这山上的房子就是你的了!”

  张玄本来没有心思下棋,不过想到趁下棋的机会可以问问宰相谢安的打算,也就答应了。谢安下棋像他平时那样不急不慌,张玄却下得挺不自在,结果张玄输了。

  接着,谢安又带大家观赏山上的景色,直到天黑才回到住地。

  晚饭后,谢石、谢玄等将领都来了。谢安把他对战事的分析和估计一一说明白,把每个将领的任务也一一交代清楚。就像他下棋那样,有条有理,步步稳当,绝不马虎。谢玄听后,原先的疑虑一扫而光。众将领充满信心地回到军营去了。

  在荆州的桓冲知道苻坚的进攻来势很猛,不由为建康的安危担心。他派出三千精兵赶到建康增援。不料谢安对他们说:“我已安排妥当。你们还是快赶回去把西面把守好。”

  桓冲听了回来将士的报告,仍然很不安。他说:“宰相真有气度,镇定自若。可是他不会打仗,兵力本来不如敌军,让几个年轻人去指挥,我看要大事不好了!”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再说苻坚到了寿阳,他以为晋军人数少,不堪一击。正这个时候,谢玄派出刘牢之带领五千精兵,对在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的秦兵发动突然袭击。这支北府军就像猛虎下山一样,直向秦军冲杀过去。秦军哪里是对手,刚一交手就垮了下来。秦军将军梁成被晋军杀了。其他秦军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大部分淹死在河里。

历史人物故事14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大臣祁黄羊:“南阳县缺一个县官,你认为派谁去当合适?”

  祁黄羊立刻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让他去做官呢?”晋平公惊奇地问。

  “你只问我派谁去合适,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派解狐去做了南阳的'县官。果然,解狐在南阳办事很公正,为那里的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里缺个大法官,谁来当合适呢?”

  “祁午可以做好。”祁黄羊说。

  “可是,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晋平公感到很意外,心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大法官,也不怕别人说闲话。”

  祁黄羊说:“你只是问我谁可以胜任,并没有问我他是不是我的儿子呀!”

  于是,晋平公派祁午去做大法官。祁午当了大法官以后,也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十分拥护他。

  孔子听说后,称赞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品德和才能作标准的。既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荐他;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就不推荐。祁黄羊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哲理点拨:做一个诚实坦荡的人,是没有必要顾忌大多的。

历史人物故事15

  宋哲宗时司马光受命主持朝政,为求行政革新,爰在自宅厅堂立一榜示,内容大义如下:来访诸亲友,若发现国家施政有什么缺失,百姓有什么疾苦,可直接上奏朝廷;我将与有司商讨后,择其良议者面圣,并遵圣裁办理。若发现我本人有什么过失,或是办事不周的'地方,也请大家直接指教,或是以书面交予门吏后转给我,我一定警惕自省,改正缺点。关于升迁调动、诉讼狱政等方面的问题,请向朝廷上奏,我们一定会加以研讨相关具体措施,并落实执行。至于光临舍下,而非属上述情事者,请勿提出来。

  司马光可谓是一个清廉、无私并重视利益回避的典范人物。如果每个首长、主管,都能将告客榜示的内容意旨放在心上,而不是讲归讲、做归做,相信久而久之,机关的廉能形象,自然可以获致肯定。

【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的故事01-03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12-14

历史人物小故事06-23

历史人物经典德育故事06-28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07-03

历史人物张衡的故事11-24

历史人物故事03-10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05-27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