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一、慎祝福
元宵节祝福短信发出要避开最凶的时辰:辰、酉。最好是在吉的时辰发出:子、卯、午、戌。当然,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难,如果你不能完全做到,那么起码你应做到:发给你最敬爱、最尊重、最亲密的三位亲朋好友的祝福问候必须在吉时。到了这个时候,打个电话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二、看月亮
正月十五的时候一定记得出去看月亮(如果有明月),那时可以在白纸上画弓箭,然后在吉时对着月亮大声喊:嫦娥,下来吃元宵了!如此这般你和在场的朋友们都能好运连连。这同样也是春节期间让自己改运、增加桃花的最有利的时机之一。因为古有诗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看婵娟是一种长久的'期望和象征。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三、送神灵
虽然初一,十五是烧香求神的好时间,这天要诚心祈求上苍给自己好运。但是正月十五一过,个个神仙都要各就各位,如果家里请了一些神灵回家过年的,不能忘记在正月十六把他们送回原位,不然时间一长,会带来灵异反应,影响运势。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四、纳旧俗
元宵节有些旧时的风俗,可以多加采纳。旧时妇女们相信在上元夜到外面去照月光会受孕。同样的,少女们之间也有传说,照井水,面较美。男士们则相信元宵夜睡得越晚自己会越长寿,而孩子晚睡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增福添寿。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五、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这也是人们用来消灾祈健康的一种活动。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在元宵节之夜,很多妇女就会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就样就能祛病延年。元宵节这天单身的朋友利于多走动,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运势。
过元宵节必备的开运习俗六、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在中国十大开运习俗之一,吃汤圆也叫吃元宵。因为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2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1:
灯节在隋炀帝时代就有,是隋炀帝为了接待外国使臣特意准备的赏灯节,并且在民间也形成了一种规模。在唐朝时期规模最大,元宵赏灯节达到了3天,宋朝赏灯时间达到5天,而在明朝更是达到极致,将赏灯时间延长至10天。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2: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
最为常见的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王丽平说,河北地区的元宵节习俗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正是因为人们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祈盼,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也希望这些民俗活动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久远。”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3:
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
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在井陉有多种流派沿传,尤以东南正、庄旺、南固底的拉花最为出色,最有代表性。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拉禄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以打击乐伴奏。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音乐浑厚粗犷。欢快的舞步,活泼、风趣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4:
邯郸的武安傩戏也是元宵节一种特有的习俗。
据了解,傩舞是古代祭仪式中的一种舞蹈,傩戏是在到傩舞的基础之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傩祭源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周代叫做傩。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再某些地区,傩舞本身已发展成傩戏,傩吸表演的主要特点是角色都戴不制假面,傩舞和傩戏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中国表演艺术由歌舞向戏剧形式发展进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面貌。张家口的二人台、打树花也是当地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二人台的最大特点是舞蹈幅度大、跳跃性强、总体给人以粗犷憨厚之感;音乐上较婉转、细腻、悠扬;打树花则是张家口元宵节最为具有观赏价值的一种活动,夜幕降临,匠人们把砸碎的铁器装入炉中为晚上的'活动做着准备艺人用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木勺子,将废铁熔成的铁水一勺勺泼洒在古老的城墙上,甩溅出绚丽多彩的火花,活动场面极其壮观。观众们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花会形式无不拍案叫绝。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习俗5:
广平县“踩跷”闹元宵更可谓是一道丰富的元宵节“大餐”。高跷在广平县已流传了几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踩高跷的高手。无论男女,人人都练就了一脚功夫,只要一绑上高跷就能疾步行走。
每到春节,他们就画好脸谱,穿上戏服,踩上高跷,上街表演。往往从正月十一、十二,人们就开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方告结束。踩高跷时,人们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像吕洞宾、何仙姑、红娘、济公、张生等。经常演出的剧目有《西游记》、《八仙过海》、《蟠桃会》、《花果山捉猴》等30多种。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
“元宵节里人们特别重视团圆,只要能够赶回家的人都要尽量赶回家和家人团聚,”王丽平说,平山县的元宵节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习俗,就是女儿结婚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在婆家过,而第一个元宵节则要和丈夫回到娘家过,“这算是河北地区独特的一种元宵节风俗。”
为了纪念团圆,古代便有了吃元宵的习俗,“北方叫元宵,南方则叫汤圆,虽然叫法不同,但寓意相同,均是表团圆之意。”而在平山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正月十五这天是早上吃饺子,晚上吃汤圆,这也是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一种习俗。
元宵节的第二重含义就是驱邪祈福,这一天也被视作狂欢节,人们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灯会,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灯笼,以表达对春节的留恋。“虽说元宵节过后,就意味着春节结束了,但这却是一年的新开始,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祈盼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3
元宵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元宵节,又被叫做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划旱船
划旱船也被称为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都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就是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就好像是一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走百病
元宵节除庆祝活动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信仰性质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的人大多都是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者是走墙边,或者是过桥、或者是过走郊外,其目的就是为了驱病消灾。
随着历史的发展,元宵节的庆祝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踩高跷、耍狮子、扭秧歌、划旱船、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传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立的。传说中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说中,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4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元宵节花灯的寓意介绍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这天,人们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节风俗
放烟火
元宵节晚上,人们会在房前屋后、广场上、茶楼等地点燃放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这一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据说这是为了祈求平安、驱除邪气、祭祖神。
放孔明灯
放孔明灯也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习俗,这是一种用纸与木棒制成的灯笼,人们在灯里装上香油、灯芯、火柴,待点燃后,便可以放飞于空中,寓意祈求远离疾病、灾祸,实现健康平安,顺利前程。
看花灯
花灯是元宵节的又一大特点。在元宵节晚上,各地都会举办花灯展览,展出各种形态新颖、色彩缤纷的花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花灯有许多种制作材料,形状也各异:有的是竹木制的人物、动物、景观等;有的则在纸片上绘制突出图案,制作精美瑰丽。
猜灯谜
灯谜活动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既能增加人们的智力和文化娱乐性,又能增进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灯谜一般是在彩灯上挂着或者写在灯笼上。灯谜可以是成语、歇后语、诗歌、谚语等等。
赏月
元宵节也是一年中赏月的好时候。在月色明亮的晚上,人们常会组织家庭、朋友一同赏月,有些地方还会组织赏花灯、赏月互动活动。
吃元宵
元宵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食品之一。元宵通常由糯米制成,中央包裹着豆沙、芝麻、桂花和其他馅料。有些地方还有其它传统小吃如汤圆、花糕等。吃元宵寓意着家庭团圆、甜蜜幸福,也象征人人平安、幸福美满、共度团圆佳节。
元宵节的美好寓意是什么
1、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2、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
3、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4、元宵节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5、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6、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7、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被搅热。
元宵节简介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5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玩龙灯不但老百姓玩,军人也玩,长度也为他处所不及,短的.十余丈,长的百余节,玩起来多则上百人。纱灯有楮练纱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画,愈是高手价值愈高。
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猜中者即奖所售物品。有一种由南京人首创的“走马灯”,外罩灯笼,内点蜡烛,利用空气热胀上升的原理,带动灯面转动,灯面上画着各种姿势的骏马疾驰,宛如万马奔腾。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人的一项发明。
龙灯气势磅礴,纱灯精美绝伦,五光十色,万象争辉,引得长居逗客倾城出,欢歌笑语动地来,“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近几十年来夫子庙元宵灯会越办越红火,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声光电控,五花八门,维妙维肖,斑斓夺目。灯会自春节起,为期一月。期间,每天吸引四方游客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6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吃元宵自然是节日的一个重要的习俗。小小的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里面的馅料一般为甜,象征着人们的生活甜甜蜜蜜。十五元宵,全家齐聚一堂,欢欢喜喜的吃元宵。
二、猜灯谜 十五元宵节之前,古代的文人墨客喜在家做灯,灯的`样式各种各样,在灯面上写上各种各样的灯谜,十五元宵的晚上,人们纷纷来到街上,看到喜欢的灯,猜出灯谜,这些文人墨客便会将灯送出。也就是十五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送彩灯。即使现在我们过节的时候也是在街上挂满了彩灯。
三、舞狮子、舞龙 狮子,龙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在在年节和喜庆的时候表演。
四、耍啦 耍啦也能被称为扭秧歌,这是十五闹元宵一种特殊的习俗。十五以前就开始排练,从十四开始演出,在十五那天正式演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表演,节目也是各种各样,有举花灯、百船、踩高跷等节目。
五、走百病 这个习俗主要是妇人和女子过得,这一天,妇女和孩子在桥边,河边走过,寓意将病祸都驱走,寓意平安吉祥。
六、逐鼠 逐鼠并不是驱逐老鼠,而是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熬上一大锅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等地方,不让老鼠吃蚕宝宝。传说这样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7
上海元宵节习俗
上海元宵节的习俗:挂望田灯、串马灯
上海农村农田里挂上一盏灯,称做“望田灯”,预兆五谷丰登,讨个太平年成。吴淞一带店家挂跑马灯、鱼灯等,乡间各庙宴神,在庙门前立灯塔、架桥灯,饶有情趣。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 “掼火球,照田财”。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 “串马灯”。
老上海元宵节吃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寻觅记忆中老上海乡村元宵节几段尘封的剪影:上海县农民元宵夜食南瓜、苦草、高粱圆子,黄、绿、红三色兆丰年;或做12只大圆子,用手指在圆子顶端揿出潭印,蒸熟后看潭中积水多少,以卜当年每月雨水。川沙居民元宵爱吃谢年的“收心馄饨”,入夜,寺庙前高悬七层至九层红灯,农人手持火把走在田头“调火龙”,唱:“花三担,稻六石,赤米绿豆收两石”,祝祷丰收;他们还点燃田边茅草,俗称“炭茅柴”。
南汇地方家家做高粱、糯米圆子,中午包馄饨,夜里,孩子们玩“炭茅荡”,举着火把绕着自家的田头边跑边喊一些祝愿自己家种的庄稼比别人好的话。宝山的桶形天灯别有情趣,点燃油灯,带着人们美好的祈愿冉冉飘向深邃的夜空……奉贤元宵夜,农家点燃天香蜡烛,祥瑞之光可兆丰年。此地做的汤圆大不同,花包形称“花包圆”,稻堆形称“稻堆圆”,寓意粮棉大丰收。崇明地方糯米茧团形状巧,两头大来中间小,元宵中午,包的馄饨叫 “兜财”,下午,用筷子插上茧团,放置田头,祈求丰收,叫作“斋田头”。
扛三姑娘
沪郊农家有元宵节“扛三姑娘” “迎紫姑”习俗。“紫姑”俗称“坑三姑娘”,是传说中的“厕神”,即用一只淘米箩,箩上插一只银簪,由几个姑娘“通神”邀请田角姑娘、场角姑娘、坑三姑娘等“三姑娘”“降神”,或用淘箩或畚箕下缚一只筷,由二人扶着,让筷在木屑或糠秕上写字以卜雨水、年成及婚事等,多由妇女参加。询问吉凶祸福,是一种迷信活动。
走三桥
元宵夜,吴淞等地还有“走三桥”风俗,妇女结伴相行,或拖儿携女,或挟持婴儿衣衫走过三座大桥,认为可实现一年保平安,求生贵子,祈祝幼儿祛病消灾等愿望。沪地乡村亦有“卜流花”旧习,炊前,用糯米或玉米等投入煮沸的锅水中,谷物爆开粉碎为末,是大好征兆!据说元宵之夜少女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此时,天空一轮明月、皎洁如玉,地上一片灯火,良辰美时,此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
金华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放灯
元宵前夕,东阳市卢宅古建筑群内的肃雍堂大堂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每到农历闰年元宵节期间,肃雍堂都会张挂大堂灯。今年的这套大灯,高4.05米,直径2.10米,重122.5公斤,中间用羊皮、料丝、羊角3盏大灯上下相接,外围垂6串24盏羊角小灯和珠篮灯,共用40万颗彩色玻璃珠穿就。
元宵节放灯之俗,始于汉朝。汉明帝提倡佛法,每到正月十五日晚即令点灯,表示对神佛的尊敬。元宵节放灯习俗就这样开始了。到了唐代,元宵节放灯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长安“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唐明皇李隆基令人制作过高达150尺的灯楼。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坠,风吹金玉,铮铮作响。
到了宋代以后,元宵灯节更是热闹异常。元宵放灯时间,汉朝开始仅张灯一个晚上,唐玄宗规定三个晚上,北宋延长至五个晚上,到了明朝朱元璋时,规定从正月初八晚开始张灯,延至十七晚落灯。唐代放灯时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出现了灯谜,到明代又增设了戏曲表演。
如今,在金华也还有许多地方有花灯,花灯品种繁多,多姿多彩,有的灯还是传统样式,像手提灯尚用蜡烛,也有的已用电灯取光。
品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始于宋代。宋代《平园续稿》一书记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据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澄沙团子……十般糖之类。”这种“糖圆子”、“浮圆子”因应节而做,后改称为“元宵”。元宵节吃元宵,意在祝一家团圆和睦,并借以表达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的心愿。
元宵从制作上分为两种:一种为实心,不带馅儿的;另一种是带馅的,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元宵可带汤吃,也可炒吃、油氽和蒸吃。元宵的口味,有荤有素,有甜有咸,有酸有辣。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已跳出应时食品之外,成为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品种,口味更显丰富。
猜灯谜
元宵前后,我市很多单位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来源于民间口谜,后来经过文人加工就成了谜语,其中包括灯谜、事物谜、儿童谜、填格谜等。
谜语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服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讲民间故事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寓以深意,以期收到预期效果。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瘐词”,这就是谜语书面创作的最初阶段。到了秦汉以后,谜语形成为一种书面创作。到了南宋,谜语变成元宵节里特有的游戏方式。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缤纷的花灯之上,供人猜射,称作“灯谜”。如今,猜谜活动已成为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色彩的一种文艺活动。
迎龙灯
迎龙灯在金华很多地方都有,这些年也越来越为各地所喜爱。前两天,浦江、义乌、磐安、金东等多个地方举办了迎龙灯活动。像浦江县白马镇旌坞村在村里的广场上舞动板凳龙,当天共有三条板凳龙在村里“闹元宵”。元宵节扛起板凳舞龙,是当地农家新年里的大事。
金华这边的龙灯,大多为板凳龙,又称为长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一条龙从头到尾,由几十节、几百节甚至上千节板凳串联而成,长度从数百米到几千米不等。2006年,浦江板凳龙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12种雅趣汤圆
雪中送炭汤圆
所谓雪,就是汤圆雪白的外层,而炭则是内层的炭烧朱古力馅,汤圆味道较浓,所以就配以一个清新的玫瑰花汤底,喝一口汤,吃一口汤圆,就是最佳的吃法。
玫瑰椰露汤圆
单看外型已够赏心悦目,吃一口,更有双唇在浸玫瑰花浴的感觉,椰汁、鲜奶再加玫瑰花,清润而暖和,再加上同样有美颜作用的芝麻汤圆,最适合女孩子品尝。
香蕉奶皇汤圆
奶皇汤圆最叫人难忘之处,是外层够薄够干身,汤圆皮软糯却不糊口,以往有芒果、麦提莎、榴及燕窝等口味,今次则返璞归真,以最简单的香蕉做馅,蕉味浓郁,软绵绵的口感不比一向好卖的芒果逊色。
桂花南瓜汤圆
南瓜汤圆通常以南瓜做皮,这个则以南瓜做馅,外层蘸芝麻增添香口的感觉。汤圆放于桂花糖水内,外香内甜,保证这个元宵节会甜蜜蜜。
翡翠汤圆
新年吃得太饱太腻,翡翠汤圆就专为怕腻的人士而设,由糖水至汤圆都属少甜配搭,绿茶味汤圆皮内藏的是红豆白奶黄馅,白奶黄即纯以蛋白做成的奶黄,味道较清,所以加入了有咬口的红豆,试过味道确没有一般的腻,叫人对吃汤圆的看法大为改观。
菠菜花生蓉汤圆
菠菜做馅的汤圆也不一定是碱的,因为菠菜内加入砂糖及花生,却依然有淡淡菜味,吃起来特别清,也适合大鱼大肉之后食用。
燕窝红宝石汤圆
云南东南部的.建水以燕窝驰名,该处的岩燕不同一般的海燕,无腥味而且蛋白质特别丰富,这个红宝石汤圆就是以冰糖健水燕窝作糖水底,每碗都有燕窝,配合甘笋汁皮的小汤圆,很清甜。
定心汤圆
可说是层次感最丰富的汤圆,是云南人过年必吃的早点,馅料有火腿、花生蓉及晒干的云南桔皮,最精彩的是汤底,用云南野生玫瑰,晒干后加入片糖及黄酒放入山洞内发酵半年以上,做成玫瑰花酱储存。吃时宜将汤圆切开,让花生粒及桔皮的香跟带清醇酒香的玫瑰花汤融为一体,几种香味同时向味蕾冲击,实在非比寻常。
山珍珠翡翠汤圆
山珍珠是生长在云南海拔四千尺的一种野生果实,具有乌发及养颜的作用,虽然无味,却口感烟韧,配合用菠菜汁做成的小汤圆,做出如水晶加翡翠般的效果。
金陵雨花汤圆
搓成雨花石一般的花纹,其实是芝麻味及原味糯米团的混合,汤圆比一般的细小,一口一个,精细可爱。
青豆蓉汤圆
上海王家沙以蟹粉汤圆最知名,但由于香港人不太接受,现已停止供应,跑出的反而是青豆蓉汤圆,选用纽西兰青豆加糖打成蓉,味道跟豆沙颇相似,不过甜度较低,而且有一阵豆香,汤圆呈榄核形,入口感觉更细滑。
平海汤圆
对咸味而馅料多多的汤圆一向无甚好感,但惠州的平海汤圆确实很香。馅料有虾米、唐芹、肉碎、冬菇及津白等,肉不过多,却有一股津白及虾米的清香,汤底以猪骨及津白为主,味道同样很清幽,虽然汤圆个子比一般的大,却无损讨好的感觉。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8
唐宋时期,浙江各地的元宵观灯习俗已十分盛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正月十一夜日》就是记录了杭州元宵灯夜的盛况,把杭州的元宵节与京都灯会相比美:
“灯火家家市,箫笙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到了宋代,三天的元宵灯节又延为五天,以应“五谷丰”的吉兆。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述:“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火不绝”。从官巷口到众安桥悬卖各式花灯称为“灯市”。当时家住杭城官巷口之南面保康巷的著名女诗人朱淑贞曾写下《元夜》词说:“花市如灯昼。”
府衙门前扎大型彩灯时称“山棚”。灯口千变万化,琳琅满目。其中以苏州、福州产的灯为富丽堂皇,有用五色珍珠结成网的“珠子灯”,镞镂精巧的五色染成的“皮灯”,五色蜡纸糊与的旋转如飞的“戏马灯”,还有引人注目新安产的无骨灯。此灯制作特殊,《武林旧事》说: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如玻璃球也。景物巧夺,前无其比。
元宵之夜,居民倾城而出,上街观灯。约至二鼓时分,知府乘小桥上街游尝,并东市西坊搭台,上,坐观,台上。成为观灯的高潮。
皇宫之内,为了表示与民同乐,在复古、膺福、清燕、明华等殿县灯持彩,气氛热烈。同时又在丽正门搭起五大高的彩灯楼,称为玻璃灯山,上千只各式精制的彩灯,怪怪奇奇,无奇不有。正中用正色玉栅灯排成“皇帝万岁”四个大字。
二鼓时分,乐声四起,烛灯彩旗纵横,皇帝乘着辇,一路观赏游览,直登上丽正门城楼,宴请文武百官,形成宫中观光之高潮。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两次观看杭州的`元宵灯节,一次是血气方刚的十九岁,一次是六十年后再入朝庭修实录史书,他感叹地赋诗一首:
“承计当进入帝城,笙歌灯火连夜明。宁知六十余年后,老眼重来看太平。”
元宵夜灯市以南宋为最盛,明清沿袭。直至民国时期,杭州元宵节仍很兴盛。元宵灯市一般在十二日开始,至十八日落灯。十二日将新做龙的龙灯抬至城隍山龙庙,拜供后,以墨汁点其睛,称为“开光”,俗叫“龙灯上山”。
清代杭州,据《江乡节物诗》载“十三日上灯节,家家户户以糯米粉搓成小粉团,煮以供祖先,称为‘上灯圆子’”。十五夜,用糯米粉搓成大圆子,其中馅有切得细细的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豆沙之类,名曰:“灯圆”。
元宵节一些地方的习俗: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XX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XX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XX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XX县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XX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XX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9
方法/步骤
吃元宵是一个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习俗,多在元宵节吃,也有当点心吃,一般有多种馅料,其中豆沙馅的最为多,元宵除了一般的,还有酒酿小圆子等种类。
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汉族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汉族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又称舞龙、龙灯舞,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从春节到元宵灯节,中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耍龙灯已成为一种形式活泼、表演优美、带有浪漫色彩的汉族舞蹈。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0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1、挂红灯
挂红灯是元宵节传统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行,关于挂红灯习俗的由来还和著名“黄巢起义”中的黄巢有关。
2、吃元宵
每年的元宵节,全国上下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要吃元宵的,当然这一天有些地方的人是不吃元宵的,有吃水饺的,也有吃其他的传统美食的。
3、观花灯
元宵节观花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明帝时期,最初只是流行于宫廷,后来慢慢地流传到了民间。小时候倒没有所谓的观花灯,可能这也和观花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一定的条件有关吧,这几年倒是每年都有,不过今年估计是没得看了。
4、猜灯谜
猜灯谜是和观花灯一起的,是比较有趣的一个环节,现在有些地方每年元宵晚会不是也有猜灯谜吗。
5、耍龙灯
耍龙灯的习俗寓意着祭神、驱邪、贺喜、消灾降福等,目前有些地区在元宵节这一天有耍龙灯的习俗。
6、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元宵节传统民俗,是娘家人为出嫁(新嫁)女儿送的,寓意着希望新婚女儿早点儿孕育小生命的意思。也有的地区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送孩儿灯。
7、踩高跷
踩高跷是古代百戏之一,也是有些地区元宵节很有特色的一个节目。
8、舞狮子
舞狮子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部分地区会有元宵节舞狮子、舞狮灯的活动,似乎和有些地区的耍龙灯有异曲同工之妙。
9、走百病
“走百病”又称“游百病”,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元宵节这天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觉得如此可以达到祛除百病的效果。
10、迎紫姑
听上去是不是很好听,但是其实所谓的紫姑其实就是厕姑,是厕所之神,在古代民间有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迎紫姑的说法。
11、祭门祭户
祭门祭户分为祭门和祭户两种,就是在元宵节这天在门户上插上杨树枝,将一双筷子插在盛放有豆粥的碗里。
12、逐鼠
逐鼠是起始于魏晋时期的一项元宵节活动,这项元宵节活动很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那些养蚕人家的,因为老鼠往往会糟蹋大片大片的蚕,而通过用米粥喂老鼠后,老鼠被喂饱了也就不吃蚕了。
13、偷菜
如果你将这里的“偷菜”理解成游戏“偷菜”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里的偷菜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而且出现的比较早,据说在辽金时期就已经有了,也就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相互区偷取别人家菜园子里的青菜,而被偷的人家也不会责怪。是不是和游戏“偷菜”挺像的,或许游戏“偷菜”就是从这里得来的灵感呢。
元宵节别称
元宵节还有其他的名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古代也有人把元宵节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什么时候吃比较好
元宵的使用时间,建议早餐不宜食用,因为早上起来时人的胃肠道功能是最弱的,而元宵的外皮大部分都是糯米做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而导致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生活。建议中午或者晚餐时间食用,同时一次食用不要超过5个,糖尿病患者、溃疡病患者更是要浅尝辄止,同时要搭配一些蔬菜吃。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1
汕头元宵节习俗:赛大猪
每年农历正月十七、十八,汕头月浦乡和澄海冠山村都会举行一年一度传统民俗活动——赛大猪。
赛大猪,赛的不是千猪竞跑,而是千猪尽美、尽肥。每家每户把一年来精心饲养的猪开膛破肚,趴在一个个约有1米多高特制的木架上,摆放在宗祠里。这些被当作供品的大肥猪都高昂着头部,嘴里塞着大桔,头上戴着大红花,身上盖满了大红的“喜”印。有些还把猪脖子上特意留下的一些毛发染成红色,整个场面呈现一派喜气。
每次赛大猪时,都会请潮剧团在宗祠前搭台唱大戏,赛大猪的主办地宗祠也会焕然一新,张灯结彩。众人游走在大猪间,赏大猪、听潮剧、祭奠祖先。比赛结束后,参赛者各自将大猪抬回家,只留下猪头。猪肉会依次分赠给亲友,图个吉祥。
雷州元宵节习俗:穿令箭
在元宵节期间,湛江各地乡村的飘色表演中,有一项绝技,叫穿令箭。所用的令箭是用金属特制的,有铜、铁、银、不锈钢等各种材质。结构实心,上粗下细,尾部呈针状,长短不一,一般一米左右。
表演出游前三天,先将令箭打磨清洗,然后恭敬地放入庙宇封令;取令要郑重其事,用香烛拜祭。表演者要沐浴净身,有的还要斋戒吃素三天。表演时用令箭由一边脸颊穿进口腔,再从另一边脸颊穿出,用手扶着外露部分,让人们抬着游行,行程有的数公里,时间两三个小时,自始至终神态自然。穿令箭出游,被认为有神灵庇佑,平安保障,能逢凶化吉,故表演者大多数不讲报酬。令箭拔出时,表演者的脸颊看不见洞口以及流血的痕迹,令人惊叹。
丰顺元宵节习俗:烧火龙
埔寨火龙是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六年,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年元宵之夜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祥和吉利、岁岁平安。火龙表演吸引周边数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
潮州元宵节习俗:赏花灯
元宵游花灯历来盛行。史料记载,清代元宵游花灯以潮州最为有名。“游花灯”队伍前导为火把、龙灯,接着是潮州小锣鼓和花灯屏,末尾是1只五彩凤。潮州花灯不同于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和广州的走马灯,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独特,有纱灯、活景等。花灯题材有花果、虫鱼、鸟兽和戏剧、民间故事人物等。潮汕花灯多时达百屏,故有民歌《百屏灯》流传。歌词从“头屏董卓凤仪亭,貂婵共伊在戏耍,吕布气到手槌胸”一直唱至“百屏拜寿郭子仪”才结束,就是对历史上潮州游花灯盛况的写照。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2
元宵节的习俗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XX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XX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元宵节的习俗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XX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元宵节的`习俗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XX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XX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习俗
XX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其他地方元宵习俗有什么
1、XX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2、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XX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3、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XX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4、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5、XX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6、XX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7、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8、XX县民於元宵扫墓插竹为灯。XX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篇13
1、元宵节习俗之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元宵节习俗之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3、元宵节习俗之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4、元宵节习俗之猜灯谜
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
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
5、元宵节习俗之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元宵节期间的注意事项
1、元宵节期间,各种活动将到达顶峰,一些商家为烘托气氛会使用大量的彩灯、可燃物装饰,埋下许多火灾等致灾因素。消防不能忘,节日期间如发生火灾,应及时拨打119、110报警。
2、民在场所娱乐时要有序进出,避免拥挤混乱,要注意观察活动现场情况和识别警示标志,做到心中有数;要有意识地了解周围安全通道和出入口位置,见到危险警示标识千万不要靠近和触摸;遇到局部人员拥挤时,不要好奇凑热闹,避免发生拥挤踩踏;遇到突发情况时请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3、一些市民往往聚集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饮酒“狂欢”,为防止酒后滋事伤害案件的发生,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控制饮酒,遇到纠纷冷静处理,切不可大打出手,以免引发严重的后果。
4、各文化娱乐场所及公众聚集场所人流量大,也给小偷提供了“便利”。警方提示,市民娱乐时注意看管好个人物品,贵重物品尽量放在家中或存放在店内,以免造成损失。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02-06
河北各地的元宵节有哪些习俗08-10
东北过元宵节有哪些习俗07-12
元宵习俗有哪些07-12
鸡年的习俗有哪些07-12
小寒的习俗有哪些07-03
立夏习俗有哪些07-05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07-03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