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优势和主要模式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模式下,教学资源主要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教师板书和讲解,学生所能获取的知识宽度十分有限。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可以打破教材固有的知识范围,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影音资料和动态图片等多媒体媒介拓宽课堂的教学资源,授课方式多元化,使得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加生动和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信息技术既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可以当做学生的学习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课件讲授和演示课堂知识点,依托课件当中的图片和视频等信息,简化和形象化课堂难点,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可以在课堂下的空余时间里,自发地通过信息技术媒介收集和学习相关的生物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整合常见误区
有些高中生物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太深,短时间内无法转变教学观念。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信息技术,但是对多媒体课件材料的重视度不够,准备不充分,有些仅仅是相关图片或资料的简单罗列。很多老师未能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课堂上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必要交流,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和抵触的情绪。有些教师在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时忽略了有效性因素。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为最终的教学目的服务,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当中的运用恰当与否,主要是看其对教学过程有无辅助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关联性不强,课堂表面上看起来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但是实际上能传达给学生的有效信息量很少,大部分内容游离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之外,无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虽然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绝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可以取代其他教学手段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有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活动,这是十分错误的生物是一门实验类学科,观察和实验在生物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和运用决不能完全取代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教师板书等教学手段。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化策略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整合,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图像和视频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接受知识信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等与新导入的知识相融,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对课堂教学的限制,将复杂晦涩的理论知识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像视频信息,让学生一目了然。例如,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仅仅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但是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种子萌发过程拍成视频并运用快放模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萌发的全过程。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相整合,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演示实验,之后学生对演示的实验进行机械重复。然而实验中任何一点微小的差异都会导致实验效果的误差。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将实验操作的具体过程通过视频播放出来,有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实验细节可以用放大照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事先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学生实际实验时的出错率,节省实验时间,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另外,高中生物课中有些无法在课堂上实现的实验,例如脊蛙的反射实验、家鸽的解剖实验等。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演示这些实验过程,既能满足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需求,又能培养学生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不断整合的背景下,高中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提高业务素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教师改变过去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虚心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多引导多启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编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互联网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互通有无,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1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教学环境
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本中高度概括的生物学知识、概念、原理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分析,引导学生去建立一定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将知识内容梳理清晰,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教具以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去了解生物知识,更为直观地接触生物学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其进行想象和联想的思考环境。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PPT、图片、科学纪录片等方式,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利用课件等形式来为学生讲解一些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情况和作用,让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突出教学重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和一些难以观察的具体的生物反应,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有时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生物知识网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将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教师可以将细胞增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利用一系列的图片对细胞增殖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解析。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速地进入思考的环境之中,从而减小对增殖规律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3展示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信息技术还可以对一些生物实验予以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T2噬菌体在电镜下的照片和模式图,介绍T2噬菌体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以及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和过程。通过学生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用35S和32P放射性元素予以标记,便于学生得出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内容就有了清晰且详细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了解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摘要:信息技术在现代各个领域都已经开始运用,一个行业如果能良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极大地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当下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也是需要此项技术来推动,尤其是高中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上如果与信息技术结合,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解决许多教学中的困难。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其基础是多样的化学实验。但是在多年的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化学的教学一直不温不火,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在职的化学教师和教育界的专家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方式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师看到了转变的可能性。下面论述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不足、作用以及方式。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方面的应用,我国逐渐开始将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并且推进教育改革,旨在运用先进技术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将来国家发展奠定基础。在政府和教育机构努力加快整合二者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相结合是一个必定要经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方法。并且随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结合后所取得的成绩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教育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即运用信息技术可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依然发现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革。新型技术的引进需要时间去接受适应,所以可能会存在教师因信息技术的介入而放松了教学要求,降低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是便利地改变了所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样不能放弃。同时教师应了解信息技术也会存在局限性,不可完全照搬照用,才能保证教学的良好质量。教师也应当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附带产物,避免完全从网络上照搬课件,全程演示课件不与学生交流的情况发生,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应当谨记。
二、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是所有课堂的主体,教师从旁辅助指导,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具有快捷便利的特点,且信息存储量大,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因教师可从网络上寻找经典的实验案例等,并可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用多媒体讲解,使得课程容量相比之前传统教学时的大且更优。所以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十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育学中的方式
信息技术中的化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可将其中的有效部分相互结合补充,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式,下面展开论述。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将化学知识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2.利用信息,开发资源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困倦心理,降低了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其信息量大,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寻找相关内容,再经过合理整合变化,教授给学生,多数情况下可提高学生兴趣,改变态度积极学习。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鲁教版必修2中的《元素周期表》时,会有很多学生觉得无聊倦怠学习。但是之后笔者在网络上搜索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动画,再经过整理和笔者的讲述,使得学生快速的记下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这就是信息技术所能给教育教学带来的神奇的变化。3.现实事件引入,直观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课程一味地教授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教育和实际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尤其是化学这一门和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更是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做引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寻现实中发生的事件作案例,结合化学知识讲解,教授学生知识。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硫的化学物理等性质以及各种反应时,可从网络搜索相关事件,比如燃煤脱硫的原理以及脱硫的目的等详细向学生介绍,即是通过实际案例将化学知识教给学生。4.实物教学,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难题就是各类化学用品使用、保存以及做实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因学生对化学药品性质和潜在的隐患不了解,也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可能在使用化学药品时会有事故发生,所以学校教师会较少的安排具有安全隐患的化学实验,这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困难。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寻得真实的实物照片以及实际操作实验的视频,学生可通过这些了解熟知操作细节以及明白要存在的安全问题。例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其中的操作方式以及做实验过程中对自身的保护方式。
四、总结
高中化学因其特性在教学上会存在各类的难题,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发现的一项十分有作用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但是有利即有弊,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专家进行慢慢的改进,逐渐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化学这门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淑波.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学科应用的利弊[J].林区教学,2012(03).
[2]张宗平.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4).
[3]秦晓杰.新课标下如何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
摘要:文章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微课技术的便利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将微课作为自主学习的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微课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方便上课使用。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创新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将其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且在课外也可以使用移动终端或者电脑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微课技术的便利性
1.微课的容量小,并且支持各种媒体格式
一般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大约只有几十兆,支持多种格式文件播放。在网络良好的情况下,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课件、教案等辅助资源。同时,学生在手机上也可以实现移动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在机房的电脑上面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新奇中学会知识。
2.教学视频时间短、成果简化,能够多样传播
考虑到高中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有限,在讲述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听一会儿就会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而微课制作的视频时间较短,通常只有5分钟~10分钟,能解决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同时,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微课就可以将知识点的重要内容讲清楚,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点,而且他们之间可以转发微课视频,实现资源共享。
3.微课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早些年,高中生在上信息技术课程时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讲解,学生在电脑前对照一步一步地操作,通常一个知识点教师只讲解一次,如果有问题,学生们课后再问。这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能就会错过重要的知识点,造成不会操作计算机。自从微课技术引入课堂后,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使原本晦涩的基本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易懂。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们有了更多上机操作的机会。例如,在教学“Word文字处理”时,复制、剪切、全选和粘贴这几个操作,教师只需要让学生们看5分钟的微课视频,就可以让他们熟练掌握。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让学生在新奇和快乐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4.碎片化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可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微课的每一个视频只会讲解一个或两个知识点,针对性较强,学生可根据自己上课时所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课后,学生只需要一部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已经录好的微课视频。而且学生只需要看自己没有掌握好的那一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可以有层次地学习。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普及还需要时间
微课在大中城市学校应用较为广泛,但农村学校物质条件有限,再加上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不能熟练地制作和上传视频,使得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普及还需要一些时间。
2.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
微课碎片性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很难形成一整套的教学体系。要想制作一整套完整的微课视频,需要投入大量的师资力量,并且需要教师花时间去不断地完善视频资源。这一过程需要很大的工作量,要想完美实现是有一定困难的。
3.在课外学习中很难实现每个学生都有一部移动终端或电脑
一方面,高中生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每个学生都有一部移动终端或电脑。另一方面,受地区条件的限制,大中城市的中小学基本可以实现人手一部移动设备,但大多数农村学校要实现人手一部手机还有些困难。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1.将微课作为自主学习的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微课观看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指导、解惑、答疑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课前学生们要自己观看微课视频做好预习,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并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使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学生们课后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对没有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2.微课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方便上课使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通常是以PPT展示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视频课件。微课制作的好坏取决于其制作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时要注重对素材的选用以及PPT制作背景照片的选取。
四、结束语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而且减轻了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负担。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效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信息技术的核心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教师在运用微课技术时,要全方位、多角度出发,并注重与学生交流、答疑,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宫静洲.探讨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18).
[2]金婧.因地制“微”,以“微”促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16).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
论文摘要: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旨在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个要求,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根据当前中学生的基础与学情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适应新课程要求、更适合高中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模式
当前新课程改革宗旨要求教学必须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要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完成课堂教学中自身角色的转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不同内容设计符合需要的教学模式,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笔者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9年,对如何上好课、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做了一些思考。特别是近来,在学习与推进“昌乐教学模式”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新的想法与做法,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
实施理由: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能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是所有科目当中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的多,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我校高中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方法: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以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学知识接受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
实际案例:在预备讲授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做了两件准备工作,一是剪辑电影《我的机器人》等精彩片段,在上课开始时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
2.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适用范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四、五章。
实施理由: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是非常烦琐的,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嗦:但另一方面,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规律,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摸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又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
具体方法: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的'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教学案例: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可有四个步骤:根据内容设置主题任务——学生自主或协作完成主题任务——学生成果展示交流——教师合理而又充满激情地评价。
2.1 整拿社会热点,设置主题任务
设置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笔者在讲授《信息的获取》、《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些章节时,以“最美家乡——武安”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传武安这座美丽城市的电子文稿(格式不限)。
2.2 完成主题任务
完成任务是“设置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过程。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小步骤:
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
接着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来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完成教材第四章与第五章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
2.3 成果交流展示
每一名学生的作品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完成的,特别是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教师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对作品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才能让他们保持这份学习热情,继续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
2.4 教师鼓励性评价
教师精心审阅学生的作品并给出合理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教师需要尽量发现亮点,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还可选出特别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其他班的学。
3.不拘一格——混合教学模式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混合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习“昌乐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学习其精神与宗旨。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才会是快乐的。我们的教育才是育才更是育人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0
[2]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6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进步。不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地理教学,其目的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将二者整合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具体探讨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1.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只能通过想象对知识加以理解,这样枯燥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重难点知识简化,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2有利于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
高中地理理论知识较深入,大多是文字描述。地理本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将原本抽象且难以理解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不仅仅学会知识,更懂得如何真正地将这些知识合理的运用在具体实践中。
1.3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到具体教学中
高中地理课本内容主要是围绕人地协调的理念而展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明白技术运用的真正目的,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掌握,能够从中领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4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学会分析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从中明白知识所带来的真正的意义。
2.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2.1将多媒体与地理教学有效结合
绝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述从而获得理论知识。但是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必须将多媒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简单易懂,学生才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真正地产生兴趣。多媒体包括很多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比如,在讲到人地关系的矛盾时,可以考虑给学生播放一些由于人地关系不协调导致的一些灾害,在观看视屏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对接下来的人地关系知识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2有效地对地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方式的专业化进行培训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伴随着另一个新的技术的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远远落后于新兴的科学技术。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能的培训,让教师在培训中真正学到新的技能,学会新的方法,并将所学方法和技能有效地展示在课堂中。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感兴趣的地理内容,多渠道地搜集相关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思考怎样将抽象深奥的.地理知识转变为简单易懂的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当代社会高*政治教学的需要。
2.3促进学习资源有效合理地共享
高中地理教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和图片通过音频或视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互动式教学。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分享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地理教学心得体会分享在网络上,或者录制微课,让教师之间实现教学上的互动,互相学习教学方式,教学工具的运用等。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去学习地理课本知识的能力,系统深入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将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在学习中的参与度,促进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能够对社会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办法;这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能够自我思考,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方式,可以为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发掘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强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导学应抓好以趣味作为问题导学的开展基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发表,发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论文投稿
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增加了活力。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质对于逻辑性教学要求较高。而实践操作中的严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信息技术课堂引入问题导学法,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参与热情,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导向,重新认识信息知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从而实现信息课堂的有效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趣味”作为“问题导学”的基础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该学科的严肃性,造成学生在理论上死记硬背,在实践操作中按部就班,信息技术教学严重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受到了抑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加以改进,适时采用问题导学方式,学生的注意力将被高度吸引,而教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点也将转化为学习兴趣点。
例如在“信息安全”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下列问题: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私人电脑传播病毒是什么?利用网络查找并记录“蠕虫”的历史;你了解特洛伊木马吗?这些问题的设置,有的是学生有所了解的,例如木马病毒等,有的是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答案,例如第一个问题中的C-Brain病毒。通过对这些常识的了解,学生们对于病毒的侵害性和危害性有了更多认识,同时对于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更加完善。由于这些问题都涉及一定的科学历史故事,所以在某一层面满足了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对信息安全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以问题设置导入学习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气氛也将更加自由活泼。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消除了对教学难点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树立起学习信心,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二、以“实践”作为“问题导学”的方式
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捷径,曾经有教育学家指出:“听到的知识会在三天内忘记,看到的知识会在七天内忘记,而实践过的知识则会长期留在记忆中。”这句话虽然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但是却形象地描绘出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在实践学习中引入问题导学方式,则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衡。
例如在“信息利用”教学中,教师针对“20xx年3月8日马航失联”事件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你是如何得到信息的?当时相关信息的来源有哪些?这些信息具有哪些特点?由于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不少学生踊跃作答,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答案进行梳理,总结出了主要的信息来源:电视、广播、网络。在信息特点的.提炼上,学生们一致认为网络信息的传播效率最高,但是从信息真实性进行评价,网络信息又逊色于电视、广播等媒体。通过实践对比,学生对于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信息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信息的辨识和利用更加客观。
三、以“互动”作为“问题导学”的动力
经常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整体掌控教学电脑,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听讲的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要进行实践操作。但是,教师还沉浸在理论教学的氛围中,学生却急于实践,双方由于缺乏必要的互动而“不在一个频道”,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大打折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互动性,在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尤其是在微机教学的实践操作中,更要结合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实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转化。
问题导学方式的引入,能够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例如在利用PhotoShop软件做图过程中,教师相继提出如下问题:第一,怎样利用图形工具绘制椭圆形?第二,怎样在椭圆形中画出正方形选区?第三,选区颜色填充中,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快捷键是什么?设置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实践操作中出现问题,学生会积极想办法进行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报告老师”,等老师帮助解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使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教材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上机实践。
四、以“创新”作为“问题导学”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发掘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同时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制订出全面的教学方案。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够”,有的学生“不够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设定个性化导学内容,同时分出教学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这些分层任务进行自由选择。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教师一改原有找课本进行预习的方式,而是提前进行了问题预设,由此切入问题导学模式,教师根据教案内容提出如下问题: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以及发展趋势?生活中看到的多媒体工具有哪些?在多媒体技术中,其多样性和非线性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这些问题的提出分别有不同的难度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回答,从这一点也可以体现出问题导学的教学弹性。由于问题设置难度不一,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会受到打击,反而 可以从一个台阶迈向更高台阶,这就是问题导学循序渐进的优越性。
五、以“渐进”作为“问题导学”的途径
学生的信息操作和利用能力是通过大量实践实现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学生投入思考,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学生还要对自己的操作进行随时调整。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正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步骤以及完成过程。教师在掌握全程教学设计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实践操作步骤加以观察,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应用、发布过程中不断创新突破。
高中阶段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在信息道德建设上,教师也有一份社会责任。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学生分辨出信息的可用度,才能建立起完备的信息道德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问题导学主动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不良信息的散播目的是什么?你遭遇过信息诈骗吗?你身边的人呢?面对不良信息你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能够唤醒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但是这种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以“渐进”的方式不断积累,不断丰富。
未来社会将呈现出信息爆炸趋势,高中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间力量,承载着信息环境建设的社会责任。高中阶段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多重需求。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方式,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问题导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稳步提升,发掘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强化。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导学教学条件中,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这一教学氛围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秦雪丽.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0).
[2]吴桂成.如何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更有效[J].新课程导学,20xx(2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8
1引言
英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类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一直是比较难的学习部分,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大部分学生都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英语教学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海量信息资源以及传播信息的渠道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着很强的关注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与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来说会有很大的作用。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压抑的种种弊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为学生开拓更广泛的英语信息资源,教师通多运通各种信息技术软件、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课堂结构调节的更为灵活,还能为学生提动更多的学习渠道,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了更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效率,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3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机整合教学策略探析
3。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
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采取怎样的英语教学方法来不断培养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为此,广大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通过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总结和探索,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获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英语教学课件,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集英语词汇、图片、食品、声音和动画等表现等不同形式于一体,能够直观清晰的呈现英语知识结构,起到良好的英语辅助教学的作用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其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深得学生喜爱。并且,利用电子课件展开阅读教学,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实现英语知识的拓展,极大丰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积极性。
(2)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获取丰富英语阅读材料
运用互联网展开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切实解决以往英语阅读材料缺乏、单一陈旧等问题。在互联网当中存在海量的英语阅读资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英语阅读资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应保证所选用的资源作为英语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应保证阅读教材满足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学习特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客观合理性,虽然互联网上的英语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其中有适合展开阅读教学的也有不适合的,所以在选择时应特别注意资料的客观合理性;最后,应依据学生英语能力选择阅读理解难度适当的教学资源。比如,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动画电影《The Lion King》《汽车总动员》以及经典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国王的演讲》等,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的同时感受英语的魅力,有效调动学生展开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3。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高中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的有机整合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为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提供良好资源和条件。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占据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更是体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重要标准。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随意调整英语语音播放进度,比如,某句话学生没有听懂或听清时教师则可以直接快进、回放和暂停等操作。并且,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由于英语教师自身英语口语发音不标准,导致学生英语听力困难,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纯正的英式或美式英语,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听力学习就像是一种享受,从而有效解决教师自身英语发音不标准的问题。新课标要求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写更要会听会说,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情境,这时就可依据英语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来打造真实的英语口语表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有趣的英语口语环境下展开口语表达和练习,从而切实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9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是推动教学改革进程的重要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改变了单一而静止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将电子化的视听技术和形声教材引入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尤其是运用于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 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与真实的交际情境, 这样都将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英语教学情景化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能用英语来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 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词汇与语法, 而是学生能够用于正常的交流,使其成为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学习不同于汉语, 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高中生来说,常常习惯于用汉语来进行思维, 而英语学习又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展开的, 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交际情景, 语法与词汇的学习与运用出现脱节,并不能活学活用,这是制约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 实现英语教学情景化,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进行更多的交流与交际, 这样才能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正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真实而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英语教学的活动化与情景化, 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语言学习交际化
以往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采用的是一本教材加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加一张嘴的枯燥而机械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经由教师所传递的教材上的现成的语言知识, 而且学生并不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交际之中。 这正是传统英语教学的最大弊端。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通过模拟功能来再现交际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真实的活动与场景之中来展开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与交流欲望, 从而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与学习。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运用恰当而得体的语言来展开交流, 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掌握语言的精髓, 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驾驭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 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课件运用于教学中, 但要考虑到具体教情与学情, 否则就只能成为机械地照搬,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英语教学资料库, 从中选取最具代表性与针对性的素材在自己的精心安排与设计下来进行制作。 这样的教学更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更加利于学生深入地掌握知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师一个人自编自演的独角戏, 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 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对立的师生关系, 转变师生角色, 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知识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处于不断动态生成中。 教师的功能应集中体现在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将智能转化为智慧。 教师不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者,严格地控制教学,而是要从一个新的角度与高度来对教学进行调控,以学定教,教要让步于学。 当然,这并不是要削弱教师的教学地位, 而是要让师生成为共同的学习体,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在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教师的直接灌输减少,代之以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师生借助于网络与计算机平台所展开的积极的互动, 这样的教学更能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 传统英语教学中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教学只能局限于教材。 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要改变机械的照搬教材,开发校本资源、生本资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在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 不同地区的学生有差异,即使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内的学生也存在差异, 如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这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如何运用一样的教材来打造一个不一样的教学呢?
现代信息技术将英语教学带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有着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 同时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特殊功能来实现同一信息的不同传递方式, 这样更能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为学生打造更加直观,更能贴近生活的英语课堂,实现课程资源的重新开发, 使得英语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有情趣,更加有效。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对计算机的驾驭水平, 善于借助网络平台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英语水平,要能够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英语教学, 选取最佳的教学素材,突出教师的教学风格,来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魅力与特色的英语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和谐而有个性地发展。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带入了一个更为宽广、更为自由的空间,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 将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生语言水平、文化修养以及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主动,更有成效,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来展开一系列的自主学习。从知识与技能的层面来说, 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 学生都可以接触到教材之外的更多信息。 如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观看一些经典英文影视剧,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标准地道的英语发音, 而且也可以让学生从文化、风俗等层面来深入地了解语言,这必将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与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方法与能力的层面来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情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更能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个性化,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英语学习,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学生将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 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全面改革的重要契机,更能突出语言学科的生动与活泼, 交流与交际功能,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之中,在丰富的交际情景之中展开主动而快乐的学习,让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学为宗旨,全面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能与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高中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以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学为宗旨,全面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能与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的目的出发,结合当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策略为探究的方向。为此来提高高中信息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实效性;探究策略
自从新课改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课堂当中得以体现:教学的环境改善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增多了、学生上机演练操作能力变强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研究当中,要使教师理解对高中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对教与学的的实践展开研究,总结出对策,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实效性,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探究高中信息技术的实效性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的'探寻目的主要是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收益情况。而要想使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就要立足于课堂。探究中要从课堂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实效性的关键,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素养。老师要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在传授信息基础知识的过程当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实效性当中,要让老师在教学中转变思路,勇于创新,要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勇于发展。
二、我国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1.教师授课内容过于形式化
老师备课是上课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而多数高中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因此授课过于形式化。因为信息技术是高考非重点学科,因此老师每次上机演练完,基本上剩余的一般时间都会让学生自行学习。而这样教学基本反映出的情况是:教学内容普遍减少,课堂教学松散,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普遍不重视。
2.强调老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课程的模式都是一样的。课上老师布置内容、老师示范演练到学生模范操作。老师在教学当中多数是以自己为授课中心,而忽视了下面学生听课的实际情况。在有些复杂的实际操作中,老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却无法达到模仿练习。这种以老师为授课中心的教学,学生完全被动式的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措施
1.目标明确,增强师资力量
在新改革制度的实施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以及实施目标已经纳入新课程的内容当中。学校应该充分重视高中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培养,应该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室环境和学习设备进行改善,逐步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与授课的环境。并且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应该定期对任教老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拓展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技能。
2.改进教学,改善学法
老师在实践教学当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要多开展业余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演练当中,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问题,教师要做到每演练一道问题,都要与台下学生进行问题交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教师的教学要善于运用技巧,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进而引入教学内容。要把教学的课堂演变成学生参与的平台。在实际的授课当中,老师可以在示范授课后,让学生上台来进行模仿训练,使台下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演练步骤。这样让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演练,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上课更能集中。同时,老师示范演练后,台下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老师并不了解,让学生亲自上台操作,老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学生之间也能互相学习。
3.完善教学评价,高效课堂授课
在老师授课结束后,加入教学评价系统,让学生直接在网上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价,老师在授课当中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可以在系统评价中直接写出来。通过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具责任感,提高了认知能力。教师在获取学生评价信息的同时,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盲点、不足也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也会进行反思和调整,促使课堂授课更具高效化,能够提升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应该演变成多学科的学堂,同时也是技术应用的课堂。实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老师多主动、多沟通,让学生多实践、多参与。教学的实效探究也应该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明确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更具多样化,真正意义上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鸣铭.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实效性[J].中小学电教,20xx(11).
[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
摘要:课堂是对教学活动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以《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为案例展开研究,结合相关课题,全面分析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中,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希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我国高中的政治课堂的改革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为构建新型高中的政治课堂奠定良好基础,下文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展开更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的政治课堂;融合
何谓高效的政治课堂教学?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和改革中发现,需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高中的政治课堂展开研究。在“量”上面,要想实现高效政治课堂教学,就需要在教学中收获较高的教学效率,也就是教师要做到少教多学,学生要实现在最短时间内收获最大利益的目标。从“质”上面,高效政治课堂要做到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的实践教学行为,高效政治课堂要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能力提升,为实现更大的目标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信息技术和高中的政治课堂的深度融合展开详细研究。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明确知识地位,建立知识储备
在对量变和质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能发现这是对事物发展中不同状态的表现,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该课题的内容也是日常教学和考试中的重点、难点。所以要求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对教学进行辅助,通过这些辅助教学的应用,让广大学生认识到课本中知识的重要性和要求,让学生能更为准确地对事物进行阐述和应用,掌握各种有效的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课堂知识教学的研究,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地位进行充分明确,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能大大提升高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学的有效性,对取得良好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也将提供十分有效的帮助。
二、利用信息技术,准确划分教学重点,理清教学思路
在对学生进行质变和量变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相应地设计“水的三种形态变化”动画示意图,也就是在大屏幕上分别为学生显示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水,通过对两组概念上相似性的研究,让学生对知识有着更为形象和直观的掌握。学生通过对视觉和听觉上的共同研究,也将更加准确地认识到质变和量变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明白更多的人生哲学道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发现学生在对主观性试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原理和材料相分离的情况,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课堂教学中没有对重点事例进行确立,因此难以在教学中形成正确的教学思路。此外对于一些启示性教学知识上,教师也可以相应的设计漫画对教学进行辅助。利用漫画中的幽默讽刺性,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更多的哲学性道理和生活的相关启示。
三、对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进行贯彻,确保课堂教学的活力
在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更熟悉的生活实际,注重对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比如在课件《水的形态变化》中,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看到水滴却看不到石穿?”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帮助学生得到逻辑性思维发展和提升。此外在对教学策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材料和问题的设计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也将使得高中的政治课堂中的学习内容逐渐得到深入。
四、体现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实现高效性
在对量变和质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尝试情境课堂、活动性课堂的教学方式,从而对社会生活进行更为紧密的.联系,充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一步体现当前的时代特征和教育特点。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充分赋予高中的政治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在对问题和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体现以学生能力为中心,通过生活和实际教学的案例研究,让生活和哲学有效体现在学生生活实际中,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效率,为获取良好教学效果奠定有效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要想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得到更有效的发展和能力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信息技术在此种背景下也逐渐体现出了其优越性。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已经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眼光或是教学方式指导教学,必然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时代的发展和建设,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得到更有效的能力提升,从而在今后社会中获取更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卉娟.在信息化海洋中把握航向———再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xx,39(2):91-92,90.
[2]陈静.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的政治课堂的运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62(2):186-186.
[3]陈永明.信息技术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34):54-5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2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科目是高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充分意识到提升自身语文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当前最为现今的科学技术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之应用至语文教学中去,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将信息技术应用至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今我国高中语文教师们应当知晓,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了。因此教师们要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要投入精力将高中语文教学科目充分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从而让高中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1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一群有兴趣驱动学习的群体,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兴趣的激发工作。然而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是基于应试教育而诞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将高中学生置于课堂被动位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难以得到释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难以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充分迎合了学生心理,其拥有的视频和图片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可以进行重点难点突破。高中语文教学科目是一门较为繁杂的教学科目,在高中语文教学教材中自然是拥有一些比较困难的教学知识点[1]。这些教学知识点采用传统的,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会让高中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寻求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拥有许多教学资料作为补充,并且可以让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信心,能够充分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将之应用至语文教学中去。
2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犯下了诸多的错误[2]。第一,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强,他们所制作的教学课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依赖性过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第三,过于依赖信息技术教学导致高中学生的创造力受到了影响。
3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3.1注重教学课件制作工作。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认识到想要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作用就应当要充分重视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3]。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前充分阅读和解析所教授的语文知识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寻找与之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书本和所搜集的材料制作教学课件,进而让课件的质量得到提升。在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做到充分迎合书本教材,不能脱离书本知识,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3.2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现今高中语文教师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当要充分意识到不能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过于依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相互结合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学生诗词的时候,就应当要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诗词的表意。然后使用信息技术向学生讲解诗词所描述的景象、思想等等,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相互集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高中学生充分理解诗词的内涵。
3.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科目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缺失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了一套新的创造能力培养方式[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图片、视频和音乐为学生去搭建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去放飞自身的思维,从而在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利用信息技术培育学生创造能力的时候,教师也应当要注意克制使用信息技术。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高中语文教师应当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局限性。教师要投入精力至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工作中,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至高中语文教学中去,教师要注重教学课件制作工作,要将传统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而让高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隋玉洁,张宝国.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4)
[2]陈美玲.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1).
[3]杨丽萍.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xx(21).
[4]贾艳冰.基于微学习的高中语文教学路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3
【摘要】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使得教师更加关注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作用与探索,力求对数学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整合;研究;探索
当今以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以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言而喻的。当前,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地冲击和改变了整个数学世界。信息技术使当今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家把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对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进行模拟。
一道很难的计算题、一个很难想象的函数图象、一道复杂的方程,甚至是一个我们很难作出的几何图形等,只要给出起算法,就能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完美的解决。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使得数学思想容易表达了,数学方法容易实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对于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我们,利用多媒体信息组合演示,即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演示型教学模式。也是目前运用最早、最为得心应手的主流形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以往教学手段难以呈现的内容这是最应该呈现的,能变抽象为形象直观,动态展示图像变换,让几何体动起来,就像我们习惯用的几何画板就有这样的功能。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最重要的目的。用powerpiont或是几何画板在屏幕上工整地展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还可以配上图片和动画,问题的背景一目了然。小结课学生自主学习、练习讲评课分层教学,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照顾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做数学实验综合训练思维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基本思维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实现三种思维的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进行课堂演示,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从而降低教学难度。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例如,在《概率》的教学中,有一个探究活动:“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率π的近似值”,用计算模拟:向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内切圆,然后向其中撒芝麻,由落在圆内的'芝麻数目和正方形内的芝麻数目比来探求π的近似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高峰 单位: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4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在现阶段的大众生活中,抑或是实际需求中,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都在逐渐增大。作为学习课程之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加大。而微课作为利用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如何让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微课;高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实行措施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高中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教学发展空间。其中尤以微课模式的教学效果最为良好,并且逐渐在高中的教学课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微课一信息技术作为建立基础,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对教学知识进行优化总结,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而在高中信息教学中,对于微课的应用,除了需要与课程本身相结合之外,还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进行一定的创新加强。
一、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缺点
(一)微课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明确性微课视频主要是根据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制作,将知识点精简化,针对性较强。2.时长紧凑微课的视频设计时长较短,内容设计十分紧凑,短小精悍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3.移动学习微课是极具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学习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将微课内容下载到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实现了移动学习的目标。
(二)高中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进行学习。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传统的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完,而不是教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2.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教学采取手段一样,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不同,对于同样的知识,不同的学生由于理解不一样会导致对知识的学习程度也不一样,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一)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一味地照本宣科式教学,对课本中所涵盖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高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在45分钟左右,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占用掉大量的课堂时间,最终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时间就会很少。然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实践学科,如果缺少大量的实践联系,会对之后的计算机应用产生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微课的使用能够很好地解决,帮助教师节省大部分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时间,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有关于《下载网页、图片和文字的方法》的课堂,在这一课程教学中,主要对计算机的相关下载方法与保存等操作技能进行学习。对于此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结合,制作相关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观看,学生可以一边观看视频,一边进行操作,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课程设计十分丰富,教材内容涵盖量大,在同一章节学习中可能会存在许多的知识难点,是学生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难题。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的重点教学内容中,《几种常用文字处理软件及其格式》教学课程中,关于计算机多种软件与功能的教学重点过多,如,计算机写字板的使用、记事本的打开、关闭与保存、word文档的使用以及其中的工具栏的各项应用,包括对于Wps使用方法的拓展教学,这些不仅是教学重难点,还是日常必备的实用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确保学生对这些技能的实际掌握,以求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程度。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些重难点一一讲解学习,会占用课堂的大量时间,甚至有时候一节课的时间也讲不完,这种情况下,即是在下次课堂中能够将知识讲解完,但是学生对于缺乏操作的知识记忆会在没课的过程中逐渐遗忘。因此,教师应该将这些重点知识进行压缩教学,利用微课将内容进行精简化,采用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在旁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是实践操作的联系都得到了满足,确保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前,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便开始进行,但是由于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等不同,导致在进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的实际信息技术能各不相同,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前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掌握,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微课形式的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进行提高。例如,在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方法和技巧》知识内容时,主要是对动画处理软件使用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在幻灯片的设计中加入不同程度的学习技巧,帮助学生多方位的学习,对于幻灯片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应该包含多阶段学习,以确保满足所有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不同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的创立初衷是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高效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方法都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是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微课的教学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效果,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微课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与了解,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岳艳艳.刍议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10):34.
[2]吴超.基于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3):25.
[3]张新.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37.
[4]林碧青.论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8,34(01):161+72.
[5]赖红瑜.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0):196-198.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
一、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系统化的讲授,便于学生对概念、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效果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采用的次数较少,只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用。适用范围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认识信息世界》。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是所有科目当中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得多,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我校高中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在预备讲授第一章第三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剪辑电影《泰坦尼克号》等精彩片段,在上课开始时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任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学生经过实践达到最终目标。应用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三、四章。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非常烦琐,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唆;另外,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规律,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学习、摸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在讲授《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制作电子作品》这些章节时,以“最美家乡———遵化”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传遵化这座美丽城市的电子作品。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完成教材第四章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
三、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使各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融为一体。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某个问题、某项专题或某一主题的了解、认识,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利用电脑作品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多姿多彩的,学生的学习才会是快乐的。教师要在平时多注意素材的积累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注重理论的学习及实践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才能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13
高中物理信息技术的教学论文12-12
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2-1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0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11-1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篇)11-14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论文12-14
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6-27
信息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