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故事

时间:2024-05-27 14:41:42 除夕 我要投稿

除夕的故事(共15篇)

除夕的故事1

  除夕那天就更忙碌了。

除夕的故事(共15篇)

  早上,叔叔和爷爷架起了大锅,准备“下油锅”。

  他们把火烧得旺旺的,把油烧得热热的,然后把事先腌好的鱼和莲菜一一放进大油锅里。油锅里顿时“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奶奶、母亲和婶婶则在一旁准备包饺子。她们一个人剁肉馅,一个和面,还有一个摘菜。下油锅的“噼里啪啦”声和剁肉馅的“咣咣”声混合在一起,像一场好听的.交响乐。父亲也不闲着。他领着我们一群小孩去贴对联。

  我们给大门上,墙上,窗户上都贴上了春联和福字。就连井上、车上和院子外面的大树上也都贴满了吉利的红纸。到了下午四五点,外面不断地响起了鞭炮声,这就意味着那一户人家开始吃团年饭了。我们也着急了,不停地在厨房里跑进跑出,看看我们的饭菜到底好了没有。过了一会,父亲一声令下,“放炮!”我们赶紧冲出院子,手忙脚乱地帮父亲拆鞭炮,拿打火机。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美味的饭菜上桌了。爷爷大声地宣布:“开饭!”终于,除夕这天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除夕的故事2

  几年前,我们村每年的除夕夜都会有“转庄”。舞狮的人在前,敲锣打鼓的跟在后面,一群扭秧歌的在旁边跟着跳,转遍全村每一个街道,每一条巷子,祛除灾厄,带来吉庆,并且每条街道的人都要在道旁放爆竹烟花迎接,一群人伴着烟火,看舞狮,场面异常热闹。

  那天晚上天气并不算太好,我和我爸,还有一个朋友去看“转庄”。那是一条比较阴暗的街道,两边都是住户,门旁都有自家的柴火垛,方便做饭时取用像所有的人家一样,典型的农村形式。可能是因为狭管效应,风很大,我紧了紧衣服。朋友打也哆嗦说:“虽然冷了点,但一年就一次,忍忍吧”。

  街道中间铺上了几条红色的小鞭炮,很长很长,而且还有人在用爆竹接,看样子想放一串。道旁每家门前都有几箱烟花,在几个墙角还有成堆的爆竹。大家都在互相拜年,互相寒暄,共同憧憬新的一年。说着的工夫,就听见远方传来锣鼓声,转庄的就要来了。

  人们赶快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响了起来,火花日溅,在街角,转庄的也出现了。大家欣喜地看着。突然一声暴响,一个烟花打到了对面墙上,溅起的火引燃了旁边的柴火垛,便立马着了起来。大风呼啸,接下来的连锁反应是所有的爆竹烟花被接连点燃。整条巷子,火光冲天,人群已经炸锅,这突如其来的事故使人们陷入慌乱,惊呼声,叫骂声,跑动声瞬间暴起,但仍盖不过鞭炮声,人们争先恐后地奔向巷子里的人家,也不管认识不认识人家,夺门便入。我看着火势蔓延到了那些大号的鞭炮和烟花哪里,整个巷子像一个火药桶一样,一股股热浪向我扑来,鞭炮渣子像钉子一样拍在我的身上和脸上。我也不知道我爸爸和朋友去哪了,眼前的情况还是先自保为好,面前火光冲天,后面是墙,没有退路,我暂且躲到了旁边两个玉米垛中间的夹缝中,想顺着爬到房上去。我两脚蹬着玉米垛使劲往上窜,但太滑,我没有窜上去。回头一看,火快要蔓延过来了,我无路可走,心里一阵绝望涌出,不知所措,却傻傻的一头扎进缝隙中,想做一只自欺的鸵鸟。火光夹杂着浓烟,呛得我喘不过气,连眼睛都已经睁不开,张开嘴想喊叫,但“救命”两字被浓烟生生地憋了回去,脑中一片空白。

  突然,一只手一把抓住我的衣服,把我往外,“儿子,快出来,咳咳”,是爸爸!我喜出望外,看到了生的'希望。但看到面前的火光和站在火中跳脚的爸爸,热浪向我扑来,我退缩了,“爸爸,我不敢”。他在火中站着,很危险,焦急地看着我,情急之下,一下把我扔了出去,我被极大的力量带出去,打了个趔趄,勉强站稳脚下已经是没有火的地方。而爸爸正在旁边空地上没命地打滚,以压灭身上的火,我看在眼里,泪水早已夺眶而出。他压灭最后的火苗后,马上过来问我是否被烧到了,他的裤和鞋已经被烧的不成样子,手上和脸上还有些许擦伤,我只不停地流眼泪,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安慰说,”哭什么,这不没事吗,别哭了。”

  没办法,不想再让他担心,我在自己泪水纵横的脸上,勉强绽放了一丝笑容……

除夕的故事3

  百姓们便把“年”出没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除夕的故事4

  除夕夜的由来

  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最早应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的故事2: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习俗

  贴福字

  在贴对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农历新年贴“福”字,是我国民族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农历新年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习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我国民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

  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我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挂灯笼

  我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除夕的故事5

  耶!过年啦!我左盼右盼,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这一天,我穿上了新衣服,来到外婆家,那时小姨、小爸已经在了,只听外婆说:“开饭喽 !”我像火箭一样跑到餐桌,闻了闻,说:“哇 ,真香!”外婆做的菜可丰盛了。有鱼、虾、汤、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牛肉。饭吃一半的`时候,母亲突然说:“吃完这餐年夜饭,说明你又长大了一岁。”我已经11岁了,要更懂事了。

  吃完年夜饭,我们都围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一会儿吃巧克力,一会儿啃香瓜子,专心致志地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忽然,小姨拿着一个红包递给我,说:“懿妤,祝你新学期里越来越聪明!”

  “祝小姨越来越美丽!”

  “祝外公、外婆身体健康!”

  “当当当”闹钟敲响了,已经12点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空中爆开,我立即趴在阳台上看烟花,那烟花有些像在空中飞动的小蝴蝶,一个紧贴着一个;有的像天空中闪闪发光的小星星,眨着眼睛;还有的像争奇斗艳的花儿,盛开着每一朵花瓣;还有的像几条巨龙相互交错着,在嬉戏,玩耍着,告诉大家龙年来到了!

  啊!过年可真好!最好每天都这样,那该有多好呀!

除夕的故事6

  小时候,妈妈经常会买几个咸鸭蛋吃。记忆中每次吃鸭蛋时,妈妈总会用筷子敲去空壳的那一头,用筷子插进去,“吱…”一声,红油就探出头来,妈妈总是把蛋黄挑出放入我的碗里,自己则吃掉剩下的蛋白。

  时间久了,我认为蛋白很好吃,要不然为什么妈妈总是吃的津津有味呢?有一次,我趁妈妈不注意时,用筷子夹了一小块蛋白放入口中,还没有嚼就吐了出来,像豆腐一样软软的,还十分咸,一点也不好吃。但为什么这么难吃,妈妈还吃的很香呢?难道妈妈品尝不出咸味吗?这个问题在我小小的心里发了芽。

  一次,姥姥中午在我家吃饭,妈妈准备了几个咸鸭蛋,在餐桌上,我看见妈妈把蛋白全部都放入了自己的碗里,把黄红色的蛋黄分别放入我和姥姥的碗中,姥姥用筷子挡了一下,把蛋黄放入了妈妈碗中,自己则夹过来所有的蛋白并说:“你不知道我最喜欢吃蛋白吗?”

  吃饭时,我抬头看了看姥姥,她和妈妈一样,吃的津津有味,妈妈也想把蛋白夹过来,但都被姥姥挡住了,我忍不住发问:“蛋白真的那么好吃吗?你们吃着不咸吗?”但姥姥笑着说他最喜欢吃蛋黄了,妈妈也微笑着点点头。

  慢慢长大了,我明白了,在餐桌上,天下的每个母亲都是“喜欢”吃蛋白的.,就像妈妈和姥姥,她们都把美味的蛋黄留给自己,同时也是把爱给了子女。

  以后,每当我想起小时候在餐桌上的这件事,感觉爱在心头绽放,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就像阳光洒满大地,就像小溪汇入大海。

  餐桌上的这件事,让我懂得了母爱。

除夕的故事7

  除夕的传说故事--七郎射“夕”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传说故事--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的故事8

  周末,我的好朋友张卉媛送给我一本《除夕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关于我们中国过年的故事,当时我还不知道过年是怎么来的呢?对这本书很感兴趣,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为什么中国有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为什么要贴春联?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从前,有个叫夕的怪物,它经常伤害百姓,所以,灶王爷要去天上找神仙来帮助除掉夕。灶王爷在天上找啊找啊,正好,碰上了一个叫年的小朋友,年说:“灶王爷爷爷,灶王爷爷爷,您给我讲讲人间发生的事情,好吗?”灶王爷要急着办事,所以他和年说:“我要有事。”说完他就向前走了。正在这时,年的师父神农出来了,灶王爷连忙对神农说:“人间有难,来了一个怪兽,把老百姓害苦了,请您快派天神把他除掉吧。”师父说:“就让我这徒弟去吧!”那小孩刚转头要走,师父就叫住他说:“你带这个红丝绸去吧!打年的时候会用到!”他高兴谢过师父,向人间飞去。

  一天,夕来了,人们早早地躲进了屋子里,它“砰”的一声撞开一户人家的大门,然后张开大嘴,把一桌子的鸡、鸭、鱼、鹅、肉连盘子、碗一起吃了下去。这时,年来打夕,年从口袋里掏出红丝绸,甩来甩去。夕一看到红色的东西就难受,它四处乱蹿,年在天上挥舞红丝绸,到处闪着红光,夕就装死,年看到夕一动不动,真的以为夕死了,高兴地喊道:“夕死了,夕死了!”这时,夕找到了机会一下子扑了上去声,年又舞起红比绸,夕一下子退了回去。年找来小竹筒“噼呖啪啦”几声巨响,夕被烧伤了,他就喊来乡亲们一起放竹筒,一团熊熊大火在年的'身上烧起来了,夕被烧死了,老百姓们开心极了!村民们看着年手中的红绸,说:“年啊,假如我们家家都有一块红绸,那可就再也不怕怪兽了!”年眨眨眼,说“好办,那就让家家都有。”说着,他将红绸向天空扔去。只见红绸一下变成了千条万条,挂到了家家户户的门上。

  为了庆祝这次胜利,人们从此就把腊月三十儿晚上叫做“除夕”。为了纪念年的功绩,就把正月初一叫“年”。不过,人们在过年的时候不再烧竹竿,而是变成了放鞭炮,门上也不再挂红绸,而是贴上了红春联。这些风俗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除夕”和“过年”,这本书让我懂得为什么要贴春联,为什么要放鞭炮的道理。

除夕的故事9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也叫过年。大家知道除夕的由来吗、下面听我讲讲吧。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所以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然后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这一天很忙碌,大家要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大家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这就是除夕的来历 。

除夕的故事10

  中国阴历年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叫做除夕。除,是去掉的意思;夕,指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迎接将要到来的新的一年。在中国,除夕,又叫做“除夜”,“年夜”,也叫做“年三十”。

  在中国民间,除夕的风俗是非常多的。除夕大扫除的.风俗由来已久。除夕不久前,大家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到了除夕这一天,大家还要进一步大扫除,进行“除故纳新”。这种风俗出处于古时候的故事,据了解,古时候神话中颛顼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美味懒做,平时穿着破烂衣服,喝非常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冻又饿,死在屋角。所以,除夕这天,大家乘大扫除机会,把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在新的一年到来前倒掉,表示不让贫穷到家里来。

  扫除之后,大家就在我们的家门贴上冬联,挂上灯笼,打造出一派节日景象。在民间,除夕要喝一种叫做“屠苏”的饮料,它是用酒或水制成的。传闻,在一间叫“屠苏”的茅屋里,住着一个非常不一般的人,他专门在山林里采集草药。每当除夕时,他就将配制好的中药,往乡邻的屋里送,并告诉乡亲,来年七年级时给全家人喝,可以驱病消灾。他还毫无保留地将药方告诉乡亲,于是乡亲们就称这种药为“屠苏”。“屠苏”到底是什么?据古时候药书记载,它是由大黄、桔梗等7种中药研制而成,具备防治疾病有哪些用途。

  除夕夜,吃团圆饭,几乎是每家每户的传统习惯。这天,在外工作的人,只须有空闲,都要赶回家里,一家人团聚在一块,把最丰盛的食品拿出来,团团圆圆地吃一顿年夜饭。

  在中国各地,吃团圆饭并不都一样。在南方,这顿饭一般有十几道菜,其中必须要有豆腐和鱼,由于这是汉字“富裕”的谐音。在北方,团圆饭大多是饺子,全家人一齐包,这是一种把美味肉馅包在圆形的薄面皮里的食品,包好后,用开水煮熟,加上佐料,全家人坐在桌前,热热闹闹地聚餐。“饺子”具备象征团聚的意思。

  除夕晚上,大人携带小孩到亲朋好友家里送礼物,拜年,叫做“馈岁”;邀请其他人到自己家一块吃年夜饭,叫做“别岁”;叫完饭,大伙互相祝贺道谢一番,各自回家,叫做“散岁”;在家里,晚辈要向长辈行礼,长辈对晚辈嘱托几句,还要给没工作的孩子子压岁钱,并互相祝贺,叫“辞岁”;这个时候,大伙都不愿去睡觉,一家人或看电视、或打麻将等等,享受天伦之乐,直到新一年的到来,叫做“守岁”。

  “守岁”是最常见的一项除夕活动。中国古时候诗人陆游在“守岁”诗中,曾写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的佳句。守岁时,孩子子最开心,平日受大人管得比较严的小孩,到了此时也不受规矩的约束,可以同大大家一块高开心兴地守岁到元旦天明,充满了辞旧迎新的欢乐氛围。

除夕的故事11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当时全村的乡亲们正在收拾行装,谁也没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

  走过去给了他一点粮食说:“快逃吧!年兽快要来了。”老伯伯笑着说:“婆婆如果让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兽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他,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老婆婆家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老婆婆家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于是,乡亲们一起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作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祝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子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的习俗除了上面所说的'外,还有很多,比如:贴窗花,贴年画,吃饺子,压岁钱等。我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过年夜饭,就拿着鞭炮就朝门外奔去。伴随着我们的欢呼声,一个个烟花飞到了空中,点亮了美丽的天空。还有一个传统也是我们最喜欢的了,那就是春节,我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给我们的红包,预示着来年我们都会顺顺利利的过着每一天。

  “过新年,穿新衣,开开心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乐的歌谣,迎接新的一年来到。

除夕的故事12

  夕的传说

  话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小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面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联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除夕的故事13

  除夕守岁的小故事

  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这一习俗即谓除夕“守岁”。

  关于守岁,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它长着黑黑的身子,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间害人,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莫名其妙地发高烧,整夜说胡话,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着灯,陪孩子一起玩,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又因为“岁”与“祟”谐音,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内容,特别是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即“春晚”)的兴起等,使除夕之夜过得更开心、更热闹。

  延伸:大年三十习俗有哪些?除夕夜的习俗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几年没有三十,只有二十九),中国历史故事网全体同仁,恭祝大家节日快乐!猴年大吉!

  除夕,汉族传统节日。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等。

  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节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内容主要围绕的是“合家欢聚”,这也正是中国人为什么把大年三十看得那么重要的原因之一。

  大年三十贴春联

  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别的门饰可以忽略不计,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预示着来年的好兆头。

  大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早起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大年三十点灯笼

  大年三十都要在家门前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春节期间都要彻夜通明。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不能关灯,这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

  大年三十看春晚

  全家团圆最少不了的就是收看每年一次的春节晚会,春节晚会已经逐渐成为大年三十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全家老小聚集在电视前收看春节晚会,这种喜乐融融的氛围可是任何节日都难以比拟的。

  大年三十烧鞭炮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迎接未来一年新的开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隆隆”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除夕的故事14

  民国二十八年,日照县西北有一座大山叫奎山,山中有个小村叫靠山屯,村里只有十来户人家。有一个村民名叫王六根,平日里靠几亩薄地种些玉米、红薯度日。农闲季节,他就会扛上一杆传了三代的土铳,上山去打猎。奎山里边动物不多,只有些狐狸、狗獾、野兔之类的小动物,王六根的枪法不错,每次上山都会有所收获。

  这一年大旱,地里收成不好,时近腊月,大雪封山。猎人进不了山,自然也没有肉吃,这不,快过年了,王六根家连像样的年货都没有,只有些萝卜、白菜之类的素菜。王六根蹲在地上吧嗒吧嗒地抽了一袋烟,起身道:“这大过年的,总要让孩子吃顿肉呀!”说完抓起挂在墙上的.土铳就往山上走去。他的婆娘在后边喊道:“孩子他爹,这大雪封山了,山上太危险,咱别去了!”王六根已经走出老远了……

  傍晚时分,王六根终于回来了。他拍了拍身上的雪,将一只半大狐狸扔到婆娘身边,说:“雪太大了,连只兔子都不见,就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这个家伙,生一把火,将这牲畜褪褪毛。过年了,总要让孩子们吃顿肉!”婆娘依言忙活去了。

  王六根刚脱鞋上炕,忽然听到外边传来叫门的声音。这大年三十的,都各自在家守岁,谁会来呢?王六根让婆娘去开门。婆娘胆小,不敢。王六根骂了一声,就下了炕,走到大门口,问:“外边是谁呀?不在家过年,这时候来干什么?”外边一个女声回答:“六根,开开门,我是你二姨。”

  王六根的二姨在后山王家顶子,离此有好几里路。她此刻冒着大雪前来,肯定有急事。王六根忙打开了门,借着月光一看,来人正是他二姨。她手里还牵着一头毛驴。王六根问她出了啥事。二姨也不做声,径直进了院,将毛驴的缰绳递给王六根,王六根忙给她拴在院子里的一棵枣树上。

  王六根把二姨请到伙房,让她脱鞋上了炕,正要问她出了啥事,这时,王六根的婆娘已经把狐狸肉做好,端上炕桌,说:“二姨,你来得正巧,六根刚上山打了一只狐狸,我用大料炖了,你快尝尝!”二姨瞪着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狐狸肉,忽然间张口大哭起来:“我的儿呀,你死得好惨呀,我的儿呀……”王六根一听这话,心里先是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他二姨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接着又心里恼火,为啥?原来,鲁西南一带有个规矩,那就是有再大的伤心事,大年三十那天晚上也不许哭,否则一年都会走霉运,更何况二姨还是在自己家,而且凄惨的哭声在这年三十的晚上,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因为是自己的亲姨,王六根压住火,开始劝说二姨,问她究竟出了啥事。二姨却只是一个劲儿地哭,不听劝。王六根心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就上来了,高声喝道:“二姨,这大过年的,人人都图个吉祥,你却到我家找晦气,实在是太无礼了。你如果还哭,那请出去!”

  二姨却不管那一套,继续哭天嚎地。王六根实在忍不住了,拉着二姨的衣服就往外拖,他感觉自己已经将一个毛茸茸的什么东西推出了屋子,但是低头一看,二姨却是倒在炕上,人事不省。

除夕的故事15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灶王”一职。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玉皇对此非常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天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直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返回人间。

  守岁为何又叫"熬年"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相关文章:

除夕的故事大全 除夕的故事04-13

除夕的故事09-28

除夕的故事10-29

除夕的故事(精选)07-05

(经典)除夕的故事02-20

除夕守岁的故事_除夕守岁的小故事04-13

关于除夕的故事-除夕的传说06-23

除夕的火故事07-03

除夕的习俗的故事06-27

「最新」除夕的故事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