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7 18:35:08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15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想:通过玩纸牌游戏,引导孩子们总结出遇到一个新软件时,我们应该怎么去观察、探究和帮助达到快速掌握新软件的特点和功能。这节课的目的不是玩游戏,也不是教会孩子怎样玩纸牌游戏,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新软件的特征,如何用鼠标试探的方法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达到无师自通学会软件的使用,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为培养孩子们信息素养和提高信息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掌握新软件的特征和功能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小步子形成性训练及师生合作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自己总结出学习、掌握学习新软件的步骤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总结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变给人以鱼为给人予渔。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新软件的步骤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方法一:

  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制作一个Flash动画,表现同学遇到新软件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一种是不停地问同学,问老师,课堂乱糟糟地,老师没有讲的他就不会;一种是安静地自我探究、钻研或与同学小声讨论,很快掌握了新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方法二:

  由两组同学将上述两种学习方法编成小品表演。

  二、引导问题

  师:看了两组同学的表演,你认为那种学习方法更好些?生:…… 师:计算机的软件不停的更新换代,功能越来越强大,智能化程序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学会不要老师也能很快掌握新软件的方法,也就是达到“无师自通学软件”。(揭示课题、板书)

  师:虽然软件不同,但学会和掌握它们的规律却基本相同,一般可能通过“观看外貌”、“鼠标试探”和“寻求帮助”这三步进行。(一边介绍、一边板书)下面,我们以纸牌游戏为例,来看看孩子们能不能通过刚才老师介绍的三步学习法,掌握游戏的方法。

  三、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一)观察外貌

  1、师呈现任务一:

  2、学生自主打开纸牌游戏。

  3、师:启动游戏窗口后,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纸牌标题栏、在菜单栏中有“游戏”和“帮助”……… 生2:我还看到有纸牌的正面和反面,还有纸牌的虚框……生3:还有得分和时间…… 4、师:通过“观察外貌”我们看到了游戏窗口的特点(板书:窗口特点),我们看到主窗口被区成了几个区?(用鼠标示意三个区)它们分别叫“发牌区”、“纸牌叠”和“花色堆”。(鼠标示意)

  呈现下面游戏区各部分名称图,以帮助孩子们记住各区名称。

  (二)鼠标试探

  1、师:现在请孩子们在游戏区用鼠标“单击”、“双击”和“拖拉”的方法,试一试,纸牌有什么反应?

  同时呈现任务二:

  (鼠标试探是学生活动的重点,这一教学环节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随意试探积累经验)

  2、师:通过鼠标试探我们发现了许多纸牌游戏的奥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同时板书:发现奥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由于三年级的孩子小,他们通过鼠标试探能发现现象,但不太会总结规律,所以下面讨论是必须的。这一教学环节的意图是通过讨论,梳理试探的`结果、培养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呈现任务三:

  同学讨论头问题时,教师应建议他们分工合作,共享成果,因为时间关系不必每个同学一一试探。

  (1) 鼠标单击“发牌区”有什么现象?生:翻出新牌一张。生:翻出新牌三张。(由于学生软件设置不同会有这两种结果,为下面菜单试探埋下伏笔)师:有的能翻开三张新牌,有的只能翻一张,看来大家的软件设置不同,等一会我们再讨论这个问题。

  (2) 你能将“纸牌叠”的纸牌拖到“花色堆”吗?如果“纸牌叠”的纸牌是A,你能把它拖到“花色堆”吗?生:一般的不行,但A能行。

  (3) 双击“纸牌叠”的纸牌,有什么反应?双击“纸牌叠”的A有什么反应?生:……

  (4) 发牌区翻开的牌能移动吗?它们能移到什么地方?

  “纸牌叠”的纸牌能移到另一个“纸牌叠”的下面吗?观察下面“纸牌叠”的纸牌叠放有什么规律?

  (6) 你知道“方块2”的下面是什么牌吗?

  (7) 如果“花色堆”里已经有“黑桃A”了,双击或拖拉“黑桃2”能放到“花色堆”去吗?

  (8) 如果“纸牌叠”区域有空位,试一试把别的牌拖拉过去行吗?再试一试如果是K能不能移到“纸牌叠”区域的空位上?

  (9) 用鼠标点击“游戏”菜单栏,能发现有哪些选项,分别点击这些选项,看看有什么反应?

  (10) 你能改变“发牌区”一次翻牌的张数吗?说说你的办法。

  1、汇报讨论结果汇报讨论结果时建议引入竞争机制,一个组一次只能回到一个问题,答对一个加一个五星或别的奖品,难的问题则是区分胜负的标志了,另外,可能因为时间关系,讨论试探的时间不会很长,这就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共享成果,而不必每个人都去试探每一个问题,因为有的情况出现的几率比较小。(这一教学环节的意图是,通过汇报检查讨论结果,同时强化孩子们的成果意识及集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寻求帮助

  师:通过“观看外貌”、“鼠标试探”的方法,我们基本掌握了“纸牌”游戏的玩法了,但你知道游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吗?你知道游戏有哪些规则?游戏是如何记分的吗?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帮助”菜单找到答案。许多软件都有帮助菜单,通过帮助菜单晚们可以详细了解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板书:详细了解软件)呈现任务四: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观看外貌”、“鼠标试探”和“寻求帮助”三步学习法,掌握了纸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这样的学习方法也可以用在别的新软件的学习中。在具体的软件学习时,你还可以找到其他更有效的方法,不妨把它们记录下来,再应用到其他新软件的学习中,相信你能成为一个电脑高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第9课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创建文件夹。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把自己创建的文件存放在文件夹里,进行分类管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练习操作+作业完成 教学重点:创建文件夹及文件夹的命名与保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本节课学习自己创建文件夹,并通过学习,能够把自己的文件分类存放在自己文件夹里,便于管理文件。

  二、新授

  1、认识文件夹

  Windows把计算机硬盘里的各种文件根据不同的用途,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类似文件柜的抽屉里,这些“抽屉”,就是文件夹。 就像抽屉可以再分在分成许多小格一样,文件夹内也可以再建立文件夹,我们称为子文件夹。

  2、如何创建文件夹

  在建立新的文件夹之前,首先应该确定这个文件夹建在哪里,是直接建在打开的硬盘(根目录)里还是建在已经建立的文件夹里。下面我们就学习在“我的文档”下面建立一个新文件夹。

  (1)首先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2)其次教师总结创建文件夹的方法

  ①在桌面双击“我的'文档”图标,打开文件夹。

  ②单击文件菜单。在“新建”的子菜单下选择“文件夹”,然后单击; ③“我的文档”下面就建立了一个新文件夹。

  (3)最后,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请“小老师”提供帮助。

  3、文件夹的命名和改名

  文件夹的命名规则与文件的命名规则完全一样。

  文件和文件夹都可以改名。下面我们将“新建文件夹”改名为“学习”。

  (1)在“新建文件夹”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2)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并单击“重命名”。

  (3)输入新文件名“学习”,然后在虚框外面单击右键(或者按回车键)确定,文件夹的改名就完成了。

  三、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在认识文件夹的基础上学会新建文件夹,在掌握文件夹命名规则的前提下给文件夹命名和改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学生认识文件夹,教师演示新建文件夹,让学生自学文件夹命名规划的内容,大家合作探讨文件夹的命名和改名,通过一堂课学习下来,学生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一、教学标题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地图出版社《无所不在的信息》

  二、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无所不在的信息”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主要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识,适合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搜索与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体会信息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信息的概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信息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特征。

  四、学生分析:

  高一新生是从不同的初中走到一起来的,他们经历过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由于他们在读初中的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硬件配置的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对信息的概念和认识或不知,或初浅,或略深。

  上好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对于规范学习行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内化信息伦理提升信息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描述、讲解、讲故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特征。

  ②例举有关信息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与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互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基础,为以后的教学搜集信息。

  2、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总结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学习从多角度全面看待事物本质的方法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举身边的信息,让学生领悟到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信息是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八、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及特征教学难点:信息的特征

  九、教学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从信息的含义、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的载体等方面理解身边的信息。然后,教师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信息的作用和信息的特征。引导学生列举身边能体现信息某些方面特征的实例,在分析学生列举的实例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的.特征。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十、教学过程: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摘自唐代诗人杜牧《寄远》

  “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楼台”

  摘自唐代诗人李中《暮春怀古人》

  “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摘自宋代李清照

  信息一词不象网络一样是个现代词,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了。只是那时的信息多指消息,几百里快马急送的也不过是一个口信、一封家信或一道圣旨。

  当今,我们已经处在了信息时代,每个人要对信息的认知、表达有更充分的、更深层次的、更广义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描述、运用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了解信息的含义、作用及其特征。

  投影显示“信息的概念”,然后给学生下面的相关概念: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时代趋势,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

  (一)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二)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三)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三)信息技术可以把教材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更形象,更具说服力,加之信息技术所特有的呈现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寓真理于具体的、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感染力强,能更好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让我们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技术,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让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这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现形式之一就是支持的自主学习

  第一,注重使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媒体组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教学服务,构建情境,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第二,注重促进技术的优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相互的结合,就会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支持的学习;第三,注重新技术的应用。要根据各种教学需要,升级改造现有的应用软件系统,自主研发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集成,形成一个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开发小课程等微型资源,适应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的自主学习支持。作为教师,课前应多方面整合教学资源,课上应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扩充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元化教学交往。而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能利用网络平台登陆资源库自主学习,实现与教师的有效互动,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培养自己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于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把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到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加深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一、教学设计应当把握重点

  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策略等来进行教学设计,把握以下重点。

  1.三维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育人思想,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结构,追寻新时期条件下素质教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2、重、难点

  把握本课的重点,难点

  3、学情分析:

  说明这课是什么教材几章几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上本课之前的知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什么,培养什么能力,情感目标的发展

  4、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是本节课的头,别有用心的导入很重要,你要激发学生兴趣,让他在整个课堂中有求知欲望。

  5、主体性教学策略

  主体性教学策略:主体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注意把握四条认知边界:一是教学的着眼点从怎样旧这点能够缺点错误转移到怎样激励学习潜能;二是不承认差生,只承认个体差异存在,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三是教学的注意中心应从知识本身转移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四是关注教学个性化走向个性群体化的实践策略。

  6、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关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优化课堂要素的配置,追寻有效课堂学习的基本要素,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7、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的模式及其功能效应。国内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内型:

  (1)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模式;

  (2)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

  (3)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4)网上协作学习模式;

  (5)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6)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教学模式……

  8、教师的主导作用

  重视课堂讲授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提倡简洁、精练、有效的课堂指导,优化课堂结构,重组环节步骤,重视信息流的整合和有效信息的输载,研究课堂信息的交互性和有效传输。

  9、任务设计的重要性:

  任务:层次性,适用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

  A、目的:你是要学生做什么?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

  B、广度:你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观向个体差异的学生

  C、深度:因个体差异,任务深度不同。

  10、重视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配置合理、有密度、能够引导学生智力潜能开发的课堂练习。

  11、与课程整合

  计算机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可以说是其它学科的基础,我们就要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来更好的为其它课程服务。

  12、建立教学评价反馈激励机制

  通过评价的激励,诱导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体统,引导学生的潜能发展。

  多元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发展性评价:不以结果为主,更要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审美评价标准:美的标准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结构,不能以常人的标准进行。评价参考:只是为引人注意,还是赏心悦目的感受,更好理解我们要表达的意识。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关环节。评价、反馈与修改应该贯穿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教学任务设计

  1.教学内容的安排

  2.学习者特点的分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3.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目标的任务途径

  知识 技能 情感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陈述中,应该使用表达学生具体行为的动词,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笼统、含糊的词语,如“了解”、“学习”、“培养”、“理解”、“认识”、“欣赏”等,用这些动词表述的教学目标,教学后无法测量是否达标。教学目标的陈述主体不应是教师(或讲授内容),而是学生(或学习结果)。陈述教学目标应注意个性化。

  教学目标描述用词举例:

  (1)结果性目标

  a.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b.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指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2)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赏识、关注、拒绝、摒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二)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能够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

  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

  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教学策略有微策略和宏策略之分,微策略关心在一个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如一个概念,一个原理)内部如何组织教学;宏策略考虑如何将多个知识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教学难点的教学措施

  (四)教学过程及细节处理

  1.课前的资源准备与教学环境设计

  2.课堂的引入

  3.学生的合作

  4.教学的拓展与探索

  5.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在会下载控制程序到机器人中后,就想知道如何自己编制程序来控制机器人了,在本节课中,将进一步熟悉机器人的编程环境,学会最简单控制机器人的.操作——前进和后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了解“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能看懂程序中流程图,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和后退,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路程和速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精神;通过给程序添加备注,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认识几种常见的流程图符号。

  2、教学难点:

  (1)认识和了解流程图符号;

  (2)“延时”模块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在学生机器人上安装机器人仿真软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演示机器人前进和后退。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清楚了机器人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机器人前进和倒退是靠轮子的转动进行的,轮子正方向转动,机器人前进,反之则是倒退。本节课就是学习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先前进,再后退。

  2、学习新课。

  (1)设置机器人前进和停止。

  教师演示,通过“移动”和“停止”模块,并设置其数值,让机器人前进。

  学生观察、然后请同学示范。

  学生分组练习。

  思考:编写程序时,如果主程序中的某个模块不需要时,怎么删除?

  学生交流汇报,并演示方法。

  (2)设置机器人倒退。

  教师演示,拖动“延时”模块至“移动”模块下,并设置倒退时间,再拖入“停止”模块至“延时”模块下,设置停止所有电机,让机器人停止。

  学生观察、然后请同学示范。

  学生分组练习。

  3、分层练习、完成任务

  完成本课“试一试”内容。

  4、小结与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回顾“前进”、“后退”和“停止”的设置方法,检查自己在各个知识点方面的掌握情况。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学写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件辅助,激发学生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若干张自行制作的大自然风景邮票.

  课前准备:

  上课前一周开展小画家找四季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或接触实物,认识一些颜色;掌握一些色彩词.

  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题)世界多美呀.故事是从蛋壳里的小鸡说起的瞧,它们正在母鸡怀里睡觉呢!(播放第二自然段配音,配乐及动画)

  蛋壳里的世界是黄乎乎的,小鸡又会怎么想

  设计理念:用美丽的课件动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认知特点.

  板块二,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1.第二自然段.

  (1)(播放啄壳动画及啄壳声)

  随机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

  仔细看.(播放蛋壳裂缝动画)

  师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播放啄出洞眼的动画,并引出下句)才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请小朋友自己轻轻把这段话读上两遍,看谁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小鸡啄洞的样子

  谁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评议:你们听出了小鸡是怎么啄洞的了吗为什么)

  小鸡的确是用了很多力气,很多时间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映示插图,仔细观察)

  谁来说说(指名说,随机显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我们和小鸡一起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想想你这样读的理由.]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评一评:大家听到的这景色美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再一起读上一遍.

  小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既高兴又惊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出示小鸡想的两句话)师: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这时小鸡又会怎么想呢

  (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1)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快看——(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

  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钻出壳的.

  指名一人上台演.(钻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师念.

  小朋友边演边念.

  (3)过渡:钻出了壳,小鸡还会怎么想(四处走走看看)

  3.第四自然段.

  (播放动画)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设计理念:用美丽的动画,好听的音乐,让学生小小的脑袋活跃起来,乐于思考,乐于发言,说自己想要说的,演自己想要演的,从而让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敢于探究,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吗

  板块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往前一看,田野里更美了!(课件展示美丽的图画)

  (出示)太阳-----------油菜花-------------山坡----------------

  师: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生:世界多美呀——红艳艳的,黄灿灿的,绿油油的

  2.小鸡还想环游世界呢!它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巡视了解,指导)

  交流.(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随机奖给学生大自然风景邮票)

  3.

  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世界多美呀!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本项练习的意图正在于此.

  板块四,指导书写,把字写美

  1.过渡:课文读美了,我们还要把字写美.

  2.看笔顺表,自学世界两字的笔顺.

  3.电脑显示笔顺,再说一说.

  4.教学新笔顺羊(羊字头),电脑显示美的笔顺.

  5.范写美字,并仔细看四横的变化.

  6.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7.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播放轻柔的写字音乐,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设计理念:周德藩主任提出要让学生工工整整写字,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语文课要时刻注重对学生进行写字方面的指导,而且是正确的指导.

  情境体验,美读课文

  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小组合作,

  拓展说话

  指导书写,

  把字写美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一、本课说明

  本课以创建班级网站为中心。由于在第七册中详细地介绍了创建网站的各方面的知识,所以对重复的知识可以略复习一下。

  二、课前准备

  学校生活和家庭照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创建网站和网页,对网页文件和网页的标题重命名;

  (2)掌握“导航”视图,会利用“导航”视图连接网页;

  (3)会设置共享边框中的链接栏;

  (4)会设置超链接;

  (5)能熟练地使用表格设置网页布局。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珍惜同学友谊、尊重老师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强化规划作品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导航”栏视图中,将其他网页和主页相连;

  (2)设置共享边框和链接栏。

  2、教学难点

  (1)更改网页的标题;

  (2)设置共享边框和链接栏。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我们同学快毕业了,心情都很复杂,你们想不想制作一个班级网站,把你们的过去、现在的记忆留在里面,作为毕业的`纪念呢?

  学生回答。

  教师:既然想,那就请每个人将自己的情况写在网页中,这样既节约纸,又可长久保存,富有时代气息。

  2、新授

  (1)学生自主地规划、创建网站。

  教师:以前我们学习过网站的制作了,现在请同学们对照教材复习、规划建立自己的毕业纪念网站。

  学生复习、回顾,规划创建自己毕业纪念网站。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指导学生制作通讯录及相册网页。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

  (3)设置共享边框、链接栏。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共享边框、链接栏,下面就请哪位同学给大家示范一下。

  学生示范。

  教师根据学生示范的熟练程度,简单介绍或示范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学生链接个人网页。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情况制作成个人网页吧!

  学生练习制作。

  教师:现在我们把做好的个人网页链接到班级“通讯录”上。

  教师示范讲解方法,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

  展示作品,师生点评。

  教师:现在网站做好了,请同学通过邮件发送到自己的邮箱,以便你以后进行修改和发布。

  学生进行操作。

  3、分层练习。

  根据自己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完成“试一试”部分练习。

  4、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所知识进行小结,并给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一评”。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打印机。

  2、知道打印文档的步骤。

  技能目标:

  1、能在Word中输入计划书。

  2、熟悉Word的编辑环境,对计划书进行编辑。

  3、利用Word的打印预览功能,预览打印效果。

  4、能把输入的计划书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情感目标:通过输入、编辑、打印计划书,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Word输入计划书,并进行编辑。

  教学难点:利用打印机把计划书打印出来。

  三、教学准备

  1、调试好局域网,学生的计算机都能通过“网上邻居”进行相互访问。

  2、每台计算机的标识要规范,便于学生能相互知道各自的计算机名称。

  3、在电脑室中至少准备一台打印机,最好是激光打印机,以供教师演示时用及让学生把编辑好的计划书打印出来。

  4、一份编辑好的计划书范例。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是把上节课第一次编委会讨论的编辑计划书,输入到Word中,进行排版美化,通过打印机把计划书打印出来,每人一份,以使编辑组内的每个编辑明确编辑的内容及各自承担的任务。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文字输入技能,同时已经掌握Word排版的基本技能,如插入艺术字、剪贴画、设置字符底纹、字体颜色等。

  对编辑计划书的排版美化,不必强求一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排版技能,排出个性化的计划书,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把计划书打印出来是本节课的难点,如果全部在课堂上打印出来,时间上不可能;在课堂上可以每组打印一份,其余的,可以安排在课外,也可以让学生到自己家里打。

  在WORD中打印文件时,应先设计纸型的大小。如果不按实际的'纸张大小设计纸型的大小,电脑是按默认的纸型大小打印,结果打印在实际的纸张上,与在WORD中看到的会不一样。

  打印机因型号不同、品牌不同,打印机的使用方法也会有不同,因此在本课时中教师主要讲解在Word中打印文件的方法,对打印机的使用方法只要学生稍加了解就可。在电脑室里最好有一台激光打印机。

  对已经完成本课任务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搜索有关Word排版技巧的文章或打印机方面的内容,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五、练习实施建议

  随堂练习1:本课的任务就是把计划书编辑并打印出来,随堂练习1就是本课的任务,对未能打印出来,可以安排在课外,如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打印出来。

  随堂练习2:本课操作的自我检查。学生可一边操作,一边完成该练习。也可以布置在课后让学生完成。

  随堂练习3:为操作熟练的、已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学生准备的。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第1课 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信息形式,信息的重要性;

  2、信息的发展,信息道德。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信息,认识信息的重要性,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2、了解信息的重要处理工具——计算机;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索能力与相互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课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道德。

  [教学准备]:普通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人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指导学生回答,情感激励;

  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1: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好好想想,身边都有哪些信息技术,并说也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将学生按两组为一队,分为A、B两队,两队轮流说出身边的信息技术,无法及时接上的队输。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应该不再对信息技术感到陌生了,其实信息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在日常生活以外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讯卫星、侦查飞机、机器人、通讯兵、雷达等等。我们每天看新闻的时候都会听到天气预报,这是科学家利用电脑对气象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

  三、信息道德

  师:在所有的信息技术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互联网了。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假的信息,也有真的信息;有对我们好的信息,也有对我们来说不好的信息。那面对这么多的信息,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上有利的信息,并用去除不利的信息。

  活动2:通过老师口述“小明的一天”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并且当听到一些你认为不正确的行为时,喊“停”,并请同学告诉老师,小明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

  小明的一天:今天轮到小明的班级上电脑课了,小明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电脑室的门口,可是发现自己今天忘了带鞋套,可是小明又不想脱鞋子,就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进了教室。打开电脑后,小明看到了一个名为“日记”的文件,小明就打开来看,原来这是上一节课,其他班级的同学写的日记。后来,小明看到电脑的桌面上有很多文件,他觉得这样看起来桌面很乱,他就自作主张地删除了桌面上的一些文件。下课后,小明为了快点去玩,没有并闭计算机,就离开了教室。

  师生共同总结基本的信息规范和信息道德。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一、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1)

  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答)

  (出示课件图片2-4)

  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分别回答)

  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

  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

  二、信息的获取

  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

  (出示课件图片)

  (生答)

  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

  (生回答)

  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

  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图片)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到信息技术吗?

  (生讨论)

  游戏:猜词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大家可以知道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表达方式等,信息有它自己的特点,信息是千变万化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内容:

  Q W E R U I O P 8个键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的内容。

  二、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让学生了解Q W E R U I O P八个键键的指法位置和击键方法。

  2、能力:巩固打非基本键的指法要领。尝试练习全键盘练习。提高学生打字水平。

  3、情感:培养学生对打字的兴趣和打字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Q W E R U I O P八个键键的指法位置和击键方法。

  四、教学难点:

  巩固打非基本键的指法要领。尝试练习全键盘练习。

  五、学习者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是开设信息技术的起始年级,本学期前半学期主要是学习指法。教师把键盘分成四块,分别是:第一块:基本键。第二块:G、H、T、Y、B、N六键。第三块:Z、X、C、V、M、,、。、/八键。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以上22个键的名称、在键盘的位置及打字要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本课学习第四块:Q、W、E、R、U、I、O、P八个键,难度不大。但是,打这8个键学生容易把手指直接放在这8个键上击打。所以本课的重点依旧是指法要领:击打完任何非基本键,手指都要迅速返回基本键。另外,本课首次尝试进行全键盘练习,要求学生把前期和本课新知综合运用,本课安排学生背诵指法口诀、玩《快快乐乐填键盘》游戏,再加上前期打字的基础,所以学生初次进行全键盘练习应该说是水到渠成。

  六、教学策略:

  1、利用指法口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使用指法口诀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打字的兴趣,学生练习指法口诀和手指动作的过程中,他们的眼、脑、手、口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所有字母的读音及其在键盘上的位置,突破学生不熟悉字母在键盘上的排列顺序的障碍。有了以上的.铺垫,再上机学起打字来就比较容易。

  2、形象生动的演示了指法要领。

  教师自制课件《快快乐乐学打字》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了指法要领,突破了打字的难点。

  3、利用“填键盘”游戏扩展兴趣、形成键盘表象。

  在打字学习中,让学生玩教师自制软件:《快快乐乐填键盘》,帮助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过度抽象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整个键盘表象。熟练掌握每个字母键在键盘中的位置,为盲打奠定基础。同学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就强化记忆了键盘上字母键的位置。

  教学反思

  本课优点:

  1、本课的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策略丰富、实用而新颖、独特,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本课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意义建构,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实效性强。

  4、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和生动丰富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学习打字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产生乐学、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使枯燥单调的指法训练变得丰富生动。

  5、本课精讲多练,学生练习项目丰富、练习密度大。

  6、本课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丰富多彩。

  2、教师对指法错误学生的指导还要加强。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了解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的名称和分布规律;

  2、学会使用几个常用的控制键,能在“写字板”中输入字符;

  3、通过认识键盘,感受成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使用主键区的几个控制键──Enter、BackSpace和空格键。

  教学难点:

  认识键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键盘实物和键盘图。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老师以前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个叫“精灵鼠小弟”的朋友,大家很快就喜欢上他了,已经能够用他来熟练控制电脑了。但是大家知道吗,老师还认识一位叫“无敌大海龟”的朋友,他也能帮助我们向“方脑壳”朋友—电脑输送数据、发布命令,并且做很多“精灵鼠小弟”不能完做的事情呢,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无敌大海龟”—键盘先生。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和“无敌大海龟”—键盘先生做朋友吧!

  (板书:第八课 与电脑键盘交朋友)

  二、欣赏我们新朋友的漂亮外套,认识四区。

  (出示一幅带有卡通海龟背景的键盘分区图)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给大家介绍了我们的新朋友“无敌大海龟”—键盘先生,他今天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就穿上了自己最独特和最漂亮的外套来和大家见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新朋友的漂亮外套吧!请同学们看看我们新朋友的外套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四个部分。

  师:同学们观赏得真仔细,现在老师就来给大家说说这件独特的外套的几个部分的名字吧!请同学们听着名字找位置哟!

  师指出相应键盘分区区域,让生分别在出示的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功能键区名称中对应的作选择。(指名说)

  生1:主键盘区;

  生2:小键盘区;

  生3:功能键区;

  生4:光标控制区。

  师让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和同桌合作认识四区的位置和名称。并继续激趣:现在大家只是欣赏到了新朋友外套的外观,可是我们这位新朋友的外套比魔术师的外套还要神奇,在他的外套上面还隐藏着很多秘密,大家想继续探寻吗?

  三、动手尝试,探寻主键盘区的秘密。

  (出示主键盘区图)

  师:为了探寻主键盘区的秘密,我们还得进行一些小实验,请同学们打开开始程序菜单附件中的一个常用的工具——记事本,在记事本上我们就可以试试主键盘区上面的这些键的作用了。

  1、请同学们在“记事本”的窗口中输入: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2、观察屏幕上显示的字母和键盘上的字母一样吗?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和我们平时的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一样吗?

  生尝试观察后得出结论:屏幕上显示的字母是小写字母,键盘上的字母是小写字母,并且键盘上的字母和我们平时的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也不一样。

  3、在“记事本”窗口中依次把所有标有数字和符号的键敲一遍。

  师:数字键与屏幕显示一致吗?

  哪些符号能够显示出来,哪些不能显示,有什么规律?

  通过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观察整理,并进行同桌小议后得出结论:数字键与屏幕显示一致,但是有一部分符号键却不能够显示,并且发现了一个规律,在一个键上面有两个符号的那个键总是显示下面的字符而不显示上面的字符。

  师质疑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铺垫:请同学们在课余的时间再去探寻一下如何能把两个字符的键的上面那个符号号显示在屏幕上,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4、回车键和空格键

  师:在“无敌大海龟”—键盘先生的外套上还有几个特别的装饰物,它们的形状和别的键有很大的区别,请同学们找一找它们在哪儿,并且试着敲一下这些键,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生:观察尝试后得出结论:

  有一个键样子比较怪,上面有英文字母“Enter”和一个箭头符号,敲一下它,光标会跳到下一行,还有一个键又细又长,像一根小棒,敲一下它,就会空一些空格。

  师:对了,同学们都基本知道了它们两个键的作用了,但是还不知道它们的名字,现在老师来告诉大家吧,上面有英文字母“Enter”和一个箭头符号的键我们叫回车键,它的作用就是在输入的时候跳到下一行;那根又细又长的小棒名字叫空格键,它的作用就是在输入的时候打空格。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输入下面一段数字,看看怎么样使用空格键,达到下面的效果(数字间留出距离)?

  1 2 3 4 5 6 7 8 9 0

  5、退格键

  师:在主键盘区的这些键中,还隐藏着很着秘密,现在老师就悄悄告诉大家一个。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在主键盘区的右上角,有一个键,上面有英文字母“Back space”和一个向左的箭头,这个键的名字叫退格键。现在

  请同学们在记事本里输入ABCDEFGH之后,敲退格键,出现了什么现象,再连续敲退格键会怎么样?你发现退格键有什么功能?

  生:生尝度操作探寻小议后得出结论,原来,敲退格键可以删除光标左边的字符。但同学们应该注意,在不同的键盘上,退格键的位置、长度和标志可能不一样,有时它的标志简化为一个箭头“←”。

  四、体验成功,课后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操作,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所学的内容及学会的操作。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无敌大海龟”—键盘先生,通过欣赏他的漂亮而又独特的外套,了解了键盘的各部分名称及其它们的功能,但是在他的外套上还有很多秘密,今天我们只了解了一部分,在以后的学习,我们要好好和他做朋友,更多更详细更准确地去了解他外套这面那些键的功能,并且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吧。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综合活动,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学习,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检测和巩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机器人灭火比赛的知识,了解子程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动手组装灭火机器人。

  (2)学会编写机器人灭火程序。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使他们共同克服困难和分享成功。

  三、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发到学生机上,机器人、灭火装置、蜡烛、打火机。

  四、教学法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组装机器人和编写灭火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2、教学难点

  理解走迷宫程序流程图。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叔叔都会奋不顾身地跃身火海救人,但是,这样的危险性太大了,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种帮助消防员叔叔找到火源,并把把火扑灭的`办法呢?

  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机器人能走入楼房找到火源,并用灭火剂把火扑灭,那该多好啊!其实这些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实现,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机器人,让它在一个模拟的房间里完成灭火任务。

  2、学习新课

  (1)规划和搭建机器人。

  观看教师演示机器人灭火,了解灭火程序流程图和场地。

  永远循环

  灭火

  检查火源

  走迷宫

  教师讲解安装火焰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的方法及步骤,搭建灭火机器人,学生跟着练习。

  (2)探测火焰、寻找火焰,编写迷宫(migong)子程序。

  A、看图思考机器人如何走迷宫的。

  前方或45度方向的传感器检测是否有障碍

  左侧传感器检测是否有障碍

  前进

  有

  向左传

  向左转

  无

  无

  有

  屏幕展示走迷宫流程图,学生观看、思考。

  B、编写迷宫(migong)子程序。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教师:子程序是具有一定功能的一段程序,在主程序中可以调用它们,这样可以使程序的结构清晰、合理,同时也便于阅读和调试。

  (3)确定火焰,进行灭火,编写灭火(miehou)子程序。

  屏幕展示灭火流程图,思考机器人是怎样灭火的?

  灭火

  左<右

  前方火焰传感器检测到火火焰

  有

  左>右

  向右转

  是

  是

  向左转

  是

  无

  否

  否

  机器人灭火

  调整机器人位

  置,对准火焰

  学生观察。

  教师演示编写机器人灭火(miehou)子程序,并设置“条件判断”模块。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4)编写主程序。

  教师讲解编制机器人的启动方式,在主程序中,根据流程图调用刚才编写的miehou、migong两个子程序,并将设置好的机器人放入场地中进行测试。

  学生编写主程序,教师指导帮助。

  3、巩固练习

  设计组装一个灭火机器人,尝试修改测试程序中的参数,和其他小组比赛,看谁天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火源并熄灭。

  学生组装、测试程序参数。

  进行比赛,教师表扬鼓励。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在“评一评”里打上自己的成绩。

  教后感:

  在调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些同学会反复调试找原因,但有些同学寄希望于教师解决。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各组同学互相讨论,及时鼓励和表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四节《数据处理》的第三部分内容:常用函数。

  数据运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将它从第四节的内容单独抽离作为本单元第2课时的授课内容,在学生已经对Excel已有初步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数据的求和运算,重点介绍利用公式和Sum函数求和。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参与学习的是七年级学生。我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学校,小学信息技术课几乎不开课或很少开课,因此他们对Excel函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几乎是空白,而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个体差异,为了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上课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运用公式进行数据求和运算。

  (2)能熟练应用函数进行数据求和运算。

  (3)能使用“自动填充”快速填充数据。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数据运算分析和解决问题。

  (2)能通过相关的学习指导、学习资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自主学习。

  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3)培养学生利用Excel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式、函数和自动填充求和的方法。

  难点:函数的使用和单元格范围的选定。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组合作法。

  六、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PPT课件、学生成绩统计表.xls、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八、学前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查看“学案与练习评测表”的内容,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在“学案与练习评测表”中以小组为单位打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小组合作互助的意识。

  九、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成绩表)

  “同学们,我们第一次的测验成绩出来了,总分还没算出来,今天大家帮帮老师把我们的总分算出来,你打算怎么算呢?”

  “算总分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要选一个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今天教大家一个秘密武器: Excel软件, Excel能够迅速准确地算出总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据处理—excel求和。”(展示标题

  板书:Excel求和

  积极讨论。

  从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话题入手,引起学生兴趣。

  任务驱动

  (展示任务一)

  任务一:启动Excel,在A1单元格中输入“1+2”,在B1单元格中输入“=1+2”,观察有何不同。

  小结:计算结果不同,关键在于代数式不相同,多了个“=”,强调公式是以等号开始的代数式。

  启动Excel,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结果有何不同。

  通过一个易于接受的例子,逐步过渡到本课重点。

  任务二:打开D盘中的“学生成绩统计表.xls”

  (1)在J3单元格中输入“=83+68+82+88+81+49+65”求1号同学的总分,在J4单元格中输入“=C4+D4+E4+F4+G4+H4+I4”求2号同学的总分。

  (2)把C3单元格中的数值改成60,把C4单元格中的数值改成80,观察J3和J4单元格中的数值有没有变化。

  板书:1、公式

  小结:运用公式计算,要引用单元格地址,而不能引用单元格数值,更改数值后计算结果才能自动更正。请更正J3单元格的内容。

  巡视指导

  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发现修改后J3单元格中的数值没变,J4单元格中的数值变了。

  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引导总结,加深学生印象。

  “除了用公式外还可以使用SUM函数算出总分”

  介绍SUM函数。

  任务三:使用“插入函数”算出3号同学的总分。

  怎么使用“插入函数”求和?有哪位同学愿意操作给大家看看?(操作步骤可参考“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请学生演示任务,边操作边说出操作步骤。

  师生共同小结出入函数的步骤。

  练习:使用sum函数算出3号同学的总分,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板书2、函数

  巡视指导

  小结:当数据量大时使用函数比公式便捷。

  小组内协作学习,结合学案完成任务。

  观看同学操作,知识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互助意识,尝试成功的喜悦。

  了解并掌握Excel中“插入函数”的操作步骤,了解公式与函数的使用优缺点。

  想一想:除了插入函数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更快捷的方法呢?(自动求和∑)

  演示操作:介绍自动求和的使用。

  任务四: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

  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呢?

  “Excel有个操作叫做‘自动填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演示将鼠标放到J5单元格右下角,鼠标变成实心十字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

  练习:利用自动填充的方法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

  巡视指导。

  一个个录入公式会让学生感到厌倦、繁琐,也希望找到更快捷的方法。

  使用“自动填充”的方法求出其他同学的总分。

  让学生通过一些实例的演示和操作,感受到“自动填充”的方便与快捷。

  巩固拓展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练习

  1、在底部增加一行“学科总分”计算“各科成绩总分”。

  2、可选题:在总分的右侧增加一列“平均分”,利用自动求平均值求出每位同学的平均分。

  3、可选题:如何求出任意单元格中数据的总分及平均分?如某位同学的语文、政治、历史三科的总分和平均分。

  提示:选定连续数据用到shift键,选定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键。

  (操作步骤可参考“学案与练习评测表”)

  巡视指导。

  请最先完成的小组派一位同学演示操作。

  师生共同评价。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求和计算的方法。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帮助。

  对同学示范操作过程作出评价。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完成第1题求和的基础上选做第2、3题,拓展求平均分计算和求任意单元格中数据的总和。

  课堂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质疑?

  十、板书设计

  Excel求和

  1、公式

  2、函数

  (1)、插入函数:sum

  (2)、自动求和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04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3-06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06-1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0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7-02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07-12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07-04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范文07-04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推荐]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