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故事[精选15篇]
除夕的故事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窗花,挂上了大红灯笼。爸爸也贴了一个“福”字,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福’字倒这贴呢?”“把‘福’字倒着贴,不就是福倒了吗?”爸爸答道。我点了点头。忙完了以后,我们到外婆家过年。
到了外婆家,看见外婆和外公烧了许多好吃的菜,每道菜都有自己的含义,有圆子,代表团团圆圆,有红烧鱼,代表年年有余,有白菜豆腐,代表平平安安,有粉丝,代表吃的多,明年钱都一串串……终于可以大饱口福啦!我拿起筷子,抢着吃菜,“太好吃,太好吃啦!”吃完以后,我和弟弟一起玩游戏。
我期盼以久的`夜晚终于到来了,我拉着弟弟一起出来放烟花,一:孔雀开屏,二:双龙出海,三:烟花聚会,真是太美丽了,太好玩了。
到了深夜,我该回家了,真希望每天都是除夕。
除夕的故事2
熬年守岁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童话传说中,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后来一聪明的孩子教大家除掉夕的方法,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
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三十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算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
贴年红(门神)、挂年画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中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倒(到)”。其实福字不能倒贴,大门是迎福纳福的地方,福字应该正贴。福字倒贴的地方一般是水缸,垃圾箱,和家里的箱柜。中国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挂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由于地理气候方面原因,除夕、春节之际北方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寒冬,冬天的北方地区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可选用的食材不多,过年多吃饺子。而南方地区,尤其是沿海一些地方,基本上四季绿意盎然,南方冬季在蔬果等食材上占有极大的优势,所以在饮食的选择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在地利方面,又得益于水资源充沛分布广所以各类渔获充足食材多样;所以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上,南方的饮食会丰富多样一些。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燃爆竹
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燃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在辞旧迎新春节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祭祖
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古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火锅,按灵位设杯箸。
压岁钱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挂灯笼
挂灯笼,过年挂灯笼是中国的古老习俗,红色代表喜庆,圆形灯笼则寓意团圆美满,红灯笼象征着平安祥和、红红火火。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据说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20xx、2、16日
除夕的故事3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到了,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也叫过年。大家知道除夕的由来吗、下面听我讲讲吧。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所以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然后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这一天很忙碌,大家要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大家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
这就是除夕的来历 。
除夕的故事4
么除夕的传说故事--七郎射“夕”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传说故事--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的故事5
从中午到太阳快要落山了,木日诺就这样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屋外不时响起的一阵阵鞭炮声,让他越发索然。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杀猪宰羊,放鞭炮吃团圆饭,惟独木日诺家显得格外冷清,既不放鞭炮,也没生火煮饭。家里就木日诺一个人,独自过年有什么情绪?他索性躺在床上不起来了。
木日诺心里憋得慌:到外面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就他的儿子没回来。那天,邻居家在外打工的三儿子腊弟回来说:“挖第(大爹),你儿子不回来了,他说要多挣一点钱,把欠别人的钱早点还了。”木日诺当时听了很不是滋味,心里想:这过年过节的,怎么就没想到回来看一看我这个糟老头子呢?
现在木日诺睡在刚建盖好的新房里,可他觉得今天的天气特别冷,把门窗都关好后,他把儿子的被子搬来铺在自己床上,然后用被子把身体裹得严严实实的,但还是感觉到时有寒风吹进屋来,冷得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木日诺年轻时家里穷,母亲多病,常年卧在床上,全靠父亲供养他们兄妹六个。他三十多岁也没说上媳妇,父母虽然心里着急,可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讨媳妇,后来好不容易把大妹嫁出去了,用嫁大妹的彩礼钱才讨了一房媳妇,可讨回来后才发现他的女人神经有点问题,不但不会干农活不会做家务,还动不动就哭哭啼啼,没事就痴痴呆呆自个儿说话,这可真是“龙配龙,凤配凤,乌鸦配臭虫”,家里本来就困难,又讨了个傻媳妇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过了两年,傻媳妇生了个男孩,让他高兴了好几天。可他的'傻媳妇不会带孩子,他忙完地里的还要回家带孩子,真把他给累坏了。父母健在的时候还替木日诺分担一些劳务,他的孩子三岁时父母相继撒手而去,四个妹妹也远嫁到外地去了,家里就剩下他们三口人。年复一年,一家人的生活就这么没着没落地过着。
后来有一天,木日诺背着孩子到地里干活,天快黑时才回到家中。打开房门一看,他的傻媳妇睡在屋中,不但没有生火也没有喂猪,又累又乏的木日诺顿时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抡起拳头揍了傻媳妇几下,没想傻媳妇却哭得个昏天黑地。木日诺心里生气就没理她,晚上傻媳妇睡在火塘边哭了半夜,搅得他也没法入睡。不想第二天早晨发现傻媳妇死了,她在后半夜木日诺睡着后喝了半瓶农药。
傻媳妇就这么走了。木日诺没有再婚,带着孩子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拉扯孩子长大。那时孩子小,木日诺常常是鸡刚叫就上山扛竹子,回到家中儿子还没醒,白天他就带着孩子编花篮卖几个钱,或是背着孩子到别家帮工换口饭吃。虽然日子过得很苦,可他从来不让儿子受半点委屈,他时常给孩子买新衣裤,自己的衣裤破得不成样子了,却舍不得买新的;他给孩子买喜欢吃的东西,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一样,享受童年的快乐。
孩子渐渐长大了,傻女人生的孩子却聪明伶俐,读书也很用功,常拿奖状回家。可木日诺却因为风里来雨里去、日夜不停地操劳患上了风湿病,一到阴雨天或是冬天就下不了床。孩子初中毕业后,木日诺的风湿病越来越严重,再也没有能力供他读书,儿子含泪辍学回家了。孩子也懂事,知道父亲身体不好就主动承担起了家里的农活。父子俩的生活渐渐有了好转,可光靠家里的三亩责任田还是难以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木日诺和儿子一直住在父母留下的老房子里,这房子快要塌了,墙周围用十几根木桩子顶着,上面的茅草全都是窟窿,雨水天无法住人。家里不但要盖新房,儿子已经二十出头,过两年也该找女人结婚了,木日诺只好同意儿子出外打工。儿子一去就是两年多,去年春节也没有回家。
天色越来越晚了,木日诺睡在床上还是不想起来,他知道儿子不回来是想省点车费钱,也知道儿子是为了还债拼命干活,可看到别人家儿孙满堂热热闹闹地过年他心里还是无名地憋气。他真希望儿子此时能回来,也好乘着喜庆给他侃一侃家里近年来的变化呀。
木日诺原打算五年之内盖一间新房,没想到去年县扶贫办的领导了解到他家的困难后,主动提出帮他解决一部分建房款。木日诺听到这个好消息,马上拿出儿子寄回的一万多元钱,加上县扶贫办给的扶助款,抓紧时间盖了一间砖瓦房。
木日诺的风湿病也治好了。去年他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组长建议他到县医院治疗,起初他怕花钱不想去,寨子里所有的人都来劝,他就去了。到医院住了一段时间,病就好了,因为入了保险,自家也没花多少钱。
木日诺也不用为打针吃药犯愁了。过去从寨子到镇上的路不好走,他的腿又不好使,每次有个小病小灾就觉得天都要塌了。去年国家在村委会旁边建盖了医疗所后,又修了弹石路,木日诺和寨子里的老人都很高兴。他把这消息写信告诉了儿子,儿子回信说:那我就放心了。
现在,木日诺看到自己的新房就乐,想起儿子就愁。他不知道儿子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吃得好睡得好,要不是因为盖房子欠了些钱,他真不愿意让儿子到外面受苦。不过,他知道儿子过几个月就能回来,儿子回来就种甘蔗,他已经和村干部商量好了,承包给他一片地种甘蔗,他打算以后还要种草果、种坚果,有了钱就替儿子讨一房好媳妇。
就在木日诺正为儿子不能回来而伤心的时候,门外传来了邻居的喊叫声,邻居是来喊他去吃年夜饭的,他想拒绝,邻居硬拖着他去了。木日诺刚坐上邻居家的饭桌就听到了自家的狗叫声,他出门一看,是村主任一行人来了,手里还提着很多礼物。村主任拿出叁佰元钱说:“我们是代表镇党委和政府来看你的,因为先去了其他村寨来晚啦,请您多包涵。这是一点慰问金,请一定收好。”听到村主任那么客气,还给他钱,木日诺一时慌了手脚,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掉。正和村主任说话间,村小组干部们也来了,手里提着酒菜和鞭炮。木日诺刚招呼他们坐下,他的几个好朋友也来了,接着来的人越来越多,都没有空着手的,有些人还带了糯米和水酒。刚才还死气沉沉的房屋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木日诺家的饭桌不够用,又到邻居家搬来了三张才勉强能坐了。三杯酒下肚后,木日诺也精神起来了,来了这么多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就望着大家“嘿嘿……”地傻笑。
木日诺家的喧闹声持续到天亮都没有停,天亮之后,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除夕的故事6
除夕的故事今天,我一看日历“除夕”,我想除夕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我正在绞尽脑汁地苦想,正好看到电视播放《除夕的故事》,终于明白了“除夕”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在古时候有一个怪物,人们都叫它“夕”,它无恶不做。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就是农历12月30日或29日),这个怪物“夕”都要到人间为非作歹。
某年的这一天,一个小孩和他的爷爷腾云驾雾地来到人间,他们是神仙。小孩听说有怪物在残害百姓,决定要消灭它。怪物出来时,小孩拿出一条红丝带,他用红丝带一转怪物的`眼睛就感到一阵剧痛,痛得它满地打滚,趁这时,小孩跳上怪物的头上狠狠打,最终把怪物打跑了。这时人们把树枝点上火在庆祝胜利,树枝发出“噼哩啪啦”的声音。可人们担心怪物又来时没法对付,小孩说:“那就每家每户都有一件宝物。”说完小孩的丝带变成一段段的,帖在了家家户户的门上,变成了红对联。就这样大家都管每年农历的最后一天(就是农历12月30日或29日)叫作“除夕日”,火烧树枝演变成放烟花爆竹了。
这就是“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7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它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此情此景,头发白了都不能忘记。
每年阴历十二月三十或二十九日是一年最后一天,俗称过年,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在农耕的社会与作物的收获有关,在殷墟甲骨文上,「年」字亦可能解释为「收获」,说文解字中解释「谷熟」,所以古代过年就与今日原住民的丰年祭相似,表示一年的结束并庆祝作物的丰收,神人同乐,另一方面,祭祀神灵,感谢其护佑,并祈求来年好运。
过年的目的在除旧布新,因此,民间在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接着就举行大扫除,俗称「清」,将家内洗刷一新,意味着除去旧年的一切晦气,扫除之后,接着要贴春联。除了门上贴春联之外,在室内外贴「春」或「福」的方形红纸,也在米缸或谷仓贴「满」字,在橱柜贴「山珍海味」,猪寮、牛寮贴「六畜兴旺」。贴红色的春联显现出即将来临吉祥的新气象。
除夕当日午后,各家张灯结彩,每家备牲醴、菜碗、粿类祭祀祖先和神明,供品中一定会有发粿和年糕,表示年年高、步步高,事业发达。还有饭上插春花,称为「春饭」,春与剩谐音,表示富裕,另加一碗「长年菜」,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意义。除夕的祭祀是感谢神明和祖先一年来的庇佑并祈求来年多福。
祭祀神灵之后,一家大小围坐一桌吃年夜饭,俗称「围炉」。古人席地而座,围着炉子吃饭,有桌子之后,将炉子放在桌下,不忘古人围炉的旧俗,并在炉的四周摊铺制钱,象征财旺。围炉时所备的菜也都有吉祥意义,如菜头取意好彩头,长年菜取意长寿。鱼圆、肉圆和虾圆取意三元及第,鱼取意年年有余,吃的时候,越慢越好,取意长久,菜中唯独鱼不能吃,要留下有剩余。
围炉之后,长辈分压岁钱,将炉周所摊的制钱或另用红线穿的铜钱一百个「取其长命百岁」作为压岁钱,现在则以红纸包纸钱,俗称「红包」。
分过压岁钱后,一家人围坐炉边,欢谈达旦,谓之守岁,民间认为守 岁具有为父母祈寿的效用,这是孝道的表现。守岁到午夜十二时后,大家放爆竹,迎接新年。
关于除夕的习俗
关于除夕的习俗1、守岁
除夕夜守岁也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守岁是为了防止一种独角兽的侵害,而这种独角兽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所以人们就在除夕夜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烟花炮竹,焚香祈祷,彻夜不眠,也就有了“守岁”习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高烧银烛,畅饮松醪,坐以达旦,名曰守岁,以兆延年。”
许多地方也称除夕夜叫“吉祥夜”。在这个晚上,无论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说吉祥话,不可说晦气话脏话和不敬之语,否则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欢欢喜喜和和气气团团圆圆,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题。
关于除夕的习俗2、开灯睡觉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整个晚上,家里一般都不关灯,特别是供养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关灯。
关于除夕的习俗3、忌打碎器物
除夕还有忌打碎器物的习俗。民间认为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则意味着新一年会有“破运”。有时不小心在这天打碎杯盘,长辈会抓紧用红纸包起来并口念“岁岁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民间认为,将红纸包起来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数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灾难。所以,人们在除夕这天为了博个好彩头,都会慎言谨行,以求得一个吉祥如意年。
关于除夕的习俗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关于除夕的习俗5、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关于除夕的'习俗6、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关于除夕的习俗7、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关于除夕的习俗8、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关于除夕的习俗9、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关于除夕的习俗10、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除夕的故事8
对我们来说,过年是最爱!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收到一大笔零花钱!
大清早,我们吃完早饭,就去上坟,祭拜祖宗了!要去好多个地方,要一直到吃午饭才回来,看似很幸苦,但对我来说,还挺有趣的.,跋山涉水!哈!吃完午饭,大人们都去贴对联了,奶奶她们忙着做年夜饭,大家伙都在忙活,唯独我们小孩子游手好闲,不是跟着大人去贴对联(其实是去瞎闹着玩的,才不会真正干活)要么就是坐在沙发上,吃着零食看电视,还有就是在放爆竹……(五花八门的)而我,在洗澡,真舒服呀!洗完了,但妈妈不让我放爆竹,叫我晚上放,所以我只有在沙发上看电视了!到了晚上7点多,随着鞭炮声,年夜饭开吃了……大家边吃边聊,开开心心的,其乐融融的……
但对我来说,以上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放爆竹!这是所有男孩子的乐趣!我也不例外!吃完了年夜饭,开始“鞭炮节”狂欢了!村上的伙伴们都拿出了鞭炮的50%来进行庆祝!这个村庄热闹无比,我们几个孩子都聚在一起放鞭炮,院子里火光冲天,连大人都被我们吸引过来了!鞭炮放光了,我们不会就此罢休,大家在屋子里玩起了各种游戏,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这一晚,大家都很晚才睡,因为在等12点的到来。“54321!”上百个大理花冲上天空,黑黑点天空被照得雪亮,还带一些缤纷!整个村庄变得很热闹!大家再次欢呼……
这一晚,让我们所有人回味!让我们所有人难以忘记!
简短的除夕故事传说最新
除夕的故事9
on the 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eve wathirty-five, also called. have a legend: ithere a dragon monster in pennsylvania, each to end that came out to harm, later, people know the most afraid of red and pennsylvania evening, noise, and hence thirtstick red couplethouseholds, firecrackers, and to drive to the new year eve. peace. the custom from survived, and called the new year evening.
besideskarn
thirty, namel"eve,". one day, people eat, drink, and be merry. northernerand southernerdo rice dumplings. like "silver piece" dumpling, like "what sound in high", ithe auspiciouomen.
on new year'eve, the familreunion dinner together to eat "family", haa new taste. a special dinner, the "fish" inot active, because the fish representing the "rich" and "next year," symbol of wealth and fortune "", it belongto a kind of decoration, iuntouchable.
in about the origin of, and a legend. in ancient time, we passed the ancestorhad suffered a most ferocioubeast. thibeast icalled "year", it icatching animals, in winter, lack of food in the mountain village, will hunt, man and beast into people. and the "year" struggle for manyears, people found in fear, three things, the red color, light and sound. so in winter zigumen hung in the peach wood, red color of the fire, don't sleep all night, knock at night. thinight, "in" into villages, see familiehave red light and heard the noise, were scared to run back to the mountains, won't come out. the night, people greet each other, decorations, daoxi drinking banquet to celebrate victory.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victory, each to winter thitime, everfamilstick in red paper scrolls, door, electric lanternbeating drumand firecrackerfireworks, at night, the night watchmen, the next day, morning greetings. thihabeen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become "festival".
除夕的故事10
一、除夕守岁的意义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二、守岁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三、守岁的原因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之一。除夕之夜讲究一见人团圆,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家庭一桌年夜饭有时候能吃一夜。但大部分家庭会在在吃过年夜饭后,将茶点瓜果摆满一桌,全家人围桌谈话。
关于守岁,有三个不同的`传说。一个为,迎接灶王奶奶。相传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从腊月23开始,“灶王奶奶”便开始收集年夜饭所需东西,直到除夕才收集齐,为了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连夜赶回人间,人们守岁就是为了迎接她。
还有一个传说为“守岁熬年”。这也是人们最常听说的一个传说,即为了一年来一次的年兽,每到除夕之夜,人们把“年”肆虐的这一夜,视做关口来熬,为消磨时光,一家人团聚交谈,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的意思。时间长了后,除夕熬年守岁的习俗就形成了。
守岁还有驱走邪瘟病疫之说。传说邪魔、瘟疫病毒害怕灯光、火光,因此人们在除夕之夜灯火通明,放鞭炮等,就是为了驱走对人们不利的邪瘟病疫。
四、守岁要注意的东西
1、如果是自家大门对准邻居家大门,那么,请务必在自家大门口外面的门框上挂两个中国结,以趋利避害。
2、大门上的“福”字,千万不要倒着贴。
3、家中破损的家居要处理:该扔的扔、该修理的修理。千万不要届时坐在摇晃的椅子上。
4、晚上所有的灯要打开,一直开它三天三夜。
5、晚上八点之前要烧香拜佛。
6、要穿红衣裳、挂红灯,放鞭炮。以图吉利。
7、大年三十这一天千万不要骂小孩,更不能争吵,否则来年不利。
8、自己单独过年的朋友,大师建议你将你的电视机全天全夜开放,以增加自己的“气场”。
除夕的故事11
除夕的由来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除夕的传说故事
(一)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二)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得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大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人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情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仅光吃好的,而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元,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三)
传说,很早以前,出了一个妖怪,名字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儿,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还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对它很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他喂的那条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起那条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夕”平时白天不出来,太阳落了坡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夏历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守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出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夏历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四)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
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五)
传说,从前,有个蛮乖的`公主,经常背着父母到民间玩耍。有天晚上,她在一个栈房里住下来,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摸到公主的房里吃掉了公主的心子。第二天早晨,店老板来到公主的房里,见公主硬邦邦地死在铺上。案子报到官府,三个月也没有查出个名堂来。
有一年恰逢京城考试,远方来了个进京赶考的公于和一个书童到客栈里住宿。这家栈房自从死了那个公主,生意就一天比一天淡泊,特别是公主死的那间屋子更是没哪个敢进去住。挨到的人说,那间屋子里每到半夜红光闪闪,还看到一个小姐的影子在梳头打扮。
主人看到这远方的客人,心里好生高兴,就把他们安排在那间屋子里。一来欺他们不晓底细,二来也想证实一下那间屋里到底有没有鬼。公子二人不晓得内情,晚饭后早早就关门就寝了。到了半夜,那间屋里突然“哇”的一声响,接着像是有人开门走动。公子从梦中惊醒,一下从铺上坐起来,点亮了油灯。只见铺前跪着一个漂亮的小姐,很伤心地哭着,弄得公子莫名其妙,痴呆呆地看着她。这时小姐伤心地说:“三年前,我背着父母私到民间,晚上就住在这屋里,哪晓得困到半夜的时候,城隍老鬼从窗子钻了进来,把我的心吃了,使我无法还生。没想到今晚上公子引来了书童,我只好借用书童的心子复还正身。哪晓得书童的
阴魂不放我,还要我还他心子.望公子帮忙,把我引见给父王。说明情由,捉住城隍老鬼,还我心子。那时我再把书童的心子归还于他。”公子见姑娘这样伤心,虽说疼爱书童,但又同情小姐,只好答应下来。
第二天正逢夏历大年三十,大清早公子带着小姐走路,书童的阴魂也哭着追上来了。公子赶忙上前挡住,劝回栈房,还一再给店老板说要照看好书童,三年后一定把心子送来交还他,使他重返人世。接着,公子又亲手做了一盏红灯挂在店门正中,使四方邪魔不敢入店来欺负书童的阴魂。
从那以后,人们每逢过年都要在门口挂一盏红灯避克驱邪。这样点年灯习俗就传开了。
除夕的故事12
除夕夜的由来
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最早应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除夕的故事2:七郎射夕
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这家伙专门害人,特别是看见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而后还要把女孩吃了才甘心。老百姓对它恨得要死,但又没有办法。
有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穷,箭射得特别好,喂的狗也非常厉害,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来找去始终没有找到。原来“夕”白天不出来,太阳落山后它才出来害人,半夜后又不见了,也没人晓得它住在哪儿。
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准备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
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习俗
贴福字
在贴对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农历新年贴“福”字,是我国民族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族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农历新年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习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我国民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
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我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挂灯笼
我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除夕的故事13
在河北省沧州一带,年年夏历腊月,家家户户都从二十三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还要熬夜,叫做“守岁”。这个风俗,跟灶王奶奶有关。
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穷人。她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地给穷小伙封了个“灶王的职位”。穷小伙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回天宫一趟,其余时间不准回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过年了,可是穷百姓们还是缺这少那的,有的连锅盖都揭不开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腊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给穷百姓们要点吃的东西回来。可是,自己家里连点面星星也没有了,路上没干粮咋办哪?百姓们知道后,就你凑一把我凑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两张饼,给灶王奶奶带着上路了。
关于除夕守岁熬年的传说故事介绍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讲了人间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还嫌女儿带回一身穷气,让她当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气得立即就要走,转念一想,不行,两手空空回去怎么向百姓们交待呀?再说,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亲。这时,正好王母娘娘也过来相留,她便顺势说:“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扫帚带回去扫扫穷气。”
二十四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扫帚,玉皇来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眼看要过年了,家里没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明天俺还要割肉哩!”
二十六这天,灶王奶奶刚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说:“催啥哩,家里穷得连只鸡都养不起,明天俺还要杀鸡哩!”
二十七这天,灶王奶奶正在杀鸡,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路上带点干粮,明天俺还要发面蒸馒头哩!”
二十八这天,灶王奶奶正蒸馒头,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回去。她说:“催啥哩,过年要喝喜酒,明天俺还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这天,灶王奶奶刚打酒回来,玉皇又来催她快点儿回去。她说:“催啥哩,俺们一年到头连顿饺子都吃不上,明天俺还要包饺子哩!”
三十这天,灶王奶奶正包饺子,玉皇大帝大动肝火,要她今日必须回去。灶王奶奶准备的东西差不多了,就没有多说话,只是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离开天宫。这天夜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睡觉,等着灶王奶奶回来。
人们一看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过年的好东西,就都点起香火、纸码、鞭炮迎接灶王奶奶。这时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历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也有叫做“熬百岁”的。这是为了等着迎接贤惠善良的灶王奶奶从天上回到人间来。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除夕的故事14
除夕简介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除夕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叫韩文玉,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年夏历腊月三十,左邻右舍都欢欢喜喜地过起了年,他却穷得没肉下锅。邻居的娃儿出来耍,手上拿着油腻腻的香鸡腊肉啃;他的娃儿见了,哭着回家向他要肉吃。他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两坨肉来煮。谁知肉刚下锅,邻居的当家人回了,怕韩家日后还不起,硬叫韩夫人去把肉提回来。韩文玉哄着娃儿,一家人有勉勉强强地过了个素年。
天快黑了,邻居早已点亮了年灯,全家老小围着火堆,说说笑笑地开始守岁了。而韩文玉这时还在山上砍准备烧火守岁的柴。他妻子缝了一下午破烂,又去房后捡煮饭的柴。一位好心老太婆看见了,对韩夫人说:“我们还有一堆辣椒杆送给你,还可以煮几天饭。”她谢过这位好心的老太婆,就去把辣椒杆背了回来。这时韩文玉也在山上挖了一个大树头捞了回来。韩夫人烧辣椒杆煮饭,烟子呛人得很,吃饭后生火守岁,她又用辣椒杆做引火柴。这时正是亥时,天上的凶神奉了玉帝之命去人间降灾,阴司中的无常鬼也奉了阎君之令到人间给人们定生死。凶神出了南天门,刚到凡界,辣椒味呛得他们直打喷嚏,眼泪水长淌,凶神说:“凡人真歪!我还没下去,就整得我够受,要是真下去了,不知我还有没有脚杆回天庭呢!”想到这,吓得躲到天上不敢下来。无常鬼也缩在阴间不敢出来了。
再说韩文玉挖的那个树头,原来是根万年沉香树,着火燃,香气四溢,直冲天庭。玉帝闻到沉香大喜,赞扬凡人竟烧如此异香敬供,便派善神下凡,减了天下人七分罪,并且遍洒甘露,降福人间。同时派文曲星官下凡,暗助韩文玉考上状元
第二年,天下果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过上了好日子.韩文玉也考上了状元。从此,人们每逢过年守岁,到了亥时,总先要烧一阵辣椒杆,希望能驱逐凶神免灾。然后又烧沉香树头,希望善神降福人间。
除夕风俗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除夕夜的传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过大年的一天晚上,有一个怪物出现在人间,人们都害怕极了。
这个怪物在人间兴风作浪,搅的人们不得安宁。有个村民说:“我们去求求灶王爷,让他去天上找个神仙打败夕。”村民们异口同声的说:“好,就这么办。”
于是,人们找到了灶王爷,求他去天上找个神仙治服夕,灶王爷听后,腾云驾雾到天上求助天帝帮忙。
到天帝那里,他把人间的事情从头到尾的叙述了一遍,天帝听后,立即派了个小仙童叫年,让年随灶王爷下凡除怪。
下凡后,年找到夕说:“怪物还不跪地求饶。”
夕听后哈哈大笑说:“你个小毛孩还想让我跪地求饶太可笑了。”
年拿出红段子向夕挥去,夕见情况不妙就趴在地上装死。年见夕已死,便高兴地蹦来跳去。夕见年已中计,就趁年跳到自己嘴边时张开嘴巴想吃掉年,幸亏年的动作敏捷闪开了夕的嘴巴。年见身旁有一堆竹子,便施法让竹子燃烧起来“噼噼啪啪——”的声音把夕吓得跑了起来。于是,人们点了一把火把惊惶失措的夕烧死了。
年临走前,把人们的`房门上都贴上了红色的纸条上写着吉祥的话语,代表治服夕用的红缎子,从此就有了春联。而且人们每年都会在除掉夕那一夜放爆竹来驱赶夕,并把这一晚称做除夕夜。
除夕夜的传说故事点评
除夕夜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过大年的一个晚上出现怪物让人民不得安宁,后来神仙把怪物制服了,现在我们以后每年过年除夕夜都要守岁,守岁是代表着岁岁平安,年年平安。小朋友你们知道除夕夜守岁的说法,所以小朋友们除夕之夜可不能早睡,跟爸爸妈妈一起守岁平安。
除夕夜的百科资料
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祖、吃年夜饭、守岁。
除夕的故事15
国内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些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依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风俗了。
守岁的风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到来的新年寄以美好期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何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洪荒年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大家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大家。大家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七年级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外出。大家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如此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大家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忽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大家知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如此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起源。
可是有些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大家,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春节,大家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相关文章:
除夕的故事大全 除夕的故事04-13
除夕的故事09-28
除夕的故事(精选)07-05
除夕的故事10-29
(经典)除夕的故事02-20
除夕守岁的故事_除夕守岁的小故事04-13
关于除夕的故事-除夕的传说06-23
「最新」除夕的故事07-12
除夕的故事作文06-22
除夕的习俗的故事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