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

时间:2024-05-29 14:07:00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人物故事(范例15篇)

历史人物故事1

  孙权忧虑将帅的.才干,发怒叹气,心中怀念吕蒙和张温,考虑到朱据文武兼备,可以继任吕蒙、张温的事业,由此便任命朱据为建义校尉,领兵驻守湖孰。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征召朱据至京将公主孙鲁育嫁给他(因此孙鲁育被称为“朱公主”或“朱主”),任命朱据为左将军,封爵云阳侯。朱据为人谦虚,多交士人,轻视财货,乐于施舍,俸禄赏赐虽说丰厚但常不够用。

历史人物故事(范例15篇)

  牵连免官魏明帝曹叡曾秘密召见隐蕃,让他作为间谍叛入吴国,命令他一定要想办法在吴国谋取吴国廷尉一职,伺机陷害、离间大臣,挑起吴国内斗。吴黄龙二年(230),隐蕃假装从曹魏叛逃,投奔吴国。隐蕃私底下凭借出众的辩才获得了东吴豪杰们的亲善,其中朱据、廷尉郝普更是称赞隐蕃有王佐之才,与他极为亲善。太常潘濬之子骑都尉潘翥也与他亲善,从卫将军全综以下官员都与他交往。但也有少数官员不和隐蕃来往,如杨迪、潘濬。潘濬还为此痛斥其子一顿。外人都不理解他们为什么反感隐蕃。黄龙三年(231)隐蕃果然反叛并被诛杀后,大家才明白过来。朱据受到波及,他被免官禁足在家中,过了四年才被重新启用。

历史人物故事2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队伍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队伍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历史人物故事3

  辽圣宗是辽国的一代明君。登位后,曾巡视天下。在一个地方,他发现一个叫萧朴的臣子把自己的领地治理得非常好,就叫过来询问其施政经验。可萧朴却非常谦恭地说:“我哪里有什么经验啊!臣下到这里之后,只不过学会了炒毛栗子。臣下刚来的时候,发现这里盛产毛栗子,就在同一个锅里炒,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小的炒熟了,大的还生着,而当大的炒熟了的时候,小的又炒煳了。后来臣下就把大的小的分开炒,只要火候掌握得好,大小毛栗子都能炒得一样香甜可口。所以,臣下办任何事情,就像炒毛栗子一样,既注意层次,又注意火候。除此之外,臣下再无其他的能耐了。”辽圣宗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炒的.哪里是什么毛栗子,分明是在教寡人如何治国啊!”后来,辽圣宗就把萧朴调到自己身边,发现他处理事情,无论大小都能做得恰到好处,不久就把他升到了宰相的位置。

  萧朴的比喻,犹如一盏闪耀着光辉的智慧之灯,表面上是说自己只学会了炒毛栗子,可“炒毛栗子”的哲学中,却深藏着治国的真谛。国中有这样的智者,哪会不让充满雄心壮志的辽圣宗看到希望呢?

历史人物故事4

  高傲的淳于髡

  淳于髡,是齐国人。他博闻强记,学业不局限于一家之言。他非常善于察颜观色、揣摩人主的心意。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了淳于髡,梁惠王单独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梁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把他比作神仙一样的`人物,可我见了他,他根本不跟我说话,我连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难道是寡人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我对此能说什么,只能沉默不语了。”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转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神仙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人献给寡人一匹好马,寡人还没来得及看一下,恰巧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人献来歌伎,寡人还是没来得及欣赏,就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确实是这么回事。”后来惠王再次接见淳于髡,两人专注地进行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感觉到倦意。惠王打算封给淳于髡高官爵位,淳于髡却客气地推辞不受。淳于髡离开时,梁惠王赠给他一辆由四匹马驾的精致车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两黄金。淳于髡终身都没有出仕做官。

历史人物故事5

  暑假。费了我很长时间才把《历史人物故事》看完。这本书从中国人民的祖先——轩辕黄帝,一直详细介绍每一个朝代所有的著名人物。有:大禹、孔子、孙子、扁鹊、司马迁、孔明、刘备等100多个故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关羽和魏征。为什么这两个人令我印象最深刻呢?因为关羽是天下仁义之士,魏征是个敢于向皇帝——李世民说真话的丞相。

  关羽、刘备、张飞在桃园结拜为兄弟,在战乱中失散了,关羽暂时依附曹操。但如果有兄长刘备的消息,就会去找刘备。有一天,有人告诉关羽刘备的下落,很快就找到了刘备。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要把未满18岁身体强壮的男子抓去当兵。魏征就对李世民说了许多道理。后来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意见。

  看完了这两篇故事,令我受益匪浅。我们不能贪图富贵的`享受,而背叛以前结盟的兄弟。如果你和某个人结拜为兄弟就不能心口不一,就不能反悔。我读了魏征的故事后感受到了,要敢于说真话,表示不满的要勇于向别人提出意见。所以,我们不能做自己有意见,又不敢向别人说真话的人。

历史人物故事6

  齐国有个鲍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活命,都完全依赖于这个人。但是,在两人都不发迹的时候,曾经结合着一起做生意,等到赚了钱分利润,管仲总是会多要一些。有人说管仲这个人贪财,鲍叔牙还替他辩白,说管仲家里贫穷才这样做的。其实,这种事情作为鲍叔牙来说,可以给予他充分的理解而不加计较,但作为管仲来说却的的确确是一种贪占。古人有“安贫守道”的说法,要求人们在对待财利时,“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公开的贪占他人之利,任你说的天花乱坠,都不会符合取财古“道”,更不会成为人生美德。

  管仲还不是一个好士兵,他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于是人们都笑话他胆小怯懦。鲍叔牙就出来给他打圆场,说管仲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他不是胆小,而是不得不这样做。这件事情说起来有点儿复杂,古今都讲究一个孝顺,尤其是母亲老年更需要赡养,这原本没有错。但是,管仲用这样一种方式来体现却很难让人赞赏。打仗不是比武,讲究的是团队一体,你跑了,一个整体就有了缺损,更多的危险留给了他人,人家家里就没有老母亲吗?战争的失败,遭殃的是老百姓,受损失的是国家,这种国与家、忠与孝的关系,古今人们论述很多,在此无需多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孝道不值得人们效法和敬仰。

  齐襄公荒淫无道,言不守信,被公孙无知杀死。有人怨恨无知,以弑君自立的罪名将他杀了,要求大臣们从公子中另选新君。因为齐襄公无道,他的两个弟弟害怕受到牵连,分别逃亡他国。公子纠逃亡到他的母亲之国鲁国,辅佐他的是召忽和管仲管夷吾;公子小白逃亡到莒国,辅佐他的是鲍叔牙。过了不长时间,齐国果然发生内乱,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不久又被人杀死。

  齐国一时无君。齐国高、国两上卿抢先暗中从莒国召回小白,准备立为国君。鲁国听说自立为君的公孙无知已死,也派兵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听说小白已经上路,莒国离齐国又近,管仲就带兵前去阻止公子小白。路上相遇,管仲弯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应声倒下。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派人报告了鲁国和公子纠,这样一来,护送公子纠的部队就放满了速度,六天才到达齐国。而公子小白,仅仅是被射中了衣带勾,装死迷惑了管仲,然后很快进入齐国,在高、国两大家族的拥护下登上君位,这就是齐桓公。即位后,齐国马上派出部队抵御鲁军,并将其打败,逼迫鲁国杀死了公子纠。按照当时上层社会的观念,“主辱臣死”,公子纠被杀,辅佐他的人更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因此,召忽自杀身亡。齐桓公声称管仲对他有射杀之仇,要求鲁国将活着的管仲交还齐国,然后把他剁为肉酱以便泄恨。鲁国人只好将管仲囚禁,用囚车将他押送给齐国。这时候,管仲的智慧充分得到了体现,他没有因为自己辅佐的是小白的政敌公子纠、自己和小白还有“一箭之仇”,认为回国后必死无疑。相反,他知道,因为有鲍叔牙在,回国后他必定能受到重用。囚车走得很慢,管仲害怕鲁国人醒悟后反悔,就教给车夫一首歌,车夫边赶车边唱歌,忘记了疲劳,车赶得很快,等到鲁国人追来,管仲已经进入了齐国。因为鲍叔牙的关系,齐桓公赦免了管仲的射勾之罪。经过一番交谈,齐桓公知道了他的才能,马上拜他为相,为了表示尊重,还下令国人称其为仲父。此后四十多年,齐桓公一直对管仲信任有加。

  需要说明,从召忽自杀到齐国要人,这中间有一个过程,管仲没有选择自杀,这在当时的人来说不是一种忠义行为。所以,管仲自己也说:“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为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正是因为管仲的种种行为不那么荣光,所以他才发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的感叹!

  管仲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本来,他刚当相国那会儿对齐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齐桓公正是得益于这些改革带来的成果而称霸天下。他还举荐了王子成父、隰朋、宁戚等人一道治理国家。但是,四十年后,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让他推荐接替他担任相国的人,管仲竟然没人可荐,只好用一句“知臣莫如君”来搪塞。这充分说明,管仲已经从一个改革者变成了一个保守派。

  当了四十多年的相国,管仲富贵的可以和国君相比拟,他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绝对不是放在那儿好看的`,可见管仲日常的生活是多么的奢侈。改革后的齐国是天下最富裕的国家,称霸后的齐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说他的富贵可以和国君相比,只能是说和齐国的国君相比,除此之外,恐怕他国国君是无人能比。管仲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还多少讲究一点儿礼制,管仲自己不是也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吗?由此可知,他的生活豪华是超豪华,他的奢侈是超奢侈。

  既然管仲一生有不光彩的另外一面,为什么当时的人没有人痛恨他,后事的人还要效法他呢?这是因为,管仲的改革是富民强国,在民众富裕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强大,这样的政策是会得到民众拥护的。再有,管仲虽然富贵堪比国君,但是他却从来不在齐桓公面前失礼,自始至终都心甘情愿地居于辅佐地位,这也是当世后代不被人们诟病的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在于,他一生所做的贡献掩盖了他的这个另一半负面人生,正所谓是“一俊遮百丑”。

历史人物故事7

  1906年,过完17岁的生日之后,带着他母亲和亲戚们给他的钱,去他早就向往的维也纳住两个月。维也纳这座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式的帝都令神迷目眩。他成天在街头闲逛,兴奋地瞻仰附近的宏伟建筑,在博物馆、歌剧院、剧场中所看到的景象,使他眼花缭乱、如醉如痴。至少在此刻他已深信不疑,要想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话,就必须在维也纳求学。于是他千方百计劝说母亲同意他到维也纳的艺术学院去就读。1907年夏,母亲终于同意他带着从父亲的遗产中提取的可以在维也纳生活一年的'700克朗,来到维也纳参加,以圆他那做画家的梦。他共参加了2次考试,但均未能通过。

  只有四年制中学证书,不能报考建筑学院(建筑学院要求考生必须是六年制中学毕业)。他没有给家中写信,也没有回家,而是独自留在维也纳,,埋头读书,听听歌剧或在大街上茫然无主地游逛。直到10月底,他才返回林茨。这时身患乳癌的母亲已气息奄奄。12月21日,他母亲终告不治,离开人世。

  母亲死后,希特勒面临着想办法谋生的问题。他虽完全独立了,但他并无一技之长,又一向轻视体力劳动,从来没想靠自己的力量赚一分钱。然而他并不气馁,仍信心十足,他向亲戚告别,宣布他若不得志,决不回乡。

  1908年2月,希特勒重新回到了维也纳。当时的维也纳是行将覆灭之前回光返照下的灿烂帝国。但也有住贫民窟、穿破衣服、的穷人。这时的希特勒开始变得富于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他常常为世道的不公和豪门贵戚们所榨取的不义之财而感到愤愤不平。到维也纳之后,希特勒根本不去想方设法进建筑系,也不想学什么手艺,或者从事任何正常的职业,相反他倒宁愿干些零活--扫雪、拍打地毯、在车站扛行李。第一年,他主要就靠父亲的那点遗产和每月25克朗的孤儿补助金生活,到1909年,父亲的遗产用完了,只还有每月25克朗的孤儿费,他完全成了一个流浪汉,夜晚宿在公园的长椅子上或随便哪家的大门门洞里,白天在小酒肆和候车室中以廉价食品充饥。

历史人物故事8

  齐地人刘庭式还没中举时,心想迎娶自己的同乡的女儿,两家已草成婚约然而还没给女方送礼。到刘庭式中举,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规劝他迎娶那家小女,刘庭式笑着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虽然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本心呢。“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原文: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取盲女,与之偕老。

历史人物故事9

  将门虎子戚继光

  戚继光,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戚继光出身将门,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刻苦学文习武,17岁袭登州卫指挥佥事。1555年任都司参将,在龙山、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迫倭寇遁逃入海。1558年在浙江义乌,精选4千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劲旅“戚家军”,发明“鸳鸯阵”,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1561年,戚继光在浙江沿海九战九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千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

  次年夏,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1563年取得平海卫大捷,斩倭2200余。1564年联合俞大猷水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从此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1568镇守蓟州,加固长城,在北方戍边16年,53岁时发明地雷(当时叫做“自犯钢轮火”),比欧洲人大约要早300年左右。1587年死于肺炎复发,享年61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

历史人物故事10

  康熙皇帝每次"围猎"场面都相当壮观,他老人家注重保护生态平衡,不定时轮换围场。八旗精锐兵在皇上统一指挥下,有序集结。只见康熙爷夹马直冲,每每搭弓射猎,必有所获,自然引起随从阵阵喝彩。岁月不饶人,康熙每射猎一阵子,就要停下来,歇息一会儿。到了晚上,围场上宿营地篝火熊熊燃烧,一时间,烤肉飘香,人欢马鸣。

  皇上出远门,不管是狩猎还是巡视,一直有午睡习惯。长此以往,张廷玉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在皇上午睡时,准备好票拟,以待皇上醒后裁决。

  都不得罪

  一天中午,皇上突然醒来,从帐篷里走出来,看见张廷玉在烈日下一边默读折子,一边做条目登记。康熙一见张廷玉汗流浃背样子,觉得作为天子近臣,如此做法,有失朝廷体统,便训斥张廷玉说:"那些无关痛痒折子,不是让李光地在京城票拟吗?为何送到围场?也不知道胤是怎么监国。看看你这个狼狈样,朕颜面给你丢尽啦!"

  张廷玉吓得跪地磕头,不停地念叨说:"微臣罪该万死,有损朝廷体面。"

  是皇上有错。他老人家忘记了,李光地年老多病,不能过度操劳。张廷玉正值盛年,围猎前,皇上就在南书房交代过,所有折子都要送到塞外,他要亲自过目。票拟一事由张廷玉全权负责,实在忙不过来话,随驾几位内阁学士协同处理。

  张廷玉不忍心说明真相,怕徒添皇上伤感。这个时候,随驾围猎十二阿哥,来到皇上帐篷边,悄声走到管事太监梁九功跟前,问个究竟。十二阿哥知晓实情后,附在皇阿玛耳边,私语几句。

  皇上喃喃地说道:"朕真是老了,张爱卿速回帐篷吧,外面日头太猛了。"

  为了消解皇上伤感,张廷玉立马把皇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他愧疚地说:"都是微臣该死,不应当在太阳底下票拟,万一走漏朝政机密,可是死罪啊,请皇上惩治微臣。"

  皇上问道:"张爱卿,外面太阳这么烤,为啥不到帐篷里票拟呢?"

  张廷玉心里"咯噔"一下,他想,千万不能说漏嘴,于是说:"外边敞亮,读折子清楚。"

  张廷玉在君臣交往上,比他老爸机敏许多。昨晚,同僚聚在一起,喝酒划拳,闹腾一宿,眼下还在帐篷里死睡。大伙平时公务繁忙,难得聚会搞娱乐活动,在京城,恐有结党营私嫌疑。这厢大伙一乐和,全都喝倒了。张廷玉担任票拟重任,不敢贪杯,因帐篷里酒气熏人,出来透气,觉得外面工作还敞亮。张廷玉准备走进帐篷,没想到皇上跟来了,好在十二阿哥赶来圆谎,缠着皇阿玛去观看他战利品。皇上生平就喜好狩猎,随即与十二阿哥一道去觀看阿哥们猎物。张廷玉躲过这一劫,皇上和同僚都没得罪,真是官场牛人啊。

  张廷玉在木兰围场票拟场景,感动了皇上,康熙回京后,赏了张廷玉不少财帛。因为张廷玉在木兰围场替大伙撒了谎,同僚们肯定念他这份情。张廷玉觉得没什么,大家同朝为官,应该互相帮衬,况且都是给皇上打工,同事之间走动,只要不是结党营私,联络感情,也是有必要。

历史人物故事11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历史人物故事12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爸爸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爸爸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爱因斯坦的爸爸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爸爸一起大笑起来。爸爸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多么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历史人物故事13

  他,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潇洒拘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慢;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岸。他,就是我华夏的诗仙——李白!

  他的一生也是那么凄惨,十三岁时被生活所逼迫,仗剑游国。一柄青莲剑,斩断了全部的尘世纠葛;一声长歌,道尽了心中全部的无奈。到了三十岁,三入长安,第一入,留下“行路难,归来送”之语,其次入,留下“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第三入,什么也没留下,便走了。举起酒,一饮而尽,孤身一人,浪迹天下。这一切,怪,也就怪君主昏庸,也怪他不该生于那时,让他一生不得志,怀才不遇。

  当我颂出“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时,眼前的他,一口一口的`饮着杯里的酒,靠在树上,望着天上那一轮圆月,眼角一滴晶莹,是啊,这一日,世人或许都与家人一起品尝佳肴吧,自己在今日却要与知己告辞,呵。

  半夜醒来,皎皎月光投射在地上,吾忆起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他,坐在床边,望着那轮明月,故人的欢声笑语出现在他眼前,他伸手,想去抓住他们,可是手一摸,却只是摸住了一抹虚无,是啊,他们怎么可能在这里,摊开宣纸,提笔,写下《静夜思》一诗,流传至今。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毕业那天,我拉着同学的手,脑海中出现起这首诗。当时的你,是否也是这样,不舍得拉着有人,且不得不松开他的手,任他离去,看着他远去,最终变成一个小黑点,消逝在原野上,心中无限凄凉。

  这就是他,大唐的诗仙——李白。

历史人物故事14

  今天我们用了下午的两节课召开《历史人物故事会》。这两节课过得太快了,就像只过一小会儿一样。

  我们先在小组内一个人一个人的讲故事。然后从本组选出一个人来在班上讲故事。因为我们班是个大班,所以组很多,虽然一个组只出一个人,但是在班上讲故事的人也有十个。十个人想公平公正的排顺序可是个难事儿。可多难的'事儿也难不倒我们语文老师,把十个人分的很好,用抽签来决定,没有人有意见。

  故事会开始了,大家轮流上台讲故事。会轮到我的时候,我有些紧张。我刚要上讲台,就有一个人拉住了我的衣服。我回头看是我同桌高雪儿。她说:“他们选的不是你是我!”我问:“为什么?他们选的分明是我,不信你问问他们?”她又说,你给我滚!她们选的是我才对。我们俩争了好长时间,最后她才下去。可能是因为这场争论影响了我的发挥,我并没有讲好这个故事。

  今天我很开心,是因为有机会上台代表小组讲故事,但是也有一些遗憾,因为今天有些怯场。

历史人物故事15

  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人们痛恨这些日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最杰出的一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戚继光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从此,戚继光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戚继光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戚家军连战连胜,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

  戚继光又率军到了福建。戚继光决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最大据点横屿岛。为了接近横屿岛,戚家军将士冒着巨大的危险,赤膊匍匐前进在海滩上。戚继光亲自擂响战鼓。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盘踞在岛上的大批倭寇被歼灭。戚家军又乘胜前进,把福建沿海的倭寇一一扫平。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伟大的统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历史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的故事01-03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07-03

历史人物小故事06-23

历史人物经典德育故事06-28

历史人物故事03-10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12-14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4-20

历史人物张衡的故事11-24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