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评课稿

时间:2024-05-29 16:23:12 其他 我要投稿

(实用)四季评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季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季评课稿1

  凌:听姜老师的课如沐春风般惬意,舒心。问题设置有梯度,过渡承接语言流畅富有童趣与诗情,带文设计与一主教材衔接自然,课堂氛围活跃,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汪:听了姜老师的一节课,如果要问有哪些亮点?我告诉你吧,她整节课都是亮点!姜老师本身就是闪亮亮的一位资深名师!这节课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姜老师课堂上机智果断的应变能力!一个“冬”字突然找不到了,后来发现在学生那里,姜老师就说:孩子们,这个“冬”字和我们捉迷藏呢!孩子们开心地笑了!老师也笑了!姜老师这样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既缓解了课堂上的'尴尬,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高!实在是高!

  李:名师就是名师!听姜老师的课如沐春风,让人神清气爽!一节课全程无尿点,设计巧妙,层层递进。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各种读书方法吸引着学生全部注意力,再加上姜老师的点拨激励,整堂课学生表现精彩绝伦。在创设情境读的环节处,姜老师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早起或晚归,再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我觉得这把语文的教书育人完美的结合起来了。姜老师课堂上的教育方法,表扬激励方式都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处很多。不过,我觉得在板书上,还可以简洁一些,因为板书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吧!

  林:听君一堂课,胜过南昌行。姜老师的课恰似一杯美酒,越品越香;姜老师的人犹如一本无字书,越看越神。今日听课之心得,我总结为三个词语。一、有效。姜老师的语言功底深厚,教学激励语言丰富,又恰到好处。尤其注重学生规则、礼仪、阅读、倾听等养成习惯的培养。我相信,有这样的的老师,真是孩子的幸事!二、巧妙。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正如孩子的课间餐,轻松有味。此环节的设计水到渠成,孩子在欢快的歌声中,自然而然地进入阶段学习。三、舍得。有舍有得,方为智者。姜老师结合时令特点,重点抓住秋天,展开想象,练习创编诗歌。向本土名师姜老师学习,是我前行的方向。

  郑:姜老师端庄、优雅、睿智,语言亲和力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整节课层次清晰,看图猜季节导入新课环节设计独具匠心,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语文与音乐学科整合,不愧为名师!

四季评课稿2

  《四季》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教师教学时为学生阅读创设了美妙的情境,采用了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体现了“整合”思想,将朗读感悟、表演、仿说、绘画等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理念。

  一、创设美妙情境,激发内在兴趣,为学习课文做了铺垫课前课件展现的五彩缤纷的四季以及教师悦耳的旁白,立马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怦然心动,对四季之美发出“哇!好美啊!”的啧啧称赞,学生由此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为愉快的“课堂之旅”做了丰厚的铺垫。

  二、抛弃繁琐的讲解分析,实现以读为本,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时注重了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呈现“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自主读、指名读、范读、选择读、配乐读、表演读、感情齐读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体现了读出情,激活思。

  三、抓住文本中重点词语,采用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语言和意境美如,教学“鞠着躬”时,让学生表演低头弯腰;雪人大肚子一挺,让学生表演雪人挺大肚子。

  四、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了什么?生答:我是春天。教师引导学生用“是”说一句话。

  五、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年四季这么美,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们留在身边呢?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老师相机让学生明白:自然美、生活美无处不在,要想留住美,只有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学生的兴趣极高。这样把课内的知识延伸,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打开了学生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美的存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萌生环保意识。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整合”意识,采用了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

四季评课稿3

  《四季之美》评课稿今天有幸通过远程直播聆听了《四季之美》这一课程,感受颇深,获益不少。《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执教老师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基本功扎实。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一、以读带讲,促使学生感悟。作者清少纳言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季的美。老师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想一想: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抓住中心句体会情感。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独立思考。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全班交流。此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表现春、夏、秋、冬美好段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总结内容,简化内容。老师将每一个季节引导学生用三字词语凝练概括,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积极,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智慧与灵感得到高质量碰撞。上好一堂课融合了老师的文化底蕴,融入了老师的情感柔软,融合了智慧和气度,可以称之为是一堂能激发人思考的优秀课。

四季评课稿4

  今天聆听了陈老师的识字教学课《田家四季歌》,深有感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对于低段语文识字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特别要注重识字方法的教学,力求识用结合。能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今天陈老师在识字教学中,教学手段多样,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识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1、创设图画情境进行识字。陈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四季的画面,上课伊始,老师带领学生去欣赏了美丽的图画,让学生说猜猜是什么季节,学生一开始就被四季的美景图吸引了,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中老师抓住契机,开始了识字活动,让学生认识并记住了“季”这个字。

  2、利用图片帮助孩子认识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让学生猜他们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本篇课文有很多农事活动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教遥远,课堂上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摸得找的东西。

  3、利用课堂作业本进行生字摸底检测。特别是多音字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多种读音,还明白了要根据意思来正确读好字音,并能灵活运用。

  4、积极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游戏。沈老师在教学生情境中识字后,做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读拼音,学生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找对了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孩子们觉得识字环节原来可以这么有成就感,乐此不疲。

  5、陈老师在教学识字过程中非常重视识字方法的渗透,本堂课要写的生字有十个,如何对生字进行归类识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和她在上课前探讨了是不是把同种结构的生字放在一起识记对学生的生字掌握是否更有效,课堂上学生能从结构、注意事项等方面讲出了自己的发现,我相信如果以后能长期这样渗透,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当然,听了这堂课也有让我思考的地方,本堂课要认读的生字有18个,识字量多,难度教大,如果一一呈现生字,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有点难度。因此,依据学情,是否可以事先让学生认读课堂作业本中的词语再挑出难读的词语有针对性的学习是不是更为有效。;生字认读环节能否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方法识字,不要仅限于加一加的方法;写字训练时,是否可以多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说出来,老师再强调结构、笔画,然后学生再动笔写,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四季评课稿5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见到学生有这样的现象,读了很多的书籍,读了很多的优美的篇章,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我的观察,最基本的`就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毫无方法,结合寻找20-最美童诗的实际情况,我执教了童诗课《四季之美》。

  本节课的设计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去找寻写作和表达地一些密码,我设计了三种情况,第一就是相同句式的文章改写,第二,抓住题目和中心句,第三就是转化内容和想象画面,通过这些方法的指导给予学生在写作中一些最简单的,最实用的的技巧,这样在学生们阅读文章时可以不自觉的就关注到自己需要提炼和提取的信息,这样通过关注关键词语,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文字的敏感性,达到化为己用的目的。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这节课还是有许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一:抓住学生的学习诉求,以贴近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智慧的课堂上生长。

  二:关注学生的语用表达,以自由和开放的教学方式,大胆地,让学生去表达,去思考,去想象。

  三: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共同体中来,使教学达到全覆盖,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表达。

  在这节课上,语用的表达很丰富,然而留给学生创作的时间还不足,可以延伸到下节课,这样就可以使童诗指导课更丰满。

四季评课稿6

  听了潘老师上的《四季》一课,我感到汪老师她对课文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和思路还是清晰。

  1、注重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如开始上课时,潘老师先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什么地方观察到是秋天。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发现大自然,接着让学生直观的欣赏优美的春、夏、秋、冬的风景图,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

  2、重视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四季》是学生刚刚接触的语文课文,所以汪老师在设计中也进行了精心处理,本节课中汪老师在教法上打破了以往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以往学习课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孤立的认识生字词,再指导朗读课文。本节课,汪老师将生字词随同课文的句子一起学习,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识字,落实扎实。同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汪老师事先让学生在句子中拼读生字,在,这样学生就有一定的语境。但本堂课上的效果还是缺少,由于学生刚刚从简短诗马上到课文学生的读书方法还是掌握不够汪老师也感受到了,于是汪老师就马上进行逐个认识,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识字,从而达到巩固识字的目标。

  3、指导朗读,形式多样。大家知道,现在学生唱读的现象比较普遍,汪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形式是多样的,有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开火车读等。在读中注意了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

  4、注重拓宽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如在讲“春天”这一部分时,老师提出了“草芽还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但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去思考,如,“桃花对小鸟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桃花是什么颜色?”,从而让学生根据颜色说出:“桃花红红,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谁能把书中的‘小鸟’也换掉?”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答,互相启发思维,充分展现自我。

四季评课稿7

  在对五年级的学情、认知水平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教学有了起点,聚焦问题,写景的文章究竟应该如何教呢?

  在进行写景类课文教学时,可以在具体课文教学前,增加了单元导读课,目的是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了解写景类文单元归类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提高学习写景类文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和会学。

  待单元课文学完后,在最后一课时进行单元小结,帮助学生回顾归纳写景文的特点,归纳学习写景文的方法策略等。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课外阅读中拓展其它类型的写景文章,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路和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写景的文章,我们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的美丽,让这美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美景写出来的,即文章的表达方式。

  学生活动特征:初步领略,直观感知——自由朗读,整体把握——默读体会,小组交流——品读交流,入情入境——回归整体,梳理写法——巩固练笔,内化提升。

  认知动态过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默读理解——交流体会——梳理写法——巩固内化。

  我们如何操作呢?

  具体的操作流程:

  一、在朗读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

  1、立足文本感受美学习写景类的课文,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悟景物的美好,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努力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充分地去品读感悟。首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进行自学,抓住关键词句圈圈画画,理解景物的特点。

  2、超越文本想象美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视频,视听相结合,想象奇景,进一步丰富头脑中的画面,努力让学生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

  3、朗读文本表现美在学生充分感悟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师通过适当的评价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样,通过默读——品读——美读,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帮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美的乐趣和陶冶。

  二、在品读感悟中习得言语智慧

  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积累优美词句,从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如词语的准确运用,比喻、夸张修辞方法的感悟以及对比衬托手法的使用,从中获得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为自己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三、在互动探究中不断渗透学习方法,让结构意识更加的清晰。

  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会学习帮助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把前期初步掌握的学习写景类课文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篇课文中。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意识的前移到学生的预习过程中。教学过程中采用阅读写景类文章的基本方法进行推进,达到螺旋上升。这样在教学中落实了学法指导,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针对写景文,还引领大家聚焦写景,感受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展开讨论。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论及诗词所表现的境界问题,成为我们展现了宋词的极大魅力所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不在于作品中是否包含了“我”这个主体的存在,它舍弃了“我”在词中所占有的地位和作用,抛却了“我”的主观标的,类似于文学写作中的“全知视角”,有上自下的“俯视”万物。但这样的“俯视”中却包含了“物”与“我”的关系——“我”观察“物”、“物”作用于“我”的情感特征和审美范畴。

  王国维原文如下: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之境”的`表达,分别出自欧阳修《蝶恋花》和秦观的《踏莎行》,词的意境里包含了作者对“花”和“秋千”借以情感寄托的表达,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情感。“花”蕴含了作者的相思之情,“秋千”有勾起了作者的回忆和思念,让客观的“物”寄托了人的感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分别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和元好问的《颖亭留别》。这是王国维最所尊崇的“无我之境”的诗词一类。这一类的诗词在王国维看来,是“物”与“我”的相容和化境,达到了作者和所借以描述的实物的融汇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在诗词里,看不出是描写“物”还是表达“我”。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能代表这类作品的特征,似乎有人的行为表达,但更多的是在“无心”和超脱自然的状态下,性情的自发流露,“南山”亦并不是物的南山,它在诗词里是“心”向“远方”的拟物和归宿。

  其实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自然是情与景,意与象统一的,如果完全脱离情感那其实意象是难以被接受和理解的,艺术的内容美又从哪谈起呢?而且他本人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了解了王国维先生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再进行文本解读,教材设计,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季评课稿8

  《四季童趣》是康老师上的一节唱歌课。选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音版)三年级歌曲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师努力突破传统歌唱教学的思路,在指导学生学习演唱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了更为广泛的情感和知识体验的空间。

  教学中,教师以“季节情景话题”引入,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联想之中。在欣赏教学歌曲范唱后,教师又通过设问“歌曲中是怎么表现我们的《四季童趣》呢”,引导学生边分析边演唱。这种融情境于教学之中,为歌曲教学的生动性带来了可能。

  教学中,教师还注意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用竹笛为学生进行演唱伴奏,既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又赋予了歌曲新的形象变化。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一个为歌曲创编歌词环节,较好地拓展歌曲教学的形式。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合作、集体创编,使学生在歌词写作、合作与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

  当然,这节课也还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如:对演唱声音的要求上。作为唱歌课,其音乐美的表现,很大程度依赖于学生的演唱,其中音色(声音)尤为重要。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歌曲教学,不同于平常休闲时的歌曲演唱,他在赋予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还赋予了一定技术上的规范性,包括演唱音色等。本节课,教师对学生演唱声音的要求不够。

  如:难点处理不够简明,两种不同“切分节奏”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教师虽有所强调,但没有提炼出来,采用具体而简洁的方法,切实解决这一难点,致使学生演唱中这一节奏问题始终存在。

  另外,在教师语言、教学环节转换、学生参与活动的把握等教学细节,也应有进一步提高。

  唱歌课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本节课,康老师运用新的课程理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今后唱歌课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季评课稿9

  昨天听了刘老师执教的《四季之美》这节课,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今天听了刘老师的《四季之美》第一课时的教学,刘老师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

  在本节课中,刘老师总是有条不紊,积极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们在她的指导下,书读得越来越好,对同伴的评价也越来越精准。用“找相同”的方法,让一节初步学习动态描写的课妙趣横生。

  在课后评课中,刘老师说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准”,她能准确把握本课目标进行教学,让孩子真正学有所获。教学方法上是“精”,我们课上总爱采用很多的方法,可有些方法并不适用,不懂得如何取舍,刘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教学准备上是“足”,一节准备充足的.课老师上起来很有底气,同时做好很多预设,在课上能收放自如。

  印象最深的就是刘老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使用上,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说,发挥老师、组长和其他组员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中真正能够有收获。

  同时,老师要多参与到小组中来,发现火花,点燃学习热情。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四季评课稿10

  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老师的《四季之美》,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

  刘老师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基本功扎实。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以读带讲,促使学生感悟

  作者清少纳言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季的美。刘璇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想一想: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独立思考。

  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全班交流。此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那么,刘老师就结合新课标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你的眼里四季最美的是哪些时刻?请你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文中的语言去说一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观察自然的习惯。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1、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环节上做得还不是非常到位。当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的时候,就应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还比如,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有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这时如果能够在学生和老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作者眼里四季之美,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当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合作,体会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四季评课稿11

  我评课的对象是志丹老师,她所上的是三年级上册第9课《四季歌》,听了志丹老师的课,感触颇多,收获不小。志丹老师上的很精彩,教学设计巧妙,安排合理、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师生关系和谐,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具体对志丹老师这节课说一说我个人的体会。

  本节课教学设计严谨,教学流程清晰。课的一开始,以一段四季变幻的视频导入本课,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做赏美景、找颜色的环节,课件出示几组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找一找每个季节主要的颜色和代表的景物,学生找,教师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色卡,当讲到秋季的主要颜色时,老师让学生到蜡笔盒里找一找相应的颜色,学生马上就找出,这一细节的设计体现出志丹老师对课程的精心安排。在欣赏李可染的名作时,志丹老师对本环节进行深挖,引导学生想象,“在这片枫树林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示范环节,体现出志丹老师深厚的基本功,不仅示范了春季,还出示了其他几个季节的范画。本课的作业形式新颖,采用油画棒结合水粉两种材料来作画,画纸裁成小张的圆形纸片,减少了作画时间,让学生能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都能完成作业。在展示评价的的环节,学生们都能抓住四季的主要颜色和景物来作画,作业效果很不错,但是有一个小细节我认为值得关注,学生作业中,春天和秋天的色彩非常接近,春天的绿色与夏天的绿色几乎相同,我认为可以在第二个环节中单独将春天的绿色和夏天的绿色进行对比,由此学生能清晰的认识到春天的绿色是嫩嫩的黄绿、浅绿色,夏天的绿色是茂盛的深绿色。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四季评课稿12

  刘**教师讲的《四季》,这篇课文通篇只有四句话,而且是一种模式,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年级小朋友上课很遵守纪律,除此之外,还有我们高年级学生一去不复返的天真得意。稚嫩的声音读起课文来特殊好听。

  刘教师讲起课来特别自然大方,生动好玩,还预备了各种卡片,让课堂看起来特别活泼。她以图片导入,通过复习旧学问导入新学问,导入自然。对识字采纳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节约时间。根据春夏秋冬的挨次,通过图片观赏的形式,让小朋友们直接了当的对每个季节的根本特点有所熟悉,明白四季的不同。课堂设计的特别合理,时间安排也很恰当,板书设计很美丽,是很胜利的一堂课。

四季评课稿13

  今日听了一节市级语文讨论课,是一节一年级新课标教材的阅读课,《四季》其次课时,感觉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

  一、教师留意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教师始终留意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起引起学生学习欲望,开课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情境:这节课我们要到秋伯伯和冬爷爷去做客,想去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过生字关时,也是那么主动乐观。

  学习秋天和冬天的儿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什么就知道秋天来了,冬天来了,然后放剪辑的典型的秋天、冬天特点的录象。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跟着录象一会儿赞美,好美啊,一会儿自发读儿歌:红叶舞,黄叶飘……师生边看录象,边自然地抒发感受,其乐融融。学生对秋天、冬天有了更多的熟悉,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量在回忆生活阅历中,在看录象中,在说画面中也得到了进展。

  读书指导很奇妙,让学生身临其境,如指名读“谷穗弯弯”这一局部时,教师很自然地一问:小谷穗在哪儿呀?我们班有没有小谷穗?能不能边做动作边读。学生读后,教师评价;小稻子成熟了,多骄傲啊,谁还是?既是表扬又暗含朗读指导。

  读“小雪人把肚子一挺那一局部”时,教师说:“那小雪人在哪儿呢?我们下位找找小伙伴,把雪人的样子读出来吧。”学生投入地读着,仿佛自己就是那弯弯的谷穗,那顽皮的小雪人,在读中,在表演中,还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弯弯、挺、鞠躬‘等词语的`意思。

  二、在合作中进展互动

  这节课留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合作的形式许多,如,四人小组商议怎么识字,同位合作表演读,下位找小伙伴读,分组竞赛读等等,但是没有流于形式,合作中形成了真正的互动,比方四人小组沟通识字方法,在后来的反应中看出来效果很好,学生用了熟字加偏旁,遍儿歌,比拟等方法识字。比方你怎么知道冬天来了,学生的答复一个一个都很精彩:看到窗户上结了冰;小兔子找食物找不到了;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越结越厚,钓鱼的时候就要凿一个洞……思维的相互启迪,这才是真正的互动。

  也有几点想法,阅读课文是一个整体,不能把两课时决然断开,这节课虽然学的是秋冬两季,与前面两段的界限太清楚没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关于四季学生的生活阅历是很丰富的,引导学生回忆和多媒体录象都是不错的。但是课前应当给学生更宽阔的收集空间,收集有关的图片,儿歌,亲自去感受秋天,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展现会更乐观,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我们的课堂会更开放,更有活力。

四季评课稿14

  今天有幸聆听了刘璇老师的《四季之美》,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

  刘璇老师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基本功扎实。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一、以读带讲,促使学生感悟

  作者清少纳言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季的美。刘璇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想一想: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去独立思考。

  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全班交流。此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那么,刘璇老师就结合新课标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你的眼里四季最美的是哪些时刻?请你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文中的语言去说一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观察自然的习惯。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1。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环节上做得还不是非常到位。当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的时候,就应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还比如,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有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这时如果能够在学生和老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作者眼里四季之美,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当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合作,体会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以上都是我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如有什么不到之处请大家指正。

四季评课稿15

  《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写景散文,全文四个自然段,春、夏、秋、冬各为一段。300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每段开头,作者开门见山点明季节中最美的时刻,后面语句作者就抓住这一时刻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语言简洁,仿佛一位邻家女孩娓娓道来,娴静委婉,韵味不尽,值得再三品味。在清少纳言的眼里,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刻。四季之美在四时:春天的黎明,鱼肚色的天空与红紫云彩交融;夏天的夜晚,萤火虫着实迷人;秋天的黄昏,点点归鸦、比翼联飞的雁群,传递着回家的温暖;冬天的早晨,火盆是和谐的保障。字里行间,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清少纳言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四季之美》是散文文体,作者采用了排比构章——四个季节平均用力,并无开篇的铺垫和结尾的总结——是典型的排比模式。既然是排比构章,则各段中必有相似的构式:每段的首句构式都是“A最美是B”,A是四季之一,B则是一天的.某个时段。

  例如: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此构式的作用便是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该季节某个特定的时段。不同季节审美的时段不同,这本身亦是一种变化。

  首句过后,便是对此季节此时段的描写,除春天外,后面三个季节末句都是对美景的感叹,均呈现出动态之美。

  春季的黎明,作者建构了朝霞之美。其中叠词的使用“一点儿一点儿”“红紫红紫”蕴涵了情感。“鱼肚色”是一种鉴于白色和淡粉色之间的颜色,近似于鱼腹部的颜色。

  夏天的夜晚采用了对比,“明亮的夜晚”与“漆黑漆黑的暗夜”,用“固然..........也有..........”来突显后者。将焦点集中在萤火虫上,然后再用“即使..........也有..........”来进一步渲染(从“无数的萤火虫”变化到“一只两只萤火虫”)。这里的动态美有两层含义:

  一是萤火虫的飞舞是动态的,这是行为之美(突显萤火虫的行为,局部);

  二是夜雨中萤火虫由多变少后的空灵之美,这是状态变化之美(包括环境,整体)。

  秋天的黄昏,再细分为两个时段,一是夕阳斜照西山时,二是夕阳西沉时。前者光线尚明,可见飞行中的留鸟和候鸟,突显动态的视觉之美;后者则夜幕降临,突显各种声音之美。

  冬天的早晨,再次运用了比较,不过采用了另外的构式“当然..........就是在..........,或是在..........,只是到了..........”。这是多重比较,采用一个复杂长句一气呵成。与前面不同,此段中事物的变化与心情紧密结合起来。比如:“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教学对象:502班学生

  到了五年级,虽然已经过渡到了高段,但字词仍然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需要继续重视。本篇课文要求会认读“窠、凛”等六个生字,会正确读写“黎、漆”等10个生字和“黎明、红晕”等16个词语。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量不大,而且他们也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在这块的学习上,应该放手给学生,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识字经验和熟识的语言要素,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识字,在预习中完成。对于个别难理解的字词,则可以采用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运用,最终达到会写好生词及会理解的目的。这些都属于语文学习的基本保障,都应在教学中得到落实。解决好字词,再做进一步要求,把每篇课文认真读3~5遍,难读句段反复读,特别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朗朗上口。能用一定速度默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做上记号,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借助字词典初步理解词句意思。在预读中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好整理。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这节课我们采用体验式学习,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用文字模拟摄像并制作脚本。

  陈述人用填空的方式陈述成果:根据这一段对____的描写,我们按____的顺序,抓住了它们的____特点加以录制。为使这个特点更加突出,并真实地再现作者当初的感受,我们还加入了____以使这种感觉更真切,引起共鸣;也可结合PPT板书陈述。

  描绘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述,再现他们带有鲜明个性的审美体验。

  在描述的同时,另一个学生把设计好的思路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聆听并对其进行质疑或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以激发每一位同学思考及参与合作的意识。

  四组已展示完毕,现在请所有的同学对其板书、陈述、描述、解说进行质疑或点评。

【四季评课稿】相关文章:

四季评课稿04-04

四季评课稿05-29

四季评课稿范文06-24

四季评课稿优秀02-13

四季评课稿[热]05-29

(优选)四季评课稿05-29

四季之美评课稿11-25

四季之美评课稿12-07

《四季之美》评课稿11-10

四季评课稿6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