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9 17:48:08 设计 我要投稿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酶的特性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科技发展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酶的特性。

  2.难点:酶的特性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学生观看视频:“生物酶牙膏”的广告,并展示课前找到的生活中所用的加酶产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酶已悄悄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的应用如此广泛肯定跟其特性有密切联系。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让我们来一起研究吧。

  (一)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从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高许多,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教师: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正是因为酶的这一特性才使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在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成合成洗涤剂——加酶洗衣粉,其去污能力大大增强。

  设疑:酶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酶具有专一性

  教师出示资料:

  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的范围比较广,比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水解,还能催化淀粉的水解;

  多酶片是消化酶制剂,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症,每片含胃蛋白酶不得少于48单位,含胰蛋白酶不得少于160单位,含胰淀粉酶不得少于1900单位,含胰脂肪酶不得少于200单位。

  学生阅读后,讨论回答:

  为什么许多加酶产品中的酶有多种类型?这说明酶还有什么特性?

  学生:酶还具有专一性。

  教师:专一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举例解释酶的专一性。

  知识应用:小方早晨起来发现昨晚塞进牙缝里的瘦肉丝依然存在,为什么瘦肉丝还没被分解呢?

  学生:……。

  教师进一步设疑:许多无机催化剂能在高温、高压、强酸或者强碱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酶起催化作用需要怎样的条件呢?引入探究课题:“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活性就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三)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由学生阅读加酶洗衣粉背面的使用说明:用温水浸泡后洗涤效果更佳。

  教师:通过这个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吗?

  教师:请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假设。

  学生:酶的活性可能受温度的影响。

  教师:如何检验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呢?

  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教师:大家说的很对。接下来就请大家分组讨论,设计该实验方案的。

  用幻灯片展示实验材料及用具,让学生6-8人为一组,根据实验材料及用具讨论详细实验方案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期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提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选择其中有典型错误的实验方案分析,引导学生讨论、质疑并寻找错误,最终完善该实验方案。

  请学生根据此实验结论尝试构建数学模型:绘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函数曲线,并用语言来描述温度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

  知识应用:水果、蔬菜在冰箱中保鲜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

  教师出示资料:

  经测定,唾液的pH为6.2—7.4,胃液的pH为0.9—1.5,小肠液的pH为7.6。

  口腔温度和体温差不多,那么当我们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进入胃中以后,唾液淀粉酶还具有催化淀粉分解的功能吗?胃中的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还具有催化功能吗?

  由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转换成“pH能不能影响到酶的活性”。请大家在课下设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方案,并去实验室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实验。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的预期结果,我们知道了酶的催化作用一般要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这就是酶的第三个特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酶的三个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同时还一起设计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控制好变量,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及结论。

  【板书设计】

  酶的特性

  一、高效性

  二、专一性

  三、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课堂练习】

  小明刚放学回家,就看见奶奶拿着一袋洗衣粉往洗衣盆中倒了许多,然后拿着一暖瓶开水倒入盆中,盆中立刻起了许多泡沫。“您这是干吗?”“我给你洗洗你那个羊毛衫。”小明一看水盆旁边放着“雕牌加酶洗衣粉”。

  你觉得小明奶奶的做法对吗?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酶的特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教科书分子与细胞(必修1)》(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学习了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以及初中人体内消化酶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进一步理解酶的三大特性,不仅巩固了第一节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中变量的控制内容,也为后面学习ATP的合成与分解,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重要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酶的催化特性的特点,教材中首先安排了有关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切身体会到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条件的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进行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活动。情感目标:养成勇于质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难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当然具有一般无机催化剂的特点。

  [学生回答]:酶和无机催化剂的相同点:

  1、酶和无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化学性质和数量上的变化;

  2、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师: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探讨的问题。

  1、酶的高效性

  师:提问:通过Fe3+、H2O2酶催化H2O2分解速率比较的实验探究,同学们已经建构出酶具有什么特性?

  生: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向学生提供分析材料:①单独咀嚼米饭一段时间后,感觉有甜味,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②早晨起床发现昨晚夹在牙缝中的瘦肉丝依然存在,又是什么原因?(瘦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唾液中无消化蛋白质的酶,所以无法将其分解。)探究实验:

  [教师提问]:假如将H2O2酶催化H2O2分解的实验作如下更改,实验结果又将如何呢?

  ①更换酶──将猪肝研磨液换成淀粉酶。

  ②更换底物──将H2O2换成淀粉液。并请1、2两大组的同学实验探究①,3、4两大组的同学实验探究②。补充:实验中要控制变量:

  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都可以称为变量。如选择催化剂的种类和加入的剂量、反应物的剂量;产生的氧气量、环境的温度、pH等

  实验变量:实验中因实验目的而确定,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实验变量。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本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什么?学生分析得出是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酶和Fe3+)。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本组实验中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使无关变量在操作中要保持相同?学生分析得出:无关变量有反应环境的温度、pH;过氧化氢的剂量等、其各项应在分组实验中保持相等、稳定、不变。

  反应变量:随着实验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作反应变量。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教师活动]观察学生实验,若学生有关实验操作不规范,如量取液体的方法不规范等,则予以纠正。同时启发:加底物的量为多少?加淀粉酶或猪肝研磨液的量为多少?如何检测淀粉是否分解?……用以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待学生实验结束后,提问:探究的结果如何?[学生活动]

  1、2组“换成淀粉酶后不产生气泡”,3、4组“换成淀粉后变蓝色”。 [教师活动]提问: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活动]不同的酶不能催化同一底物反应,同一种酶不能催化不同底物反应。 [教师活动]总结: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就是酶的专一性。 [教师活动]提问:有关酶的催化作用,除刚刚探究的受底物的种类和酶的种类的影响外,同学们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呢?并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将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活动]相互讨论,罗列问题,并推代表交流问题。如:“会不会受温度的影响”?“会不会受pH的影响”?“会不会受底物浓度的影响”?“会不会受酶浓度的影响”?……从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择“酶的催化作用会不会受pH和温度的影响”两大问题作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教师提供]:资料一:实验证明:用加酶洗衣粉时,温水的洗涤效果要比冷水好;资料二:人患感冒发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原因是什么?

  资料三:阅读课文P8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重要条件)第1到3段文字。 [教师活动]提出假设:a.酶的催化效率可能受温度的影响

  b.酶的催化效率可能受PH值的影响。并且不同的酶需要不同的PH条件。示例:“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完成有关PH值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

  1.布置学生动手实验,各小组按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2.师生互动交流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与人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①学生完成实验后提问:

  a.哪支试管中酶的活性最高?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b.实验结果与你预期的结果是否一致?你作出的假设是否得到了确认?

  c.通过这个探究,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请尝试用酶的化学本质的知识解释本小组的结论。

  ②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温度、PH值变化会影响酶的活性,温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③结论: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教师分析、解释:过酸、过碱或高温,都会使酶分子的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因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这些大分子物质都有其特定的空间结构,当环境中的温度过高、PH值过高或过低时,这些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从而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去活性。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出温度和PH值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大致变化曲线图。用语言来描述温度和PH值变化与酶活性的关系曲线的变化特征。训练学生从函数图像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师小结板书设计

 一、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

  2、酶具有专一性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2)PH影响酶的活性

  二、探究实验

  六、教学感想

  高中生物新课程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些理念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得以实现,因此,教师是推进新课改最关键的因素。那么,我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在新课改理念下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应该协调好课改后课堂教学与高考的关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学: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课改已经进行,但我们仍然看到一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老一套的授课方式从头讲到尾,结果整堂课下来,学生和老师都感觉身心疲惫。实施新课程,更新观念是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向书本学习,多读心课标、优秀教案、教师用书、探究报告等,理解新课程理念。二是要多听教改专家和特级教师的课。三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四要相互学习。

  二、研:加强新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实行集体备课的方式,集中集体智慧,可以通过不断磨课的方式找出最好的教学方式等。

  三、将新课改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更要适应高考要求。如何检测是否达到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考试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检测手段。因此,我们在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同时,仍然要认真学习研究考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考察重点,对于考试说明没有而教材有的要大胆删除,通过对近几年考题的研究明确高考动向,重视书本,抓双基,指导学生理清知识网络,构建生物模型,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3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概念:酶通常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少数核酸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它们被称为“核酶”)。

  2、控制变量:

  ①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

  ②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因变量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二、酶的特性

  酶的特性主要四点:

  1、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其效率是一般无机催化剂的10的7次幂~~10的13次幂。

  2、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与催化剂相似);

  4、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2)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50℃之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

  (3)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5、活性可调节性。

  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

  7、易变性: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酶的特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酶的特性教学设计02-02

酶的特性与实验探究评课稿11-16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06-1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06-05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05-26

【必备】酶的特性与实验探究评课稿01-20

酶的特性与实验探究评课稿(实用)01-14

(精)《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01-08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