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人物事

时间:2024-05-30 10:33:53 新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人物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

  拥有的财富和地位并不意味着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流尽最后一滴汗,发出最后一束光。这是看完《大国工匠》给我最大的感动!

  世界并不全都由那些光鲜亮丽的伟人创造,苏联哲学家尤金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说的很对,然而现在我要对其进行一下修饰,历史是由社会中的.每个普通人创造的。行行出状元,想要干出一份傲人的事业,首先你要喜欢它,你不喜欢他,你就不会把你的感情,你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件事情上,做到敬业乐业。

  如今,身为一位大一马上就要迈入大二的学生,也不能再用对新环境的不熟悉而整日迷茫,浑浑噩噩。是时候该热血一次了!少壮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不要因今日的迷茫而让日后扼腕叹息,身为三加二的我们更要好好在这几年打好专业知识的基础,日后再结合专业技能,成为下一个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2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

  从国内到国际的“24小时热线”

  休息前关闭手机,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而冯新岩的手机却常年处于24小时畅通状态,不分昼夜,无论节假。因为,他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紧急求救”电话,这些求助可能来自山东省内外,也可能来自海外。

  20xx年9月的一天,忙碌半天的冯新岩准备吃午饭时,收到了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一位电气试验人员发来的.信息。对方请教他变电设备红外热像异常原因。冯新岩立刻放下碗筷,仔细分析对方发来的图像,并给出了缩短周期跟踪一段时间的建议。

  对于冯新岩来说,通过电话、微信帮省内外电气试验人员分析变电设备异常并给出建议,是三天两头就有的事。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他的手机号早已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专家热线”。

  20xx年,冯新岩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力从业者传授实践经验。多年来,他累计授课600多课时,培训1000多名带电检测技能人员,被评为“国网技术学院优秀兼职培训”。

  如今,冯新岩的24小时不关机“热线”还变成了“国际热线”。这还要从距离山东3000多千米的巴基斯坦说起。

  20xx年,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开工,近900千米长的电力线路纵贯巴基斯坦南北。自20xx年起,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电力铁军”就驻扎在默拉直流工程现场,带去了先进的电力技术,手把手地教“巴铁”兄弟实现电网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冯新岩常常拨通国际长途电话,询问驻守在巴基斯坦默拉直流工程现场的同事们工程的运行情况。他说:“遇到专业上的问题,一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就这样,冯新岩成了默拉直流项目的场外专家。为此,有人开玩笑说:“冯班的技术不仅点亮了齐鲁大地的灯,也让巴基斯坦的灯火更加灿烂!”

  多年来,冯新岩在自我成长、自我超越的同时,也不断地带动着身边人,让“能手身边再出新能手”成为行业佳话。

  夜幕降临,俯瞰齐鲁大地,万盏灯火流光溢彩,绚丽夺目。

  当一座座城市沉浸在灯火璀璨、岁月静好中时,在远离热闹市区几十千米外的某座特高压变电站,冯新岩正和徒弟们对一台变压器开展健康状态检测。深夜,通过一系列综合研判分析确定设备健康运行后,冯新岩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有人说,作为万家灯火的“守光人”,冯新岩早已成为一道光,一道技术之光,一道奋斗之光,一道温暖之光。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4

  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组装工人。

  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

  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这8位“国宝”级的“大国工匠”,都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杰出劳动者,都工作在最普通的岗位上,做的也是最平凡的工作,他们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一线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所做的工作,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工人每天都在做的工作。

  但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积极探求的精神,令人赞叹不已。

  他们虽没有过硬的学历,也没有超人的天赋,但他们用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和完美。

  即使再小的细节,他们都会全心专注,全力以赴,即便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

  他们善于从细微处入手,用“螺钉”精神,努力在技工、技能上寻发展、求突破。

  精湛的技术加上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的“德技双馨”,让人敬畏和感动。

  这种执著、坚守、奉献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正是当今时代的“工匠精神”。

  而他们身上所拥有的那种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执著专注、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以及甘心奉献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展示,是当今时代工匠精神的完美代言人。

  坚守、执着、热爱、奉献.....这世界一切美好的形容词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违和,正是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5

  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航空报国”氛围的环境里,秦世俊最喜欢听爸爸讲哈飞的故事。“我也要像爸爸一样,长大以后造飞机。”这个念头像一粒种子,播种在了秦世俊幼小的心头。19岁那年,心怀航空梦想的秦世俊从哈飞技校模具钳工专业毕业,被安排到哈飞数控铣工岗位。

  作为一名技校毕业生,秦世俊的起点并不高。初进公司,学习钳工专业的他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数控工段。数控是个新兴专业,毫无基础的他只能帮师傅打下手,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

  “数控加工根本就不是我的专业,我现在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我来哈飞是为了造飞机,不是干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面对现实,秦世俊开始动摇了。他的抱怨传到了同在一个车间当工长的父亲那里。“不要怕改专业,眼前的困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会就要学。数控技术是新领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新时期产业工人必须掌握的本事。”父亲的话语很严厉,但却点醒了迷茫的秦世俊。

  父亲的教诲让秦世俊重燃往日的.斗志,“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来……”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他先从普通铣床练起,在实践中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熟练后,他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

  为了尽快练好自己的技能,秦世俊总是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继续留在单位,向夜班师傅学习。日复一日的苦学是对身心的双重挑战,知难不言退,受挫不服输的性格让秦世俊度过了那段苦乐相伴的日子。慢慢地,他喜欢上了数控加工,迷上了这项奇妙强大的技术,机床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秦世俊在和同事们讨论问题(央广网发黑龙江省总工会供图)

  技术逐渐熟练后,秦世俊对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当时,他接到了一个零件加工任务,因为数模和锻造的外形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用编程加工,多年来只能采取手动加工,秦世俊心想这个活儿批量大,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费很多精力而且质量还不稳定,他决定自己琢磨编程方法。去机床采集点位,汇编程序,反复试验,秦世俊得出了他“自创”的加工方案。经过数字化吻合,大家惊奇地发现他研究的加工方案比以往的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检合格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百。

  入职不满一年,秦世俊就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晋升为高级工。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6

  xx,女,20xx年进入移动公司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营业员。由于业务突出,20xx年初被公司任命为营业厅值班经理。她始终把“客户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一诺言作为追求目标,六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真诚服务,不断创新,无私奉献,成了客户心目中移动“优质服务”的代名词。她像一位光的使者,把融入微笑、温暖的优质服务带给每一位有需要的客户,为移动的事业默默工作,奉献青春。

  “三心”到家提升满意度

  营业窗口是企业一面的明镜,更是联系客户的桥梁和纽带,要做好前台服务工作,必须建立真心真意服务用户的心态,主动、细心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面对清一色的“女兵”,xx暗暗发誓要带出一支精细又干练的优秀团队。她对班组成员提出四句要求:“环境一尘不染,服务毫厘不差,遇事有礼有节,笑容发自内心。”在xx的带领下,云梦梦泽大道营业厅的营业员早已养成每天微笑服务、三声服务、站立服务的行为规范。为了提高服务素质,使服务做到更方便、快捷、有效。xx在班组中开展“一天一讲评”,“一周一培训”活动,加强了全员的服务意识,切实树立争创一流服务的思想观念。她要求大家做到“六化”,即:服务态度礼仪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程序标准规范化、管理方法军事化、效率便捷快速化、特殊对象亲情化。为提高客户满意度,她还把客户的服务宗旨细化为“三心”服务理念:即:省心——使客户感受到首问负责制带来的方便、高效;舒心——让客户感受到最优质、最快捷的服务;放心——把最真诚的服务送给每一位客户。并提出把小事做“细”、把常事做“新”、把难事做“巧”,要求员工们把它作为座右铭,使每位前来营业厅的客户都有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觉,在每个月的全市客户满意度排名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真诚奉献,提升业绩

  记得有这样一位客户,拿着身份证到前台办理退网业务,xx通过与客户耐心、细致的交流得知:该客户经常到外地做生意,每月的话费都比较高,前不久在业务繁忙时手机连续两次停机了,回来后一气之下要求退网。xx和颜悦色地对他说:王老板,您生意做得这么大,如果您换了号码,客户与您联系不上,对您的生意肯定有很大影响。客户仍然坚持:我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就停机了,难道对我的生意就没有影响?对不起,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您看这样行吗?从今天开始,您的这个号码每月由我监控,预存话费不多的时候,我会打电话通知您,以免停机给您带来不便,您说好吗?经过一番挽留,客户终于答应继续使用这个号码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位老板也经常因为一些业务方面的问题经常与xx联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份真诚和敬业,感动着客户,客户顾问成了她的代名词。进入xx的飞信日志里,你可以看到她这样的留言:让我痴迷的是工作,最让我欣慰的是用户;最让我感动是的集体,最让我愧疚的是家庭。不少同龄的朋友问她,小剑啊,现在是市场经济,凡事都讲个效益,你这样没日没夜的想着工作,觉不觉得亏呀?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做就把她做好!只有我们把客户服务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稳住客源稳住市场”。

  苦练业务,提高技能

  在云梦移动公司,提起xx的勤思肯干,认识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姆指。她认为不断加强移动通信知识的`学习,熟练的掌握各种业务知识才是提供优质服务的第一前提,因此,她在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为及时掌握各种手机的操作方法,她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个手机操作方法都记录下来,这样几年来有几大本手机操作大全,对于新业务,每天晚上回家捧书钻研,有不懂就问,遇难点就钻,她甚至主动与各地市业务尖子联系,向她们讨点子,取经验。凭借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经过努力,在多次的技能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且在她的带动下营业厅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营业厅多次获得学习型班组的称号。

  服务无限聆听花开

  保持一颗平常心,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去做自己应做的一切,这是xx一直所坚持的。xx常说:“我最希望得到的赞美是来自客户的肯定,微笑服务,为服务而微笑,将永葆年轻的心。真心付出就会获取真诚回报。在营业厅工作的六年,她多次被省市公司评为“先进个人”,20xx年荣获省服务与业务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团体一等奖、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百佳岗位能手、20xx年被评为省内训师、20xx年荣获省公司终端技能比武大赛团体二等奖。在平凡的岗位上xx演绎着新时代“螺丝钉”的故事,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同事的尊重和大众的喜爱。在服务的过程中,xx都是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思考,让每个动作、表情和心思,都渗透着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在血液里流淌着真挚的感情,让服务的真情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7

  周建民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千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

  周建民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了20xx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3月1日,区总工会组织区职工朋友们观看晚会,使大家感悟“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动人故事,畅谈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真谛。

  创新。

  锻造的钻劲儿,迎难而上的猛劲儿,开拓进取的拼劲儿,以实干的工作作风精准传承,用成绩显示中国工匠的无限魅力。

  观《大国工匠》,我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深深折服。作为青年建设者,一系列故事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技术的宝贵。

  《大国工匠》讲述了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怀着永不满足的“匠人精神”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传奇”。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热爱劳动,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甚至会有奇迹的发生。这些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就是因为他们尊重劳动、坚守劳动、视职责为生命。在他们眼眼中只有精益求精,没有“差不多”,他们当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失误,也有人能把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这就是那数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让人不由折服这些“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博大情怀和无以伦比的技艺。作为新一代中国铁建人,更应该学习“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铁道兵的意志。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责任重于能力,意志创造奇迹”,面对困难,无惧无畏,迎难而上,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弘扬民族品牌,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9

  从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徐立平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

  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20xx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先进事迹张路明坚守科研一线近40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

  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0

  作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小艾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成为了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由小艾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试验室于20xx年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20xx年被湖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南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20xx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xx年批准成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小艾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焊接等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军工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一把焊枪,征战四方,这抹夺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

  “小艾荣膺‘大国工匠’称号,必将在全省掀起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的热潮。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职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省总工会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举办了“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xx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xx年开展技能培训16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使5.3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已建立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6个,市级689个,县区级1081个,全年开展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2549项,转化创新成果1518项,获得专利数1174项,取得经济效益9亿余元,开展技术培训3300余场,培训11万余人次。一个个模范人物走上前台,成为全省职工和企业学习的典范,引领着全省职工积极投身建设新代化新湖南。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1

  许映龙是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中国气象局百名首席预报员、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天气学委员会台风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评估专家组成员、国家级台风预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是国内著名的台风预报专家之一,荣获201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许映龙自1990年大学毕业到中央气象台工作以来,在预报服务一线工作了20余年,从一个主班预报员成长为中央气象台的台风预报首席专家。许映龙在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成绩显著,多次把关强台风预报,关键时刻预报准确,为国家防灾减灾赢得主动;多次在重大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牵头组织台风预报业务规范建设和平台建设,对台风96小时、120小时预报试验和业务运行及概率预报等工作有开拓性贡献;以解决台风关键技术需求和技术难点为导向,紧密跟踪国际前沿,积极参加台风相关科研开发工作,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他是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得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多次获得中国气象局授予的“全国优秀值班预报员”称号,荣获过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称号,还获得过中央气象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气象服务先进个人荣誉。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2

  作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爱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成为了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由艾爱国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试验室于20xx年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20xx年被湖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南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20xx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xx年批准成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艾爱国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焊接等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军工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一把焊枪,征战四方,这抹夺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

  “艾爱国荣膺‘大国工匠’称号,必将在全省掀起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的热潮。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职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省总工会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举办了“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xx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xx年开展技能培训16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使5.3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已建立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6个,市级689个,县区级1081个,全年开展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2549项,转化创新成果1518项,获得专利数1174项,取得经济效益9亿余元,开展技术培训3300余场,培训11万余人次。一个个模范人物走上前台,成为全省职工和企业学习的典范,引领着全省职工积极投身建设新代化新湖南。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3

  临清是明清时期出产贡砖的地方,刘更生曾专程去临清古城区和旧窑址搜集古砖,但终无所获。孰料机会却找上门来,与临清相邻的茌平县有几位中医界朋友,因当地筹建金元时期的历史名医成无己的纪念馆,找到刘更生求教文献典籍相关事宜。他得知刘更生正在搜集临清贡砖,很快给他送来六块“仿古建筑专用砖”,范本正是临清贡砖大青砖。作为友情回报,刘更生专门用一块大砖刻了篆书作品“至人无己”,赠送给成无己纪念馆。

  前不久,刘更生教授的.研究生小张,去齐河考察民国时期山东名医郝凤章的故居。在老宅的墙底下,捡到一片有些残缺的青瓦,让刘更生一直爱不释手。他说,郝凤章是民国时期山东中医界的著名人物,兴办了私立山东国医专科学校,享誉全国。我省的骨伤科名医梁铁民、针灸名医杜德五都是他的学生。民国时期,南京政府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引起了当时中医界的强烈反对。当时全国中医界推选了六名代表,到南京抗议请愿,经过多举措抗辩,终于使此案未获实施。郝凤章就是当时的六名代表之一。这块郝凤章老宅的青瓦,何其厚重呀!刚过完春节,刘更生就来到工作室,在这块青瓦上刻下篆书“道在瓦壁”。这四字出自《庄子·知北游》,揭示了大道无所不在、常处低微的深远意义。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4

  师傅带徒弟是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常见模式。小刘宾告诉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首先要感谢自己的师傅。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了学习苏联劳动储备制度,并设立了技术学校,贯彻教学原则,培养既有文化技术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据小刘宾说,他的主人是中国第一个技术学校的学生,他去苏联学习技术。

  考核是拜师入门不可或缺的。“第一次见面,师傅问我,你当兵回来会怎么办?我说我什么都做不了,然后他给了我几个问题让我解决。”小刘宾回忆说,师傅给出了六个三角函数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

  “虽然我没有完成高中,但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仍然很简单。在军队呆了三年后,我没有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解决了一个方程,然后推出去验证。结果,数字是合适的,我感到非常兴奋。”主人看到,问题解决得很好,让刘向宾跟着他学习。

  铣床是机械加工中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它需要很好地掌握数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手动计算要求很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应该准确。

  小刘斌说,第一批技术人员,思想有点保守,尤其是在教“独特技能”时,不能相信的人不会传播。一些航天产品的关键部件,通常白天不做,晚上锁门。工作完成后,第二天黎明,主人会让他拆除所有的.工具和夹具。

  “现在不一样了。我当师傅,带了30多个徒弟。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所有的技能都教给他们。”小刘宾告诉《新京报》,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上天堂,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所有产品的标准都必须是100%。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导。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5

  熟练地用扳手调整好机床卡座,迅速放上坯料,固定位置,设置参数。按下启动键,伴随着嗡嗡的机器声,在铣刀切割下,坯料便向着精密部件“雕刻”起来。站在数控机床前的操作工,就是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能工艺师、“江苏大工匠”孟维。这样的动作,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以前全靠手工操作,手停车床停,现在智能多了,指哪打哪。”看着眼前的“老朋友”,孟维感慨。

  20xx年,20岁的孟维从技校毕业后,进入徐工集团车床操作车间成为车工。第二年,企业首次引进数控设备,喜欢捣鼓计算机的他被调整到数控岗位,成为厂里首批数控车工。

  面对陌生的数控机床操作界面,在技校学习的知识显得“小儿科”了,原本自认是行家里手的.孟维,也有些无所适从。不甘心的他凭着一股韧劲,从最基本内容学起,一有空就站在机床前反复看,反复琢磨,硬是啃下了十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从初具复杂零部件数控加工能力,到精通多种主流数控系统的程序编制,再到能独立调试、改进部分技术,一路走来,孟维成了数控机床加工和维修的半个专家。

  然而,进取的道路上不全是坦途。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孟维只拿了5分的低分。这让他意识到,“工人每天做的都是相同的事,工作可以重复再重复,但绝不能重复昨天的水平。”之后,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他每天苦练12小时,持续了大半年。比赛二等奖的最终成果,也给他鼓了劲。

【大国工匠人物事】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1-09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5-30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心得10-27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精选12篇)10-04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9篇04-20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1篇02-15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3篇06-18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2篇06-14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5篇06-13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经典3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