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评课稿(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评课稿1
今天听了小赵老师的一节五年级的音乐课《渴望春天》。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整节课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教师教态自然,学生训练有素。从一开始复习上节课内容开始,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边打节奏边唱,而且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了,营造了一个欢乐的学习气氛。
二、课堂环节安排紧凑。学生几乎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循序渐进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教师先设计了有节奏的读歌词,这一环节解决了节奏中的难点问题并很好的联系歌词一起解决,是个很好的方法。
三、教师对音乐乐理知识的渗透学习贯穿整个课堂,给学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这个地方提点建议就是,在讲歌词的同时把春天“美”渗入进去,给学生一些画面感,再加上后面的旋律的“美”,让学生可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整节课美中不足就是缺乏一个“美”感。
音乐评课稿2
今天xx老师执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课,以欣赏为主,在初听歌曲后,用小乐器立马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基础铺垫。综论此课,教学过程中音乐要素突出,逻辑思维清晰,学生不仅会唱,更会跳,会奏,显得整个课很充实,教师在课堂中显示了较强的调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现了出来,不过整堂课的感觉是知识点太细碎,也许对于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有点应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过程偶尔会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联的那一乐句中,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这点稍有遗憾。值得一提的是诸老师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中反映了出来,最后部分请学生设计的“好行为宣传语”,很好地体现了歌唱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与双基落实。
从xx老师的精心准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上课老师能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关注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音乐评课稿3
本节课我重点关注了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张老师制定了三个目标:
1、能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2、在多样的音乐活动中,感受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和鲜明节奏,感受和理解音乐之美。
3、进一步感知民族音乐的风格,激发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歌声和欢乐的音乐情绪,来歌颂、赞美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正确地歌唱技巧,使歌声更加圆润明亮、欢快活泼。
(2)、创编动作,进行舞台表演。
这节课张老师能够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欣赏歌曲让欣赏充分体会歌曲的情绪为完成目标1做了很好的铺垫,接下来教师通过分析歌曲、节奏练习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很好地达成了目标2,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中张老师多次指导学生正确的坐姿和唱歌技巧,注重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这节课学生的表现看,教学效果良好,但如果有学生的创编活动和个人展示就更完美了。
音乐评课稿4
针对这一课的童趣特点,邓老师采用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课,首先,师问:“小朋友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学中我采用童趣化的语言:“请你带着老师走进动画城,和小伙伴们一起认识动画城里的人物吧!”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趣的世界,然后将本课的难点节奏、较难的旋律进行训练。这样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整个课堂也变得生动有趣多了。
歌唱教学不仅是音乐课中最基本,而且又是最难的一个课题。在这一课中我尽量采用听唱教学法,从头至尾多次利用情景创设,让歌曲的难点出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对于歌唱教学来说,读歌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好了这个环节,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歌唱情感,帮助学生提高声音位置,让学生用正确的'感情、声音表现歌曲。如:教唱过程中“这里有诚实,也有狡诈。”这句节奏很难唱准,因为是一字多音,我采用了很多方式让学生唱好它,对这一难点的解决还是比较满意的。
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歌曲处理时时间不足,有的同学还是不能完全掌握。
2、在歌词教学中,声音位置及学生的表情要求还不到位。
3、在歌曲伴奏方面还要加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颇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不断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自己成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科研型、反思型的音乐教师!
音乐评课稿5
《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它以优美简洁的文字,清晰明快的结构,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们感受到文本语言所带来的文质兼美的享受和熏陶,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之中。
陆老师的教学也如同散文一般——清新明丽,简洁凝练,情真意切。清新明丽是我见到陆老师的第一感觉,一束又黑又粗的马尾辫自然地搭在左肩,优雅的微笑,甜美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简洁凝练是陆老师的课堂语言的特点,质朴无华,自然流畅的过渡语和提示语,寥寥数语就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带给学生深远的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情真意切是师生互动表达中的思想的传达,教师的配乐朗诵入情入境,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已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时而优雅轻扬,时而慷慨激昂。
本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以表达为价值取向的阅读教学研究”。初看主题,并没有完全理解其含义,观陆老师的课也只能浮于表面,不能深究。课后,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价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看过这一解释,我才真切地体会出“表达”,“学生的表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教学的本源和真谛。如果教师能在有限的35分钟的时间里,找准训练点,找到“空白点”,让学生适时适处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表达,这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陆老师的这节阅读教学课,就很好地诠释了“表达”要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淋漓尽致地训练。纵观全课,陆老师的表达设计比比皆是,并且类型众多。
第一,词语表达两处。其一,在欣赏过维也纳的秀美风光后,积累描绘美景的词语;第二,看到那震撼人心的“世界歌剧中心——金色大厅”时,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眼前这一伟大建筑?这两处都是有视觉形象的有感而发,而且是对头脑中所识记词汇的直接提取,是一种初级的表达形式。
第二,语段表达两处。首先,是在学习第三小节时,陆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本小节有着“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特点。于是,学生就仿照这一方法,写写自己心目中一座极具特点的城市。陆老师先以松江新城为例出示“下水文”,再引导学生用上段落中的句型、关联词——“()是一座( )的城市。在这儿,到处( ),到处( )。为了( ),也( )。就连( ),也()。”这是一个书面形式的语段表达,可以算是本课诸多语言表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然而,在课堂中,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学生们的畏惧和困难。这主要得益于陆老师认清了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铺设了一系列阶梯式的“脚手架”——课文写作的特点,“下水文”,句型等,学生们跳一跳就拿到了想要的桃子。不仅如此,学生们的思路还相当开阔,有的写到了“水上城市”威尼斯,有的写到了以园林闻名于世的苏州,还有的写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喜欢吃辣的重庆等等,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其次,是让学生想象一下,除了文章中提到的,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并提示要按照一定的层次写,这与上面提到的练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就要提到最为普通,但又是十分重要的朗读表达了。很多老师一定在想,朗读?这也能算是表达吗?以我个人之见,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前面提到的“词语表达”“语段表达”更为重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需要学生在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文本,而后,进行加工,再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文章清晰响亮地念出来。本堂课,陆老师设计了很多朗读环节,不少地方都能看出她对朗读表达的充分利用。最精彩的是“音乐生活”这一部分,作者为了写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选取了“漫步时”“夏天的夜晚”“家庭室内演奏”等多个场景,不同的场景,一定有着不同的音乐,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表达,于是陆老师就设计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读出不同的感受”:先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使学生们静心体会,沉醉其中;然后,寥寥几句的描绘,学生们仿佛步入了那音乐悠扬的场景;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着词句,搭建和作者情感相通的桥梁,再通过自身“知识结构”的解读,就有了那创造性的朗读表达,深情,陶醉。这是何其巧妙的设计,如果学生能把握感情基调,读出这每一部分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这不就恰恰说明,学生已经和作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甚至是有了自己超出作者的创造性的表达了吗?
“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语言素养”是目前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特别重视,并为之努力的方向。然而,语文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在课堂上,要持之以恒地关注表达,通过细读文本,充分挖掘合适地语言点,并做好学生语言表达的引导,比如:低年级要说完整,高年级就要有条理,说具体等。陆老师的这堂课就围绕“表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音乐评课稿6
在教学过程中,施老师把握了整个教学流程的时间,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本课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形象,由冬天情境的创设和背景音乐带学生进入雪的世界,感受冬的.意境,把与音乐吻合的视觉图片、肢体语言等手段进行有效设计,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联系学生的生活”等基本理念。施老师在歌曲学唱教学中以视唱教学法、范唱教学法、听唱法、对比法等方法相结合。
在律动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在视唱中把握歌曲的旋律,通过范唱学生整体感受歌曲,通过对比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学会歌曲,体验歌曲,享受歌曲。在乐曲分析上,升记号、弱起小节、附点节奏,施老师并没有讲解艰深的乐理,而是通过对比运用来体验这些记号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体验。尤其是升记号体现出雪花的轻盈的神秘感,通过对比聆听,有升记号和无升记号不同旋律后自己体会出来的,这点非常难得!
在细节处理上,如弱起小节问题上,如教师用打手势来表示,表现力应该比用琴声强。乐曲分析十分到位,两段体音乐性格的对比也出来了。只是感觉学生还没有唱够,唱透,学生美妙的声音还没出来,对歌曲的领悟稍欠火候。
音乐评课稿7
这次的区级教研课是由姜老师展示的一年级歌唱教学《法国号》,这是一首三拍子的具有圆舞曲风格的歌曲,让学生通过看、听、动、唱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听了姜老师的课,感受到姜老师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带领孩子们走完这次音乐的旅程。整个课程环节非常清晰,每个环节都对孩子有了音乐的引领。具体有以下过程:先是老师带领孩子在音乐中律动,转圆圈进入音乐课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程开始,让孩子敲鼓感受音的强弱,以此引出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并边打节拍边引出这首三拍子的歌曲《法国号》;然后就进入歌曲的学习,这首歌曲一共四句,老师用一三句音是相同的,二四句不同,来进行对比的教学,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接着进入音乐游戏环节,姜老师一共设计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是歌词接龙,在纸条上把歌词分四句,让四组孩子分别演唱,在听到相应的音乐时就唱出对应的那一句,这个环节也加强了对歌曲的练习;第二个是拍节奏的游戏,老师带来了沙锤、铃鼓、手鼓等打击乐,让孩子们敲出强弱弱的节奏,其余的孩子在小凳子上敲,孩子们积极地想办法,在平时天天坐着的小凳子上也敲出了好听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这正符合了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理念;最后一个环节是歌曲创编,老师用自己小手鼓咚咚咚的示范引出这个活动,让孩子根据生活中的声音来创编歌曲,孩子们有的唱小猫,有的'唱小狗,大家都乐意参加创编活动。最后在《法国号》的音乐下,孩子们愉快地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整堂课姜老师都带领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也是音乐课堂带来的魅力所在。
这节课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姜老师由于身体原因,嗓子受伤,不能很好的范唱,这样的情况可以采取用录音来代替范唱,让孩子能体会到歌曲带给大家的感情;在学习歌曲的时候,这首歌曲本来就很简单,可以不用把每一句进行分句教,并进行说明,强调某一句较难,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性;在游戏环节,歌词接龙时孩子没弄清哪里该自己那组唱,老师弹琴是所有孩子都是在进行齐唱,乐器打节拍的时候,打击乐的运用也比较少,可以让孩子自己探索,怎样用这些乐器打出强弱弱的节奏。
这些都是我粗浅的看法,姜老师活泼亲切的教态,以及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都是我要去学习的,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在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的阶段,姜老师的这种音乐素养,正是她在教学时的优点。
音乐评课稿8
周四,叶慧老师的这堂《春晓》,主要是欣赏不同版本的《春晓》,表演《春晓》和《小雨沙沙》这两首歌曲。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有太多太多的感触想抒发。因此,我想在这篇文章当中再次回味这一堂回味无穷的课。
首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叶老师在平时教学当中就特别注重柯尔文手势和合唱。在课前的发声练习中,我便开始为之钦佩。在课中,叶老师又将合唱很好地运用起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去描绘和感受春天。听到孩子们快乐轻松地描绘出美丽而又真实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来后,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逊色。
其次,教态及语言室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态给给生以美感,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艺术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陈请老师的“孩子们”和轻柔的声调,不快不慢的语言节奏好像春天里面面的细雨滋润这万物,和谐、优美、和饱满。
最后,叶老师在课堂中弹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边弹钢琴边对学生提出演唱技术要求,这也是要一定的技术的。
针对叶老师这么朴实,真实的课堂。我开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固定的导入,学唱和表演。若是公开课则会挖空心思加入许多花哨不真实的元素使课堂变得丰富。但真正成功的课堂并不是靠这些去落实的。正像叶老师一样即便是拿着教学光盘都能够把课上得那么惟妙惟肖。其实学生需要的是像叶老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常规课才是成功的。
总之,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在这堂课中收获许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音乐评课稿9
胡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儿童歌曲《过新年》,2/4拍、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拟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的反复出现,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胡老师课前精心准备了课件与道具,整节课条理清晰。学生不但学会演唱《过新年》这首歌,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表演,并能加进锣、鼓等民族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胡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过新年的画面,为学生创设了熟悉的情境,感受过年的气氛,并拓展了年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采用读一读春联的方式,胡老师突破教学难点:附点节奏。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唱了歌曲,后又通过打击乐器锣、鼓、镲让学生感知韵律。
3、在学唱歌曲环节中,胡老师的教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首先初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哼唱歌曲,熟悉旋律。听唱歌词,鼓励学生大胆表演,齐唱歌曲,针对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鼓励学生用手中的道具,用舞蹈表现歌曲。
音乐评课稿10
今天听了郑老师的一节音乐课《侗家儿童多快乐》,这是一节唱歌课,目的是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来唱歌曲,学习用二声部的演唱,并从中了解常用的知识与技能。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教者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和自然成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个人认为这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较有效的,当然这和教者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是分不开的。亮点很多,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一、由易到难,突破重点
郑老师的教学巧妙,先从较有难度的二声部学习开始,在学生学习注意力最为集中时突破教学难点,在这一个环节,郑老师先让学生拍出单声部的节奏和进行简谱的试唱练习。再拍出第二声部的节奏和简谱的配乐试唱,然后合二为一并加入歌词演唱。从低声部到高声部分小组进行声部练习,教师引导反复练习,由简到繁,获得较好的合唱效果。
二、由听到学,实现目标
郑老师在整体学唱歌曲中基本采用了“欣赏领先”的歌曲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聆听录音歌曲,多次适时聆听录音歌曲,这种完整的聆听有益于学生对歌曲整体音乐风格的把握,激发学习兴趣,也在聆听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为了唱好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者的指导下,学生就能跟琴而动,水到渠成。
三、理解符号,获得知识
教者能抓住对乐理知识的理解,更好的诠释音乐的内涵。如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乐谱中找出乐曲处理的难点四分之一休止符,通过教者的示范,学生的多次重复练习,这样丰富了乐曲的色彩,使歌曲的演绎更具完美性。还有让学生认识乐曲的反复符号,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音乐的基础知识。
我想这节是音乐教学的.常态课,因此它呈现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因未使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影像等课件资料,这对创设情境教学,表现音乐风格有一定的影响,但正因为这样,我也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务请教者指正。
以下几个流程是否可以保留:
1、上课之前的音乐弹唱师生问好和下课的师生再见环节,我认为这是一堂课必备的常规;
2、课题导入后务必把课题在黑板中板书出来;
3、学唱歌必先学歌词,可让学生自主有节奏的读歌词和理解歌词表现的感情色彩,这是激发和渲染歌曲音乐感觉的重要渠道。
下面我再谈谈几个不成熟的想法:
1、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侗族的民族风情和特色,如:侗族山寨、侗族大歌、罗也舞等。这样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也为学习这首民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情趣做好铺垫。
2、教者在教学歌曲间多次播放这首歌曲,可否在教学之前由教者完整范唱一遍,把快乐的情绪带给学生。
3、如能在学唱中教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编)一些简单的侗族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这样快乐的感觉就更能表现出来。
4、在节奏训练上如能用如单响筒或手鼓之类的打击乐器,指名个别学生上台演练,这样感觉可能会更好,在唱歌教学这一环节也可以指名进行表演,体现学习效果。
音乐评课稿11
《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意境美好,旋律优美中夹带轻快,难点较多的歌曲。今天,我们就听了红老师的这节课。
一、听了这堂课,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1、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备课前反复了解教材是备课之本,反复吟唱,可以让我们找准歌曲的难点,以及学生在学唱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歌曲情感的处理也会更妙。反复聆听,可以让我们挖掘出欣赏曲中的有效要素。
2、教师问题的设计。可以说教师的提问是串联课堂的主绳,是推动课堂前进的动力,所以在问题设计上我们还要下更大的苦功,争取能够简炼、指向性强,有吸引力。
3、手势辅助教学。在这节课上,王老师运用手势来提示音高,我想,手势真的是一个有效地辅助手段,感情、时值、节奏等都可以涉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展。
4、扶与放。一般来说,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扶与放,对于低段学生可以多扶些,中段的扶逐渐向放过渡,高段多放些,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总害怕学生会出错,扶得较多,还是要好好告诉自己,放吧,相信学生能行,当然,在事先要培养他们的能力,也不能一放了之,要且扶且放,等学生有这样的'能力和自信了,就事半功倍了。
二、主要教学特色:
1、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的实施与教学环节的衔接体现出有效性。
2、分段赏析过程中对旋律的分析指导、引导体验的过程比较细腻,方法比较有效,效果比较明显。
三、听课后的收获体会:
1、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理念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操作的有机融合,是我们音乐学科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2、音乐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需要关注:音乐特质的理解把握;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有效落实;教学理念和操作行为之间的差距要尽可能缩小。
3、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资源的运用使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音乐课真正成为一种欣赏性的课程。
4、欣赏课教会学生们从乐曲的作者、情绪、速度、力度乐段等很多方面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分析乐曲寻找答案应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音乐评课稿1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彩云追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所用教材是《彩云追月》。《彩云追月》是一首国乐精曲。整个乐曲以富于中国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调悠扬而抒情。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听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意韵。
2.熟悉音乐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主题的演奏活动。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乐曲的情感体验。有效的组织好学生参与演奏活动。
学法指导: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听为本,重情感、美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自由发挥,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
整堂课以“皓空美景”为情境背景展开。其环节包括“初步感受——主题欣赏——参与快乐的小乐队——拓展欣赏”。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主动的学习音乐,并从中使自己的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初步感受。轻快的音乐,让人轻松充满遐想。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两幅图,一静一动。教师提问;“你觉得刚才播放的音乐更适合表现哪幅图?为什么?”音乐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教师出示课件,两幅图对比明显,学生能轻易的感受出不同,为听赏奠定一个基调。再次聆听音乐,听辨主奏乐器及了解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听辨出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是音乐欣赏课一个内容,而运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第一部分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选图画、说音乐;听辨主奏乐器及演奏形式;取名字三个环节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设计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加深对音乐的印象,使学生通过音乐
描绘的情景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完成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及认识。达到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
第二部分,主题欣赏。为了完成好教学任务我做以下设计:唱熟主题后引导学生找出旋律的.特点(既民族五声调试);找出节奏上的特点(即切分节奏)。并用这个节奏型随音乐律动。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能轻易地并背唱音乐主题,并为后面的音乐活动做好准备。通过主题音乐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及认识。
最后一部分:拓展。欣赏多种版本的《彩云追月》。同一个音乐素材,通过不同的修饰手法展现出了别样风情。通过这一环节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又折服于中国民族音乐悠长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自豪感。
以上是我对歌曲《彩云追月》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音乐评课稿13
1、在学习歌曲之前就先让学生感受了哈尼族的民族特点和音乐风格,有利于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的开展,有机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将哈尼族语言、广东话、英语相互拓展,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来理解“其多列”一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课堂的灵活性。
3、在学习“上山砍竹筒”一句时,及时向环境保护进行拓展,通过学生的述说和理解,再加以表演,使学生自身感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老师讲到:“将这些环保知识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更是本课向生活拓展的一个很好地体现。
4、在学习第二段歌词向音乐内部(高低、强弱、快慢、音色)的拓展及用小竹叶根据旋律线边划边唱,使学生初步感受了音乐的四大要素和旋律线地进行,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提供了有机的.养分。
5、本课最后的总结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的,说的、唱的、律动的、表现的都来自于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原则。
音乐评课稿14
听了陈欣老师的这节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首先从学段划分来看,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第一个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从三维目标来看,音乐教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是通过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来体现,音乐教育要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显然,陈老师对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精心设计。
二、以情景为主线,体现音乐性。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音乐语言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听、唱、活动等都以音乐为主。例如:活动前,用音乐师生问好;活动中,教唱、游戏、创作等都以音乐形式为主;活动后,以音乐结束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游戏、创作等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更加完整,又增强了音乐性。
三、教学环节衔接自如。教师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课堂教学流畅自如,这与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不留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完整性。
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展示机会,如集体唱、独唱、即兴演奏打击乐器等,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也体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教学原则。
五、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清晰悦耳的乐曲、优美地电子琴弹唱、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艺术化的多媒体课件等都有助于学生徜徉于音乐世界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陈老师能根据农村孩子音乐底子薄这一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用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感知,用灵活的技巧教给学生歌唱方法。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保证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率高。作为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关键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本节课中,教师准确的弹奏、动情的范唱、生动的讲解、简练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
音乐评课稿15
【教学年级】x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合唱《彩云追月》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
合唱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词作家刘麟根据作曲家任光所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乐意境改编而成,歌曲为民族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切分音的运用使曲调产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动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词,描绘了月夜的幽静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
【学情分析】
x年级的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种直观的感性接受逐渐的走向了理性的认知,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在音乐课堂中又羞于开口,不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不喜欢自己演唱,更不喜欢民族民间音乐,而偏爱流行音乐,为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在我们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多去聆听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它是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音乐精华,我们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的喜欢民族民间音乐,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其次,从中学生的演唱形式上来说,平时学生都喜欢用齐唱或者是独唱的方式去演唱歌曲,对于二声部的教学,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去选择唱低声部,而喜欢唱高声部,因为高声部旋律性较强,明朗好听,加上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所以,合唱教学进行时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不能规避二声部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识谱能力,适当的降低难度,可对二声部进行简单的改编,让学生更加喜欢合唱的形式,感受合唱的音色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乐于聆听、感受、体验、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深厚、丰富的意蕴之美。以及二声部和声演唱的音色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体验、模仿、声部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辨别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
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基础上,能够做到聆听其他声部,建立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体验)歌曲,并能够自然流畅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彩云追月》,体会民族器乐曲旋律韵味。贯穿歌曲始终的切分节奏的学习。
【教学难点】
能用统一、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二声部。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图片导入 ,并揭示课题 最近老师从网上搜集了几幅精美的图片,今天先拿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打击看是什么呀?对,月亮。月亮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或阴或晴,或圆或缺,都对地球上的生物或气候产生不同程度的印象;而且月亮一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文人墨客喜欢描绘的对象,它宁静、温馨、美丽,寄托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关于月亮的歌曲——《彩云追月》
设计意图:课一开始,如何让学生静下来,营造一种静宁祥和的氛围,非常关键。通过美丽的月夜图片,以及教师的热情优美的语言,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月夜的幽静与美好的意境之中。
二、新课学习
师引导:一起来倾听这夏天的故事:(课件出示歌谱,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要求学生从歌中找出出现最频繁的节奏)
x x x xx x
师引导学生练习切分节奏,教师演唱不带切分的.旋律与带切分节奏的旋律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哪一种更能够表现出月亮穿梭在云层中富有动感的形象?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有感情的范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月夜美景的浅析,更容易让学生产生画面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生轻声跟唱,要求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并找出难点
歌曲结束句,音区比较高。音高上,后面的两个音翻高八度,要求学生轻声高位,保持打哈欠的状态,跟琴演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之处,采用重点教唱的方式,并能够及时的纠正学生唱不准的地方。对于歌曲的处理、学生唱歌的姿势、演唱声音的位置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始终贯穿整个学歌过程,并不是单独拿出来去练习的。)
4、完整演唱
师引导,彩云追月,晚上能看到云彩的颜色,说明晚上的月光非常的明亮,皓月当空,月光如水,非常宁静的场景。通过对,云月相随,相映成趣的画面的描述,抒发了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还包含着人们对大自然馈赠给我们这份唯美礼物的一种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歌曲是用来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以情带声,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最美的声音,来表现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以及作品,激励学生更喜欢这首作品,引起学生想尽快学会这首歌曲的积极性。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引导:歌曲是四四拍的,如果为歌曲伴奏,是拍击节奏呢,还是轻轻晃动身体,更能表现歌曲这种柔美的意境呢?
学生随伴奏用柔和的音色,轻轻晃动身体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二声部的学习
师引导:由于歌曲的经典,人们对这首歌曲加以不断的创新与改编,尤其是二声部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充分体现了月夜的幽静与美好。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第二声部的乐谱,(并问学生是不是很熟悉,新课之前我们已经感受过这段和声。)
学生随琴视唱第二声部的旋律数遍,然后轻轻填词感受,并将学生分组分声部分别练习两个声部的旋律和唱词,生生配合互换演唱高、低声部,提示学生用平稳连贯、整体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设计意图: 在唱熟歌曲的第一声部的基础上,学唱第二声部,让学生体验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作者作品简介
师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就能把二声部合唱唱的如此轻松、和谐、优美。大家知道吗?《彩云追月》原来是由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青年曲作家任光作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几十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的喜爱,由于曲子既经典又通俗,很多的文人墨客由重新填词,于是派生出了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
2、欣赏通俗版的《彩云追月》
师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对这首歌曲又赋予新的内涵,加进了很多很多时尚的元素,创作了不同版本的歌曲《彩云追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让学生欣赏再度创作的作品不同版本的《彩云追月》,感受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的歌曲)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本课的内容,开阔了音乐视野,进一步音乐带来的艺术魅力。
【音乐评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的评课稿06-26
音乐的评课稿04-08
音乐评课稿08-03
音乐课评课稿04-02
画音乐的评课稿06-22
小学音乐评课稿01-14
音乐评课稿[热]08-11
【合集】音乐评课稿08-08
小学音乐评课稿经典10-04
荐音乐评课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