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简介

时间:2024-05-31 13:51:26 寒食节 我要投稿

寒食节的来历简介2篇【推荐】

寒食节的来历简介1

  寒食节的来历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与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是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是知道与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与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与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与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与凝聚力的重要节日。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与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

寒食节的来历简介2

  重耳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他的哥哥申生是晋国的太子。但年老的晋献公十分宠爱妃子骊姬,骊姬生了个儿子叫西奇。丽姬想让晋献公封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便在晋献公面前中伤申生。

  晋献公听信了丽姬的谗言,便把太子申生杀了。重耳和弟弟夷吾知道,若继续留在晋国,性命必定难保。于是兄弟二人便连夜逃出晋国,开始了流亡生涯。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内乱。

  夷吾回到晋国,杀了西岐,夺回了王位,成了晋国的国君。

  但他知道重耳的声望很高,身边还有一批贤能之士跟随着他,他若回国,必将夺取自己的'王位,于是便派出刺客前去行刺重耳。

  重耳在敌国避难时,发现晋国派出的刺客对他下手,便逃到了魏国。

  魏国惧怕得罪晋国,拒绝了他的避难请求,他只好继续逃亡。

  有一天,他饿得实在走不动了,昏倒在山坡上。这时,有个叫介子推的随员走到树林里,忍着剧痛从腿上割下了一块肉来。放在火上烤熟之后让重耳吃了。重耳知道后深受感动,又继续赶路逃到了齐国。

  齐国国君齐桓公是位开明的君主。他不但热情接待了重耳,赠送他车马衣物,还将宗室的公主嫁给了他。重耳在齐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不再逃亡,也渐渐不大关心返回晋国的事了。他老婆姜姬深明大义,她劝重耳说:你在齐国贪图安逸是不会有出息的。当天晚上,姜姬和重耳的随从们商量好,先把重耳用酒灌醉,又把他抬到车上,连夜将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秦国国君秦穆公派出军队,护送重耳回到晋国。在外流亡了19年的重耳,终于登上了晋国国君之位,他就是著名的晋文公。

  重耳成为晋国国君之后,对追随自己的流亡的有功人员都进行了奖励,有的封官加爵,有的赐给财物或土地,但唯独忘了介子推。

  后来有位大臣问重耳,为何忘了介子推呢?重耳听了十分懊悔,立即诏命介子推回都城任职。谁知前往送诏书的官员回来禀报,说介子推不肯为官,他已背着年迈的母亲躲进绵山了。重耳便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前往绵山,想请他出山任职。

  但绵山山高林密,一直不见介子推的身影。有人建议从三面放火烧山,只留出一面。让大火将介子推给逼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的影子。搜山时,有人在一棵大柳树旁边发现了介子推及其母亲的遗体。

  介子推的全身已经烧焦,后背紧贴柳树上的一个树洞,人们找到了他后背上残留的一片衣襟。

  衣襟上写着一首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的来历简介】相关文章:

寒食节的来历简介12-24

寒食节的来历简介01-25

寒食节来历06-25

寒食节的来历01-30

寒食节的来历与风俗07-03

寒食节的来历分享07-03

寒食节的传说与来历07-03

有关寒食节的来历07-03

寒食节的来历短文07-03

寒食节的来历传说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