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时间:2024-06-02 08:49:49 国学 我要投稿

国学经典(经典15篇)

国学经典1

  1、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国学经典(经典15篇)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1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2、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1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7、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饯别校书叔云)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1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2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2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3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国学经典2

  本学期,我校在低年级开设了校本课程《国学》。我教一年级的《国学》。我觉得内容一点也不陌生,第一册课本里主要是有关《弟子规》的内容,也有《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一些古诗还有《诗经·小雅》的内容。课本图文并茂,很受学生喜欢。可我一直教高年级的课,一年级的课从没上过,这可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我提前背了课,写了小黑板,准备了很受孩子们喜欢的贴画,想象着自己给小不点上课会是什么样子,心里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放慢语速,耐心、耐心再耐心。

  今天,我上了第一节《国学》课《弟子规》总序。这是一节能让孩子在美妙的语感中接受古典文化熏陶的国学诵读课。

  课堂上,组织教学占据了一些时间,我一边表扬坐姿端正的、认真听讲的、发言积极的;一边观察巡视着,纠正他们的'坐姿,把他们手里的铅笔、文具盒等放好。看着他们稚嫩的小脸,我一遍一遍重复要求,舍不得发火。孩子们终于听讲认真了,发言积极了,既学习了一些生字,又丰富了生活礼仪常识,有趣的小故事《孔子相师》更是让孩子们懂得了一些人生哲理。下课前,我告诉孩子们要背会学习的内容,能做到吗?孩子们齐声回答:能!我说:好!说到一定要做到,这就是“次谨信”!

  课下,我还将课上教授的弟子规内容渗透到实际生活、学习当中。当有孩子犯错误时,我就告诉他:“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如果有家长给我说,孩子在家不听话,我就私下给这个孩子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在《弟子规》教学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将博大精深的国学内容渗透到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让我和我的学生都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3

  韩愈诞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的长安,出生仅仅三年之后,他的父亲韩仲卿便去世了,自那时开始,幼年的韩愈便开始随长兄韩会生活,视兄嫂一如父母,并在韩会的辅导下读书学习。

  到七岁时,韩愈身上已经能体现出一种文学的天赋,所谓“七岁属文,意语天出”、“七岁好学,言出成文”,受到当时有名的文人萧存的赏识。

  大历十二年(777),韩会因在官场上受到牵连,被贬韶州刺史,韩愈也随韩会南迁。不幸的'是,抵达韶州不久,韩会即因病去世。韩愈先随长嫂郑氏送葬于安阳,再一同避居江南,从处理丧事,到往返奔波、抚育子弟等一切重担,都被郑氏一人挑起,而其维持不易,自然可以想见。

  经济的重负使得韩愈早早成熟起来,当他十九岁时,便独身前往长安,要在仕途上有所进取。但与他所预料截然相反的是,自己不仅未能“一战而霸”,且连续参加三届考试均无成果。长安米珠薪桂,大不易居,而考试的挫折与对长嫂的愧疚,更使得他“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然而他仍然勉力支撑,始终不肯效溜须拍马之辈四处活动。

  随后,他打道回府,在宣州住了一年,贞元七年(792)再度入京考试。这一次考试的主考官是兵部侍郎陆贽,他是中唐时期有名的骈文家。陆贽以骈文名世,同时对古文也极为在行,并尝试将古文文法融入骈文。韩愈虽然为了考试违心的习学骈文,真正偏好的却是古文风貌,所写文章恰投考官之好,终于一举得中。

  考中进士意味着韩愈获得了入仕资格,但要想真正得到官职,还要再经过一次吏部的考试。贞元八年(793)年,韩愈返回河阳老家与卢氏女完婚,并取得吏部博学宏词考试的资格,随即赴长安应试。

  这段时间里,韩愈曾尝试与官员交游,写过《与凤翔邢尚书书》、《应科目时与人疏》等文字,他有名的“相须”、“相资”之说就是在此时提出的。他的干谒书函,始终围绕着一个议题展开,那就是健全国家发现人才、引用人才的制度。

  在第一次博学宏词试中,韩愈在被中书省复审后驳下落选。这一则是因为他不肯效仿“浮嚣之徒”游于公卿之门,专事干谒的举动,二则是他的古文主张及文风依旧不能被接纳。随后的考试依然如第一次一样失败,韩愈生活的窘困也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马厌谷》、《苦寒歌》都是他在此时的作品。

国学经典4

  烈日炎炎的暑假,每位同学都在家里吹着空调吃着雪糕,而我一个老师的孩子却要饱尝《弟子规》、《三字经》等书籍的折磨。因为妈妈说这是中华的国粹要好好背背,可这枯燥无味的东西,虽有些押韵但还是深奥了点,背诵时老出错。

  回想这段路程是漫长的。刚开始,我带着不情愿的态度去看去背。正如走马观花,背了上句忘了下句。妈妈没法买来了DVD片让我观看。呀!拍得可好了,里面不但对押韵的句子有所旁白,还配上表演呢!让我百看不厌,我越来越感兴趣,便认真地把意思和原文对照。这一看,不得了,古人可真厉害啊,居然能用简单的句式来表达意义深远的道理及见识。

  在这众多句式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香九龄,能温席。”说来你别笑啊,刚开始我还以为香九龄能够独立复习功课呢,后来看了解释才明白,说的是黄香在九岁时能够替父母亲暖被窝。他的孝心和孝行是我不能比拟的。现在的我就像千百万个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谁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啊!想到前几天,自己先睡着了,而妈妈只好替我收课本。妈妈为我做的这件事,我不但不感恩,还跟她生气,因为语文课本妈妈忘记放进书包里。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啊,我不该这样对妈妈的。

  是啊,黄香的事迹让我自愧不如,而孟母三迁的故事却让我体会到当母亲的.辛酸。我的妈妈为了让我能得到更好的照顾,把我带在了身边学习。一下课妈妈就给我送水送面包,就怕我挨饿。学习上,妈妈经常嘱咐老师要如何严格要求我,上课多注意我的精神状态。做作业时,妈妈总是在旁监督,怕我头埋得太低,眼睛弄坏掉。妈妈虽然没像孟母那样剪断织好的布,但她也是苦口婆心地劝我要一心一意地读书写字学东西。就拿练琴来说吧!妈妈总是陪坐在我身边,帮我数节拍,打节奏,老怕我弹错。我一弹错,她就叫我暂停看她示范。如此反反复复,真是无聊极了,但妈妈从不放弃对我的督促。一贯骄纵的我,则不依不饶地折磨着妈妈,有时故意弹错,有时乱弹一通,有时则赌气不弹或假装生病。可这一切问题,没能淡化妈妈让我弹琴的决心。妈妈依然如故地跟踪、指导、示范、陪练。直到现在为止,我才真正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

  我真该感谢国学,感谢《三字经》和《弟子规》,我对自己作为中国人感到骄傲,对自己是个炎黄子孙而自豪。

国学经典5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佚名《子衿》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

  8、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1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1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0、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尚书》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

  2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6、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

  27、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

  2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3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3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3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5、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3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3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43、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

  4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国学经典6

  I love the national studies in my life, I love the national science, I read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This is a day full of national studies...

  "Ding ding!" Who is it? I am impatient to open the door, it was a classmate. "What do you do in my house!" I have a little angry, she can look me suddenly grin cheekily, fly into a rage, jumped as high as you. "...... You... " When the student's face was serious, "is there a friend ing from the distance?" It's not right for you. The student shook his head and gave me a lesson. I was a little embarrassed to lower my head as if I had done something wrong.

  It is such a delight to have friends ing from afar。

  At home, my classmates and I was reading, I feel more and more fascinated, and forget to accumulate, students waved his hand, and pointed to the book said: "do not write, do not write books, rea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how can you do this?" My hand quickly picked up a pen, a magnetic card with warm face, heart a sense of shame arise spontaneously.

  Don't write a book without reading.

  At lunch at noon, "Mom, why do you eat this today!" I reluctantly put a plate of fried cabbage swallow, I see students fussy appearance, and as a teacher: "scholars are devoted to the way, but is ashamed of poor clothing and poor food, not enough with you also. You can't do that. " My shy faces are buried in the rice.

  Scholars are devoted to the way, but is ashamed of poor clothing and poor food, not enough with you also.

  When the students go home, "good bye, thank you for reminding me of these points today. I will keep in mind and bee an excellent man of national culture." "Bye Bye".

国学经典7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我”的形状有点像《西游记》里猪八戒扛的铁筢子,只不过“我”是三根齿罢了。“我”是一种短兵器,装上长柄后才能用于战场上砍杀,那尖尖的三角刺砍将下来时,一般的.皮甲胄都是难以保全的。

  在古代“我”是兵器的时候,人们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是“朕”、“寡人”、“不才”、“不佞”、“小人”、“贱民”以及“余”、“吾”等等,当然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吾”二字。那时候“朕”、“寡人”都不是皇帝的专用词,《尔雅·释诂》中解释说:“朕,身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朕”只能是天子自称。至于“寡人”,更是大众用词,《诗经·邶风》中就有“先君之恩,以勖寡人”等等,“寡人”到了唐代,才成了皇帝的专称。

国学经典8

  1、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____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3、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

  8、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1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1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4、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6、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2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2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26、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27、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2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9、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3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3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3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6、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37、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

  38、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眦——《弟子规》

  39、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4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国学经典9

  国学经典,是凝聚了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他们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文笔出类拔萃,又或者是记录了历史上的名人名事,而具有收藏价值。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应该细细体会这些前人的智慧结晶。

  就拿《论语》来说,这本书虽然是由孔子的学子们编著而成,但是这本书记录了孔子一生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与名句。其中有我们六年级所学到的《两小儿辩日》,这件事也可以跟孔子说过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串联起来,一个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就算是圣人,也会有他所不懂的地方,所以这不是什么令人羞耻的事情。这就是这句话与《两小儿辩日》所蕴含的哲理。看,短短不到100字的文字,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如此耐人寻味的深刻道理,古人的智慧也不能小觑,假如当时古人的寿命能和我们一样长,可以和我们一样把一些发现传递大部分人,可能发明出手机,汽车和飞机的就是他们了。

  说完古典,我们现在来说现代。曹文轩,大家应该知道吧!一个北大的教授,代表作有《草房子》《根鸟》和《青铜葵花》。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在此之前中国还从未有人拿到过这个奖项,他是第一人。也在今年3月获得了“20xx~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他的《草房子》连续获得了四个奖项,同名改编电影也获得了3个奖项,曹文轩自己也获得了“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编剧奖”。《草房子》我也读过一点,里面的内容催人泪下,描绘了一幕幕感动人心的画面。文笔优美,似乎将曹文轩心中所想画面又完美呈现在我的眼前,一篇篇故事看似是人间常态,可令人深陷其中的真情又分外感人。这就是语文的魅力,将小事写得分外感人,让人觉得一件件寻常的小事竟也能体现出那样的情感,这都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

  古代人有古代的知识,现代人有现代的知识,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就会走的越来越远。最后回到正题,国学经典会使我们的.品味提升,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提高,而不是像一些混混一样张嘴闭嘴都是污言秽语。

  既然是经典,那么就有它成为经典的道理,当我们阅读这些经典,可能我们自己体会不到,因为这些改变总是在细微之间,当你多阅读这样的书籍,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是风度翩翩。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国学经典人人赞的原因,它总是给人一种良好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的迷上阅读。

国学经典10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诵读主题:

  读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

  三、诵读内容

  《翟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安排表》

  注:古诗10首或20首按学校或班级选读。

  四、诵读重点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的影响。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影响,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五、诵读措施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主要由家长负责,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放学后、睡觉前,利用20分钟,与学生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学生进入国学的殿堂。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

  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指导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引导和鼓励学生下课后探索更广阔的阅读领域。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就适时介绍一些与课内阅读相适应的品位高、对学生有益的书刊,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总之,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掀起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国学经典11

  儿时,母亲常用国学来教我做人的道理;现在,母亲又经常用国学来教我勤奋学习的方法。从小到大,国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帮助;在无数个春秋里,我与国学相伴,我与国学同行!

  六年时光,匆匆而去。国学不仅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还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每当我遇到困难而胆怯的时候,我会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格言来鼓励自己,不退缩,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每当我学习时,窗外的'嬉戏诱惑我时,我会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谚语来激励自己,继续学习下去;每当我在学业方面有所成就时,我往往会想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格言,他控制住了我的自满情绪,让我更加虚心地学习。

  小时候,母亲曾经教过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词,但那时我还太小,不懂得这是什么意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了。有一年夏天,母亲带着我去爬泰山。在上山的途中,我们停停歇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了山顶。站在山顶,眺望远方,密密麻麻的人们像蚂蚁似得,其他山峰也变得很渺小。此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这句诗词,就在这时,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不禁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元宵节时,我们一家老少团聚在一起,欢庆节日的到来。这时,我望了望窗外皎洁的月光,电视里正唱着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歌声悲凉凄切,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去世的姥爷……想着他那慈祥的面孔,想着想着,不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就像一串串珠子似地流了下来……

  我爱国学,因为国学能给我更多的启迪;我爱国学,因为国学更能突出我们国家的特色;我爱国学,因为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12

  如何定义国学?对这一问题,人们的看法差别还比较大。有人认为国学应该是“中国学”的简称,国外也有说“汉学”的,因为主要以汉文字为载体。至于什么是“中国学”,有人认为就是中国的学术。

  对于什么是学术,也有许多定义。学术主要是思想理论形态的文化成果,不应将其泛化,不能什么都当作学术。例如,有人将民间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其他各种技能都当作学术。民间习俗、风土人情等属于传统文化,本身并不是学术,只有把它们作为学问来研究,其研究成果才可以成为学术。换句话说,民间习俗本身不是学术,但是研究民间习俗的民俗学就是学术,应属于国学范畴。

  有人说,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国学不仅有汉族的,还应该有其他民族的。这一观点应予支持。但是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国学?有的少数民族还没有文字,没有记载下来的学术成果,这样的民族有没有国学?这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藏医、藏传佛教可以看作是国学。简单地说,国学不只是汉文化,还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但也不能泛化。

  有人说儒家“六经”是国学的源头,这有一定道理。不过,儒家学说毕竟只是一家之言,虽然后代儒家吸收了其他各家的精华,但仍然不能取代其他各家的学问,不能说儒学就是国学的'全部内容。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医家以及后来的佛教,都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文化之间常有相互影响,但不可以归并合一。

  对国学首先要继承,要了解过去留下了什么学术成果、有哪些优秀成果,对优秀成果应大力继承。中国学术能存在几千年,自然是历代学者连续选择、继承、创新的结果。中国学术可以说传承数千年没有中断,如果从有准确时间记载算起,到现在也有20xx多年了。在文本记载上,不但有正史的“二十四史”,还有野史,有地方志,有关于人物的传记,有关于制度的通典,有关于事件的记事本末,有关于典籍的艺文志、经籍志等。在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艺术、科技等,涵盖广泛。其中许多内容多有教育意义,“善可为法,恶可为诫”。当然,继承国学不是重复,不是复古。继承是有选择的,要批判分析,然后才知道应该继承哪些。

国学经典13

  大家好,我是来自拱宸桥小学五3班的张震宇,虽然,我只完成了两场测试,但是我也想谈谈我的心得。

  国学大赛主要是考考我们中小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要多看看古文,比如;[论语],[弟子规],[中庸]等书。多了解些古人的智慧,然后来完成测试。

  比赛的时候,我特别的紧张,怕自己做错,比赛只有20分钟,时间多的是,可以认真答。开始了,我一边看题目,一边思考着前面所看书的内容,一题一题的做下去,我很紧张,额头上冒汗,由于过度紧,手一抖,答错了,我赶快改掉,比赛还有15分钟,我还有一大堆题目,我慢慢的回想着,终于做完了,一查分数,不错嘛,35.5分。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错了,在此,我要告诉大家,不要害怕,相信自己,慢慢的.回想,总会做光的,分数也会很高的,神马都是浮云。

  国学大赛这次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即学习了知识,了解了古文,还认识到了自己真实的实力,鼓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一个品德兼优的好学生,以上就是我的心得,请大家支持,谢谢。

国学经典14

  记得初读《论语》和《孟子》时,是16岁,还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家伙。从老师嘴里得知,“四书五经”那玩意儿是相当有份量的东西。出于某种需要,大体看了遍《孟子》和《论语》。

  读完《论语》,闭目细思,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一些大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自己那几个学生老挂在嘴边,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像个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总得说来,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想尽一切办法去他那里读书,因为那里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

  《孟子》,我觉得孟子很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那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君子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不赞成。有评论家说他思想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的基本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了,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儿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个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

  我就这么读过了孔孟。我的'这些看法也只是惹得老师生气。用老师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驴耳”,因为我只是晚生。

  对于朱熹的“格物致知”,我是很佩服的,用阴阳五行就可以格尽天下万物,包罗万象。朱熹说,往井底一看,就能看到一团阴森森的白气。他老人家解释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此乃太极图之象。出于好奇,晚生我也往井里看了看,却看到的是我的人头。我想可能是由于宋朝的井太深了,看不见人头。当然,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肯定是行不通的,要用到一定的几何光学。当然,要朱熹一下子推出几何光学,这也是不可能的。可怪的是咱们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不容易出自然科学家。

  《百家讲坛》捧红了刘心武,承认了他红学家的身份。而研究《红楼梦》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是我觉得这不甚妥当。等到层层揭开了她的面纱后,她的神秘光环也就消失了。红学热把她逼进了死胡同,不给她任何喘息的机会。

  晚生看国学便是如此,不知您意下如何?

国学经典15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凡成大事者都是从小事一步步走出来的',福报也是做的一点一滴的好事积累起来的。

【国学经典】相关文章:

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优秀作文06-21

国学经典07-14

国学的经典01-24

国学经典07-28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范文-国学07-03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教育06-24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作文07-02

实用国学经典作文国学经典 作文01-09

国学的名言09-30

国学经典名句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