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评课稿

时间:2024-06-02 09:21:37 其他 我要投稿

化学评课稿(优秀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学评课稿(优秀15篇)

化学评课稿1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物质的了解也会更加细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亮点一: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本章实知识点,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

  亮点二:利用中考题让学生掌握考察本章知识点的`题型。

  亮点三:板书清晰,结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不足之处:

  1、有点紧张,语言不够清晰、简洁。

  2、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当:注意课件,板书,视频之间的平衡。不要过渡依赖多媒体,忽视实验的重要性。

  本次化学教学活动对我的启发:教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后都要善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

  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接收学生在学习化学上存在的疑问等有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能增加师生的感情,令课堂气氛愉快,促进师生互动,增大教学效果。

  提高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多留意教学上的细节方面,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化学基础。

化学评课稿2

  今天听了X老师执教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这节课,令我印象比较深刻,其主要特点我认为有:重学习过程、重学习方法、重学以致用。

  一、 精心设计,调动了学自主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是学生实验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对常见化学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分析整合,获取信息。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学生从中也体会到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也增强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意识。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是学生实验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型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对常见化学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分析整合,获取信息。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学生从中也体会到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也增强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意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通过对古代字画的长期保存和一颗钻石永流传,引申出单质碳的稳定性,再由生活中的燃料使用,引出单质碳的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进一步提出碳与氧气反应,既可生成CO2,又可生成CO 。那么,碳能否与氧化物(氧化铜)反应,即碳能否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呢,这就引入了碳的还原性的.实验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得十分的准确到位,这样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教师准备实验相当充分,并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这足可说明教师在钻研教材上是下了功夫的。

  我认为,本节课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实验的操作有一定的错误,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课堂氛围宽松有余,而有序不足。

  (2)整课,以提问作为全课贯穿的主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但提问太多,从而显得课堂平铺直叙,没有高潮的出现。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化学评课稿3

  张老师设计的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微视频,包括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还包括了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气体的收集等基本实验技能相结合综合实验,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找出其中的实验操作,通过整节课的听课学习,我发现有以下亮点:

  亮点一:充分利用微视频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及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结合动画演示过程,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亮点二: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亮点三:实验器材的充分准备,由于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和实验方案的多样性,必须考虑各种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器材。

  亮点四: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实验,根据学生猜想所提出问题的类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确定实验目的,共同完成实验电路和实验方案的设计,锻炼学生交流思想、分工合作的能力。

  不足之处:本课在探究教学上可以说是完全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设计的,但在实验操做阶段,部分学生似乎还有较大问题,教师应该加强个别指导;学生实验后没有及时的实验记录反思,巩固知识阶段,练习的第二题难度稍大,应更换成较简单的,而这道题作为一道思考题,使学生能由浅入深的学习,效果可能更好些。

化学评课稿4

  听了朱xx老师执教的《金属化学性质》,她由原子的结构引入课题,语言精彩干练,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对实验进行探究、分析、交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层进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使同学们不仅对前面的非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也对金属的性质有所了解,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本课改进学生的学生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执教老师在课堂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目标的达成:

  (1)通过对原子的结构分析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从原子结构本身认识金属化学性质,更加深入对化学性质的印象,也加深学生对本课题的认识。

  (2)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机会,动脑思考方案的环节,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和对现象的判断来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强弱,提高总结能力。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是本节课的难点。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特别是爱说的欲望体现的最强烈,每当朱老师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都勇跃的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致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学生只有自己参与课堂的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这节课系列问题设计的有梯度,本节课以以金属和哪些物质反应为链条,展开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并以分析讨论为主线,体现了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色。然后又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化学性质在某种条件怎么体现强弱问题,学生步步为营。学生边思考边学习,边学习边解决问题。

  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朱老师的课堂中,质疑是充满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质疑的质量很高,比如,学生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提出有关问题并解决。

  四、赏识语融入到课堂之中

  及时表扬起到了鼓励作用。赏识用语运用自然,朱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语言幽默简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评课稿5

  听了老师的《化学反应为什么有快有慢》这节课,感觉老师对课堂的把握比较好,在课上先用了刘翔的跨栏,蜗牛的爬行充分进行比较说明物质运动有快有慢,吸引学生,同时让学生知道今天大家探讨的是速率问题,直接点题,紧接着让大家“说一说”化学反应是不是也有快有慢,举出大家知道的例子,学生能够用生活中、生产中的事实,感觉化学反应有快有慢,再讨论是否化学反应都是越快越好?对我们有利的反应越快越好,不利的当然越慢越好。后面的'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感觉化学反应有快有慢,这一步也是我所不敢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钠与水反应、镁与水的反应,在课上老师也可能怕学生出问题,让学生先仔细想想后再动手,老师把要做的实验以图画的形式打在屏幕上,比较直观,比文字的效果要好,实验结束后又点了两个反应速度不同的原因是金属的活泼性不同,我认为更可以指出因反应物的性质不同,而决定了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同。

  后面老师又做了一个碳酸钠、碳酸钙与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反应吹气球的实验,虽然实验很精彩,但我认为这个实验可以不做,感觉为同一目的做两个类似的实验,累赘,同时浪费时间,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体验不是重点,花的时间过长了,概念的处理过于简单,只邀请一位同学读了一下,得出公式、单位。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老师选择了三道计算题,这三道计算题层层深入、第一题简单代公式,第二题让学生注意公式中的是浓度变化,而非物质的量变化,第三题得出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速率时数值往往是不同的,而且其比值是它们的系数比,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都已经到位了这节课也圆满结束了。老师在这堂课上一直保持着亲切的笑容,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她,上课时教学目标明确,效果明显,不愧是得一等奖的课。

化学评课稿6

  林老师的本节课注重从第一课时的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复习来引入新课。林老师的本节课在前分钟导入复习第一课时有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知识,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引导思考→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物质的了解也会更加细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亮点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十分准确,教学立足课本。读是让学生进入文本的一种重要方法,谢老师采用了全班同学朗读的方式,使学生对温室效应的知识点熟悉。

  亮点二:教师能够演示3个实验

  1、向长短不同的两支点燃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3、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进行分析。

  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更清楚易懂。这说明了教师的在讲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给学生一个感性的教材。

  亮点三:传统教学设计大多为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主线,以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为学习方法。这样设计,重难点突出,层次明确,有助于学生应试。

  亮点四:问题设计比较贴近课本,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新教学方式与之不同在于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谨慎思考,勤于分析,善于总结。新的教学设计与生活联系也更为密切,体现“学以置用”的思想。但由于学生层次不同,能力不同,在45分钟内每个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必须承认考试的标准不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对知识把握程度必须达到或超过一个规定的标准,所以不能屏弃传统教学的优点。谢老师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教学的主线,贯穿新教学理念,在层次突出的前提下,着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

化学评课稿7

  校级教研活动中,在六中八3班听了吴老师上的“空气与氧气”。感觉颇多,受益匪浅。

  一、三维教学目标明确,将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融合在过程与方法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花了大量时间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拉瓦锡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效果良好。

  二、课堂教学符合设计者的理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吴老师首先运用了一个简单适用的实验引入新课的同时,也为后面帮助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这一难点作了一个铺垫;接着她将重点放在了“重现空气成分的`发现史”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这一情景中,通过讨论与学习,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然就了解了实验室“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反应物、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知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三、“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的生成性,给了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本节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吴老师并没有把实验室中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作为重点内容讲解,而是用了较大篇幅重点学习“拉瓦锡的钟罩实验”,没有简单说故事,而是采用了四种不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1)讲解;

  (2)讨论;

  (3)实验演示;

  (4)动画模拟。

  在生生、师生的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原理等知识潜移默化,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生成实验室“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原理等知识,也就水到渠成了。

化学评课稿8

  20xx年4月21日听了王冬容老师的《溶解度及其曲线》的复习课,认为教师对这节课是通过了精心设计课程,合理安排内容,用心组织教学,耐心引导学生,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效果很好。老师的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板书清晰、规范;教学中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教师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教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但做为基础较好的班级学生的复习,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

  一、记时间分配。教师在教学中,对时间的安排比较合理,大部分时间放在学生对复习知识理解和应用上,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记语言评价。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很好,比较准确,规范,引导性和激励性比较强。

  三、记师生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也比较强,教师对学生提出激发性较强的问题,并不断引导学生做答,而学生也非常积极地争答,相互配合得很好。

  四、记组织教学环节。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上,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让学生怀着疑问去学习,采用了探究和抢答比赛形式进行教学,这让学生产生很多趣味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乐学情绪较高。

  五、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每到每个选项都要讲出理由,和教师一样的理解深度和高度,是否有点过高呢?

化学评课稿9

  陈老师的课堂从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导入,既吸引兴趣,也为本课题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在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运用好了这个载体,从实验现象、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层层递进,深入剖析,解决知识技能的教学外,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之后用弯曲的铁丝,向学生展示仅在形状、大小等指标上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之后通过对比铁锈的性质、砝码生锈以后不能继续使用的特点,说明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陈老师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逐层深入揭示本质,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并且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认知来举例,加深理解。

  在说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之后,陈老师又做了两个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镁带与稀盐酸的反应。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而且利用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实验上的这个时机,说明了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实验前、实验进行中、实验结束后的观察,解释这类变化的属性,从而提出化学变化常伴随着的现象,以及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之间的联系。

  经过演示实验,学生们情绪高涨,老师又交给学生两个任务,区别水和酒精、让一张纸发生变化,从任务当中归纳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个概念,过渡自然、流畅,概念交代清楚、明晰。

  整堂课听完之后,总体感觉很舒服,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有很多地方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非常值得学习与回味。

化学评课稿10

  听了《化学能与电能》,收获颇多。

  本节课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环节完整,过渡自然,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注重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在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置切合学生实际,要求明确具体,能让学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应掌握哪些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值得借鉴。通过课堂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落实“三讲三不讲”,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观察对比现象和总结归纳现象的能力,并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神七发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flash动画演示,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最后的.趣味实验——水果电池可以是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引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也略有不足:

  教师在课前根据试讲情况调整了学案上小部分内容,由于时间仓促,未做到尽善尽美,出现了一些偏差,另外学案和课件中化学式上下脚标有些地方不规范。

  个别环节教师应做一下评价。如学生通过flash分析原电池原理后,教师应用准确的语言将原理总结一下或引导学生总结一下;在学生做完水果电池实验后,教师应点评一下。

  总之,本节课从最初试讲到最后上课,前后调整较大,如果准备的时间再充足一些,会更加完善。

化学评课稿11

  一,上课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高老师的整个上课过程十分流畅,思路清晰,轻重得当。教学目标十分明确,通过对学生预习单的批改,总结学生的不足之处,通过课堂各式的教学活动有效的突破重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掌握有效。其次,高老师的整个课堂的结构是十分完整的,除了教学环节的设置,还包括了新课的引入,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对学生回答的引导等等,尤其是板书的设计,十分精致。

  二,注重学法指导

  整堂课,高老师的教学形式多样,在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上采取了先教后学的模式,而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教学上又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模式,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三,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

  从这堂课中,可以看出高老师是一位十分关爱学生的教师,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生表现突出的时候不吝啬表扬,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给予鼓励,她总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她的身上,优点很多,而我认为这是她最大的优点。

  总而言之,听了高老师的课后,让我对科学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想法,受益颇多。

化学评课稿12

  在11月3日的“尤溪县初中化学老师专业素养提升研训”活动中,与会教师观摩了尤溪文公初级中学王成芳老师关于课题“化学式与化学价(第一课时)”的授课。本人的评议如下:

  1、准确确立教学内容的地位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化学式的概念、意义和化学式的读写,这是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在化学用语系列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影响后阶段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教学重点是化学式的意义和会读、会写常见单质和某些氧化物的化学式。难点是化学式的意义。

  2、体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化学符号的教学是枯燥的、抽象的,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更多从宏观角度思考,如何将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建立联系,让课堂更加生动丰富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是突破本节教学难点的关键。王老师通过组织“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还组织找朋友游戏活动,活动开展有序有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跃课堂气氛。

  3、相信学生。王老师对学情有较好的分析,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该放手时就放手,在“化学式意义、单质化合物概念”的内容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即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又能锻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学环节清晰,有效完成课题知识的教学。教学一开始就有激励性。从写由“H、O、C”组成的熟悉物质的符号开始,比比谁写得多,引导观察这些符号的内容,归纳出化学式的概念。通过目标导学,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要达成的`目标。在自主探学中完成化学式“H2O”的意义的教学,又以“S2O”为例,通过分组讨论,个别展示,了解学生对化学式意义的学习情况,又组织“卡片游戏”活动,检查学生对相关化学符号意义的掌握情况。“化学式读写”“单质和化合物分类”知识的教学在合作研学中进行,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发现规律,及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几道少而精的习题检测了学生对本节知识学习效果,检查了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5、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小组中除个别学生外,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合作学习和游戏活动、课堂氛围好。

  6、不足及建议

  (1)卡片找朋友游戏活动虽然能降低难度,让更多学生易于接受,但学生自主表达能力达不到训练,展示面不够,建议以“连线”的方式进行,并让学生表述,这样也能节省一些课堂时间。(2)讨论符号的意义时,增加讨论“H+、2H+”的意义,本人认为这会分散本节教学重点,学生也一定程度上混淆有关知识。(3)建议在化学式意义教学时,要突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并通过分子球棍模型的组装、展示,增进学生对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的理解,建立二者的联系。

化学评课稿13

  其实关于说课的程序,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谙熟。我仅仅是结合我参加市优质课的一些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1、激发潜质,储备能量。

  “惰性乃人之共性”“懒散也是人之性情”,无压力难以产生动力。不是因为晋级需要优质课,而参加优质课需要先说课的话,估计也不会有时间和心情去整理关于说课的材料。当这些逼着自己整理好以后,我感觉说课不再害怕了。当你领会说课的程序和要求时,等于有了模式。只要对教材理解的到位,说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的.放矢。所以建议青年教师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也是为自己积蓄能量。有未知到已知需要一个过程,但经历永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说课不同于讲课,重在说给同行。需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讲述你的教学设计思路,所以必须要有理论依据,要有教育理论和教育学方法,它是你设计的理论根生点。明确了具体目标,他像一颗种子,决定了教学设计是一颗挺拔的白杨,还是成长成一颗婀娜多姿的垂柳。

  3、思路清晰,过程详实。

  在说课之前,要让被听课人熟知你的教学思路。要明白你在说什么,比如一般分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在这几个环节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此处占用的时间至少要过半,否则有些喧宾夺主之嫌,也不利于你把课说清楚,说透彻。

  4、合理分配,浑然一体。

  把时间细化和具体化,让一节课时间分配合理,使其自然浑成。

  总之,自己的这次说课在和教研室的周老师交流时,说课的设计较迎合周老师的要求罢了。其实并非自己真的很优秀,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准备充分,方能有的放矢。套用卖油翁的一句话“无非圣贤,唯手熟而。”所以我感觉“无非优秀,唯稿熟而。”

化学评课稿14

  张老师的课思路非常清晰,过渡的非常巧妙,印象最深的就是过渡语:

  1、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过渡到可燃性的过渡语: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那么我们也知道碳能够在氧气中燃烧,这两点有没有矛盾?这样的过渡语可以让学生直接从中找到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性质较活泼条件的不同之处,又能很巧妙地过渡到碳的另一种性质。

  2、从碳的可燃性到碳的还原性的过渡语:碳和氧气充分反应的微观理解实质上是一个碳原子结合两个氧原子,碳和氧气不充分反应的微观理解实质上是一个碳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碳不仅能结合氧气中的氧原子,还能结合其他氧化物中的氧原子,即碳与氧化铜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非常巧妙地过渡到碳的还原性。

  一个计划:以后无论我们组谁上研讨课,张老师都可以来点评过渡语,李老师老师点评引入,黄老师点评语言逻辑,我点评整体思路,这样我们分工合作,一定能让我们的评课越来越有效,讲课人评课人双丰收,我们的课一定会越来越好!

  张老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三个知识目标设计成分三个版快梳理、总结,将枯燥的复习课教学以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进行,不但异曲同工,而且效果更好!体现目标设计者的教育、教学的新颖理念,设计上颇具匠心!

  由于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对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低一些,所以在教学中张老师将元素符号的复习做了“略”的处理。以快答完成,为后面的重点、难点教学减小坡度。在后面两个部分中将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以动一动、找一找、写一写、练一练的方式设计成小组活动,加大了复习的力度,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成为本节课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参与思索、探讨的同时提升学习的能力,较好的达成本课的知识目标!

  本节课张老师在学生的充分配合下,采用了多媒体(电脑、投影仪)中多种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重点、难点。如难点“找一找”、写一写环节采用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结果,扩展知识深度、难度!效果非常突出,起到了总结、归纳的目的,教学效果特别好。学生活动既有表面的语言、行为的活跃、更有深层次的'思维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深度的思索,又有广泛的参与!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以自然大方的形象,洪亮的声音,清晰、流利的语言运筹帷幄,课堂活而不乱,并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时鼓励、总结和评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复习课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旧知识的重复,让熟悉的更熟悉、陌生的依然陌生,而是温故而知新。

  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温故,必然能最大限度的解决长期困绕学生的化学用语运用不熟的问题,必然能使学生运用化学用语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学生在新的起点上运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给化学方程式“会诊病因”、写一写、练一练三个环节得到了实践和验证!我认为这节课中全体学生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完全达到了教学设计的预期效果和目的!

化学评课稿15

  今天听了孙老师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课,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分别设计了〈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和〈某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两个微视频。首先通过〈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微视频向学生系统全面的介绍组成人体的元素及分类,,并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1、用元素符号表示人体的主要元素: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2、你认为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为什么氧、碳、氢、氮的含量较高?

  3.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一说节食减肥和饥饿对人体的危害。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进行互动评价。很好的达成了“通过观看微视频和讨论交流,知道组成人体的元素及其分类和作用”的教学目标。紧接着通过《某些元素对人体作用》的.微视频,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卡通动漫的表现形式,生动的向学生展示了常见元素的作用及食物来源。然后通过导学案上的:病例诊断及从化学的视角科学的看待“黄金档搭广告”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完成问题-----组内交流---班级展示的流程,逐步引导老师翻转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达成”用信息技术重塑化学教学“的目的。

【化学评课稿】相关文章:

化学评课稿03-22

化学评课稿05-27

化学评课稿(通用)06-01

化学评课稿[热门]06-01

(精品)化学评课稿06-01

【推荐】化学评课稿06-02

《化学平衡》评课稿06-30

化学评课稿15篇03-22

化学评课稿(15篇)03-22

化学评课稿18篇06-15